Śrīkaṇṭhasūtra (Fo Shuo Chu Kong Zai Huan Jing) 佛說除恐災患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除恐災患經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0552a06] 聞如是:
[0552a06] 一時,佛遊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四部 弟子大眾俱會,說上妙法。
[0552a07] 爾時,維耶離國 厲氣疫疾,威猛赫赫猶如熾火,死亡無數, 無所歸趣,無方療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
羅門集會博議:「國遭災患,非邪所摧,疫火 所燒,死亡無數。當以何義,設何方便,以除 災害?」婆羅門議言:「當於諸城門,設祠祀壇。」或
有議言:「當於城中四衢路頭,立大祠祀,禳 却害氣。」或有議言:「當用白馬、白駝、白牛、白羊、 白雞、白狗,種種百頭而以祠祀,鎮厭解除,以 禳却之。」
[0552a16] 時眾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彈尼 (晉言才明) ,奉佛五戒,修行十善,為清信士,諦證道 迹 ,時發議曰:「唯聽所言,國遭災患,死亡無
數;如仁等議,害生救命,豈得然乎?以先世時 所行不善,今遭斯厄。當設方便,以善禳惡, 永與苦別;如何反倒,行害求安,長夜受苦, 無有出期。」
[0552a22] 時諸大會,問才明曰:「當設何議?」
[0552a23] 才明對曰:「世有大怙,三千世界、天人之師,一 切覆護,慈愍眾生,號名為佛,獨步三界。若
能降致,光臨國者,災害可除。」大眾聞之,皆然 其議,莫不稱善。
[0552a26] 才明又曰:「佛無數劫,修治六 度,布施無限,國城財寶、象馬車乘、頭目髓 腦、肌體妻子,戒忍、精進、一心、智慧,每生自
尅,不可計量,以求佛道,不為己身,但為眾 生,救濟危厄,消除眾患,生老病死,地獄、鬼 神、畜生之苦。今成佛道,順其本誓,周行濟救,
授甘露藥,消除眾生今世、後世苦毒之患,永 令獲安。」
[0552b04] 眾會咸曰:「如仁所言,甚誠大快。佛在 王舍,阿闍世王與吾國嫌,豈當聽佛來至此 耶?」或復有言:「儻聽佛來。」
[0552b06] 時,才明曰:「佛興出 世,救眾生苦,猶如虛空,無所罣礙,誰能制 止?猶如日光,萬物萌生,莫不蒙育!佛憐國
厄,必來無疑。但遣重使,貢遺琦珍,溫辭雅 謝,詣阿闍世;又別歸佛,委命酸切。心雖懷 嫌,信使賢重,貢遺妙寶,辭理柔軟,事無不
泰。自古已來,隣國不恊,還相侵叛,皆由明 使,名寶重貢,軟辭遜順,而得和恊。」展轉相 謂,思誰任使。
[0552b14] 爾時,大眾、國王、大臣、長者、居 士皆同意言:「唯清信士長者才明,是佛弟 子,可以為使,往行請佛。所以者何?先眾開建
請佛之議。」便告才明:「唯仁可往,詣王舍國,與 王相問,求請佛來。」
[0552b18] 爾時才明,受使欲往。於 時,大眾皆起退坐,向佛方面,叉手長跪,五體 投地,以頂禮佛,跪告才明:「佛天中天,慈悲喜
護,加於群生,唯憐鄙國遭遇大患,疾病死 亡,猶猛野火焚燒草木,普遭困厄。幸佛世尊 猶冥求曉,寒願朝陽,渴暑陰飲,病追良醫,
迷者求導。唯願,世尊!垂降救濟,授甘露法, 令得穌息。」
[0552b25] 於是,才明受命為使,詣羅閱祇,涉 路徑達,到王舍城,詣門求通書命貢遺。時王 聽見,才明啟言:「奉使詣國,前雖不和,無他
重隙,故先致虔,除前不 恊 ,俱綏萬民。佛興於 世大慈普覆,國有重患,因命請佛。唯願大王, 勸佛迴光,顧臨鄙國,救濟災患,冀蒙神祐。」
[0552c01] 王 默思惟:「適欲留佛,令不出國,無理得爾,非力 所制。佛以大慈,普許十方,等視憎愛,救濟為
務,以是之故,不可留之。」便告才明:「可詣佛 所,宣貴國命。」
[0552c05] 於是,才明辭詣竹林,行到精 舍。見佛世尊,盡虔禮敬,五體投地,右遶三 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維耶離國諸王、大
臣、長者、居士,遙禮佛足。唯天中天,普慈眾 生,莫不蒙濟。鄙國遭厄,唯願世尊,垂恩降 光,憐愍苦厄,令得穌息。」時佛默然,許其所
請。才明見佛受請許往,歡喜無量。
[0552c11] 時王舍國 境內神祇、天、龍、鬼神,知佛受請,當詣他國,莫 不躁動,慘然不悅,便現感應,語其國王阿闍
世曰:「大王如何安然無憂?於今不久,當違 離佛,猶如嬰兒失其二親,喻行曠路斷失水 漿,譬如猛寒亡失衣裳。今佛當行,國失恃怙, 其喻如是。」
[0552c17] 王聞神祇降應說是,情即愴然,甚 懷愁苦,默然思惟:「眾生頑愚,志性鈍濁,今離 世尊,安從復得智慧之礪磨瑩鈍心?誰當濟
其塵勞重愆、宿世重責?誰當誨除一切眾生 重罪令輕?吾等久在生死牢獄,重關所閉,誰 當復以正法之鑰,開生死獄重關牢閉?吾等
普為勞垢,盛陽暑熱所炙,安從復得佛清涼 教月精明珠,消除炎熱?」
[0552c24] 王即勅嚴駕,出詣 佛所,稽首佛足,右遶三匝,却坐常位。時佛為 王說正法化,初中竟善,淨身口意,清淨微
妙。王心歡喜,叉手白佛:「頃維耶離,使請世 尊,承已許往,心甚懷慘,無方留尊。唯垂矜 愍,特受鄙請,住宮三月。」
[0552c29] 佛告王言:「眾生可 傷,若住三月,何時當周眾苦厄者?吾無數劫, 苦身求道,為眾生故,願欲成佛,以甘露藥,施
於眾生。今願已成,猶如有人合和神藥,欲救 眾患;值遇病者,違其本誓而不授與,則非良 醫。若在江側,見漂流人,不往救度,非賢士
宜。若於曠野,見失路者,不示正道,是則非 仁。吾以大慈,普愍眾生,故遊諸國,縣邑村 落,救濟眾苦,賦甘露藥,無恃者恃,無歸者 歸。」
[0553a09] 王重白佛:「唯垂慈恩,許受二月。」佛故不 許。王重慇懃,長跪叉手,垂泣白言:「命難可 保,猶露然燈,遇無常風,奄忽便滅。今與佛
別,何時當復更覩尊顏,幸受二月?」佛重不許。 王便投身於佛足下:「唯願世尊特加大慈,與 弟子眾,許住一月。」世尊不忍,即便許受。
[0553a14] 王便 還起,心悅懷敬,遶佛三匝,禮辭還宮。勅厨饌 具百味之飯,極令精好,鮮甘香潔,宮裏張施,
繒綵幡蓋,雜寶床机,綩綖坐具。掃除繕治,香 汁灑地,眾事辦畢。明日時至,王於正路,遙 向世尊,燒香長跪:「佛天中天!聖達知時,願與
聖眾迴降神光,到宮蔬食。」
[0553a20] 於時,世尊勅諸弟 子,法服執器,行詣王請。佛與聖眾俱到王 宮,王即盡虔,花香伎樂,宮門迎佛,入各就
坐。王自行水,周遍聖眾,手自斟酌,百味飯 食,鮮潔香甘,一切平等。日日供養飯食、臥具、 疾藥所須。令勅外宮,治填道路,種植街樹;
七行街路乃至江水,頓息帳幔及床座具,嚴 飾幡蓋,猶如天街;更新造作五百七寶蓋。
[0553a27] 維 耶離國,聞佛當至,亦復平治七行階路,種 植行樹,帳幔床座。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各從
大眾,出國迎佛。一月期滿,佛與聖眾出宮臨 路,王從大眾,以花散佛,周遍覆地。大眾來 集,猶秋水長投於大海。白明月珠校七寶
蓋,王以恭敬,手執奉上,以覆世尊。佛與大 眾尋路而行,至江水側。
[0553b05] 時王上佛五百七寶 蓋,大海龍王亦復敬奉五百七寶蓋,恒水諸 龍亦俱上佛五百七寶蓋。時天帝釋將諸天
眾亦復獻佛五百七寶蓋。時維耶離大眾迎 者,服飾嚴麗,青馬、青車、青蓋、青幡,服飾皆青; 赤馬、赤車,服飾皆赤;黃馬、黃車,服飾皆黃;白
馬、白車,服飾皆白;黑馬、黑車,服飾皆黑;色色 部別,將從無數。佛遙見之,告諸弟子:「欲知 天帝出遊觀時威儀,如是。」
[0553b13] 維耶離國,奉迎上 佛五百七寶蓋,各以其蓋前至佛所,各白佛 言:「佛天中天!普世覆蓋,願受蓋施。」佛受其 施,餘留一蓋。
[0553b16] 時諸大眾,心各懷疑,不審為是 宿世積德行善之報。海龍、恒龍、忉利天帝、 維耶離國、羅閱祇王,各各奉上七寶妙蓋,同
時俱會,又疑何故不受一蓋?
[0553b19] 於是,阿難知眾 懷疑,長跪叉手,前白佛言:「惟,天中天!大眾 普疑,今日何緣,有是二千五百七寶寶蓋,同
時俱至,奉上世尊,為是前世善本報乎?今現 福耶?唯願世尊,決一切疑。」
[0553b23] 佛告阿難:「一心專 聽,今當決除汝等所疑。乃往過去無央數劫 時,有轉輪聖王,名曰摩調 (晉言大天) ,典主四域。
王有千子,七寶導從。王末少子,見其父王七 寶御蓋,還問母曰:『我當何時得服此蓋,以自 光飾?』母言:『惟子,王千子中汝最末小,若無
大王,太子承嗣;若太子崩,以次承繼,展轉 千子,汝骨朽腐,未央得蓋。』重問母曰:『無蓋 望耶?』因聞有死,形骸當朽,宿福追逮,悚然心
恐,惟人生世,必當有死。因報母曰:『唯願見 聽,捨家學道。』母甚愍傷,不違其願。母告之 曰:『聽汝捨家,若卿道成,要還見吾,爾乃相
聽。』對曰:『如勅,道成當還。』
[0553c06] 「即詣林藪,除剃鬚 髮,被著法服,靜處勤修,精進不懈,竭盡塵 勞,成緣覺道。遊行諸國,縣邑村落,福度眾
生。所種善本,忽憶母要,便上昇空,猶如鴈 王,還本國宮,與母相見。闔宮大小,見道士 神通,莫不歡喜。王諸婇女八萬四千,共請令
住;道士慈仁,不逆一切,便受其請。諸婇女 輩,於宮後園,為設廬窟,止宿其中。舉宮供 養衣食、床臥、疾藥所須,朝暮禮事。
[0553c14] 「一切世間, 壯者皆老,強健必病,生者皆死。時辟支佛於 其宮園,便捨壽命。舉宮 婇 女,薪油花香,供養
以禮,斂骨起塔,朝暮禮拜,燒香然燈。
[0553c17] 「時王大 天巡四域還,臨幸後園,見有此塔,顧問侍 臣:『何故有是?』婇女對曰:『此是聖王最下少子,
離家學道,於此壽終,為立是塔。』因重發問:『是 誰之子?何緣捨家?』便召其母而問之曰:『是卿 子耶?』對曰:『唯爾。』又復問曰:『何緣學道?』其母白
王:『是兒往昔見王出遊,即還見問:「王七寶蓋, 不審何時在我上旋?」妾便告言:「太子應繼,承 嗣聖王,展轉千子,汝骨朽敗,永無蓋望。」子
聞妾言,慘然畏死,求行學道。妾輒聽之,勤學 道成。妾等請住供養盡壽,建立此塔。』王復問 曰:『子以蓋故,行學道耶!』對曰:『如是。』
[0553c28] 「王愍其子 不得蓋故,學道盡壽,生不得蓋,今便以蓋,覆 其塔上。王因發願:『今以此蓋,奉得道塔,緣是
福報,願成佛道,濟度眾生生老病死。』王心悚 然,知世非常,無免死者,因立太子,承嗣聖 位。王捨四域、七寶、千子、八萬四千後宮婇
女,除剃鬚髮,行作沙門,靜處學道,修四淨 行,慈悲喜護,畢其形壽,上生梵天。」
[0554a06] 佛告大 眾:「於卿等意,所志云何?王大天者,豈異人 乎?莫造斯觀,則吾是也。時以一蓋,上緣覺
塔,緣是福報,於此地上為轉輪王,不可稱 數。上為天王,天上世間,受福無限。一蓋餘 福,吾應於世二千五百返為轉輪王,主四天 下。」
[0554a12] 阿難又問:「世尊!何故不受一蓋?」
[0554a12] 佛言: 「是吾一世轉輪王福,所以捨置而不受者,以 此福報,施後末世受吾法化為弟子者、學士、
學女,欲令此等不乏衣食、床臥、疾藥。過去諸 佛,法沒盡時,其有學道,或因恐怖、或因飢 窮,不得行道。正法沒盡,其有末世,於吾法
化,捨家學道,被服法衣,稱佛為師,畜妻養 子,此等皆尚得人供養,何況精勤修奉禁戒, 守淨行者,至吾法盡不得供養耶?」
[0554a20] 羅閱祇 王,勅其部界,令於江上更造新橋,佛與聖眾 得乘度江。維耶離國亦復造橋,欲使佛過。 恒水、諸龍還相交編結龍為橋,請佛乘度。
時佛思惟:「若乘羅閱祇所造橋度,恐維耶離 國及諸龍王心懷微恨。乘維耶離所造橋 度,恐阿闍世及龍懷恨。欲乘龍橋,恐二王
有恨。」佛又思惟:「今當分身,令於三橋皆有佛 過。」
[0554a28] 佛垂臨橋,王阿闍世與其將從數億眾 生,香花雜寶伎樂,供養佛法聖眾。王與群臣 一切大眾,數億千人,五體投地,自歸悔過,垂
泣送佛。佛現神化,於二王橋及諸龍橋,皆現 有佛與聖眾俱,天、龍、鬼神乘橋度江。王舍 國王、維耶離王、恒水諸龍,各自見其所作橋
上,佛將大眾乘橋度江;各不知見更有佛 在餘橋上,獨自見橋,佛登度江。
[0554b06] 佛適度 江已竟,見八萬四千餓鬼,身出煙火。其中未 得道者,見此火皆恐怖,是何大火?譬如燒其
大山,見此大火,或來近水,或遠於水。阿難悉 知一切人意,長跪叉手,白佛言:「佛天中天!佛 至尊至重,天上天下最尊,一切眾生見此火
者,無不恐怖。此何等火?願佛為一切眾生,說 此何等之火。」
[0554b13] 佛語阿難:「此今餓鬼,先世不 逢佛,亦不聞法,亦不見比丘僧,亦不知世間 有罪福,生為餓鬼。」如今見佛,奔趣歸向,皆為
頭面著地,長跪叉手,白佛言:「佛天中天!至尊 至重,天上天下憐愍一切眾生、蠉飛、蠕動有 形之類,佛為一切眾生之父母。使我墮餓鬼,
佛度我,我亦如一切眾生之類。」
[0554b19] 佛亦知餓鬼 先世所種,佛為一切眾生故,問餓鬼:「前世所 種行,今為餓鬼?」餓鬼曰:「先身雖見佛,不知有
佛;雖見法,不知有法;雖見比丘僧,不知有比 丘僧。我亦不作福,教他人亦不作福,作福有 何等福?不作福有何種罪?見人作福,言恒笑
之。見人作罪,意常歡喜。」
[0554b25] 佛問餓鬼:「生此餓鬼 之中以來,至今更歷幾百年歲?」餓鬼報言:「我 生中七萬歲。」
[0554b27] 佛問餓鬼:「生中七萬歲,食飲何 種?為得何食?」餓鬼報言:「我先世種行至惡,遇 值小水,即化不見。至於大水,便為鬼神、龍、羅
剎所逐,言:『汝先世種惡,今何以來近此江海?』 雖值大龍普天放雨,謂呼得雨漬其身,方 便礫石熱沙,或值炭火以墮其身。」
[0554c03] 佛問餓 鬼:「生中七萬歲,由來飲食何等?」餓鬼報佛言: 「或有世間父母、親里,稱其名字,為作追福者,
便小得食;不作福者,不得飲食。」諸餓鬼叉手 白佛言:「從來飢渴。佛天中天慈愍一切眾生, 今賜餓鬼小飲食。」
[0554c08] 佛語阿難:「捉鉢取水,用布 施餓鬼。」阿難便捉鉢取水,與餓鬼。
[0554c09] 餓鬼白佛 言:「今此一鉢水,不飽一人,況乃八萬四千!」
[0554c10] 佛 語諸餓鬼:「八萬四千捉此鉢水,至心布施佛 及諸弟子。」諸八萬四千餓鬼捉此鉢水,長跪 布施:「以我先世不布施,今生餓鬼中。如今
無所有,持此鉢水,布施佛及諸弟子,使諸餓 鬼緣此功德遠離三惡道,後所生得師如佛 無異。」餓鬼過水與阿難,阿難捉水與佛甞一
口,過與千二百五十弟子各甞一口。
[0554c17] 佛語諸 餓鬼:「入大江飲水,并可洗浴。」江海龍、鬼神遮 不得洗浴、飲水。佛語海龍王及諸鬼神:「無極
之水,何以愛惜?」諸龍、鬼神言:「不惜此水,以餓 鬼不淨故。」佛語海龍王、鬼神:「卿身自從無數 劫以來,亦作此身,愛惜無極之水,卿後還
作此身,以慳貪故,生為餓鬼。」諸海龍王、鬼神 聞佛言,盡還入海,聽諸餓鬼盡得飲水飽滿、 洗浴。還出,遶佛三匝,為佛作禮,叉手白佛言:
「佛天中天!知當來過去,何時當脫此餓鬼之 身?」佛言:「以一鉢水故,後當彌勒佛出世,人壽 八萬四千歲,現諸餓鬼盡得人身,皆得阿羅
漢道;其諸眾會,聞此布施功德者,皆得正 真道意。」諸一切餓鬼遶佛三匝,作禮而去。
[0555a01] 維 耶離國諸王、大臣、長者、居士、國人無數,五體 作禮,自 投 佛足,歸命三寶,香花伎樂,繒蓋幢
幡,奉迎世尊華遍覆地,尋路供養,日日不絕, 至于國城。佛與聖眾、天、龍、鬼神往于城門,以 金色臂德相之手,觸城門閫,以梵清淨八種 之聲,而說偈言:
「諸有眾生類, 在土界中者,
行住於地上, 及虛空中者,
慈愛於眾生, 令各安休息,
晝夜勤專精, 奉行眾善法。」
[0555a12] 說此偈已,地即為之六返大動,佛便入城。空 中鬼神,昇空退散;地行鬼神,爭門競出,城 門不容,各各奔突,崩城而出。於時城中,諸有
不淨,廁穢臭惡,下沈入地,高卑相從,溝坑皆 平。盲視聾聽,瘂語躄行,狂者得正,病者除 愈。象馬牛畜,悲 鳴 相和,箜篌樂器,不鼓自
鳴,宮商調和。婦女珠環,相 [敲-高+亭] 妙響,器物 [土*瓦] 甖,自然有聲,柔軟和暢,妙法之音。地中伏
藏,自然發出。一切眾生如遭熱渴得清涼水, 服飲澡浴泰然穌息;舉城眾病,除愈解脫,亦 復如是。
[0555a22] 佛與大眾便還出城,垂大慈哀,欲為 眾生施大擁護,遶城周匝,門門呪願,敷演妙 法,除凶致祥,普國疾患,災疫悉除,國界盡 安。
[0555a25] 於是,才明前禮佛足,長跪叉手,白世尊 言:「前許垂愍,唯願明日與諸大眾,愍眾生 故,迴光顧臨至舍蔬食。」佛默聽許。歡喜踊
躍,右遶三匝,禮佛而退。歸家供辦百味飯食, 清淨香潔,色鮮味甘,嚴飾家 裏 懸繒幡蓋,床 坐綩綖,香汁灑地,散花燒香。供設備辦,遙
於門中,長跪燒香,遙白佛言:「幸時降神。」
[0555b02] 爾時, 世尊勅諸弟子,著衣持鉢,行詣長者才明受 請。即到其門,才明肅恭,花香伎樂,請佛入
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