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o Shuo Chao Ri Ming Sanmei Jing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

[0531b28] 如是一時 比丘眾比丘八千菩薩——一切
聖神總持十力 三脫門善權方便莫不從化三達 罣礙三世獨尊生死原本
得所守護法城救濟 四等心慈悲隨時建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度無極解空
無相法忍入眾 退轉八不思議 法身示現菩薩如來聲聞緣覺
猶如日光往來十方周旋 一切法幻夢野馬影響無所有 苦樂善惡已滅過世所有
至于道場增減——名曰普明菩薩 菩薩菩薩菩薩菩薩光明 菩薩 [*] 菩薩菩薩菩薩
菩薩菩薩菩薩菩薩 菩薩菩薩菩薩 菩薩菩薩菩薩
如是上首如是

[0531c19] 爾時世尊 數百眷屬圍繞說法 無極

[0531c21] 於是城中長者名曰 各各七寶稽首佛足寶華誓願:「
使十方眾生之類心軟。」如來 威神寶華空中世尊上合成華 華蓋普照十方諸佛國土菩薩
天人諸佛世界有無 菩薩稽首一面

[0531c28] 於是 大士天帝釋梵王三十 諸天神妙十億眷屬淨居天二十 侍從魔子導師五千相隨
稽首足下退一面

[0532a04] 阿闍世王萬人波斯匿王五萬 尊者四千 萬人萬人拘夷那竭
萬人如是將官不可 稽首一面

[0532a09] 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諸天 迦留羅真陀羅非人
不可譬喻稽首各各 分部

[0532a12] 威神 須彌山大海 世尊身光巍巍無邊普照
瞻仰

[0532a15] 於是 菩薩名曰普明整衣長跪叉手 偈讚

大慈哀愍,  盲冥
使,  
處世虛空,  蓮花不著
清淨,  稽首無上
觀法無所有,  野馬
影響幻化芭蕉,  三界如是
無量,  功德不可數
慈心,  眾生
三界,  
生死本末,  恍惚無所有
佛光,  相好計量
巍巍,  稽首十方
發意十方,  厄難
過於,  一切莫不
坐佛降魔,  無量覺道
諸法自然,  
佛七寶華,  虛空成華
普照十方,  受法
須彌,  智慧日月
敷演不可,  稽首大聖。」

[0532b09] 爾時普明偈讚長跪叉手問曰:「 世尊菩薩 不退轉法忍一生
補處道德五道生死如來 無極寶藏未解達心 [*] 愚冥不退轉三昧普照深淺
消散二法無上正真道?」

[0532b15] 佛言:「善哉 普明安隱諸天十方 得所諦聽諦聽善思!」

[0532b17] 「唯然世尊 樂欲。」

[0532b18] 佛言:「三昧菩薩 譬如日光所在 終始使心意所為發意
菩薩心道心不退轉 一生補處補處究竟無上正真 虛空不出不行

[0532b23] 「 八十何等八十
愚癡野馬芭蕉不見 保命四大五陰
七識慈心一切和悅憎愛 不怠
不專講說 一切不斷 平等睡眠無諸不受
佛教不違不輕十方撫育己身 不為他人不為行菩薩道
不為無聲無緣覺意 彼此一切不見三世 心意識解道去來今深入
一切善權八十。」

[0532c12] 佛語 :「八十 三昧譬如日出一時遍照百穀草木仰天
莫不成熟一切下行滿消夜窈冥 三垢
醫王各各無極 本行說法使 神通船工往還
停滯示現泥洹無量開化三界 終始雄師 攝伏開士獨步周旋 六十二見九十六
道教得所轉輪王 天下四等分別四大 眾生生老病死我人壽命使無得
大道受眾奇妙 一切法總持辯才定意深邃無上慧義興隆三寶洗濯愚冥 三昧。」

[0533a02]

譬如日出,  遍照
百穀成熟,  
等至一切,  
普現無不,  莫不過度
醫王,  隨時
,  婬怒癡消除
船師往還,  從此到彼岸
菩薩如是,  無窮
譬如雄師,  獨步無所畏
六十二,  
轉輪聖王,  四天下
菩薩猶如,  四等
,  珍寶
諸法,  七大
假使發意,  無上
定義,  正真。」

[0533a19] 佛語普明:「菩薩四事何等骨髓德本 四大如夢五陰本則野馬
四事。」

[0533a22]

定意,  眾生
猶如骨髓,  立德不想
四大,  恍惚
五陰,  野馬
設使,  不計
一切,  定意。」

[0533a29] 普明:「菩薩四事何等 眾生赤子常行大慈無有 愚癡晝夜精進
。」

[0533b03]

養護眾生,  父母愛子
大慈,  等心
勸化 ,  使大道
夙夜正法,  。」

[0533b08] 普明:「菩薩何等布施平等奉持禁戒一切忍辱 大乘精進未曾一心使
智慧明了不著三界。」

[0533b11]

布施,  山地
忍辱大力,  大乘
精進,  未曾有
一心三昧,  智慧無罣礙
緣變,  造立
,  一心。」

[0533b18] 普明:「菩薩何等安於消化塵勞和合別離邪見六十二十德
一切不為所見 。」

[0533b22]

悅眾,  
消化塵勞,  和合別離
六十二見,  
十德,  
八難,  往來周旋
猶如,  不自覺
大悲,  救脫
分別深遠,  定意。」

[0533c02] 普明:「菩薩七事何等 不為自在分別 一切眾生諸法無有
精進建立大意 將順護法七事。」

[0533c06]

,  未曾
分別,  一切
三脫門,  諸法
精進,  道教
建立,  將養永安
救護迷惑,  。」

[0533c13] 普明:「菩薩何等 無我無人無壽無聲無緣不處二法不著菩薩不想見佛不在生死
泥洹。」

[0533c16]

不見我人,  不計壽命
無有聲聞,  蠲除緣覺
不處,  無著菩薩
不想佛身,  不住有無
[*] ,  一切
因緣不復,  定意。」

[0533c23] 普明:「菩薩何等 等觀邪正無有二心三寶不斷 深法未曾談話大乘不樂
不捨佛道平正方便起滅因緣已滅不為 定意覩見十方。」

[0533c28]

等觀邪正,  
三寶,  不斷
深義,  未曾
大乘,  不慕小乘
,  正道
方便平等,  起滅
寂寞,  
一心定意,  十方佛。」

[0534a08] 普明:「菩薩七事何等 諸法。」

[0534a11]

,  
風氣,  
幻化,  一切法
分別如是,  。」

[0534a16] 普明:「菩薩五事何等等心十方非人供養不以 講經他人財色
入微。」

[0534a19]

等心十方,  人非人無異
供養,  
假使講經,  沒命
財利,  深入。」

[0534a24] 普明:「菩薩五事何等 空無不願諸法三達辯才無礙 智慧無極善權方便。」

[0534a27]

空無,  三達
辯才不可量,  大海
修行大智慧,  無極
善權,  如是!」

[0534b03] 佛說三十菩薩法忍 四千無上正真道三萬遠塵離垢 法眼淨八千比丘盡意三千世界
震動天雨華香箜篌樂器 鳥禽來集十方菩薩自然 須彌山若干被服
供養世尊。「大聖優曇時時 希有難以大神通無數劫積累功德恢弘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心智善權方便黎庶自然獲之 唐捐善利如來深妙 僥倖如斯?」

[0534b14] :「一異深法十慧何等具足
四等大慧定神 成就六度法忍善權方便十方 國土一生補處道場三達。」

[0534b20] 無數菩薩法忍 無上正真道

[0534b21] 爾時菩薩 白佛:「何謂菩薩何謂聲聞 緣覺?」

[0534b23] 佛言:「無限無礙泰然菩薩 有限聲聞 進退緣覺。」

[0534b25] 離垢 :「何謂無限何謂無礙何謂泰然?」

[0534b26] 佛言:「 無上正真道一切喘息 人物之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權方便一切己身四等心慈悲
加以恩惠仁愛利人一切 救濟窮匱慧學菩薩 自省父母 身等無有一切
一切仇怨親友 身空眾生無處自然諸法自然道法 自然佛法自然一切無形 無限

[0534c08] 「生死求索泥洹不見泥洹 求索生死生死不住 泥洹猶如日光遍照
無想菩薩如是一切往返周旋譬如大海中有七寶 龍神黿
一味無能菩薩如是 生死泥洹無為未曾 增減明珠淨水普濟
通慧平等示眾猶如空中 生藥不害虛空 療治菩薩如是在生三毒之中
泥洹清淨 不濟出入往來周旋 無礙

[0534c22] 「道心無限處所無人 不可得度眾生一切法 平等平等正等覺三界
聲聞地無緣菩薩不處有為 無為無有過去當來現在 度生所生道跡往來
不還無著緣覺三界 佛道 泰然。」

[0535a06] 離垢:「何謂何謂何謂 ?」

[0535a07] 佛言:「生死三界泥洹 不了自然無數劫周旋塵勞布施持戒忍辱一心精進不倦頭目
髓腦肌肉所在不可稱 便菩薩欲求

[0535a12] 「羅漢有所三昧 見人不能一切根本 觀察不淨不以
泥洹

[0535a16] 「泥洹不了諸法 處所不知。」

[0535a18] 離垢佛言:「何謂?」

[0535a18] 佛言:「菩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妄想 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
卓異不解如來示現身命 有人不知空行四等心空無無為不知進退
度眾生善權方便法身 緣覺。」

[0535a25] 無數天人 無上正真道

[0535a27] 於是長者子名曰五千從來 稽首佛足退一面叉手白佛:「 好樂佛法道意何等至道
施行佛土?」

[0535b01] 佛言:「一法 道意。」「何謂?」「心性調一切。」

[0535b02]

心性調,  
平等一切,  菩薩行

[0535b06] 「復次二法菩薩行何謂寂然心淨 大道。」

[0535b07]

心淨寂然,  
六十二,  大道

[0535b11] 「三法菩薩行何謂不著無相。」

[0535b12]

常曉,  無相不復
,  三界

[0535b15] 「四法菩薩行何謂慈心無有 長養慈悲眾生生死 雨淚和顏悅色
憎愛常行勸教眾生使道意 道意不退轉不退轉至於道場 無上正真道。」

[0535b20]

四等心,  意志
眾生,  雨淚
度眾生,  等心憎愛
救護道法,  菩薩行

[0535b25] 「五法菩薩行何謂禁戒 定意智慧解空 五陰使無處示現三界無所有
。」

[0535b28]

持戒,  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