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Zhong Ahan Jing) 中阿含經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中阿含經卷第十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習相應品第五(有十六經)(初一日誦)
何義、不思、念、慚二 戒敬各二、及本際
二食、盡智、說涅槃 彌醯、即為比丘說
(四二)中阿含習相應品何義經第一
[0485a14] 我聞如是:
[0485a14]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5a15] 爾時,尊者阿難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持戒為何義?」
[0485a17] 世尊答曰:「阿難!持戒者,令不悔義。阿難!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
[0485a18] 復問:「世尊!不悔為何義?」
[0485a19] 世尊答曰:「阿難!不悔者,令歡悅義。阿難!若有不悔者,便得歡悅。」
[0485a20] 復問:「世尊!歡悅為何義?」
[0485a21] 世尊答曰:「阿難!歡悅者,令喜義。阿難!若有歡悅者,便得喜。」
[0485a22] 復問:「世尊!喜為何義?」
[0485a23] 世尊答曰:「阿難!喜者,令止義。阿難!若有喜者,便得止身。」
[0485a24] 復問:「世尊!止為何義?」
[0485a25] 世尊答曰:「阿難!止者,令樂義。阿難!若有止者,便得覺樂。」
[0485a26] 復問:「世尊!樂為何義?」
[0485a26] 世尊答曰:「阿難!樂者,令定義。阿難!若有樂者,便得定心。」
[0485a28] 復問:「世尊!定為何義?」
[0485a28] 世尊答曰:「阿難!定者,令見如實、知如真義。阿難!若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真。」
[0485b01] 復問:「世尊!見如實、知如真為何義?」
[0485b02] 世尊答曰:「阿難!見如實、知如真者,令厭義。阿難!若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便得厭。」
[0485b04] 復問:「世尊!厭為何義?」
[0485b04] 世尊答曰:「阿難!厭者,令無欲義。阿難!若有厭者,便得無欲。」
[0485b06] 復問:「世尊!無欲為何義?」
[0485b06] 世尊答曰:「阿難!無欲者,令解脫義。阿難!若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婬、怒、癡。是為,阿難!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阿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難!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0485b16]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485b18] 何義經第一竟(五百二十九字)
(四三)中阿含習相應品不思經第二(初一日誦)
[0485b21] 我聞如是:
[0485b21]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5b22] 爾時,世尊告曰:「阿難!持戒者不應思,令我不悔。阿難!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阿難!有不悔者不應思,令我歡悅。阿難!但法自然,有不悔者便得歡悅。阿難!有歡悅者不應思,令我喜。阿難!但法自然,有歡悅者便得喜。阿難!有喜者不應思,令我止。阿難!但法自然,有喜者便得止身。阿難!有止者不應思,令我樂。阿難!但法自然,有止者便得覺樂。阿難!有樂者不應思,令我定。阿難!但法自然,有樂者便得定心。阿難!有定者不應思,令我見如實、知如真。阿難!但法自然,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真。阿難!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不應思,令我厭。阿難!但法自然,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便得厭。阿難!有厭者不應思,令我無欲。阿難!但法自然,有厭者便得無欲。阿難!有無欲者不應思,令我解脫。阿難!但法自然,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婬、怒、癡。
[0485c10] 「阿難!是為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心。阿難!多聞聖弟子有定心者便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難!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0485c19]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485c21] 不思經第二竟(四百五十字)
(四四)中阿含習相應品念經第三(初一日誦)
[0485c23] 我聞如是:
[0485c23]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5c2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多忘無正智,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若比丘不多忘有正智,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0486a02]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486a04] 念經第三竟(一百五十一字)
(四五)中阿含習相應品慚愧經第四(初一日誦)
[0486a07] 我聞如是:
[0486a07]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6a0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若比丘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0486a18]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486a20] 慚愧經第四竟(二百四字)
(四六)中阿含習相應品慚愧經第五(初一日誦)
[0486a23] 我聞如是:
[0486a23]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6a24] 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若比丘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諸賢!猶如有樹,若害外皮,則內皮不成,內皮不成,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不得成。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若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
[0486b08] 「諸賢!若比丘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諸賢!猶如有樹,不害外皮,則內皮得成,內皮得成,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得成就。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若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0486b20]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彼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歡喜奉行。
[0486b22] 慚愧經第五竟(四百六十二字)
(四七)中阿含習相應品戒經第六(初一日誦)
[0486b24] 我聞如是:
[0486b24]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6b2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若比丘持戒,便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0486b29]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486c02] 戒經第六竟(一百一十字)
(四八)中阿含習相應品戒經第七(初一日誦)
[0486c04] 我聞如是:
[0486c04]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6c05] 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諸賢!猶如有樹,若害根者,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不得成。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若有犯戒,便害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
[0486c12] 「諸賢!若比丘持戒,便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諸賢!猶如有樹,若不害根者,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得成就。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若有持戒,便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0486c18]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彼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歡喜奉行。
[0486c20] 戒經第七竟(三百九字)
(四九)中阿含習相應品恭敬經第八(初一日誦)
[0486c23] 我聞如是:
[0486c23]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6c2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觀、不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學法已,具戒身者,必無是處。不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無是處。不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無是處。不具慧身已,具解脫身者,必無是處。不具解脫身已,具解脫知見身者,必無是處。不具解脫知見身已,具涅槃者,必無是處。
[0487a04]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有是處。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有是處。具學法已,具戒身者,必有是處。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有是處。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有是處。具慧身已,具解脫身者,必有是處。具解脫身已,具解脫知見身者,必有是處。具解脫知見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處。」
[0487a12]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487a14] 恭敬經第八竟(三百字)
(五〇)中阿含習相應品恭敬經第九(初一日誦)
[0487a17] 我聞如是:
[0487a17]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7a1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觀、不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學法已,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不具解脫已,具涅槃者,必無是處。
[0487a24]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有是處。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有是處。具學法已,具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具解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處。」
[0487a29]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487b02] 恭敬經第九竟(二百一十七字)
(五一)中阿含習相應品本際經第十(初一日誦)
[0487b05] 我聞如是:
[0487b05]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7b0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其本際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愛,便可得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習,非無習。何謂有愛習?答曰無明為習。無明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無明習?答曰五葢為習。五葢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五葢習?答曰三惡行為習。三惡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三惡行習?答曰不護諸根為習。不護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護諸根習?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為習。不正念、不正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正念、不正智習?答曰不正思惟為習。不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正思惟習?答曰不信為習。不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信習?答曰聞惡法為習。聞惡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聞惡法習?答曰親近惡知識為習。親近惡知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親近惡知識習?答曰惡人為習。」
[0487b22] 「是為具惡人已,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已,便具五葢。具五葢已,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0487b29] 「明、解脫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明、解脫習?答曰七覺支為習。七覺支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七覺支習?答曰四念處為習。四念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四念處習?答曰三妙行為習。三妙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三妙行習?答曰護諸根為習。護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諸根習?答曰正念、正智為習。正念、正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為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思惟習?答曰信為習。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信習?答曰聞善法為習。聞善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聞善法習?答曰親近善知識為習。親近善知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親近善知識習?答曰善人為習。
[0487c14] 「是為具善人已,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解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
[0487c21]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487c23] 本際經第十竟(七百五十四字)
(五二)中阿含習相應品食經第十一(初一日誦)
[0487c26] 我聞如是:
[0487c26]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487c2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其本際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愛,便可得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食,非無食。何謂有愛食?答曰無明為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無明食?答曰五蓋為食。五蓋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五蓋食?答曰三惡行為食。三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答曰不護諸根為食。不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為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信食?答曰聞惡法為食。聞惡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惡知識為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惡知識食?答曰惡人為食。
[0488a14] 「是為具惡人已,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已,便具五葢。具五葢已,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0488a21] 「大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大河為食。大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河食?答曰小河為食。小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河食?答曰大川為食。大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川食?答曰小川為食。小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川食?答曰山巖溪澗、平澤為食。山巖溪澗、平澤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山巖溪澗、平澤食?答曰雨為食。有時大雨,大雨已,則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
[0488b05] 「如是有愛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有愛食?答曰無明為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無明食?答曰五蓋為食。五蓋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五蓋食?答曰三惡行為食。三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