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Jing Yao Ji 諸經要集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諸經要集卷第九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擇交部第十六 (此有五緣)
[0079a15] 思慎部第十七
* 述意緣
* 善友緣
* 惡友緣
* 債負緣
* 懲過緣
述意緣第一
[0079a19] 夫理之所窮。唯善與惡。顧此二途。倏然易 辯。幽則有罪福苦樂。顯則有賢愚榮辱。愛 榮憎辱。趣樂背苦。含識所必同也。今愛榮
而不知慕賢。求福而不知避禍。譬猶播植粃 稗。而欲歲取精糧。驅駕駑蹇。而望騰超敻絕。 不亦惑哉。如鳥獸蟲卉之智。猶知因風假
露託迅附高。以成其事。奚況於人。而無託 友以就其善乎。故所託善友。則存名而成德。 所親闇蔽。則身悴而名惡也。故玄軌之宗。出
於高範。切磋之意。事存我友。又如摶牛之 虻。飛極百步。若附鸞尾。則一翥萬里。此豈 非其翼工之所託迅也。亦同凡夫溺喪極趣。
不越人天。若憑大聖之威。則高昇十地。同 生淨域也。
善友緣第二
[0079b05] 如涅槃經云。阿難比丘說半梵行。名善知識。 佛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又云。善知 識者。如法而說。如說而行。云何名為如法而
說。如法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生。乃至 自行正見。教人行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為 真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
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 智慧。亦能教人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復 以是義名善知識。善知識者。有善法故。何等。
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為眾生而求於 樂。見他有過不說其短。口常宣說純善之 時。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善男子。如空中月
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增長。善知識者亦 復如是。令諸學人漸遠惡法。增長善法。善男 子。若有親近善知識者。本未有定慧解脫。解
脫知見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則得增廣。又云。 善友當觀。是人貪欲瞋恚。愚癡思覺。何者偏 多。若知是人貪欲多者。則應為說不淨觀法。
瞋恚多者。為說慈悲。思覺多者。教令數息。 著我多者。當為分析十八界等。聞已修行。次 第獲得四念處觀。身受心法。得是觀已。次第
復觀十二因緣。如是觀已。次得暖法。從得 暖法。乃至漸得羅漢辟支佛果菩薩大乘佛 果等。依此而生。更無疑滯。自利利他不加水
乳。是名真善知識。法師之位。若不具此非 善知識。加水之法不可依承。故佛性論引經 偈云。
無知無善識 惡友損正行
蜘蛛落乳中 是乳轉成毒
[0079c05] 是故要須真實利益眾生。先自調伏然後教 人。無寡聞失無退行失。無散亂失。無輕慢失。 無顛倒失。無貪求失。無瞋恚失。無邪行失。
無著我失。無小行失。具此十法名善知識。故 莊嚴論偈云。
多聞及見諦 巧說亦精愍
不退此丈夫 菩薩勝依止
[0079c12]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世尊又共長老難陀。至 於一賣香底。見彼底上有諸香裏。見已即 告長老難陀。作如是言。難陀。汝來取此底
上諸香裏物。難陀爾時即依佛教。於彼邸上 取諸香裏。佛告難陀。汝於漏剋一移之頃。 捉持香裏。然後放地。爾時長老難陀。聞佛如
此語已。手執此香。於一剋間還放地上。爾 時佛告長老難陀。汝今當自嗅於手看。爾時 難陀聞佛語已。即嗅自手。佛語難陀。汝嗅此
手作何等氣。白佛言。世尊。其手香氣微妙無 量。佛告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諸善知識。 恒常共居隨順染習。相親近故。必定當得廣
大名聞。爾時世尊因此事故。而說偈言。
若有手執沈水香 及以藿香麝香等
須臾執持香自染 親附善知識復然
[0079c27]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若人親近惡知識 現世不得好名聞
必以惡友相親近 當來亦墮阿鼻獄
若人親近善知識 隨順彼等所業行
雖不現證世間利 未來當得盡苦因
[0080a03] 又四分律。親友意者。要具七法方成親友。 一難作能作。二難與能與。三難忍能忍。四密 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捨。七貧賤不
輕。如是七法。人能行者。是親善友應親附之。 又大莊嚴論佛說偈言。
無病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親 涅槃第一樂
[0080a10] 又迦羅越六向拜經云。善知識者有四輩。一 外如怨家內有厚意。二於人前直諫。於外說 人善。三病瘦縣官為共征。訟憂解之。四見
人貧賤心不棄捐。當念欲富之。善知識者。 復有四輩。一為吏所捕。將歸藏匿於後解決 之。二有病瘦消損。將歸養視之。三知識死亡
官殮視之。四知識已死復念其家。
惡友緣第三
[0080a18] 如尸迦羅越六向拜經云。惡知識者有四輩。 一內有怨心。外強為知識。二於人前好言語。 背後說人惡。三有急時於人前愁苦。背後歡
喜。四外如親厚內興怨謀。惡知識復有四輩。 一小侵之便大怒。二有倩使之便不肯行。三 見人有急時避人走。四見人死亡棄之不視。
[0080a24] 又涅槃經云。菩薩摩訶薩。觀於惡象及惡知 識。等無有二。何以故。俱壞身故。菩薩摩訶 薩。於惡象等心無怖懼。於惡知識生怖畏心。
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下能壞心。惡 知識者二俱壞故。是惡象等唯壞一身。惡知 識者。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是惡象等。唯能
破壞不淨臭身。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淨 心。是惡象等能壞肉身。惡知識者壞於法身。 為惡象殺。不至三惡。為惡友殺。必至三惡。是
惡象等但為身怨。惡知識者為善法怨。是故 菩薩。常當遠離諸惡知識。又增一阿含經。世 尊說偈云。
莫親惡知識 亦莫愚從事
當近善知識 人中最勝者
人中無有惡 習近惡知識
後必種惡根 永在暗中行
[0080b11] 又中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怨 家法。而作怨家。第一不欲令怨家有好色。雖 好沐浴名香塗身。然為色故。瞋恚覆心而作
怨家。第二不欲令怨家安隱睡眠。雖臥床枕 覆以錦綺。然故憂苦不捨瞋恚覆心而作怨 家。第三不欲令怨家而得大利。雖應得利。而
不得利。應不得利。而得其利。彼此二法更互 相違。瞋恚覆心而作怨家。第四不欲令怨家 有朋友。若有親朋捨離避去。因瞋覆心而作
怨家。第五不欲令怨家有稱譽。彼惡名醜聲 周聞諸方。因瞋覆心而作怨家。第六不欲令 怨家極大財富。彼土富人儻失財物。因瞋覆
心而作怨家。第七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往 至善處。彼身口意惡。行已命終必至惡處。生 地獄中而作怨家。又阿含經云。遠惡近善。有
四法。當急去避之。去百由旬。一由旬四十 里。百由旬四千里。四法者。一惡友。二惡眾。 三或多語戲笑。四或瞋或鬪。
[0080b29] 又善生經云。受戒者。五處不應行。謂屠兒。婬 女。酒肆。國王。旃陀羅舍等。有五種業不應 作。謂賣毒藥。釀皮。摴蒱。圍碁陸博。歌舞
倡伎。又寶雲經云。持戒之人。不聽向破戒 家乞食。
[0080c05] 又金剛仙論云。出家人。不許向屠兒。酒肆。 婬女。惡象。惡狗等家乞食。亦不得數往親近 之。
[0080c08] 又大方廣總持經云佛言。善男子。佛滅度後。 若有法師善隨樂欲。為人說法。能令菩薩學 大乘者。及諸大眾有發一毛歡喜之心。乃至暫
下一滴淚者。當知皆是佛之神力。若有愚人。 實非菩薩假稱菩薩。謗真菩薩及所行法。復 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若彼此和合。則
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違諍。則正法不行。 此謗法之人極大罪業。墮三惡道難可出離。 若有愚人。於佛所說而不信受。雖復讀誦千
部大乘。為人解說獲得四禪。以謗他故。七十 劫中受大苦惱。況彼愚人實無所知而自貢 高。乃至誹謗一四。句偈。當知是業家墮地獄。
永不見佛。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得無眼 報。以惡口謗發菩提心人故。得無舌報。
[0080c22] 又賢愚經云。昔佛在世時。有微妙比丘尼。得 阿羅漢果。與諸尼眾。自說往昔所造善惡業 行果報。告尼眾曰。乃往過去有一長者。其家
巨富唯無子息。更取小婦。夫甚愛念。後生一 男夫婦敬重觀之無厭。大婦心妬。私自念 言。此兒若大當攝家業。我唐勤苦聚積何益。 不如殺之。即取鐵針刺兒 �
上。後遂命終。 小婦疑是大婦殺。即便語言。汝殺我子。大婦 爾時。謂無罪福反報之殃。即與呪誓。若殺汝 子。使我世世夫為蛇螫。所生兒子水漂狼噉。
自食子肉。身現生埋。父母居家失火而死。作 是誓已。後時命終。緣殺兒故。墮於地獄受無 量苦。地獄罪畢得生人中。為梵志女年漸長
大。適娶夫家產生一子。後復懷妊月滿欲產。 夫婦相將向父母舍。至於中路腹痛遂產。夜 宿樹下。夫時別臥。前所呪誓今悉受之。時有
毒蛇螫殺其夫。婦見夫死即便悶絕。後乃得 蘇。至曉天明。便取大兒著於肩上。小者抱之 涕泣進路。路有一河深而且廣。即留大兒著
於此岸。先抱小者度著彼岸。還迎大兒。兒 見母來入水趣母。水即漂亡。母尋追之力不 能救。須臾之間。俄爾沒死。還趣小兒。狼來噉
訖。但見流血狼藉在地。母時迷絕。良久乃 蘇。遂前進路。逢一梵志。是父親友。即向梵志 具陳辛苦。梵志憐愍相對啼哭。尋問家中平
安以不。梵志答言。父母眷屬大小。近日失 火一時死盡。聞之懊惱。死而復蘇。梵志將歸 供給如女。後復適娶。妊身欲產。夫外飲酒
日暮乃還。婦暗閉門在內獨坐。須臾婦產。夫 在門外喚。婦產未竟。無人往開。夫破門入。捉 婦熟打。婦陳產意。夫瞋怒故。尋取兒殺以
蘇煮之。逼婦令食。婦食子後心中酸結。自 惟薄福乃值斯人。便棄逃走到波羅柰。至一 園中樹下坐息。有長者子。其婦新死。日來塚
上追戀啼哭。見此女人樹下獨坐。即便問之。 遂為夫婦經於數日夫忽壽終。時彼國法。若 其生時夫婦相愛。夫死之時合婦生埋。時有
群賊來開其塚。賊帥見婦面首端正。即納為 婦。經於數旬。夫破他家為主所殺賊伴將屍 來付其婦。復共生埋。經於三日狐狼開塚因
而得出。自剋責言。宿有何罪。旬日之間遭斯 禍厄。死而復蘇。今何所歸得全餘命。聞釋 迦佛在祇桓中。即往佛所求哀出家。由於過
去施辟支佛食發願力故。今得值佛。出家修 道得阿羅漢。達知先世殺生之業。所作呪誓 墮於地獄。現在辛酸受斯惡報。無相代者。微
妙自說。昔大婦者今我身是。雖得羅漢。恒熱 鐵針從頂上入足下而出。晝夜患此。無復堪 忍。殃禍如是。終無朽敗。又入大乘論。堅意菩 薩說偈云。
誹謗大乘法 決定趣惡道
焚燒甚苦痛 業報罪信爾
若從地獄出 後受餘惡報
諸根常缺陋 永不聞法音
設使得聞者 復生於謗法
以謗法因緣 還墮於地獄
債負緣第四
[0081b21] 如法句喻經云。昔佛在世時。有賈客。名弗 迦沙王。入羅閱城分衛。於城門中有新產牸 牛。被所觝殺。牛主怖懼。賣牛轉與他人。其牽
牛欲飲水。牛從後復觝殺其主。其主家人瞋 恚。取牛殺之。於市賣肉。有田舍人。買取牛頭 貫擔持歸。去舍里餘坐樹下息。以牛頭掛
樹枝。須臾繩斷牛頭落下。正墮人上。牛角刺 人即時命終。一日之中凡殺三人。瓶沙王聞 之。怪其如此。即與群臣往詣佛所。具問其意。
佛告王曰。往昔有賈客三人。到他國內興生。 寄住孤獨老母舍。應與雇舍直。見老母孤獨。 欺不欲與。伺老母不在。默去不與。母歸不見
客。即問比居。皆云已去。老母瞋恚。尋後逐 及疲頓索直。三客逆罵。我前已與云何復索。 同聲共觝不肯與直。老母單弱不能奈何。懊
惱罵呪。我今窮厄何忍欺觝。願我後世所生 之處。若當相值要當殺汝。正使得道。終不 相置。佛語瓶沙王。爾時老母者今此牸牛是
也。三賈客者弗迦沙等三人。為牛所觝殺者 是也。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滋生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0081c16] 又出曜經云。昔罽賓國中。有兄弟二人。其兄 出家得阿羅漢。弟在家中治修居業。時兄數 來教誨。勸弟布施持戒。修善作福。現有名譽
死生善處。而弟報曰。兄今出家不慮官私。不 念妻子田業財寶。我有此務。而兄數誨。不用 兄教。後病命終。生在牛中為人所驅。駄鹽入
城。兄從城中出遇見之。即為說法。時牛聞 已悲哽不樂。牛主見已。語道人曰。汝何道 說。而使我牛愁憂不樂。道人報曰。此牛前身
本是我弟。昔日負君一錢鹽債。故墮牛中以 償君力。牛主聞已。語道人曰。君弟昔日與我 親友。是時牛主即語牛曰。吾今放汝不復役 使。牛聞感激至心念佛。自投深
澗 即便命終。 得生天上受極快樂。以是因緣。若人負債不 可不償。
[0082a02] 又成實論云。若人負債不償。墮牛羊麞鹿驢 馬等中。償其宿債。
[0082a04] 又毘婆沙論云。曾聞有一女人。為餓鬼所持。 即以呪術而問鬼言。何以惱他女人。鬼答之 言。此女人者是我怨家。五百世中而常殺我。
我亦五百世中斷其命根。若彼能捨舊怨之 心。我亦能捨。爾時女人作是言。我今已捨 怨心。鬼觀女人雖口言捨而心不放。即斷其 命。
[0082a11] 又雜寶藏經云。目連至恒河邊。見五百餓鬼 群來趣水。有守水鬼。以鐵杖驅逐令不得近。 於是諸鬼徑詣目連。禮目連足各問其罪。一
鬼曰。我受此身常患熱渴。先聞恒河水清且 涼。歡喜趣之沸熱壞身。試飲一口五藏燋爛。 臭不可當。何因緣故。受如此罪。目連曰。汝
先世時曾作相師。相人吉凶少實多虛。或毀 或譽。自稱審諦以動人心。詐惑欺誑以求財 利。迷惑眾生失如意事。
[0082a20] 復有一鬼言。我常為大狗利牙赤白來噉我 肉。唯有骨在。風來吹起肉續復生。狗復來 噉。此苦何因。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天祠
主。常教眾生殺羊以血祠天。汝自食肉。是故 今日以肉償之。
[0082a25] 復有一鬼言。我常身上有糞周遍塗渾。亦復 噉之。是罪何因。目連答曰。汝前世時。作婆 羅門惡邪不信。道人乞食取鉢盛滿糞。以飯
著上持與道人。道人持還。以手食飯糞污其 手。是故今日受如此罪也。
[0082b01] 復有一鬼言。我腹極大如甕。咽喉手脚甚細 如針。不得飲食。何因。此苦。目連答言。汝前 世時作聚落主。自恃豪貴飲酒縱橫。輕欺餘
人奪其飲食。飢困眾生故受此苦。
[0082b05] 復有一鬼言。我常趣溷欲噉食糞。有大群鬼 捉杖驅我。不得近廁。口中爛臭。飢困無賴。何 因如此。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佛圖主。有諸
白衣。供養眾僧供辦食具。汝以麁供設客僧。 細者自食。故受此苦。
[0082b10] 復有一鬼言。我身上遍滿生舌。斧來斫舌。 斷復續生。如此不已。何因故爾。目連答言。 汝前世時作道人。眾僧差作蜜漿石蜜。塊大
難消以斧斫之。盜心噉一口。以是因緣故。 還斫舌也。
[0082b15]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七枚熱鐵丸。直入我口。 入腹五藏燋爛。出復還入。何因故受此罪。目 連答言。汝前世時作沙彌。行果苽子到自
師所。敬其師故偏心多與。實長七枚。故受此 苦。
[0082b20] 復有一鬼言。有二熱鐵輪。在我兩腋下。轉 身燋爛。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與眾 僧作餅。盜心取二番挾兩腋底。故受此苦。
[0082b23] 復有一鬼言。我癭丸極大如甕。行時擔著肩 上。住則坐上。進止患苦。何因故爾。目連答 言。汝前世時作市令。常以輕秤小斗與他。
重秤大斗自取。常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