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makinnararājaparipṛcchā (Fo Shuo Dun Zhen Tuo Luo Suo Wen Rulai Sanmei Jing)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卷上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0348b27] 聞如是:
[0348b27]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六萬比丘俱。
[0348b28] 菩薩七萬三千人,一一尊復各從十方佛剎來到是間——悉得陀隣尼法,其欲無所罣礙、其心所念羞慚,多所忍而行從是而得成。其心如金剛,無能斷截者,諸佛法一切習、諸佛法欲具足。其意所作而欲甚尊,其意不離菩薩心,令他人亦爾。施與伏意而不亂,所愛而無所惜;其淨戒莊嚴,飾身、口、意;其忍辱柔軟,是則為力、是則僧那;阿僧祇劫憶那術百千所作,精進而不懈怠;禪惟務三昧三摩越,其心知他人意,以是自娛樂;其慧功德無所不解。其心譬若須彌,無能譬者。其心如地、水、火、風,亦無所愛、亦無所憎,常有慈心。其身光明無所罣礙。其哀是行,為一切人而作傷心。已法等心,已是為樂,其護者不墮一道。有利、無利,若譽、若謗,若有名、無名,若苦、若樂,過世間之所有法,一切諸會不已為會。却諸外道,降伏眾魔。是者難值,若優曇鉢花時時可得。一切人而無倩者而為作倩,故名曰厚,其厚者乃致至泥洹。已無極上僧那僧涅,已深法猛若如師子;已怛薩阿竭印而印之,所受決而無所礙。其作如所言,已諦法而審。其光明照於日月,十方莫不聞名者。一切諸佛無不救護,不令離法,悉皆守名深法滅,不斷三寶。其心功德通無央數剎土,其心淨潔,習其處而往還,到佛所無所失。常教道一切人,已入般若波羅蜜漚和拘舍羅,則是頭隨人心所喜以法教照,各令得所索。知諸人相,所行隨所樂喜,不失其意。而作醫王之德,療於老、病、死。已供養過去無央數佛,其功德而致相諸種好。已過空、無相、無願之法,諸法無所有,如幻野馬、如夢、如水中影、山中之響。悉知一切之音聲,通入諸法,各各能答。已成持諸所欲,以智慧曉了道事。已稍近尊十種力,肉眼、慧眼、道眼、法眼、佛眼過度眾冥,盡入諸功德行、曉知菩薩之藏。其聞是法不復轉移,便得相印三昧、金剛行三昧、其法在所作三昧、寶明持三昧、不捨一切人三昧。悉知一切心三昧已,得佛智慧。如佛所作為一切作本,已具足諸好。
[0349a08] 有菩薩名曰樂作(一)、復有菩薩名曰樂等有(二)、復有菩薩名曰寶手(三)、復有菩薩名曰明華(四)、復有菩薩名曰寶炎(五)、復有菩薩名曰喜見(六)、復有菩薩名曰意喜(七)、復有菩薩名曰喜以眼見(八)、復有菩薩名曰持地(九)、復有菩薩名曰歡喜作(十)、復有菩薩名曰大處廢(一)、復有菩薩名曰大利(二)、復有菩薩名曰辟魔(三)、復有菩薩名曰意樂香(四)、復有菩薩名曰人中之天(五)、復有菩薩名曰諦願(六)、復有菩薩名曰等視(七)、復有菩薩名曰盡見等不等(八)、復有菩薩名曰執御(九)、復有菩薩名曰一切無倩而作倩之厚(二十)、復有菩薩名曰彌勒(一)、復有菩薩名曰雨音(二)、復有菩薩名曰兩若山半(三)、復有菩薩名曰兩山鼎(四)、復有菩薩名曰慈行(五)、復有菩薩名曰光英(六)、復有菩薩名曰光聲陽(七)、復有菩薩名曰鐙明王(八)、復有菩薩名曰如當眼所見(九)、復有菩薩名曰光等知(三十)、復有菩薩名曰尊官(一)、復有菩薩名曰天官(二)、復有菩薩名曰天眼(三)、復有菩薩名曰視處悉吉(四)、復有菩薩名曰快臂(五)、復有菩薩名曰諦議意(六)、復有菩薩名曰安處意(七)、復有菩薩名曰安處度(八)、復有菩薩名曰無所動而度(九)、復有菩薩名曰金剛行度(四十)、復有菩薩名曰三世行度(一)、復有菩薩名曰諦如事不異(二)、復有菩薩名曰持嚴欲好(三)、復有菩薩名曰不盡欲(四)、復有菩薩名曰不稽留欲(五)、復有菩薩名曰意音(六)、復有菩薩名曰淨音(七)、復有菩薩名曰飽滿一切音(八)、復有菩薩名曰文殊尸利(四十九),如是等菩薩,會者七萬三千人。
[0349b08] 於三千大千剎土釋梵護持世者、一一豪尊諸天、龍、閱叉、犍陀羅、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人非人盡來會,悉欲聞佛所說經。
[0349b11] 提無離菩薩從坐起,整衣服,叉手長跪而讚歎佛說:「俗者不及道之明,為世間而作本,已過度於眾冥,今自歸度於世者。
[0349b14] 「以布施總持十種力,已自伏意并化餘人,是則為度一切莫不供事者,今自歸於三界無能與等者(一)。
[0349b16] 「以相無所不饒益,其光(二)赤色若於金,其音中和,色甚殊好,無能與等者,今自歸莫不供事者(三)。
[0349b18] 「以度而度、以降伏眾外道,其智甚尊,在於眾黠之上,莫能有轉動者,盡知一切之行,其功德甚尊,今自歸無極之大哀(四)。
[0349b21] 「諸所欲於欲無所得,眾魔已索,莫能當者。
[0349b22] 「其淨戒無所不安,於諸天一切則為天中天,其意無所復著,今自歸莫能當者(五)。
[0349b24] 「其聞德莫不歡喜;形像若寶,其見者無不愛樂。於施與已,離婬、怒、癡,今自歸其德若天無所不覆(六)。以四諦過於四竇,以無眼者悉得視占,所說法無涯底,於三世行為一切作本,今自歸其足而有輪(七)。
[0349b28] 「其身者為諸天一切人之所供事,無男、無女,皆得而依。眾魔而不敢當,則是天上、天下之所特尊(八)。
[0349c02] 「以眾諦政法持於一切,其心等慈,無所不遍。為一切作導,其法而等住,今已自歸其德無及者(九)。
[0349c04] 「其音柔軟清淨,其聞者莫不悅心。其聲如梵,無所不至。一切諸音皆悉具足,今自歸於尊諦(十)。
[0349c06] 「已度空、無相、無願,其智甚深不可得。根已入眾脫,是為功德,今自歸已得脫者(十一)。
[0349c08] 「悉知因緣而所生有之功德,其見無內、無外,用等故其知所說別於如作,今已自歸過度諸所可見(十二)。
[0349c10] 「亦無所從來、無所從去,視諸法悉脫,若幻野馬,今自歸於法功德(十三)。
[0349c12] 「所生無所,生俱無生;其有已滅,無有盡時。所住如法、如怛薩所入(十四)。
[0349c13] 「審如所說若法,如怛薩無所動轉。其德若大山、身者若金剛,今自歸安則若山(十五)。
[0349c15] 「身、心、意而適等,其名流於三世,莫不聞者。一切所問皆能報答,惟不以煩而肯說者。
[0349c17] 「願欲所問(十六),讚歎佛已,儻肯說者而欲問之。」
[0349c18] 佛言:「在所問。」
[0349c18] 提無離言:「何謂菩薩以法自在說而莊飾身(一)?何謂菩薩快深法無所不入(二)?何謂菩薩知一切人心(三)?何謂菩薩隨所喜而化(四)?何謂菩薩心行而入(五)?何謂菩薩知因緣有所作(六)?何謂菩薩而施與、為莊嚴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七)?何謂菩薩得在梵天(八)?何謂菩薩其智甚尊(九)?何謂菩薩而常得勝(十)?何謂菩薩從是得度(十一)?何謂菩薩於聲聞、辟支佛、一切人而示現法不入其中(十二)?何謂菩薩離於生死而不泥洹(十三)?何謂菩薩知一切人界不離法身(十四)?何謂菩薩不離本,於離本而示現(十五)?何謂菩薩而得尊貴,其福若帑藏(十六)?何謂菩薩隨欲而得入道(十七)?何謂菩薩盡知諸法(十八)?何謂菩薩所作常安諦(十九)?何謂菩薩於世間而行無所著(二十)?何謂菩薩而自在法端正,莫能當者(一)?何謂菩薩常不離佛(二)?何謂菩薩安諦而學(三)?何謂菩薩意與法無所取、無所捨(四)?何謂菩薩而護一切(五)?何謂菩薩至法輪轉(六)?何謂菩薩乃至阿惟顏(七)?」
[0350a07] 佛言:「善哉,善哉。提無離!菩薩所問乃爾,令一切得所。其在會者,若當來悉為作導,是摩訶衍而得久住。」
[0350a09] 佛言:「諦聽諦聽,今我所說。」
[0350a10] 則言:「願樂欲聞。」
[0350a10] 佛言:「菩薩用四事而自在。何謂四?其光明為一切無所罣礙(一);所有名寶,其有索者不為愛惜(二);若明經者說法而不中斷,於邊勸助(三);若有倩令說法而不以難,承怛薩阿竭不可議踊躍而說之,於菩薩事無所悕望,以法而施與(四)。是名曰四事。
[0350a16] 「復有四事深入諸法,其慧所作不離功德。何謂四?於十二因緣而真知之(一);如自惜身,亦惜於人與身無異(二);於生死亦不念有所從來、有所從去(三);一切諸法以空現空(四)。是為四事。
[0350a20] 「復有四事悉知一切人心、其功德增減。何謂四事?以入法身而無瑕穢(一);諸種好悉以現(二);以四事而觀(三);其心無破壞便得三昧(四)。是為四事。
[0350a23] 「復有四事隨一切所行而教化之。何謂四事?其慧而等(一);悉化一切人(二);觀知諸法(三);其心已淨潔,悉淨一切人心(四)。是為四事。
[0350a26] 「復有四事知一切人心化之所行。何謂四事?其智無所不入(一);其慧無所罣礙(二);其心無有二(三);睡臥諸蓋已不復著(四)。是為四事。
[0350a29] 「復有四事所作罪福不忘。何謂四事?一切無所斷(一);亦無所著(二);而知因緣,所作隨其示現,以法持法(三);亦不念有我、亦不念有人,隨是教者不失道法(四)。是為四事。
[0350b03] 「復有四事以布施而莊嚴。何謂四事?以相莊嚴(一);隨人所喜示現其好(二);其色甚尊好(三);所作而不可盡(四)。是為四事。
[0350b06] 「復有四事用淨戒而為莊嚴:便為遮迦越羅,不忘菩薩心(一);得作釋提桓因,以菩薩心而自莊嚴(二);而作梵天,其心以菩薩而為莊嚴(三);離一切惡道,但生天上世間作人,以菩薩心而為莊嚴(四)。是為四事。
[0350b10] 「復有四事忍辱莊嚴。何謂四事?其音如梵,聲聞者各得所(一);其聲軟好,譬如迦陵(二);一切莫不愛樂(三);常於功德而堅固(四)。是為四事。
[0350b13] 「復有四事以精進莊嚴。何謂四事?其身若金剛,諸邪不能得其便(一);為一切而作厚(二);所作事具足辦而不中悔,學問無厭極(三);其心所求而悉具足(四)。是為四事。
[0350b17] 「復有四事以禪自莊嚴。何謂四事?所作不抵突(一)、而不調戲(二)、不為弊惡(三)、自知而無異意(四),是為四事。
[0350b19] 「復有四事以智慧而莊嚴。何謂四事?不自念有我、亦不念有人,亦不念有壽、亦不念有命,亦不著、亦不斷(一);所作甚尊(二);一切所有無所不入(三);一切諸法無所復畏(四)。是為四事。
[0350b23] 「復有四事其慧自致梵天。何謂四事?以空慈念一切(一)、教一切人而以加哀(二)、總攬諸法而已護故(三)、等於一切亦不捨佛(四),是為四事。
[0350b26] 「復有四事不離於智。何謂四事?以四禪而住,不動轉於菩薩(一);以四事三昧三摩越,用漚和拘舍羅故不生無色中(二);自在心所說不離法(三);遍至十方盡見諸佛(四)。是為四事。
[0350c01] 「復有四事而自在。何謂四事?於內而自滅,於外亦自滅(一);悉曉了諸法如幻(二);以慧為力(三);不自貢高而得度(四)。是為四事。
[0350c04] 「復有四事深入慧。何謂四事?知欲而不斷欲,不中道取證(一);知生死,以漚和拘舍羅而在中(二);所見悉知其政道、非政道,亦不捨所見(三);知無黠而親近十二因緣(四)。是為四事。
[0350c07] 「復有四事於羅漢、辟支佛、一切人以法而示現,不於中有所悕望。何謂四事?視諸三昧知若如幻(一)、曉了諸法而嚴飾(二)、以旬自娛樂所作審諦(三)、其心自知譬若如幻(四),是為四事。
[0350c11] 「復有四事離生死亦不般泥洹。何謂四事?念諸佛故(一)、其心而等哀(二)、用漚和拘舍羅故(三)、不忘本發心之願(四),是為四事。
[0350c14] 「復有四事而知一切人不離於法身。何謂四事?視一切人皆自然、諸人入法身亦自然(一);知一切人而自然(二);人自然、慧自然而不疑(三);人自然、泥洹自然而得忍(四)。是為四事。
[0350c18] 「復有四事亦不離本,於無本而見。何謂四事?常念泥洹,欲具足佛法,其意而遍知(一);以身現遮迦越羅、梵、釋,於其中現功德,令會者因是法(二);以身現不肖,令劣者得作功德(三);其有所求者則施與以身,於尊貴現於極豪而往率化(四)。是為四事。
[0350c23] 「復有四事持想入無想。何謂四事?生死無常,其心淨(一);從本已苦,今已慧得(二);視一切諸法無我(三);泥洹寂(四)。是為四事。
[0350c26] 「復有四事離諸見法。何謂四事?清淨(一)、於慧眼無所不見(二)、佛眼者悉在前立(三)、已度諸法印阿惟顏(四),是為四事。
[0350c29] 「復有四事自在決諸疑。何謂四事?所欲無覆蔽(一)、入諸諦慧(二)、無所不覆(三)、不離諸陀隣尼(四),是為四事。
[0351a02] 「復有四事而隨習俗無所著。何謂四事?盡知世事(一);便能度一切人(二);已離憎愛(三);以淨於本,無所沾污(四)。是為四事。
[0351a05] 「復有四事而住法。何謂四事?其心自在(一)、其慧亦自在(二)、其智亦自在(三)、漚和拘舍羅而自在(四),是為四事。
[0351a07] 「復有四事。何謂四事?不離怛薩阿竭(一)、為一切讚歎佛形容(二)、教照人令發心為菩薩(三)、常念於佛(四),是為四事。
[0351a09] 「復有四事寂而知諸法。何謂四事?以道盡知俗事(一);一切曉了諸慧(二);於所聞無有疑而得法忍(三);不念有是、無是,不隨俗人有所作為(四)。是為四事。
[0351a13] 「復有四事而為師無所貪。何謂四事?為一切人作因緣(一)、其心質朴而無諛諂(二)、捨身之安而憂他人(三)、所求慧不用身故但為一切(四),是為四事。
[0351a16] 「復有四事為一切作護。何謂四事?自捨身而憂他人(一)、悉捨諸樂以法自樂(二)、所聞不以為解(三)、以法而自長養(四),是為四事。
[0351a19] 「復有四事當成輪轉。何謂四事?逮得陀隣尼、逮得自恣所欲(一);而無盡滅(二);自入其心,於內曉了諸法(三);盡解他人(四)。是為四事。
[0351a22] 「復有四事乃至阿惟顏。何謂四事?已度於生死,不離於菩薩(一);便得無所從生法樂忍故,受生死用不離法故(二);已得阿惟致印(三);已今得怛薩阿竭印(四),今到十道地,以到十道地,從次第悉曉了。是為四事。」
[0351a27] 佛說菩薩四事經時,三千大千剎土六反震動,其光明無所不明。諸天飛在其上,以億百千種妓樂而娛樂供養佛,雨於天華,皆言:「善哉,善哉。佛從無數劫所行今皆聞之。其在會者、其聞是法,從本已作功德。聞已,便諷、誦、持,復為一切人廣說,其心未曾忘,菩薩如是輩人所作亦當如佛。吾等已得是利。所以者何?逮聞是法。」
[0351b05] 爾時,諸天及人八萬四千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萬二千菩薩皆得無所從生法樂忍。
[0351b07] 提無離菩薩問佛:「從怛薩阿竭般泥洹已後,其有聞是經者,諷、誦、讚、供事,當得幾法功德?」
[0351b09] 佛言:「當得八法功德:其信無有異於菩薩而堅住(一);其身施人,於功德而令增益於一切人,其心無所恨(二);住於無極大哀,教照一切(三);以法故學問不厭足,若海不厭眾流(四);欲護諸法(五);以法功德而自長養,雖身而死後還倍好(六);入諸福功德,具足本願,為諸佛所擁護(七);降伏眾魔,以離恐懼(八)。菩薩以是八事,佛般泥洹已後便逮得功德法。」
[0351b17] 爾時,三千大千剎土地為六反震動,悉平如掌,諸山陵、海水、陂渠、溝坑悉見如地,其在水中謂為如故。以百歲枯木諸樹皆生若干種葉,其葉者在佛方面皆傾枝向之;其餘好樹亦復如是。地為生蓮華,大如車輪,其色無數,其光明悉開辟三千大千之剎土。從下視上了無所見,但聞妓樂,其音甚好。爾時,從氷山、香山,其香到是,無所不遍。其華從是山出乃來雨佛上,遍其地,沒人踝。佛所坐樹其樹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