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yan Jing Zhuanji 華嚴經傳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傳記卷第一京兆崇福寺僧沙門法藏集
* 部類
* 隱顯
* 傳譯
* 支流
* 論釋
* 講解
* 諷誦
* 轉讀
* 書寫
* 雜述
部類第一
[0153a15] 案此經是毘盧遮那佛法界身雲。在蓮華藏 莊嚴世界海。於海印三昧內。與普賢等海會 聖眾。為大菩薩之所說也。凡一言一義。一
品一會。皆遍十方虛空法界及一一微塵毛 端剎土。盡因陀羅網微細世界。窮前後際一 切劫海。及一一念具無邊劫。常說普說無有
休息。唯是無盡陀羅尼力所持。非是翰墨之 所能記。此乃圓滿法輪稱法界之談耳。但以 本不離迹。是以處寄人天。時臨二七。以迹不
離本。九會即遍十方。二七該于十世。以本迹 無二。令無限即限限即無限。如此經中海雲 比丘所持。普眼修多羅。以須彌山聚筆大海
水墨。書一一品。不可窮盡。又如真諦三藏云。 西域傳記說。龍樹菩薩往龍宮。見此華嚴大 不思議解脫經。有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
世界微塵數偈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 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 萬偈四十八品。其上中二本及普眼等。竝非
凡力所持。隱而不傳。下本見流天竺。蓋由機 悟不同。所聞宜異。故也是以。文殊普賢親承 具教。天親龍樹。僅覩遺筌。小聖同坐而不
聞。大士異趣而先覺。聖教之行藏。器局之優 劣。斷可知矣。又為佛去世遠。眾生報劣。色力 念慧悉皆減損。於此下本。無力具受。遂隨力
隨樂。分寫受持。或具十萬。大本猶在。或三萬 六千。如晉朝所譯。或餘四萬。此周朝所翻。或 分其品會。別成部帙。如支流所辨。或漸湮滅
不聞其名。皆由器致耳。亦如曦陽麗天明無 優劣。但眼淨具瞻目眩稍味盲絕不見。日豈 非朗耶。今此亦爾。廣略在器。本法無虧。
隱顯第二
[0153b17] 依文殊般涅槃經。佛去世後。四百五十年。文 殊師利猶在世間。依智度論。諸大乘經。多是 文殊師利之所結集。此經則是文殊所結。佛
初去後賢聖隨隱。異道競興。乏大乘器攝此 經。在海龍王宮。六百餘年未傳於世。龍樹菩 薩入龍宮。日見此淵府。誦之在心。將出傳授。
因茲流布。開皇三寶錄云。昔于闐東南二千餘 里。有遮拘槃國。彼王歷葉敬重大乘。諸國名 僧入其境者。竝皆試練。若小乘學則遣不留。
摩訶衍人請停供養。王宮內自有華嚴摩訶般 若大集等經。竝十萬偈。王躬受持。親執戶籥。 轉讀則開。香華供養。又於道場內。種種莊嚴。
眾寶備具。并懸諸雜幡。時非時果。誘諸小王 令入禮拜。又此國東南。可二十餘里有山甚 嶮。其內置華嚴.大集.方等.寶積.楞伽.方廣.
舍利弗陀羅尼.華聚陀羅尼.都薩羅藏.摩訶 般若大雲等。凡一十二部。皆十萬偈。國法相 傳。防護守掌。有東晉沙門支法領者。風範慷
慨。邈然懷拔萃之志。好樂大乘。忘寢與食。乃 裹糧杖策。殉茲形命。於彼精求。得華嚴前分 三萬六千偈。齎來至此。即晉朝所譯是也。今
大周于闐所進。逾四萬頌。於第一會所說。華 藏世界。舊譯闕略。講解無由。今文竝具爛然 可領。其十定一會。舊經有問無答。今本照然
備具。是以前有七處八會。今七處九會。雖望 百千而未備。然四萬之理亦無遺。且龍樹誦 具本以上昇。法領獲僅半以東度。雖凡聖不
一。而弘法無二。但以域壤有中邊。慧解有深 淺。遂使數萬里間。見聞懸隔。闕乎大半。可不 傷哉。大智度論云。不思議經。有十萬偈。攝大
乘論云。有百千偈。名百千經。釋論云。即華嚴 經十萬偈。為百千也。又涅槃經。名此經為雜 華。然百千舉數而標目。雜華即相以彰名。舉
數者失其源。即相者遣其主。不思議則推宗 有在。直造其庭。佛華嚴則以人標法。曲詳其 致。四名之中。後二為得矣。
傳譯第三
[0153c25] 晉京師道場寺佛馱跋陀羅。唐魏國 西寺地婆訶羅。大周神都佛授記寺 實叉難陀。
[0153c28] 晉京師道場寺佛馱跋陀羅。此云覺賢。本姓 釋氏。迦維羅衛人。甘露飯王之苗裔也。祖 達摩提婆。此云法天。甞遊天竺。因以居焉。
父達摩修利耶。此云法日。賢三歲偏孤。八 歲喪母。為外氏所養。從祖鳩摩利。聞其聰 敏。憐其孤幼。乃迎還度為沙彌。至年十七。與
同學數人。俱以習誦為業。眾皆用功一月。賢 一日當之。師歎曰。賢一日敵三十夫也。及受 具戒。修業精懃。博學群經。多所綜達。少以禪
律馳名。常與同學僧伽達多。遊處積年。達多 雖服其才德。而未測其深淺也。後於密室閉 戶坐禪。忽見賢來。驚問所從。答曰。暫上兜
率。致敬彌勒。言訖便隱。達多方知是聖人 也。後屢見賢神變。乃至誠方知得不還果。常 欲遊方弘化。備觀風俗。會有秦沙門智嚴。至
罽賓。訪問彼國僧眾。誰能流化東土。咸云。有 佛馱跋陀羅者。本生天竺那可梨城。族姓相 承。世遵道學。聰明博贍。位行難測。童稚出家。
已通經論。受業於大禪師佛陀大仙。佛陀大 仙。時亦在罽賓聞嚴求人。乃謂嚴曰。可以振 維僧徒。宣授禪法者。佛馱跋陀其人也。嚴既
要請苦到。賢遂默而許焉。於是辭師。裹糧東 逝。涉路三載。寒暑備更。乃有層巖重蔭。連凍 千里。清旭啟旦則崎嶇陵嶮。潛晷告昏。則枕
廗氷雪。飛梯懸蹬。側足傍踐。援繩挂索。仰接 雲岸。自氷雪之外艱途萬數。糧用中竭。分粒 繼飡。爰憑聖祐。僅而得濟。既度葱嶺。略經六
國。國主矜其遠化。竝欣懷資俸。至交趾附 舶循海而行經一嶋下。賢舉手指山曰。可泊 於此。舶主曰。客行惜日。調風難遇。不可停
也。遂行二百餘里。忽值返風吹舶。還至前島。 船人各悟其神。咸師事之。一稟其進止。後遇 便風。同侶皆發。賢曰。不可動。舶主乃止。既
而先發者一時覆敗。後於中夜。忽令眾船俱 發。無肯從者。賢自起收纜。一船獨發。俄爾賊 至。留者悉被抄害。次之達青州東萊郡。聞
鳩摩羅什在長安。欣然而來。則秦弘始十年 四月也。什大歡悅。共論法相。振發玄微。多所 啟悟。因謂什曰。君所解不出人意。而致高名
耶。什曰。吾年老故爾。何必能稱美談。什每 有疑義。必共論決。沙門道才.曇暢.僧叡.慧 觀等。六百人俱稟禪訓。其所指授。莫非真要。
自遺法東遷。四百餘年開發之深。無若此也。 其言理辨物。必求諸中。不苟適當時。不求勝 人之口。其所得。則辨明無遺。其所不知。則時
闕如也。秦太子泓欲聞賢說法。乃要命群僧。 進論東宮。羅什與賢。數番往復。文多不載。秦 主姚興。專志佛法。三千餘僧。竝預宮闕。盛修
人事。唯賢守靜。不與眾同。後語弟子云。我昨 見本鄉有五舶俱發。後經歲許。遇外舶至。既 而訊訪。果是天竺五舶先所見者也。傾境聞
之。競來禮事。其有奉施。悉皆不受。持鉢分衛。 無論豪賤。甞與弟子慧觀。次第乞食。至陳郡 袁豹。素不敬信。待之甚薄。未飽辭退。豹曰。
似未足。且復小留。賢曰。檀越施心有限。故令 所設已罄。豹即呼左右。益飯飯果盡。豹大慚。 既而問慧觀曰。此沙門何如人。觀曰。德量高
邈。非凡所測。豹深歎異之。賢儀軌率素不同 華俗。而志韻清。遠雅有深致。法師僧弼。與沙 門寶材。書曰。鬪場禪師。甚有大心。便是天
竺主。何風流人也。到義熙十四年。吳郡內 史孟顗。右衛將軍褚叔度。則請賢出此經。乃 手執梵文。共沙門法業慧嚴等百有餘人。於
道場寺譯出。詮定文旨。會通方言。妙得經意。 故道場寺猶有華嚴堂焉。大教流傳。蓋其力 也。初譯經時。堂前池內。每有二青衣。從池
中出。奉以香華。舉眾皆見。亦有神祇。營衛左 右。賢以元嘉六年卒。春秋七十有一矣。手屈 三指。明得阿那含果焉。
[0154c10] 中天竺國三藏法師地婆訶羅。唐言日照。婆 羅門種。幼而出家。住摩訶菩提及那蘭陀寺。 三藏風儀溫雅。神機朗俊。負笈從師。研精累
歲。器成琱玉。學擅青藍。承沙門玄弉傳教東 歸。思慕玄門。留情振旦。既而占風聖代。杖錫 來儀。載闡上乘。助光神化。爰以永隆初歲。言
屆京師。高宗弘顯釋門。克隆遺寄。乃詔緇徒 龍象。帝邑英髦。道誠律師。薄塵法師十大 德等。於魏國西寺。翻譯經論之次時有賢首
法師。先以華嚴為業。每慨斯經闕而未備。往 就問之云。齎第八會文。今來至此。賢首遂與 三藏對挍。遂獲善財善知識天主光等十有
餘人。遂請譯新文。以補舊闕。沙門復禮執筆。 沙門慧智譯語。更譯密嚴等經論十有餘部。 合二十四卷。竝皇大后御製序文。深加讚述。
今見流行於代焉。三藏辭鄉之日。其母尚存。 無忘鞠育之恩。恒思顧復之報。遂詣神都。抗 表天闕。乞還舊國。初未之許。再三固請。有勅
從之。京師諸德。造緋羅珠寶袈裟。附供菩 提樹像。勅錫神鐘一口。及請幡像供具遵途。 以垂拱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體甚康体。告
門人曰。吾當逝矣。右脇而臥。無疾而終於神 都魏國東寺。會葬者數千萬人。聖母聞之。深 加悲悼。施絹千匹。以充殯禮。道俗悲慕。如喪
所親。香華輦輿瘞於龍門山陽。伊水之左。門 人修理靈龕。加飾重閣。因起精廬其側。掃灑 供養焉。後因梁王所奏請。置伽藍。勅內注名
為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凌雲。石像七龕。浮 圖八角。駕親遊幸。具題詩讚云爾。
[0155a10] 大周神都佛授記寺沙門實叉難陀。唐云喜 覺。于闐國人。智度弘曠。利物為心。善大小 乘。兼異學論。天后明揚佛日。敬重大乘。以華
嚴舊經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斯梵本。發使 求訪。并請譯人。實叉與經。同臻帝闕。以天后 證聖元年乙未。於東都大內遍空寺。譯華嚴
經。天后親臨法座。煥發序文。自運仙毫。首題 名品。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沙門義淨。同宣 梵文。後付沙門復禮法藏等。於佛授記寺。譯
至聖曆二年己亥功畢。又至久視元年庚子。 於三陽宮內。譯大乘入楞伽經。及於西京清 禪寺東都佛授記寺。譯文殊授記等經。前後
總譯一十九都。沙門波崙玄執等筆受。沙門 複禮綴文。沙門法寶弘景等證義。太子中 舍人。賈膺福監護至長安。四年實叉。緣母年
老。請歸覲省。表書再上。方蒙允許。勅御史崔 嗣光。送至于闐。後和帝龍興。重暉佛日。勅再 徵召。方屆帝城。以景龍二年。達于茲土。帝屈
萬乘之尊。親迎於開遠門外。京城緇侶。備諸 幢幡。逆路導引。仍裝飾青象。令乘入城。勅於 大薦福寺安置。未遑翻譯遘疾彌留。以景雲
元年十月十二日。右脇疊足。終于大薦福寺。 春秋五十有九。緇徒悲噎。歎法棟之遽摧。俗 侶哀號。恨群生之失導。有詔聽依外國法葬。
以十一月十二日。於開遠門外古燃燈臺焚 之。薪盡火滅。其舌猶存。斯是弘法之嘉瑞也。 至十二月十三日。本國門人悲智。勅使哥舒
道元。送其餘骸及斯靈舌。遂歸于闐。起塔供 養。後人復於焚屍之所。起七層塔焉。
支流第四
* 兜沙經一卷 (是華嚴名號品)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讖譯
* 菩薩本業經一卷 (或云淨行品經是淨行品) 吳月支國沙門清 信士支謙譯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 (亦是淨行品也) 西晉清信士 聶道真譯
* 菩薩本願行品經一卷 (亦是淨行品也) 亦是道真重譯
[0155b17] 右件經竝是此經第二會中出。
* 菩薩十住經一卷 (是十住品) 東晉西域沙門祇多密 晉言訶支譯
* 菩薩十住經一卷 (是十住品) 西晉沙門竺法護譯
* 菩薩十道地經一卷 (似十住品) 聶道真譯
* 十住斷結經十卷 (非十住品亦非十地品以名同恐誤附也) 後秦涼州 沙門竺佛念譯
[0155b24] 右件經竝是此經第三會中出。
* 十地斷經十卷 (是十地品) 後秦沙門竺佛念譯
* 十住經十二卷 (是十地品) 西晉聶道真譯
* 菩薩十地經一卷 (似十地品十住品也) 西晉竺法護譯
* 大方廣十地經一卷 (似十地十住品也) 西域沙門吉迦夜 譯
* 十地經一卷 (似十地十住品) 東晉訶支譯
* 十住經四卷 (具是十地品) 後秦羅什共罽賓三藏佛 陀耶舍秦言覺明譯
*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 (具是十地品) 西晉月支國沙 門曇摩羅晉言法護譯
* 菩薩初地經一卷 (似初地)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 譯
[0155c09] 右件經竝是此經第六會中出。
* 等目菩薩經二卷 (是十定品) 竺法護譯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卷 (是壽命品) 唐三藏法師玄 弉譯
* 如來興現經四卷 (是性起品無重頌偈仍將十忍品次後編之亦不題也) 西 晉元康年竺法護譯
* 如來興現經一卷 (與法護譯題彼品名廣略為名) 西晉沙門白法 祖譯
* 大方廣如來性起經二卷 (序分是名號品現正說即是性起品) 失譯
* 大方廣如來性起微密藏經二卷 (與前同本異譯) 西晉 元康年出不現譯人
[0155c20] 右件經竝是此經第七會中出。
* 度世經六卷 (是離世間品) 西晉法護譯
* 普賢菩薩答難二千經 (是離世間品) 吳代失譯
[0155c23] 右件經竝是此經第八會中出。
* 羅摩伽經三卷 (是入法界品文不足) 西秦沙門聖賢或云 堅公譯 又魏安法賢譯一本亦三卷 又北涼曇無讖 譯一本一卷成。
[0155c27] 右件經竝是此經第九會 中出。
* 大方廣華嚴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二卷 (或無大方 廣字) 右是隋北天竺三藏闍那崛多隋言智德譯 (或云共笈多譯) 。
* 度諸佛境界智嚴經一卷 梁扶南沙門僧伽 婆羅梁言僧養亦云僧鎧譯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失譯
* 大方廣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二卷 大周于 闐沙門實叉難陀譯
[0156a09] 右件四經同本異譯竝云在普光法堂說。
* 大方廣佛華嚴佛境界分一卷 唐載初年于 闐三藏提雲般若譯
* 大方廣佛境界經一卷 大周于闐三藏實叉 難陀譯
[0156a14] 右件二經同本異譯菩提樹下說。
*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 (說佛身內有不可說世界事) 大周實 叉難陀譯
* 大方廣佛華嚴修慈分經一卷 唐載初年提 雲般若譯
[0156a19] 右已上不思議境界等經。現本華嚴內。雖 無此等品。然勘梵本。竝皆具有。固是此經 別行品會。為梵品不題品次。不編入大部。
*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元魏南天竺三藏曇 摩流支魏云希法譯
[0156a24] 右件經。古德相傳云。是華嚴別品。詳其文 句。始終總無華嚴流類。近勘梵本。亦無此 品。請後人詳究。
[0156a27] 鈔華嚴經一十五卷
[0156a28] 右昔南齊司徒。竟陵文宣王蕭子良者。天 機秀發。宅心真境。望億劫而長驅。凌千歲 而獨上。若闡揚經教。開弘福業。莫不出自
神裏行之身命。永明八年。感夢東方天王 如來。冥資聖授始撰淨住之法。又夢。沙門 自稱智勝。引對佛前。教其轉讀。因傳經唄 之則。又 獎
率朝賢。啟龍華三會之福。祇勸 士庶。受菩薩三聚之戒。竝祥瑞欝蒸。難得 而言者也。加以閱彼龍宮。仞斯象跡。毘贊 玄化。住持覺運。凡鈔如上等諸經。三百餘
卷。撰弘益文翰。一百餘卷。自手書經七十 餘卷。其所撰內。有華嚴瓔珞經二卷。標出 世之術。華嚴齊記一卷。敘法會之致。竝可 以垂鏡來葉。不刊之勝躅也。
[0156b13] 華嚴十惡經一卷
[0156b14] 右隋學士費長房三寶錄注。入偽妄。恐後 賢濫齎。故此附出。
論釋第五
[0156b17] 婆羅頗密多三藏云。西國相。傳龍樹從龍宮。 將經出已。遂造大不思議論。亦十萬頌。釋此 經既冥機未啟。不測其指歸也。
[0156b20] 十住毘婆沙論一十六卷 龍樹所造。釋十 地品義。後秦耶舍三藏。口誦其文。共羅什法 師譯出。釋十地品。內至第二地餘文。以耶舍
不誦。遂闕解釋。相傳其論。是大不思議論中 一分也。
[0156b25] 十住論一十卷 龍樹所造。後秦弘始年中 羅什法師譯。
[0156b27] 十地論一十二卷 婆藪般豆菩薩。此云天 親。於山中釋十地品。疊本經文。依次消解。菩 薩初造論成。感經放光明山振地動。其國主
臣民。俱來慶賀。歎為希有瑞也。
[0156c02] 廣如本傳。至後魏。有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 魏云希覺。來此翻譯。初譯之日。宣武皇帝親 自筆受一日。又曰。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魏
云寶意。來此共流支。於洛水南北。各譯一本。 其後僧統慧光。請二賢。對詳挍同異。參成一 本。又別傳云。天親造華嚴經論既未獲具本。
此十地或是。隨得翻之。又云。無著菩薩往來 都率。彌勒菩薩教以華嚴等經。自彼宣流。亦 其力也。近問西來三藏梵僧。皆云。金剛軍菩
薩。造十地釋論。有一萬二千頌。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