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nameghasūtra (Bao Yun Jing) 寶雲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寶雲經卷第二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0215a25]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名具禪波 羅蜜。何等為十?多集福德、深厭諸惡、能勤精 進、具於多聞、不顛倒解、解法向法、利根聰明、
有純善心、善解定智、不著禪相。
[0215a28] 「云何名為多 集福德?久於大乘積集善根,在所生處常護 持善戒、遇善知識,世世恒生種族剎利、大姓
婆羅門、大家居士,生處恒生正見家增長善 法,憶所修善方便不捨,常不離善知識、菩薩、 諸佛。
[0215b04] 「漸漸增長觀察諸法:『世間大苦,常為災 患之所逼惱無有暫停,長為眾苦、無明所盲, 皆因愛欲。欲為根本,我今不應同於凡夫親
近於欲。欲者,諸佛世尊說從妄想生,無量因 緣毀訾過患,譬如以木貫人心腎。欲如利戟、 欲如劍刃、欲如毒蛇、欲如鋒焰、欲如膿爛,不
可觸近;欲如聚沫、欲如熱焰、欲如幻化、欲如 夢想;欲為不淨,令人臭穢,欲如熟癰、欲如腐 敗爛肉。』作如是厭惡欲想,剃除鬚髮,捨離產
業,出家學道,被服法衣而作沙門。
[0215b13] 「正法出 家,信家非家,出家學道,發大精進,未得善法 者能令使得、未得智者能令得智、未得證者 當令得證。
[0215b16] 「如是因、如是緣,以是事故即得多 聞,於世諦第一義諦悉能宣說,善知世諦即 第一義諦,善知不顛倒法如法體相。
[0215b18] 「何者是 善知法相?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 正念、正定。
[0215b20] 「得見正道,利根轉勝,心常在道;以 利根故,多生厭惡,遠離大眾憒閙之處,遠離 欲覺、貪瞋、邪見、殘害之心,遠離眷屬、遠離名
聞利養、遠離一切身心。
[0215b23] 「常念自觀察己心, 為念善、不善、無記。若念善,應念勝善。念勝善 者,心生歡喜,起發信樂。云何是勝善心?三十
七品。云何是三十七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 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法,是名勝善, 是真道支。
[0215b28] 「心猶不善,極生厭惡。多作觀察,勤 行方便,斷於不善。何等不善?貪欲、瞋恚、愚癡。 貪欲有三種:上、中、下。何者是上貪欲?欲心逼
身,正見衰損;離欲心少,離於慚愧。云何離慚 愧心?若攝身靜念獨處林野,爾時思惟欲覺 增長熾盛,貴於欲覺、讚歎欲覺,以欲覺故,作
是思惟時無有愧心。云何無慚?以欲業、欲 作、欲因緣,於父母所生懟恨語、於尊重處而 無畏難,亦不羞愧自現有德。以是欲故,命終
之時墮於惡趣,是名上欲。云何名為中欲?若 受欲已,心生厭離、或起悔心,是名中欲。云何 名為下欲?若摩觸之時欲想即息、或共言語
雖有染想生念即滅、或見欲時欲想亦息,是 名下欲。欲者,一切衣服、飲食、供身之具悉名 為欲。
[0215c13] 「瞋恚亦有三種:上、中、下。何者為上瞋?若 惱彼時深生忿怒,或作五逆、或五逆中作一 一逆、或誹謗正法等。如是之罪非算數譬喻
之所能及,身壞命終墮大地獄受罪,餘報得 生人中,膚體黑瘦、兩目皆赤、志逞常怒、多 懷擾害。以是義故,名為上瞋。云何名為中
瞋?所作諸惡速疾變悔,即修對治之法,是名 中瞋。云何名為下瞋?或出惡言、或起譏訶、或 集微惡業、或時時起發,尋生對治,是名下 瞋。
[0215c22] 「愚癡亦有三種:上、中、下。何者為上癡?作惡 不悔、不生慚愧、心無厭時,如是名為上癡。云 何名為中癡?身作惡時尋生變悔,於同梵行
邊發露懺悔、不顯己德,是名中癡。云何名為 下癡?依如來所制非性重罪少有所犯,是故 名為下癡。
[0215c27] 「菩薩摩訶薩善心起時,能迴貪瞋 癡、能除欲愛、能除欲樂、能除欲著。以善心故, 令欲不起。
[0215c29] 「云何名為無記心?此心起時,不緣 外、不緣內,不緣善、不緣不善,不從定、不從智。 如從眠起目視不了,不緣善、惡,名為無記。若
無記心生時,菩薩方便自策發起善心,令生 歡喜、安住於善,是名菩薩得於善心。以善心 故,觀察一切諸法如幻、如夢、如熱時焰、如呼
聲響,此是善法、此非善法,此法跡乘、此法不 跡乘。
[0216a07] 「菩薩摩訶薩觀於一切法發起善心,以 法為想、心為先導,當善持其心調順其心、善 持諸法調伏諸法。見正法已,以是緣故便得
寂定。心為境界,以心繫心漸入寂定、以心住 心正住三昧。心寂定故便能專一;心專一故, 次第無間;得定心故心常寂靜;心寂靜故
心生喜樂,便除欲愛、諸惡、不善。
[0216a13] 「有覺有觀定 生喜樂,成就初禪;無覺少觀定生喜樂,成就 二禪;除喜、得樂、念捨,得第三禪;離喜樂、行捨
心,得第四禪;除我見、離憂喜、捨苦樂,淨念捨 行四禪。一切解脫離色相,如虛空,眾生心 相、虛空相等作一解脫觀。以是故,色相滅,
空相生;惱壞相已滅,無邊虛空相成。從 無邊虛空相以次觀識,識無邊故,虛空相 滅。觀識漸損乃至少識,名為不用處;復觀此
識若有、若無,是名非想非非想處;滅諸想、受, 是名滅定。菩薩雖入滅定而不捨教化眾生, 亦不永樂滅定以為寂靜,不捨滅定而能慈
悲普覆眾生;於滅定中乃至起悲、喜、捨心亦 復如是。
[0216a26] 「菩薩爾時便獲五神通,而不以十二 門禪、五神通等以為自足,方求上法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莊嚴之具,功德滿足。
[0216a28] 「善男子! 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具禪波羅蜜。
[0216b01]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智慧滿足。何等 為十?具無我善、善解業報、善解有為法、善 解生死相續不絕、善解生死出要之法、善解
聲聞辟支二乘之法、善解摩訶衍、善解遮魔 業智慧、不顛倒智慧、無等智慧。
[0216b05] 「善男子!云何 具無我善?菩薩以智觀察色、受、想、行、識,觀色 不生、不起、不見起因,受亦不生、不起、不見起
因,想亦不生、不起、不見起因,行亦不生、不起、 不見起因,識亦不生、不起、不見起因,滅亦不 生、不起、不見起因,第一義諦亦不見、不生、不
起。世諦、第一義諦,但有假名而無實體。雖知 諸法虛寂而不捨於精進,深矜一切眾生, 如救頭然、如救衣裳然,勤修方便,不懈、不捨。
為一切眾生故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果,莊嚴具足,是名菩薩無我善根。
[0216b15] 「云何名菩 薩善知業報?菩薩選擇觀察一切眾生皆如 幻相、如乾闥婆城、水中之月,體性空寂。一切
眾生染著我見及我所見,以是因緣不見正 道。眾生作如是想:『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 命、無丈夫者,若悉皆無,誰受善惡、六趣差
別?』菩薩摩訶薩雖知業報不斷、不常,而受不 捨,是名菩薩善知業報。
[0216b22] 「云何名菩薩善知有 為而不取有為相?如實正見,知有為法迅速 不停,念念流動猶華上露、如山 澗 水駃流赴
下,間無暫息,亦如沙鹵無有牢固,何有智者 當生樂著而戀親愛?見有為法如是之相,云 何智者而生憂悲?以是因緣,深樂涅槃、厭惡 生死,是名菩薩善知有為法。
[0216b28] 「云何名菩薩善 解生死流轉?菩薩觀察一切眾生,無明所盲、 漂流生死、恒為愛羂諸結所縛,以是因緣故
受,以受故造善惡業,以業因緣故有,有因 緣故生,生因緣故死,憂、悲、苦、惱眾苦聚集。生、 死流轉互為上下,猶如火輪。是故,菩薩正觀
生死如實而知,是名菩薩善解生死流轉。
[0216c05] 「云 何名菩薩善解生死出要之法?無無明則無 行,無行則無識,無識則無名色,無名色則 無六入,無六入則無觸,無觸則無受,無受則
無愛,無愛則無取,無取則無有,無有則無生, 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惱眾苦聚集。菩薩以 如實知見十二因緣,是名菩薩善解生死出 要之法。
[0216c12] 「云何名菩薩善解聲聞、辟支二乘之 法?菩薩觀察如此法時成須陀洹、成斯陀 含、成阿那含、成阿羅漢,斷諸結漏得成辟支
佛,成辟支佛已如犀一角,善解聲聞、辟支佛 法而不取證。何以故?我攝受一切眾生故,作 師子吼而作是言:『我當拔一切眾生曠野生死
之苦,以是故我今不應獨出生死。』是名菩薩 善解聲聞、辟支佛法。
[0216c19] 「云何名菩薩善解摩訶 衍法?菩薩善學一切諸法而不得諸法相、善 修學道而不得是道相,不見能行者、不見所
行法亦不見所至到處,以是因緣相貌而不 墮於斷見,是名菩薩善解摩訶衍。
[0216c23] 「云何名菩 薩善知遮魔業智慧?菩薩善知不親近惡知 識亦不至惡國,而常遠離世俗談話,不樂親
近諸餘非法、不求利養,亦於此法不生欣樂, 一切結使能障菩提者悉皆遠離,善知對治 法,是名菩薩善知遮魔業智慧。
[0216c28] 「云何名菩薩 不顛倒智慧?善學世諦、第一義諦,及諸經論、 善學世間雜論,為成熟眾生故。雖廣聞多學
而不為於顯己功德,但為成熟眾生;雖明知 世典而常尊佛法以為最勝,終不染於外道 邪見,是名菩薩不顛倒智慧。
[0217a04] 「云何名菩薩無 等智慧?不見若天、若人、沙門、婆羅門、諸外道 與菩薩智慧等者,除諸如來、世尊、等正覺,餘
天、人、阿修羅無有能及菩薩智者,是名菩薩 無等智慧。
[0217a08]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滿足 智慧。
[0217a10]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滿足方便。何等為 十?善解方便迴向、善迴外道諸見、善迴五塵、 善除疑悔、善救護眾生、善知眾生濟命、善受
供養、善移聲聞辟支二乘學者入於大乘、善 知示教利喜、善知供養恭敬。
[0217a14] 「云何名菩薩善 解方便迴向?一切所有,若華、若果、若香、若香 樹、若寶、若寶樹、若疊、若疊樹、一切空澤曠
野,無主、非我所諸物,盡皆晝三時、夜三時迴 心施佛,以是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於修多羅經中讚歎供養三寶之處深生
隨喜,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及諸眾生若起一 念善根,身心隨喜悉皆迴向。香華供養諸佛 形像、塔廟,以是善根願令一切眾生悉除破
戒、非法臭穢,當使一切眾生皆得諸佛戒香 之身。若有掃塔塗地,願使一切眾生悉得端 正莊嚴之具;若以華蓋供養佛塔,願一切眾
生除煩惱熱;若入僧坊、塔寺,願一切眾生入 涅槃城;若出塔寺,願一切眾生永離生死;若 開門時,願一切眾生開善趣門;若閉門時,願
一切眾生閉惡趣門;若欲坐時,願一切眾生 當坐道場;若欲起時,願一切眾生於煩惱淤 埿悉令超出;若右脇臥時,願一切眾生得
右脇涅槃;若著衣時,願一切眾生著慚愧衣; 若捉鉢時,願一切眾生滿足佛法;若欲食時, 願一切眾生悉得法食;若大小便利時,願一
切眾生蠲除垢穢,無婬、怒、癡;若洗手時,當願 眾生悉離染穢;若洗脚時,願一切眾生除煩惱 垢;若嚼楊枝時,願一切眾生種種垢穢皆悉
得除;若身行止及舉動時,願一切眾生悉得 安樂;若禮塔寺時,願一切眾生亦皆敬禮。是 名菩薩善解方便迴向。
[0217b11] 「云何名菩薩善迴外道 諸見?能令異學九十六種調伏出家,欲調伏 時而不貢高為作師範,要先恭事現為弟子
然後調伏。隨諸外道所有威儀、法則,悉皆習 學,究盡勝彼。令調伏已而反制之,使為弟子 信受其語,爾時便為說言:『汝先所學法無有
離欲,亦無出要。』乃以正道誘化其心令立佛 法,是名菩薩善調外道諸見。
[0217b18] 「云何名菩薩善 迴五塵?見諸眾生貪欲熾盛,為化彼故現作 女身,端正殊妙超諸女人,使彼染著;即復現
身變為死屍,膖脹臭爛。眾生見者悉生驚怖, 即便厭惡:『我今云何疾得遠離臭穢之身?』菩 薩爾時即復本形而說法要,皆令堅固無上 道心,是名菩薩善迴五塵。
[0217b24] 「云何名菩薩善除 疑悔?若見眾生作五逆罪及餘諸惡,菩薩 即語眾生言:『汝今何為愁苦如是?』彼人答言:
『我作五逆罪愁憂悔恨,捨此身已當久受苦 惱,長夜衰損,無有義利。』菩薩為現神變適其 心念,令彼信服便生信敬愛樂。菩薩又復化
作父母而加逆害,彼作是念:『菩薩神足威力 無量猶害父母,況我愚癡而能不作?』菩薩答 言:『我真汝伴,同作逆罪。』菩薩便為說種種
法,令彼逆罪即得輕微猶如蚊翅,是名菩薩 善除疑悔。
[0217c05] 「云何名菩薩善能救拔眾生?菩薩 觀彼眾生堪為法器而造諸惡,菩薩即為現 形種種說法:應現王身得度者,即現王等
身;應現剎利身得度者,即現剎利身;應現 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應現天 身得度者,即現天身;應現金剛力士身得度
者,即現金剛力士身;應現恐怖身得度者, 即現恐怖身;應見繫閉鞭打驚怖身得度者, 即現繫閉鞭打驚怖身;應見親友愛樂身得
度者,即現親友愛樂身;所應見者皆為現之, 是名菩薩善能救拔眾生。
[0217c15] 「云何名菩薩善知 眾生濟命?菩薩摩訶薩見眾生無所堪任、不 識正法,惟知貪欲、飲食、衣服,更無餘求。菩薩
爾時為示算數、醫方、種種伎術,如是善者皆 令學習,悉令不乏衣服、飲食,是名菩薩善知 眾生濟命。
[0217c20] 「云何名菩薩善解受供? 菩薩爾時得大寶聚,如須彌山悉能受之;若 得少施,微毫縷綖亦皆受用。菩薩以何緣故
大小皆受?見眾生慳貪、嫉妬、無有施心,又見 眾生出沒生死如水中魚,深愍眾生漂溺巨 海,為作利益令使快樂,受財寶已為供養佛
法僧、給施窮乏,隨所施處而為說法,皆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薩善解受供。
[0217c28] 「云何名菩薩善能移於二乘入於大乘?菩薩 見眾生堪任大器,乃至作聲聞、辟支佛二乘, 精進勤修、苦行。爾時菩薩令住大乘,及其徒
眾悉皆令轉,捨於小心;為繼佛種、不斷三寶 故。是名菩薩移於二乘安住大乘。
[0218a03] 「云何名菩 薩善能示教利喜?未發菩提心者能令發心; 懈怠懶墮者令勤精進;若以少善而自足者,
方便發起,令具諸善;若有虧損、少戒、生大障 礙而心遠離一切諸善者,菩薩即為說法,令 其歡喜具修戒行;是名菩薩善能示教利喜。
[0218a09] 「云何名菩薩善能恭敬供養三寶?出家菩薩 少欲知足、不積財寶,唯以法施為利。爾時,在 閑靜處獨坐思惟:『我今何為不作供養佛想?』
即自思惟種種運心供養諸佛,如是思惟已 便能具足六度。云何具足六度?以種種供養 而具檀波羅蜜,恒與一切眾生善是名尸波
羅蜜,歡喜忍樂是名羼提波羅蜜,心身不 懈是名毘梨耶波羅蜜,專心不散是名禪波 羅蜜,莊嚴眾行皆悉具足是名般若波羅蜜。
菩薩如是靜處思惟時能具六波羅蜜,是名 菩薩善解恭敬供養三寶。
[0218a19] 「善男子!具此十事 是名菩薩具足方便。
◎
[0218a21]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方便發願。何等 為十?不作卑下發願、不畏生死發願、出過 一切眾生發願、一切諸佛讚歎發願、能摧伏
一切魔發願、不為他教故發願、無邊發願、不 恐畏發願、無憂發願、具足發願。
[0218a25] 「云何名菩薩 不卑下發願?菩薩摩訶薩不為三有受樂故 發願,是名菩薩不卑下發願。
[0218a27] 「云何名菩薩不 畏生死發願?不求二乘,不為厭惡生死、不為 滅除生死故發願,是名菩薩不畏生死發願。
[0218b01] 「云何名菩薩出過一切眾生發願?菩薩願使 一切四生眾生悉成菩提如般涅槃,而我或 入涅槃或不入涅槃,是名菩薩出過一切眾 生發願。
[0218b04] 「云何名菩薩一切諸佛讚歎發願?菩 薩發願:『我化一切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行菩薩道乃至坐於道場,我當勸
請令轉法輪;佛若入涅槃,我當勸請令久住 世利益眾生。』是名菩薩一切諸佛讚歎發願。
[0218b09] 「云何名菩薩摧伏一切諸魔發願?菩薩願使 一切眾生成佛時國土不聞惡魔名字,是名 菩薩摧伏一切諸魔發願。
[0218b11] 「云何名菩薩不為 他教故發願?終不受他教故,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自以智慧觀察世界眾生受無
量苦,為拔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名菩薩不為他教故發願。
[0218b15] 「云何名菩薩無 邊發願?菩薩不為方所少緣發願。菩薩整其 衣服,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心生厭惡:『於十方
一切世界所有菩薩,若坐道場勤修苦行、初成 佛者、轉法輪者,當悉觀察照見我心,勸請隨 喜願轉法輪。一切十方菩薩,從初發意行六 波羅蜜皆作無量難行苦行,
乃 至坐於道場 降魔成佛及轉法輪,於此一一善心,我皆隨 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薩無 邊發願。
[0218b24] 「云何名菩薩不恐畏發願?菩薩從初 發心,聞深妙法不生驚畏、聞佛本行無量功 德不生驚畏、聞菩薩深遠遊戲神通不生驚
畏、聞菩薩深遠善權方便不生驚畏。菩薩作 是念:『佛菩提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佛所 成熟眾生無量無邊,非我智力之所能知,惟
佛與佛乃能究竟。』是名菩薩不恐畏發願。
[0218c01] 「云 何名菩薩無憂發願?菩薩見諸眾生癡無慧 目、 [怡-台+龍] 悷難調不可降伏、破戒懶墮眾惡悉具,
為如此等深起厭心,求生淨土:『願令我等不 聞如是諸惡之名,當行慈悲、智慧具足。』菩薩 發心便作是念:『一切世界中少智眾生,愚癡、
瘖啞、無涅槃分、不生信心者,而為一切諸佛、 菩薩之所棄捨,如此眾生我皆調伏,乃至坐 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此心時,
一切魔宮悉皆震動,十方諸佛發聲讚歎:『莊 嚴淨土,速成正覺。』是名菩薩無憂發願。
[0218c11] 「云何 名菩薩具足發願?菩薩發心誓願降魔、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具足發願。譬 如油鉢若已平滿,更投一渧終不復受。菩薩
成佛,眾願滿足,亦復如是,更無減少一塵之 願。
[0218c16]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方便具足發 願。
[0218c18]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力具足。何等為十? 人不輕力、不為他所伏力、具福業力、具智慧 力、具徒眾力、得神通力、自在之力、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