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saṃnipātasūtra (Great Compilation) 大方等大集經
Scroll 1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二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無言菩薩品第六
[0074c17]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諸大眾圍繞說法。
[0074c18] 時王舍城師子將軍家產一子。當其生時,虛空之中多有諸天作如是言:「童子!當應念法思惟於法,凡所發言莫說世事,常當頒宣出世之法,常當守口慎言少語,莫於世事起諸覺觀,當依於義莫依文字。」
[0074c23] 爾時,童子聞是語已,不復涕泣無嬰兒相,乃至七日色貌和悅,見人歡喜目未曾眴。是時有人語其父母:「是兒不祥,不應畜養。何以故?瘖無聲故。」父母答言:「是兒雖復瘖不出聲,然其身根具足無缺,當知是兒必有福德,非是不祥薄福之人。」因為立字,字曰無言。
[0074c28] 時無言童子漸漸長大如八歲兒,所遊方面人所樂見,隨有說法轉法輪處,樂往聽受口無所宣。
[0075a02] 爾時,無言童子以佛神力,與其父母眷屬宗親往寶坊所。到已,見佛心生歡喜,禮敬供養右繞三匝,合掌而立,并見十方諸來菩薩生大喜心。
[0075a05]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師子將軍所生之子,身根具足而不能語,是何惡業因緣所致?」
[0075a07] 佛告舍利弗:「汝今不應作如是語輕是童子。何以故?是人即是大菩薩也,已於無量無邊佛所種諸善根,不退轉於菩提之道。是兒生時,多有諸天來誡勅之:『善哉!童子!當念正法思惟正法,無得宣說世間之事,常當頒宣出世之義,常當守口慎言少語,莫於世事起諸覺觀,當依於義莫依文字。』舍利弗!如是童子從天教誨,是故無語默然思惟獲得四禪。舍利弗!無言菩薩示如是身,則能調伏無量眾生,是故默然無所宣說。舍利弗!我今說是大集經典,無言菩薩當於此中能大利益無量眾生。」
[0075a18] 時無言菩薩以己願力、神通道力,令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自見其右手之中有大蓮華猶如車輪,色香具足微妙第一人所樂見,一一華臺有一菩薩結加趺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
[0075a24] 爾時,無言菩薩現如是等大神通已,低頭合掌,作如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諸蓮花臺中一切菩薩,亦復如是,同作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發是言已,十恒河沙等世界大地六種震動,虛空諸天以妙香華種種伎樂供養於佛。
[0075a29] 爾時,無言以佛神力及己願力,與諸菩薩踊在虛空高七多羅樹,正向於佛而說偈言:
「如來無色示現色, 亦復於色無染著,
若有眾生入佛法, 云何當知真實色?
非色聚中有如來, 亦不離色有如來;
如來已離諸色聚, 哀愍眾生故示色。
如來哀愍眾生故, 以諸相好莊嚴色,
實無色相為眾說, 是故如來難思議。
如來正法無文字, 離文字已無有聲,
無有文字無可說, 甚深寂靜無有覺。
如佛先在菩提樹, 所覺諸法亦如是,
此法無字無音聲, 亦無造作無可說。
如是諸法無相貌, 亦以遠離一切相,
一切諸法若無相, 如來云何而演說?
如來具足大慈悲, 是故憐愍為利益,
不可說法而演說, 亦知真實不可說。
如來了知不可說, 亦知音聲性空寂,
真實了知一切義, 是故名佛真實覺。
所說之法名世諦, 如來真實覺知之,
世諦不出無有性, 不可造作無有期。
真實無有色相貌, 為眾故示種種色,
知法無法無上尊, 為眾生故而演說。
我初生時受天語, 是故默然無所說,
至心念法思惟法, 是故不見色與聲。
若得入於深法界, 爾時則無色聲等,
若能遠離於心業, 即得遠離於口業。
無有言說即是語, 雖復言說亦無語,
語亦非作亦非說, 言語本性寂靜故。
我今至心念菩提, 亦復至心修其道,
我今說是無上語, 亦當定得真實道。
我心不得菩提道, 口及口行亦不得,
無上菩提即是空, 其性本來常寂靜。
如菩提性聲亦爾, 不見不取法性故,
我聲如是不可見, 所求菩提亦如是。
為菩提故有修行, 是行亦無所至處,
是行如是無至處, 是故菩提處非處。
六波羅蜜如菩提, 一切善法亦如是,
一切語言無語言, 於無語中能說語。
若有惠施妙音聲, 惠施之主及財物,
如是等施即菩提, 一切皆悉不可說。
若是布施可口說, 菩提體亦應可說,
菩提之性如虛空, 一切音聲亦如是。
若有心能真實知, 知已亦能宣說聲,
隨知是聲而處滅, 即是菩提真實相。
若能遠身口意業, 一切煩惱亦復然,
即是一切波羅蜜, 如來所說實法性。
惠施不在菩提中, 菩提不在惠施中,
如是二法即音聲, 亦無所住無至處。
若有能知如是等, 即是真實大菩薩,
若於施時不生慢, 即是無上大施主。
護持禁戒即是聲, 無有形色無至處,
諸法不生及不滅, 即是無上持戒相。
如是禁戒無能作, 亦復無身口意業,
若不出滅不造作, 云何可說是禁戒?
為流布故出音聲, 眾生立名名禁戒。
如諸禁戒聲亦爾, 如是二法俱無漏。
口之所說為戒故, 而設種種諸莊嚴,
音聲實無諸莊嚴, 真實知之無所有。
身業口業及心業, 能迴此戒向菩提,
禁戒音聲及菩提, 如是二法如虛空。
若有能作如是知, 是人即行戒行處,
即能得到戒彼岸, 彼處甚深難得見。
說忍音聲即是空, 空性無處無造作,
忍辱與空是二法, 無有差別如虛空。
忍辱之聲非色作, 不可覩見無處所,
若有修集平等心, 即是忍之真實相。
忍辱雖復念念滅, 而與色身常共行,
一切文字皆無漏, 眾生立名名忍辱。
若有能調身口意, 即是無上之忍辱,
若有能忍忍辱者, 是亦即是無上忍。
若有眾生碎其身, 節節壞末如胡麻,
觀身猶如乾草木, 是則名之為身忍。
若聞惡口罵詈時, 其心不動如法住,
觀察音聲如虛空, 即是無上之口忍。
若能通達煩惱因, 遠離一切諸煩惱,
是則名之為心忍, 不為一切煩惱污。
如忍即是菩提性, 身口意業亦如是,
若能迴是向菩提, 是則名為得菩提。
若有眾生勤精進, 上中下等及麁細,
於無量劫修集之, 無所獲得無畢竟。
若不獲得精進者, 是故菩提名無得,
若能不得一切法, 即是無上勤精進。
若有如是精進者, 不增不減如虛空,
如是即是大菩薩, 勤行精進無所畏。
一切諸禪無有聚, 無有造作無至處,
若有思惟一切法, 即是真禪波羅蜜。
遠離一切諸惡色, 惡身惡口亦復然,
能焦一切諸煩惱, 即是真禪波羅蜜。
若能觀心真實性, 一切法中亦不見,
若能無心遠離心, 即是真禪波羅蜜。
若能觀心及菩提, 即是無上真實見,
若有如是真實見, 獲得菩提不為難。
若能知見無文字, 一切諸法無生滅,
若作如是觀見者, 是即名為大智慧。
雖復口說於智慧, 智慧亦不住口聲,
若知口聲實無聲, 即是智慧之真性。
若法無有此彼住, 中間亦復無住處,
一切法性無住處, 即是無上大智慧。
無有文字無有行, 無有相貌無有性,
無有取捨等二相, 是名無上大智者。
若觀一切波羅蜜, 其性平等如虛空,
是即名為無平等, 能觀一切法平等。
若能平等一切法, 亦能觀於眾生等,
悉能等觀一切佛, 所得智慧無平等。
若諸菩薩有智者, 能觀如是無等法,
即得無上菩提果, 猶如先佛之所得。」
[0076b20] 無言菩薩說是偈時,萬二千那由他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萬菩薩得無生忍。
[0076b22] 時華臺中諸菩薩等,悉從座起頭面禮佛,以妙蓮華恭敬供養無言菩薩,口宣是言:「我是知恩,我今報恩。」
[0076b24] 時舍利弗言:「世尊!如是菩薩何因緣故,發如是言:『我是知恩、我今報恩。』」
[0076b26] 佛言:「舍利弗!如是菩薩皆悉因於無言菩薩發菩提心,是故說言:『我是知恩、我今報恩。』今復因於無言菩薩聽受如是大集經典,并來覩見供養於我。」
[0076b29] 爾時,無言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有所疑今欲啟請,唯願如來哀愍聽許。」
[0076c02] 佛言:「善男子!隨意致問當為汝說。」
[0076c02] 時舍利弗語無言菩薩:「仁者!若無言語,云何得問?」
[0076c03] 「大德!一切諸法,皆悉無言、無字、無說。何以故?一切眾生性無言故,以覺觀故而有聲出。若無覺觀,云何有聲?云何可說?云何有字?
[0076c06] 「大德!夫覺觀中無字無聲,離於覺觀亦無聲字,覺觀之體即非覺觀。我作文字亦不覺觀,我因覺觀有大功德,若能觀於如是深法,是則名為十二因緣。若從緣生即是空寂則無定相,若有如是真實知者,即是真實知於法性。
[0076c12] 「大德!諸法悉從因緣和合,而和合中實無作者生者出者,是故諸法無主、無音、無聲、無心,無有覺觀、非無覺觀。何以故?顛倒因緣而有出滅。是故若有問者、聽者及解說者,不合不散一相無相。
[0076c16] 「大德!夫問難者即是大悲,我有大悲是故問佛。如是問者即是悲問,非口問也。夫口問者,是聲聞問,聲聞著聲故名聲聞,菩薩普悲故無口問。」
[0076c19] 舍利弗言:「善男子!若一切法性無定者,一切眾生性亦無定,若無定者,菩薩為誰而修悲心。」
[0076c21] 「大德!若諸眾生有定性者,一切菩薩終不修悲,一切眾生實非眾生,以顛倒故作眾生想,是故菩薩修集悲心,為壞顛倒宣說無我。大德!菩薩摩訶薩不為壞有而說正法,不為壞我壽命士夫而修慈悲宣說正法,為知真實深法界故而宣說法。真法界者,即空三昧無相無願。」
[0076c27]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亦如是真實了知,所以相問試汝智耳,為令佛法增長故問,為欲利益眾生故問。」
[0077a01] 爾時,無言菩薩白佛言:「世尊!如經中說有二因緣能生正見,所謂聞聲及善思惟。唯願哀愍為諸菩薩廣宣說之,云何聞聲及善思惟生於正見?」
[0077a04] 佛言:「善男子!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0077a05] 「善男子!為菩提心而聽法者即是聞聲,至心憶念菩提之心是善思惟,觀菩提心是名正見。
[0077a07] 「復次,善男子!為菩提道而聽法者是名聞聲。不遠離道是善思惟,如法而住是名正見。為調伏心而聽法者是名聞聲。遠離惡心是善思惟,獲得善心是名正見。為嚴善法而聽法者是名聞聲,修集莊嚴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善法是名聞聲,增長善法名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惠施是名聞聲,能捨一切是善思惟,不求果報是名正見。為聽戒聚是名聞聲,至心護戒名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法忍是名聞聲,打罵不報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精進是名聞聲,破壞懈怠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三昧是名聞聲,能淨身心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智聚是名聞聲,聞已正觀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聽四攝法是名聞聲,攝取眾生是善思惟,知是攝法無取無作空無所有是名正見。聽五通法是名聞聲,得身心輕名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聽四無礙是名聞聲,修集無礙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聽四依法是名聞聲,勤修四依名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聽三十七品是名聞聲;若聞演說四念則是念處,說於捨離謂四正勤處、說於定聚謂四如意、說無所畏謂諸根處、說無能壞謂諸力處、說離煩惱謂七覺分、說真知法謂八正道,是善思惟;不著斷常,以如是道願向菩提是名正見。
[0077b05] 「聽四諦法是名聞聲,知苦離集證滅修道是善思惟,見如是法不生不滅是名正見。聽三解脫是名聞聲;信空三昧,不畏無相,不疑無願,是善思惟;以如是法願向菩提名為正見;修空三昧調心明見,修集無相為除覺觀,修集無願為求諸有,是名正見。聽發心法是名聞聲,修菩提道是善思惟,其心不退是名正見。得善知識是名聞聲,供養親近名善思惟,受其教誨是名正見。聽於法界是名聞聲,觀於法界是善思惟,如法而住是名正見。見佛、世尊名為聞聲,念諸菩薩名善思惟,得畢竟道是名正見。初聽八萬四千法聚是名聞聲,觀諸眾生如是行處是名思惟,調伏八萬四千諸根是名正見。
[0077b18] 「善男子!隨何因緣能生善法,是名聞聲;聞已不離諸善因緣,名善思惟;以如是法願向菩提,是名正見。
[0077b20] 「善男子!如是二法無有差別,謂善思惟及以正見。何以故?一切諸法平等無二,是善思惟能觀平等,是正見故。無增減者,即是正見。無取捨者,即是正見。無作作者,即是正見。無覺觀者,即是正見。無念念處,即是正見。無作無思,即是正見。無一無二,即是正見。
[0077b26] 「一門、一味、一乘、一行,其性是一。無諸煩惱憍慢等結,無聞無說無垢無淨,法界之性不可分別,如如不動三世平等。無我我所,無有眾生壽命士夫,無字無聲,不可宣說,不知不見,一切法中得知足心,遠離諸相,斷一切喜覺觀屋宅,乃至讚佛不生佛相。若入定時,觀如是等甚深法界,名善思惟。從定起已為諸眾生,宣說如是甚深法界,是名正見。」
[0077c05] 說是法時,十千菩薩得是正見。
[0077c07] 爾時,舍利弗語無言菩薩言:「善男子!從誰聞法而得正見?」
[0077c08] 無言菩薩言:「大德!若有不得去、來、現在菩提心者,我從彼聞而得正見。觀三世等一切法等,於一切法不生覺觀,其心不住有為無為。遠離一切眾生之相,而為眾生修諸苦行,亦復遠離二種之相;一、眾生相;二者、心相。遠離二節知實法性,實法性者無有有有,通達一切諸佛深法,不生憍慢自言我知。
[0077c15] 「大德!我從是人聽受正法,是人亦不宣說一字,亦令一切而樂聞之。知法真實不可宣說,為眾生故而宣說之;出於世間不為世污,畢竟修集無有能知修與不修,我從是人聞受正法。住於法性於眾生性不生分別,觀眾生性法性空性皆悉平等,我於如是人邊聞法。是人不坐菩提樹下,不起、不行、不眠、不臥、不睡、不寤而得菩提。得菩提已,終不作相言得菩提,一切眾生亦不知彼獲得菩提,無得乃得故無得相。
[0077c24] 「大德!夫正法者無有光明,無光明者即無處所,無處所者即是無身,無身者即是無畏,無畏者即是不出,不出者即是不生,不生者即是不滅,不滅者即是不著,不著者即是不動,不動者即是不變,不變者即無駃無闇,無駃無闇即無覺觀,無覺觀者即是無世,無世者即是無器,無器者即是無貪,無貪者即是性淨,性淨者不合煩惱,不合煩惱者即不顛倒,不顛倒者即是平等,平等者即是真實,真實者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者名從因緣,從因緣者即不去來,不去來者即無境界,無境界者即是無句,無句者即是不狂,不狂者即是無聞,無聞者即是無作,無作者即是無住,無住者即是無字,無字者即是無相,無相者即是過於心意識句,過心意識即是寂靜,寂靜者即是無熱,無熱者即是無瞋,無瞋者即畢竟,畢竟者即是無有,無有者即是涅槃,是名為法。大德!即是正法,即是說法,即是聞法,即是正見。
[0078a13] 「大德!夫正見者不見於身,身行病行,不見於見,不生貪著,不覺不觀,是名佛法聖見、正見。
[0078a15] 「復次,大德!觀無明愛與解脫等無有差別,是名正見。如是見已不著不取,是名聖見。
[0078a17] 「復次,大德!觀貪恚癡、空無相願平等無二,不見於相,見無相相,是名聖見。不觀一二,等一切法,名聖正見。
[0078a20] 「復次,大德!若能觀我及眾生等,眾生等故如來平等,如來等故佛法平等,佛法等故聖眾平等,聖眾等故大慈平等,慈平等故虛空平等,以不住住如是平等,名聖正見。
[0078a23] 「大德!如一切法,聲亦如是;如聲,即是聖見、即是正見。大德!聖正見者亦無生出,若無生出從誰聽法?」
[0078a26] 舍利弗言:「如我解仁所說義者,一切諸法無所語言。」
[0078a27] 「大德!如是,如是!一切諸法實無言語。」
[0078a28] 「善男子!若言如來成就功德,如是言中得何等罪?」
[0078a29] 「大德!若如是說,當知是人有大過咎。何以故?如來功德不決定故。所以者何?無福無罪故名如來。若觀如來有功德者,是名為欲。夫有欲者即是大欲,有欲大欲即是過咎。」
[0078b04] 「善男子!云何得名無過咎耶?」
[0078b04] 「大德!如第五大,如第七情,如十九界,無出無入、無生無滅,無有造作、無心意識,乃名無過。若有知見遠離證修,是名罪過。若有諸界是名罪過,若無諸界是名無過。」
[0078b09] 爾時,佛讚無言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即是善說。」說是法時,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0078b11] 無言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有四種力:所謂信力、進力、念力、慧力。唯願如來廣分別說,云何名為菩薩四力?」
[0078b14] 佛言:「善男子!至心諦聽吾亦當說。若有菩薩於佛正法深信順解,不作疑心,是名信力。若勤精進求於佛法,不休、不息、不生疑悔,是名進力。若有菩薩求於善法,得已不失念菩提心,所作善根願向菩提,是名念力。若有菩薩內自思惟不隨他語,了知法性,是名慧力。
[0078b20] 「復次,善男子!若有信心親近聖人,是名信力。若能供養如是聖人,是名進力。至心聽受聖人之言,是名念力。聞聖法已如法而住,是名慧力。
[0078b23] 「復次,善男子!信業果者,是名信力。既生信已不作諸惡,是名進力。過去善業現世猶增,是名念力。若知諸法有因有果,是名慧力。
[0078b26] 「復次,善男子!若信心法不可說者,是名信力。若因此信能調伏心,是名進力。若能至心,是名念力。觀法如幻,是名慧力。
[0078b28] 「復次,善男子!若見法空,是名信力。若斷邪見,是名進力。若見內外悉皆空寂不生怖畏,是名念力。若能觀見第一義空,是名慧力。
[0078c02] 「復次,善男子!若能觀見無相無願,是名信力。為他演說無相無願,是名進力。至心觀察無相無願,是名念力。了知是法不可宣說,是名慧力。
[0078c05] 「復次,善男子!能一切施不求果報,是名信力。施已不悔亦不休息常行不絕,是名進力。施時至心念於菩提發願迴向,是名念力。不觀財物受者施者及以果報,是名慧力。
[0078c09] 「復次,善男子!若有受持清淨禁戒不求果報,是名信力。不生煩惱毀壞禁戒,是名進力。如是淨戒至心護持願向菩提,是名念力。觀身口意如水中月響幻炎等,是名慧力。
[0078c13] 「復次,善男子!若有修行忍辱之法不求其果,是名信力。若有打罵能忍受之,是名進力。為忍辱故修集慈悲及不放逸願向菩提,是名念力。觀身口意都無所忍,是名慧力。
[0078c17] 「復次,善男子!若有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