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chan Sanmei Jing 坐禪三昧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坐禪三昧經卷下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0277b16] 爾時,行者雖得一心,定力未成,猶為欲界煩 惱所亂,當作方便,進學初禪,呵棄愛欲。云何 呵棄?觀欲界過,欲為不淨,種種不善;當念初
禪,安隱快樂。
[0277b19] 觀欲云何知欲無常?功德怨家, 如幻如化,空無所得,念之未得,癡心已亂,何 況已得,婬欲纏覆?天上樂處,猶不常安,何況
人中?人心著欲,無有厭足,如火得薪,如海吞 流。如頂生王,雖雨七寶、王四天下、帝釋分座, 猶不 知 足。如那睺沙(姓也),轉金輪王,為欲
所逼,墮蟒蛇中。又如仙人,食果衣草,隱居深 山,被髮求道,猶復不免,欲賊所壞。欲樂甚少, 怨毒甚多。著欲之人,惡友相近,善人踈遠。欲
為毒酒,愚惑醉死;欲為欺誑,走使愚人,疲苦 萬端,不得自在。唯有離欲,身心安隱,快樂無 極。欲無所得,如狗齩枯骨。求欲勤勞,極苦乃
得,得之甚難,失之甚易。如假借須臾,勢不得 久,如夢所見,恍惚即滅。欲之為患,求之既 苦,得之亦苦,多得多苦。如火得薪,多益多熾,
欲如搏肉,眾鳥競逐。以要言之!如蛾赴火,如 魚吞鉤,如鹿逐聲,如渴飲 鹹 水。一切眾生,為 欲致患,無苦不至。是故當知,欲為毒害,當求
初禪,滅斷欲火。行者一心精懃信樂,令心增 進,意不散亂,觀欲心厭,除結惱盡,得初禪定; 離欲盛火得清涼定,如熱得蔭,如貧得富。是
時便得,初禪喜覺,思惟禪中,種種功德,觀分 別好醜,便得一心。
[0277c13] 問曰:「修行禪人,得一心相,云何可知?」
[0277c13] 答曰:「面 色悅澤,徐行靖正,不失一心,目不著色,神德 定力,不貪名利,擊破憍慢,其性柔軟,不懷毒害,
無復慳嫉,直信心淨,論議不諍,身無欺誑,易 可與語;柔軟慚愧,心常在法,懃修精進,持戒 完具,誦經正憶,念隨法行,意常喜悅,瞋處不
瞋;四供養中,不淨不受,淨施則受,知量止足; 寤起輕利,能行二施,忍辱除邪,論議不自滿, 言語尠少;謙恪恭敬上中下座,善師善知識
常親近隨順;飲食知節,不著欲味,樂獨靜 處,若苦若樂,心忍不動,無怨無競,不喜鬪訟。 如是等種種相,得知一心相。」
[0277c24] 此覺、觀二事, 亂禪定心,如水澄靜,波蕩則濁,行者如是,內 已一心,覺觀所惱,如極得息,如睡得安。是時
次第無覺無觀,生清淨定,內淨喜樂,得入二 禪。
[0278a04] 心靜默然,本所不得,今得此喜。是時心觀, 以喜為患,如上覺觀,行無喜法,乃離喜地,得 賢聖所說樂,一心諦知念護得入三禪。
[0278a06] 已棄 喜故,諦知憶念樂護,聖人言樂護,餘人難捨, 樂中第一,過此以往,無復樂也。是故一切聖
人,於一切淨地中,說慈為第一樂。樂則是患。 所以者何?第一禪中心不動轉,以無事故,有 動則有轉,有轉則有苦,是故三禪以樂為患。
復以善妙捨此苦樂,先棄憂喜除苦樂意,護 念清淨得入第四禪。不苦不樂護清淨念一 心,是故佛言:「護最清淨第一,名第四禪。」以
第三禪樂動故,名之為苦,是故四禪除滅苦 樂,名不動處。
[0278a16] 漸觀空處,破內外色想,滅有對 想,不念種種色想;觀無量空處,常觀色過;念 空處定上妙功德。習念是法,逮得空處。
[0278a18] 念無 量識處,觀空處過,念無量識處功德。習念是 法,逮得識處。
[0278a20] 念無所有處,觀識處過,念無所 有處功德。習念是法,便得無所有處。
[0278a21] 念非有 想非無想處,若一切想其患甚多,若病若瘡, 若無想,是愚癡處。是故非有想非無想,是第
一安隱善處。觀無所有處過,念非有想非無 想功德,習念是法,便得非有想非無想處。
[0278a25] 或 有行者!先從初地乃至上地,復於上地習行 慈心,先自得樂破瞋恚毒,次及十方無量眾 生。是時便得慈心三昧。悲心憐愍眾生之苦,
能破眾惱,廣及無量眾生。是時便得悲心三 昧。能破不悅,令無量眾生皆得喜悅。是時便 得喜心三昧。能破苦樂,直觀十方無量眾生,
是時便得護心三昧。二禪亦復如是,三禪四 禪除喜。
[0278b04] 次學五通,身能飛行變化自在。行者 一心欲定、精進定、一心定、慧定。一心觀身,常 作輕想,欲成飛行,若大若小
(以欲定過為大,以欲定減為小) ,此 二俱患,精進翹懃,常能一心,思惟輕觀,如能 浮人,心力強故,而不沈沒;亦如猿猴,從高上
墮,心力強故,身無痛患。此亦如是,欲力、精進 力、一心力、慧力,令其廣大,而身更小,便能運 身。
[0278b12] 復次觀身空界。常習此觀,欲力、精進力、一心 力、慧力極為廣大,便能舉身。如大風力,致重 達遠,此亦如是!初當自試,離地一尺二尺,漸
至一丈,還來本處。如鳥子學飛,小兒學行,思 惟自審,知心力大,必能至遠。學觀四大,除却 地大但觀三大,心念不散,便得自在,身無罣
礙,如鳥飛行。當復學習,遠作近想,是故近滅 遠出。
[0278b19] 復能變化諸物,如觀木地種,除却餘種, 此木便變為地。所以者何?木有地種分故。水、 火、風、空,金銀寶物,悉皆如是。何以故?木有諸
種分故。是初神通根本。
[0278b22] 四禪有十四變化心: 初禪二果:一者、初禪。二者、欲界。二禪三果:一 者、二禪。二者、初禪。三者、欲界。三禪四果:一者、
三禪。二者、二禪。三者、初禪。四者、欲界。四禪五 果:一者、四禪。二者、三禪。三者、二禪。四者、初 禪。五者、欲界。餘通如《摩訶衍論》中說。
[0278b27] 世尊 弟子習學五法門志求涅槃,有二種人:或好 定多,以快樂故。或好智多,畏苦患故。定多者,
先學禪法,後學涅槃。智多者,直趣涅槃。直趣 涅槃者,未斷煩惱亦未得禪,專心不散直求 涅槃,越愛等諸煩惱,是名涅槃。
[0278c03] 身實無常、苦、 不淨、無我,以 心 顛倒故常、樂、我、淨。以是故 事事愛著其身,是則底下眾生。行者欲破顛
倒故,當習四念止觀:觀身種種,多諸苦患。 從因緣生故無常,種種惱故苦,身有三十六 物故不淨,以不得自在故無我。習如是觀,觀
內身、觀外身、觀內外身,習如是觀,是謂身念 止。
[0278c10] 身實相如是!何故於此,而起顛倒愛著此 身?諦思惟念,身邊樂痛,以愛樂痛故著此身, 當觀樂痛實不可得。云何不得因衣食故致
樂?樂過則苦生,非實樂故。如患瘡苦,以藥塗 治,痛止為樂。以大苦故,謂小苦為樂,非實樂 也。復次以故苦為苦,新苦為樂。如擔重易
肩,而以新重為樂,非實常樂也。如火性熱, 無暫冷時。若是實樂,不應有不樂。
[0278c17] 或曰:「外 事是樂,因緣不必是樂,或時樂因、或時苦因。 若使心法與愛相應,爾時是樂;與恚相應,爾時
是苦;與癡相應,不苦不樂。以此推之,可知 有樂無樂。」
[0278c21] 答曰:「無也。婬欲不應是樂。何以 故?若婬欲在內,不應外求女色,外求女色當 知婬苦。若婬是樂,不應時時棄,若棄不應是
樂。於大苦中,以小苦為樂也。如人應死,全命 受鞭,以是為樂。欲心熾盛,以欲為樂,老時厭 欲,知欲非樂。若實樂相,不應生厭。如是種種,
因緣欲樂相,實不可得,樂失則苦。佛言:『樂 痛應觀苦,苦痛應觀樂,如箭在體,不苦不樂 應觀生滅無常。』是謂痛念止。」
[0278c29] 當知心受苦樂、 受不苦不樂。云何心?是心無常,從因緣生故。 生滅不住,相似生故,但顛倒故,謂是為一。本
無今有,已有還無,是故無常。觀知心空。云何 為空?從因緣生,有眼有色,可見憶念,欲見如 是等,和合眼識生。如日愛珠,有日有珠,有
乾草牛屎,眾緣和合,於是火生。一一推求,火 不可得,緣合有火。眼識亦爾,不住眼中,亦非 色中住,不兩中間住,無有住處,亦復不無。是
故佛言:「如幻如化」。現在心觀過去心,或苦、或 樂、或不苦不樂,心各各異各各滅,有欲心、無 欲心亦如是,各各異各各滅,觀內心、觀外心、
觀內外心亦如是。是名心念止。
[0279a12] 復次觀心為 屬誰?觀想、思惟、念欲等諸心相應法不相應 法,諦觀其主,主不可得。何以故?從因緣生故
無常,無常故苦,苦故不自在,不自在故無主, 無主故空。前別觀身、痛、心法不可得,今更總 觀四念止中主不可得,離此處求亦不可得。
若常不可得,無常亦不可得;若常應當常苦 常樂,亦不應忘;若常有神者,無殺惱罪,亦無 涅槃;若身是神,無常身滅,神亦應滅,亦無後
世,亦無罪福。如是遍觀無主,諸法皆空不自 在,因緣合故生,因緣壞故滅,如是緣合法,是 名法念止。
[0279a23] 若行者得法念止,厭世間空老病 死法,都無少許常樂我淨,我於此空法復何 所求?應當入涅槃最善法中住。建精進力,得 深舍摩陀故
(深舍摩陀者,住心一處名也,此土無是名) 。是時得深舍摩 陀,住第四法念止中,觀諸法相,皆苦無樂,無 樂是實,餘者妄語。苦因愛等諸煩惱及業,
是非天、非時、非塵等種種妄語中生,是煩惱 及業出生,此苦是苦。
[0279b01] 入涅槃時一切滅盡,非 色、無色界及世界始世界始, (外道謂一切有法之初,色為世界始,外道
謂涅槃也。以此有始,能化作萬物,即名造化也) 等種種妄語,能滅此苦。正 見等八直是涅槃道,非餘外道苦行,種種
空持戒、空禪定、空智慧。何以故?佛法中戒、定、 慧三法合行能入涅槃,譬如人立平地,持好弓 箭,能射殺怨賊,三法合行亦如是!戒為平地,
禪定為快弓,智慧為利箭,三事備足,能殺煩 惱賊,以是故外道輩不得涅槃。
[0279b09] 行者是時作 四法緣,觀緣如射博。觀苦四種:因緣生故無 常,身心惱故苦,無一可得故空,無作無受故
無我。觀習四種:煩惱有漏業和合故集,相 似果生故因,是中得一切行故生,非相似果 相續故緣。觀盡四種:一切煩惱覆故閉,除煩
惱火故滅,一切法中第一故妙,世間過去故 出。觀道四種:能到涅槃故道,不顛倒故正,一 切聖人去處故跡,得脫世愁惱故離。如是觀
者得無漏相似法,名為煖法。云何名煖?常 懃精進故名煖法。諸煩惱薪,無漏智火燒,火 欲出初相,名為煖法,譬如鑽火,初鑽煙出,是 名煖,是為涅槃道初相。
[0279b21] 佛弟子中有二種 人:一者、多好一心求禪定,是人有漏道。二者、 多除愛著好實智慧,是人直趣涅槃入煖法
中。有煖相者深得一心,實法鏡到無漏界邊 (鏡中像似面,界邊非中故以為喻) 。行者是時大得安隱,自念:「我定 當得涅槃,見此道故。」如人穿井得至濕泥,
知當得水不久;如人擊賊賊已退散,自知得 勝意中安隱;如人怖死,人欲知活不?當先 試之以杖打身,若隱胗脈起者,知是有煖,
必可得活;亦如聽法人思惟喜悅心著,是時 心熱,行者如是有煖法,故名為有煖,亦名能 得涅槃分善根。是善根法有十六行四諦,緣
六地中一智慧一切無漏法基,野人能行安 隱 (於無漏踈,故名為野人,案梵本爾,先言凡夫人,非) ,是名有煖法。
[0279c05] 增進轉 上,更名頂法,如乳變為酪。是人觀法實相, 我當得苦脫,心愛是法是為真法,能除種種
苦患及老病死。是時,思惟此法誰說?是佛世 尊!從是得佛寶中信心清淨大歡喜悅。若無 此法,一切煩惱誰當能遮?我當云何得實智
慧少許明?從是得法寶中信心清淨大歡喜 悅。若我不得佛弟子輩好伴,云何當得實智 慧少許明?從是得僧寶中信心清淨大歡喜
悅。是三寶中得一心清淨合實智慧,是頂善 根,亦名頂法,亦名能得涅槃分善根。如《波 羅延經》中說:
「佛寶法僧寶, 誰有少信淨;
是名頂善根, 汝曹一心持。」
[0279c19] 云何為少信?於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邊為 少,於野人邊為多;復次,此可破可失,是故名少。 如《法句》說:
「芭蕉生實死, 竹生實亦然!
騾有子則死, 小人得養死。
破失非利故, 小人得名譽;
白淨分失盡, 乃至頂法墮。」
[0279c26] 復次,未斷諸結使,未得無漏無量慧心,以是 故名少。
[0279c27] 復次。懃精進一心入涅槃道中,更了 了觀五陰、四諦十六行。是時,心不縮不悔不 退,愛樂入忍,是名忍善根。忍何等?隨四諦 觀
行,是名為忍。是善根三種:上、中、下三時。
[0280a01] 云何 名忍?觀五陰無常、苦、空、無我,心忍不退,是名 忍。
[0280a03] 復次,觀諸世間盡苦空無有樂,是苦因 習愛等諸煩惱,是習智緣盡,是名上法,更 無有上。八直道能令行人得至涅槃,更無有
上。如是信心不悔不疑,忍是名忍。是中更 有忍,種種結使、種種煩惱疑悔,來入心中不 能令破,譬如石山種種風水不能漂動,是故
名忍,是事得名真好野人。如佛說《法句》中:
「世界正見上, 誰有得多者?
乃至千萬歲, 終不墮惡道。」
[0280a12] 是世間正見,是名為忍善根。
[0280a12] 是人多增進,一 心極厭世界行,欲了了四諦相,作證趣涅槃, 如是一心中,是名世間第一法。一時住四行:
無常、苦、空、無我,觀一諦,苦法忍共緣故。何以 故?觀欲界五受陰,無常、苦、空、無我,是中心忍 入慧,亦是相應心心數法,是名苦法忍。身
業、口業及心不相應諸行,現在未來世一切 無漏法初門,是名苦法忍 (法無漏法忍信受也) 。
[0280a19] 次第生苦 法智。苦法忍斷結使,苦法智作證。譬如一人 刈,一人束,亦如利刀斫竹得風即偃,忍智
功夫故,是事得辦。欲界繫見苦,斷十結得得, 爾時異等智得,無漏智未得,無漏慧得。是時 成就一智 (等智未來成就) ,第二心中成就法智、苦智等
智,過第三心、第四心成就四智:苦智、法智、比 智、等智。習、盡、道法智中,一一智增,離欲 人知他心智成就增;苦比忍、苦比智斷十八
結,是四心苦諦能得。習法忍、習法智斷欲 界繫七結;習比忍、習比智斷色、無色界繫 十三結。盡法忍、盡法智斷欲界繫七結;盡比
忍、盡比智斷色、無色界繫十二結。道法忍、道 法智斷欲界繫八結;道比忍、道比智斷色、無 色界繫十四結。道比智是名須陀般那 (下子上子) ,
實知諸法相。
[0280b05] 是十六心能,十五心中利根名 隨法行,鈍根名隨信行。是二人未離欲,名初 果向。先未斷結,得十六心,名須陀般那。若先
斷六品結,得十六心,名息忌陀伽迷 (秦言一來) 。若 先斷九品結,得十六心,名阿那迦迷 (秦言不來) 。先
未離欲,斷八十八結故,名須陀般那;復次無 漏果善根得得,故名須陀般那。利根名見得, 鈍根名信愛。思惟結未斷,餘殘七世生,若思
惟結三種斷,名家家三世生。聖道八分、三十 七品名流,流向涅槃,隨是流行,故名須陀般 那,是為佛初功德子。惡道得脫,三結斷,三
毒薄,名息忌陀伽迷。復次欲界結九種 (上上、上中、 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見諦斷、思惟斷。
[0280b17] 若凡夫人,先以 有漏道,斷欲界繫六種結,入見諦道十六心 中,得名息忌陀伽迷。若八種斷,入見諦道第
十六心中,一種名息忌陀伽迷果向呵那伽 迷。
[0280b21] 若佛弟子得須陀般那,單斷三結,欲得息 忌陀伽迷,是思惟斷欲界繫九種結、六種斷, 是名息忌陀伽迷八種斷;是名一種息忌陀
伽迷果向阿那伽迷。
[0280b24] 若凡夫人先斷欲界繫 九種結,入見諦道第十六心中,名阿那伽迷; 若得息忌陀伽迷進,斷三種思惟結,第九解 脫道,名阿那伽迷。
[0280b27] 阿那伽迷有九種:今世必 入涅槃阿那 伽 迷,中陰入涅槃阿那 伽 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