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acārabhūmi (Xiuxing Dao Di Jing) 修行道地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修行道地經卷第二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慈品第六
賈人行曠野, 飢渴於厄道,
導師救護之, 將至水果處。
以無為之道, 消滅諸垢毒,
積安得等心, 稽首佛世尊。
本船在巨海, 向魚摩竭口,
其船入魚腹, 發慈以濟之。
向沒之頃間, 度人及珍寶,
知無數百千, 終始之苦樂;
超越諸先聖, 其德如太山,
道智踰日光, 奉願稽首慧。
[0189b28] 修行道者當棄瞋恚,常奉慈心;或有行者但口 發願令眾生安,不曉何緣救濟使安?雖有此 言柔軟安隱,不為慈心平等定故。修行道者
莫為口慈,或修行者發意念慈,欲安一切眾 生之類,有此慈心亦為佳耳,非是道德具足 之慈也!欲行大道,莫興此慈。於是頌曰:
設使學道士, 心口言念慈,
則自尠安隱, 亦獲薄福祐。
譬如師治箭, 失墮火燒之,
安能使其箭, 成就而可用。
[0189c09] 修行道地,建大弘慈,當何行之?設修行者在 於暑熱,求處清涼然後安隱;在氷寒處,求至 溫暖然乃安隱;如飢得食,如渴得飲;如行遠
路疲極甚困,而得車乘然後安隱;如見住立 而得安坐;如疲極者得臥安隱;如人裸形得 衣弊蓋;如身有垢沐浴澡洗,心大忻歡隱
定寂然。若干種苦各得所便,身志踊躍得諸 安故,執心不亂所可愛敬,親親恩愛父母、兄 弟、妻子、親屬、朋友、知識,皆令安隱;一切眾生
諸苦惱者,亦復如我身得安隱,十方人民悉 令度脫身心得安,欲使二親宗族中外,悉令安 隱。次念凡人等加以慈,普及怨家無差特心,
皆令得度如我身安。設使前念十方人民,中 念怨家其心儻亂,初始之心不能頓等怨家 及友中間之人者,當作是觀:我所懷結憎
於怨家,此心已過今已棄捨,更甚愛之念如 父母及身妻子,亦如宗親敬之如是,不復懷 恨。察其本源五道生死,或作父母、家室、妻子、
兄弟、朋友,但其久遠不復識念,以是之故不 當懷怨。於是頌曰:
當發行慈心, 念怨如善友,
展轉在生死, 悉曾為親族。
譬如樹生華, 轉成果無異,
父母妻子友, 宗親亦如是。
[0190a08] 修行道者心自念言:「假使瞋恚向於他人,則 為自侵也!如木出火還自燒身;若如芭蕉,生 實便枯,如騾懷駒,還自危身。吾亦如是,設懷
瞋恚自侵猶然。有起瞋恚向他人者,儻用此 罪,墮於蛇虺或入惡道。」諦觀如是,不當懷惡, 若憎於人當發慈哀。於是頌曰:
其有從瞋恚, 怨害向他人,
後生墮蛇虺, 或作殘賊獸。
譬如竹樹劈, 芭蕉騾懷妊,
還害亦如是, 故當發慈心。
[0190a18] 其修道者當行等慈,父母、妻子、兄弟、朋友及 與怨家,無遠無近,等無憎愛,及於十方無量 世界,普以慈向未曾增減。有如此行乃應為
慈。於是頌曰:
其行慈心者, 等意無憎愛,
不問於遠近, 乃應為大慈。
等心行大哀, 乃至三界人,
行慈如是者, 其德踰梵天。
[0190a26] 其修道者成具慈心,火所不燒,刀刃不害,毒 亦不行,眾邪不得便。於是頌曰:
刀刃不能害, 縣官及大怨,
邪鬼諸羅剎, 蛇虺雷霹靂,
師子并象虎, 及餘諸害獸,
一切不敢近, 無能中傷者。
[0190b03] 修道習慈行當如是。夜寐安隱,寤已歡然,天 人宿護未曾惡夢,顏色和悅衣食不乏。生於 梵天所在之處,常端正好,眼目白黑分明,身
體柔軟少於疾病,而得長壽諸天恭敬;所趣 得道佛所稱歎,消於塵勞逮不退轉,以獲安 隱至無餘界,而得寂度皆由慈心。於是頌曰:
其有行慈者, 端正衣食豐,
眾人皆宗仰, 長壽明如日。
臥覺行止安, 神天悉擁護,
生梵諸天敬, 世尊所稱歎。
[0190b13] 是故修道當行慈心。於是頌曰:
其行慈心向一切, 除諸瞋害是謂慈,
今吾已現眾德本, 觀察佛經而抄說。
修行道地經除恐怖品第七
諸所當覺了, 分別悉解之,
覩諸過去佛, 明達為若斯。
用正等覺故, 是故號為佛,
明智及天龍, 莫不歸命奉。
教化諸部界, 除去眾瑕穢,
化惡窈冥者, 令心獲光明,
得安脫諸苦, 除去眾恐怖,
願稽首彼佛, 歸命於最勝。
佛降於不調, 象吼如雷震,
秉志聲普聞, 悉出永蒙度。
愚癡而自恣, 奔走如暴雨,
象名為檀鉢, 以制伏貢高,
及諸龍神王, 懷毒眼出火,
佛以善化救, 其身常寂然。
解脫而無礙, 今吾願稽首,
歸命寂然勝, 世尊之足下。
覩魔懷恚毒, 變化普為火,
戴山齎兵仗, 持刀及矛戟,
蛇虺擎大樹, 欲來危世尊,
諸鬼神普至, 不懼亦不懅。
其毛如錐刀, 周匝而圍繞,
計數甚眾多, 不以為恐畏,
亦未曾驚疑, 而無諸愚癡,
已棄諸畏難, 願歸命最勝。
[0190c12] 其行道者,若在閑居及於屏處,儻懷恐怖,衣 毛為竪,當念如來功德之善,形像顏貌及法 眾僧,思其戒禁分別解空,知為六分、十二因
緣,奉行慈哀。假使恐怖,若念此事,無所復 畏。於是頌曰:
或以恐怖而躄地, 不能自正立於法,
教令堅住持戒法, 如風吹山不能動。
譬如彼蜂採花味, 吾抄諸經亦如是,
其文甚少所安多, 欲除恐怖故講是。
修行道地經分別相品第八
本失於寶珠, 墮之于大海,
即時執取器, 耗海求珠寶。
精進不以懈, 執心而不移,
海神見如此, 即出珠還之。
適興此方便, 休息意天王,
超至大寶山, 不以為懈惓。
能究竟本無, 稽首無所著,
所願而不轉, 歸命禮最勝。
如龍王蟠結, 端坐亦如是,
求道以精進, 大力起得佛。
獨步於七日, 能忍化女人,
稽首彼至尊, 信見而不轉。
[0191a05] 其行道者,心設自念:「在於生死不可稱計,習 婬、怒、癡已來甚久,人命既短又復懈怠,安能 一生除盡諸瑕乎?」若有此念,當作是觀:譬如
故舍初無居者,若干之歲冥不燃燈,執火而 入冥即消索也!雖為久習塵垢眾毒,以有智 慧諸瑕則滅。所以者何?智慧力強愚癡劣故。 於是頌曰:
欲求道義莫懈怠, 以得法利離衰耗,
承佛光明之智慧, 除婬怒癡悉永盡。
[0191a14] 誰能奉斯順道如是?唯有信者、精進、智慧,無 諂有志,爾乃順行。何謂為信?見知萬物皆歸 無常,所可受身悉為憂苦,三界悉空,一切諸
法計皆無我,解如此者是謂為信。於是頌曰:
其行修道者, 計知世不安,
萬物盡非常, 其受身皆苦。
三界悉為空, 一切法無我,
所在能受行, 是故謂有信。
設有吾我想, 則為顛倒人,
能解了悉空, 即當知是佛。
獲致甘露道, 覺了如是者,
無有能動搖, 此乃謂為信。
[0191a26] 修行道者,何謂精進?假使行者專精空無,心 不捨離,是謂精進。設野火燒稍來近座,并燒 衣服上及首目,心當念言:「火燒我頭,正使燋
燃骨肉皮肌,令我身死終不捨行。所以者何? 雖燒吾身為不足言,其內體中婬、怒、癡火,展 轉生死三惡道中,燒我身來無央數世,未
得究竟至於道德;雖燒一身不足為救,但當 力濟婬、怒、癡火,已得滅度不復退還,已無有 身,則無內外諸火之患。此婬、怒、癡不可輕滅,
譬如以糠欲消銅鐵,終不能也!」執心堅強一 切方便,乃可除盡婬、怒、癡病。於是頌曰:
其有專精於道德, 當爾之時莫惜身,
譬如有象洗其身, 沐浴適淨復臥土。
假使急厄來及已, 雷電霹靂不以驚,
譬如萎華人不惜, 捐棄塵勞當如是。
[0191b12] 修行道者,何謂智慧?曉了寂定時,知當觀 時,知察慧時,知受法時,了知定意正受之時, 亦知遲疾從定起時;分別己心所有善惡,譬
如良醫知腹中病也!當制其心莫令放恣,譬 如健象墜向溝井,將養之者,以御抑之,不令 墮落,修行道者制斷外著,亦當如是。知心因
緣,諸想所奉,譬如明者知食所便,又如宰 人知君主意,所嗜可否也!了知方便,一切解 脫,進止所趣,猶如金師別金好醜。
[0191b20] 設行道者 離於明智,不了道趣心懷恐懼,以是為非,以 非為是,則不成慧;其行道者設得一禪至第
二禪,則自畏懼謂為失禪,不知轉寂也!心自 念言:「咄哉!迷設。」本有善應,而念反失,心便 移走也!在歡喜悅離於定意,則自限心而不
得前,懷疑如此便為失禪,謂成不成,謂不成 為成。云何了知禪定之意?專心秉志入第一 禪心在滅定,適作是行入第二禪。所以迷者,
久習俗事,未知正諦及諸漏盡,用不了諦,志 在所漏故也!求第二禪不能制心,則不具禪, 是故行者當知此非也!設行者明,不作是迷,
則不失禪,斯謂智慧。於是頌曰:
假使曉了身諸法, 則知其意所歸趣,
方便制止心所趣, 譬如鐵鉤調白象。
其有明了解定意, 分別寂觀亦如是,
常以智慧無猶豫, 住於道德如法教。
[0191c08] 修行道者云何不邪?謂不諛諂,其心質直,專 精行道,敦信守誠。設使在行而不為行,諸所 塵勞不可之事,悉向法師說其瑕疹。譬如病
者而有疾苦,悉當為醫至誠說之。法師觀察 行者志意,應所乏短為其說法。於是頌曰:
行者懷質直, 其心無諛諂,
承受法師教, 斷諸塵勞垢,
安隱善清淨, 專精勤修道,
奉經如佛教, 遵法猶戰鬪。
[0191c17] 假使行者情欲熾盛,為說人身不淨之法。有 三品教:一曰身骨如鎖,支拄相連;二曰適 受法教,便觀頭骨;三曰已了是觀,復察額上,
係心著頭。
[0191c20] 假使瞋怒而熾多者,為說慈心,慈 有四品:一曰父母宗親,二曰中間之人無大 親踈,三曰凡人眾庶,四曰以得是行等施慈
心。護於怨家仁心具足,則除九惱及與橫 瞋。分別此義,雖有親厚則遠離之。何謂九惱 而橫瞋者?一曰心自念言:「此人本曾侵抂
我。」二曰:「此人後儻侵我。」三曰:「今復欺我。」四曰 :「過去之時,抂我親友。」五曰:「後儻復侵我親
友。」六曰:「於今現復欺我親友。」七曰:「其人前時 敬我怨家。」八曰:「後儻復敬。」九曰:「於今現復敬 之。」雖有是心悉當棄捨。何能令人不侵己身?
但當自守不侵人耳!是我宿罪不善之報,致 此惡果也!吾親友本亦有罪,故致此患也!及 吾怨家素與彼人宿舊親親,又有福德令人 敬耳!三品九惱不足懷恨。
[0192a05] 何謂橫瞋?未曾相 見,見便恚之。即當思惟:「此人未曾侵抂我身, 今亦無過復且無失,何故懷惡視他人乎!其
發惡心橫加於人,還自受罪,譬如向風揚塵 還自坌身也!」修行道者不能滅恚令不起者, 此輩之人不入道品,如坏盛水不能致遠也!
能制恚者如水澆火,則無所害,是應修行入 於道律;以是之故雖遭苦惱,刀鋸截身,莫起 瞋恚,如燒枯樹無有恨心,況復瞋恚向精神 者!於是頌曰:
等觀於己身, 凡人怨無異,
棄捐諸九惱, 立志不橫瞋。
制心不懷恨, 如枯樹無恚,
修行道地者, 如是無瑕穢。
[0192a19] 修行道者設多愚癡,當觀十二因緣分別了 之;從生因緣而有老死,設不來生則無終始。 於是頌曰:
不癡則無生, 已除老死患,
覩本無有始, 何從致衰盡?
原因六情興, 多亂故致癡,
從癡有結網, 轉成愚冥癡。
[0192a26] 修行道者設多想念,則為解說出入數息,喘 息已定,意寂無求。於是頌曰:
數息求止及相隨, 覩正諦想心便止,
本性淨者奉如是, 獨坐多想不成行。
[0192b01] 修行道者設多憍慢,為說此義:人有三慢,一 曰言我不如某,二曰某與我等,三曰我勝於 某。有念是者,為懷自大,當作此計:城外塜間,
棄捐骨鎖,頭身異處,無有血脈,皮肉消爛,當 往觀此貧富、貴賤、男女、大小、端正、醜陋,枯骨 正等,有何殊別?本末終時,肉衣、皮裹、血潤、筋
束,衣服、香花、瓔珞其身,譬如幻化巧風所合, 因心意識周旋而行,至於城郭、國邑、聚落,出 入進止。作是觀已,無有憍慢。本無觀者見於
塜間及一切人,等而無異。於是頌曰:
其有豪富貴, 乘駕出城遊,
及散棄塜間, 計之等無異。
閑居處樹下, 若有作是觀,
執心而行道, 慢火不能燒。
[0192b15] 法師說經,觀察人情,凡十九輩。以何了知?分 別塵勞,爾乃知之。何謂十九?一曰貪婬,二曰 瞋恚,三曰愚癡,四曰婬怒,五曰婬癡,六曰
癡恚,七曰婬怒愚癡,八曰口清意婬,九曰言 柔心剛,十曰口慧心癡,十一者言美而懷三 毒,十二者言麁心和,十三者惡口心剛,十
四者言麁心癡,十五者口麁而懷三毒,十六 者口癡心婬,十七者口癡懷怒,十八者心口 俱癡,十九者口癡心懷三毒。於是頌曰:
其有婬怒癡, 合此為三毒,
兩兩而雜錯, 計便復有四;
口柔復有四, 口癡言癡四,
世尊之所說, 人情十九種。
[0192b28] 何而知人有貪婬相?文飾自喜調戲性急,志 操怱怱性如獼猴而多忘誤,智詐淺薄無 有遠慮,舉動所為不顧前後,造作不要多事
恐怖,多言喜啼易詐易伏,安隱易解 不 耐勤 苦,得小利入大用歡喜,忘失小小而甚憂 慼,聞人稱譽歡喜信之,伏匿之事悉為道說,
體溫多污皮薄身臭,毛髮稀踈多白多皺,不 好長鬚白齒起行,喜淨潔衣好著文飾,莊 嚴其身喜於薄衣,多學伎術無所不通,數行
遊觀常喜含笑,綺飾奉戒性和敬長,見人先 問巧黠妍雅,性不佷戾慚愧多慈,分別好醜 取與交易,柔和多哀多所恩惠,於諸親友放
捨施與,所有多少不與人爭,所惠廣大,觀顧 身形所作遲緩,了知世法悉能決斷,若見好 人敬而重之,覺事翻疾,工於言語黠慧言和,
多有朋友不能久親,少於瞋恚尊敬長老,臥 起行步而不安詳,雖學于法愛欲財物,親屬 朋友捨不堅固,結友不久,聞色欲事即貪著
之,說其惡露尋復厭之,易進易退。以是之故 為貪婬相。於是頌曰:
卒暴輕舉如獼猴, 常歡喜笑又喜啼,
得利大喜失甚憂, 多於言語易降伏,
志惑怱怱而驚恐, 自喜易詐信人語,
志性多忘無遠慮, 好按戒法而有慧;
貪視於色志善施, 綺顧其身敬朋友,
舒緩體溫為多污, 喜信慚軟而有勇;
於法財色及親友, 不可便踈尋即悔,
諸所造學即能得, 雖疾知之速忘失;
花飾莊嚴其衣服, 所作不要而敬老,
智者敬之有學志, 通達能明而和解;
常喜出城行遊觀, 美於言語亦樂聽,
利口便辭能分別, 所處臥坐不忍久。
柔軟性至誠, 輕事不顧後,
志卒不耐苦, 朋友好惠施;
憎長鬚喜短, 自喜然而臭,
巧黠多皺白, 奉戒慧無礙;
見人先問訊, 衣薄面齒淨,
有慈易從事, 起行不惜財;
別知人行慈, 易教不很戾,
佛說性如是, 為應貪婬相。
[0193a10] 當何以觀瞋恚之相?解於深義不卒懟恨,若 怒難解無有哀心,所言至誠惡口麁 䵃 ,普懷 狐疑不尋信之,喜求他短多寤少寐,多有怨
憎結友究竟,仇讎難和所受不忘,無有怨驚 人怖不懼,多力反復不能下屈,多憂難訓,身 體長大、肥項、大頭、廣肩、方額、好髮,勇猛性
強難伏,所可聽受遲鈍難得,既受得之亦復 難忘,若失法財所欲親友,永無愁顧難進難 退。以是知之為瞋恚相。於是頌曰:
志性剛強深解義, 普疑於人求長短,
少於睡眠難屈伏, 性曚難學亦難忘;
能忍勤苦叵觸近, 無所畏錄不卒瞋,
身口相應難諫曉, 勇猛有力而剛強;
少恐尠友多怨憎, 少安有反身廣大,
所可作為不追悔, 棄法財反不顧念;
一捨所親不思之, 未曾還變亦不伏,
勤力精進修大事, 佛說是輩為瞋相。
[0193a27] 云何察知愚癡之相?謂性柔軟喜自稱譽,無 有慈哀破壞法橋,常而閉目面色憔悴,無有 黠慧愛樂冥處,數自歎息懈惰無信,憎於善
人常喜獨行,寡見自大作事猶豫,不了吉凶 不別善惡,若有急事不能自理,又不受諫,不 別善友及與怨家,作事反戾弊如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