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Hongming Ji (Collection on the Propagat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Buddhism) 弘明集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弘明集卷第五
建初寺僧祐律師

* 更生
* 不滅
* 法師沙門不敬 ()
* 法師沙門袒服論 ()
* 法師桓玄報應
* 法師善惡

更生



[0027b14] 善哉萬物 天中之一因此萬物 無窮然則無窮未始出於萬物萬物
更生天地天地不為 更生可知

[0027b19] 群生代謝聖人 盡性 有形不得無數人物定數我有
成分不可不得 隱顯無窮 自然相次不差不成
天地萬物各自祖宗有序 自然
離合死生聚散往復 人物變化本分 混淆不可
符契 皆知 今生
故事故事 不自覺 不知達觀
所以死生死生寤寐

長沙

安國

[0027c10] 更生變化聚散 同異萬物異形不可勝數
隱顯有年多少 耳目不復
異物昔日有情所以悲歎若然足下未可 自慰



[0027c20] 區區不已不謂各自其所舊體
之至不可 如此一更而已無窮 終而復始未能安能
妄言 而已

不滅



[0027c29] 形神所以然可言 一世仁義禮教 神明莫言
悠悠不信 玄旨研求精於形神

[0028a07] 形神至於 有無何以言之藏六 七竅相與所以為生受生
五常是以耳目 為生之內猶如神體 氣息妙覺動靜
豈非本相因為 一體 肌骨痛癢所知
何故豈非肌骨所以為生 本則 本末興廢為生
七尺戶牖不滅可知

[0028a21] 之內不知形神 所以
出生 非但所立所立 不立安得 不滅

[0028a28] 答曰有若 榮枯盛衰死生 終始至於
水火群生不匱豈非 自生眾生即為 同在如此
太極兩儀兩儀 太極而已
不變其一神明有無不滅可以

[0028b10] 太極 然後 一時相違相違草木
不滅能不 為生相違不能相違 可知

[0028b17] 答曰形神 所以 生火自在
然後燧人之前 形相
安在有形無形 不可
前期不賴不待可以

[0028b28] 不待未可 相關陶鑄


[0028c03] 答曰有心悠悠 不待
自然陶鑄陶鑄 道行四時萬物有心 自然

[0028c09] 形神自然 如火無意 合用無窮
然後以此 形神去來由於罪福請問 大冶
異形 形神

[0028c17] 答曰然後所謂形神 以為生生之內 罪福
不為有意 不疑彼此

[0028c23] 不在三世萬劫
中路無始中路 未熟無始 通則後塵

[0028c29] 答曰無始 罪福往復自然所生 聰明耳目耳目聰明所謂
應有無始可知 不能無物然後不能無始然後終始
無窮不然不可 神道玄遠至理無言髣髴 相與所以


[0029a10] 洪範 日用後嗣德行早夭
可知 不識 仁義原生理應
其事

君山新論形神 (以為君山釋氏至於形神 薪火)

[0029a19] 老子老子養性壽數 延年質性
才幹各異強弱姿 衣履器物完全 [*]
精神形體 扶持 不能獨行虛空不能 [*] [*] 。
耆老肌肉精神 潤澤內外周遍如火 不遇良醫
強死肌肉筋骨 獲救 內中
扶持轉側 人身可以 得度不當
自知古昔平和人民 堅強百年左右 墮落後世
惡氣不時勤苦過度是以 筋骨血氣短折 中年然後
咨嗟憎惡 使晏子上帝 歿仁者不仁
立身揚名 延壽不解燭火形神今人肌膚
血氣通行 不能是以神氣生長如火 不能其所以為
神氣 合於未必 炭火 [-+] 過度
復生血氣生長肌肉 終極 [*] 不可以 [-+]
禿衰老 禿 [-+]
既稟形體而立 及其安能自盡肌骨血氣
形神 多少長短燈燭 不能轉側使
安居 [-+] 。 今人養性使復生白髮 光澤
不以 獲益汲汲不息草木 陰陽及其長大成實
而後禽獸昆蟲 相生四時代謝變易異道不解

沙門不敬

法師

[0029c20] 車騎將軍沙門抗禮 明理 () 至元
太尉桓公未盡

[0029c24] 視聽之外 出處不異老子王侯三大其所在於資生
聖人在位 天地大德生理 神器義存
而已沙門之所以日用 于時
無上道塵俗人事 千載大法
前事 淵壑晨露 君子崇敬佛教

沙門不敬在家第一

[0030a11] 佛教大要出處出處 四科弘教帝王 治道至於
廢興隱顯其中 而言在家奉法則是順化 禮敬
因之成教其所 使自然 使自然二者
不在 使而後天堂使而後影響
自然何者 我倒情欲 苑囿聲色遊觀不能
特出是故以此為不明其外 其外大同順化不可 是故釋迦
待命 退佛教之所以資生王化治道
立言有所內外 經意

沙門不敬出家第二

[0030b06] 出家則是方外 緣於有身存身生生由於 不順以求不由順化
不由存身 立志是故
出家以求 不得高尚 拯溺
三乘開天 六親天下不處王侯 皇極生民是故
不違 從此故知
若然順化尸祿孝敬

沙門不敬不順第三

[0030b25] 問曰天地王侯 然則
由於順化是故先賢以為美談不能 不順 答曰有方大化
而言 有情無情無情 不由有情
不絕 是故泥洹
三界流動罪苦 因緣流動受苦無窮何以桎梏情感
介然 於是 貪愛而已是故
不以落塵不以 不以不以絕境泥洹泥洹
天地生生 未能王侯 未能是故
緣於有身存身生生由於不順以求義存義存沙門 之所以抗禮高尚其事王侯

沙門不敬第四

[0030c25] 問曰在位未始 原本不可是故 所謂如此
有所不盡 以此視聽之外 沙門


[0031a04] 答曰神道精微可以難以 因時應世 優劣至於民心
不知其外 若然兼之不可 是以大道
九變賞罰可言 不可其外 六合之外不論不可
六合之內不可春秋經世先王 不可議
耳目以為關鍵視聽之外 因此聖人內外 以為道法名教如來
影響出處終期指歸可見而後 而後而後諸佛如來
而後歷代君王 何以自然 轉輪
相國道士 君子所謂而後 大業參差
不同期功身後當年 成教不可稱 所謂而後
而後 而後釋迦 可知是故理會
多方 天地帝王
不變 同年優劣

沙門不敬不滅第五

[0031b11] 問曰至極 不由順化是以歷代君王 使佛教之至
大通理則 不然何者一生 陰陽
故知無異一氣 始終
大本復歸 無物反覆自然 本則氣數同化
假使同異有無
聚散聚散生滅莊子 生氣為生 善言道者
果然至理一生

[0031c02] 答曰 聖人 不能幽致
常識多同不可不可 相與
物化 不滅不窮有情 可以可以
各異不同 情感
道者 有所莊子大宗大塊生息為人
所謂無生 文子黃帝無窮莊子犯人
未始所謂不盡 其實
聚散 神道不亦聖典
使不知先覺 沒世何者
無端因緣相傳達觀 異形
一生便以為 神情終期
曲從養生如來 假令資生 受者
有形帝堯
不可 定於不能變性 自然
大通

[0032a16] 退居相與 法堂因而問曰可見 一日研究未盡少許
以為沙門道家 遠期現法
王公獻供信士 得無 主人良久
有人 九譯輿服 答曰主人沙門
發蒙 天下 遺風漱流其餘若然大業
然則 尚未 有待
四事前者 於是 [-+(-)] 息心欣然
退

[0032b09] 年歲于時天子蒙塵 同志

沙門袒服論

法師

[0032b13] 問曰沙門出自佛教答曰問曰三代不同 佛教出乎其外


[0032b17] 答曰三王 時而 格言何以中國
不移是以天竺 神明率皆所謂 末流
出於因而所行 右袒何者貴賤 是故沙門名分背時
不退所能在於 不以 左右
成體邪正二者 微明 應徵隨事
邪正 是故世尊 使名實然後
真性自絕 不惑於是服膺 正思異跡懷古
如此不倦 不覺如來勸誘之外




[0032c15] 答問使無間至於所以何者
時而是以內外可以淺深在於因循 逆順
四等之至顯王 在後可見寧可至順 凶事所以肉袒
輿不測 何在詳盡 內外

法師

[0032c28] 尋問未盡 內外三復良多以為 名教釋迦
影響出處終期 常用指歸 何以聖人
四時 不吝網罟 釋迦使天下
則是合抱之一優劣 相與猶大兼愛 其實有分分之未可
進德從此 可知聖人可見 如此義理不容
何謂詳盡 陰陽陶鑄左右明代 死生人情
退是故先王順民自然令吉 左右由是吉事 凶事其所
通教事變其先 不過生存生存進退 淺深於是乎沙門不然後身
退非我不辭 眾人 要之
遁世 何以 緣於有身存身
生生由於不順以求而言 不以世務不以不以
然則所謂吉凶 成禮親事未始 則是
若然名教 至順

法師報應



[0033b10] 問曰佛經殺生罪重地獄 影響何者四大 水火成身以為寄生
之間受傷無害 天地水火

[0033b16] 萬物心愛我有 情致自然 何所

[0033b19] 答曰意謂關鍵立言 津要 可謂常識
之前佛教玄微 幽致依傍大宗 四大
異物同體起滅 於是去來 聚散非我
自得 先覺於是弘道
交兵莫逆相遇 無生文殊
終日揮戈若然 鼓舞成化
報應推事 因緣變化 所生豈不無明貪愛
吉凶 無用凝滯貪愛四大成形
善惡 善惡 不絕於是長夜
是故禍福 地獄必然 何者本則
是故善惡形聲報以 罪福影響情感自來 然則罪福其所
自然自然影響 地水火風成身以為
居宅有情 無情四大不由不以居宅
痛痒無知痛痒 則是無明有情四大由於
居宅不得痛痒 既有痛痒接物不得天地 水火相與
內外一體達觀 既然
生理 使方寸迷亂 相乘共生。 [*]
無遺形聲 先期使然 情致立言 不同

[0034a16] 問曰重生不可 達觀大方 以為報應

[0034a19] 答曰由於報應由於是故 報以可變舉事 而言聖人報應
以為報應何者 其日是以佛教其所 不可罪福
罪福不可使輕重輕重 罪福善惡宅心善惡
影響往復 然後大方 常智

(俗人善惡)

法師

[0034b04] 善惡即此身受 來生便三生
然後由於 應有先後先後 強弱輕重不同
自然賞罰大略通才 要之 大方
師友而言 善惡 九品九品然則
可知九品 何者利害目前 不待不待旋踵
之一九品三業 定則祈禱 智力
不可而言佛教 前行
妖孽疑似於是乎何以 濟生 立功大業
衡門安步輿優遊 無妄道世 四科入室愛體
立功立德之所以 逆順
定於禍福 六道善惡之報使
積惡 神明善人 使大道
至理其所 一生不明其外其外 視聽之內先王
民心耳目關鍵 內外以求弘教理會不惑報以窮通
尼父 皆可有緣緣生
有方服膺妙法玄門登上 宿不在治理
而言佛經所以名教 豈不陶鑄

弘明集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52 No. 2102 弘明集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