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 Hong Ming Ji 廣弘明集
Scroll 2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四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僧行篇第五之二
* 沙汰僧徒詔 (宋武帝)
* 褒揚僧德詔 (七首) (元魏孝文帝)
* 述僧中食論 (南齊沈休文)
* 述 僧設會論 (沈休文) 議沙汰僧詔 (并答 北齊 文宣帝)
* 吊道澄法師亡書 (梁簡文)
* 與 東陽盛法師書 (梁王筠)
* 與汝南周顒書 (梁釋智林)
* 與舉法師書 (梁劉峻一名孝標)
* 與晈法師書 (并答 梁王曼穎)
* 吊震法師 亡書 (梁劉之遴)
* 與震兄李敬朏書 (同上作)
* 吊僧正京法師亡書 (同上作)
* 東陽金華 山栖志 (梁劉孝標)
* 與徐僕射述役僧書 (陳釋真觀)
* 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 (陳徐陵)
* 諫周祖沙汰僧表 (周釋曇積)
* 戴逵貽書 (仙城命禪師)
* 幽林沙門惠命詶書 (北齊戴先生)
* 吊延法師亡書 (隋薛道衡)
沙汰僧徒詔
宋武帝
[0272b09] 門下。佛法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 專成逋藪。加項姦心頻發凶狀屢聞。敗道亂 俗人神交忿。可符所在與寺耆長精加沙汰。
後有違犯嚴其誅坐。主者詳為條格。速施行。
褒揚僧德詔 (七首)
元魏孝文帝
帝以僧顯為沙門都統詔
[0272b15] 門下。近得錄公等表。知欲早定沙門都統。比 考德選賢寤寐勤心。繼佛之任莫知誰寄。或 有道高年尊。理無縈紆。或有器玄識邈。高
挹塵務。今以思遠寺主法師僧顯。仁雅欽韶 澄風澡鏡。深敏潛明道心清亮。固堪茲任。 式和妙眾。近已口白。可勅令為沙門都統。又
副儀貳事緇素攸同。頃因輝統獨濟遂廢茲 任。今欲毘德贊善固須其人。皇舅寺法師僧 義。行恭神暢溫聰謹正。業懋道優用膺副 翼。可都維那以光賢徒。
帝立僧尼制詔
[0272b26] 門下。凝覺澄沖事超俗外。淵模崇賾理寄忘 言。然非言何以釋教。非世何能表真。是以三 藏舒風必資誡典。六度摛化固憑尺波。自象
教東流千齡已半。秦漢俗華制禁彌密。故前 世英人隨宜興例。世輕世重以裨玄奧。先朝 之世甞為僧禁。小有未詳宜其修立。近見沙
門統僧顯等白云。欲更一刊定。朕聊以淺識 共詳至典。事起怱怱觸未詳究。且可設法一 時粗救世。殿須立白一同更釐厥衷。
帝聽諸法師一月三入殿詔
[0272c07] 門下。崇因贊業莫若宗玄。 禆 神染志誰先英 哲。故周旦著其朋之誥。釋迦唱善知之文。 然則位尊者以納賢為貴。德優者以親仁為
尚。朕雖寡昧能無庶幾也。先朝之世。經營六 合。未遑內範。遂令皇庭闕高邈之容。紫闥簡 超俗之儀。於欽善之理福田之資。良為未足。
將欲令懿德法師時來相見。進可飡稟道味 退可飾光朝廷。其勅殿中聽一月三入。人數 法諱別當牒付。
帝令諸州眾僧安居講說詔
[0272c17] 門下。憑玄歸妙固資真風。飡慧習慈實鍾果 智。故三炎檢攝道之恒規。九夏溫詮法之嘉 猷。可勅諸州令此夏安居清眾。大州三百人。
中州二百人。小州一百人。任其數處講說。皆 僧祇粟供備。若粟尠徒寡不充此數者。可令 昭玄量減還聞。其各欽旌賢匠。良推叡德。勿 致濫濁惰茲後進。
贈徐州僧統并設齋詔
[0272c25] 門下。徐州道人統僧逞。風識淹通器尚倫雅。 道業明博理味淵澄。清聲懋譽。早彰於徐沛。 英懷玄致。風流于譙宋。比唱法北京德芬道
俗。應供皇筵美敷辰宇。仁叡之良朕所嘉 重。依因既終致茲異世。近忽知問悲怛于 懷。今路次兗濮青泗豈遙。愴然念德又增厥
心。可下徐州施帛三百匹以供追福。又可為 設齋五千人。
歲施道人應統帛詔
[0273a05] 門下。應統仰紹前哲。繼軌道門。徽綜玄範 沖猷是託。今既讓俗名。理宜別供。可取八 解之義。歲施帛八百匹。准四輩之況。隨
四時而給。又修善之本寔依力命。施食之因 內典所美。可依朝官上秩當月而施。所以遠 譬深理者。匪獨開崇俗心。抑亦獎厲道意 耳。
帝為慧紀法師亡施帛設齋詔
[0273a13] 門下。徐州法師慧紀。凝量貞遠道識淳虛。英 素之操超然世外。綜涉之功斯焉罕倫。光法 彭方聲懋華裔。研論宋壤宗德遠邇。爰於往
辰唱諦鹿苑。作匠京緇延賞賢叢。倏矣死魔 忽殲良器。聞之悲哽傷慟于懷。可勅徐州施 帛三百匹。并設五百人齋。以崇追益。
述僧中食論
南齊沈休文
[0273a20] 人所以不得道者。由於心神昏惑。心神所以 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 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榮
名雖日用於心。要無晷刻之累。妖妍靡曼方 之已深。甘旨肥濃為累甚切。萬事云云。皆三 者之枝葉耳。聖人知不斷此三事求道無從可
得。不得不為之立法使簡而易從也。若直云三 事惑本。並宜禁絕。而此三事是人情所甚惑。 念慮所難遣。雖有禁止之旨。事難卒從。譬
於方舟濟河。豈不欲直至彼岸。河流既急。會 無直濟之理。不得不從流邪靡久而獲至。非 不願速事難故也。禁此三事宜有其端。何則
食之於人不可頓息。其於情性三累莫甚。故 推此晚食併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虛無事。因 此無事念慮得簡。在始未專。在久自習。於是
束以八支。紆以禁戒。靡曼之欲無由得前。榮 名眾累稍隨事遣。故云往古諸佛過中不飡。 此蓋是遣累之筌蹄。適道之捷徑。而或咸謂
止於不食。此乃迷於向方。不知厥路者也。
述僧設會論
沈休文
[0273b11] 夫修營法事必有其理。今世召請眾僧止設 一會。當由佛在世時常受人請。以此擬像故 也。而佛昔在世。佛與眾僧。僧伽藍內本不
自營其食具也。至時持鉢往福眾生。今之僧 眾非惟持中者少。乃有腆恣甘腴厨膳豐豪 者。今有加請召。並不得已而後來。以滋腴之 口。進蔬 [卄/敕]
之具。延頸蹙頞固不能甘。既非 樂受不容設福。非若在昔不得自營。非資四 輩身口無託者也。此以求福不其反乎。篤而 論之其義不爾。何者出家之人本資行乞。誡
律昺然。無許自立厨帳并畜淨人者也。今既 取足寺內行乞事斷。或有持鉢到門。便呼為 僧徒鄙事下劣。既是眾所鄙恥。莫復行乞。悠
悠後進求理者寡。便謂乞食之業不可復行。 白淨王子轉輪之貴。持鉢行詣以福施者。豈 不及千載之外凡庸沙門躬命僕竪自營口腹
者乎。今之請僧一會。既可髣像行之。乞丐 受請二事不殊。若以今不復行乞。又復不 請召。則行乞之法於此永寘。此法既寘則
僧非佛種。佛種既離則三寶墜于地矣。今之 為會者。宜追想在昔。四十九年佛率比丘入 城乞食。威儀舉止動自應心。以此求道道其 焉適。若以此運心。則為會可矣。
議沙汰釋李詔并啟
北齊文宣帝
[0273c06] 問朕聞專精九液。鶴竦玄州之境。苦心六歲 釋擔煩惱之津。或注神鬼之術。明尸解之方。 或說因緣之要。見泥洹之道。是以太一闡法
竟於輕舉。如來證理環於寂滅。自祖龍寢迹 劉莊感夢。從此以歸紛然遂廣。至有委親遺 累棄國忘家。館舍盈於山藪。伽藍遍於州郡。
若黃金可化。淮南不應就戮。神威自在。央掘 豈得為鯨若以御龍非實。荊山有攀髯之戀。 控象為虛。瀍洛寤夜光之詭。是非之契朕實
惑焉。乃有緇衣之眾。參半於平俗。黃服之徒。 數過於正戶。所以國給為此不充。王用因茲 取乏。欲擇其正道蠲其左術。一則有潤邦家。
二則無惑群品。且積競繇來行之已久。頓於 中路沙汰實難。至如兩家升降二途脩短。可 指言優劣。無鼠首其辭。
臣樊孝謙謹奉詔
[0273c22] 對曰。臣聞天道性命聖人所不言。蓋以理絕 涉求難為稱謂。伯陽道德之論。莊周逍遙之 旨。遺言取意猶有可尋。至若玉簡金書神經
祕錄。三尸九轉之奇。絳雪玄霜之異。淮南成 道犬吠雲中。王喬得仙劍飛天上。皆是憑虛 之說。海棗之談。求之如繫風。學之如捕影。而
燕君齊后秦皇漢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 福去而不歸。欒大往而無獲。猶謂升霞倒影 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反。
還入驪山之墓。龍媒已至。終下茂陵之墳。方 知劉向之信洪寶。歿有餘責王充之非黃帝。 此為不朽。又末葉已來大存佛教。寫經西土
畫像南宮。昆池地墨。以為劫燒之灰。春秋夜 明。謂是降神之日。汝王自在變化無窮。置世 界於微塵。納須彌於黍米。蓋理本虛無示諸
方便。而妖妄之輩苟求出家。藥王燔軀波崙 灑血。假未能然猶當剋念。寧有改形易貌有 異世人。恣意放情還同俗物。龍宮餘論鹿野
前言。此而得容道風將墜。伏惟陛下受天明 命屈己濟民。山鬼効靈海神率職湘中石燕 沐時雨而群飛。臺上銅烏傃和風而獨轉。
但周都洛邑治在鎬京。漢宅咸陽魂歸豐沛。 汾晉之地王迹惟始。既疲遊幸且勞經略。猶 復降情文苑斟酌百家。想執玉於瑤池。念求
珠於赤水。竊以王母獻環由感舜德。上天賜 珮實報禹功。兩馬記言二班書事。不見三世 之辭。無聞一乘之旨。帝樂王禮尚有時而沿
革。左道怪民亦何疑於沙汰。臣某謹對。
弔道澄法師亡書
梁簡文
[0274a22] 省啟。承尊師昨夜涅槃。甚深悲怛。法師志業 淹明道風淳素。戒珠瑩淨福翼該圓。加以識 見冥通心解遠察。記落雨而必然。稱黑牛而
匪謬。服膺者無遠近。蒙益者兼道俗。弟子自 言。旋京輦便申結緣。豈謂一息不追奄至乎 此。然勝業本深智力久利。必應遊神寶地騰
跡淨天。但語其乳池啟殯香棺。入室不了 空。心于何不慟。但如來降生之迹。因此而入 泥洹。正當其生住滅靡有定相。先聖後賢何
其形響。推校因緣未始有例。上人等並在二 歲。積始終稟道。宜應共相策勉弘遵舊業。使 道場無斷利益不墜。所襚物輒如法供養。奈 何奈何。
與東陽盛法師書
梁王筠
[0274b07] 菩薩戒弟子王筠。法名慧炬。稽首和南。問訊 東陽盛法師。弟子昔因多幸早蒙覲接。歲月 推流踰三十載。欽慕風德獨盈懷抱。間以山
川無由禮敬。司馬參軍仰述存眷曲垂訪憶。 既荷錄舊之情。兼佩殷勤之旨。歡欣頂戴難 為譬說。仰承乘和履福享年九十有四。蚩
絳人之未高。同殷宗之遐壽。且耳長真已過 項。齒剛曾不先落。延華駐釆怡神輔性。自 非宿植善因。何以招斯勝果。尊年尚齒之
誠。懷德敦舊之款。依風慕道之深。欣 羨 景仰 之至。興居在念寤寐載懷。弟子限此樊籠。迫 茲纓瑣。無由問道。撫躬如失。庶心期冥會
咫尺江山。道術相忘棄置形迹。唯願敬勗保 此期頤。赤松朱髮復何足貴。飛錫騰軀真在 旦夕。指陳丹款殊未申暢。儻惠一言豈不幸 甚。弟子筠稽首和南。
與汝南周顒書
梁釋智林
[0274b24] 近聞。檀越敘二諦之新意。陳三宗之取捨。聲 殊洹律。雖進物不速。作論已成。隨喜充遍物 非常重。又承檀越恐立異當時干犯學眾。制
論雖成定不必出。聞之懼然不覺興悲。此義 旨趣似非初聞。妙音中絕六十七載。理高常 韻莫有能傳。貧道年二十時。便參傳此義。
常謂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竊每歡喜。無與共 之年少。見長安耆老。多云關中高勝迺舊有 此義。常法集盛時。能深得斯趣者本無多人。
既犯越常情後進聽受。便自甚寡傳通略 無其人。貧道捉麈尾以來。四十餘年東西講 說。謬至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錄。唯有此
途百里無人得者。貧道積年迺為之發病。既 衰痾未愈。加復旦夕西旋。顧惟此道從今永 絕。不言檀越機發無緒獨創方外。非意此音
猥來入耳。且欣且慰實無以況。建明斯義使 法燈有種。始是真實行道第一功德。雖復國 城妻子施佛及僧。其為福利無以相過。既幸
已詮述想。便宜廣宣使賞音者見也。論明法 理當仁不讓。豈得顧惜眾心以失奇趣邪。若 此論已成。遂復中寢。恐檀越方來。或以此
為法障往意理。然非戲論矣。想便寫一本為 惠。貧道齎以還西。使處處弘通也。比小可牽 曳。故入山取敘深企付之。
與舉法師書
梁劉峻一名孝標
[0274c20] 聞諸行李。高談徽德。逖聽風聲心飛魂竦。無 異蘄仙之望石髓。太陰之思龍燭。倉星昏昊 涼雲送秋。道勝則肥固應頤攝。衣裳虹蜺帷
幕霄露。餌黃菊之落蘂。酌清 澗 之毖流。旦候 歸雁。晨鳧暮聽。 覊 雌獨鵠。神彯彯爾。蓋象 蕭史之騎鳴鳳。列子之御長風。雖荊卿傍若
無人。孝然堅臥氷雪。沈沈隱隱何以尚之哉。 至於馳騖經囿翱翔書圃。極龍宮之妙典。殫 石室之鴻記。道生伏其天真。曼蒨謝其辨
物。若乃習是。童子厝志雕蟲。藻思內流英華 外發。葳 � 秋竹照曜春松。爵頌息明珠之譽。 長門濫黃金之賞。盛矣美矣。煥其麗乎。昔旅
浙河嘗觀組繢。不覺紙爇筆焚魂魄斯盡。自 茲厥後兩絕珪璧。意睠睠於菁華。腸迴迴於 九折。夫日御停照不踰隙穴。海若濆涌莫限
隈嵎。以玉抵鵲幸傳餘寶。冀閱清徽用瘳眩 疾。然越民非鬻冠之所。齊國豈奏韶之地。望 與其進無貽責焉。
與皎法師書并答
梁王曼頴
[0275a10] 弟子孤子曼頴頓首和南。一日蒙示所撰高 僧傳并使其掎摭。力尋始竟但見偉才。紙弊 墨渝迄未能罷。若乃至法既被名德已興。年
幾五百時經六代。自摩騰法蘭發軫西域。安 侯支讖荷錫東都。雖跡標出沒行實深淺。咸 作舟梁大為利益。固宜油素傳美。鉛斬定
辭昭示後昆揄揚往秀。而道安羅什間表秦 書。佛澄道進雜聞趙冊。晉史見拾復恨局當 時。宋典所好頗因其會。兼且抗出君台之記。
糅在元亮之說。感應或所商攉幽明不無梗 概。汎顯傍文未足光闡。間有諸傳又非隱 括。景興偶採居山之人。僧寶偏綴遊方之士。
法濟唯張高逸之例。法安止命志節之科。康 泓專紀單開。王季但稱高座。僧瑜卓爾獨載。 玄暢超然孤錄。唯釋法進所造王巾有著。意
存該綜可擅一家。然進名博而未廣。巾體立 而不就。梁來作者亦有病諸。僧祐成簡。既同 法濟之責。王季染毫。復獲景興之誚。其唱
公纂集最實近之。求其鄙意梗概頗見法師 此製始所謂不刊之鴻筆。綿亘古今包括內 外。屬辭比事不文不質。謂繁難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