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9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四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 酒肉篇第九十三
* 穢濁篇第九十四
酒肉篇感應緣 (略引一十四驗)
* 漢洛子淵
* 晉沙門法遇
* 晉庾紹之
* 宋 蔣小德
* 宋沙門竺慧熾
* 吳諸葛恪
* 周 武帝
* 隋趙文若
* 唐孫迴璞
* 唐李氏
* 唐鄭師辯
* 唐韋知十
* 唐謝適氏
* 唐 任五娘
[0977c13] 漢孝昌時。有虎賁洛子淵者。自云雒陽人。 孝昌中戍於彭城。其同管人樊元寶。得假 還京師。子淵附書一封令至云。某宅在靈
臺南近雒水。卿但至彼。家人自出相看。元 寶如其言。至臺南見無人家。徙倚欲去。忽 見一老翁問云。從何而來。彷徨於此。元寶
具向導之。老翁云。吾兒也。取書引元寶入。 遂見舘閤崇寬屋宇佳麗。既坐令婢取酒。須 臾婢抱一死小兒而過。元寶遇甚怪之。俄而
酒至。酒色甚紅。香美異常。兼設珍羞。海陸 備有。飲訖告退。老翁送元寶出云。後會 難期。以為悽恨。別甚慇勤。老翁還入。元寶
不復見其門衖。但見高崖對水淥波。頃時 唯見一童子可年十五。新溺死鼻中血出。方 知所飲酒乃是血也。及還彭城。子淵已失矣。
元寶與子淵同戍三年。不知是雒水之神也 (出雒陽寺記錄) 。
[0978a01] 晉有荊州長沙寺僧釋法遇。不知何許人。弱 年好學篤志墳素。事道安為師。解寤非常。 乃避地東下止江陵長沙寺講說眾經。受業
者四百餘人。時有一僧。飲酒廢夕燒香。遇 但止罰而不遣。安公遙聞之。以竹筒盛一荊 杖。手自緘封。題以寄遇。遇開封見杖即曰。
此由飲酒也。我訓領不勤遠貽憂賜。即命維 那鳴椎集眾。以杖筒置香凳上。行香畢。遇 乃起出眾前。向筒致敬。於是伏地。令維那行
杖三下。內杖筒中。垂淚自責。時境內道俗莫 不歎息。因之學徒勵業甚眾。既而與慧遠書 曰。吾人微暗短不能率眾。和尚雖隔在異
域。猶遠垂憂念。吾罪深矣。後卒於江陵。春秋 六十矣 (右此一驗出梁高僧傳也) 。
[0978a15] 晉新野庾紹之。小字道覆。晉湘東太守與 南陽宋協中表昆弟情好綢繆。紹元興末病 亡。義熙中忽見形詣協。形貌衣服具如平
生。而兩脚著械。既至脫械。置地而坐。協問 何由得顧。答云。暫蒙假歸。與卿親好故相過 也。協問鬼神之事。紹輒漫略不甚諧對。唯云。
宜勤精進不可殺生。若不能都斷可勿宰牛。 食肉之時無噉物心。協云。五藏與肉乃復異 耶。答曰。心者善神之宅也。其罪尤重。具問
親戚。因談世事。末復求酒。協時時餌茱萸 酒因為設之。酒至對杯不飲云。有茱萸氣。協 曰。為惡之耶。答云。下官皆畏之。非獨我也。
紹為人語聲高壯。此言論時不異常日。有 頃協兒邃之來。紹聞屐聲極有懼色。謂協曰。 生氣見陵不復得住。與卿三年別耳。因貫械
而起。出戶便滅。協後為正員郎。果三年而 卒。
[0978b03] 宋蔣小德。江陵人也。為岳州刺史。朱循時 為聽事監師。少而信向。勤謹過人。循喜 之每有法事輒令典知其務。大明末年得病
而死。夜三更將殮。便蘇活言。有使者稱。王 命召之。小德隨去。既至。王曰。君精勤小心 虔奉大法。帝勅精旨。以君專至。宜速生善
地。而君算猶長。故令吾特相召也。君今日 將受天中快樂欣然。小德嘉諾。王曰。君可 且還家所欲屬寄。及作功德可速之。七日
復來也。小德受言而歸。路由一處。有小屋 殊陋弊。逢新寺難公於此屋。前既素識。具 相問訊。難云。貧道自出家來未甞飲酒。早
就蘭公。蘭公苦見勸逼飲一升許。被王召用 此故也。貧道若不坐此當得生天。今乃居此 弊宇。三年之後方得上耳。小德至家欲驗其
言。即夕遽遣人參訊。難公果以此日。於蘭 公處睡臥。至夕而亡。小德既愈。七日內大 設福供。至期奄然而卒。朱循即免家丘戶
蘭難二僧。並居新寺。難道行尤精。不同餘 僧。
[0978b23] 宋沙門竺慧熾。新野人。住在江陵四層寺。永 初二年卒。弟子為設七日會。其日將夕燒香 竟。道賢沙門因往視熾。弟子至房前忽曖曖
若人形。詳視乃慧熾也。容貌衣服不異生時。 謂賢曰。君旦食肉美不。賢曰。美。熾曰。我坐 食肉。今生餓狗地獄。道賢懼讋未及得答。熾
復言。汝若不信試看我背後。乃迴背示賢見 三黃狗。形半似驢。眼甚赤光照戶內。狀欲 齧熾而復止。賢駭悑悶絕。良久乃蘇。具說 其事 (右此二驗出冥祥記)
。
[0978c04] 吳幼帝即位。諸葛恪輔政。孫峻為侍中大將 軍。恪強愎傲物。峻嶮側而好權。鳳皇三年 恪攻新城無功而還。峻將以幼帝響恪而殺
之。其日恪精神擾動。通夕不寐。張約騰裔 以峻謀告恪。恪曰。豎子其何能為。不過因 酒食行酖毒耳。將親信人以藥酒自隨。恪將
入畜犬追銜其衣裾。不得去者三。恪顧拊犬 頭曰。悑那無苦也。既入峻伏兵殺之。峻後 病夢。為恪所擊狂言常稱見恪。遂死 (出冤魂志) 。
[0978c13] 周武帝好食雞卵。一食數枚。有監膳儀同名 拔虎。常進御食有寵。隋文帝即位。猶後監 膳進食。開皇中暴死。而心尚暖。家人不忍
殯之。三日乃蘇。能語先云。輿我見至尊。為 武帝傳說。既現而請。文帝引問言曰。始忽 見人來喚。隨至一處。有大地穴所行之道徑
入。纔到穴口。遙見西方有百騎來。儀衛如王 者。俄至穴口。乃周武帝也。儀同拜之。帝曰。 王喚汝證我事耳。汝身無罪。言訖即入宮中。
使者亦引儀同令見宮門。引入庭前。見武帝 與王同坐。而有加敬之容。使者令儀同拜王。 王問曰。汝為帝作食。前後進白團幾枚。儀
同不識白團顧左右。左右教曰。名雞卵為 白團也。儀同即答。帝食白團實不記數。王 謂帝曰。此人不記。當須出之。帝慘然不樂
而起。忽見庭前有鐵床并獄卒數十人。皆牛 頭人身帝已臥床上。獄卒用鐵梁壓之。帝兩 脇剖裂處。雞子全出。俄與床齊。可十餘斛。
乃盡王命數之訖。床及獄卒忽然不見。帝又 已在王坐。帝謂儀同云。為我相聞大隋天 子。昔與我共食。倉庫玉帛亦我儲之。我今身
為滅佛法極受大苦。可為吾作功德也。於是 文帝勅天下人。出一錢為追福焉。臨外祖齊 公親見問時節。歸家具說。
[0979a08] 後隋大業中雍州長安縣有人。姓趙名文若。 死經七日。家人大斂將欲入棺。乃縮一脚。家 人懼怕不敢入棺。文若得活。眷屬喜問所由。
文若報云。當死之時。見人引向閻羅王所問 文若。汝生存之時作何福業。文若答王。受 持金剛般若經。王歎云。善哉。此福第一。汝雖
福善。且將汝示其受罪之處。令一人引文 若。北行十步至一牆孔。令文若入孔。隔壁有 人。引手從孔中捉文若頭引出。極大辛苦。得
度牆外見大地獄。鑊湯苦具罪人受苦。不 可具述。乃有眾多猪羊雞魚鵝鴨之屬。競來 從文若債命。文若云。吾不食汝身。何故見逼。
諸畜生等各報云。汝往日時某年某月某處 食我頭脚四支。節節分張。人各飲噉。何故諱 之。文若見畜引實不敢拒逆。唯知一心念
佛。深悔諸罪。不出餘言。求與諸畜得活之 時具修福善報謝諸畜。見為修福一時放却。 其引使人過將文若至王所。說見受罪處訖。
王付一盌釘令文若食之。并用五釘。釘文 若頭。項及以手足。然後放過。文若得蘇。具 說此事。然患頭痛及以手足。久後修福痛
漸得差。從爾已來精勤誦持金剛般若。不敢 遺漏寸陰。但見道俗親疏。並勸受持般若。 後因使至一驛廳上。暫時偃息。似如欲睡。
于時夢見一青衣婦女急速而來。請救乞命。 文若驚寤。即喚驛長問云。汝不為吾欲殺 生不。驛長答云。實為公欲殺一小羊。文若
問云。其羊作何色。答云。是青羖牸羊。文若 報云。汝急放却。吾與價直贖取放之。良由般 若威力冥資感應也。
[0979b09] 唐殿中侍醫孫迴璞。濟陰人也。至貞觀十 三年。從車駕幸九成宮三善谷。與魏太師 隣家。甞夜二更聞外有人喚孫侍醫聲。璞起
出看。謂是太師之命。既出見兩人謂璞曰。 官喚璞。曰我不能步行。即取璞馬乘之。隨 二人行。乃覺天地如晝日光明。璞怪訝而不
敢言。二人引璞出谷。歷朝堂東。又東北行 六七里。至苜蓿谷遙見有兩人持韓鳳方行。 語所引璞二人曰。汝等錯追。我所得者是。汝
宜放彼人。即放璞。璞循路而還。了了不異 平生行處既至家繫馬。見婢當戶眠。喚之不 應。越度入戶。見其身。與婦並眠。欲就之而
不得。但著南壁立大聲喚婦終不應。屋內極 明。見壁角中有蜘蛛網中二蠅。一大一小。并 見梁上所著藥物。無不分明。唯不得就床。
自知是死。甚憂悶恨。不得共妻別。倚立南 壁久之。微睡忽驚覺。覺身已臥床上。而屋 中闇黑無所見。喚婦令起然火。而璞方大污
流。起視蜘蛛網歷然不殊。見馬亦大污。鳳 方是夜暴死。後至十七年。璞奉勅馳驛。往 齊州療齊王祐疾。還至雒州東孝義驛。忽
見一人。來問曰。君是孫迴璞不。璞曰是。君 何問為。答曰。我是鬼耳。魏太師有文書追君 為記室。因出文書示璞。璞視之則鄭國公魏
徵署也。璞驚曰。鄭公不死。何為遣君送書。 鬼曰。已死矣。今為太陽都錄大監。故令我召 君迴璞引坐共食。鬼甚喜謝璞。璞請曰。我 奉
勅使未還。鄭公不宜追我。還京奏事畢。 然後聽命可乎。鬼許之。於是晝則同行。夜 便同宿。遂至閿鄉。鬼辭曰。吾取過所度關
待君。璞度關出西門見鬼已在門外。復同行 至滋水。鬼又與璞別曰。待君奏事訖相見也。 君可勿食葷辛。璞許諾。既奏事畢而訪鄭公
已薨。校其薨日則孝義驛之前日也。璞自以 必死。與家人訣別。而請僧行道。造像寫經。可 六七日。夜夢前鬼來召。引璞上高山。山巔有
大宮殿。既入見眾。君子迎謂曰。此人修福 不得留之。可放去。即推璞墮山。於是驚寤。 遂至今無恙矣迴。璞自為臨說。
[0979c19] 唐冀州頓丘縣有老母。姓李。年可七十。無子 孤老。唯有奴婢兩人。家鎮酤酒。添灰少量 分毫經紀。貞觀年中因病氣斷。死經兩日。凶
器已具。但以心上少溫。然始蘇活。口云。初 有兩人並著赤衣。門前召出之。有上苻遣追。 便即隨去。行至一城。有若州郭。引到側院。
見一官人。衣冠大袖憑案而坐。左右甚多。 階下大有著枷鎖人。防援如生。官府者遣問 老母。何因行濫酤酒多取他物。擬作法華經
己向十年。何為不造。老母具言。酒使婢作。 量亦是婢。經己付錢一千文與隱師。即遣追 婢。須臾即至。勘當元由婢即笞四十放還。
遣問隱師。報云。是實。乃語老母云。放汝七日 去。經了當來得生善處。遂爾得活。復有人 問。勘校老母。初死之時。婢得惺悟久而
始蘇。腹背青腫。蓋是四十杖迹。隱禪師者。 本是客僧。配寺頓丘。年向六七十。自從出 家即頭陀乞食。常一食齋。未甞暫輟。遠近大
德並皆敬慕。老母病死之後。隱師夢有赤 衣人來問。夢中答云。造經是實。老母乃屈鄉 閭眷屬及隱禪師行道。雇諸經生眾手寫經。
經了正當七日。還見往者二人來前。母云。 使人已來。並皆好住。聲絕即死。隱師見存。道 俗欽敬。
[0980a14] 唐東宮右監門兵曹參軍鄭師辯。年未弱冠 時暴死。三日而蘇。自言。初有數人見收。 將行入官府大門。見有囚百餘人。皆重行北
面立。凡為六行。其前行者。形狀肥白好衣 服。如貴人。後行漸瘦惡。或著枷鎖。或但去 巾帶。皆行連袂。嚴兵守之。師辯至配入第三
行東頭第三立。亦去巾帶連袂。辯憂懼專心 念佛。忽見生平相識僧來入兵圍內。兵莫之 止。因至辯所謂曰。平生不修福。今忽如何。辯
求哀請救。僧曰。吾今救汝。得出可持戒耶。 辯許諾。須臾吏引入諸囚至官前。以次訊問。 至門外為授五戒。用瓶水灌其額。謂曰。日
西當活。又以黃帔一枚與辯曰。披此至家。 家置淨處也。仍示歸路。辯披之而歸至家。 褺帔置床角上。既而目開身動。家人驚散謂
欲起屍。唯母不去。問曰。汝活耶。辯曰。日西 當活。辯意時疑日午問母。母曰。夜半。方知死 生相違晝夜相反。既至日西能食而愈。猶見
帔在床頭。及辯能起帔形漸滅。而尚有光。七 日乃盡。辯遂持五戒。後數年有友人勸食猪 肉辯不得已食一臠。是夜夢已化為羅剎。爪
齒各長數尺捉生猪食之。既曉覺口 [腥-生+土] 唾出 血。使人視滿口盡是凝血。辯驚不敢復食肉。 又數年娶妻。妻家逼食。後乃無驗。然而辯自
五六年來身臭。常有大瘡洪爛。然身不能 愈。或恐以破戒之故也。臨昔與辯同直東宮。 見其自說云耳 (右此五驗出冥報記) 。
[0980b12] 唐右金吾兵曹京兆韋知十。至永徽中煮一 羊脚。半日猶生。知十怒家人曰。用柴十倍於 常。不知何意。如此更命重煮。還復如故。乃
命剖之。其中遂得一銅像。長徑寸焉。光明照 灼相好成就。其家一生不敢食酒肉。中山郎 餘令親聞說之。
[0980b18] 唐癰州萬年縣閻村。即 灞 渭之間也。有婦 女謝氏。適同縣元氏有女。適迴龍村人來 阿照。謝氏永徽末亡。龍朔元年八月。託夢
於來氏。女曰。我為生時酤酒。小作升方取 價太多。量酒復少。今坐此罪。於北山下人 家為牛。近被賣與法界寺夏侯師家。今將我
向城南耕稻田。非常辛苦。及寤其女洟泣為 阿照言之。至二年正月。有法界寺尼至阿照 村。女問尼。尼報云。有夏侯師。是實女。即就
寺訪之。云近於北山下買得一牛。見在城南 耕地。其女洟泣求請寺尼。乃遣人送其女 就之。此牛平常唯一人禁制。若遇餘人必陸
梁觝觸。見其女至乃舐其遍體。又流淚焉。女 即憑夏侯師贖之。乃隨其女去。今現在阿照 家養飼。女常呼為阿孃。承奉不闕。京師王 侯妃媵。多令召視。競施錢帛。
[0980c05] 唐龍朔元年雒州景福寺比丘尼。修行房中。 有侍童任五娘。死後修行為五娘立靈。經月 餘日。其姊及弟於夜中忽聞靈座上呻吟。其
弟初甚恐懼。後乃問之。答曰。我生時於寺上 食肉。坐此大苦痛。我體上有瘡。恐污床席。 汝可多將灰置床上也。弟依其言置灰。後看
床上大有膿血。又語弟曰。姊患不能縫衣。汝 大 繿 縷。宜將布來。我為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