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Shi Yao Lan 釋氏要覽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氏要覽序功德主仙林住山壇主愚極宣德郎守尚書屯田員外郎上輕車都尉崔(育林) 撰
[0257b21] 昔我佛。妙正三身。圓成四智。不泥洹而自證。運漚和以度人。敷顯萬法。指真實際。導誨群性。了根本空。設三昧之門。嚴具足之相。盡有為之執。歸無生之忍。宗會覺海。實蕃淨徒。迨乎寂滅示往。結集垂言。經論以祖述。教法以摽闡。其為大也。至極含受而不可限量。其為小也。細而不遺視之弗見。窮無央之劫不可壞。終內有之識不能稱錯綜端緒。雖惟逮而莫周。恢博開解。非超越而不至。將不由徑儔為所依。則今要覽可由而致之也。靡涉西流知五竺之本末。不游法藏明萬行之節制。動息隨用而立軌。修習知趣而不迷。包括微著。詮乘諦以證之。昭灼品例。卷上下以勻之覽之者。猶若太陽升而萬境廓然矣。謂曰。真如非在句義。且夫一切之法。無礙相中。非學非知。應學應知。去聖彌遠。毛角差別。雖學雖知然後不足罔有行(去聲)向未臻而遠離於學可也。因地果位。繫之在功。今 誠公大師。博富於有聞。法施而留志。承佛威力。載集斯要。曰智曰慧。孰謂不敏。時 皇宋天禧四載李秋既望序而引之。
釋氏要覽卷上
建康天禧講下聚公講主助緣 錢塘月輪山居講經論 賜紫沙門釋道誠 集
[0257c20] 道誠自委講 京寺。東歸維桑。始寓龍華禪 府。後住月輪蘭若。中間十年。寂絕外事。唯讀 藏經日為常課酬昔志也。然則臨文昧義。猶
渴夫飲河。但能滿腹。不知其深廣焉。或見 出家人須知之事。隨便抄錄之。洎天禧三年 秋。
[0257c26] 皇上覃昭曠之恩。普度我天下童行。因是。讎 文以類相從。兼益諸家傳記書疏節文。分為 二十七篇。析為三卷。題曰釋氏要覽焉。且恤
創入法門者。皆所未知苟或玩此典。言藏諸 靈府。則終身免竊服之誚矣。或通才碩學。豈 以誠之微而廢 聖人之言也云爾。
篇目
[0258a04] 準華嚴經云。菩薩有十種知。所謂知諸安立。 知諸語言。知諸談議。知諸軌則。知諸稱謂。知 諸制令。知其假名知其無盡。知其寂滅知一
切空。由是分為二十七篇。然則大小乘經律 論文句。參同皆十知所攝也。
* 姓氏
* 稱謂
* 居處
* 出家
* 師資
* 剃髮
* 法衣
* 戒法
* 中食
姓氏
[0258a13] 西域記云。姓者。所以繫統百世使不別也。氏 者所以別子孫之所出也。釋迦氏譜云。夫 姓氏之興本。欲召諸質也。故隨物類而命焉。
[0258a16] 天竺種姓有四
[0258a16] 一者剎帝利 (謂弈世君王種) 。二者婆 羅門 (秦言外意謂淨行志道其種。別有經書。世世相承。或在家出家。苦行而多恃己術。自我
慢人) 。三者毘舍 (或云吠舍。謂商賈之種) 四者首陁 (或云成達羅。謂田農之種) 。 我佛釋迦牟尼世尊即剎帝利之種也。長
阿含經云。賢劫初成未有日月。是時光音 天人下生。皆有身光。飛行自在。無有男女 尊卑親疎之別。食自然地味。因食此物。乃
身光滅神通亡。貪心始萌。復生地餅地膚 地脂之味食。乃諸惡湊集。男女始形。地 生粳米。朝刈暮生。亦無糠糩。時人貪心增
長。皆預取厚藏。米遂不生。乃各占田土。學 耨種業。自此姦盜滋彰。無決斷者。中有一 人。容質瓌偉。世所欽信。眾議立為民主。號 摩訶三摩曷羅闍
(此云大平等主) 各願輸賦供億 (此祖稅之 始) 故命氏剎帝利 (此云土田主謂初分土田各有諍訟使主之) 。
[0258b02] 別姓有五
[0258b02] 我佛釋迦於三阿僧祇劫。修六 度萬行因。或實報或示化。各隨物類。別名 氏也。
[0258b05] 一瞿曇氏
[0258b05] 梵語正云瞿答摩。又云瞿曇彌 此云地最勝。謂除天外在地人類中最勝。 故經云。昔佛於劫初作國王禪位。師瞿曇
僊修道。常於一園游止。為賊所害。彼僊乃 殯尸取血。泥為兩團。用器盛之。置於左右。 呪之滿十月。左化為男。右化為女。乃命氏。 瞿曇始也。
[0258b12] 二甘蔗氏
[0258b12] 經云。昔有轉輪王。名大自在。子 孫相承。合有八萬四千王。最後王名大茅 草。垂老無子。乃委政大臣。自剃髮出家。眾
號王僊。極老不能行履。諸弟子輩時行乞 食。遂以草籠盛王僊懸於樹。虞虎狼之害 也。有獵人望見謂是白鳥乃射之死。血瀝 于地。諸弟子歸見師被害。即共殯尸其血
瀝之地後時忽生甘蔗二本。日炙開剖。一 生童子。一生童女。大臣聞迎取歸宮。養育 長成。以王種故。遂立為王。命氏甘蔗始也
(或梵云。喬答摩。或憍曇彌。二姓華言最勝。經音疏云。皆甘蔗王種也。順正理論云。喬答摩種。生於日光) 。
[0258b23] 三日種氏
[0258b23] 經云即甘蔗王不受胎藏。因日 炙開剖。故名日種○大悲經云。姓日者為 離諸暗。而作光明故 (今詳二經前就本緣後約功德) 。
[0258b26] 四舍夷氏
[0258b26] 即甘蔗王擯出四太子。一名炬 面。二名金色。三名象眾。四名尼拘羅 (隋言別成) 四子初至雪山北。頓駕大樹枝條蓊欝之
下。是故名奢夷耆耶。今言舍夷必。梵語訛 略也。五分律云。近雪山北舍夷林。築城營 舍。又缾沙王始問佛生何國。佛言生舍夷 國
(今詳。必因樹命國。從國稱氏) ○法苑云。舍夷者。西方之 貴姓也。
[0258c05] 五釋迦氏
[0258c05] 即彼四太子以德歸人。不數年 間。欝為強國。父王悔憶。遣使往詔四子辭 過不歸。父王乃三歎曰。我子釋迦 (華言能仁) 長阿
含經云。釋迦。秦言能。又譯為直。謂直。林 故 (詳此二譯初從人後就處) 今詳。四太子俱命釋迦。惟第 四尼拘羅是 我佛祖也。按經云。尼拘羅
有子名俱盧。俱盧有子名瞿俱盧。瞿俱盧 有子名師子頰。師子頰有四子。一淨飯。 二白飯。三斛飯。四甘露飯 (梵云首圖 馱 那。此云淨飯王。即
佛父也) 。
[0258c15] 出家人統姓
[0258c15] 開元錄云。秦晉已前。出家者 多隨師姓。後彌天沙門道安云。凡剃髮染 衣。紹釋迦種。即無殊姓。宜悉稱釋氏。時皆
未然。洎譯出阿含經云。佛告比丘。四大河 水入海。無復本名。同名為海。四姓之子。於 佛出家剃除鬚髮。著三法衣。無復本姓。但
云沙門釋子○彌沙塞律云。汝等比丘。雜 類出家。皆捨本姓。同稱釋子 (今稱沙門釋者。蓋天竺出家。外
道亦自稱沙門。今以釋字簡之。或單稱釋亦可。若彼此是僧。即不用稱。蓋同一釋家。法兄弟故) 。
稱謂
[0258c25] 沙門
[0258c25] 肇師云。出家之都名也。梵云。沙迦懣 (懣門字上聲呼之) 曩。唐言勤息謂此人勤修善品。息 諸惡故。又秦譯云。勤行謂勤修善法行趣
涅槃也。或云沙門那。或云桑門。皆譯人楚 夏爾○涅槃經云。沙門。此云。善覺○大方 廣寶篋經云。離諸纏聚。故名沙門○大莊
嚴經云。超過染著名沙門○正法念處經 云。心無所樂著。一切不希望。能脫一切貪。 是名為沙門○華首經云。如空無觸礙。烟
塵無所污。我說沙門法。無染亦如是○寶 積經云。沙門者寂滅故。調伏故。受教故。戒 身淨故。如實義故。得解脫故。離三十八法
故。堅心不動如地故。護彼我意故。於諸形 相無染著。如空中動手無所礙故。成就如 是多法故。名沙門○長阿含經云。沙門者。
捨離恩愛。出家修道。攝御諸根。不染外欲 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逢苦不戚。遇樂不忻。 能忍如地○瑜伽論云。有四沙門。一勝道
沙門。即佛等。二說道沙門。謂說正法者。三 活道沙門。謂修諸善品者。四污道沙門。謂 諸邪行者 (道即八支聖道也。若有其道。自行邪行。非生道器。故名污道)
。五分律 云。佛始成道世皆稱為大沙門。
[0259a18] 比丘
[0259a18] 梵語云。比丘。秦言乞士。謂上於諸佛 乞法。資益慧命。下於施主乞食。資益色身 ○肇法師云。因果有三名。一名怖魔。即因
出家時魔宮震動故。至果上名殺賊 (有云。出家者 具正信正因。發勇捍心。求佛果大菩提。誓度一切眾生。真實大心者。方能震動魔宮爾) 。二因
中名乞士。果上名應供。三因中名破惡 (即持戒名破惡) 至果上名無生○涅槃經云。能破煩 惱。故名比丘。破我等想。修戒定慧。度三有
四流。安處無畏道。故名比丘○大莊嚴經 云。破無明藏故名比丘○瑜伽論云。比丘 者。捨離家法趣非家等具足別解脫律儀 眾同分是其自性於其形色勤精進故怖畏
惡趣自防守故攝無損故名比丘○毘婆沙 論偈云。手足勿妄犯。節言順所行。常樂守 定意。是名真比丘○雜阿含經偈云。所謂
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是何名 比丘。於功德過惡。俱離修正行。其心無所 畏。是則名比丘○大威德陀羅尼。有一長
者。名選擇。投佛出家。剃髮已時有尊者娑 難陁。喚云長者選擇。答曰我今出家剃髮 為比丘。非長者也。時婆難陀語曰。不但剃
髮名為比丘。乃以偈說云。若斷欲希望復 斷諸漏盡。諸法無希望。不可說有法。隨順 向涅槃。隨順趣厭離。入信到彼岸。此成為
比丘。有四種比丘。一畢竟到道比丘。謂阿 羅漢。二示道比丘。謂三果聖人。三受道比 丘。謂初果向。四污道比丘。謂凡夫破戒者
(凡夫持戒比丘隨信隨戒法故。必在受道下稱也。問污道比丘堪為福田否。答大婆沙論云污道比丘雖破
戒而不破見。雖破加行不破意樂信有因果如是正見意。樂九十六種外道所無。但施主於彼起正信。不 生嫌惡。自生大福矣) 。
[0259b19] 苾芻
[0259b19] 梵語也。是西天草名。具五德。故將喻 出家人。古師云。苾芻所以不譯者。蓋含五 義故。一者體性柔軟。喻出家人能折伏身
語麄獷故。二引蔓旁布。喻出家人傳法度 人連延不絕故。三馨香遠聞。喻出家人戒 德芬馥為眾所聞四能療疼痛。喻出家人 能斷煩惱毒害故。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
常向佛日故○根本律百一羯磨本云。有 苾芻年八十歲滿六十夏。若於別解脫經。 未曾讀誦。不了其義。此名老小苾芻 (別解脫經。即 戒本也。此 舉
隅爾) 。
[0259c02] 僧
[0259c02] 梵語具云僧伽。唐言眾 (今略稱僧也) ○中阿含 經云。何名眾。答有若干姓異名異蔟。剃除 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從佛學道。是名
眾○善見律云。等戒等見等智等眾是為 僧○南山鈔云。四人已上。能御聖法。辦得 前事。名之為僧。僧以和合為義。言和合
者。有二種。一理和。謂同證擇滅故。二事和 此別有六義。一戒和同修。二見和同解。三 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五口和無諍。六意
和同悅。僧史略云。凡四人已上名僧。今一 人亦稱僧者。蓋從眾名之也。亦如萬有二 千五百人為軍。一人亦稱軍也。
[0259c14] 除饉男
[0259c14] 康僧會註法鏡經云。凡夫貪著六 塵。猶餓夫貪食。不知厭足今聖人斷除貪 愛。除六情飢饉。故號除饉○分別功德論
云。世人飢饉色欲。比丘除此愛饉之想 故。
[0259c19] 導師
[0259c19] 十住斷結經云。號導師者。令眾生類。 示其正道故○華首經云。能為人說無生 死道。故名導師○佛報恩經云。大導師者。
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常樂故○大 法炬陀羅尼經云。以能不退菩提道。不斷 絕菩提道。故名導師○商主天子所問經 云。何名導師文殊答云。住是道已。能令
眾生得成熟。故名導師。
[0259c27] 祖師
[0259c27] 寶林傳云。期城太守楊衒之。問達磨 云。西國相承稱祖何義。達磨曰。明佛心宗。 行解相應。名為祖師
(此士自達磨西來距曹溪能大師。六人得稱祖師) 。
[0260a01] 禪師
[0260a01]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云。天子問文殊 曰。何等比丘得名禪師。文殊曰。於一切 法。一行思量。所謂不生。若如是知。得名禪
師。乃至無有少法可取。不取何法。所謂不 取此世後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不取。 謂一切法悉無。眾生如是不取。得名禪師。
無少取非取不取於一切法悉無所得故無 憶念若不憶念彼則不修若不修者彼則不 證故名禪師。
[0260a10] 善知識
[0260a10] 摩訶般若經云。能說空。無相。無作。 無生無滅法。及一切種智。令人心入歡喜 信樂。是名善知識○華首經云。有四法是
善知識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礙諸 不善法。三能令人住於正法。四常能隨順 教化○瑜伽論云善知識具十功德。一調 伏。二寂靜。三惑除。四德增。五有勇。六經
富。七覺真。八善說。九悲深。十離退。且初 調伏者。謂與戒相應由根調故。寂靜者。定 相應由內攝故。惑除者。信念以慧相應煩
惱斷故。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減故。有勇 者。利益他時不疲倦故。經富者。多聞故。覺 真者。了實義故。善說者不顛倒故。悲深
者。絕希望故。離退者。於一切時恭敬故。
[0260a24] 長老
[0260a24] 長阿含經云。有三長老。謂耆年長老 (年臘多者) 。法長老 (了達法性內有智德) 。作長老 (假號之者) ○譬喻經
偈云。所謂長老者。未必剃鬚髮。雖復年齒 長。不免於惡行。若有見諦法。無害於群萌。 捨諸穢惡行此名為長老。我今謂長老。未
必先出家。修其善本業分別於正行。設有 年齒幼。諸根無漏缺。此謂名長老○肇法 師云。內有智德可尊故名長老○恩法師 云。有長者老年之德名長老。
[0260b04] 宗師
[0260b04] 傳佛心宗之師。又云。宗者尊也。謂此 人開空法道。為眾所尊故。
[0260b06] 法主
[0260b06] 阿含經云。佛為說法主。今古皆以說 法知法之僧。為法主。如僧叡。謂僧導曰。若 當為萬人法主。宋孝武勅道。猷為新安寺 鎮寺法主。
[0260b10] 大師
[0260b10] 師範也。大簡小之言也○佛稱三界 大師者○瑜伽論云。能化導無量眾生令 苦寂滅。又云。摧滅邪穢外道。出現世間。故
號大師。若凡夫比丘。蒙勅賜號者○僧史 略云。肇自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十一月十 四日。延慶節。內道場談論。左街。雲顥賜 三慧大師。右街僧徹賜淨光大師。可孚賜
法智大師。重謙賜青蓮大師此為始也○ 瑜伽論云。略有大師。五種功德。一於諸 戒行終無誤失二善建立法三善制所學四 於善立善制中隨所疑惑等皆能善斷五教
授出離。
[0260b22] 法師
[0260b22] 雜阿含經云。何名法師。佛言若於色 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名法師若於 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名
法師○十住婆沙論云。應行四法。名法師 一廣博多學。能持一切言辭章句。二決定 善知世間出世間諸法生滅相。三得禪定 智。於諸經法隨順無諍。四不增不損如所
說行○辯中邊論。十種法師頌曰。謂書寫。 供養。施他。聽。披讀。受持。正開演說。誦。及 思。修。
[0260c03] 律師
[0260c03] 律鈔解題云。佛言善解一字。名律師。 一字者律字也○寶雲經云。具足十法。名 律師。一善解毘尼所起。二善解毘尼甚深
處。三善解毘尼微細事。四善解毘尼此事 得彼事不得。五善解毘尼性重戒。六善解 毘尼制重戒。七善解毘尼制起因緣。八善 解聲聞毘尼。九善解辟支毘尼。十善解菩
薩毘尼○十誦律云。持律人有七功德。一 能持佛內藏。二能善斷諍。三持戒。四外道 頂住以律故。五不咨問他於眾說戒無畏 故。六能斷有疑故。七能令正法久住故○
善見律云。佛說持律人。即是功德根本。因 根故攝領諸法。
[0260c16] 闍梨
[0260c16] 寄歸傳云。梵語阿遮梨耶。唐言軌範。 今稱闍梨。蓋梵音訛略也○菩提資糧論 云。阿遮梨夜。隋言正行○南山鈔云。能 紏正弟子行故。
[0260c20] 勝士
[0260c20] 月燈三昧經云。能淨持戒。名勝士。
[0260c21] 尊者
[0260c21] 梵云。阿梨夷。華言尊者。謂德行智具。 可尊之者。
[0260c23] 開士
[0260c23] 經音疏云。開達也。明也。解也。士則士 夫也。經中多呼菩薩為開士。前秦符堅。賜 沙門有德解者。號開士。
[0260c26] 大德
[0260c26] 智度論云。梵語娑檀陀。秦言大德。律 中多呼佛為大德○毘奈耶律云。佛言從今 日從小下苾芻於長宿處應喚大德○此方
比丘若宣補者。僧史略云。即唐代宗大曆 六年四月五日。勅京城僧尼臨壇大德。各 置十人。以為常式。此帶臨壇而有大德二
字。此為始也○增輝記云。行滿德高。曰大 德。
[0261a05] 上座
[0261a05] 五分律云。齊幾名上座。佛言上更無 人名上座○毘尼母云。從無夏至九夏。是 下座。自十夏至十九夏。是中座自二十
夏。至四十夏。是上座。五十夏已上一切 沙門之所尊。敬名耆宿 (準百一羯 䜆 云。雖夏臘六十。應須是知律。有 戒行者。方名耆宿)
○毘婆沙論云。有三上座。一生年 上座。即尊長耆舊具戒名真生故。二世俗 上座。即知法富貴。大財大位大族大力大 眷屬。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