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arinirvāṇasūtra (Mahayana Mahaparinirvana sutra) 大般涅槃經
Scroll 1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梵行品之三
[0708c21] 迦葉菩薩言:「如佛世尊為舍利弗說:『世間知者,我亦得知;世間不知,我亦悉知。』其義云何?」
[0708c23] 「善男子!一切世間不知、不見、不覺佛性;若有知、見、覺佛性者,不名世間,名為菩薩。世間之人亦復不知、不見、不覺十二部經、十二因緣、四倒、四諦、三十七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若知、見、覺者,不名世間,當名菩薩。善男子!是名世間不知、見、覺。
[0708c29] 「云何世間所知、見、覺?所謂:梵天、自在天、八臂天、性時微塵法及非法是造化主,世界終始、斷、常二見,說言初禪至非非想名為涅槃。善男子!是名世間所知、見、覺。菩薩摩訶薩於如是事亦知、見、覺。菩薩如是知、見、覺已,若言不知、不見、不覺,是為虛妄。虛妄之法則為是罪,以是罪故,墮於地獄。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沙門、若婆羅門說言:『無道、菩提、涅槃。』當知是輩名一闡提、魔之眷屬,名為謗法。如是謗法名謗諸佛,如是之人不名世間、不名非世間。」
[0709a10] 爾時,迦葉聞是事已,即以偈頌而讚歎佛:
「大慈愍眾生, 故今我歸依;
善拔眾毒箭, 故稱大醫王。
世醫所療治, 雖差還復生;
如來所治者, 畢竟不復發。
世尊甘露藥, 以施諸眾生,
眾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如來今為我, 演說大涅槃,
眾生聞祕藏, 即得不生、滅。」
[0709a20] 迦葉菩薩說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一切世間不知、見、覺,菩薩悉能知、見、覺』者,若使菩薩是世間者,不得說言:『世間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能知、見、覺,若非世間,有何異相?」
[0709a24] 佛言:「善男子!言菩薩者,亦是世間、亦非世間。不知、見、覺者,名為世間;知、見、覺者,不名世間。汝言有何異者,我今當說。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有初聞是《涅槃經》即生敬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則名為世間菩薩。一切世間不知、見、覺,如是菩薩亦同世間,不知、見、覺。菩薩聞是《涅槃經》已,知有世間不知、見、覺,應是菩薩所知、見、覺。知是事已,即自思惟:『我當云何方便修習,得知、見、覺?』覆自念言:『唯當深心修持淨戒。』
[0709b05] 「善男子!菩薩爾時以是因緣,於未來世在在生處戒常清淨。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戒淨故,在在生處常無憍慢、邪見、疑網,終不說言:『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是名菩薩修持淨戒。戒既清淨,次修禪定。以修定故,在在生處正念不忘,所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十二部經,諸佛世尊常、樂、我、淨,一切菩薩安住方等《大涅槃經》,悉見佛性。如是等事憶而不忘。因修定故,得十一空,是名菩薩修清淨定。戒、定已備,次修淨慧。以修慧故,初不計著身中有我、我中有身、是身是我、非身非我,是名菩薩修習淨慧。以修慧故,所受持戒牢固不動。善男子!譬如須彌,不為四風之所傾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為四倒之所傾動。善男子!菩薩爾時自知、見、覺,所受持戒無有傾動,是名菩薩所知見覺非世間也。
[0709b21] 「善男子!菩薩見所持戒牢固不動,心無悔恨;無悔恨故,心得歡喜;得歡喜故,心得悅樂;得悅樂故,心則安隱;心安隱故,得無動定;得無動定故,得實知見;實知見故,厭離生死;厭離生死故,便得解脫;得解脫故,明見佛性。是名菩薩所知見覺非世間也。
[0709b27] 「善男子!是名世間不知、見、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0709b29] 迦葉復言:「云何菩薩修持淨戒、心無悔恨乃至明了見於佛性?」
[0709c01] 佛言:「善男子!世間戒者,不名清淨。何以故?世間戒者,為於有故、性不定故、非畢竟故,不能廣為一切眾生。以是義故,名為不淨;以不淨故,有悔恨心;以悔恨故,心無歡喜;無歡喜故,則無悅樂;無悅樂故,則無安隱;無安隱故,無不動定;無不動定故,無實知見;無實知見故,則無厭離;無厭離故,則無解脫;無解脫故,不見佛性;不見佛性故,終不能得大般涅槃。是名世間戒不清淨。
[0709c10]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清淨戒者,戒非戒故、非為有故、定畢竟故、為眾生故,是名菩薩戒清淨也。
[0709c12]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淨戒中,雖不欲生無悔恨心,無悔恨心自然而生。善男子!譬如有人執持明鏡,不期見面,面像自現。亦如農夫種之良田,不期生芽而芽自生。亦如然燈,不期滅闇而闇自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堅持淨戒,無悔恨心自然而生,亦復如是。以淨戒故,心得歡喜。
[0709c19] 「善男子!如端正人,自見面貌心生歡喜;持淨戒者亦復如是。
[0709c20] 「善男子!破戒之人見戒不淨,心不歡喜。如形殘者,自見面貌不生喜悅;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0709c23] 「善男子!譬如牧牛,有二女人,一持酪瓶、一持漿瓶,俱共至城而欲賣之,於路脚跌,二瓶俱破,一則歡喜、一則愁惱。持戒、破戒亦復如是,持淨戒者心則歡喜。心歡喜故,則便思惟:『諸佛如來於涅槃中說:「有能持清淨戒者則得涅槃。」我今修習如是淨戒亦應得之。』以是因緣,心則悅樂。」
[0709c29] 迦葉復言:「喜之與樂,有何差別?」
[0710a01]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作惡時名為歡喜;心淨持戒,名之為樂。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於生死則名為喜;見大涅槃,名之為樂。下,名為喜;上,名為樂。離世共法,名之為喜;得不共法,名之為樂。以戒淨故,身體輕柔,口無麁過。菩薩爾時若見、若聞、若嗅、若甞、若觸、若知悉無諸惡;以無惡故,心得安隱;以安隱故,則得靜定;得靜定故,得實知見;實知見故,厭離生死;厭生死故,則得解脫;得解脫故,得見佛性;見佛性故,得大涅槃。是名菩薩清淨持戒非世間戒。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所受淨戒,五法佐助。云何為五?一、信,二、慚,三、愧,四、善知識,五、宗敬戒。離五蓋故,所見清淨。離五見故,心無疑網。離五疑故——一者、疑佛,二者、疑法,三者、疑僧,四者、疑戒,五者、疑不放逸——菩薩爾時即得五根,所謂信、念、精進、定、慧。得五根故,得五種涅槃,謂色解脫乃至識解脫。是名菩薩清淨持戒非世間也。
[0710a20] 「善男子!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0710a22]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大涅槃經》有破戒者,有人呵責、輕賤、毀辱而作是言:『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云何令汝毀所受戒?若人受持是《涅槃經》毀禁戒者,當知是經為無威力。若無威力,雖復讀誦為無利益。』緣是輕毀《涅槃經》故,復令無量無邊眾生墮於地獄。受持是經而毀戒者,則是眾生惡知識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屬。如是之人,我亦不聽受持是典,寧使不受、不持、不修,不以毀戒受、持、修習。
[0710b02]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寫、演說《涅槃經》者,當正身心,慎莫調戲、輕躁舉動——身為調戲,心為輕動;求有之心名為輕動,身造諸業名為調戲——若我弟子求有、造業,不應受持是大乘典《大涅槃經》。若有如是受持經者,人當輕呵而作是言:『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云何令汝求有、造業?若持經者求有、造業,當知是經為無威力。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為無利益。』緣是輕毀《涅槃經》故,復令無量無邊眾生墮於地獄。受持是經求有、造業,則是眾生惡知識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0710b14] 「復次,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寫、演說《大涅槃經》,莫非時說、莫非國說、莫不請說、莫輕心說、莫處處說、莫自歎說、莫輕他說、莫滅佛法說、莫熾然世法說。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是經非時而說,乃至熾然世法說者,人當輕呵而作是言:『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云何令汝非時而說,乃至熾然世法而說?若持經者作如是說,當知是經為無威力。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為無利益。』緣是輕毀涅槃經故,令無量眾生墮於地獄。受持是經非時而說,乃至熾然世法而說,則是眾生惡知識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0710b26]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說大涅槃者、說佛性者、說如來祕藏者、說大乘者、說方等經者、說聲聞乘者、說辟支佛乘者、說解脫者、見佛性者,先當清淨其身。以身淨故,則無呵責;無呵責故,令無量人於《大涅槃》生清淨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經,若聞一偈、一句、一字及說法者,則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知是人則是眾生真善知識、非惡知識,是我弟子、非魔眷屬。是名菩薩非世間也。
[0710c07] 「善男子!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0710c09] 「復次,善男子!云何復名一切世間所不知見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所謂六念處。何等為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0710c11] 「善男子!云何念佛?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常、不變易,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師子吼,名大沙門、大婆羅門、大淨、畢竟到於彼岸、無能勝者、無見頂者,無有怖畏,不驚、不動,獨一無侶,無師自悟,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脫智、不共智、廣普智、畢竟智、智寶成就,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龍王、人中丈夫、人中蓮花、分陀利花,調御人師,為大施主、大法之師。以知法故,名大法師;以知義故,名大法師;以知時故,名大法師;以知足故,名大法師;以知我故,名大法師;知大眾故,名大法師;以知眾生種種性故,名大法師;以知諸根利、鈍、中故,名大法師;說中道故,名大法師。
[0710c26] 「云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說不變。云何不變?過去諸佛為度眾生說十二部經;如來亦爾,故名如來。
[0710c28] 「諸佛世尊從六波羅蜜、三十七品、十一空來至大涅槃;如來亦爾,是故號佛為如來也。
[0711a01] 「諸佛世尊為眾生故,隨宜方便開示三乘,壽命無量不可稱計;如來亦爾,是故,號佛為如來也。
[0711a04] 「云何為應?
[0711a04] 「世間之法悉名怨家,佛應害故,故名為應。夫四魔者是菩薩怨,諸佛如來為菩薩時能以智慧破壞四魔,是故名應。復次,應者名為遠離。為菩薩時應當遠離無量煩惱,故名為應。復次,應者名樂。過去諸佛為菩薩時,雖於無量阿僧祇劫為眾生故受諸苦惱,終無不樂而常樂之。如來亦爾,是故名應。又復,應者,一切人天應以種種香華、瓔珞、幢幡、伎樂而供養之,是故名應。
[0711a14] 「云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顛倒;遍知者,於四顛倒無不通達。又復,正者,名為苦行;遍知者,知因苦行定有苦果。又復,正者,名世間中;遍知者,畢竟定知修習中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復,正者,名為可數、可量、可稱;遍知者,不可數、不可量、不可稱。是故號佛為正遍知。
[0711a20] 「善男子!聲聞、緣覺,亦有遍知、亦不遍知。何以故?遍知者,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聲聞、緣覺亦得遍知,是名遍知。云何不遍知?善男子!假使二乘於無量劫觀一色陰不能盡知,以是義故,聲聞、緣覺無有遍知。
[0711a26] 「云何明行足?明者,名得無量善果;行,名脚足;善果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脚足者,名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又復,明者,名呪;行者,名吉;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間義。呪者,名為解脫;吉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名為大般涅槃。是故,名為明行足也。又復,明者,名光;行者,名業;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間義。光者,名不放逸;業者,名六波羅蜜;果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復,明者,名為三明:一、菩薩明,二、諸佛明,三、無明明。菩薩明者即是般若波羅蜜,諸佛明者即是佛眼,無明明者即畢竟空。行者,於無量劫為眾生故修諸善業。足者,明見佛性。以是義故,名明行足。
[0711b11] 「云何善逝?善者,名高;逝,名不高。善男子!是名世間義。高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高者,即如來心也。善男子!心若高者,不名如來。是故,如來名為善逝。又復,善者,名為善知識;逝者,善知識果。善男子!是名世間義。善知識者,即初發心;果者,名為大般涅槃。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為善逝。又復,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男子!是名世間義。好者,名見佛性;有者,名大涅槃。
[0711b20] 「善男子!涅槃之性實非有也,諸佛世尊因世間故說言是有。善男子!譬如世人實無有子,說言有子;實無有道,說言有道;涅槃亦爾,因世間故,說言為有。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0711b26] 「善男子!云何世間解?善男子!世間者,名為五陰;解者,名知。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故名世間解。又,世間者,名為五欲;解,名不著。不著五欲,故名世間解。又,世間解者,東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一切聲聞、獨覺不知、不見、不解,諸佛悉知、悉見、悉解;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是故,號佛為世間解。又,世間者,一切凡夫;解者,知諸凡夫善惡因果。非是聲聞、緣覺所知,唯佛能知,是故號佛為世間解。又,世間者,名曰蓮花;解,名不污。善男子!是名世間義。蓮花者,即是如來;不污者,如來不為世間八法之所染污。是故,號佛為世間解。又,世間解者,諸佛、菩薩名世間解。何以故?諸佛、菩薩見世間故,故名世間解。善男子!如因食得命,名食為命;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見世間故,故名世間解。
[0711c12] 「云何無上士?上士者,名之為斷;無所斷者,名無上士。諸佛世尊無有煩惱,故無所斷,是故號佛為無上士。又,上士者,名為諍訟;無上士者,無有諍訟。如來無諍,是故號佛為無上士。又,上士者,名語可壞;無上士者,語不可壞。如來所言,一切眾生所不能壞,是故號佛為無上士。又,上士者,名為上座;無上士者,名無上座。三世諸佛更無過者,是故號佛為無上士。上者,名新;士者,名故。諸佛世尊體大涅槃無新、無故,是故號佛為無上士。
[0711c22] 「云何調御丈夫?自既丈夫,復調丈夫。善男子!言如來者,實非丈夫、非不丈夫。因調丈夫,故名如來為丈夫也。善男子!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則名丈夫。何等為四?一、善知識,二、能聽法,三、思惟義,四、如說修行。善男子!若男、若女,具是四法則名丈夫。善男子!若有男子無此四法,則不得名為丈夫也。何以故?身雖丈夫,行同畜生。如來調伏——若男、若女——是故號佛調御丈夫。
[0712a02] 「復次,善男子!如御馬者凡有四種:一者、觸毛,二者、觸皮,三者、觸肉,四者、觸骨,隨其所觸,稱御者意。如來亦爾,以四種法調伏眾生:一、為說生令受佛語,如觸其毛隨御者意;二、說生、老便受佛語,如觸毛、皮隨御者意;三、者說生、及以老、病便受佛語,如觸毛、皮、肉隨御者意;四者、說生、及老、病、死便受佛語,如觸毛、皮、肉、骨隨御者意。善男子!御者調馬無有決定,如來世尊調伏眾生必定不虛,是故號佛為調御丈夫。
[0712a12] 「云何天人師?師有二種:一者、善教,二者、惡教。諸佛、菩薩常以善法教諸眾生。何等善法?謂身、口、意善。諸佛、菩薩教諸眾生,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遠離身不善業。何以故?以身惡業是可遠離、得解脫故,是故我以此法教汝。若是惡業不可遠離、得解脫者,終不教汝令遠離也。』若諸眾生離惡業已墮三惡者,無有是處。以遠離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涅槃。是故,諸佛、菩薩常以此法教化眾生。口、意亦爾。是故,號佛為無上師。
[0712a22] 「復次,昔未得道,今已得之,以所得道為眾生說;從本已來未修梵行,今已修竟,以己所修為眾生說;自破無明,復為眾生破壞無明;自得淨目,復為眾生破除盲冥,令得淨眼;自知二諦,復為眾生演說二諦;既自解脫,復為眾生說解脫法;自渡無邊生死大河,復令眾生皆悉得渡;自得無畏,復教眾生令無怖畏;自既涅槃,復為眾生演大涅槃。是故,號佛為無上師。
[0712b02] 「天者名晝,天上晝長夜短,是故名天。又復,天者,名無愁惱,常受快樂,是故名天。又復,天者,名為燈明,能破黑闇而為大明,是故名天。亦以能破惡業、黑闇,得諸善業而生天上,是故名天。又復,天者名吉,以吉祥故,得名為天。又復,天者名日,日有光明,故名日為天。以是義故,名為天也。人者名日,能多恩義。又復,人者,身、口柔軟。又復,人者,名有憍慢。又復,人者,能破憍慢。善男子!諸佛雖為一切眾生無上大師,然經中說為天人師。何以故?善男子!諸眾生中唯天與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修十善業道,能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號佛為天人師。
[0712b16] 「云何為佛?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善男子!譬如有人覺知有賊,賊無能為。菩薩摩訶薩能覺一切無量煩惱,既覺了已,令諸煩惱無所能為,是故名佛。以是覺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故名佛。
[0712b21] 「婆伽婆者,婆伽名破,婆名煩惱。能破煩惱,故名婆伽婆。又能成就諸善法故、又能善解諸法義故、有大功德無能勝故、有大名聞遍十方故、又能種種大慧施故、又於無量阿僧祇劫吐女根故。
[0712b26] 「善男子!若男、若女,能如是念佛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晝、若夜,若明、若闇,常得不離,見佛世尊。
[0712b28] 「善男子!何故名為如來、應、正遍知乃至婆伽婆,而有如是無量功德大名稱耶?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昔無量阿僧祇劫恭敬父母、和尚、諸師、上座長老,於無量劫常為眾生而行布施、堅持禁戒、修習忍辱、勤行精進、禪定、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是故今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之身。
[0712c06] 「又復,菩薩於昔無量阿僧祇劫修習信、念、進、定、慧根,於諸師長恭敬供養,常為法利、不為食利。菩薩若持十二部經——若讀、若誦——常為眾生令得解脫、安隱、快樂,終不自為。何以故?菩薩常修出世間心、及出家心、無為之心、無諍訟心、無垢穢心、無繫縛心、無取著心、無覆蓋心、無無記心、無生死心、無疑網心、無貪欲心、無瞋恚心、無愚癡心、無憍慢心、無穢濁心、無煩惱心、無苦心、無量心、廣大心、虛空心、無心、無無心、調心、不護心、無覆藏心、無世間心、常定心、常修心、常解脫心、無報心、無願心、善願心、無誤心、柔軟心、不住心、自在心、無漏心、第一義心、不退心、無常心、正直心、無諂曲心、純善心、無多少心、無堅心、無凡夫心、無聲聞心、無緣覺心、善知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心,是故今得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樂、我、淨,是故得稱如來乃至婆伽婆。是名菩薩摩訶薩念佛。
[0712c23] 「云何菩薩摩訶薩念法?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思惟諸佛所可說法最妙最上,因是法故,能令眾生得現在果。唯此正法無有時節,法眼所見、非肉眼見,然不可以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