Tiantai Jiu Zu Zhuan 天台九祖傳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天台九祖傳 (并序)雲間沙門士衡敬編
[0097a19] 吾宗九世祖師示生東西兩土。前後出興相 去賒遠。故感應垂迹之事散在經傳。儻非博 覽則不可得而詳也。以山家傳習者。而於祖
師功德。罕測厥由。於乎先儒有言。其先祖無 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 弗傳。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而況於
學教之人乎。愚忝末裔。姑欲逃其弗傳之責。 謹搜羅載籍。備錄于右。以貽後賢。顗弘贊 無窮。思齊有地。而不為無補矣。時嘉定改元 臘月望日。寓竺峯凝翠軒序。
* 高祖龍樹菩薩
* 二祖北齊尊者
* 三祖南嶽尊者
* 四祖天台教主智者大師
* 五祖章安尊者
* 六祖法華尊者
* 七祖天宮尊者
* 八祖左谿尊者
* 九祖荊溪尊者
[0097b06] 高祖龍樹菩薩者。南天竺國梵志種大豪貴 家也。始生於樹下。由龍成道。因號龍樹。幼 而聰哲。才學超世。處在襁褓
(上舉兩切。下音保。小兒衣也) 聞 諸梵志誦四韋陀典。各四萬偈。偈有四十二 字。背誦其文。又領其義。弱冠馳名。獨步諸
國。世學藝能。天文地理。圖緯祕讖。及餘道 術。無不綜練 (上子宋切。下郎殿切) 結友三人亦一時之 傑。一日相與議曰。天下義理。可以開神明悟
幽旨者。吾等盡之矣。更以何方自娛。唯有追 求好色縱情極欲。是不亦樂乎。然諸梵志勢 非王公。何由得之。可求隱身之術。斯樂可辦。
四人相視。莫逆於心。同至術家。求隱身法。術 師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 術故屈辱就我。此人才明絕世。所不知者唯
此賤法。若授其方。則永見棄。且與彼藥。使 不知之。藥盡必來。永當師我。各與青藥一丸 告曰。汝於靜處。以水磨之用塗眼。驗形當自
隱。龍樹磨藥聞香。盡知藥名。分數多少錙銖 (上音緇。下音殊) 無失。還向其師。具陳此藥有七十種。 名字兩數皆如其方。術師驚問。子何以知。答
曰。藥有氣分。何以不知。師即歎服乃曰。若斯 人者。聞名猶難。況我親遇。而惜斯術。即以其 法具授四人。得術隱身。遊百自在。入王宮
中。宮中美人皆被侵陵。百餘日後。懷妊者眾。 以事白王。王不悅曰。此何不祥。召諸智臣。以 問其故。時有一臣白王。此之所為不出有二。
一鬼二術。可以細土置諸門中。令人守衛斷 往來者。若是方術。足跡自現。若是鬼魅。入 必無跡。人可兵除。鬼當呪滅。王用其計。備法
試之。見四人跡。即閉諸門。數百力士揮刀空 中斬三人首。近王七尺刀所不至。唯有龍樹。 斂身屏氣。依王而立。故不被斬。因時始悟欲
為苦本。厭欲心生。發出家願。我若得脫。當詣 沙門求出家法。既而得出。入山至一佛塔。出 家受戒。九十日中。誦三藏盡。通諸深義。更求
異典。都無得處。遂向雪山。見一比丘。以摩 訶衍而授與之。讀誦愛樂。雖達實義。未獲道 證。辨才無盡。善能言論。外道異學沙門義士。
咸皆摧伏請為師範。即便自謂。我是一切智 人。生大憍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途無量。 佛經雖妙。句義未盡。我今更敷演之。開悟後
學。作是念已。便欲為之。立師教戒。更造衣 服。令附佛法。而少有不同。欲除眾情。示不受 學。選擇良日。便欲行之。獨處靜室水精地
房。大龍菩薩愍其若此。即以神力。接入大海。 至其宮殿。開七寶函。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 上妙法授與。披讀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
深入。體得實利。龍知其心而問之曰。看經遍 未。答曰。汝經無量。不可得盡。我所讀者足滿 十倍過閻浮提。龍言。忉利天上所有經典倍
過於此百千萬倍。諸處此比不可稱數。爾時 龍樹既得諸經。豁然通達。善解一相。深入無 生。法忍具足。龍知悟道。還送出宮。時南天竺
王生大邪見。承事外道。毀謗正法。龍樹為化 彼故。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經歷七年。王始怪 問。汝是何人。在吾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
人。王聞是已。為之大驚。遂問之曰。一切智人 甚為希有。汝自言是。何以取驗。答曰。王欲知 者。宜當見問。王即自念。我為智主大論議師。
問之能屈。未足為奇。或不如彼。此非小事。默 然不問。便是一屈遲疑良久俛仰問曰。天今 何為。答曰。天今正與阿脩羅戰。王既聞已。 譬如人噎 (乙結切)
既不得吐又不得咽 (音嚥) 欲非其 言。無以為證。欲是其事。無以為明。擬議之 間。龍樹復言。此非虛論。王小待之。須臾當
驗。語訖空中刀劍戈戟相繼而落。王言。干戈 矛矟 (上音謀。建於兵車。長二丈。下音朔。丈八曰矟) 雖是戰器。那知是天
與脩羅戰。答曰。以之虛言。不如驗之以實。言 已脩羅耳鼻從空而下。又令王臣眾等見空 中兩陣相對。王始稽首受其道化。殿上萬婆
羅門因就出家。時於此國大弘佛教摧伏外 道。廣開摩訶衍義。造優波提舍十有萬偈。莊 嚴佛道。大慈方便。如是等論各五千偈。今摩
訶衍教大行於天竺。造無畏論。滿十萬偈。中 論出無畏部中。凡五百偈。時有婆羅門。善知 呪術。欲以己能與龍樹爭勝。白彼王言。我能
伏此比丘。王言。汝甚愚癡。此菩薩者。明同日 月。智齊眾聖。汝今庸劣。豈可為比。婆羅門 言。王為智人。宜以理驗。大王云何逆見凌懱 (莫結切。侮也)
王見言至。恭請龍樹。清旦俱集政德 殿。時婆羅門即於殿前呪作大池。廣長清淨。 池中出生千葉蓮華。自坐其上。語龍樹曰。汝
處於地。類同畜生。我居華上。智慧清淨。寧敢 與我抗言議論。爾時龍樹亦以呪力化為白 象。象有六牙。行池水上趣其華座。以鼻繳 (音皎。纏也)
拔高舉擲地。時婆羅門傷背委困。即便 摧伏歸命龍樹。我甚頑嚚犯逆大師。惟願愍 哀聽我悔過。龍樹慈矜度令出家。時有一小
乘法師。見其高明。常懷忿嫉。龍樹深知。既所 作已辦緣謝化成。將欲示寂。因問小乘師。汝 今樂我久住世否。彼曰。仁者實不願也。於是
龍樹即入靜室。經日不出。弟子咸疑。推戶視 之。遂見蟬蛻 (音稅) 而去。天竺諸國並為立廟。種 種供養敬事如佛。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
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 配字。號曰龍樹。假餌仙藥長壽住世。三百 餘年任持佛法。其所度人不可稱數。如付法
藏傳。入楞伽經第六云。大慧汝當知。善逝涅 槃後。未來世當有持於我法者。南天竺國中 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
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極樂 國。此佛金口懸記也。
[0098b21] 二祖北齊尊者。諱慧文 (德行未見本傳) 當齊高之世 (齊是
國號。高謂高祖渤海人也。姓高氏。齊大夫高奚之後。高歡次洋方受魏禪。都鄴在相州。即北齊也) 獨步 河淮 (無競化者。故云河北。淮謂南。行化於世)
法門非世所知 (明所證既深。 非餘所知) 履地戴天。莫知高厚 (尊者法行於世。如履地不知地之厚。戴天不知天 之高)
尊者用心一依釋論。論是龍樹所說。準付 法藏。龍樹是金口祖承第十三師。尊者橫承 稟以為師也。故翰林梁肅曰。大雄示滅。學
路派別。世既下衰。教亦陵遲。故龍樹大士 病之。遂用權略制諸外道。乃括十二部經。發 明宗極。微言東流。我北齊禪師得之。由文字
中入不二法門。以授南嶽。斯言盡之。後學尊 敬不敢正斥其諱。以北齊尊者稱焉。
[0098c04] 三祖南嶽尊者。諱慧思。姓李氏。武津人也。 少以寬慈。頂生肉髻。耳有重輪。象視牛行。 勝相莊嚴。與世自異。甞夢梵僧勉令出俗。駭
悟斯瑞。辭親入道。奉持守素。梵行清潔。及稟 具戒。日唯一食。不受別施。迴栖幽靜。杜絕將 迎。誦法華等經。所至小庵被人所焚。隨顯癘 (音例。疫病)
疾。求誠乞懺。還創草室。持經如故。其 患平復。仍夢。梵僧數百形服瓌 (公回切。大也) 異祈 請師僧。加羯磨法。具足成就。驚寤方知夢受。
勤務更深。無棄昏曉。又夢。彌勒與諸眷屬同 會龍華。心自惟曰。我於釋迦末法。受持法 華。今值慈尊。感傷悲泣。豁然覺悟。轉復精 進。靈瑞重沓 (達合切)
供養嚴備。若有天童侍衛 因讀妙勝定經歎禪功德。發心修定。時北齊 禪師聚徒數百。眾法清肅道俗高尚。乃往歸 依從受正法。性樂苦節。營僧為業。冬夏供養
不憚勞苦。晝夜攝心。理事籌 (音儔。算也) 度。訖此 兩時。未有所證。又於來夏。束身長坐。繫念在 前。始三七日發少靜觀。見一生善惡業相。倍
復勇猛。遂動八觸。發本初禪。禪障忽起。四肢 緩弱。不勝行步。身不隨心。即自觀察。我今 病者。皆從業生。業由心起。本無外境。反見心
源。業非可得。身如雲影。相有體空。如是觀 已。顛倒想滅。心性清淨。所苦消除。又發空 定。心境廓然。夏竟受歲。慨 (口概切。太息也) 無所獲。自
傷昏沈。生為空過。深懷慚愧。放身倚壁。背未 至間。霍 (忽郭切。揮霍也) 爾開悟。法華三昧。大乘法 門。一念明達。十六特勝。背捨徐入。便自通
徹。不由他悟。研練愈久。前觀轉增。名行遠 聞。四方欽德。學徒日盛。機悟實繁。乃以大小 乘中定慧等法。敷揚引喻。用攝自他。眾雜精 麁。是非由起。怨嫉鴆
(直禁切。以毛歷飲食能殺人) 毒。毒所不 傷。異道興謀。謀不為害。乃顧徒屬曰。大聖在 世。不免流言。況吾無德。豈逃此責。責是宿
作。時至須受。此私事也。然我佛法不久應滅。 當往何方以避此難。時空聲曰。若欲修定。可 往武當南嶽。是入道山也。以齊武平之初。背
此嵩陽。領徒南逝。初至光州。值梁孝元傾覆 國亂。前路梗塞。權止大蘇山。數歲之間。歸從 如市。每示眾曰。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
己求。莫從他覓。覓亦不得。得亦非真。由是供 以事資。誨以理味。秖欲學者悟自本心。因以 道俗福施。造金字般若金字法華琉璃寶函。
眾請講二經。即時玄敘隨文造盡。莫非幽賾。 後命大師代講金經。至一心具萬行處。大師 有疑。師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
未是法華圓頓旨也。吾昔一心頓發諸法。吾 既身證。不勞致疑。遂咨受法華行法三七境 界。大領玄旨。又諮師位即十地耶。曰非也。吾
十信鐵輪位耳。然其謙退言難見實。本迹叵 詳。後在大蘇。弊於烽警 (上音峯。烽燧候表也。邊有警則舉火。晝曰燧。夜曰烽)
山侶栖遑不安其地。將四十餘僧徑趣南嶽。 時陳光大二年歲次戊子夏六月二十二日也。 至即告曰。吾止此滿十年耳。先是梁僧慧海
居衡嶽寺。及見師欣如舊識。以寺請師止之。 海遷他所。師復徙眾方廣。靈蹟懋異具如別 記。甞曰。吾前世曾履此處。因遊嶽頂。遲立林
泉。其處竦淨。若有所憶。尋指巖叢曰。吾前身 於此入定。賊斬吾首。眾共掘之。獲聚骨。果無 首。今名一生巖者是也。復指盤石曰。此下亦
吾前世骸骨。眾舉石驗。果得紅白骨。聯若鉤 鎖。即其地累石瘞 (於罽切。埋也) 骨。危其巔為二生 塔。徘徊東上見石門窅隩 (上音杳)
曰。此靈巖幽戶 過者必增道力。乃古寺也。吾先亦甞捿托。因 斧蒙密處。果得僧用器皿堂宇層甓 (並的切。甎也) 之 基。其地爽塏
(高明之地曰爽塏。左傳曰。請更諸爽塏。文選曰。處高泉而爽塏) 適大 嶽心。於是築臺。為眾說般若。因號三生藏。事
驗非一。陳朝碩學莫不歸宗。時有異道。懷嫉 密告陳主。誣師北僧陰受齊券掘斷嶽心。勅 使至山。見兩虎咆憤。驚駭而退。數日復進召
師。師謂使曰。尊使先行貧道續來。師飛錫而 往至京。四門俱見師入。監使同時共奏。帝驚 異引見。勅承靈應。乃迎下都。止栖玄寺。一
無所問。先有小蜂。飛螫師額。尋有大蜂。咬殺 小者。銜首師前。飛揚而去。不久謀罔一人暴 死。二為猘
(居例切。狂犬。宋書曰。張收甞為猘犬所傷。食蝦蟆鱠而愈) 狗嚙死。 蜂相所徵。於是驗矣。師往瓦官。遇雨不濕。 履泥不污。僧正慧暠 (音杲)
與諸學徒相逢於路 曰。此神異人如何至此。舉朝屬目道俗傾仰。 大都督吳明徹敬重之至。奉以犀枕。別將夏 侯孝威往寺禮覲。在道默念吳儀同所奉枕。
欲得一見。比至師所。將行致敬。師便語威。欲 見犀枕。可往視之。又於一日忽有聲告。洒掃 庭宇。聖人尋至。即如其語。須臾師到。威懷仰
之。言於道俗。故貴賤皂素悉歸向之。趣歸南 嶽。不敢延留。帝餞以殊禮。目為大禪師。人舡 供給送到江渚。師曰。寄跡南嶽。止十年耳。期
滿當移。時眾不識其旨。及還山。每歲陳主三 信參勞。供施眾積。榮盛莫加。說法倍常。神 異難測。或現形大小。或寂示藏身。或異香奇
色祥瑞亂舉。臨將終時。從山頂下。半山道場 大集門學。連日說法。苦切呵責。聞者寒心。告 眾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華般舟念
佛三昧方等懺悔。行是行者。隨有所須。吾自 供給。必相利益。如無。吾當遠離。苦行事難。 竟無答者。因屏眾 斂 念。泯然命盡。小僧靈
辯見師氣絕。號吼大叫。師便開目曰。汝是惡 魔。我將欲去。眾聖相迎。論受生處。何意驚 動。妨亂吾耶。癡人出去。因更攝心。諦坐至
盡。咸聞異香滿室。頂煗身軟。色如生。春秋 六十有四。即陳太建九年歲次丁酉六月二 十二日也。取驗十年。宛然符合。師平日服布
素。寒則實以艾。徒屬服章率皆如此。凡有著 作。口授成章。無所刪改。四十二字門兩卷。無 諍行門兩卷。釋論玄隨自意安樂行次第禪
要三智觀門等五部各一卷。並行于世。南山 律師贊曰。自江東佛法弘重義門。至於禪法。 蓋蔑如也。而南嶽尊者慨思南服。定慧雙開。
晝談義理。夜便思擇。故所發言無非致遠。因 定發慧。此旨不虛。南北禪宗罕不承緒。然而 身相挺特能自勝持。見者回心。不覺傾伏。善
識人心。鑒照冥機。訥於言過。方便誨引。行大 慈悲。奉菩薩戒。至如繒纊皮革。多由損生。故 其徒服章率皆以布。寒則艾。衲用犯風霜。自
佛法東流。幾六百載。唯斯南嶽慈行可歸。余 甞參傳譯。屢覩梵經。討問所被法衣。至今都 無蠶服。縱加受法。不云得成。若乞若得。蠶綿
作衣。准律結科。斬捨定矣。約情貪附。何由縱 之。唯南嶽獨斷高遵聖檢 (居奄切。書檢印窠封題也) 者也。
[0100a07] 四祖智者大師。諱智顗。字德安。姓陳氏。頴川 人也。有晉遷都。寓居荊州華容縣。梁散騎益 陽公起之第二子也。母徐氏夢。香煙五彩縈
迴在懷。欲拂去之。聞語曰。宿世因緣寄託王 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夢吞白鼠。如是再 三。怪而卜之。師曰。白龍之兆也。誕育之夜
(本朝翰林學士扈蒙序云。大師梁大同四年戊午秋七月生) 室內洞明。信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