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9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七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送終篇第九十七 (此有四部)
* 述意部
* 捨命部
* 遣送部
* 受生部
述意部第一
[0997c27] 惟四大毒器有穢斯充。六賊狂主是境皆著。 無復逆流之期。唯有循環之勢。至如析一毛 以利天下。則悋而弗為。撤一餐以續餘糧。
則惜而不與。淪滯生死。封執有為。諸佛為 其斂眉。菩薩於茲泣血。竊見俗徒貴勝父母 喪亡。多造葬儀廣殺生命。聚集親族供待賓
客。苟求現勝不避業因。或畏外譏不修內 典。所以父亡於斯重苦。母終偏增湯炭。是 以宛轉三界綿歷六道。四趣易歸萬劫難啟。
痛慈母之幽靈。愍逆子之酬毒。但亢陽如久 必思甘雨之澤。災癘若多。剋待良醫之藥。惟 斯考妣既是凡夫。能無惡業。罪因不滅。苦
報難排。若不憑諸勝福。樂果何容得證。庶 使臨終發願令入屍陀。葬具資身並修功德。 冀濟飛走之飢。得免將來之債也。
[0998a13] 如十二品生死經云。佛言。人死有十二品。 何等十二。一曰無餘死者。謂羅漢。無所著 也。二曰度於死者。謂阿那含。不復還也。三
曰有餘死者。謂斯陀含。往而還也。四曰學度 死者。謂須陀洹。見道迹也。五曰無欺死者。 謂八等人也。六曰歡喜死者。謂行一心也。七
曰數數死者。謂惡戒人也。八曰悔死者。謂凡 夫也。九曰橫死者。謂孤獨苦也。十曰縛著 死者。謂畜生也。十一曰燒灼死者。謂地獄
也。十二曰飢渴死者。謂餓鬼也。比丘當曉 知是。勿為放逸也。
[0998a24] 又淨度三昧經云。若人造善惡業生天墮獄。 臨命終時各有迎人。病欲死時眼自見來迎。 應生天上者。天人持天衣伎樂來迎。應生
他方者。眼見尊人為說妙言。若為惡墮地獄 者。眼見兵士持刀楯矛戟索圍繞之。所見 不同。口不能言。各隨所作得其果報。天無 枉濫平直無二。隨其所作天網治之。
[0998b02] 又華嚴經云。人欲終時見中陰相。若行惡業 者。見三惡受苦。或見閻羅持諸兵仗囚執 將去。或聞苦聲。若行善者。見諸天宮殿伎
女莊嚴游戲快樂如是勝事。
[0998b06] 又法句喻經云。昔佛在祇桓精舍。為天人 說法。有一長者。居在路側財富無數。正有一 子。其年二十。新為聚妻。未滿七日。夫婦相
敬。欲至後園。上春三月看戲園中。有一柰 樹。高大好華。婦欲得華無人取與。夫為上 樹。乃至細枝枝折墮死。居家大小奔走兒
所。呼天號哭斷絕復穌。聞者莫不傷心。 棺斂送還家啼不止。世尊愍傷其愚。往問訊 之。長者室家大小見佛。悲感作禮具陳辛
苦。佛語長者。止息聽法。萬物無常。不可久 保。生則有死。罪福相追。此兒三處為其哭 泣。懊惱斷絕亦復難勝。竟為誰子。何者為 親。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命如華果熟 常恐會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愛欲 可望入胞影
受形命如電 晝夜流難止
是身為死物 精神無形法
作命死復生 罪福則不亡
終始非一世 從癡愛長久
自作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
[0998b27] 長者聞得意解忘憂。長跪白佛。此兒宿命作 何罪釁。盛美之壽而便中夭。唯願解說本所 行罪。佛告長者。乃往昔時有一小兒。持弓
箭入神樹中戲。邊有三人亦在中看。樹上有 雀小兒欲射。三人勸言。若能中雀世間健兒。 小兒意美引弓射之。中雀即死。三人共笑。
助之歡喜而各自去。經歷生死數劫之中所 在相會受罪。三人中一人有福今在天上。一 人生海中為化生龍王。一人今日長者身是。
小兒者前生天上為天作子。壽終為長者 作子。墮樹命終即生海中為龍王作子。即以 生日金翅鳥王而取食之。今日三處懊惱洟
泣。寧可言也。以其前世助其喜故。此三人 受報如此。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識神造三界 善不善三處
陰行而默至 所往如響應
色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種隨本像 自然報如影
[0998c16] 佛說偈已。長者意解。大小歡喜。皆得須陀 洹道。
[0998c18] 又四分律。爾時世尊為利益眾生。王命終。說 偈云。
一切要歸盡 高者會當墮
生者無不死 有命皆無常
眾生墮有數 一切皆有為
一切諸世間 無有不老死
眾生是常法 生生皆歸死
隨其所造業 罪福有果報
惡業墮地獄 善業生天上
高行生善道 得無漏涅槃
遣送部第三
[0998c29] 述曰。生死連環不離俗諦。雖復出家志求勝 道。分段未捨變易未除。仍依三界隨俗遷流。 至於存亡。皆依內外。臨終之日安置得所。葬
送威儀具存下說。且論亡屍。安置南北。魂 魄不同。今此略述。
[0999a05] 禮記禮運曰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死者北首 生者南向。
[0999a07] 郊特生曰。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故祭 求諸陰陽之義。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魂 也者鬼之盛。
[0999a10] 左傳昭二年子產對趙景子曰。人生死化曰 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 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
猶能憑依於人以為淫厲。況良霄乎。
[0999a14] 淮南子曰。天氣為魂。地氣為魄魄問於魂曰。 道何以為體。魂曰。以無有形乎。魄曰。有形 也。若也無有。何而問也。魂曰。吾直有所遇
之耳。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謂之幽冥者。所 以喻道。而非道也。問曰。既知魂與魄別。今 時俗亡何故以衣喚魂。不云喚魄。答曰。魂
是靈。魄是屍。故禮以初亡之時。以己所著 之衣。將向屍魄之上。以魂外出故。將衣喚 魂。魂識己衣。尋衣歸魄。若魂歸於魄。則屍
口纊動。若魂不歸於魄。則口纊不動。以理 而言。故云招魂不言喚魄。故蕭喪服要記 曰。魯哀公葬其父。孔子問曰。寧設魂衣乎。
哀公曰。魂衣起伯桃。伯桃荊山之下道逢寒 死。友人羊角哀往迎其屍。愍魂神之寒。故改 作魂衣。吾父生服錦繡。死于衣被。何用衣 為。
[0999b01] 問曰。何須幡上書其姓名。答曰。幡招魂置 其乾地。以魂識其名。尋名入於闇室。亦投之 於魄。或入於重室 (直龍反) 重者重也
(徒用反) 以重 之內。具安祭食。以存亡各別明闇不同故。鬼 神闇食。生人明食。故重用籧篨。裹其食具。 以安重內。置其坤地也。
[0999b07] 依如西域葬法有四。一水漂。二火焚。三土 埋。四施林。五分律云。若火燒時安在石上。 不得草土上。恐傷蟲故。四分律云。如來輪
王二人悉火葬。餘人通前。四葬者多。五分 律云。屍應埋之 (此謂王法不許施身。復恐夏燒殺蟲。故令埋之。自外無難水林亦得也)
又依四分律及五百問事云。若見如來塔廟 及見五眾出家人塚塔。大於己者。皆須展 轉依生時年臘而設禮之。若一切白衣見出 家人塚塔。不簡大小皆須敬禮。
[0999b16] 述曰。既知如此。諸道俗等。若見師僧父母 亡柩。外來弔人小於亡者。至其屍所如常設 禮。已先執孝子手默慰吊之。後至大德所。具
展哀情。弔而拜之。亦見愚癡白衣。妄行法教。 展轉教他。不聽禮父母叔伯尊親亡靈。口云。 我既受戒彼為鬼神。故不合禮。恐破戒故。此
不合教。反招無知之罪。伏惟師僧等長養我 法身。父母叔伯等長養我生身。依斯乳哺長 大成人。思此恩德昊天難報。歷劫酬恩。豈
一生能謝。不存敬恩。反起墮慢。繼踵鄙夫。 何成孝子。故世尊極聖。尚自躬扶亡父屍 送。況下凡愚輒生怠慢。故涅槃經云。知恩
者。大悲之本。不知恩者。甚於畜生。
[0999b29] 又淨飯王泥洹經云。白淨王在舍夷國。病篤 將終。思見世尊及難陀等。世尊在王舍城耆 闍崛山中。去此懸遠五十由旬。世尊在靈鷲
山。天耳遙聞父思憶聲。即共阿難等乘空而 至。以手摩王額上。慰勞王已。為王說摩訶 波羅本生經。王聞得阿那含果。王捉佛手捧
置心上。佛又說法得阿羅漢果。無常對至命 盡氣絕。忽就後世。至闍維時。佛共難陀在 喪頭前肅恭而立。阿難羅雲在喪足後。阿難
陀長跪白佛言。唯願聽我擔伯父棺。羅雲復 言。唯願聽我擔祖王棺。世尊慰言。當來世人 皆凶暴。不報父母育養之恩。為是不孝眾生
設化法故。如來躬欲擔於父王之棺。即時三 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一切眾山駊騀涌沒。 如水上船。爾時一切諸天龍神。皆來赴喪舉
聲哭泣。四天王將鬼神億百千眾。皆共舉 喪。白佛言。佛為當來諸不孝父母者故。以 大慈悲親欲自身擔父王棺四王俱白佛言。
我等是佛弟子。從佛聞法得須陀洹。以是之 故。我曹宜擔父王之棺。佛聽四王擔父王棺。 即變為人。一切人民莫不啼泣。世尊躬自
手執香鑪。前行詣於墓所。令千羅漢往大海 渚上取牛頭栴檀種種香木。以火焚之。佛言。 苦空無常。猶如幻化水月鏡像燒身歸竟。爾
時諸王各持五百瓶乳。以用滅火。火滅之後 競共收骨。盛金剛函。即於其上便共起塔。 懸繒幡蓋供養塔廟。佛告眾會。父王淨飯是 清淨人。生淨居天。
[0999c28] 又佛母泥洹經云。大愛道比丘尼。即是佛 姨母。不忍見佛後當滅度。欲先滅度。與除饉 女五百人
(即是比丘尼也。康僧會法鏡經云。凡夫貪染六塵。猶餓夫貪飯不知厭足今聖人斷貪 除六情飢饉故。號出家尼。為除饉也) 以手摩佛足。繞佛三匝。稽
首而去。現神足德。於自座沒。從東方來在虛 空中作十八變。八方上下亦復如是。放大光 明以照諸冥。上曜諸天。五百除饉變化俱然
同時泥洹。佛勸理家作五百輿床。麻油香華 樟柟梓材。事各五百。真伎正音當以供養。一 切凡聖覩之莫不哀泣。闍維畢捧舍利詣佛
所。於是四方各二百五十應真。神足飛來稽 首佛足。至舍利所。千比丘俱皆就坐。佛告 阿難。取舍利盛之。以鉢著吾手中。阿難如命。
告諸比丘。斯聚舍利本是穢身。兇愚急暴。嫉 妬陰謀。敗道壞德。今母能拔興丈夫行。獲應 真道遷靈卒無。何其健哉。勅令興廟供養。
[1000a15] 又增一阿含經云。佛告阿難陀羅雲。汝等輿 大愛道身。我當親自供養。爾時釋提桓因四 天王等。前白佛言。唯願勿自勞神。我等自
當供養。佛言。止止。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 有所益。長養恩重乳哺懷抱。要當報恩不得 不報。過去未來諸佛母。先取滅度。諸佛皆
自供養闍維舍利也。時毘沙門天王使諸鬼 神往栴檀林取栴檀薪。至曠野之間。佛躬 自轝床一脚。阿難輿一脚。飛在虛空。往至
塚間。爾時佛自取栴檀木著大愛道身上。佛 言。有四人應起塔供養。一者佛。二者辟支 佛。三者漏盡阿羅漢。四者轉輪聖王。皆以
十善化物故。爾時人民即取舍利。各起塔供 養。依雜阿含經。愛道姨母。即是難陀親母 也。
[1000b01] 又增一阿含經云。四部弟子中略取前後者。 且列八人。比丘中最初得道者如拘隣比丘。 善能勸化。不失威儀。最後得道者如須跋陀
羅。臨得道日入般涅槃。比丘尼中最初得道 者如大愛道尼。最後得道者如陀羅俱夷國 尼。優婆塞中最初得道者如商客男。最後得
道者如俱夷那摩羅。優婆夷中最初得道者 如難婆女。最後得道者如藍優婆夷。
受生部第四
[1000b10] 夫生則八識持。死則四大離散。迅矣百齡 終歸磨滅。循環三界運轉靡停。故經曰。有 始必終。既生則滅。聖教不虛自覩交臂。所
以於此緣中略述六門。
[1000b14] 第一門中臨命終時。檢身冷熱。驗其善惡。具 知來報。故瑜伽論云。此有情者。非色非心。 假為命者。大小皆同死通漸頓。諸師相傳。造
善之人從下冷觸至臍已上。煖氣後盡。即 生人中。若至頭面熱氣後盡。即生天道。若 造惡者與此相違。從上至腰熱後盡者。生於
鬼趣。從腰至膝熱氣盡者。生於畜生。從膝 已下乃至脚盡者。生地獄中。無學之人入 涅槃者。或在心煖。或在頂也。然瑜伽論云。
羯羅藍義最初託處。即名肉心。如是識於此 處最初託。即從此處最後捨。釋云。依瑜伽 論由造善生上。故從下漸捨至肉心。後方
說上捨。由造惡生下故先從上捨至肉心。後 方從下捨也。
[1000b28] 俱舍論云。若人正死。於何身分中意識斷 滅。若一時身死根共意識一時俱滅。若人次 第死。此中偈曰。
次第死脚齊 於心意識斷
下人天不生
[1000c04] 論中釋曰。若人必往惡道受生及人道。如此 等人。次第於阿羅漢。此人於心意識斷絕。有 餘部說於頭上。何以故。身根於此等處與意
識俱滅故。若人正死。此身根如熱。石水漸漸 縮滅。於脚等處次第而滅。釋云。俱舍論述 小乘義。故云身於此等處與意識俱滅。若依
大乘。身根於此等處與本識俱滅也。
[1000c11] 第二受生方法者。依俱舍論云。為行至。應 生道處故。起此中陰眾生。由宿業勢力所生 眼根。雖住最遠處。能見應生處。於中見父
母變異事。若變成男。於母即起男人欲心。若 變成女。於父即起女人欲心。倒此心起瞋。 此中有眾生。由二起顛倒心故。求欲戲往至
生處。是即樂得屬已。是時不淨已至胎處。 即生歡喜。仍託彼生。從此剎那是眾生五陰 和合堅實。中有五陰。即滅如此方說受生。
若胎是男依母左脇。面向母背蹲坐。若胎是 女。依母右脇向母腹而住。若胎非男非女。 隨欲類託生。住亦如此。無有中有異於男
女皆具根故。是故或男或女。託生而住。後 時在胎中增長。或作黃門。若託胎卵二生。 道理如此。若眾生欲受濕生愛樂香故至生
處。此香或淨。或不淨。隨宿業故。若是化生 愛樂處所故至生處。若爾地獄眾生。云何 生樂處所。由心顛倒故。此眾生見寒風冷雨
觸惱身。見地獄火猛熾盛可愛。欲得暖觸故 往入彼。復見身為熱風光及火焰等所炙。苦 痛難忍。見寒地獄清涼愛樂冷觸故往入彼。
胎卵二生於父母變異事生愛。濕化二生不 由託赤白為身故無此變。濕生但愛著香故。 至所生處。隨業善惡。所愛之香自有淨穢。化
生但愛所依之處。地獄雖是苦處。然罪人樂 亦得愛處。於中受生。何以故。非愛不受生 故。論云。如往昔造作能感如此生。樂見身
是如此位。見彼眾生亦爾。是故往彼。先舊 諸師作如此說。若眾生年三十時。行殺生業 網捕眾生。行此事時必有伴類。此業能感地
獄生。後於中陰中。見自身如昔年三十行網 捕時故言位。又見昔伴與昔不差。見地獄時。 如昔見江湖諸伴類等相牽共入其中。緣此
起變即於中受生後解昔所造業雖多。必 以一業牽地獄生。或於年二十時作此業。或 三十時作此業。後於中陰中見自身。如昔作
業時少老。見地獄眾生。並如己年時。年時 既相似。於此眾生起變。即往就彼。由此愛 故受生。依經部師作如此釋。
[1001a21] 又瑜伽論云。若居薄福者。當生下賤家。彼於 死時及入胎時。便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 見入於叢林竹 [竺-二+韋]
蘆荻等中。若多福者。當 生尊貴家。彼於爾時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 意音聲。及自妄見昇宮殿等可意相現。
[1001a26] 又俱舍論云。若人臨終起邪見心。是人以先 不善為因邪見為緣故墮地獄。有論師言。一 切不善皆是地獄因。此不善之餘生畜生餓
鬼中。又法業盛故墮畜生中。如婬慾盛故 生於鴿雀鴛鴦之中。瞋恚盛故生於蚖蝮蛇 蠍中。愚癡盛故生猪羊蚌蛤中。憍慢盛故
生於師子虎狼中。掉戲盛故生獼猴中。慳嫉 盛故生餓狗中。若有少分施善餘福。雖生 畜生於中微樂。身口二業雖由心為主。然其
口業受報者多。如罵人輕躁喻如獼猴即生 猴中。若言貪悷如烏。語如狗吠。騃如猪羊。 聲如驢鳴。行如 騞 駝。自高如象。惡如逸牛。
婬如鳥雀。怯如猫狸。諂如野狐。如是諸惡隨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