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saṃnipātasūtra (Great Compilation) 大方等大集經
Scroll 2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二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虛空目分第十之一初聲聞品第一
[0154a16]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無量比丘僧諸大菩薩,圍遶說法。
[0154a17] 時舍利弗、目揵連等,出家未久,以舍利弗、目連因緣,說聲聞法雜四真諦。爾時,眾中有諸人輩,本是外道,諸根闇鈍自謂有智,起大憍慢,增長色慢、欲慢、無明慢、勝慢、非法慢,未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證。是故如來為如是等,宣說中道,為離如是惡煩惱故。如來說是中道義時,如是諸人各各論說斷見、我見。爾時,世尊即作是念:「哀哉!諸人本外道故,雖入佛法猶生大慢,於未得中而生得想,於未知中而生知想,於如來法中而不修行。雖順四諦,而不能得四無礙智,乃至不得第四果證。」
[0154a28] 爾時,世尊二手舉捉瞻婆華鬘,發大誓願,以願力故,於華鬘中出生四寶:一、帝釋寶;二、天光寶;三、金剛光寶;四、勝諸光寶。一一寶中出大光明,遍照此間娑婆世界,光明出已擲之虛空。時華鬘中說是偈言:
「雖除鬚髮不去結, 被服染衣不離染,
示佛為師不隨教, 如是之人污大眾。
如來宣說正法時, 而復不能至心聽,
是人不得真實義, 亦不能離諸煩惱。
若能覩見實法性, 是能破壞無明慢;
若有親近善知識, 是人速得甘露味;
若能呵責於生死, 是則能得到彼岸;
是人具足戒多聞, 亦具禪定智慧聚。
若人欲壞煩惱魔, 遠離陰魔及死魔,
摧伏天魔諸眷屬, 常當親近無上尊。」
[0154b15] 說是偈已,聲聞弟子有憍慢者,咸作是念:「如來知我並有污心,是故為我說如是偈。」即時心中生大慚愧;及四天下佛諸弟子,亦復如是生慚愧心,於一念頃悉來集會。
[0154b18] 爾時,無量百千萬億聲聞大眾悉來聚集。於是佛知眾會已定,即為宣說雜四真諦。
[0154b20] 時此寶鬘直往南方,過九萬二千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金剛光藏,其土眾生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金剛光明功德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為四眾宣說如是雜四真諦法。而彼會中有諸菩薩、聲聞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是寶鬘大光明已,觀察四方。仰見寶鬘在佛頂上虛空中住,即白佛言:「世尊!如是寶鬘從何處來?誰之所遣?」
[0154b29] 彼佛答曰:「善男子!北方去此,九萬二千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為具足五滓眾生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如我今於此土無異。
[0154c06] 「善男子!彼佛世界所有眾生,甚大癡闇麁獷輕躁,生大憍慢多作惡業難調難解,是故釋迦牟尼如來為此大集,於大集中演說正法,為壞如是諸大惡事。彼世界中所有眾生,於未得中而作得想,於未證中而作證想,於未修中而作修想。是故彼佛為大眾說法,如法修行,為壞如是大憍慢故,為得盡智及無生智,將欲宣說虛空目法行。為得聲聞緣覺佛果,欲開如來無上法藏。是故彼佛遣此寶鬘,從我索欲。我今與之,并欲以是法目陀羅尼贈彼為信。能作無量微妙大明,能乾一切諸惡煩惱,能持一切所聞不忘,能淨一切心之垢污,能護一切諸善禁戒,能入一切大智慧中,能護一切無上三昧,能護己心生他喜心,受持聖法遠離諸病,所求之法如願即得。增長一切資生所須,亦能長養一切善根,能調惡王及以四姓,諸惡鬼神鳥獸水虫,護持一切諸善根本,能得如來一切諸法,乃至能得十八不共。是故我今欲遣如是法目陀羅尼至彼世界與釋迦如來。」
[0154c25] 即告金剛山童子言:「善男子!汝可往彼娑婆世界,稱我名字問訊彼佛,金剛光明功德如來,以此法目陀羅尼門遠贈世尊。」
[0154c28] 金剛山童子言:「世尊!善哉,善哉!我亦欲往禮覲彼佛,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
[0155a01] 爾時,復有六萬億菩薩摩訶薩八十千億聲聞大眾,同聲而言:「世尊!我等亦欲詣彼世界禮覲彼佛,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唯願如來加我神力令得往返。」
[0155a05] 彼佛答言:「善哉,善哉!諸善男子!宜知是時。是金剛山童子者,能調伏汝,即是汝等善知識也。」
[0155a07] 爾時,彼佛即告金剛山童子言:「善男子!諦聽,諦聽!我當為汝宣說如是法目陀羅尼。」即說呪曰:
[0155a10] ◎「阿[(口*皮)/女](一) 阿[(口*皮)/女](二) 阿[(口*皮)/女](三) 若那蛇咤(四) 摩訶摩呿(五) 三摩呿呿[(口*皮)/女][(口*皮)/女](六) 樹提(七) 阿咃(八) 那[(口*皮)/女]那蛇濘(九) 佛闍羅哆(十) 安豆賴哆(十一) 闍邏迦哆(十二) 阿那耨德叉(十三) 凡浮婆(十四) 那婆荼婆(十五) 勒叉盧戰那(十六) 莎致呿婆(十七) 陀邏尼叉闍(十八) 波邏迦啅婆(十九) 鞞那叉(二十) 婆那鞞吼(二十一) 阿那迦呿(二十二) 戰荼咩修(二十三) 波陀呿多(二十四) 修盧遮那(二十五) 盧戰那婆(二十六) 盧遮蛇若婆婆斯(二十七) 莎呵(二十八)
[0155a18] 「善男子!汝當受持讀誦書寫是陀羅尼,往彼世界問訊釋迦牟尼如來。如我辭曰:『四部弟子樂受法不?四姓之人能供養不?眾生之心不濁亂不?常能親近於如來不?復能尊重讚嘆佛不?增廣流布佛正法不?金剛光明功德如來,以此法目陀羅尼門遠贈世尊,能作大明,乾焦一切諸惡煩惱,乃至獲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
[0155a25] 時,金剛山童子受持、讀誦、書寫如是陀羅尼已,告諸大眾:「若欲往彼娑婆世界覲見釋迦牟尼如來,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者,應當遠離一切色想,亦莫念於分別之相。常當修集虛空之相,遠離一切取捨等相,放捨一切塵勞等相,解諸結縛專念虛空。」
[0155b02] 爾時,大眾咸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即前禮佛,禮已繫念觀虛空相,於一念頃即來至此娑婆世界,覲見釋迦牟尼如來。頭面禮足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右遶三匝,却在一面合掌而立。
[0155b06] 是時,寶鬘復往西方,過八萬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慧闇,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曰智幢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為四眾宣說如是雜四諦法。彼時會中有諸菩薩、聲聞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是寶鬘大光明已,觀察四方。仰見寶鬘在佛頂上虛空中住,即白佛言:「世尊!如是寶鬘從何處來?誰之所遣?」
[0155b14] 彼佛答言:「善男子!東方去此,八萬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如我今於此土無異,乃至欲開如來法藏。是故彼佛遣此寶鬘,從我索欲。我今與之,并欲贈彼淨目陀羅尼,能作大明乾焦煩惱,乃至能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是故我今,欲遣如是淨目陀羅尼至彼世界贈彼如來。」
[0155b22] 彼佛即告勝幢童子:「汝可往彼娑婆世界稱我名字問訊彼佛,并以如是淨目陀羅尼門,遠相贈遺。」
[0155b25] 時彼眾中復有無量菩薩、聲聞,同聲而言:「善哉!世尊!我等亦欲詣彼世界禮覲彼佛,并欲聽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乃至彼佛即說呪曰:
[0155b29] ◎「蜜呵(一) 蜜呵(二) 蜜呵(三) 蜜呵(四) 阿婆蜜呵(五) 薩多蜜呵(六) 修婆舍蜜呵(七) 那婆蜜呵(八) 修破婆(九) 阿能伽提比叉(十) 闍蛇私羅(十一) 那羅烏難(十二) 呿婆波囉(十三) 那邏邏禪(十四) 修叉(十五) 翅奢私羅(十六) 阿婆羅私摩(十七) 摩訶廁提闍那(十八) 阿那叉陀(十九) 阿婆呿伽(二十) 那由多文陀(二十一) 娑婆邏(二十二) 阿若伽伽(二十三) 薩遮首留婆竭婆車那(二十四) 莎呵(二十五)
[0155c07] 「善男子!汝當受持、讀誦、書寫是陀羅尼,往彼世界。」乃至一面合掌而立。
[0155c08] 是時,寶鬘復至北方,過九萬九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為常,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發光功德,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而彼會中有諸菩薩、聲聞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是寶鬘大光明已,觀察四方。仰見寶鬘在佛頂上虛空中住,即白佛言:「世尊!如是寶鬘,從何處來?誰之所遣?」
[0155c15] 彼佛答言:「善男子!南方去此,九萬九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如我今於此土無異。乃至欲開如來法藏,是故遣此四寶華鬘,從我索欲。我今與之,并欲贈彼光目陀羅尼,能作大明乾焦煩惱,乃至,能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是故我今,欲遣如是光目陀羅尼,至彼世界贈彼如來。」
[0155c23] 彼佛即告勝意童子:「善男子!汝可往彼娑婆世界,稱我名字問訊彼佛,以是光目陀羅尼遠相贈遺。」
[0155c26] 時彼眾中,復有無量菩薩、聲聞,同聲而言:「善哉!世尊!我等亦欲詣彼世界禮覲彼佛,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乃至彼佛即說此陀羅尼:
[0156a01] ◎「闍婆摩(一) 闍婆摩(二) 闍婆摩(三) 阿拘盧吒(四) 比婆闍婆(五) 摩訶陀摩(六) 呿婆(七) 阿邏闍(八) 散菩陀若呿婆(九) 阿邏闍[(口*皮)/女]婆(十) 三牟婆邏[(口*皮)/女]婆(十一) 三摩邏[(口*皮)/女][(口*皮)/女](十二) 闍[(口*皮)/女][(口*皮)/女][(口*皮)/女][(口*皮)/女](十三) 闍提叉蛇婆婆(十四) 摩希闍婆涅畔陀(十五) 比牟遮婆婆(十六) 那蛇那婆婆(十七) 遮颰婆婆(十八) 輸盧多婆婆(十九) 其浪那婆婆(二十) 鞾婆婆(二十一) 迦蛇婆婆(二十二) 質多婆婆(二十三) 三牟陀婆婆(二十四) 提邏那婆婆(二十五) 瞋那修留提婆婆(二十六) 莎呵
[0156a10] 「善男子!汝當受持、讀誦、書寫是陀羅尼往彼世界。」乃至一面合掌而立。
[0156a11] 是時,寶鬘復至東方,去此六萬千億佛土,彼有世界名曰寶頂,具足五滓。有佛號曰寶蓋光明功德,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而彼會中有諸菩薩、聲聞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是寶鬘大光明已,觀察四方。仰見寶鬘在佛頂上虛空中住,即白佛言:「如是寶鬘從何處來?誰之所遣?」
[0156a18] 彼佛答言:「西方去此,六萬千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如我今於此土無異,乃至欲開如來法藏,是故遣此四寶華鬘,從我索欲。我今與之,并欲贈彼聖目陀羅尼,能作大明乾燋煩惱。乃至能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是故,我今欲遣如是聖目陀羅尼至彼世界贈彼如來。」即告虛空聲童子:「善男子!汝可往彼娑婆世界,稱我名字,問訊彼佛,并以如是聖目陀羅尼遠相贈遺。」乃至復有無量菩薩、聲聞大眾,同音而言:「善哉!世尊!我等亦欲詣彼世界禮覲彼佛,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乃至彼佛即說此陀羅尼:
[0156b03] ◎「阿羅摩(一) 阿羅摩(二) 阿羅摩(三) 闍蛇邏闍(四) 首路羅闍(五) 伽闍手(六) [(口*皮)/女]邏遮羅(七) 阿尼遮(八) 阿呿莎邏(九) 呿伽莎闍那(十) 那烏訶(十一) 那邏咃(十二) 那烏訶(十三) 摩醯首邏遮摩(十四) 阿摩昵(十五) 呵蛇莎利邏(十六) 遮颼遮摩(十七) 遮颼散遮颼那(十八) 那[(口*皮)/女](十九) 那婆摩闍(二十) 阿[(口*皮)/女]呿[(口*皮)/女](二十一) 車婆那婆呿伽禪頭(二十二) 娑羅戰陀羅(二十三) 摩醯首邏尼羅那[(口*皮)/女](二十四) 薩陀摩叉蛇(二十五) 莎呵
[0156b11] 「善男子!汝當受持、讀誦、書寫是陀羅尼往彼世界。」乃至一面合掌而立。
[0156b12] 時四童子變此世界地平如掌,香華幡蓋七寶具足,為供養佛。一切天宮、阿修羅宮悉為震動,諸天悅豫多受喜樂,咸以香華、七寶、幡蓋、種種伎樂,供養於佛。
[0156b16] 時四童子作如是等,供養佛已,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各執四寶說偈讚歎:
「佛是清淨大法王, 為諸眾生說甘露,
於諸眾生心如地, 大寶商主愍一切。
為眾生說清淨法, 令離諸苦及煩惱,
如來心等如虛空, 其語微妙知真道。
具足戒禁及智慧, 永滅煩惱降甘露,
為渴法者出惡世, 智炬大明能壞闇。
雖無修集八聖道, 及以證得解脫者,
如來猶故生憐愍, 施諸人天淨法眼。
能度眾生生死岸, 能施無上七財寶,
能令眾生悔生死, 具修三十七助道。
法寶久失佛今示, 是故得名無上尊,
四方眾生已大集, 唯願憐愍轉法輪。」
[0156c01] 爾時,一切無量大眾心生歡喜,各作是言:「如是無量無邊眾生從何處來?威儀清淨具無量德,慚愧智慧皆悉成就。我從昔來未曾覩見如是妙色五通大仙。」
[0156c04]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比丘:「憍陳如!四方多有無量菩薩悉來集會,為聽法故,今當至心清淨其意。」
[0156c06] 爾時,世尊以微妙音告四童子:「諸善男子!善來,甚快!從何方面何處而來?」時四童子敬禮佛足,周匝圍遶。
[0156c09] 爾時,金剛山童子言:「世尊!南方去此,九萬二千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金剛光藏,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金剛光明功德如來,十號具足,今現在為諸眾生,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彼佛勸我至此世界,問訊世尊,并欲聽受虛空目法門。世尊!彼金剛光明功德如來,致敬慇懃,問訊世尊。并遺如是陀羅尼,能作大光明乾焦煩惱。乃至能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即於佛前說如是呪。乃至四童子亦復如是。說是呪已,其地即時六種震動。
[0156c19] 一切龍王各作是言:「我等亦當共至佛所。」爾時,東方有二龍王:一名、牛護,二名、寶護,是二龍王與六萬龍王。南方亦二:一名、為月,二名、婆修,與七萬龍王來至佛所,頭面敬禮,前白佛言:「世尊!我等皆能受持、讀誦、書寫如是法目陀羅尼。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書寫如是法目陀羅尼者,我等皆當誠心守護。」西方、北方亦復如是。爾時世界一一各有十萬龍王,來至佛所頭面禮敬。
[0156c28] 爾時,龜茲國土有一龍王,名曰海德,是阿那婆達多龍王弟,與九萬龍王。于闐國土有一龍王,名樂藏寶,亦是阿那婆達多龍王弟,與萬八千龍王。波羅越國有一龍王,名曰山德,亦是阿那婆達多龍王弟,與二萬龍王。師子國土有一龍王,名曰寶藏,與四萬八千龍王。毘茶國土有一龍王,名曰長髮,與四萬二千龍王。念蜜奢山有一龍王,名曰婆修吉,與八千龍王。烏萇國土有一龍王,名阿鉢羅羅,與二萬五千龍王。乾陀羅國有一龍王,名伊羅鉢多,與三萬龍王。真丹國土有一龍王,名曰三角,與萬八千龍王。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亦與無量龍王,共至佛所,頭面禮敬,白佛言:「世尊!我等皆能受持、讀誦、書寫如是陀羅尼門,乃至不忘不失一字。」
[0157a14]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真實能護正法。」
[0157a15] 爾時,世尊告正語天女:「天女!汝能守護我正法不?」
[0157a16] 「世尊!如來在世及滅度後,是陀羅尼流布之處我當守護,有受持者隨其所求我當與之。若復有欲見我身者,我當現之。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見我者,當淨其身,持戒精進,於一日中三時洗浴,斷食三日,獨在靜處,若佛像邊、若在塔中、若處靜室,以妙香華、種種幡蓋,及諸味漿供養於佛。面正東向,讀誦如是陀羅尼句:
[0157a25] 「『[(口*皮)/女]吒置(一) [(口*皮)/女]吒置(二) 休婁(三) 休婁(四) 屯豆婁(五) 屯豆婁(六) 呿吒(七) 呿吒(八) 比莎訶』
[0157a27] 「是時,四眾誦是陀羅尼已,我當隨諸四眾之所願,求我悉當令一切成就。若我不來,即為欺誑十方諸佛,亦莫令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57b01] 爾時,佛告羅睺阿修羅王、毘摩質多阿修羅王、毘婁遮那阿修羅王:「我今以此淨目陀羅尼,付囑汝等。何以故?汝有大力,若有眾生不信三寶,能令信故。」
[0157b04] 諸阿修羅言:「善哉!世尊!我等護持。若有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受持、讀誦、書寫廣說是陀羅尼,我於是等能施八事。何等為八?一者、健行;二者、樂聽受法;三者、心無怖畏;四、者常明無闇;五者、善願具足;六者、解脫;七者、具足辯才;八者、善法增長。世尊!若阿修羅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惱是人者,我等當治。若我不於此世界中護佛法者,則為欺誑十方諸佛。」
[0157b13] 爾時,世尊觀四眾已,告憍陳如比丘:「憍陳如!一切大眾甚樂聞法,無量世界、無量眾生悉為法故來集於此,咸皆欲知法行方便,成大智慧,遠離貪欲一切煩惱,真實了知法行方便。」
[0157b18] 時憍陳如白佛言:「善哉!世尊!誠如聖教。世尊!四方世界無量菩薩悉持四佛所與欲來,并欲啟受虛空目法行。今正是時,唯垂憐愍,為眾生故而宣說之。世尊!所言法行,法行比丘。云何名為法行比丘?唯願世尊,分別演說法行比丘。」
[0157b23] 佛言:「憍陳如!至心諦聽當為汝說。若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謂修多羅乃至優婆提舍,是名樂讀,不名法行。復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樂為四眾敷揚廣說,是名樂說,不名法行。復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能廣演說思惟其義,是名思惟,不名法行。復有比丘,受持讀誦十二部經,演說思惟觀其義理,是名樂觀,不名法行。
[0157c02] 「憍陳如!若有比丘能觀身心,心不貪著外一切相,謙虛下意不生憍慢,不以愛水溉灌業田,亦不於中種識種子。滅覺觀心境界都息,永離煩惱其心寂靜,如是比丘,我則說之名為法行。如是比丘,若欲獲得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如來菩提,即能得之。
[0157c08] 「憍陳如!如工陶師埏埴調泥,置之輪上隨意成器,法行比丘亦復如是。
[0157c09] 「憍陳如!若有比丘修法行者,當觀三事:一者、身;二者、受;三者、心。觀三事已,得二種智:一者、盡智;二者、無生智。
[0157c12] 「憍陳如!云何盡智?云何無生智?知盡煩惱名為盡智,知盡有支名無生智。復次,無行行智名曰盡智,無行果智名無生智;盡諸使智名曰盡智,盡煩惱智名無生智。復次,知盡諸行名曰盡智,盡一切有名無生智;分別盡物是名盡智,知諸縛解名無生智;知盡根界名曰盡智,知盡緣界名無生智。不覺觀煩惱名曰盡智,不覺觀果報名無生智。復次,盡三地智名曰盡智,盡一切漏名無生智。復次,我生已盡梵行清淨,名曰盡智,更無餘有名無生智。如是二智即名一智,亦名一行知於三道。
[0157c23] 「若有比丘能斷三道,是名法行,能作是觀,是觀心受。
[0157c24] 「云何比丘能觀察身?若有比丘觀息出入,是名觀身、觀受、觀心。
[0157c26] 「云何名為觀息出入?息入出者,名阿那波那,入名阿那,出名波那,觀於出入如門如向。若有比丘能如是觀,是名法行。若有比丘能觀能數,隨息入出冷暖長短,若遍滿身,繫心鼻端,能觀新故,分別諸相能觀生壞,求舍摩他善入於定,亦能觀察息之麁細,乃至觀於內身,身作身想,是名比丘修於法行。
[0158a04] 「憍陳如!修數息時獲得二事:一者、離惡覺觀;二者、觀息相貌。修集隨時亦得二事:一者、專念念心;二者、離善覺觀。觀於冷暖亦得二事:一者、分別出入;二者、觀心數相。修觀身時亦得二事:一者、身輕;二者、心輕。轉觀生滅亦得二事:一者、知一切法是無常相;二者、知一切法是無樂相。
[0158a10] 「善男子!法行比丘念入出息繫心一處。云何數減?二數為一,三數為二,乃至十數為九,是名數減。
[0158a12] 「云何數增?一數為二,乃至九數為十,是名數增。何故修增?壞一切覺觀故。得初禪時觀息入出,及以心相。
[0158a15] 「初禪五支:一、覺;二、觀;三、離生喜;四者、受樂;五者、定。具五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