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nameghasūtra (Bao Yun Jing) 寶雲經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寶雲經卷第三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0221c19]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如日。何等為 十?能除無明黑闇、能令信心開敷、能令十方 周匝皆暖、能令善法生長、能令有漏滅沒、能
作照明、能使邪道異見蔽障不現、能令高下 丘坑悉顯、能令善業皆悉得起、能令智者喜 樂愚者增惡。
[0221c24] 「云何名菩薩能除無明黑闇?譬 如日出,眾闇皆息;菩薩日出能除眾生無明 之闇。
[0221c26] 「譬如日出,眾華開敷;菩薩日出,應受化 者亦皆開敷。
[0221c27] 「如日出時,周匝十方能令使暖; 菩薩日出,功德、智慧令十方暖,不擾眾生。
[0221c28] 「如 日將出,見其明相知有日出;菩薩亦復如是, 以智光明照諸世間,眾生則知菩薩日出。
[0222a01] 「如 日入時,諸方昏冥,眾物不現;菩薩以智慧光 入諸三昧,煩惱、昏冥、一切結漏悉滅不現。
[0222a03] 「如 日出時,光照閻浮提滅一切闇;菩薩智光亦 能普照。
[0222a05] 「如日出時翳諸小明,熒火之光悉不 復現,而日無心翳諸小明,法相自爾;菩薩日 出則翳諸異見、群邪、外道。
[0222a07] 「如日出時,於閻浮 提高、下、好、惡悉皆顯現;菩薩日出時,正道、邪 道亦各差別,邪謂八邪、正謂八正。
[0222a09] 「如日出時, 田夫、耕農、諸作悉起;菩薩日出,信心眾生普 皆修善。
[0222a11] 「如日出時,善人樂見,姦盜眾生悉惡 不喜;菩薩日出,賢智樂見,群邪、外道一切不 喜。
[0222a13]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如日。
[0222a14]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譬如師子。何等為十? 無所畏、不畏大眾、去終不還、能師子吼、具足 辯才、樂處林野、在於山窟、摧伏大眾、具勇猛
力、善能守護。
[0222a17] 「善男子!云何無所畏?譬如師子 往還出入無所忌難。何以故?不見與己等故。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周旋往返無所畏難。
何以故?不見與己等故。
[0222a20] 「譬如師子不畏大眾;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諸有大眾欲來講論 不生畏難,心亦不高、不下。
[0222a22] 「譬如師子心無怯 弱,臨陣戰鬪而心不退,直進不還;菩薩亦爾。
[0222a24] 「如師子吼,飛落、走伏,鮫、魚、龜、鼈、水性之屬潛 隱水底,人、畜皆驚;菩薩亦爾,作無我師子
吼,能令一切外道、野干、著我見者十方驚走。 菩薩不欲令彼生其驚怖,但欲除彼我見心 故,亦為化餘信心眾生。
[0222a28] 「如師子王勇猛無畏, 遍觀四方心無怯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其行純淨,常諦觀察三昧智慧。
[0222b01] 「譬如師子樂 處林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常樂閑獨,離 於憒閙。
[0222b03] 「又如師子樂處山窟;菩薩亦爾,樂處 禪定三昧山窟。
[0222b04] 「譬如師子無所結縛;菩薩摩 訶薩亦復如是,已悉遠離結使重擔而行無 染著。
[0222b06] 「譬如師子,無有伴黨能摧諸軍眾;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獨坐道場摧伏魔眾。
[0222b07] 「善男 子!猶如師子,近聚落住能令獐、鹿不害苗 稼;菩薩亦爾,隨住方面能令眾魔、一切外道 不壞正法。
[0222b10]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譬如 師子。
[0222b12]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善調。何等為十? 菩提心堅牢、修治菩提、守護諸根、趣向正道、 善持重擔、為眾生故不辭勞苦、正命自活、能
除諂曲虛妄之說、幻惑悉除、心常正直。善男 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善調。
[0222b17]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善乘。何等為十? 雖行禪定恒修空相、雖盡煩惱障而常修道、 善順佛教而無所違、等觀諸法善解法界、心
常自卑如旃陀羅、善除憍慢貢高吾我、見法 決定無有疑悔、善察諸法得決定相、善於正 道不隨他教、善向菩提為世福田。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薩善乘。
[0222b24]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譬如蓮華。何等為十? 其體清淨、不著於水、不染少惡、戒香具足、修 清淨行、和顏悅色、柔軟不 [革*卬]
、見者皆吉、心 意調熟、生已有想。
[0222b27] 「云何不著?如蓮華生水,淤 泥不染;菩薩雖生世間而不為世法所著。何 以故?得方便智慧故。
[0222b29] 「猶如蓮華,水不能染;菩 薩亦爾,不為少惡之所染著。
[0222c01] 「如蓮華生處香 氣滿中;菩薩亦爾,隨所生處戒香悉滿。
[0222c02] 「譬 如蓮華隨所住處體性清淨,剎利、婆羅門、城 邑、聚落之所稱讚;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戒
行清潔,天、人、阿修羅、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 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之所稱讚,常為諸 佛之所護念。
[0222c07] 「如蓮華開敷,眾皆愛樂;菩薩摩 訶薩亦復如是,和顏悅色,諸根清淨。
[0222c08] 「譬如蓮 華柔軟不 [革*卬] ;菩薩如是,體性柔軟,言無麁獷。
[0222c10] 「譬如蓮華常是吉相,乃至夢中亦名為吉、有 義有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是吉。究 竟必得證一切智,以是義故,名一切吉。
[0222c12] 「譬如 蓮華未開敷時不名具足,華既開敷則名清 淨,一切具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慧覺開 敷是名為佛。
[0222c15] 「如蓮華開敷能令眼見快樂、香 氣充滿、身觸柔軟、心得喜悅、則意受樂;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智慧成熟、慧光明相,能
令見時眼得清淨、聞時耳得清淨、戒香遠聞 鼻得清淨、觸身供養身得清淨、思惟功德意 得清淨。
[0222c20] 「蓮華生時,生已有想;佛及菩薩、四天 王等,若見菩薩出時亦皆守護,生已有想。
[0222c21] 「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譬如蓮華。
◎
[0222c23]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勝大心。何等為 十?滿足諸波羅蜜故,名勝大心;滿足一切佛 法故,名勝大心;化一切眾生故,名勝大心;成
佛道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勝大 心;初成正覺轉於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人、 若天、魔、梵所不能轉,及餘世間亦不能轉,而
我當轉故,名勝大心;菩薩為欲利益眾生,不 但於此世界乃至無量無邊世界,悉以正法 攝取眾生故,名勝大心;菩薩以智慧船,為欲
度此生死大海、流轉眾生故,名勝大心;眾生 無救、無依、無舍、無主,我當親友為作歸依、舍 宅故,名勝大心;欲示如來威德自在,我當為
作佛師子吼、我當遊戲佛之神通,欲現龍象 威儀視不迴顧,欲使天、人、一切眾生無與等 者,若魔與梵、沙門、婆羅門、及阿修羅無與等
者故,名勝大心;佛大威德所化度者我欲度 之,非凡小行、非麁弊行、非是難行、非下劣行 故,名勝大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最 勝大心。
[0223a12]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清淨心。何 等為十?體性具足、體性不動、體性質直、無虛 偽相、除諸惡行、不發聲聞心、不發辟支佛心、
不自為己結使垢障而修功德、少恩尚憶況 復大恩而不念報、施恩於人而不自恃。
[0223a16] 「言行 相應,終不謬失,不隱己過、不譏他短,菩薩終 不外現軟語而心懷恨,亦不顰蹙、瞋色卒暴
令惱眾生。自無諍心,亦不令他而起於諍,不 作兩舌破壞鬪亂於人。
[0223a20] 「身常恭敬,所言真實, 言行相稱,作業皆善,於如來法不說過惡。云 何不說過惡?菩薩發菩提心,剃除鬚髮,被著
法服,如來法中而得出家,不畏王故出家、不 畏王臣故出家、不作盜賊故出家、不負債故 出家、不怖畏故出家、不為邪命故出家,信心
故出家。得出家已,恒求善法、親近善友、隨順 善友,於善知識所聽受善法,聞法修行,心不 憍慢,終不顛倒、妄取於法。為除顛倒令入正
道,入正道已便得正見,得正見已去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不遠。
[0223b01]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清淨心。
[0223b03]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深信不疑。何等為 十?信如來身密、信如來口密、信如來意密、信 諸菩薩所行、信菩提法、信於諸佛隨所起
作皆令滿足、信諸佛出生、信諸佛一乘、信諸 佛深遠音聲、信諸佛隨應眾生說法。
[0223b07] 「云何信 如來身密?信如來法身、信如來寂滅、信如來 無等無量身、信如來堅固身、信如來不壞身、
信如來金剛身從如實生,信知不虛誑,亦不 生疑惑,是名信如來身密。
[0223b11] 「又復思惟:『聞如來 口密——現前受記、密受記、未發心受記、初發心 受記——信諸佛常以四依說法、信諸佛知無失、
信諸佛口無失、信諸佛如上所說言不虛妄。』 何以故?諸佛已盡一切過故、離一切垢故,除 一切塵、無一切熱,盡諸結業,自在無礙。心常
寂滅,不濁、不穢,澄潔清淨;若使如來有身、口 過則無是處。如實不虛、不妄,決了此處不生 疑惑,是名信如來口密。
[0223b19] 「菩薩又作是念:『聞如 來意密,心有所作皆隨智慧,聲聞、緣覺、一切 菩薩則不能了,唯除如來欲使知者。何以故?
如來智海甚深難度不思議故、超過一切心 意表故,無量、無邊,與虛空界等,出過一切外 道占相、卜筮、呪術所知,心常如實,無有虛妄。』
[0223b25] 「復聞菩薩為眾生故所作事業,不生疲厭、不 生驚畏,志力堅實,荷負重擔,能生大欲滿足 諸波羅蜜,一切佛法以漸而滿。其心無礙,無
與等者,堅固精進、堅固莊嚴、堅固智慧、堅固 誓願、不動誓願、無等誓願。何以故?稱菩提相 故,以漸增廣乃至滿足,如實知之,無有虛妄, 心無疑惑。
[0223c02] 「云何能修信不疑?作是念:『從初發 心乃至坐於道場得無障無礙,遍知一切法, 明了無翳,得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如意足智、
漏盡智,於一剎那頃悉知三世。以如是智觀 眾生界,見眾生身業不善、口業不善、意業不 善、誹謗賢聖、起大邪見,亦知作邪見因緣身
壞命終墮大地獄;觀如是眾生身業修善、口 業修善、意業修善、不謗賢聖、正見成就,以是 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天上。』如是觀諸眾生善
惡差別而作是念:『我本修菩薩道時發大誓 願:若我自成菩提,亦使他成。我誓願滿足,言 行真實,無有虛妄。』而於此處亦無疑惑。
[0223c13] 「我聞 如來唯有一乘,此事真實而不顛倒,無有虛 妄。何以故?譬如閻浮提多諸小渚,是諸小渚 皆依閻浮提住,亦同名閻浮提;如來一乘亦
復如是,一切諸乘皆出大乘,是故一乘名如 來大乘。亦於此中不生疑惑,如實而知,是以 菩薩信如來乘。
[0223c19] 「亦曾聞如來種種說法、種種 修多羅,無不真實。何以故?如來隨所化眾生, 隨問何法稱彼而答。然於此處如實能知、信 受不疑。
[0223c22] 「曾聞諸佛深遠妙聲,此事真實,心無 所惑。何以故?諸天以少修福尚得深妙柔軟 之聲,況復如來具足無量百千萬億功德?深
信此處不生疑惑,是名菩薩信於如來深遠 之聲。
[0223c26] 「又,信如來能以一音演說諸法、隨其類 根悉除疑惑,而諸眾生皆謂世尊獨為己說。 佛以一音演說諸法,眾生隨類亦各信解,非
作想、亦非不作想,如實而知,無有虛妄,能於 此處不生疑惑。
[0224a01]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 深信不疑。
[0224a03]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譬如大海。何等為十? 是大寶藏、深遠難度、廣大無量、次第漸深、不 與煩惱同處而宿、寂滅一相、眾流競注皆悉
容受、潮不失時、能為他人作歸依處、而無竭 盡。
[0224a07] 「云何菩薩是大寶藏?亦如大海,一切眾寶 皆出其中,閻浮提人悉來競取不能令減;菩 薩亦爾,猶如寶藏,無邊眾生悉以信心修菩
薩行,功德寶藏亦復不減,是名菩薩如大寶 藏。
[0224a11] 「譬如大海,深廣難度;菩薩亦復如是,智慧 法海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無能度者,是名菩 薩深廣難度。
[0224a13] 「譬如大海,廣大無邊;菩薩亦爾, 功德、智慧廣大無邊,是名菩薩猶如大海深 廣無邊。
[0224a15] 「譬如大海,次第漸深;菩薩摩訶薩成 一切智以漸轉深,是名菩薩猶如大海以漸 轉深。
[0224a17] 「譬如大海不宿死尸。何以故?海法爾故。 菩薩法海,一切結漏、煩惱死尸及惡知識亦不 同宿。何以故?菩薩法爾故。
[0224a19] 「譬如大海,眾流注 中皆同一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白淨善 業、無量一切功德到種智海,亦同一味等無 差別。
[0224a22] 「譬如大海能容百千眾流,然其大海不 增、不減;菩薩亦爾,聽受一切佛法,亦為眾生 分別解說而無增減,是名菩薩猶如大海不 增不減。
[0224a25] 「云何譬如大海,潮不過限?菩薩亦復 如是,於所應成熟眾生亦不過限。
[0224a26] 「猶如大海, 一切大身眾生依止窟宅;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為一切大心眾生作依止窟宅,是名菩 薩猶如大海依止窟宅。
[0224a29] 「譬如大海無有窮盡;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如應說 法亦無窮盡。
[0224b02]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譬 如大海。
[0224b04]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微細智。何等為十? 善知出要、善知出要法、善知一切法等同一 相、善知一切法如幻相、善知一切法相、善
知甚深十二因緣、善知諸業不可思議、善知 一切法義、善知如實義、善知如實智。
[0224b08] 「善男子! 云何名菩薩善知出要法?菩薩能以智慧觀 察一切眾生貪瞋熾然、愚癡闇冥,思惟如是:
『眾生云何出要?』觀察等同一相,知一切法如 幻相,如實知一切法,能度甚深因緣、能知業 不可思議,知一切諸法無相而知種種諸業,
能知緣起及諸業相。以如是微細智故,於諸 佛所說法悉了其義;以解義故,所見真實;以 見真實故,便能度脫眾生生死。善男子!具此 十事是名菩薩微細智。
[0224b18]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得隨應辯。何等為十? 佛如是說:『一切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人、
無作者、無知者、無見者,一切諸法悉如是相, 一切法空、一切法虛妄、欺誑無主、一切法妄 想無實,皆從因緣起。』善男子!具此十事是 名菩薩隨應辯。
[0224b24]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辭辯。何等為十? 言論無滯、語無竭盡、言辭柔潤、悅澤無窮、不 懼大眾、辭不卑小、辭無畏忌、辭無與等者、
言不為他所惡、言雖無量而不離四依義。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辭辯。
[0224b29]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淨辯。何等為十? 辭無謇吃、辭無恐畏、辭不卑劣、辭不麁高、 義不卑小、辭無闕短、其聲清徹、聲無闕短、言
則應時無有漏失、辯不麁獷。
[0224c03] 「云何名菩薩得 不謇吃辯?以無大眾威德畏故,言不蹇吃。
[0224c04] 「云 何名菩薩得不恐怖辯?以體性正直故,無所 忌。
[0224c06] 「云何名菩薩得不卑劣辯?以何因故?菩 薩處於大眾猶如師子無所忌難。
[0224c07] 「云何名菩 薩辭不麁高?以何因故?除結使故。善男子!有 煩惱故,辭必麁高。
[0224c09] 「云何名菩薩義不卑小?以 何因故?善得法故,已深解法,其義明了。
[0224c10] 「云何 名菩薩辭無闕短?以何因故?善解諸論故,若 解論鮮少則言辯有闕。
[0224c12] 「云何名菩薩聲無闕 短?何以故?菩薩悉解一切諸音聲故。
[0224c13] 「云何名 菩薩知時而語?若應前語不著於後,若應後 語亦不著前。何以故?菩薩善知時故。
[0224c15] 「云何名 菩薩辯不麁獷?非所喜者則不為說。何以故? 一切口過由諸結習,以斷惡故,所言柔軟。
[0224c17] 「菩 薩摩訶薩無不了辯。何以故?菩薩諸根已悉 利故。善男子!諸根闇鈍故,有不了辯;利則不 爾。
[0224c20]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淨辯。
[0224c21]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樂說辯。何等為十? 愛語、不顰蹙語、義語、法語、等語、不自高語、 不輕他語、不染語、不惱觸語、種種言辯。
[0224c23] 「善男 子!菩薩愛語能令眾生心生喜樂。
[0224c24] 「和顏 悅色,咸使安慰。
[0224c25] 「菩薩義辯能以美語令眾悅 樂。
[0224c26] 「菩薩法辯,教授利益。
[0224c26] 「菩薩等辯,常以等心 為眾生說法,能令一切悉皆喜悅。
[0224c27] 「菩薩不 自高說法,除諸憍慢、自是心故;菩薩同事說 法,悅眾生故。
[0224c29] 「菩薩不輕他說法,心能專一故。
[0225a01] 「菩薩不染語,堅持淨戒悅眾生故。
[0225a01] 「菩薩不惱 觸語,以忍辱力悅眾生故。
[0225a02] 「菩薩種種言辯,能 以樂說悅眾生故。
[0225a03]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 薩樂說之辯。
[0225a04]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 說法,能令眾生信受。何等為十?堪任法器者 而為說法、稱其根性而為說法、不為譏呵者
說法、不為外道異見者說法、不為憍慢無誠 心者說法、不為無信心者說法、不為諂誑 偽者說法、不為求活命者說法、不為求利養
慳貪嫉妬者說法、不為顛狂愚癡聾啞者說 法。
[0225a11] 「善男子!菩薩以何因故不作法慳?己所 得法悉與眾生,令他信解,不為師匠祕而不 說。菩薩終不於眾生起不慈愍心、亦不外於
眾生,但不任法器者則入捨心。」
[0225a14] 除蓋障菩薩 白佛言:「世尊!而此眾生若不為說者,當為誰 說?」
[0225a16] 佛言:「有信心者,我當為說;善根成熟、堪 任法器者,當為說之;於過去佛種諸善根、心 不諂曲、無虛偽者、亦非幻惑詐現威儀者、不
求名聞為利養者、常為善知識之所守護者、 有智聞之能隨信解者、諸根利者、聞法能行 勤精進者、能隨順佛教者,若有如是善男子 等,諸佛、菩薩而為說法。
[0225a22]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 名菩薩善能說法令眾生信受。
[0225a24]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說法法師。何等 為十?修集佛法而能說法,亦不見法而能修 集;亦不見法能斷結使而為說法,亦不見所
斷結使;亦不見法厭惡、離欲、寂滅,作如是說: 法亦不得厭惡、亦不得離欲、亦不得寂滅相; 得須陀洹果說法,不見有須陀洹相;得斯陀
含果說法,不見有斯陀含相;得阿那含果說 法,不見有阿那含相;得阿羅漢果說法,不見 有阿羅漢相;得辟支佛果說法,不見有辟支
佛相;斷除著我說法,亦不見我、不見著;見業 果報說法,亦不見業果報相。何以故?菩薩觀 諸假名不必依法。名中無法、法中無名,但以
世俗,假設名字流布世間。世諦故而有假名, 於第一義諦觀之則無,悉是虛妄,誑惑凡夫。 善男子!具此十事名菩薩說法法師。
[0225b09] 「善男 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堅法。何等為十?菩薩 摩訶薩雖觀色真實而不壞色相、觀受想行 識真實亦不壞受想行識相、菩薩雖觀欲界
真實而不壞欲界相、雖觀色界真實而不壞 色界相、雖觀無色界真實而不壞無色界相、 雖觀諸法真實而不壞諸法相、雖觀諸法真
實而不壞於假名眾生、雖觀法虛寂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