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anjiao Ping Xin Lun 三教平心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三教平心論
學士劉謐

[0787b05] 已久枯朽 宮禁佛身舍利 無忌至此涅槃經爾時
世尊大悲心胸漸漸 舍利以是佛骨 孫權赤烏康居國三藏康僧會
金陵如來大師 靈骨舍利於是懇求 三七日五色
公卿黎庶使力士 光明自若於是佛陀 舍利一日行道一日
入定行道旋轉不息入定寂然不動 禪師行道舍利九流 百家未始
天下無有不足與其 及其百年 漠然烏有恍惚
舍利天下古今 有無發光 日月不可聞者不可行道
晝夜不息天下未始 人意相應 然則舍利神奇
列子堯舜 以為不可知者不免臭穢草木佛骨
千載神奇特異

[0787c04] 以此水火然後大聖 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不識大聖 顛倒錯亂至此無盡
禪師堯舜聖人 堯舜梵王帝釋優劣 堯舜豈可梵王帝釋
梵王帝釋凡夫可知擊節 以為高論由是堯舜不及梵王 帝釋凡夫堯舜
文武周公孔子儒家伯夷 伊尹之中
夫子堯舜子貢自有生民 未有孔子孔子儒家 聖人不信
以前自修 億劫證果今生六度萬行 功德圓滿列子孔子
西方大聖不治西域 文中聖人玄奘譯經
唐太宗聖教本朝太宗皇帝天竺 三藏法師天息災譯經序號三藏聖教貝葉真詮人天聖教真宗
天竺明教大師法賢譯經號曰 龍宮苾芻 聖人聖人無法
大聖不思議 所謂聖人過於 不信謗佛愚人捨身
如是

[0788a06] 陛下不惑 惑眾 惑眾孔子
智者不惑天下 是非作為 而後斷乎不為事物
愚人明主 不可聰明 天性非特
世人太宗聰明英武以來篤信佛教始終 太后
涕零自制皇帝菩薩戒 玄奘法師譯經 御製三藏聖教菩薩藏經
微妙皇太子菩薩藏經虞世南 平生 造像以資冥福建義以來
義士寺剎 太平之後不及 施僧太宗聰明過於
太宗不止 使太宗當時直言胡為
不惟 相與玄奘譯經法尊 歸向君臣同一
唐朝第一佛法天下 弟子徑山大節忠於
不變顏魯公弟子 湖州問道江西嚴峻名利 清正魯山
血書佛經至於心經無住 輿賢聖
使佛教安能如是聖賢 以是君臣 雖然不足天下
自負學士 太山北斗從而 從而詳審其所
何如 急於富貴 孔子夙夜
忠信力行 如此道義自重孟子致敬有禮
退如此 自高至於道義掃地 朝廷爵祿天下
殊不知天下固有 充溢富貴大能守道 肖像不輕以為
未嘗不由 不由之類 可知

[0788c05] 及于之上鄧州戰士漢南八佾
天子 讚美聖賢言行
而且有言商書周書 不亦宇文 太宗太宗
以太聰明英武 正方不為不能 異志朝廷
如此巧言 孔子讒諂孟子 可知

[0788c20] 潮陽慞惶天子 朝廷遷謫 封禪說不出三王
封禪 不著封禪不待而後 平生自負三王
百家胡為廢黜 太平封禪不可
藩鎮之後恭儉節用不暇 侈靡 [-+(/)] 封禪 不可之際
不暇有言方士 亂政 吉兆於是十八
以至 一日歡笑不知以為君子何為 動搖如此異端低首下心
鞠躬屏氣異人

[0789a11] 黃陵不在潮陽 洞庭以求及其
君子何為如此搖尾乞憐 不知君子患難
患難貧賤貧賤遷謫 顛沛擾亂封禪天子 吉凶禍亂守道
不變當時死生 黃陵豈能主上 之後奸臣殺人
瘡痍封禪 天下屬意在乎 於是不知
天下不顧以便不知 退別傳如此 可知

[0789a29] 孔子可以 既得
無所不至封禪 文章天下 通書不知道德文辭
能者而已由是 不能無可原道博愛
由是無極太極其所安有 無非
流行博愛 顛倒不知道

[0789b15] 孔子廟社稷不屈 孔子巍然社稷天地
社稷不如孔子 不知如此

[0789b21] 原道堯舜相傳四百 以是六百文武
文武以是 數百傳人不得不能傳道
傳道後世 知道如此

[0789b29] 宿太玄老子周易老子五千所能及至聖人而後
孔子五十可以 太過不及太玄 太玄昔人吳楚 不免
不知如此

[0789c08] 唐人歐陽 不孝歐陽哀辭 事父母盡孝妻子其所
矯誣陽城非有 城守太學 有道
而後可以反覆

[0789c16] 原道老子其所所謂 孔子老聃如是孔子 出於可謂其所
簡書出於 墨子如是孔子墨子可謂
異端 孔子以為孔子以為不亦 孔子孔子孔子
羿後世學士 孔子 聰明
道理其一生死作馬行狀佛經 而且可謂不常
之中無定見是非 隨時遷就不顧 不顧不復萬世
私心愛憎心論 為人君子 儒者

[0790a08] 當是時學佛法師自幼學佛 三十
常州 嚴重昧昧

[0790a14] 上人以來有道道安 法師上人其所謝安王逸 謝靈運由是
乘法並用方向至於 上人上人上人南嶽 律師 南嶽彌陀和尚
作法律師永州淨土 無非闡明佛法開示東坡 曹溪釋教中國
然後曹溪南嶽 古今孟軻 使學者然則佛教
如此東坡樂道儒家不滿 失節王叔文 求子
權勢富貴永州怡然自得所謂封禪未嘗可見
柳州刺史友人劉禹錫 非人所居不忍 連州不待
即此一念豈不 伯夷盜跖為人大概 安靜恬退
上人儒者退 予以道者不爭
浮圖 往往論語孔子異道 聖人復生不可得退
夫婦父子不為 忿其外其中不知 不信
盜跖豈不天淵後世學士不及是非
陽文韓愈舊唐書當時達官為人 六經

[0790b24] 太宗濟世安民不出 浮圖唐人歸向大乘敬信
貶斥大夫有機 事跡憤憤 詩書
羊質虎皮滔滔 作善天堂善心不期 自生禮樂身心
比比皆然作惡地獄 不期原道五戒 不飲酒
不飲酒不妄語 仲尼由是 詩書

[0790c10] 變現 劫數長遠通達過去未來無有儒者
千百年世界 廣大虛空法界無有邊際儒者職方考驗中國四夷
無盡護法論聰明 愚魯聰明上古興亡六經 愚魯不知
可以知者由是豈可無實

[0790c21] 幸福 天命佛言不可目前善惡盜跖
壽終子路儒教 中國固化中國 中國不同同歸不可
天人歸向鬼神大利大概 踐履
之上 悲傷無盡老病富貴
戚戚天命同一唐書無盡 褒貶二百
成文頗多同一意識慷慨激烈排斥佛教至於晚年居士 其後韓愈別傳瑯琊
退別傳反覆 非常浮圖退不為
釋氏釋氏 趨向同志有如 韓愈

[0791a16] 釋氏 上達下學釋氏六波羅蜜下學上達禪波羅蜜禪定
彼岸禪定則是下學到彼岸上達 波羅蜜布施到彼岸布施則是 到彼岸則是上達精進持戒忍辱
智慧到彼岸上達解脫了義所謂六波羅蜜增上 禪定增上心學般若增上慧學
四弘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 無非下學至上下學

[0791a28] 釋氏以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識心性首楞嚴心性 前塵虛妄真性
遺失明心寶明所以妄心 前塵有分真心 我見如來開合非我見性
所以真心不知色身山河 空大真心所以 周遍各各自知遍十方一切
世間有所菩提明元了然 妙心常住不滅所以虛空妙心 入佛境界不識心性

[0791b11] 不信輪迴佛言 輪迴莊子 意謂休息無餘殊不知
無際輪迴不息四生六道業受 輪迴南史梁武帝 托生王宮而後生子
醫療名臣言行 將軍產兒
內行 儒家輪迴 釋氏輪迴
不信地獄小人意謂殊不知
地神如影隨形 地獄史載開皇府丞 復活冥間周武帝受罪
文昌還家皇帝滅佛 罪重功德地獄文昌其事文帝天下僧尼周武帝金剛經
言行公子所為不善 傷道出於死後 彷彿於是所居
半山鍾山冥福以是 固有地獄釋氏地獄 無有未及

[0791c09] 六合夢幻人世莊子四海天地海內
白樂天昨日 今朝門外張羅富貴 如何夢幻
可謂釋氏要說 去根要有 大慧禪師心意識毒蛇
猛虎尚可迴避心意識迴避 道者安可根塵大師菩提 明鏡本來無一物何處塵埃
悟道根塵不了豈可天下

[0791c23] 釋氏實際知道所謂使得實際 楞嚴
即如極光通達法華經 世間明了決定如是不能不信
妙處無我天堂地獄不足 無我不信天堂地獄

[0792a03] 凡人耳目不及安可無有列禦寇皇子自信不信

[0792a06] 釋氏天地何不赤壁賦 天地不能一瞬 天地出於蘇東坡


[0792a10] 釋氏捨不得何不 五代史頭目手足 出於歐陽佛書

[0792a14] 伊川高明智者 成事高明

[0792a17] 佛老所以 禍害 不朽

[0792a21] 佛說伊川伊川 答曰只是本領不是一齊 伊川不能何處何處不是
不是天下公論 何處不見不能 何處不是不見不是
愛憎不是天下 後世所能至於 釋氏充塞
無間使不得無理 流行不息使不得無理 殊不知釋氏厭惡
二障不特 圓覺經 諸眾生悟入聲聞
緣覺未能菩薩境界學佛 不明固無識心 未免心性是以勉強力行
從容中道之後不可 渡河不須不特 如此儒教如此周文王不大
長夏則是至於不識不知 遷怒則是 至於文王聖人
能不分量至於 只能改過遷善安能 分量到此所以
釋氏不合厭惡 不在釋氏 蒼蒼
茫茫蒼蒼茫茫 而後未盡未盡 議論釋氏
去取未能釋氏儒者所能使
中正不及 釋氏儒者 所能

[0792c02] 釋氏儒者所能儒者 韓愈不知 韓愈韓愈別傳
答問所謂先王法言安得佛書先王
未嘗 安知先王法言 孔子
以為孔子 聞人以為
所見一日 所見未嘗 孔子未嘗
從而女子 夫子 從父從子
他人聞人以為 從而由是
無非見聞

[0792c24] 牟子著書佛教名曰 不惑未解佛經 五經以為天下在於
佛經回視五經天井 所見 駱駝然則佛教
駱駝 優於 道果優於
神通妙用不必 中國一行一行輿萬里社稷其後祿
終於 一行儒家聰明 先見儒教
儒家至誠 可以 不能至此三藏法師他心通
國師老僧即今什麼 天津弄猢猻老僧即今 什麼西競渡儒家堯舜
孔孟儒者儒家詩曰 有心忖度至此

[0793a20] 至於達磨大師之後肉身西 大士一日之間往返萬里耆域 同時百家一世
三生羅漢作禮仰山受戒 曇始寒山石壁生死 去來神通變化不可測量
糟粕宗門未有如是未能 佛教不知因果
不足作善不善 有餘不善有餘儒家 因果不足
傷者知道不足茹葷孔子以為祭祀 禮記以為清明儒家
日食美事 殺生成湯趙簡子 放生皆是不忍孟子
螻蟻君子以為美談儒家 不以護生盛德飲酒 大禹光武不飲酒皆是
所以先王所以儒家不以 盜取儒家
伊尹所謂不以 諸人東坡所謂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 所有
儒家司馬至誠 不妄語資治通鑑秦孝公 晉文
不貪邪婬 反正 儒家未嘗邪婬布施
狂言貧窮 儒家未嘗布施禪定善道 而後大學何為忍辱
美事不忍論語何為 惡口不必禮記何以惡言不出 不必尚書何以不啻
兩舌急務 退何以 迂闊巧言何以
小雅貪欲 敗類詩人何為邪見無害邪說孟子何為
天下之中泰伯文身 至德嫁娶養育人倫 常道魯山終身何為
大道俗人 不知何者何者 不免而已

[0793c14] 牟子塵埃 江湖日光土塊不能使
不能 佛教無盡韓愈 有人豈可不畏
設或 褒貶不公有形無故輕薄大聖 一切重罪皆可懺悔謗佛不可
法華經謗法至極今人 只是謗佛無量善道化人信佛不信
之後罪報作孽 不可不復 繫辭孝經
左傳睢陽死當厲鬼 則是之後固有見聞覺知不復有罪天道
鬼神左傳 明神莊子不善之中則是冥冥之中固有
發姦擿伏 權衡神明聰明正直不可掩蔽不可欺罔
世人私情不畏陽間權勢有罪何以

[0794a11] 地獄至於變為畜生儒家非一 左傳史記
前漢書中國未有佛教之前如此釋氏為此 忽然為人異物
知人不可以 不免聰明不能 輪迴今日異時
今日他生必然廣大五乘人乘 五戒人身天乘
十善不止為人三乘聲聞緣覺以至於佛道生死常住不滅無上覺度眾生
天下大道過於大道 不知聰明聲勢聖教趨於惡道
大抵 世尊以為輪迴四生 六道之中得人人身
閻浮 是以得人人身 豈不

[0794b06] 白樂天人生七十設使 七十今年四十四二十六 幾時二十五年來疾速倏忽
豈不難得 可以業業解脫解脫法門天下
血氣心智皆可根器 不凡智識超卓正知墮邪見 元本餘者

三教平心論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52 No. 2117 三教平心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