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sūtra (Sutra of the Right Mindfulness of Dharma) 正法念處經
Scroll 5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九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三十八 (夜摩天之二十四)
[0347a23] 「爾時,菩薩鵝王名曰善時,攝諸鵝眾,以正念 心、利益一切眾生之心,觀諸鵝眾心受快樂, 獨在一窟思惟念法。如是善時鵝王愛念
法樂,為他說法以為悅樂。復有餘鵝亦思 念法。爾時天眾以歡喜心,為求樂故,來向 此處,觀此大池周遍可愛,一切時樹花果具
足。天眾觀之,及天女眾歡喜歌舞,遊戲受 樂,百倍增長,圍遶大池。
[0347b01] 「爾時,菩薩鵝王見天 眾已,以成就慧而說頌曰:
「『智者不放逸, 能斷於放逸,
則昇智慧臺, 得無上安隱。
若斷於放逸, 得勝寂滅道,
入此廣大道, 智慧到涅槃。
放逸能障道, 令心過相續,
以是放逸故, 破壞法橋梁。
能壞於善念, 失於解脫道,
以是放逸故, 將人至惡道。
以放逸亂心, 不覺時利益,
不知語作法, 不覺如死人。
雖住於天身, 如畜生無異,
放逸癡所壞, 或舞或歌笑。
或生或退沒, 當 生已復滅,
三界諸眾生, 放逸故轉行。
造作一切過, 惡業之所縛;
迷惑一切法, 放逸怨所轉。
以放逸所害, 不知於內法,
亦不知外法, 不覺失其心。
智者所輕笑, 而天子行之,
無羞無人罰, 為放逸所害。
心樂於遊戲, 亦常樂歌舞,
於境界無厭, 退失於天處。
為放逸所誑, 於怖處而笑,
猶如盲冥人, 不知道非道。』
[0347b27] 「如是善時菩薩鵝王利益他故,觀天眾已,住 於第一可愛說法鳥眾之中,說調伏偈。而諸 天眾雖聞其說而不聽受,歌舞戲笑,受五欲
樂,遶池而住,樂觀境界。
[0347c01] 「夜摩天中有三大 士,常為放逸行天夜摩天眾而演說法。何等 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二者,善時鵝
王菩薩;三者,種種莊嚴孔雀王菩薩。是三大 士常為利他而演說法,或有令得聲聞菩提, 或有令得緣覺菩提。如是大士超魔境界。
[0347c06] 「時, 魔波旬作如是念:『此諸大士,空我境界,欲捨 我去。人中沙門,四天王中四大天王,三十
三天中憍尸迦,夜摩天中牟修樓陀、善時菩 薩、種種莊嚴菩薩,兜率陀天寂靜天王及 其眷屬,此等諸人雖住我境而不屬我。六天
及人,我使能敗,除化樂天,雖我境界而有大 力,我不能亂。我今當遣智慧大臣至夜摩天, 往亂其法。』作是念已,即與大臣而共籌量:『汝
當往詣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善時菩薩、種種莊 嚴菩薩所,而敗壞之。汝等三人善能言語、善 能變化,有大勢力——其三人者:一名歡喜;二名
放逸;三名欲迷——汝去當至夜摩天王牟修樓 陀、善時菩薩、種種莊嚴菩薩所,說法敗之。』
[0347c19] 「時, 三大臣聞是語已,即下往詣夜摩天眾,至善 時鵝王所。到已見此鵝王威德勇健,勝相無 畏,其聲調伏,為諸天眾說偈頌曰:
「『此非放逸時, 不應生歡喜,
此二法生癡, 死時有大力。
喜煙放逸火, 燒無量大眾,
境界所迷惑, 無目不覺知。
能斷於相續, 及以眾生行,
為境界所迷, 不覺知利益。』
[0347c29] 「時,三大臣聞是語已,而說偈言:
「『放逸最歡喜, 一切樂緣轉。
放逸故生愛, 云何如是說?』
[0348a03] 「善時鵝王以偈答曰:
「『無放逸歡喜, 一切樂緣轉。
放逸生苦惱, 故說蓮花池。』
[0348a06] 「時,魔大臣放逸復說偈言:
「『樂及於境界, 放逸諸天女,
及以諸技術, 為第一可愛。』
[0348a09] 「善時鵝王復以偈答:
「『若法生放逸, 一切皆是苦,
能失諸善根, 行於三惡道。』
[0348a12] 「爾時,放逸復說偈言:
「『或處於園林, 若在蓮花池,
或於重閣處, 放逸故受樂。』
[0348a15] 「善時鵝王復以偈答:
「『於山園林中, 曠野寂靜處,
無放逸寂靜, 能斷於魔縛。
放逸入地獄, 或墮畜生中,
復生於餓鬼, 放逸癡心故。』
[0348a20] 「如是善時鵝王說是偈頌答放逸時,牟修樓 陀於金窟中遠離放逸而修禪定,及餘天 子遠離放逸亦修禪定。牟修樓陀既知此
事,來向大池。無量百千天女圍遶,遍滿虛空, 歌舞作樂出眾妙音,近於天王。不放逸天不 歌不舞,於答難時,忽然而至。
[0348a25] 「爾時,牟修樓陀 聞鵝王說一切偈頌,憶念 知 已:『魔王大臣 名曰放逸,三人同侶,我於餘天聞其至此。一
名放逸,二名歡喜,三名欲迷,於癡人所增長 重惑。我當為此放逸大臣說十一法答難法 門,破此魔眾。』
[0348b02] 「爾時,夜摩天王思惟此事,與善時鵝王共籌 量已,從空而下,坐蓮花臺,與無量放逸行天 而自圍遶,說此十一種勝上答難法門,告諸
天眾:『汝今諦聽放逸之過。我從往昔曾見 無放逸天子,名曰安隱,為我宣說,令我得聞 如此之法,乃是迦葉如來之所演說。汝今諦
聽,善思念之。一切天眾、說法鳥眾、善時鵝 王及魔王眾、放逸大臣、顛倒說者、為諸世 間作無利益、住魔伴黨……一切諦聽。十一問
難勝上法門,所謂十一白法斷於十一垢染 之法。欲求真實、欲求涅槃、欲離魔界,畏生死 縛,住於寂靜阿蘭若處,獨一無侶,欲求實諦,
欲滅黑闇,一心諦聽。何等十一勝上法門斷 十一法?一者以調伏斷於憍慢;二者正心不 亂斷除二種破戒;三者精進能滅懈怠;四
者白法能斷垢法;五者白法能斷惡法;六 者知足能斷多欲;七者以遠離住斷近親 里;八者以正語斷無義語;九者正住斷於 輕掉;十者布施斷於貧窮;十一者智慧斷於
無知。如是十一垢染之法縛人著於放逸樹 枝,欲離魔境,應當斷滅。畏生死者,應斷放 逸。夫放逸者,是生死本;不放逸者,是解脫
因。爾時,迦葉如來欲令一切諸眾生等離生 死故,說如是法。我昔從於先舊天子聞說此 法,如是天子亦從迦葉如來聞如此法,為 我宣說。次第傳聞,我為汝說。
[0348b27] 「『以何等法調伏 憍慢?調伏之人,一切眾生之所愛重,住調伏 故,斷此憍慢麁惡之法。憍慢有五,何等為五?
所謂若入聚落城邑或行道路,其行速疾,不 慎威儀。或行道路或行非道,或抖擻衣或 佯跛行,正心之人見之生瞋:「云何此人行
不順法?為醉?為狂?」是則名為第一憍慢。如是 憍慢,云何而斷?應正直行,不轉不顧,直視一 尋,威儀齊整,不抖擻衣、不高舉足——限齊四指,
不通肩被衣、袈裟齊等,行不掉臂。此不放逸 能斷放逸。復有四種放逸,諸比丘、比丘等 應當斷離,所謂說無益語,心不思念、不知多
少;至施主家不喚突入,亦不彈指,在上而 坐,說於無量無義之言而不覺知;於靜坐處 發大音聲;觀眾女人,無緣而瞋;左右顧視,不
觀前後;眷屬憍慢;盜入他家。如是比丘,一切 世人皆悉不愛,寂靜行者說此比丘名為 憍慢,在家、出家皆亦如是。如斯等過,云何
斷除?若於施主及以餘人說正法語,前後 相應,觀人而說、觀心而說、依時處說、不相違 說、軟語而說、令易解說、法相應說,如說而
行,不觀女人,彈指而入,知時出入,亦知其 相,不抖擻衣,不掉臂行,不作高唾,不大音 聲,美語說法,待問而說,不斷他語,少言美
說,以法語說。是名毘尼斷於憍慢。
[0348c22] 「『復次,第 二調伏能斷憍慢。云何調伏?所謂比丘及比 丘等,入於他家,若聞歌伎作樂戲笑、遊戲之
中,於他言笑不聽不樂、不味不願,不作多 語,不說他惡,不自嚴飾而至他家,不數數入, 不常乞求。如是比丘入於他家,若本施主、若
至異家,以此調伏而斷憍慢。
[0348c28] 「『復次第三,比丘 至施主家,離說法語,說世俗語、說國土論、說 生天論、說於遊戲歌舞之論、說於過去染愛
之事,近女人坐,著雜色衣而入他家。若比丘 等如是憍慢熾然增長,何等毘尼能斷滅 之?所謂若比丘、比丘等,入於他家,說出家
法、說布施論、說持戒論、讚智功德、說於無 常敗壞之法、說老說病、說愛別離、說自業作、 說死離別、說知足法、說調柔法、說苦說集、說
滅說道、說地進退、說破戒過、說厭離法、說 斷慳法;色憍慢人為說色過、為說食過、無常 破壞、說少壯過必歸老壞。觀人深心,相應
而說。如是比丘以調伏故,破壞憍慢。
[0349a11] 「『復次, 第四調伏,斷除憍慢,不數受於多諸飲食, 若更有人貪著食味不知厭足,喜至他家,亦
不親近。隨其所得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若多 若少,知足受畜,不念他樂亦不味著,不生覺 觀,一心而行、調伏而行、正威儀行。調伏比
丘及比丘等,調伏之法,如是憍慢以調伏 法而斷滅之。一切憍慢,放逸故生,放逸為 本,於諸功德皆無利益。是故欲求涅槃,應 斷放逸。』
[0349a20]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善時鵝 王為魔王大臣名放逸等,現前為說往昔天 子從迦葉如來三藐三佛陀次第傳聞,為 魔
眾說。『云何第二問答?所謂於不持戒,正念現 前而斷滅之。戒有二種:世間、出世間,略說心 為能持。戒有多種,略說二種:一者性重戒;二
者離惡戒。若破性重戒,則非迦葉如來弟子。 性重戒者,所謂殺生、非梵行、偷盜具滿三鉢 梨沙槃,或盜佛物或盜法物,盜已食之,心不
悔過亦不還償,覆藏不說。如是比丘則非迦 葉如來弟子,腐爛敗壞,不名法器,但以妄語 莊嚴衣服。是名破於性重之戒。以放逸故,是
故迦葉如來告諸比丘應離放逸。』如是夜摩 天王為善時鵝王菩薩說法,鵝眾及魔王眾、 放逸臣等坐蓮花臺。牟修樓陀說如是法。
[0349b06] 「『復次,第三離惡,略說九種。何等為九?一者 淨修一行;二者常速悔過;三者順行;四者 半行;五者多行;六者輕犯即悔;七者說道盡
行;八者破壞行;九者一切行。是名九種離 戒。一切愚癡凡夫或沙門、沙門等,以放逸故, 名不學者、名無智者,惡不淨行。云何一行?
云何離惡?輕慢惡見,以放逸故,毀破輕戒, 破已復悔,所謂掘地斷草,是名一行。
[0349b14] 「『若沙門、沙門等,若放逸行,毀破輕戒,還復悔 過。如是沙門破一行戒,或一或二或三,破 輕戒已,我還悔過。如是數作數悔,是名捨離
惡戒,非敬重法、非離放逸,心常散亂,是名破 戒悔過行。
[0349b18] 「『云何順行?放逸增長,輕心輕戒,不 勇猛學戒,能說能知破戒因緣,知實不實,於 戒法中知破重戒得大重罪,堅持不犯。若
有難緣,破於輕戒,不持不敬,不重正法。是 名破戒悔過比丘。
[0349b23] 「『若沙門、沙門等,云何半行?唯學戒法,知重 知輕或持不持,其心思念護餘戒眾。如是攝 心行於半戒,餘戒不行,是名半行。比丘行
放逸行,放逸所使,住放逸境,不能速得涅 槃。
[0349b28] 「『云何多行?若比丘、比丘尼或沙彌、沙彌尼、優 婆塞、優婆夷具足持戒,如是順法多行,多持 離戒,不缺不穿不空,雖堅固持,不能盡護,
是名多行。
[0349c03] 「『若沙門、沙門等,云何輕犯速悔?如是比丘,或 放逸故,或近惡友,於戒慢緩,速悔令淨。或畏
地獄惡道之苦,尋即悔過,令心清淨,於僧前 說:「我作不善。」心不覆藏,悔已不作,是名比丘 犯已隨悔。
[0349c07] 「『云 何 比丘說道盡行?若比丘、比丘 等,或於重戒中或破或緩,或以放逸或近 惡友,速向師悔,或布薩時向眾僧說,心不
覆藏。眾僧示導,得聞道故,不復更作,畏三 惡道,不破不緩。是則名為善時鵝王說道 盡行。
[0349c13] 「『云何破壞行?盡形慢緩、離於禪誦、心不愛樂, 遊天廟中,為求衣服飲食,處處遊行施主之 家,親近俗人,為其騁使,以求安樂。是名破
壞行。如是比丘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0349c17] 「『善時!云何一切行?信一切法毘尼,為他人說, 於輕戒中或不能持一戒二戒,或以性故或 無習故不能具持,非不敬重,作已悔過。善
時!是名一切行,其惡薄少。若比丘、比丘等, 少惡破戒,一切皆由放逸過故。』如是夜摩天 王住蓮花臺,為善時鵝王、說法鳥眾、魔王大 臣名放逸等說如是法。
[0349c23]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 樓陀以偈頌曰:
「『為放逸所盲, 飲於放逸毒,
放逸之所縛, 將入於地獄。
若人放逸行, 世間所輕賤,
現得不利益, 命終入地獄。
癡人於晝夜, 或住或道行,
一切放逸者, 不得一念樂。
以其放逸故, 流行於欲界,
輪轉五道中, 或從禪中退。
若得世間定, 生於無色處,
輪轉於諸有, 皆由放逸故。
一切三界中, 為於愛網羂,
放逸之所縛, 癡人不覺知。』
[0350a08] 「如是夜摩天王於往昔時,從舊天子次第得 聞迦葉佛經,為善時鵝王、說法鳥眾及魔大 臣放逸等,說於十一法中,已說三法。何等為
三?一者調伏,斷於憍慢。二者正心不亂,斷 除二種破戒:一者性戒,二者離戒。若種善根, 親近善友,破性重戒。近善友故,得脫生死,何
況離戒。是故智者應當勤求近善知識。三者 捨離一法。云何一法?所謂懈怠。捨離懈怠,勤 行精進,若能精進,則能滅於一切懈怠,猶如
放逸於一切法能作無益,一切善法、親近善 友以為根本。
[0350a19] 「『復次,第四白法能斷垢法。何等白法?以勤精 進,斷於懈怠。譬如光明滅一切闇,以勤精進 斷除懈怠亦復如是。夫懈怠者,害一切法。隨
生懈怠轉轉增長,能壞世間、出世間法、現 在未來不可稱說無量諸法。懈怠之人勢力 薄少,人所輕賤,亦復不能修理家業,貧窮下
賤,不能營作治生貿易、耕田種殖,及以餘 事悉不能作,不能親近善友知識。以懈怠故, 人所輕賤,皆共指笑,不學智慧,癡無所知,不
知時處、不知自力、不知他力。若依時節應有 所作,現在、未來一切應作,皆不成就。
[0350a29] 「『若人精 進,則能斷除如是懈怠,眾人所愛,眾所敬重, 初夜後夜心不疲惓,離睡易覺,知時而起、
知時而臥、知時相應,思惟而作。堅固精進,精 進為伴,以精進水澡懈怠垢。一切所作,離垢 成就。有所作業,或得衰惱,精進不退,不怯不
惓、不間不息。若作大事,精進伴故,則能成就 而不毀壞。凡所造作,不假他人,識好惡人,知 自他力。善人所讚,眾人供養,或王大臣之所
供養。大富大力,一切鬪諍,無敢為敵,諸大力 人不能破壞。善友為伴,知識增長,多善友 故有大勢力,多受安樂。隨所行處,若至異
方,常得安隱。若遊餘方,善人親近,隨所有 人親近其人,致敬供養,以禮待之。離懈怠 故,得如是等無量功德,被大堅固精進之
鎧,離懈怠垢,能破魔軍、能出生死,一切善 人之所愛敬。發勤精進為同伴故,復得出世 間無漏無垢,得涅槃道。初堅牢惡塵垢之處,
緩而難脫,以此家宅縛諸世間,妻子眷屬、姊 妹兄弟、奴婢田宅、財物倉庫,大愛瀑河。精進 為伴,則能離於生死怖畏,捨家出家,服三法
衣。精進為伴,於家縛中勤精進故,而得出 離,得無住道,勤修禪定,習誦正法,欲入涅 槃而得解脫。知時所應,發勤精進,如實知於
身口出沒,諦知自相,如實知於陰界諸入生 滅等相。晝夜不息,精進不懈,親近善師。以智 方便,發勤精進,習道盡過,斷無始流轉生死
之縛。如是懈怠一切無利猶如闇冥,一切眾 生不利益事,是堅固惡,以精進故則能滅之。 其人如是隨所得道,隨其所得,發勤精進,則
能散滅一切和合,不樂煩惱染縛境界。誑惑 一切愚癡凡夫,愛詐親善,是色香味觸境界 之中,猶如惡賊,劫善法財物,破壞善法,能
作一切無利益事,不愛果報,非愛財物,惱亂 一切愚癡凡夫,能令迷亂。是故應當捨離境 界,不應味著,修解脫道,令心清淨,隨心清
淨則能精進,正念無疑。以正修行破壞怨 家,復以精進為伴侶故,能斷貪欲、瞋恚、愚癡。 正觀察斷,不受諸有,殺怨家已,如閻浮提中
觀於虛空淨無雲瞖,日月清淨,光明顯耀, 其人清淨亦復如是。如病得差,如貧得財,猶 如盲人行大曠野,失於正路,得道得眼。其人
如是以持禁戒正修行故,修行現證:「我生已 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離 於塵垢,於一切縛而得解脫,度於彼岸。智慧
勇猛離於塵垢,一切皆由精進伴故。是故發 大精進能斷懈怠及以放逸生死諸縛。』
[0350c17] 「爾時, 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迦葉佛偈而說頌曰:
「『發於精進念, 常樂獨靜處,
得脫於惡業, 智慧得涅槃。
發精進為伴, 離於懈怠垢,
得脫曠野怖, 是人得常樂。
懈怠及放逸, 能障一切法,
以此大過故, 令眾生苦惱。
若求現未樂, 應離於懈怠,
放逸懈怠人, 如狗等無異。』
[0350c27] 「如是夜摩天王為善時鵝王、說法鳥眾,魔王 大臣放逸、欲迷等,說彼迦葉如來經典,從昔 天子傳聞而說。
[0351a01] 「『復次,第五白法能斷惡法。何等惡法?所謂樂 入城邑聚落,常習憒閙,不樂住於阿蘭若處, 壞沙門法。云何壞法?如是比丘離於修禪及
以讀誦,或入聚落或入城邑,處處樂住白衣 之家,或共男子或共女人多有言說。若共 女人言語談說,能繫縛人,失一切利益或生
欲心。何以故?女人如火,近之轉近,若近女 人漸令心亂。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