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ming Ji (Collection on the Propagat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Buddhism) 弘明集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弘明集卷第二梁楊都建初寺釋僧祐撰
明佛論
晉宗炳
[0009b06] 夫道之至妙。固風化宜尊。而世多誕佛。咸以 我躬不閱遑恤于後。萬里之事百年以外。皆 不以為然。況復須彌之大。佛國之偉。精神
不滅。人可成佛。心作萬有。諸法皆空。宿緣綿 邈億劫乃報乎。此皆英奇超洞理信事實。黃 華之聽豈納雲門之調哉。世人又貴周孔書
典。自堯至漢。九州華夏曾所不暨。殊域何 感漢明。何德而獨昭靈彩。凡若此情又皆牽 附。先習不能曠以玄覽。故至理匪遐而疑以
自沒。悲夫。中國君子明於禮義。而闇於知人 之心。寧知佛之心乎。今世業近事謀之不 臧。猶興喪反之。況精神我也。得焉則清升
無窮。失矣則永墜無極。可不臨深而求履薄 而慮乎。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淺。而奕秋之心 何甞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妄抑大猷。至
獨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今以茫昧之 識。燭幽冥之故。既不能自覽監於所失。何 能獨明於所得。唯當明精闇向推夫善道居。
然宜修以佛經為指南耳。彼佛經也。包五典 之德。深加遠大之實。含老莊之虛。而重增皆 空之盡。高言實理肅焉感神。其映如日其清
如風。非聖誰說乎。謹推世之所見而會佛之 理為明。
[0009b29] 論曰。今自撫踵至頂。以去凌虛心往而勿 已。則四方上下皆無窮也。生不獨造必傳所 資。仰追所傳則無始也。奕世相生而不已。
則亦無竟也。是身也既日用無限之實。親由 無始而來。又將傳於無竟而去矣。然則無量 無邊之曠。無始無終之久。人固相與凌之以
自敷者也。是以居赤縣。於八極曾不疑焉。今 布三千日月。羅萬二千天下。恒沙閱國界飛 塵紀積劫。普冥化之所容。俱眇末其未央。何
獨安我而疑彼哉。夫秋毫處滄海。其懸猶有 極也。今綴彝倫於太虛為 [卄/狠] 。胡可言哉。故 世之所大道之所小。人之所遐天之所邇。所
謂軒轅之前。遐哉邈矣者。體天道以高覽。蓋 昨日之事耳。書稱知遠。不出唐虞。春秋屬辭 盡於王業。禮樂之良敬。詩易之溫潔。今於無
窮之中。煥三千日月以照麗。列萬二千天下 以貞觀。乃知周孔所述。蓋於蠻觸之域。應求 治之麁感且寧。乏於一生之內耳。逸乎生表
者。存而未論也。若不然也。何其篤於為始形。 而略於為終神哉。登蒙山而小魯。登太山而 小天下。是其際矣。且又墳典已逸。俗儒所編
專在治迹。言有出於世表。或散沒於史策。或 絕滅於坑焚。若老子莊周之道。松喬列真之 術。信可以洗心養身。而亦皆無取於六經。而 學者唯守救麁之 闕
文。以書禮為限。斷聞窮 神積劫之遠化。 炫 目前而永忽。不亦悲夫。嗚 呼有似行乎增雲之下而不信日月者也。今 稱一陰一陽謂陰陽不測之謂神者。蓋謂
至無為道陰陽兩渾。故曰一陰一陽也。自道 而降便入精神。常有於陰陽之表。非二儀所 究。故曰陰陽不測耳。君平之說一生二謂神
明是也。若此二句皆以無明。則以何明精神 乎。然群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麁 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今雖舜生於瞽。舜之
神也。必非瞽之所生。則商均之神。又非舜之 所育。生育之前素有麁妙矣。既本立於未生 之先。則知不滅於既死之後矣。又不滅則不
同。愚聖則異。知愚聖生死不革不滅之分矣。 故云。精神受形周遍五道成壞天地。不可稱 數也。夫以累瞳之質誕于頑瞽。嚚均之身受
體黃中。愚聖人絕何數以合乎。豈非重華之 靈始麁於在昔。結因往劫之先。緣會萬化之 後哉。今則獨絕其神。昔有接麁之累。則練之
所盡矣。神之不滅。及緣會之理積習而聖。三 者鑒於此矣。若使形生則神生形死則神死。 則宜形殘神毀形病神困。懅有腐敗其身。
或屬纊臨盡而神意平全者。及自牖執手。病 之極矣。而無變德行之主。斯殆不滅之驗也。 若必神生於形。本非緣合。今請遠取諸物。然
後近求諸身。夫五岳四瀆謂無靈也。則未可 斷矣。若許其神。則岳唯積土之多。瀆唯積水 而已矣。得一之靈。何生水土之麁哉。而感託
巖流肅成一體。設使山崩川竭。必不與水土 俱亡矣。神非形作合而不滅。人亦然矣。神也 者妙萬物而為言矣。若資形以造隨形以滅。
則以形為本。何妙以言乎。夫精神四達並流 無極。上際於天下盤於地。聖之窮機賢之研 微。逮于宰賜莊嵇吳札子房之倫。精用所
之皆不莊不行。坐徹宇宙。而形之臭腐甘 嗜所資。皆與下愚同矣。寧當復稟之以生隨 之以滅耶。又宜思矣。周公郊祀后稷宗祀文
王世或謂空以孝即問談者。何以了其必空 則必無以了矣。苟無以了。則文稷之靈不可 謂之滅矣。齋三日必見所為齋者。寧可以常
人之不見而斷。周公之必不見哉。嬴博之葬 日。骨肉歸于土魂氣則無不之非滅之謂 矣。夫至治則天大亂滔天其要心神之為也。
堯無理不照。無欲不盡。其神精也。桀無惡不 肆。其神悖也。桀非不知堯之善知己之惡。惡 已亡也。體之所欲。悖其神也。而知堯惡亡之
識。常含於神矣。若使不居君位千歲勿死。行 惡則楚毒交至。微善則少有所寬。寧當復不 稍滅其惡漸修其善乎。則向者神之所含知
堯之識。必當少有所用矣。又加千歲而勿已。 亦可以其欲都澄。遂精其神如堯者也。夫辰 月變則律呂動。晦望交而蚌蛤應。分至啟閉。
而燕鷹龍蛇颯焉出沒者。皆先之以冥化。而 後發於物類也。凡厥群有同見陶於冥化矣。 何數事之獨然。而萬化之不盡然哉。今所以
殺人而死傷人而刑。及為縲紲之罪者。及今 則無罪與今有罪而同然者。皆由冥緣前遘 而人理後發矣。夫幽顯一也。釁遘於幽而醜
發於顯。既無怪矣。行凶於顯而受毒於幽。又 何怪乎。今以不滅之神含知堯之識。幽顯於 萬世之中。苦以創惡樂以誘善。加有日月之
宗。垂光明照。何緣不虛。已鑽仰一變至道 乎。自恐往劫之桀紂。皆可徐成將來之湯武。 況今風情之倫少而汎心於清流者乎。由此
觀之。人可作佛。其亦明矣。夫生之起也。皆由 情兆。今男女搆精萬物化生者。皆精由情搆 矣。情搆於己而則百眾神受身。大似知情為
生本矣。至若五帝三后。雖超情窮神。然無 理不順。苟昔緣所會。亦必俯入精化相與順 生而敷萬族矣。況今以情貫神一身死情。安
得不復受一身生死無量乎。識能澄不滅之 本。稟日損之學。損之又損。必至無為無欲。欲 情唯神獨映則無當於生矣。無生則無身。無
身而有神。法身之謂也。今黃帝虞舜姬公孔 父。世之所仰而信者也。觀其縱轡升天龍潛 鳥颺反風起禾絕粒絃歌。亦皆由窮神為體。
故神功所應。倜儻無方也。今形理雖外。當 其隨感起滅。亦必有非人力所致而至者。河 之出圖洛之出書。蓂莢無裁而敷。玄珪不琢
而成。桑穀在庭。倏然大拱忽爾以亡。火流 王屋而為烏。鼎之輕重大小。皆翕欻變化感 靈而作。斯實不思議之明類也。夫以法身之
極靈。感妙眾而化見。照神功以朗物。復何奇 不肆何變可限。豈直仰陵九天龍行九泉吸 風絕粒而已哉。凡厥光儀符瑞之偉。分身踊
出移轉世界巨海入毛之類。方之黃虞姬孔 神化無方向者。眾瑞之晻曖顯沒。既出形 而入神。同惚怳而玄化。何獨信此而抑彼哉。
冥覺法王清明卓朗。信而有徵。不違顏咫尺。 而昧者不知。哀矣哉。夫洪範庶徵休咎之應。 皆由心來。逮白虹貫日太白入昴。寒谷生黍
崩城隕霜之類。皆發自人情。而遠形天事固 相為形影矣。夫形元無影聲元無響。則亦 情元無報矣。豈直貫日隕霜之類哉。皆莫不
隨情曲應物無遁形。但或結於身或播於事。 交賒紛綸顯昧眇漫。孰覩其際哉。眾變盈世 群象滿目。皆萬世以來。精感之所集矣。故
佛經云。一切諸法從意生形。又云。心為法本。 心作天堂。心作地獄。義由此也。是以清心潔 情必妙生英麗之境。濁情滓行永悖於三塗
之域。何斯唱之迢遰微明有實理而直 疏 魂 沐想飛誠悚志者哉。雖然夫億等之情。皆相 緣成識。識感成形。其性實無也。自有津悟
以來。孤聲豁然滅除心患。未有斯之至也。 請又述而明之。夫聖神玄照而無思營之識 者。由心與物絕唯神而已。故虛明之本。終始
常住。不可凋矣。今心與物交不一於神。雖以 顏子之微微而必乾乾鑽仰好仁樂山。庶乎 屢空。皆心用乃識必用用妙接識識妙續。如
火之炎炎相即而成爓耳。今以悟空息心。心 用止而情識歇。則神明全矣。則情識之搆既 新故妙續。則悉是不一之際。豈常有哉。使庖
丁觀之。必不見全牛者矣。佛經所謂變易離 散之法。法識之性。空夢幻影響泡沫水月。豈 不然哉。顏子知其如此。故處有若無。撫實若
虛。不見有犯而不挍也。今觀顏子之屢空。 則知其有之實無矣。況自茲以降喪真彌遠。 雖復進趨大道。而與東走之疾。同名狂者。皆
違理謬感遁天忘行彌非真有矣。況又質味 聲色。復是情偽之所影化乎。且舟壑潛謝變 速奔電。將來未至。過去已滅。已在不住。眒
息之頃無一毫可據。將欲何守而以為有乎。 甚矣偽有之蔽神也。今有明鏡於斯紛穢集 之。微則其照藹然。積則其照昢然。彌厚則照
而昧矣。質其本明。故加穢猶照。雖從藹至昧。 要隨鏡不滅以辯之。物必隨穢彌失而過謬 成焉。人之神理有類於此。偽有累神成精麁
之識。識附於神故雖死不滅漸之以空。必將 習漸至盡而窮本神矣。泥洹之謂也。是以至 言雲富從而 [(止/石)*圣] 以空焉。夫巖林希微風水為
虛。盈懷而往猶有曠然。況聖穆乎。空以虛授 人而不情心樂盡哉。是以古之乘虛入道。一 沙一佛未詎多也。
[0011b12] 或問曰。神本至虛。何故治受萬有而與之為 緣。又本虛既均。何故分為愚聖乎。又既云 心作萬有。未有萬有之時。復何以累心使感
而生萬有乎。
[0011b16] 答曰。今神妙形麁而相與為用。以妙緣麁則 知以虛緣有矣。今愚者雖鄙。要能處今識昔 在此憶彼。皆有神功。則練而可盡知其本均
虛矣。心作萬有備於前論。據見觀實三者固 已信然矣。但所以然者其來無始。無始之始 豈有始乎。亦玄之又玄矣。莊周稱冉求問曰。
未有天地可知乎。仲尼曰。古猶今也。蓋謂雖 在無始之前。仰尋先際初自茫眇。猶今之冉 求耳。今神明始創及群生最先之祖。都自杳
漠非追想所及。豈復學者通塞所豫乎。夫聖 固凝廢。感而後應耳。非想所及。即六合之外 矣。無以為感。故存而不論聖而不論。民何
由悟。今相與踐地戴天。而存踐戴之外。豈有 紀極乎。禹之弼成五服敷土不過九州者。蓋 道世路所及者耳。至於大荒之表晹谷濛氾
之際。非復人理所豫。則神聖已所不明矣。況 過此彌往渾沌冥茫。豈復議其邊陲哉。今推 所踐戴。終至所不議。故一體耳。推今之神
用求昔之所始。終至於聖人之所存而不論 者。亦一理相貫耳。豈獨可議哉。皆由冥緣隨 宇宙而無窮。物情所感者有限故也。夫眾心
稟聖以成識。其猶眾目會日以為見。離朱 察秋毫於百尋。資其妙目假日而覩耳。今 布毫於千步之外。目力所匱無假以見。於而
察微避危無所少矣。何為以千丈所昧。還疑 百尋之毫乎。今不達緣本。情感所匱無會以 聖。而知取至於致道之津無所少矣。何為以 緣始之昧。還疑既明之化矣哉。
[0011c15] 或問曰。今人云。不解緣始故不得信佛。此非 感耶。聖人何以不為明之。
[0011c17] 答曰。所謂感者抱升之分而理有未至。要當 資聖以通。此理之實感者也。是以樂身滯 有。則朗以苦空之義。兼愛不弘。則示以投
身之慈。體非俱至而三乘設分。業異修而六 度明。津梁之應無一不足。可謂感而後應者 也。是以聞道靈鷲天人咸暢。造極者蔚如也。
豈復遠疑緣始然至理哉。明訓足如說修 行。何所不備。而猶必不信。終懷過疑於相 所不及者。與將隕之。疾饋藥不服。流矢通中
忍痛不拔。要求矢藥造搆之始以致命絕。夫 何異哉。皆由積道自昔故未會元吉。致使 今日在信妄疑。豈可以為實理之感哉。非理
妄疑之惑。固無以感聖而剋明矣。夫非我求 蒙。蒙而求我。固宜虛己及身隨順玄化誠以 信往。然後悟隨應來。一悟所振終可遂至冥
極。守是妄疑而不歸純。斂衽者方將長淪惑 固之災。豈有旦期。背向一差昇墜天絕。可 不慎乎。
[0012a06] 或問曰。孔氏之訓無求生以害仁。又殺身以 成仁。仁之至也。亦佛經說菩薩之行矣。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