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chan Sanmei Jing 坐禪三昧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坐禪三昧經卷上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導師說難遇, 聞者喜亦難;
大人所樂聽, 小人所惡聞。
眾生可愍傷, 墜老死嶮路;
野人恩愛奴, 處畏癡不懼。
世界若大小, 法無有常者;
一切不久留, 暫現如電光。
是身屬老死, 眾病之所歸;
薄皮覆不淨, 愚惑為所欺。
汝常為老賊, 吞滅盛壯色;
如華鬘枯朽, 毀敗無所直。
頂生王功德, 共釋天王坐;
報利福弘多, 今日悉安在?
此王天人中, 欲樂具為最;
死時極苦痛, 以此可悟意。
諸欲初軟樂, 後皆成大苦;
亦如怨初善, 滅族禍在後。
是身為穢器, 九孔常流惡;
亦如那利瘡, 絕治於醫藥。
骨車力甚少, 筋脈纏識轉;
汝以為妙乘, 忍著無羞恥。
死人所聚處, 委棄滿塜間;
生時所保惜, 死則皆棄捐。
常當念如是, 一心觀莫亂;
破癡倒黑暝, 執炬以明觀。
若捨四念止, 心無惡不造;
如象逸無鉤, 終不順調道。
今日營此業, 明日造彼事;
樂著不觀苦, 不覺死賊至。
怱怱為己務, 他事亦不閑;
死賊不待時, 至則無脫緣。
如鹿渴赴泉, 已飲方向水;
獵師無慈惠, 不聽飲竟殺。
癡人亦如是, 懃修諸事務;
死至不待時, 誰當為汝護?
人心期富貴, 五欲情未滿;
諸大國王輩, 無得免此患。
仙人持呪箭, 亦不免死生;
無常大象蹈, 蟻蛭與地同。
且置一切人, 諸佛正真覺;
越度生死流, 亦復不常在。
以是故當知, 汝所可愛樂;
悉應早捨離, 一心求涅槃。
後捨身死時, 誰當證知我;
復得遇法寶, 及以不遇者。
久久佛日出, 破大無明暝;
以放諸光明, 示人道非道。
我從何所來? 從何處而生?
何處得解脫? 此疑誰當明?
佛聖一切智, 久 遠 乃出世;
一心莫放逸, 能破汝疑結。
彼不樂實利, 好著弊惡心;
汝為眾生長, 當求實法相。
誰能知死時, 所趣從何道?
譬如風中燈, 不知滅時節。
至道法不難, 大聖指事說;
說智及智處, 此二不假外。
汝若不放逸, 一心常行道;
不久得涅槃, 第一常樂處。
利智親善人, 盡心敬佛法;
厭穢不淨身, 離苦得解脫。
閑靜修寂志, 結跏坐林間;
撿心不放逸, 悟意覺諸緣。
若不厭有中, 安睡不自悟;
不念世非常, 可畏而不懼。
煩惱深無底, 生死海無邊;
度苦舡未辦, 安得樂睡眠?
是以當覺悟, 莫以睡覆心。
於四供養中, 知量知止足,
大怖俱未免, 當宜懃精進;
一切苦至時, 悔恨無所及。
衲衣樹下坐, 如所應得食;
勿為貪味故, 而自致毀敗。
食過知味處, 美惡都無異;
愛好生憂苦, 是以莫造愛。
行業世界中, 美惡無不更;
一切已具受, 當以是自抑。
若在畜獸中, 唌草為具味;
地獄吞鐵丸, 燃熱劇迸鐵。
若在薜荔中, 膿吐火糞屎;
涕唾諸不淨, 以此為上味。
若在天宮殿, 七寶宮觀中;
天食蘇陀味, 天女以娛心。
人中務貴處, 七饌備眾味;
一切曾所更, 今復何以愛?
往返世界中, 厭更苦樂事;
雖未得涅槃, 當懃求此利。
[0270c28] 學禪之人初至師所,師應問言:「汝持戒淨不? 非重罪惡邪不?」若言:「五眾戒淨,無重罪惡邪。」
次教道法。若言:「破戒。」應重問言:「汝破何戒?」若 言:「重戒。」師言:「如人被截耳鼻不須照鏡,汝且 還去,精懃誦經,勸化作福,可種後世道法因
緣,此生永棄。譬如枯樹,雖加溉灌不生華葉 及其果實。」若破餘戒,是時應教如法懺悔。若 已清淨,師若得天眼、他心智,即為隨病說趣
道之法;若未得通,應當觀相,或復問之:「三毒 之中何者偏重?婬欲多耶!瞋恚多耶!愚癡多 耶!」
[0271a09] 云何觀相?若多婬相:為人輕便,多畜妻妾, 多語多信,顏色和悅,言語便易,少於瞋恨,亦 少愁憂。多能技術,好聞多識,愛著文頌,善能
談論,能察人情,多諸畏怖。心在房室,好著薄 衣,渴欲女色,愛著臥具,服飾香華,心多柔軟, 能有憐愍,美於言語,好修福業,意樂生天,處
眾無難。別人好醜,信任婦女,欲火熾盛,心多 悔變,憙自莊飾,好觀綵畫,慳惜己物,僥倖他 財,好結親友,不憙獨處。樂著所止,隨逐流俗,
乍驚乍懼,志如獼猴,所見淺近,作事無慮,輕 忘 所為,趣得適意,憙啼憙哭。身體細軟,不堪 寒苦,易阻易悅,不能忍事,少得大喜,少失大
憂,自發伏匿。身溫汗臭,薄膚細髮,多皺多白, 剪爪治鬚,白齒趣行,憙潔淨衣。學不專一,好 遊林苑,多情多求,意著常見。附近有德,先意
問訊,憙用他語,強顏耐辱,聞事速解,所為事 業,分別好醜,愍傷苦厄,自大好勝,不受侵 [夌*欠] ,憙行施惠,接引善人,得美飲食,與人共
之,不存近細,志在遠大,眼著色欲,事不究 竟,無有遠慮。知世方俗,觀察顏色,逆探人心, 美言辯慧,結友不固,頭髮稀 踈 ,少於睡眠,坐
臥行立,不失容儀。所有財物,能速救急,尋後 悔惜,受義疾得,尋復憙忘。惜於舉動,難自改 變,難得離欲,作罪輕微。如是種種是婬欲相。
[0271b04] 瞋恚人相:多於憂惱,卒暴懷忿,身口麁 䵃 ,能 忍眾苦,觸事不可,多愁少歡,能作大惡,無憐
愍心,憙為鬪訟。顏貌毀悴,皺眉眄睞,難語難 悅,難事難可。其心如瘡, 面 宣人闕,義論強梁, 不可折伏,難可傾動,難親難沮,含毒難吐。受
誦不失,多能多巧,心不懶墮,造事疾速,持望 不語,意深難知。受恩能報,有能聚眾,自伏事 人,不可沮敗,能究竟事,難可干亂,少所畏難,
譬如師子,不可屈伏,一向不迴,直造直進。憶 念不忘,多慮思惟,誦習憶持,能多施與,小利 不迴,為師利根。離欲獨處,少於婬欲,心常懷
勝,愛著斷見,眼常惡視。真實言語,說事分了, 少於親友,為事堅著,堅憶不忘,多於筋力,肩 胸姝大,廣額齊髮。心堅難伏,疾得難忘,能自
離欲,憙作重罪。如是種種,是瞋恚相。
[0271b18] 愚癡人 相:多疑多悔,懶墮無見,自滿難屈,憍慢難受, 可信不信,非信而信。不知恭敬,處處信向,多
師輕躁,無羞搪突,作事無慮,反教渾戾。不 擇親友,不自修飾,好師異道,不別善惡,難受 易忘,鈍根懈怠。訶謗行施,心無憐愍,破壞法
橋,觸事不了,瞋目不視,無有智巧,多求悕望, 多疑少信。憎惡好人,破罪福報,不別善言,不 能解過,不受誨喻,親離憎怨,不知禮節,憙作
惡口。鬚髮爪長,齒衣多垢,為人驅役,畏處不 畏,樂處而憂,憂處而喜,悲處反笑,笑處反悲, 牽而後隨,能忍苦事,不別諸味,難得離欲,為
罪深重。如是種種,是愚癡相。
[0271c02] 若多婬欲人,不淨法門治;若多瞋恚人,慈心 法門治;若多愚癡人,思惟觀因緣法門治;若 多思覺人,念息法門治;若多等分人,念佛法
門治。諸如是等種種病,種種法門治。
第一治貪欲法門
[0271c07] 婬欲多人習不淨觀,從足至髮不淨充滿,髮 毛爪齒、薄皮厚皮、血肉筋脈、骨髓肝肺、心脾腎 胃、大腸小腸、屎尿洟唾、汗淚垢坋、膿腦胞膽、
水微膚、脂肪腦膜,身中如是種種不淨。復 次不淨 觀 者:觀青瘀膖脹、破爛血流、塗漫臭 膿、噉食不盡、骨散燒焦,是謂不淨觀。
[0271c12] 復次多 婬人有七種愛:或著好色、或著端正、或著儀 容、或著音聲、或著細滑、或著眾生、或都愛
著。若著好色,當習青瘀觀法,黃赤不淨色等 亦復如是!若著端正,當習膖脹身散觀法;若 著儀容,當觀新死血流塗骨觀法;若著音聲,
當習咽塞命斷觀法;若著細滑,當習骨見 及乾枯病觀法;若愛眾生,當習六種觀;若都 愛著,一切遍觀,或時作種種更作異觀。是名 不淨觀。
[0271c21] 問曰:「若身不淨如臭腐屍者,何從生 著?」
[0271c22] 若著淨身,臭腐爛身亦當應著;若不著臭 身,淨身亦應不著。二身等故。若求二實,淨俱 不可得,人心狂惑為顛倒所覆,非淨計淨。若
倒心破,便得實相法觀,便知不淨虛誑不真。 復次死屍,無火無命無識、無有諸根,人諦知 之,心不生著;以身有暖、有命有識、諸根完具,
心倒惑著。復次,心著色時謂以為淨,愛著心 息即知不淨。若是實淨應當常淨,而今不然。 如狗食糞謂之為淨,以人觀之甚為不淨,是
身內外無一淨處。若著身外,身外薄皮舉身取 之,纔得如 㮈 是亦不淨,何況身內三十六物? 復次,推身因緣種種不淨,父母精血不淨合
成,既得為身常出不淨,衣服床褥亦臭不淨, 何況死處?以是當知,生死內外都是不淨 (此下 經本至二門初) 。
[0272a08] 復次,觀亦有三品:或初習行、或已習行、或 久習行。若初習行,當教言作破皮想,除却 不淨,當觀赤骨人, 繫 意觀行,不令外念;外
念諸緣,攝念令還。若已習行,當教言想却皮 肉,盡觀頭骨,不令外念;外念諸緣,攝念令還。 若久習行,當教言身中一寸心却皮肉,繫意
五處:頂、額、眉間、鼻端、心處。如是五處住意觀 骨,不令外念;外念諸緣,攝念令還,常念觀心, 心出制持。
[0272a16] 若心疲極,住念所緣,捨外守住。譬 如獼猴被繫在柱,極乃住息。所緣如柱,念 如繩鎖,心喻獼猴。亦如乳母,常觀嬰兒不令
墮落。行者觀心亦復如是,漸漸制心令住緣 處。
[0272a20] 若心久住是應禪法,若得禪定即有三相: 身體和悅柔軟輕便,白骨流光猶如白珂,心 得靜住。是為觀淨。是時便得色界中心,是
名初學禪法得色界心。心應禪法即是色界 法,心得此法,身在欲界,四大極大,柔軟快 樂,色澤淨潔,光潤和悅,謂悅樂。二者、向者
骨觀白骨相中,光明遍照淨白色。三者、心住 一處是名淨觀,除肉觀骨故名淨觀。如上三 相皆自知之,他所不見。上三品者,初習行,先
未發意;已習行,三四身修;久習行,百年身學。
第二治瞋恚法門
[0272b02] 若瞋恚偏多,當學三種慈心法門:或初習行、 或已習行、或久習行。
[0272b03] 若初習行者,當教言慈 及親愛。云何親及願與親樂?行者若得種種 身心快樂,寒時得衣,熱時得涼,飢渴得飲食,
貧賤得富貴,行極時得止息,如是種種樂願 親愛得,繫心在慈不令異念;異念諸緣,攝之 令還。若已習行,當教言慈及中人。云何及中
人而與樂?行者若得種種身心快樂,願中 人得,繫心在慈,不令異念;異念諸緣,攝之令 還。若久習行,當教言慈及怨憎。云何及彼而
與其樂?行者若得種種身心快樂,願怨憎得, 得與親同,同得一心,心大清淨,親中怨等,廣 及世界,無量眾生,皆令得樂,周遍十方,靡不
同等。大心清淨,見十方眾生皆如自見,在心 目前,了了見之,受得快樂,是時即得慈心三 昧。
[0272b17] 問曰:「親愛中人願令得樂,怨憎惡人云何 憐愍復願與樂?」
[0272b18] 答曰:「應與彼樂。所以者何? 其人更有種種好清淨法因,我今云何豈可 以一怨故而沒其善?復次思惟:『是人過去世
時或是我親善,豈以今瞋更生怨惡?我當忍 彼,是我善利。』又念行法,仁德含弘,慈力無量, 此不可失。復思惟言:『若無怨憎何因生忍?生
忍由怨,怨則我之親善。』復次瞋報最重,眾惡 中上無有過是,以瞋加物其毒難制,雖欲燒 他實是自害。復自念言:『外被法服,內習忍行,
是謂沙門,豈可惡聲縱此變色憋心?復次,五 受陰者,眾苦林藪受惡之的,苦惱惡來何由 可免?如刺刺身,苦刺無量,眾怨甚多,不可
得除,當自守護,著忍革屣。』如佛言曰:
「『以瞋報瞋, 瞋還著之; 瞋恚不報,
能破大軍。 能不瞋恚, 是大人法;
小人瞋恚, 難動如山。 瞋為重毒,
多所殘害; 不得害彼, 自害乃滅。
瞋為大瞑, 有目無覩; 瞋為塵垢,
染污淨心。 如是瞋恚, 當急除滅;
毒蛇在室, 不除害人。』 如是種種,
瞋毒無量; 當 習慈心, 除滅瞋恚。
是為慈三昧門。」
第三治愚癡法門
[0272c11] 若愚癡偏多,當學三種思惟法門:或初習行、 或已習行、或久習行。
[0272c12] 若初習行,當教言生緣 老死,無明緣行。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諸 緣,攝之令還。若已習行,當教言行緣識、識緣
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 愛緣取、取緣有。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諸 緣,攝之令還。若久習行,當教言無明緣行、行
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 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諸緣,攝之令還。
[0272c20] 問 曰:「一切智人是有明,一切餘人是無明,是 中云何無明?」
[0272c22] 答曰:「無明名一切不知。此中無 明能造後世有,有者無、無者有,棄諸善、取諸 惡,破實相、著虛妄。如〈無明相品〉中說:
「『不明白益法, 不知道德業;
而作結使因, 如火鑽燧生。
惡法而心著, 遠棄於善法;
奪眾生明賊, 去來明亦劫。
常樂我淨想, 計於五陰中;
苦習盡道法, 亦復不能知。
種種惱險道, 盲人入中行;
煩惱故業集, 業故苦流迴。
不應取而取, 應取而反棄;
馳闇逐非道, 蹴株而躃地。
有目而無慧, 其喻亦如是,
是因緣滅故, 智明如日出。』
[0273a08] 「如是略說,無明乃至老死亦如是。」
[0273a08] 問曰:「佛法 中因緣甚深,云何癡多人能觀因緣?」
[0273a09] 答曰:「二 種癡人:一、如牛羊;二、種種邪見、癡惑闇蔽, 邪見癡人。佛為此說,當觀因緣以習三昧。」
第四治思覺法門
[0273a13] 若思覺偏多,當習阿那般那三昧法門。有三 種學人:或初習行、或已習行、或久習行。若初 習行,當教言一心念數,入息出息,若長若短,
數一至十。若已習行,當教言數一至十,隨息 入出,念與息俱,止心一處。若久習行,當教 言數、隨、止、觀、轉觀、清淨。阿那般那三昧,六
種門十六分,云何為數?一心念入息,入息至 竟數一,出息至竟數二。若未竟而數為非數, 若數二至九而誤,更從一數起。譬如算人,一
一為二、二二為四、三三為九。
[0273a22] 問曰:「何以故數?」
[0273a23] 答曰:「無常觀易得故、亦斷諸思覺故、得一心 故。身心生滅無常,相似相續難見;入息出息 生滅無常,易知易見故。復次,心繫在數,斷諸
思諸覺。思覺者:欲思覺、恚思覺、惱思覺、親 里思覺、國土思覺、不死思覺。欲求淨心入正 道者,先當除却三種麁思覺,次除三種細
思覺,除六覺已,當得一切清淨法。譬如採 金人,先除麁石砂,然後除細石砂,次第得 細金砂。」
[0273b02] 問曰:「云何為麁病?云何為細病?」
[0273b02] 答 曰:「欲、瞋、惱覺是三名麁病;親里、國土及不死 覺是三名細病,除此覺已,得一切清淨法。」
[0273b04] 問 曰:「未得道者結使未斷,六思覺強從心生亂, 云何能除?」
[0273b06] 答曰:「心厭世間,正觀能遮而未能 拔,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