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hīnirmocanasūtra (Jie Shen Mi Jing) 解深密經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解深密經卷第三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瑜伽品第六
[0697c14] 爾時慈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何 依何住,於大乘中修奢摩他、毘鉢舍那?」
[0697c15] 佛 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當知菩薩法假安 立,及不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為依、 為住,於大乘中修奢摩他、毘鉢舍那。」
[0697c18] 慈氏 菩薩復白佛言:「如世尊說四種所緣境事:一 者、有分別影像所緣境事;二者、無分別影像
所緣境事;三者、事邊際所緣境事;四者、所作 成辦所緣境事。於此四中,幾是奢摩他所緣 境事?幾是毘鉢舍那所緣境事?幾是俱所緣 境事?」
[0697c24]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一是奢摩 他所緣境事,謂無分別影像;一是毘鉢舍那 所緣境事,謂有分別影像;二是俱所緣境事,
謂事邊際、所作成辦。」
[0697c27]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 尊!云何菩薩依是四種奢摩他、毘鉢舍那所 緣境事,能求奢摩他、能善毘鉢舍那?」
[0697c29] 佛告 慈氏菩薩曰:「善男子!如我為諸菩薩所說 法假安立,所謂契經、應誦、記別、諷誦、自說、因
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菩薩於此 善聽、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即 於如所善思惟法,獨處空閑作意思惟。復
即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如 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 名奢摩他。如是菩薩,能求奢摩他。彼由獲
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即於如所善思惟 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捨離心相。 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
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 慧、若見、若觀,是名毘鉢舍那。如是菩薩,能善 毘鉢舍那。」
[0698a14]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 薩緣心為境,內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輕 安,所有作意,當名何等?」
[0698a16] 佛告慈氏菩薩曰: 「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隨順奢摩他勝解 相應作意。」
[0698a18] 「世尊!若諸菩薩乃至未得身心輕 安,於如所思所有諸法內三摩地所緣影像 作意思惟,如是作意,當名何等?」
[0698a20] 「善男子! 非毘鉢舍那作意,是隨順毘鉢舍那勝解相 應作意。」
[0698a22]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奢摩他道 與毘鉢舍那道,當言有異?當言無異?」
[0698a23] 佛 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當言非有異、非無 異。何故非有異?以毘鉢舍那所緣境心為 所緣故。何故非無異?有分別影像非所緣
故。」
[0698a27]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毘鉢舍那三 摩地所行影像,彼與此心,當言有異?當言 無異?」
[0698a29]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當言無 異。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識故。善男子! 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
[0698b02] 「世尊!若彼所行影 像,即與此心無有異者,云何此心還見此 心?」
[0698b04] 「善男子!此中無有少法能見少法;然即 此心如是生時,即有如是影像顯現。善男 子!如依善瑩清淨鏡面,以質為緣還見本
質,而謂我今見於影像,及謂離質別有所 行影像顯現。如是此心生時,相似有異三 摩地所行影像顯現。」
[0698b09] 「世尊!若諸有情自性而 住,緣色等心所行影像,彼與此心亦無異 耶?」
[0698b11] 「善男子!亦無有異!而諸愚夫由顛倒覺, 於諸影像,不能如實知唯是識,作顛倒 解。」
[0698b13]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齊何當言菩 薩一向修毘鉢舍那?」
[0698b14]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 子!若相續作意唯思惟心相。」
[0698b15] 「世尊!齊何當 言菩薩一向修奢摩他?」
[0698b16] 「善男子!若相續作 意唯思惟無間心。」
[0698b17] 「世尊!齊何當言菩薩奢 摩他、毘鉢舍那和合俱轉?」
[0698b18] 「善男子!若正思惟 心一境性。」
[0698b19] 「世尊!云何心相?」
[0698b19] 「善男子!謂三摩地 所行有分別影像,毘鉢舍那所緣。」
[0698b20] 「世尊!云何 無間心?」
[0698b21] 「善男子!謂緣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緣。」
[0698b22] 「世尊!云何心一境性?」
[0698b22] 「善男子!謂通達三摩地 所 行 影像,唯是其識;或通達此已,復思惟 如性。」
[0698b24]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毘鉢舍那凡 有幾種?」
[0698b25]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略有三 種:一者、有相毘鉢舍那;二者、尋求毘鉢舍那; 三者、伺察毘鉢舍那。云何有相毘鉢舍那?謂
純思惟三摩地所行有分別影像毘鉢舍那。 云何尋求毘鉢舍那?謂由慧故,遍於彼彼 未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了故,作意思惟
毘鉢舍那。云何伺察毘鉢舍那?謂由慧故,遍 於彼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證得極 解脫故,作意思惟毘鉢舍那。」
[0698c04] 慈氏菩薩復白 佛言:「世尊!是奢摩他凡有幾種?」
[0698c05] 佛告慈氏 菩薩曰:「善男子!即由隨彼無間心故,當 知此中亦有三種。復有八種,謂初靜慮乃 至非想非非想處,各有一種奢摩他故。復
有四種,謂慈、悲、喜、捨四無量中,各有一種奢 摩他故。」
[0698c10]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說依 法奢摩他、毘鉢舍那,復說不依法奢摩他、毘 鉢舍那。云何名依法奢摩他、毘鉢舍那?云
何復名不依法奢摩他、毘鉢舍那?」
[0698c13] 佛告慈氏 菩薩曰:「善男子!若諸菩薩隨先所受所思法 相,而於其義得奢摩他、毘鉢舍那,名依法
奢摩他、毘鉢舍那。若諸菩薩不待所受所思 法相,但依於他教誡教授,而於其義得奢 摩他、毘鉢舍那,謂觀青瘀及膿爛等,或一切
行皆是無常、或諸行苦、或一切法皆無有 我、或復涅槃畢竟寂靜。如是等類奢摩他、 毘鉢舍那,名不依法奢摩他、毘鉢舍那。由依
止法得奢摩他、毘鉢舍那,故我施設隨法 行菩薩,是利根性;由不依法得奢摩他、毘鉢 舍那故,我施設隨信行菩薩,是鈍根性。」
[0698c25]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說緣別法奢摩 他、毘鉢舍那,復說緣總法奢摩他、毘鉢舍那。 云何名為緣別法奢摩他、毘鉢舍那?云何復
名緣總法奢摩他、毘鉢舍那?」
[0698c28] 佛告慈氏菩薩 曰:「善男子!若諸菩薩,緣於各別契經等法,於 如所受所思惟法,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是名
緣別法奢摩他、毘鉢舍那。若諸菩薩,即緣一 切契經等法,集為一團、一積、一分、一聚作意 思惟:此一切法,隨順真如,趣向真如,臨入
真如;隨順菩提,隨順涅槃,隨順轉依,及趣 向彼,若臨入彼。此一切法,宣說無量無數善 法。如是思惟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是名緣 總法奢摩他、毘鉢舍那。」
[0699a08]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說緣小總法奢摩他、毘鉢舍那,復說 緣大總法奢摩他、毘鉢舍那,又說緣無量總
法奢摩他、毘鉢舍那。云何名緣小總法奢摩 他、毘鉢舍那?云何名緣大總法奢摩他、毘鉢 舍那?云何復名緣無量總法奢摩他、毘鉢舍 那?」
[0699a14]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若緣各別契 經,乃至各別論義,為一團等作意思惟,當 知是名緣小總法奢摩他、毘鉢舍那。若緣乃
至所受所思契經等法,為一團等作意思惟, 非緣各別,當知是名緣大總法奢摩他、毘 鉢舍那。若緣無量如來法教,無量法句文字,
無量後後慧所照了,為一團等作意思惟,非 緣乃至所受所思,當知是名緣無量總法 奢摩他、毘鉢舍那。」
[0699a22]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 菩薩齊何名得緣總法奢摩他、毘鉢舍那?」
[0699a23] 佛 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由五緣故當知名 得:一者、於思惟時,剎那剎那融銷一切麁 重所依;二者、離種種想得樂法樂;三者、解
了十方無差別相無量法光;四者、所作成滿 相應淨分無分別相,恒現在前;五者、為令 法身得成滿故,攝受後後轉勝妙因。」
[0699a29] 慈氏 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此緣總法奢摩他、毘鉢 舍那,當知從何名為通達?從何名得?」
[0699b02] 佛 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從初極喜地名為 通達;從第三發光地乃名為得。善男子!初 業菩薩亦於是中隨學作意,雖未可歎,不
應懈廢。」
[0699b06]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是奢摩 他、毘鉢舍那,云何名有尋有伺三摩地?云何 名無尋唯伺三摩地?云何名無尋無伺三 摩地?」
[0699b09]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於如所取 尋伺法相,若有麁顯領受觀察,諸奢摩他、毘 鉢舍那,是名有尋有伺三摩地。若於彼相,
雖無麁顯領受觀察,而有微細彼光明念 領受觀察,諸奢摩他、毘鉢舍那,是名無尋唯 伺三摩地。若即於彼一切法相,都無作意領
受觀察,諸奢摩他、毘鉢舍那,是名無尋無伺 三摩地。
[0699b16] 「復次,善男子!若有尋求奢摩他、毘鉢 舍那,是名有尋有伺三摩地。若有伺察奢摩 他、毘鉢舍那,是名無尋唯伺三摩地。若緣
總法奢摩他、毘鉢舍那,是名無尋無伺三摩 地。」
[0699b20]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止相?云 何舉相?云何捨相?」
[0699b21]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 子!若心掉舉或恐掉舉時,諸可厭法作意 及彼無間心作意,是名止相。若心沈沒或
恐沈沒時,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 是名舉相。若於一向止道,或於一向觀道, 或於雙運轉道,二隨煩惱所染污時,諸無
功用作意,及心任運轉中所有作意,是名捨 相。」
[0699b28]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毘 鉢舍那諸菩薩眾,知法知義。云何知法?云 何知義?」
[0699c01]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彼諸菩 薩,由五種相了知於法:一者、知名;二者、知 句;三者、知文;四者、知別;五者知總。云何為
名?謂於一切染淨法中,所立自性想假施 設。云何為句?謂即於彼名聚集中,能隨宣 說諸染淨義,依持建立。云何為文?謂即彼二
所依止字。云何於彼各別了知?謂由各別所 緣作意。云何於彼總合了知?謂由總合所 緣作意。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為知法。如 是名為菩薩知法。
[0699c10] 「善男子!彼諸菩薩,由十種 相了知於義:一者、知盡所有性;二者、知如 所有性;三者、知能取義;四者、知所取義;五
者、知建立義;六者、知受用義;七者、知顛倒 義;八者、知無倒義;九者、知雜染義;十者、知 清淨義。
[0699c15] 「善男子!盡所有性者,謂諸雜染清淨 法中,所有一切品別邊際,是名此中盡所有 性。如五數蘊、六數內處、六數外處,如是一 切。
[0699c18] 「如所有性者,謂即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真 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復七種:一者、流轉 真如,謂一切行無先後性;二者、相真如,謂一
切法、補特伽羅無我性及法無我性;三者、了 別真如,謂一切行唯是識性;四者、安立真 如,謂我所說諸苦聖諦;五者、邪行真如,謂我
所說諸集聖諦;六者、清淨真如,謂我所說諸 滅聖諦;七者、正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道聖諦。 當知此中由流轉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
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由相真如、了別真如 故,一切諸法平等平等。由清淨真如故,一 切聲聞菩提、獨覺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平等平等。由正行真如故,聽聞正法,緣總 境界勝奢摩他、毘鉢舍那所攝受慧,平等平 等。
[0700a03] 「能取義者,謂內五色處、若心、意、識及諸心 法。
[0700a04] 「所取義者,謂外六處。又能取義,亦所取 義。
[0700a05] 「建立義者,謂器世界,於中可得建立一 切諸有情界。謂一村田、若百村田、若千村田、 若百千村田。或一大地至海邊際,此百、此千、
若此百千。或一贍部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 或一四大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小千 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中千世界,此
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此百、 此千、若此百千。或此拘胝、此百拘胝、此千拘 胝、此百千拘胝。或此無數、此百無數、此千無
數、此百千無數、或三千大千世界無數、百千 微塵量等,於十方面無量無數諸器世界。
[0700a15] 「受 用義者,謂我所說諸有情類,為受用故,攝 受資具。
[0700a17] 「顛倒義者,謂即於彼能取等義,無常 計常,想倒、心倒、見倒。苦計為樂,不淨計淨, 無我計我,想倒、心倒、見倒。
[0700a19] 「無倒義者,與上 相違。能對治彼,應知其相。
[0700a20] 「雜染義者,謂三 界中三種雜染:一者、煩惱雜染;二者、業雜染; 三者、生雜染。
[0700a22] 「清淨義者,謂即如是三種雜染, 所有離繫菩提分法。
[0700a23] 「善男子!如是十種,當 知普攝一切諸義。
[0700a24] 「復次,善男子!彼諸菩薩,由 能了知五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五義?一 者、遍知事;二者、遍知義;三者、遍知因;四者、得
遍知果;五者、於此覺了。
[0700a27] 「善男子!此中遍知事 者,當知即是一切所知:謂或諸蘊,或諸內處 或諸外處;如是一切。
[0700a29] 「遍知義者,乃至所有品 類差別所應知境。謂世俗故、或勝義故,或 功德故、或過失故,緣故,世故,或生、或住、或壞
相故,或如病等故,或苦集等故,或真如、實際、 法界等故,或廣略故,或一向記故、或分別記 故、或反問記故、或置記故,或隱密故、或顯了
故:如是等類,當知一切名遍知義。
[0700b06] 「言遍知 因者,當知即是能取前二菩提分法,所謂 念住或正斷等。
[0700b08] 「得遍知果者,謂貪、恚、癡永斷 毘奈耶,及貪、恚、癡一切永斷諸沙門果。及我 所說聲聞、如來若共不共世出世間所有功 德,於彼作證。
[0700b11] 「於此覺了者,謂即於此作證 法中,諸解脫智,廣為他說、宣揚、開示。
[0700b12] 「善男子! 如是五義,當知普攝一切諸義。
[0700b13] 「復次,善男 子!彼諸菩薩,由能了知四種義故,名為知 義。何等四義?一者、心執受義;二者、領納義;三
者、了別義;四者、雜染清淨義。善男子!如是 四義,當知普攝一切諸義。
[0700b17] 「復次,善男子!彼 諸菩薩,由能了知三種義故,名為知義。何 等三義?一者、文義;二者、義義;三者、界義。
[0700b19] 「善男 子!言文義者,謂名身等。
[0700b20] 「義義當知復有十 種:一者、真實相;二者、遍知相;三者、永斷相;四 者、作證相;五者、修習相;六者、即彼真實相等
品差別相;七者、所依能依相屬相;八者、即 遍知等障礙法相;九者、即彼隨順法相;十者、 不遍知等及遍知等過患功德相。
[0700b25] 「言界義者, 謂五種界:一者、器世界;二者、有情界;三者、法 界;四者、所調伏界;五者、調伏方便界。
[0700b27] 「善男子! 如是五義,當知普攝一切諸義。」
[0700b28] 慈氏菩薩 復白佛言:「世尊!若聞所成慧了知其義,若 思所成慧了知其義,若奢摩他、毘鉢舍那修 所成慧了知其義,此何差別?」
[0700c02] 佛告慈氏菩薩 曰:「善男子!聞所成慧,依止於文,但如其說, 未善意趣,未現在前,隨順解脫,未能領
受成解脫義。思所成慧,亦依於文,不唯如 說,能善意趣,未現在前,轉順解脫,未能領 受成解脫義。若諸菩薩修所成慧,亦依於文
亦不依文,亦如其說亦不如說,能善意 趣,所知事同分三摩地所行影像現前,極順 解脫,已能領受成解脫義。善男子!是名三 種知義差別。」
[0700c11]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修 奢摩他、毘鉢舍那諸菩薩眾,知法知義,云 何為智?云何為見?」
[0700c13]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 男子!我無量門宣說智、見二種差別,今當為 汝略說其相。若緣總法修奢摩他、毘鉢舍
那所有妙慧,是名為智;若緣別法修奢摩 他、毘鉢舍那所有妙慧,是名為見。」
[0700c17] 慈氏菩薩 復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毘鉢舍那諸菩 薩眾由何,作意何等?云何除遣諸相?」
[0700c19] 佛告 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由真如作意,除遣法 相及與義相;若於其名及名自性無所得時, 亦不觀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如於其名,
於句、於文、於一切義,當知亦爾。乃至於界 及界自性無所得時,亦不觀彼所依之相, 如是除遣。」
[0700c25] 「世尊!諸所了知真如義相,此真 如相亦可遣不?」
[0700c26] 「善男子!於所了知真如義 中,都無有相,亦無所得,當何所遣?善男子! 我說了知真如義時,能伏一切法義之相, 非此了達餘所能伏。」
[0700c29] 「世尊!如世尊說,濁水 器喻、不淨鏡喻、撓泉池喻,不任觀察自面影 相;若堪任者,與上相違。如是若有不善修
心,則不堪任如實觀察所有真如;若善修 心,堪任觀察。此說何等能觀察心?依何真如 而作是說?」
[0701a05] 「善男子!此說三種能觀察心,謂 聞所成能觀察心,若思所成能觀察心,若修 所成能觀察心。依了別真如作如是說。」
[0701a07] 「世 尊!如是了知法義菩薩為遣諸相勤修 加行,有幾種相難可除遣?誰能除遣?」
[0701a09] 「善 男子!有十種相,空能除遣。何等為十?一者、 了知法義故,有種種文字相;此由一切法 空,能正除遣。二者、了知安立真如義故,有
生、滅、住、異性相續隨轉相;此由相空及無先 後空,能正除遣。三者、了知能取義故,有顧 戀身相及我慢相;此由內空及無所得空,能
正除遣。四者、了知所取義故,有顧戀財相; 此由外空,能正除遣。五者、了知受用義、男女 承事資具相應故,有內安樂相、外淨妙相;此
由內外空及本性空,能正除遣。六者、了知建 立義故,有無量相;此由大空,能正除遣。七 者、了知無色故,有內寂靜解脫相;此由有
為空,能正除遣。八者、了知相真如義故,有 補特伽羅無我相、法無我相,若唯識相及勝 義相;此由畢竟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及勝
義空,能正除遣。九者、由了知清淨真如義 故,有無為相、無變異相;此由無為空、無變異 空,能正除遣。十者、即於彼相對治空性,作意
思惟故,有空性相;此由空空,能正除遣。」
[0701a28] 「世 尊!除遣如是十種相時,除遣何等?從何等 相而得解脫?」
[0701b01] 「善男子!除遣三摩地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