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ṃyuktāgama 雜阿含經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雜阿含經卷第九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二三〇)
[0056a24] 如是我聞:
[0056a24]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56a25]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0056a27] 佛告三彌離提:「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世間。所以者何?六入處集則觸集,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
[0056b03] 「三彌離提!若無彼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觸、無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無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者,則無世間,亦不施設世間。所以者何?六入處滅則觸滅,如是乃至純大苦聚滅故。」
[0056b08]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056b10] 如世間。如是眾生、如是魔,亦如是說。
(二三一)
[0056b11] 如是我聞:
[0056b11]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56b12]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0056b14] 佛告三彌離提:「危脆敗壞,是名世間。云何危脆敗壞?三彌離提!眼是危脆敗壞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一切亦是危脆敗壞。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說危脆敗壞法,名為世間。」
[0056b19] 佛說此經已,三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三二)
[0056b21] 如是我聞:
[0056b21]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56b22]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謂世間空,云何名為世間空?」
[0056b24] 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空世間。」
[0056b29] 佛說此經已,三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三三)
[0056c02] 如是我聞:
[0056c02]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56c0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世間、世間集、世間滅、世間滅道跡。諦聽,善思。
[0056c05] 「云何為世間?謂六內入處。云何六?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0056c06] 「云何世間集?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
[0056c07] 「云何世間滅?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無餘斷,已捨、已吐、已盡、離欲、滅、止、沒。
[0056c09] 「云何世間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0056c10]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三四)
[0056c12] 如是我聞:
[0056c12]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56c1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究竟苦邊者。」如是說已,入室坐禪。
[0056c15] 時,眾多比丘,世尊去後,即共議言:「世尊向者略說法言:『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得究竟苦邊者。』如是說已,入室坐禪。我等今於世尊略說法中未解其義,是中諸尊,誰有堪能於世尊略說法中,廣為我等說其義者。」
[0056c21] 復作是言:「唯有尊者阿難,聰慧總持,而常給侍世尊左右,世尊讚歎多聞梵行,堪為我等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說其義,今當往詣尊者阿難所,請求令說。」時,眾多比丘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具以上事廣問阿難!爾時,阿難告諸比丘:「諦聽,善思,今當為說。若世間、世間名、世間覺、世間言辭、世間語說,此等皆入世間數。諸尊!謂眼是世間、世間名、世間覺、世間言辭、世間語說,是等悉入世間數。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六入處集、滅、味、患、離如實知,是名聖弟子到世界邊、知世間、世間所重、度世間。」
[0057a05] 爾時,尊者阿難復說偈言:
「非是遊步者, 能到世界邊,
不到世界邊, 不能免眾苦,
是故牟尼尊, 名知世間者,
能到世界邊, 諸梵行已立,
世界邊唯有, 正智能諦了,
覺慧達世間, 故說度彼岸。
[0057a13] 「如是,諸尊!向者世尊略說法已,入室坐禪,我今為汝分別廣說。」
[0057a14] 尊者阿難說是法已,眾多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二三五)
[0057a16] 如是我聞:
[0057a16]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57a1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無師、無近住弟子,則樂獨住。
[0057a19] 「云何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若彼比丘行此法者,是名有師,若於此邊住者,是名近住弟子。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有師、有近住弟子,常苦獨住。
[0057a23] 「云何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彼比丘不行,是名無師。不依彼住,是名無近住弟子。是名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若彼比丘無師、無近住弟子者,我說彼得梵行福。所以者何?無師、無近住弟子,比丘於我建立梵行,能正盡苦,究竟苦集。」
[0057b01]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三六)
[0057b03] 如是我聞:
[0057b03]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57b04] 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持尼師檀,入林中,晝日坐禪。時,舍利弗從禪覺,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0057b08] 爾時,佛告舍利弗:「汝從何來?」
[0057b08] 舍利弗答言:「世尊!從林中晝日坐禪來。」
[0057b09] 佛告舍利弗:「今入何等禪住?」
[0057b10]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
[0057b11]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
[0057b13] 『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
[0057b15] 「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彼比丘亦復如是,當起增上勤欲方便,繫念修學。
[0057b21] 「若比丘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比丘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0057b26]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三七)
[0057b28] 如是我聞:
[0057b28]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0057b29] 時,有長者名郁瞿婁,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故有一比丘見法般涅槃?何故比丘不得見法般涅槃?」
[0057c03] 佛告長者:「若有比丘眼識於色,愛念染著,以愛念染著故,常依於識;為彼縛故,若彼取故,不得見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
[0057c06] 「若比丘眼識於色,不愛樂染著,不愛樂染著者,不依於識,不觸、不著、不取故,此諸比丘得見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
[0057c09] 「是故,長者!有比丘得見法般涅槃者,有不得見法般涅槃者。」
[0057c12] 如長者所問經,如是阿難所問經及佛自為諸比丘所說經,亦如上說。
(二三八)
[0057c14] 如是我聞:
[0057c14]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0057c15] 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眼識生?何因何緣耳、鼻、舌、身、意識生?」
[0057c17] 佛告比丘:「眼因緣色,眼識生。所以者何?若眼識生,一切眼色因緣故。耳聲因緣、鼻香因緣、舌味因緣、意法因緣意識生。所以者何?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
[0057c22]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二三九)
[0057c24] 如是我聞:
[0057c24]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0057c2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結所繫法及結法。云何結所繫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結所繫法。云何結法?謂欲貪,是名結法。」
[0057c28]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四〇)
[0058a01] 如是我聞:
[0058a01]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0058a0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所取法及取法。云何所取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所取法。云何取法?謂欲貪,是名取法。」
[0058a05]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四一)
[0058a07] 如是我聞:
[0058a07]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0058a0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比丘!寧以火燒熱銅籌以燒其目,令其熾然,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所以者何?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故,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0058a12] 「愚癡無聞凡夫,寧燒鐵錐以鑽其耳,不以耳識取其聲相、取隨聲好。所以者何?耳識取聲相、取隨聲好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0058a15]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鼻,不以鼻識取於香相、取隨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隨香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0058a19]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舌,不以舌識取於味相、取隨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隨味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0058a22]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剛鐵利槍以刺其身,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所以者何?以取觸相及隨觸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0058a25] 「諸比丘!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無利、無福,然諸比丘寧當睡眠,不於彼色而起覺想;若起覺想者,必生纏縛諍訟,能令多眾起於非義,不能饒益安樂天人。
[0058a29] 「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0058b11]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睡眠者是愚癡活、癡命,無果、無利、無福,我當不眠,亦不起覺想,起想者生於纏縛諍訟,令多人非義饒益,不得安樂。』
[0058b14]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0058b19]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四二)
[0058b21] 如是我聞:
[0058b21]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0058b2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眼不知、不識、不斷、不離欲,不堪能正盡苦;於眼若知、若識、若斷、若離欲,堪能正盡苦。」
[0058b24]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058b26] 如眼四經,如是乃至意二十四經如上說。
(二四三)
[0058b27] 如是我聞:
[0058b27]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0058b2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諸比丘於眼味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得自在脫於魔手,魔縛所縛,入於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若沙門、婆羅門於眼不味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隨於魔,脫於魔手,不入魔繫。」
[0058c04]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058c06] 如味,如是歡喜、讚歎、染著、堅住、愛樂、憎嫉,亦如是說。
[0058c07] 如內入處七經,外入處七經,亦如是說。
(二四四)
[0058c09] 如是我聞:
[0058c09]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0058c1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魔鈎。云何為六?眼味著色,是則魔鈎,耳味著聲,是則魔鈎,鼻味著香,是則魔鈎,舌味著味,是則魔鈎,身味著觸,是則魔鈎,意味著法,是則魔鈎。若沙門、婆羅門眼味著色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魔鈎鈎其咽,於魔不得自在。」
[0058c16] 穢說淨說,廣說如上。
(二四五)
[0058c17] 如是我聞:
[0058c17]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伏駮牛聚落。
[0058c1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清白梵行,謂四品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0058c21] 「何等為四品法經?有眼識色可愛、可念、可樂、可著,比丘見已,歡喜、讚歎、樂著、堅住,有眼識色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樂著、苦厭。比丘見已,瞋恚、嫌薄。如是比丘於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0058c26] 「有眼識色可愛、可念、可樂、可著,比丘見已,知喜不讚歎、不樂著堅實,有眼識色不可愛、念、樂、著,比丘見已,不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不隨魔,自在,乃至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比丘四品法經。」
(二四六)
[0059a03] 如是我聞:
[0059a03]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0059a04]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
[0059a05] 爾時,天魔波旬作是念:「沙門瞿曇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我今當往亂其道意。」
[0059a07] 時,魔波旬化作御車象類,執杖覓牛,著弊衣,蓬頭亂髮,手脚剝裂,手執牛杖,至世尊前問言:「瞿曇!見我牛不?」
[0059a09] 世尊作是念:「此是惡魔,欲來亂我。」即告魔言:「惡魔!何處有牛?何用牛為?」
[0059a11] 魔作是念:「沙門瞿曇知我是魔。」而白佛言:「瞿曇!眼觸入處,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是我所乘。」
[0059a13] 復問:「瞿曇!欲何所之?」
[0059a14] 佛告惡魔:「汝有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若彼無眼觸入處,無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0059a16] 爾時,天魔波旬即說偈言:
「若常有我者, 彼悉是我所,
一切悉屬我, 瞿曇何所之。」
[0059a20]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 彼說我則非,
是故知波旬, 即自墮負處。」
[0059a23] 魔復說偈言:
「若說言知道, 安隱向涅槃,
汝自獨遊往, 何煩教他為?」
[0059a26] 世尊復說偈答言:
「若有離魔者, 問度彼岸道,
為彼平等說, 真實永無餘,
時習不放逸, 永離魔自在。」
[0059b01] 魔復說偈言:
「有石似段肉, 餓烏來欲食,
彼作軟美想, 欲以補飢虛,
竟不得其味, 折觜而騰虛,
我今猶如烏, 瞿曇如石生,
不入愧而去, 猶烏陵虛逝,
內心懷愁毒, 即彼沒不現。」
(二四七)
[0059b08] 如是我聞:
[0059b08]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0059b0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眼習近於色,則隨魔所自在,乃至不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0059b11] 「若沙門、婆羅門眼不習近於色,不隨魔,自在,乃至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0059b13]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059b15] 如習近,如是繫著、如是味、如是鄰聚,若使受持繫著,我所求欲,淳濃不捨,亦如上說。
(二四八)
[0059b17] 如是我聞:
[0059b17] 一時,佛住波吒利弗多羅國雞林園。
[0059b18] 爾時,尊者阿難往詣尊者大純陀所,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
[0059b19] 爾時,尊者阿難語尊者純陀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0059b21] 尊者純陀語尊者阿難言:「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0059b22] 尊者阿難問尊者純陀:「如世尊、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四大造色,施設顯露,此四大色非我,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亦復說識非我耶?」
[0059b25] 尊者純陀語尊者阿難言:「仁者最為多聞,我從遠來詣尊者所,為問此法故,今日,尊者!唯願為說此義。」
[0059b28] 尊者阿難語純陀言:「我今問尊者,隨意見答。尊者純陀!為有眼、有色、有眼識不?」
[0059c01] 答言:「有。」
[0059c01] 尊者阿難復問:「為緣眼及色,生眼識不?」
[0059c02] 答言:「如是。」
[0059c02] 尊者阿難復問:「若眼及色生眼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
[0059c03] 答言:「無常。」
[0059c04] 尊者阿難又問:「彼因、彼緣生眼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時,彼識住耶?」
[0059c05] 答曰:「不也,尊者阿難!」
[0059c06] 尊者阿難復問:「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0059c08] 答曰:「不也,尊者阿難!」
[0059c08] 「耳、鼻、舌、身、意、法,於意云何?有意、有法、有意識不?」
[0059c10] 答曰:「有。尊者阿難!」
[0059c10] 復問:「為緣意及法,生意識不?」
[0059c11] 答曰:「如是,尊者阿難!」
[0059c11] 復問:「若意緣法生意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
[0059c12] 答曰:「無常。尊者阿難!」
[0059c13] 復問:「若因、若緣生意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時,意識住耶?」
[0059c14] 答曰:「不也,尊者阿難!」
[0059c15] 復問:「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0059c16] 答言:「不也,尊者阿難!」
[0059c17] 尊者阿難語純陀言:「是故,尊者!而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識亦無常。譬如士夫持斧入山,見芭蕉樹,謂堪材用,斷根、截斫葉葉、剝皮,求其堅實,剝至於盡,都無堅處。如是多聞聖弟子正觀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當正觀時,都無可取,無可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0059c25] 彼二正士說是法時,展轉隨喜,各還其所。
(二四九)
[0059c27] 如是我聞:
[0059c27]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59c28] 爾時,尊者阿難詣尊者舍利弗所,語尊者舍利弗:「欲有所問,寧有閑暇為解說不?」
[0060a01] 舍利弗言:「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0060a01] 尊者阿難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0060a03] 尊者舍利弗語阿難言:「莫作此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0060a05] 阿難又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0060a06]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亦復不應作如是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0060a08] 阿難復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0060a10]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此亦不應作如此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0060a12] 尊者阿難又問舍利弗:「如尊者所說:『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此語有何義?」
[0060a16]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阿難:「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耶?此則虛言。無餘耶?此則虛言。有餘無餘耶?此則虛言。非有餘非無餘耶?此則虛言。若言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離諸虛偽,得般涅槃,此則佛說。」
[0060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