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a Yingluo Jing 菩薩瓔珞經
Scroll 1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菩薩瓔珞經卷第十二(一名現在報)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清淨品第三十四
[0102c29] 爾時,長老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世尊!今聞 如來、至真、等正覺說三世法,諸天人民八部 鬼神皆興供養,宿衛菩薩摩訶薩進成佛者,
當來過去現在諸佛,演說三世分別智慧,然 熾一切諸法所生。復以神足道力所化,感動 三千大千世界,修行執心不捨本願,清淨國 土淨除眾生跡。」
[0103a06] 是時,長老邠耨文陀尼子復 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摩訶薩,修習本無 一相之法,內自思惟分別身相內外清淨
不生染著。云何菩薩摩訶薩,內自思惟分別 身相內外清淨?」
[0103a10] 「於是,族姓子!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行六度無極諸佛所行,一切諸法悉 皆清淨。云何諸法一切清淨?於是善男子、善
女人,分別三世悉無所有,不見成就三乘道 者,從須陀洹乃至如來、至真、等正覺,皆修三 世清淨之行,內自觀身分別識想,有時清淨
有時不清淨。云何菩薩摩訶薩有時清淨、有 時不清淨?於是族姓子!若善男子、善女人, 分別三向空無相願,不見吾我我人壽命一
切諸法,從須陀洹乃至菩薩摩訶薩所說清 淨。
[0103a20] 「復次,邠耨文陀尼子!無學無著無所生滅, 分別空觀三無學法,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 云何三無學法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於是,
族姓子!於未來中分別一切諸法,所修正法 一一思惟有覺有觀正受三昧,有時清淨、有 時不清淨。」
[0103a25] 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世尊!云何 無學無著無所生滅,分別空觀三無為法,有 時清淨、有時不清淨?」
[0103a27] 佛告邠耨文陀尼子:「若 有無學學人,分別未來一切諸法,永除斷滅 不興塵勞。復以此法廣及眾生,是謂有時清
淨。復次,善男子、善女人!所修行人習意欲斷, 未來塵勞永不使起,是謂有時不清淨。如是, 邠耨文陀尼子!於三無學成就一法。
[0103b03] 「復次,邠 耨文陀尼子!無學學人分別現在一切諸法, 有覺有觀正受三昧,永使斷滅不生塵勞,是
謂有時清淨;初習行人於現在法分別思惟, 有覺有觀正受三昧,永使斷滅,是謂有時不 清淨。如是,邠耨文陀尼子!於三無為法有時 不清淨。」
[0103b09] 佛復告邠耨文陀尼子:「或時無學學 人,於是過去法分別一切諸法所生,一一思 惟無覺無觀,永使斷滅不生塵勞,如是成就
三無為法,是謂有時清淨;若修行人,分別 思惟現在諸法無覺無觀,亦使斷滅不生塵 勞,是謂善男子有時不清淨,三世分別三有 為法亦復如是。」
[0103b15] 佛復告邠耨文陀尼子:「無學 學人,復當分別三向法性皆悉清淨而無所 有。云何無學學人於三世中,分別三向而無
所有?於是無學學人,於未來法分別一切 諸法所生,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是謂族姓 子於三有為法成就一法。」
[0103b20] 佛復告邠耨文陀 尼子:「所修學人,復於未來分別一切法諸法 所生,皆空皆寂而無所有,永使斷滅不興塵
勞,是謂族姓子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
[0103b23] 佛復 告邠耨文陀尼子:「無學學人,於現在法復當 分別無願正行,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亦使 斷滅不生塵勞,是謂於有為法有時清淨、有
時不清淨。」
[0103b27] 佛復告邠耨文陀尼子:「所修行人, 於現在法思惟分別無相正受,有時清淨、有 時不清淨,亦使斷滅不生塵勞,是謂於三無
為法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
[0103c01] 爾時,邠耨文陀 尼子復白佛言:「世尊!唯此三空三向有時清 淨、有時不清淨耶?頗有諸法有時清淨、有時 不清淨乎?」
[0103c04] 佛告邠耨文陀尼子:「如是如是。族 姓子!如汝所問。一切諸法有時清淨、有時不 清淨。從須陀洹上至如來、至真、等正覺,有時
清淨、有時不清淨。從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行,有時清淨、有時 不清淨。」
[0103c09] 爾時,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世尊!云 何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
[0103c10] 佛告邠耨文陀尼 子:「汝欲聞從第一義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 耶?為欲聞三世諸法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 乎?」
[0103c13] 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世尊!願樂欲聞, 從第一義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
[0103c14] 佛告邠耨 文陀尼子:「一切諸法無數非有數,亦不住亦 不不住,是謂於三世法而得清淨;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亦不見住亦不見不住,於住想著 生染污心者,是謂不淨。菩薩弘誓遍救一 切眾生之類,雖度眾生不懷望想,是謂清淨; 若復生意興想著者,是謂不淨。
[0103c20] 「現智慧光除 去闇冥,是謂為淨;於中便生想著,是謂不 淨。導引眾生永處無為,是謂為淨;見有所
度生染污意,是謂不淨。一意一向趣無為道, 亦使眾生同己所得,是謂為淨;而自稱說我 有所度,是謂不淨。道在人心隨類教化,精
進勇猛不懷懈怠,是謂為淨;所修懃力心不 退轉,然有想著欲成無上正真之道,是謂不 淨。
[0103c28] 「分別諸行空無所有性本自然,是謂清淨; 復自分別不斷望求,是謂不淨。無數身行皆 知為空,不生想念有所成辦,是謂清淨;自
歎功勞染著身法,是謂不淨。口所演教無有 邊崖,亦不自念有無之道,是謂清淨;能捨 一切進修威儀,欲得成無上正真之道,是謂 不淨。
[0104a05] 「分布文字總持諸法強記不忘,是謂清 淨;不見文字出生諸法,不信空慧成道教者, 是謂不淨。一切諸想皆歸於空,是謂清淨;本
無名號為作名號,復欲於中成無上道,是謂 不淨。痛想行識無著無縛,推求境界亦無所 有,是謂清淨;識神無為非眼界所覩,方欲
慇懃知其巢窟,是謂不淨。一切諸法不見 受入,方欲求覓諸道出生,於中不惑成道教 者,是謂清淨;雖生諸法意有進退懷三道心, 是謂不淨。
[0104a14] 「精懃法界習智受證,是謂清淨。知 諸佛法一而不二,復無起滅虛寂無形,是謂 清淨。十力所住不遠十地,進修明慧化諸境
界,是謂清淨。觀察諸法永離三毒,是謂清 淨。
[0104a18] 「大乘正法超越生死,是謂清淨;諸法無 著自生識想,是謂不淨。諸法無教為生六度, 是謂清淨;知轉輪法為立處所,是謂不淨。修
習諸法盡同一相,是謂清淨;諸法無生為說 出生起二見心,是謂不淨。如來達聖轉大法 輪,空性無形永處泥洹,是謂清淨;不見諸
法不見泥洹,有此二心欲成無上正真之道, 是謂不淨。三世諸法有上中下,以次受證無 所戀著,是謂清淨;於中起想見受證者,是 謂不淨。
[0104a27] 「本無增減悉歸於空,是謂清淨;設 見增減分別諸法,是謂不淨。諸法無生受 無生證,是謂清淨;設見諸法有所出生,為
起識想記其名號,是謂不淨。不見諸法麁澁 柔軟是謂清淨;若復分別見有麁澁柔軟者, 是謂不淨。諸法無上不見動轉,是謂為淨;設
復分別見動轉者,是謂不淨。諸法永寂不可 護持,是謂為淨;設復分別受持諸法,斯是 善法斯非善法,是謂不淨。
[0104b06] 「一切諸法無有內 外,解知身法悉歸於空,是謂為淨;若復分 別內外諸法,此是內法此是外法,有此二心
者,是謂不淨。一切諸法聾不聞聲,是謂清 淨;若復分別諸法有聾有聲起二見者,是謂 不淨。諸法成就一切道品,是謂為淨;見有
出要見道果者,是謂不淨。百千萬行無有窮 盡,悉歸虛空而無想念,是謂清淨;見有漏 盡斷結除縛,是謂不淨。
[0104b14] 「一切諸法皆空無形, 生者自生滅者自滅,亦不見生亦不見滅,是 謂清淨;若復分別見有起滅,是謂不淨。一
切諸法亦無師受,自然覺悟成八等行,是 謂清淨;若復見有從師諮受分別高下,是謂 不淨。忍心不起得柔忍心,斷諸結使永息不
起,是謂為淨;若能思惟不計本行,有起有 滅便有二心分別諸法,是謂不淨。夫欲求道 親善知識,是謂為淨;設復思惟意懷懈怠中
有退心,是謂不淨。本末轉法音響教授,是 謂為淨;設復有見轉大法輪音響受教,是 謂不淨。未有諸法十二緣起,尋能分別捨而
不從,是謂清淨;見有然熾滅結使者,是謂 不淨。
[0104b27] 「一切諸法甚奇甚特,去不可窮來亦不 盡,接度眾生得至彼岸,是謂為淨;若復見 度彼岸者,是謂不淨。諸法未來思惟永滅,是
謂清淨;見有未來有起滅者,是謂不淨。現 在分別八十四行,莊嚴如來威顏容色,是謂 為淨;見有現在起愛樂心染著容色者,是謂
不淨。諸法無生不見造作,自然與律應度 無極,是謂為淨;若見造作一切諸法,應禁 戒律興此心者,是謂不淨。
[0104c06] 「一切諸法無有形 像,悉歸無為應無上道,是謂為淨;設復見 彼形色之變自生念想,是謂不淨。一切諸法
獨而無侶,諸法無說不見言教,是謂為淨;見 有說法有言教者,是謂不淨。諸法不起不染 三世,是謂為淨;見三世法有起滅者,是謂
不淨。諸法無猗不著三界,是謂為淨;見 有依猗著三界者,是謂不淨。諸法無身唯 法為體,是謂為淨;見有法身度知見者,是 謂不淨。
[0104c15] 「當來過去現在諸佛,去亦無數來亦 無盡,所說道教各無參差,是謂為淨;若復 宣說三世諸佛言教增減者,是謂不淨。諸法
無形亦無色像,是謂為淨;復以諸法造色像 者,是謂不淨。諸法不可覩見寂然虛空,是 謂為淨;若復宣說諸法可見者,是謂不淨。
諸法無量不相違背,是謂為淨;見有諸法有 量有數者,是謂不淨。諸法無境亦無剎土, 教化眾生淨佛國土,是謂為淨;若見眾生淨 佛國土化眾生者,是謂不淨。
[0104c24] 「諸法平等泥洹 一性,是謂為淨;見有受果成就道者,是謂 不淨。諸法出要不念法報,是謂為淨;見有出
要受法報者,是謂不淨。諸法盡生永離形色, 是謂為淨;見有離生受形色者,是謂不淨。諸 法常定初不變易,是謂為淨;見有動轉變
易不住者,是謂不淨。諸法不可覺知,亦無 有人能尋迹者,是謂為淨;見有形迹可尋追 求者,是謂不淨。」
[0105a03] 佛復告邠耨文陀尼子:「若 有菩薩摩訶薩,執持修行淨不淨者,現世便 得無盡慧三昧正受定意,便能超越諸佛境
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教化眾生淨佛國土。 一一分別諸法所趣,以四等心普潤一切,以 漸教授各令得度,隨本所願各使充足,復以
神通宿命智觀,審知根本淨其行迹。
[0105a09] 「或時菩 薩入正受三昧得神通慧,諸佛世尊復加威 神,分別法性自然而生自然而滅,生非我 生滅非我滅。菩薩大士無有是念:『由我出生,
有此法生、有此法滅。』菩薩摩訶薩無有是念: 『我今已成菩薩、某不成菩薩,我成菩薩法、某 不成法,我成究竟、某不成究竟,我成菩薩幻
術、某不成幻術,我成菩薩教化、某不成教化, 我成菩薩音響、某不成音響,我成菩薩神通 智、某不成神通智,我入菩薩境界、某不入境
界,我過眾行本、某不過眾行本,我修菩薩律、 某不修菩薩律,我淨菩薩剎、彼不淨剎。』
[0105a20] 「如是, 邠耨文陀尼子!菩薩摩訶薩初無此念,分別 諸法有高有下。何以故?菩薩得此定意正受 三昧者,神足自遊隨意所念,不於諸法有
增減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定意者, 堪任周旋教化眾生淨佛國土,從一佛國至 一佛國,禮事恭敬諸佛世尊,復以善權方便
與作善知識,微說道教至無為道,亦使眾生 立信堅固,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各無異 心,展轉共相教授,隨意所念盡成道果。是
謂菩薩摩訶薩入此定意,便能具足一切諸 法。」
[0105b02] 爾時,世尊與邠耨文陀尼子而說頌曰:
「一切諸法本, 所歸門不同,
各各境界異, 所行法亦然。
我說清淨道, 眾行不可盡,
今粗與卿說, 淨其不淨行。
諸佛不可量, 言教亦無盡,
今粗說正要, 分別諸道果。
諸佛義廣大, 空慧非有異,
彼此具成就, 悉歸解脫門。
眾智根門淨, 諸佛所加歎,
斷念除眾想, 具足眾智說。
諸佛所演教, 令知恩愛患,
忘有不處有, 故得人中尊。
佛本積宿行, 自致無上尊,
具足菩薩法, 演布大乘業。
眾智現在前, 盡知眾生原,
分別無生滅。」
[0105b19] 是時,世尊復告邠耨文陀尼子:「若有菩薩摩 訶薩,便得具足諸度無極,分別法界微妙之 行,智慧增益演布導訓,皆使周遍得四無
畏眾智自在。復得出要度不度者,心念諸法 皆現在前,禪智滿足念識為食,法界為身總 持為行,恒常周旋諸佛國土,令諸眾生皆悉
具足,成就佛道分別諸定,行善權方便。諸 佛所行悉過其量,從眾生心所念善惡,皆能 分別隨類而化,從無央數億千萬劫,一心入 定不毀正法無他異想。」
[0105b28] 爾時,世尊復與邠耨 文陀尼子而說頌曰:
「吾昔求佛道, 未受菩薩別,
經歷億百千, 禪定不移動。
究竟一切法, 不生染著想,
從是得作佛, 得為人中尊。
[0105c05] 「 (經本從此已下少七偈,順本記之譯人語也)
[0105c06] 「一切諸法不可思議,眾生境界亦復如是。若 復善男子、善女人入無形三昧,遍觀三千大 千世界,應度眾生亦當覺知,無限無量不應
度者亦當覺知,三世起滅亦當覺知。如是,邠 耨文陀尼子!菩薩摩訶薩得此定意者,清淨 不清淨行。」
菩薩瓔珞經釋提桓因問品第三十五
[0105c13]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來、至真、等正 覺,說一切諸法皆使清淨,及諸無量恒沙佛 土諸佛世界,清淨如空皆無所有,今復聞說
盡當覺知一切諸法。云何於諸法之中無形 不可見,而欲覺知一切諸法乎?」
[0105c17] 爾時,世尊告 釋提桓因:「善哉,善哉!拘翼!乃能於如來前而 問斯義,今當與汝一一引譬,智者以譬喻自
解。猶如幻師化作萬物、國土、城郭、宮殿、屋室、 飲食、床臥、貧賤、富貴、名號、姓字、父母、兄弟、僕從、 給使,復幻作人左右衛從。如此幻師所見化
法,或經劫數供給所須衣被、飲食、醫藥、床榻、 臥具,受者實受施者實施。如卿觀之,為實有 不乎?」
[0105c25] 是時,釋提桓因白佛言:「無也。世尊!何 以故?一切諸法皆空皆寂幻化非真,愚者深 著便致顛倒,無來無去無著無縛無盡無不
盡,幻化無形亦不可猗。」
[0105c28] 佛告釋提桓因:「如 是如是。拘翼!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如 幻三昧自然定意,分別一切諸法所起,無緣
無著不見成敗,化導一切眾生之類,不見有 度不見無度,度無所度化無所化,皆空皆寂 復無生滅。何以故?如幻定意正受三昧,甚深
微妙無有邊崖,如幻境界不可思議,唯有菩 薩摩訶薩遍能觀察乃得達了,亦不見生亦 不見滅,亦復不見當有生者,亦復不見已
有生者。何以故?菩薩所入不可思議,非是 羅漢辟支所知。菩薩所度猶如虛空,虛空所 度無形無像,如幻三昧亦復如是,亦無東西 南北四維上下。
[0106a11] 「拘翼當知,今當與汝引喻。猶 如凡夫本無形色,未能分別禪定根本,生亦 不知生,不生亦不知不生,亦復不知當生已
生,未能究竟心所念法,亦不見住亦不見不 住,亦不見盡亦不見不盡。何以故?心本無 形不可猗著,亦非三乘所能思議。拘翼當知,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此如幻三昧,一切 諸法皆現在前,無有邊際亦無境界,有亦不 見有、無亦不見無。何以故?菩薩境界不可思
議,所行法則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0106a20] 「拘翼當知, 今當與汝引喻。猶如娑竭龍王意欲念雨,若 在六天便雨甘露,若在四天王上能雨七寶,
難陀、優鉢難陀龍王及摩那斯龍王,雨六天 上,便雨衣被、服飾、香瓔、華鬘;若雨第四天上, 自然飲食各令充足。云何?拘翼!此龍所作為 實有不乎?」
[0106a26]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無也。世尊! 何以故?但彼諸天功德,乃使諸龍王等獻奉 供養。」
[0106a28] 佛復問釋提桓因:「云何?拘翼!七寶宮 殿衣被服飾,皆龍所降本無所有,今復自說 諸天福德故使諸龍降雨諸寶。諸龍及寶物,
為有為無?」
[0106b02] 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義說法說 亦不有龍亦無寶物。何以故?一切萬物皆空 皆寂,我身及天亦無所有。龍所降雨亦無有
雨,亦不見盡亦不見不盡。愚惑之人自生識 想。」
[0106b06] 佛告釋提桓因:「如是,拘翼!菩薩摩訶薩入 如幻三昧,盡觀一切諸法、諸法所生,亦不見 生亦不見不生。見諸法門有盡無盡,見幻化
法門有盡無盡,復見無量無限教化法門,復 見無量無限諸佛世尊遊步法門,復見無量 無限諸根羅網見入法門,復見無量無限諸 佛
世界成敗劫燒,心意廣大,超越諸佛所行法 門。如是,拘翼!當知諸法無生無滅,但以眾 生自生識著,未入定意觀察人心,不解空慧 而獲無生。」
[0106b15] 爾時,世尊與天帝釋而說頌曰:
「出要入道門, 分別三世行,
展轉由五道, 破有不處有。
菩薩如實觀, 分別慧明道,
本我所造行, 如今乃剋獲。
世界皆如空, 彼我無二想,
恭恪於諸佛, 今獲無頂相,
顏貌如優曇, 廣長覆面門,
不生亦不滅, 德為天人尊。
拘翼當念本, 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