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Tan Jin Wenji 鐔津文集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鐔津文集卷第十四
東山沙門契嵩



韓子三十 ()

[0722a16] 韓子天下至當 是非惡相至聖 不苟三十三萬

第一

[0722a20] 韓子議論不及之至 原道其所定名仁義人事
定名道德無緣韓子 仁義道德苟非仁義無道
仁義道德 道德不可何必 原道舜典仁義五常
韓子仁義 韓子不知博愛 由是
道德仁義四者聖人 其先次第有理安可 道德才藝行善
道德其先仁義道者便道自古未始四者 道德其後曲禮道德仁義非禮
不成和順道德論語 禮運
聖人 老子儒者而後
而後而後開通 繫辭天下開通次之
恩愛次之裁斷 次之道德仁義因而 義理如此聖人其先
韓子仁義而後道德 大開顛倒無謂 道德固有曲禮
一說才藝行善 繫辭 仁者智者
日用不知君子道鮮 聖人性命
中庸天命率性修道繫辭陰陽 成性仁者智者
百姓日用 聖人顯明 () 聖人豈止仁義而已
性命天地萬物 聖人順從 三才天道地道
成形人道情性 中庸修治此道仁義五常
仁義仁義無道論語曲禮老子其所道德大道道德
中庸洪範皇極 思無邪春秋大中 曾子一以貫之曾子
子貢一以貫之曾子 弟子曾子其弟小子足以 近道夫子
而已曾子中庸所謂 不遠不通便一貫繫辭天下一致
禮運太一中庸 不二生物不測以此 其一顏淵
在前在後 誘人顏子聖人以此一貫 道教其次
聖人大道開通 中庸 大本豈不
仁義二者道德聖人 中庸不行賢者 不肖不及
以為不肖遠道所以不及 韓子忘本豈不至道原道 辯明繫辭所謂
聖人不備 韓子仁義道德繫辭 道德
罕有論語大德出入不及 不疑表記子曰
同功同功未可知 然後可知莊子諸侯 仁義仁義
子貢子夏仁義賢者不及不如後世 大本道德
中庸不行聖人 至道至德韓子仁義 道德專人別異佛老虛無
道德聖人天道人事虛無最為虛無十翼 六十四卦儒者伏羲文王孔子
聖人儒者師宗孔子 宗師韓子未始尤為 大經不知聖賢不信
老子仁義見者 老子 而後而後而後 而後仁義
() 道德 仁義優劣 不若禮運孔子大道天下 選賢與能修睦故人不獨
獨子不興盜竊 大同豈非大道 大道天下為家
文武成王 由此君子未有
不如 以為小康豈非仁義道德 如此老子仁義韓子
老子老子 道德 韓子所以不公老子
大道道果所謂大道 老子三皇五帝大道韓子 不知見老道家不同
道家 司馬班固老子其實 為主聖人 (聖人)
孔子 老聃老子三皇五帝 大道著書發明韓子不能 不亦
大道三代 有志鄭玄大道五帝 大道皇道五帝
相通五帝本紀 黃帝黃帝神農其實 皇帝通稱
五帝時而其間黃帝 三皇五帝堯舜本末 大道繫辭黃帝堯舜衣裳
天下孔安國三皇 三墳大道五帝五典常道優於不但
而已大於 少有優劣大道常行禮運 大道五帝五帝三皇
至于老子 繫辭天下一者老子 王侯以為天下大略
無為陰陽變化豈不 皆然班固漢書史官合於克讓謙謙
長者老子黃帝 子曰道者 三皇五帝老子
三皇五帝道德仁義根本章章 () 出於 老子禮運文王孔子
仁義好辯 孟子孟子老子有餘 莊周
後世儒者司馬遷老子 () 儒者 其先黃老而後六經不知
太史公孔子即為世家老子即為 尊老 所以
子長韓子不能深思 周道孔子黃老之間
道德仁義 出于
嗚呼不遜如此 出于出於佛老佛老 如是佛法居家者
誠心入道其所殊勝賢聖 慈惠善人 閭里不敢人間目擊
所見安有古者 帝王佛法東漢不可 唐太宗崇福寺發願皇帝菩薩戒
弟子玄宗清淨 韓子 不知本朝祖宗
未始舍身過於人情 天地神明舍身
之際非常史臣 而後不識梁武帝 不同所為未可
韓子佛老如此師說 孔子老聃孔子 墨子墨子孔子不足
府君行狀司徒 出血佛經祈報居喪 過人佛法
韓子是非不定前後相反如是後世學者佛老 韓子後學韓子
韓子 而是以是 壞人善心
風傳之後之所以小事 陰德不在乎 與其子孫後世可畏韓子
孔子老聃 不然天地 中正無邪禮運
太一中正太一儀制上下 聖人何為聖人聖人文質本末
學者曾子孔子老聃 不知史記老聃孔子 韓子豈知
所以然 其一其二
所謂天地 必定聖人適時合宜
古今差異未必 萬世五帝 聖人
五刑司徒 後世使人為天下自此 周公三王之際
天下難治聖人 教法天下儒者周公其後孔子詩書六經 (六藝)
三代善人 善人天下 自治老子三皇五帝道德
天下老子 之際周末 萬一老子不能
性命奧妙神明往來救世 死生之所以天下 天然應時損益可知
不然秦漢日益 後世佛教 其事相與救世不然天人
感應如是韓子泥古不知 佛教適時合用佛老三代
三皇五帝及其 時世人事不復假令夏禹 有人教化
三皇不用 有人
苟且不用 時而不可 韓子後世
何以韓子不為 太古不為 不為
韓子後世不可專用太古 不知後世 韓子何為自反不知
有所不見四民六家食用 近事治天下
至於王道太宗正觀之間 食用 斷獄死刑不過三十東至
海南行旅玄宗 開元中天治平正觀佛老 佛老天下
攘竊杜絕若爾 佛老佛教可以久矣後世
韓子 佛老實效
君臣父子相生以求其所清淨寂滅韓子 出家持戒尤其出家修道
出家持戒
非一切斷人相生養 天下 至于韓子
何必男女見人辟穀 五穀清淨 情感
出家持戒 聖人大觀人間天地夫婦常倫 情愛假如
恩愛煩惱 以至不覺不知 大寧出家
無意有為不足 何必是故大寧
老子所以患者有身 二者出家
大聖皆知使聖人浮世 不知死生一世凡人孔子 廣說大明
妙行佛出世 可以出家持戒 業障
韓子以此為患者 毅然 韓子不見如此
國人 及其真覺 何以覺者
默然韓子 詩曰憂世人間外形
勝者雖然嗚呼幸而不出三代之後不見 文武周公孔子不幸不出
三代之前不見文武周公孔子 韓子君子何必古人使韓子出入將相大事
未可文武周公孔子猶豫大事將相 不出齋戒不出
佛法大率齋戒正心不斷 今世後世聖賢道理 文武周公
性命中庸孔子 中庸鬼神不疑聖人 不惑鬼神無疑
聖人不惑知人性命 聖人其中不惑孔子 性命
中國孔子以為不然 何者聖人性命 孔子韓子何必
所謂 以是以是 以是以是文武周公
孔子孔子孟軻不得 韓子堯舜文武周公孔子孟軻 聖賢繼世相見仁義相傳
文武周公周公孔子孔子 孟子相見相傳韓子 經傳若是孟子
有餘之至文王五百有餘 孔子五百有餘孔子至今 有餘文武周公孔子孟軻
世相韓子不顧典籍 其所 不謂韓子
論語天下告之 堯舜傳授如此仁義而已
文武周公孔子孟軻中道 皇極相承中庸從容中道聖人 孟子中道而立能者豈不
中正果仁 中正仁義韓子未知 聖人
大率人倫 治世破佛道教韓子 人倫近事不見人生
夫君父子昆弟夫婦 善惡善生 一世
未始身世所以然死死 恣欲其一自欺 神明佛法內省不滅
善法修心生生人倫十善 天倫萬世之所以上下中國貴賤高下
佛說十善 皆知不可滿天 里巷處處所見縱然高城
往來 內外詩書 佛說
禮義修身當世入神 賞罰居家 刑法政治
不覺浮生死生出家道德父母為重 輕者生人萬分其一乃爾雖然
設法如此 人倫
韓子老子 無為恬淡謙和出於三皇五帝
孔子大中 天下春秋 不必中國夷狄春秋
中國不善夷狄齊人 夷狄人中國聖人中國夷狄疆土與其
其所君子天下 可謂在乎中道
不以聖人中道善惡 庸人不法何足道哉

鐔津文集卷第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52 No. 2115 鐔津文集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