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alakīrtinirdeśasūtra (Fo Shuo Dafang Guangdeng Ding Wang Jing)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一名維摩詰子問)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0588b06] 聞如是:
[0588b06] 一時,佛遊於維耶離奈氏樹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八百,菩薩一萬——一切大聖神通以達,悉得總持、辯才無礙,攝三世慧至三達智,空無相願不中取證,行於大慈、奉無蓋哀,不計吾我以度彼岸;通于三世無去來今,曉一切法如幻、化、夢、影、嚮、野馬、芭蕉、水泡聚沫,解于三處本無所有從緣對生,有利無利、若譽若謗、得名失譽、若苦若樂,以過世間之所有法,因權方便周旋三塗,以超欲界、色界、無色界,解暢道義救度一切;諸天來侍,諮受深法,開發愚心悉入道明。
[0588b17] 爾時世尊,明旦著衣持鉢,入維耶離城分衛,至維摩詰舍。時維摩詰有子,名曰善思,明旦沐浴以香塗身,體著新衣手執蓮華,與妻室俱上樓閣,觀作妓相娛,宿命德本之所感應。遙見佛來,與聖眾俱入城分衛,現大瑞變,以偈語妻,所說雅頌歌佛功德:
「聞斯和雅音, 同時今俱作,
眾妓在其處, 速徹樓閣上;
大雄來不疑, 護世演光輝,
必以足右指, 蹈於城門閫。
百鳥諸禽獸, 發哀悲和聲,
從古未曾聞, 如是諸妙嚮;
大雄來不疑, 欲導利眾生,
今舉右足指, 以安著門閫。
我今日覩佛, 猶寶瓔珞身,
眾妓不鼓鳴, 微妙可悅心;
三千聖無疑, 威德淨莊嚴,
必以右足指, 蹈于城門閫。
譬如有大鉢, 著池河水至,
則聞調和音, 周遍其土地;
人中天無疑, 大聖演尊光,
佛開導世間, 定來入城門。
神通化眾生, 猶樹華茂盛,
若干色芬葩, 流布極美香;
大龍無所疑, 誓願建立本,
今以右足指, 安於城門閫。
普照于虛空, 周遍於天地,
日明為以蔽, 永不復現光;
一切尊無疑, 現威大晃耀,
今以右足指, 安於城門閫。
猶如諸天人, 住於虛空中,
眾庶佛後從, 如天侍梵王;
愍傷世無疑, 尊人聖導師,
今以右足指, 安於城門閫。
今日觀城人, 各慈向不恨,
展轉相示談, 如父母子孫;
德光無沈吟, 福威自莊嚴,
今以右足指, 安於城門閫。
察男女大小, 各執若干花,
叉手而自歸, 歡悅遙散花;
大導無猶豫, 德花嚴飾身,
今以右足指, 安於城門閫。
諸天人間華, 遍布于虛空,
散華而燒香, 其香可意悅;
大勇無疑結, 欲入維耶離,
因化悅大眾, 最勝故到此。」
[0589a05] 爾時善思妻室,聞說是言心中抱恐,衣毛為竪身內和涼,住於蘭邊心自念言:「是何等神?為天、龍、鬼魅、反足手、真陀羅、摩休勒、人非人耶?口宣人語。」在其處所,不動不搖、不敢移轉。
[0589a09] 時佛往詣善思童子所居里中,在於舍邊,立在門前。善思童子見佛世尊,即欲下樓閣往自奉迎,心中喜悅不能自勝,已投樓下承佛聖旨,住於虛空以偈歎佛:
「聖慧尊且住, 人中雄愍待,
用哀眾生故, 唯受斯水漿。」
[0589a15] 於是世尊,為善思說偈言:
「以住真本際, 世俗所不達,
彼際無所有, 是為本際相。」
[0589a18] 善思童子以偈問佛:
「云何住本際? 真本際化導,
無明之猗際, 何謂立虛無?」
[0589a21] 時佛復以偈告善思曰:
「其際真本際, 是際則如來,
如審住本際, 了了住如是;
如際真本際, 斯則如來際,
猶了真本際, 童子住亦然。」
[0589a26] 善思童子復以偈白佛言:
「無際際何際, 何所是際相?
以何權方便, 名曰為本際?」
[0589a29] 於是世尊,覩見善思心欲暢了解道無處,告於善思童子,以偈報曰:
「無際不可待, 乃曰真本際,
其際相虛空, 虛空亦無相。」
[0589b04] 善思為佛說偈問言:
「甚哉真正處, 其處玄無上,
使一切眾生, 住如今導師!」
[0589b07] 時善思童子前白佛言:「世尊垂愍,受斯蓮華。」佛便受之。善思童子口身發言:「以是功德致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為諸眾生班宣經典,令不得至凡夫之法,不至道法。」
[0589b10] 爾時賢者舍利弗,亦在會中,謂善思童子:「於善思心所趣云何?所成正覺,法何所像?欲為眾生而班宣之。」
[0589b13] 善思以誦答說偈言:
「佛志無所得, 諸聲聞亦然,
當成斯正覺, 為眾生班宣。
彼無所向說, 亦復無所致,
大智當解斯, 本淨明如是。
過去諸正覺, 護世無上尊,
亦不得諸法, 導世因滅度;
計求無法界, 亦無眾生界,
是則為本際, 世俗所不暢;
假號曰世界, 人猗相名號,
亦無諸所想, 更無有異業。」
[0589b24] 爾時邠耨文陀尼子,為善思童子說是偈言:
「童子卿云何, 而欲學斯法?
是處深難逮, 明者所迷惑。
仁生來久如, 智慧獨勇猛,
與聲聞談語, 卒對慧無畏;
處處能分別, 所住像紫金,
立王路巍巍, 猶虛空月盛。」
[0589c02] 時善思童子以偈答言:
「唯仁問所生, 所生無所生,
諸法無所起, 誰當復生者?
其法無所生, 自然無所有,
是曰本清淨, 無法無所得。
諸法本清淨, 未曾能得是,
以斯無明慢, 佛故說是法。
在於仙人野, 第一轉此輪,
多存聲聞業, 係志在虛空;
宣暢法音嚮, 為眾多辯才,
以權來聖慧, 宣說如審諦;
有生乃終沒, 斯愚之行無,
處在顛倒業, 如邠耨所說。
以生有老死, 是為方俗言,
其法無言辭, 託假造言教。」
[0589c17] 爾時賢者邠耨文陀尼子前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今是善思童子,深入智慧巍巍乃爾,所宣獨步眾所不逮。」
[0589c19] 佛言:「如是如是!如邠耨言而無有異也。」時佛告菩薩善思童子:「卿以何故,欲逮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乎?」
[0589c21] 善思答曰:「聖尊所明故復相問,用最大聖故被弘誓,大聖至仁因宣是語。我身寂然不有所為,以被弘誓悉無罣礙,無所開化爾乃名曰斯深上句。眾生無人亦然,其不或斯是等能度。至賢詳序深妙上句,曉了斯本真際本末,其以無數無有若干,解達深妙無上章句,以用法故化此眾生,其行各異誨無眾生。設無眾生彼一切空,無智智慧眾生本淨,以達本淨無有各異,以解斯義是世明智。唯然聖尊,我蒙解斯,自成正覺為眾說法。」
[0590a03] 賢者阿難前白佛言:「至未曾有,是善思童子,辯才乃深入如是乎,乃能宣斯應順妙章,無所著句。天上世間凡庶眾人、阿須輪聞,必當恐怖不肯受學,誰當信樂此深妙法?往昔宿世曾聞學是深遠之行,爾乃信受。」於時阿難以偈歎曰:
「猶如須彌頂, 遠現微妙好,
今此善思德, 在眾妙如是;
若如眾山王, 堅住於大海,
今處斯眾中, 快宣此妙句。
善思所咨嗟, 說名不有無,
亦光於本際, 世俗所不觀;
其辭無所畏, 莫不敬歎者,
唯善思說之, 云何知本末。」
[0590a17] 善思以偈報曰:
「吾以棄身命, 被無罣礙鎧,
志不貪正覺, 爾乃曰博聞。
猗欲故墮落, 合集極殃禍,
誰不墮災者, 唯見世導師。
是諸佛境界, 護世所持濟,
其身無所厄, 住於佛尊道。
虛空及人身, 二俱不可得,
如法不可得, 法懷無所畏;
曉虛空佛身, 真實無處所,
若成是忍辱, 永悉無所畏。
其虛空至地, 自然無所有,
是自然善思, 達悉無處所;
其虛空至地, 善思不可得,
無生無自然, 虛寂無所有;
虛空無有高, 亦復無有下,
以解了是法, 彼悉無所畏。」
[0590b05] 爾時佛告善思童子:「仁者體性無所畏乎?」白佛:「不也。」
[0590b06] 世尊佛復重問:「卿審不畏乎?」白曰:「不也。」
[0590b07] 佛言:「善哉善哉!仁乃無畏,不懷恐懼。」時佛頌曰:
「從有而生畏, 假現無所有,
若能解是忍, 爾乃近佛道。
因人想有畏, 眾生本永無,
若能解如是, 於斯無所住。
其不得正覺, 無覺亦如斯,
若餘無所獲, 此儻無所畏;
若能曉了斯, 不住有無際,
善思解如是, 是為由佛道。」
[0590b17] 佛告善思:「若有菩薩疾欲永安,逮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者,便當消除有常想、安想、苦想、眾生之想、人壽命想,分別解了無所著行,悉無所猗。作是慕業,逮成無上正真之道也。佛往宿世行菩薩業時,作是行道以,便懷來慧無能得法,乃曰佛道。」時佛頌曰:
「解常想猶幻, 計常致生死,
常無常虛無, 求業無所有。
眾生有安想, 了不安自然,
是想為顛倒, 用想有人故。
若解了法者, 無有各各異,
則不懷望想, 無命無有人。
道明不得由, 無道亦復然,
是乃曰本淨, 法無所有故。
若有明達者, 曉有悉本淨,
善思當解斯, 是為道正道。
不行于道乘, 佛乘所救濟,
若有人諍斯, 便不暢道法;
不行於慧業, 不為道所護,
用不順此行, 佛法深難解。
諸法無所法, 本悉無形貌,
所有亦虛無, 三界永不安。
計諸樂眾苦, 猶如行虛空,
若能思是行, 斯乃心解脫。
有身云吾我, 彼法亦虛無,
其不有吾我, 所知無所有。
斯等不想命, 不得究本末,
虛無想真實, 少明為迷惑;
吾我及壽命, 本淨無所有,
愚冥之所行, 計本淨而有。
佛道無思議, 不念是所有,
若聞深妙法, 不能受奉持。
未曾有班宣, 如是經法者,
法不可逮得, 所說亦無獲。
坐於佛樹下, 因是成道慧,
若不致道慧, 則亦無所知。
佛道及慧場, 亦無有言說,
凡夫懷望想, 慕佛所演法;
斯則真實教, 佛所宣深妙,
其意覺甚深, 是為魔所行。
若有得聞是, 佛所說經典,
不解經義味, 諸法所救護。
菩薩甚勤苦, 不求道安隱,
於斯無道覺, 是二事無像。
意當倚慕斯, 有是佛所說,
是何此云何, 著於顛倒業;
若有過苦惱, 甚著於深妙,
各稱舉大音, 快佛無思議。」
[0591a07] 佛復告善思:「學是法者當習深典,勿得志存雜句多辭無益之義,不成正真無極大慧;深遠之法乃曰優奧,是乃應法斯曰無得。眾生墮邪不能行斯,不用三昧可解利義。慧無境界,無慧亦然,當了斯際非智所行。佛往宿世聞是深法,以解寂淨,心無所著。若聞斯典得悅豫喜,曾於無數佛所造行立功勳德,受著心懷、諷誦奉行,以化他人,宣布十方。」
[0591a15] 佛復告善思童子:「菩薩當修如是弘誓,世人所在常抱恐畏,勤學至真不當懷懼也;畏難退却當作是解,宣布奉行乃入道慧。」
[0591a17] 善思前白佛言:「唯然信樂也,世俗所不信,獨篤無窮,志曠如空,永無所慕。」
[0591a19] 佛復語善思:「若菩薩大士志深妙法,斯諸正士以是方便順如佛教,則於道法無所諍訟,以不諍訟,一切諸法則無恐怖,皆不可斷;一切諸法了之本無,志無所慕,便入道慧。若有聞說一切法有,不以為怖;若說言無,不以為懅。於有無法,不以增損聞:諸法應、諸法不應、諸法精進、諸法懈怠。解是一切十方諸法,慧所歸趣。若無所趣,若復不解諸法有念、諸法無念,不以恐怖;諸法有為、諸法無為,諸法有界、諸法無界,諸法忻喜、諸法無喜,不以恐怖;一切諸法亦不有為、亦不無為,一切諸法本有所有、本無所有,諸法寂然、諸法憒亂,不以恐怖;諸法顛倒、無有顛倒,諸法虛無、真實無為,不以恐怖;諸法一切有戒、無戒,有明、無明,有名、無名,有興、無興,有畏、無畏,有生、無生,有死、無死,不以恐怖;諸法有道、諸法無道,諸法有度、若不滅度,諸法是、非,不以恐怖。所以者何?諸法皆空,虛無不真,猶如幻、化、泡沫、芭蕉、影、嚮、野馬;夢中所見,本無從來、去無所至;猶如虛空,忽現雲霧塵烟灰等,託現虛空不能為垢,忽然便滅,虛空自然亦無所淨。有道無道世俗慧明,普解自然乃無所著。了無所了,乃應道慧無上正真,無所恐畏心不懷懅。」
[0591b13] 佛於是頌曰:
「諸法無所有, 自然虛不真,
其自然虛無, 是相便滅度;
諸法無所諍, 斯亦無所有,
以了諸法無, 達不有自然。
所諍訟諸法, 是亦無所有,
以曉法虛無, 則解不諍訟。
諸法無所有, 本淨永無形,
本淨不可得, 亦無所忘失。
斷一切諸法, 故曰為明智,
斯謂永毀壞, 亦現無所壞;
諸法無所滅, 計亦無起立,
亦多無所壞, 法亦不可得。
諸法本虛無, 亦不可得見,
設使無所得, 方便現所有;
諸法無所有, 因緣從對生,
所有無所有, 班宣於經典。
諸法能相應, 示現無所諍,
不諍為自然, 究竟無有形;
諸法無所應, 無作不滅度,
如是不可得, 常離于諸數。
諸法不可得, 亦無有過去,
甚哉永無實, 乃曰本真際。
諸法皆悅豫, 亦不可悅喜,
若法不可得, 彼亦無言說。
諸法無放逸, 二俱無所有,
自然無可取, 是為深妙相。
諸法不可知, 無我而自然,
以解無志求, 至於自然號。
無為無所樂, 彼亦無所有,
用有無明業, 因號曰無為。
若念於諸法, 究竟不可見,
此則真實言, 故名曰意念;
不念於諸法, 無住無所歸,
了斯無眾生, 是號法中法。
一切法猶幻, 其幻無所有,
以法無明故, 因宣說生死。
諸法無形貌, 是其自然義,
若無有諸法, 解脫無解脫。
假號曰境界, 自然無境界,
愚冥所倚著, 故名曰部界。」
[0591c25] 佛復告善思:「色、痛、想、行、識,空本無所有;眼、耳、鼻、口、身、心,空本無所有;地、水、火、風,空本亦無形;因緣合成,猶如五事,成其屋宅。何謂為五?一曰材木,二曰瓦草,三曰土塹,四曰人功,五曰泥水,以是五事乃成為屋。本各別時都無屋名。因緣合成,身亦如是。五陰緣對便有四大,因名曰身。地水火風各緣來合,猶屋四柱四壁皆因緣會,合成散壞皆無處所。猶如夢中見屋宅城郭、樹木華實、流水田地、犁牛諸種,下其五穀,各隨時生,人主用意獲之自給。心神無明,不達一切三界皆空,因倚望求便生意識,十二牽連往來周旋,輪轉無際勞於神識,沈迷五趣無懈息時。不解本空如夢所見,覺不知處何所歸趣?至成正覺,乃了五趣本無處所,獨步無畏。」
[0592a10] 佛於是頌曰:
「色痛想識空, 眼耳鼻口意,
本寂無所有, 地水風火異;
了界得自在, 班宣無部章,
所言上佛土, 其境滅度想。
諸法各有形, 本亦無合會,
不曉知空寂, 其本無有身;
無得不可逮, 從緣對合成,
無獲不可致, 又現望得生。
在彼不修戒, 亦復不犯禁,
無行無有戒, 是為諸法相。
諸法無所有, 因無明而生,
以有無明法, 便造明達智。
諸法假有名, 是名無所有,
假號無有法, 乃名曰滅度。
所起無所生, 因現有五陰,
其陰無所見, 因號有所現。
所有無處所, 因變示有法,
法離生死業, 長無生死難。
如幻師化形, 愚冥謂有人,
所有無所有, 明者不為迷。
法生無所生, 慧者無是計,
諸法皆悉空, 愚者不解此。
法適有所生, 便當有終沒,
其生及病死, 捨是無所畏。
諸法一切空, 法亦無所歸,
善思當了斯, 是佛所演法。
正覺無所作, 則為不可逮,
若不得道處, 乃見三界事。
若望想佛道, 則不求正覺,
若行志存道, 永不造無想。
諸生死自然, 不觀自然法,
自然無所有, 是為無為想。
究竟無所生, 所說不可得,
以行無明業, 因示無為法。
以懷來眾義, 諸法則自然,
彼悉無所生, 便無諍訟事;
彼無不奉行, 所宣深妙法,
用一切起生, 菩薩行愍哀。」
[0592b20] 爾時善思以偈答世尊曰:
「佛興出現世, 皆用愍我等,
身以為疑網, 宣布是法義。
佛出無思議, 為具足興變,
以壞魔羅網, 說除六十二;
以絕生死元, 因坐佛樹下,
永無有沈吟, 宣消眾想著;
解暢虛偽業, 能仁滅諸見,
勇猛為世俗, 斷我眾狐疑。」
[0592b29] 爾時世尊告善思童子:「菩薩所行未曾虛妄,多所救護,以恩加濟,無有諍訟,除去眾瑕一切無穢,愍傷眾生行深遠義,不懷望想,世無堅固消去貪欲,以無貪欲蠲棄眾結,常行等心加於眾生,志不虛妄,大慈之行法不可得,修大義吼不捨精進,心行至真不失勤業,無有嬈害奉行忍辱而不諍訟,無所覩見夙夜尊行;善思一心棄于懈怠成就道行,定意正受其心寂靜,修於善慧,一切諸法永無所得,行無所畏心不怯羸,顯發道心行無罣礙,成就如來十種之力,當以何行至殊特業,尊其至慧奉無等倫,遊於十方諸佛世界,行無罣礙度脫一切。」
[0592c12] 時佛頌曰:
「行無虛妄業, 是諸菩薩辭,
以奉於脫門, 不畏諸礙行。
無行謂正行, 是菩薩之業,
若能解是行, 則無所貪求;
以法救攝之, 諸菩薩所宣,
其無所得義, 是行為無上。
言吾行道法, 則住於顛倒,
以住顛倒業, 便得有所畏;
假使有諍訟, 不見諍所在,
明者作是達, 行於無上乘。
是乘無所畏, 大乘最無極,
畏與無所畏, 是亦無放逸;
一切無所有, 眾行中最勝,
設了悉虛靜, 彼行無上道。
斯行甚微妙, 救護一切法,
所濟亦深遠, 消除眾望想;
所行邈玄妙, 二俱無處所,
若能知本際, 不倚念於法。
法永無眾垢, 亦不離垢去,
是法本清淨, 反宣捨於欲;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