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Ming Du Jing 大明度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明度經卷第二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於涼州譯
天帝釋問品
持品
功德品
變謀明慧品
天帝釋問品第二
[0482b08] 爾時,帝釋與四萬天子,四天王與二萬天子,梵眾天與萬天子,梵輔天與五千天子,俱皆來會坐。諸天子宿命功德光耀巍巍,持佛神力明徹照。釋問善業言:「是諸天子大會,欲聽說智度無極。云何闓士大士於大明中立乎?」
[0482b13] 善業曰:「諸天子!樂聞者,聽我說。因持佛力,廣說智度。何天子未求闓士道者,今皆當求。以得溝港道者,不可復得闓士道士。何以故?閉生死道已。正使是輩求者,我代其喜,不斷功德也。悉欲使取經中極尊法,使上至佛。」
[0482b18] 佛言:「善哉,善哉!勸樂闓士學乃爾乎?」
[0482b18] 善業白佛言:「我當報恩,終不敢違之。所以然者,往昔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皆與弟子為諸闓士說智度,如來時亦在中學斯經妙行,今自致作佛。用是故,當報恩。我作是說法,闓士受之,我勸樂。勸樂以大道,疾令作佛。釋欲所聞者,聽所問矣。」
[0482b24] 問曰:「闓士云何立智度中乎?」
[0482b25] 答曰:「持空法,立如是。」
[0482b25] 釋問:「闓士大士以影弘誓大乘,所至奏五陰,不當於中住。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至於佛,不當於中住。五陰無常,不當於中住。於苦樂好醜,是我所、非我所,不當於中住。溝港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何以故?七死七生便度去。頻來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何以故?一死一生便度去。不還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何以故?於上滅度。應儀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何以故?應儀道成已,便盡於滅度中而滅訖。緣一覺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何以故?不能逮佛道便滅訖。是故不當於中住。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用無量人故作功德,我皆當令滅訖,正於佛中住。佛所作皆究竟已乃滅訖,亦不當於中住。」秋露子問:「設使闓士大士不當住五陰、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上至佛,當云何住?」善業言:「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有住處乎?」
[0482c14] 答曰:「不也。何以故?佛無所住,亦不在動搖不動搖處住,亦不不住,亦無無住,一切無是如如來住。當作是住,不當住不住,亦不當住無住。當作是住,學無所住矣。」
[0482c18] 爾時諸天子心念:「諸鬼神所語,悉可了知。今是尊者善業所說經道,了不可知。」
[0482c20] 善業知其心所念,語諸天子:「是經難了難了。所以者何?我所道說所教起,都為空矣。以斯故難聞,聞而難了。」
[0482c22] 諸天子心復作是念:「是語當解當解。今尊者善業深入於法身。」
[0482c24] 即告諸天子:「設使欲索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無上正真道,若於其道中住,皆當學明度,當持守。」
[0483a01] 諸天子心復念:「所說乃爾。當復於何處更索經師?」
[0483a02] 又告諸天子:「欲知我所說法者,如幻人,無所聞、無所行。」
[0483a03] 諸天問:「今在是聞法者,是人為非幻乎?」
[0483a04] 善業言:「人如幻,幻如人。如求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正真道,人如幻,幻如佛道。」
[0483a06] 諸天子復問:「乃至佛亦復如幻如人乎?」
[0483a07] 曰:「乃至滅度亦如幻如人。」
[0483a07] 諸天子言:「滅度亦復如幻如人乎?」
[0483a08] 曰:「設使有法過於滅度者,亦復如幻如人矣。」
[0483a09] 善業告諸天子:「是幻、是人、泥洹,皆空,俱無所有。」
[0483a10] 尊者秋露子、滿祝子問:「說明無度如是者,誰能持奉行之?」
[0483a12] 答曰:「賢者!不退轉闓士大士能持奉行之,其應儀等,無能受持者。所以者何?我所說法,為無所說亦無所處法,已無所處法,已無所囑累法,以是故亦無能受持者。」
[0483a15] 釋心念:「尊者善業雨法寶,我寧可化作花以散其上。」便化作甘香花以散佛及善業、諸比丘上,花至其膝。
[0483a18] 善業即知言:「是華不出於忉利天上,釋所散花,出於幻耳。」
[0483a19] 釋言:「是花非從樹出。如賢者善業所可說,斯事本寂,自幻樹出矣。」
[0483a20] 釋言:「是花從幻樹出也。不從樹出者為非是,非是者為非花。」
[0483a22] 釋言:「明度甚深微妙。」
[0483a22] 答曰:「然!所以者何?無所逮得亦無所說。」
[0483a23] 釋言:「尊者處深微妙明度,於法不諍處無所有,於法無所動。」
[0483a24] 答曰:「然!法非動法,當作是學。如是學,不學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道。作是學者,為學一切智,出於諸法,為不生五陰。學受身行,不學受餘法。」
[0483a28] 秋露子問:「如是為不學受一切智乎?不學亡失、不學受他法乎?」
[0483a29] 答曰:「然!是為學一切智,出於諸法。」
[0483b01] 釋聞法,便問秋露子:「當云何於其中求?」
[0483b02] 報言:「於善業明度品中求。」
[0483b03] 釋問:「善業持何威神恩當學知?」
[0483b03] 報言:「持如來威神恩知。釋所問:『明度闓士大士當云何求?』不可從五陰求,不可離之求。何以故?明度非五陰?亦不離之、不起之,為無所著、無出無倚,無倚是明度矣。」
[0483b07] 釋言:「大士為大明無邊無底?」
[0483b08] 報言:「五陰皆無邊,以是故當知法無邊,人無底,當知法無底。身與作復作,用是故當知之,與大明等無異,無中邊亦無本端,不可限量,一切不可得。以是故明度無邊無底,不可計計為多。」
[0483b12] 釋問:「人云何無底?」
[0483b12] 善業言:「云何於釋意,何所法中名為人?於法中不見有名為人者。何以故?不見有所從來處。所以者何?人本未皆空,無所有故。設使有來者、有住止者,但名耳。何以故?於名字中學,有所有不?」
[0483b17] 曰:「不也。」
[0483b17] 善業曰:「用名字無所有故,無作我者,是故人無底。正使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壽如恒沙劫,口說名人、人復人,寧有生滅者不?」
[0483b20] 釋言:「一切無生滅者。」
[0483b20] 善業言:「所以者何?用一切人淨故。無所起,名非名不可得,是故人無底。明度無極名無底,當作是知。」
持品第三
[0483b24] 爾時,諸天無央數同時三歎曰:「嗚經乎,嗚經乎!是尊者善業所說道深矣。斯大明弘義,如如來所由出矣。有聞者學之誦之,我敬視之如如來。」
[0483b27] 佛告諸天子:「誠然!昔錠光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時有宮,宮中有是經,我時持之。錠光佛受我決言:『若後當為人中持,悉逮佛智,作佛,名能儒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三界最尊,安定於法中極明,號曰天中天。』」
[0483c03] 諸天子白佛言:「少有及者天中天!有持大明者,為受一切智矣。」
[0483c04] 時佛在眾中央坐,佛告除饉眾、除饉女、清信士、清信女:「今是四部為證,愛欲天、梵天、無結愛天皆知。」
[0483c06] 佛告釋言:「高士學斯定,持誦其文,眾邪不得其便令橫死也。忉利諸天子求佛道者,未學誦獲其奧者,是輩天子皆往到是學持誦者所。若於空閑避隈處,亦不恐不怖也。」四天王、釋、梵及諸天子等,各白佛言:「我當護是學持誦者。」
[0483c11] 釋復白佛言:「難及天中天!是明度學者,心無動搖,悉受六度已。」
[0483c13] 佛言:「然!善聽我說,上中下言皆善。」
[0483c14] 釋言:「受教。」
[0483c14] 佛言:「我經中有欲害亂者,起惡意往,未至道亡,後所作終不成。何以故?用是高士學是經故。譬若有藥其名神丹,有蛇索食道逢虫物,蛇欲噉虫。即到神丹藥所,蛇聞藥香即還去。何以故?是藥力所却。如是,是輩高士,其欲害者便自止還,是明度威神力所厭伏也。」
[0483c20] 佛言:「設有亂者,便於彼間自壞不成,四天王皆護。入經如行者,自在所為所語如甘露,言重成道。瞋恚貢高諸惡不生,四天王護之。所以然者?學明度故。心自生念:『有諍起者不可近,我求索佛道義,不可隨是瞋恚語,使我疾逮好心。』斯高士所作,悉見善像。」
[0483c26] 釋白佛言:「難勝天中天!乃過諸惡,無與等者。」
[0483c27] 佛言釋:「是輩人或當過劇難之中,終不恐,無能害者。善士當誦惟斯定,政使死至,若怨在中欲共害者,如佛所語,終不橫死,若兵刃向者不中其身。所以然者,斯定,諸佛神呪,呪中之王矣。學是呪者,不自念惡、不念人惡,都無惡念,是為人中之雄,自致作佛,為護眾生。夫學斯行者疾成佛道,是經書,己雖不學誦者,當持其卷,人鬼凶毒不能害矣,宿命重殃唯斯不除。譬如得佛處,若人若鬼神禽獸從一面入,無能害者。何以故?用得佛處故。其威神,護過去現在當來索佛道者,皆當於中得佛道,人入其處不恐無畏。明度所止,天人鬼龍皆為作禮恭敬護視,用經德尊故。」
[0484a11] 釋白佛言:「若有書持經卷,承事供養天寶名華、栴檀珍琦香、繒蓋幡,若有持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舍利起塔,自歸作禮,承事供養天寶花香具足如上,其福孰多?」佛言:「我問若,隨所樂報。云何是如來一切智?成是身出現於世,從何義得?」
[0484a16] 對曰:「從明度義得。」
[0484a17] 佛言:「不用是身舍利得佛也,乃從一切智生得佛身。我滅度後,舍利供養如故。若善人書是經,學持諷誦自歸作禮,承事供養具足如前,則為供養一切智已,從是經中得功德無比。」
[0484a21] 復白佛言:「閻浮提人民不供養者,為不知是福尊無比耶?」
[0484a22] 佛言:「有幾所人信佛、信經、信比丘僧?」
[0484a23] 釋言:「信者少耳,及求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至求佛者,復少矣。」
[0484a24] 佛言:「無量人行求佛道,至於在不退轉地立者,若一若兩耳。學是法,會成佛,當為作禮承事恭敬。何以故?用曉佛法,世少有故。過去如來求佛道者皆從是成,我時亦在中。如來滅度後取舍利起七寶塔,盡形壽自歸作禮承事供養,天寶花香具悉如前,滿四天下,若三千大千國土眾生悉得人道,各作七寶塔,以妓樂樂之。復過是如恒邊沙佛剎,人人起七寶塔供養,劫復劫,都是欲界中諸妓樂花香繒蓋皆具如上,所說其福德益多不?」
[0484b05] 對曰:「甚多,天中天!」
[0484b06] 佛言:「不如書持經卷自歸護定福多無量。何以故?從中出如來一切智故。」
[0484b07] 佛言:「百倍恒邊沙佛剎人皆起七寶塔,不在計中。如是千萬億無數倍,不在明度淨定計中。」
[0484b10] 爾時,四萬天子與釋俱來大會,諸天子啟釋言:「尊者!當取誦是經。」
[0484b11] 佛言:「當學、當持、當誦。釋!若質諒神興兵欲與忉利天戰,其念誦是經,質諒神眾即去。」
[0484b13] 釋言:「大尊呪!天中天!」
[0484b13] 佛言:「然!天輩!過去當來今現在十方諸佛,皆起是呪,自致作佛,出十誠功德。開士大士從中生,佛未出於世時,闓士悉出說,照明四棄四,拔苦四事,空五通。譬如月盛滿時,從空中出照明於星。闓士求功德盛滿如是,皆從權德大明中出。當作是知,學持誦是經,為至德悉具足。」
[0484b20] 佛言:「其人終不為邪毒水火兵刃王法所橫死。何以故?是明度所擁護。若復有餘事起,若至王所及太子傍臣所,與之相見輒歡喜言笑。所以然者?以其普慈等濟恕惠群生潤功無量用,是故見者悉起立。」
[0484b24] 爾時有異道人,遙見佛大會,欲壞亂坐眾,疾至佛所。釋作是念:「當云何盡我壽在佛邊受誦是法?」即從佛聞受誦。彼異道人遙遠繞天中天一匝,從彼間道徑去。
[0484b28] 秋露子念:「是中云何異道人從彼間道徑去?」
[0484b29] 心念是,佛即知:「秋露子!釋念明度。異道人無善意來故,弊邪念:『佛與四部弟子共坐,愛欲天、梵天諸天子悉復在中,會無異人,闓士大士受決者會,當為人中之將,自致作佛。我當往亂之。』是弊邪乘一轅之車,駕馬四匹,稍至佛所。釋作是念:『弊邪所乘,非國王瓶沙、非波斯匿、非釋種、非維耶利四馬車,皆不類之,正是弊邪所作也。邪常晝夜索佛短,亂世人。能常持心究竟明度,邪便道還。』」
[0484c09] 忉利迦翼天子持天花在空中立,便散佛上,四面散而尊嘆曰:「究竟道原,明度之謂也。閻浮提人民乃得聞見。」
[0484c11] 復持雜華四散佛上,曰:「其有求者、守者,終不為邪眾所害也。是輩人民福德弘大,何況乃學持諷誦用是法住。其人前世已得見佛,淨心供養。欲一切知,得一切智寶,當從明度索之。」
[0484c15] 佛言:「然!」
[0484c15] 阿難白佛言:「無舉名布施、重戒、忍辱、精進、棄定,但舉明度名。何以故?天中天!」
[0484c17] 佛言:「明度於度中最尊。云何,阿難!不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者,當緣為六度無極一切知乎?」
[0484c19] 阿難言:「唯然,天中天!不行六行,不為六度,誠非大明度無極,一切知之明矣。」
[0484c21] 佛言:「然!大明最尊。譬如地,種散其中,同時出生,眾生得命。如是,阿難!明度如地,五度如種,從中生成。」
[0484c23] 釋白佛言:「如來所說善士學持誦明度者功德未竟。」
[0484c25] 佛語釋:「我不說是功德未竟,我自說書持經卷,承事作禮,花香名寶雜繒蓋幡功德者耳。」
[0484c27] 釋白言:「我身護視是人。」
[0484c27] 佛語釋:「誦明度者,有若干千天到是經師,聽經不解義者欲問所疑,用慈於經中,即自曉了。是人作功德,悉自見知。若於四部弟子中說經時,其心無所難,若形試者終不畏。何以故?明度所護,凶試者去。」
[0485a03] 佛言:「我不見人當明度者,人亦不見明度、明度所厭也。無有輕者,心不恐怖,無所畏。父母重之,沙門哀之,諸親賢友愛之。或惡事來,持忠正法為解之。是善士所作功德,悉自見心,當作是知。十方無數佛國,諸天、人、鬼、龍、質諒神、執樂神、胸臆行神、似人形神,皆至經師所,問訊聽受,作禮致敬,繞畢各去。斯行德使然。四天大王、忉利天、鹽天、兜術天、不驕樂天、化應聲天,梵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水行天、水微天、無量水天、水音天、約淨天、遍淨天、淨明天、守妙天、玄妙天、福德天、德純天、近際天、快見天、無結愛天上諸天子,皆往問訊,聽受作禮,繞竟各去。諸無結愛天尚悉來下在諸天中,何況是三千大千國土諸愛欲、無色天子耶。彼所處,常完堅,無嬈者。除宿不請,餘不能動。其功德悉受。是時諸天來,當知之。」
[0485a19] 釋言:「云何知?天中天!」
[0485a19] 佛言:「是善士女歡喜時知,來已當避,去聞鬼神香。或龍鬼神蛇軀神來到,聞鬼神香,以為曾知,已當避去。當淨身體,用清淨故鬼神皆大歡喜。小天見大天來便避去。尊天威神巍巍其光重明,稍安徐往。尊天入至經所,是善士女則踊躍喜。所止處悉當淨住,是人病終不著身,所止處常安隱,未常有惡夢,夢中但見佛,見塔,聞明度,但見諸弟子、見極過度、見佛坐、見自然經輪、見粗欲成佛時、見諸佛得佛、見自然新經輪、見若干闓士、見六度種種解說是當作佛、見餘佛剎、見佛及尊經無與等者,某方剎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弟子眾,如來在其中說經。是輩善士夢如是,已安隱覺,身體淨潔且輕,不復思食身軟美飽。若比丘得定,自定覺,心軟,不思食,身軟美飽如是。何以故?鬼神不敢近是欲取佛者。
功德品第四
[0485b08] 「復次,帝釋!是天下如來舍利滿中施與,有持智度無極書施與,爾取何所?」
[0485b09] 釋言:「我取智度。何以故?我不敢不敬舍利。天中天!舍利由斯明度出,天人所尊矣。如我與諸天共坐坐,持異床。我未至,諸天子為坐作禮繞以去。是坐尊故。吾於斯受經,諸天於彼為禮。如是,天中天!明度出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之舍利,一切智從中生身。用是故,兩分中取明度。正使三千復大千國土滿中舍利為一分,明度書為二分。取書。何以故?從中出舍利供養所致。譬如負債人與國王參正,無復問者,亦無所畏。何以故?在王邊有力故也。譬如無價明月珠,有是寶者,其德無等。所著處,鬼神不得其便,不為所中。若士女持明月珠所著,鬼神即去。若中熱風寒,持明月珠著身,熱風寒皆除去。夜著,冥中即明。熱涼寒溫眾毒向已,持珠示之,諸毒即滅。如是,天中天!明月珠尊。若人目痛冥,近之即愈。其德巍巍,在著何所,便隨珠色。正使持若干種繒裹珠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