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saṅghikavinaya (Mohesengzhi Lu) 摩訶僧祇律
Scroll 2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摩訶僧祇律卷第二十八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 共法顯譯
明雜誦跋渠法之六
[0452a10] 迦絺那衣法者,佛住俱睒彌瞿師羅園,為諸 天世人之所供養。爾時俱睒彌王夫人以五 百張 [疊*毛] 奉上世尊,佛告阿難:「汝持是
[疊*毛] 與諸 比丘。」諸比丘不受,語阿難言:「世尊不聽畜長 衣,用是 [疊*毛] 為?浣染未竟已不如法。」阿難以是
因緣具白世尊。佛告阿難:「從今已後長衣聽 十日畜。」諸比丘長衣滿十日,持是諸衣往白 世尊:「此衣已滿十日。」佛言:「從今已後聽受迦 絺那衣。」
[0452a18] 迦絺那衣者,時、眾僧、眾多人、一人、五 事利、新、未受、不停、截淨、染淨、點淨、刀淨。
[0452a19] 時者, 從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是名時。
[0452a20] 眾僧 者,僧作迦絺那衣不得與眾多人、不得與一 人。眾多人作迦絺那衣,不得與一人。
[0452a22] 五事 利者,離五罪。何等五?別眾食、處處食、食前 食後行、不白畜長衣、離衣宿,是名五事利。
[0452a25] 新者,新 [疊*毛] 。
[0452a25] 未受者,未曾受作三衣。
[0452a25] 不停者, 淨施衣捨已,得作迦絺那衣、僧伽梨、欝多羅 僧、安陀會、覆瘡衣、雨浴衣,如是等諸衣及鉤 刺未曾 [隹/(至-土)]
用,皆得作迦絺那衣。
[0452a28] 截淨者,截 縷作淨。
[0452a29] 染淨者,染作淨。
[0452a29] 點淨者,點角作淨。
[0452b01] 刀淨者,離角頭四指,於一處三下刀斷三縷, 是名刀淨。
[0452b02] 若外人施僧迦絺那衣財,不得默 然受。受者應作是說:「我今受僧迦絺那衣財。」 受已到僧中竪 [疊*毛]
,手捉長垂高擎,應作是說: 「大德僧聽!僧得此時衣財,若僧時到,僧取此 迦絺那衣財。白如是。」「大德僧聽!僧得此時衣
財,僧今取此迦絺那衣財。諸大德忍取此迦 絺那衣財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說。」「僧已取 迦絺那衣財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僧
中有能料理作迦絺那衣者,若一人、若二人、 若三人。羯磨人應作是說:「大德僧聽!僧得此 時衣財,若僧時到,僧拜某甲、某甲比丘及
餘人,作僧迦絺那衣。白如是。」「大德僧聽!僧得 此時衣財,僧今拜某甲某甲比丘及餘人,作 迦絺那衣。諸大德忍某甲、某甲比丘及餘人
作迦絺那衣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說。」「僧已忍 拜某甲、某甲比丘作迦絺那衣竟,僧忍默然 故,是事如是持。」羯磨人中一人為主受衣財
時,應作是言:「受此迦絺那衣財,僧當受。」如 是三說。浣時應作是說:「浣是迦絺那衣,僧當 受。」如是截時、縫時、染時、點作淨時,隨所作如
上說。刀淨者,離角頭四指,一下刀時作是說: 「此迦絺那衣,僧當受。」第二、第三亦如是說。作 淨時一一應作是說,不說而作淨,得名迦絺
那衣,得越毘尼罪。若一一說而不作淨,不名 迦絺那衣,得越毘尼罪。若一一起心而作淨, 得名迦絺那衣,無罪。若僧得時,衣作已,一切
和合。羯磨人縱疊衣,手捉長垂高擎,應作是 說:「大德僧聽!僧得此時衣作竟,若僧時到,僧 受此迦絺那衣。白如是。」「大德僧聽!僧得此
時衣作竟,僧今受此迦絺那衣。諸大德忍受 此迦絺那衣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說。」「僧已受 迦絺那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應襞
疊此衣著箱中,眾華散上,應從上座次第作 隨喜言:「長老憶念!僧於此住處受迦絺那衣, 我某甲比丘隨喜受,齊冬四月,隨所住處滿,
我當捨。」如是三說。若大眾一萬、二萬,和合難 者,眾多人得別作迦絺那衣,一切如大眾,但 稱眾多為異。四人以上不得別作。若一人獨
作者,取時應言:「此迦絺那衣財我今受。」如 是三說。截時、縫時、浣時、染時、點時、刀淨時,截 時,應作是言:「此迦絺那衣我當受。」縫時、浣時、
染時、點時、刀作淨時如上說。作成已,應心念 口言:「我比丘某甲受此迦絺那衣。」如是三說。
[0452c16] 受迦絺那衣者,有作時非受時、有受時非作 時、有作時受時、有非作時非受時。作時非受 時者,是中有值作時受、不值受時受,得名受。
受時非作時者,值受時受、非作時受,得名受。 有作時受時者,值作時受時受,是名作時受 時。非作時非受時者,不值作時受、受時受,應
隨喜言:「長老憶念!是住處僧受迦絺那衣,我 某甲比丘隨喜受,齊冬四月,隨彼住處滿,我 當捨。」是名迦絺那衣法。
[0452c24] 非迦絺那衣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尊者孫陀羅難 陀,持頭鳩羅 (生疎也) 作迦絺那衣,佛言:「不聽頭
鳩羅作迦絺那衣。」爾時尊者阿難,持 [革*茸] 劫貝 作迦絺那衣。復有比丘,持小段物作;復有比 丘,持故物作;復有比丘,持 牂 羊毛欽婆羅
作;復有比丘,持髮欽婆羅作;復有比丘,持草 衣作;復有比丘,持韋衣作;復有比丘,持樹皮 衣作;復有比丘,持板衣作。佛言:「如是一切不
應作。一切非衣,不名迦絺那衣。」復有不名迦 絺那衣,非時作,不截縷淨、不染淨、不點淨、不 刀淨,是不名迦絺那衣。
[0453a06] 捨迦絺那衣法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有比丘數易衣 著,食前著異衣、食後著異衣,佛知而故問:「汝
衣數數異,是誰衣?」答言:「世尊!是我衣。」佛言: 「何故太多?」答言:「我受迦絺那衣。」佛言:「汝云 何一切時受迦絺那衣?從今日後應捨。」捨者
有十事。何等十?一、衣竟捨;二、受時捨;三、時竟 捨;四、聞捨;五、送捨;六、壞捨;七、失捨;八、出去 捨;九、時過捨;十究竟捨。衣竟捨者,受迦絺那
衣時作是念:「我作衣竟,當捨迦絺那衣。」作衣 成已即名捨,是名衣竟捨。受時捨者,作是念: 「受此衣時當捨迦絺那衣。」受衣時即名捨,是名
受時捨。時竟捨者,作是念:「爾許時我當捨迦 絺那衣。」期滿已即名捨,是名時竟捨。聞捨者, 作是念:「我聞和上、阿闍梨捨迦絺那衣時,我
當捨。」後聞和上、阿闍梨說:「今日僧捨迦絺那 衣。」爾時即名捨,是名聞捨。送捨者,作是念:「我 是衣與他已,當捨迦絺那衣。」後送衣已即名
捨,是名送捨。壞捨者,受迦絺那衣已,中間自 言:「我今捨迦絺那衣。」作是語時即名捨,是名 壞捨。失捨者,作是念:「是衣中間壞敗失不現,
我當捨。」後衣壞敗若失即名捨,是名失捨。出 去捨者,作是念:「我此中住,出去時當捨迦 絺那衣。」若出去時即名捨,是名出去捨時。過
捨者,臘月十五日不捨,至十六日即名捨,越 毘尼罪,是名時過捨。究竟捨者,至臘月十 五日應捨,一人僧中應作是唱:「大德僧聽!今
日僧捨迦絺那衣。」如是三說,是名究竟捨。是 十事名捨迦絺那衣法。
[0453b05] 衣法者,安居未竟、安 居竟,是中安居、畏失命、畏失梵行、非時衣、時 衣、俱睒彌。
[0453b07] 安居未竟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聚落 中安居未竟,至檀越所作是言:「長壽!與我安
居衣施。」答言:「尊者!今非時,待安居竟。修穫 訖,人民歡喜念恩故生施心,爾時乃可有施 耳。」比丘言:「長壽!汝不知世間無常,或王、或水
火、偷劫,如是我則失利,汝便失福。」檀越言:「尊 者!但示我無常而自不見。尊者!欲速得安居 物,為持餘處去?為欲罷道怱怱乃爾?奇哉!可
怪!多欲無厭。」發不喜心已而去。諸比丘以是 因緣具白世尊。佛問六群比丘:「汝實爾不?」答 言:「實爾世尊!」佛言:「比丘!汝云何安居未竟索
安居施衣?自今以後,不聽安居未竟索安居 施衣者,越毘尼罪。」是名安居未竟。
[0453b20] 安居竟 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諸比丘祇桓 精舍安居竟分安居衣。時六群比丘餘處安
居已,來在坐中,作如是言:「長老!世尊制安居 竟應得安居衣,我亦安居竟應得安居衣,與 我安居衣分。」諸比丘以是因緣具白世尊。佛
言:「餘處安居,不應得此處衣分,隨安居處受 分。」是名安居竟。
[0453b28] 是中安居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至安 居時,受房舍已,著革屣、染具及餘小小物,置
房中已作是言:「諸長老!我此中安居,莫復起 厭患,我知汝等常不喜我。」即倩人取安居衣 分,便餘處安居。諸比丘以是因緣具白世尊。
佛言:「要是中安居,是處受衣分。」
[0453c05] 畏失命者,
[0453c06]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毘舍離大飢饉 乞食難得,諸比丘趣舍衛城,值祇桓比丘 安居竟分衣。毘舍離比丘在座中,祇洹比丘
問言:「長老!世尊制要是處安居得是處衣分, 汝何處安居?」答言:「長老!我畏失命故來,若不 來者便飢死。」諸比丘以是因緣具白世尊。佛
言:「若為失命故來,應與衣分。」是名畏失命。
[0453c12] 畏 失梵行者,爾時王舍城中有外道兒出家,時 父母欲罷兒道,餘人言:「沙門重安居,安居中
必無東西,爾時可罷。」其姊深信佛法,語弟言: 「父母欲罷汝道,可速避去。」弟即趣舍衛,值祇 桓比丘安居竟分衣。是比丘在座中,祇桓
比丘問言:「長老!世尊制要是處安居,是處 受衣分,畏失命來者得分。汝云何答言:『父母 欲罷我道,若不來者失梵行。』」諸比丘以是因
緣具白世尊。佛言:「畏失梵行來者,應與衣分。」 是名畏失梵行。
[0453c22] 非時衣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有比丘在人間 遊行,載滿車衣來。佛知而故問:「是誰衣?」答
言:「世尊!是我衣。」復問:「此是時衣、為非時衣?」 答言:「世尊!非時衣。」「淨施未?」答言:「未。」佛言:「是 一切衣應與眾僧。」是名非時衣。
[0453c27] 時衣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有比丘人間遊 行,載滿車衣來。佛知而故問:「是誰衣?」答言:「世
尊!是我衣。」復問:「此是時衣、非時衣?」答言:「時 衣。」佛言:「是衣太多,減半與僧。」是名時衣。
[0454a02] 俱 睒彌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俱薩羅國抄俱睒彌 聚落至舍衛城,有諸比丘先依此聚落安居,
即便隨來。時祇桓比丘到此聚落,索安居施 衣。俱睒彌比丘言:「長老!我先依此聚落安 居,我應先索。」二人諍已共詣佛所,以是因緣
具白世尊。佛言:「是中安居應先索,然後餘人 索;若二人共索者應共分。若是中安居比丘 未索,餘人索者,越毘尼罪。」復次時尊者劫賓
那,有二共行弟子,有所嫌故捨戒,不壞梵行 還受具足。時祇桓比丘安居竟分衣,不與分, 彼作是言:「長老!我有所嫌故捨戒,不壞梵行
還受具足,應與我分。」共往白佛。佛言:「有所嫌 故捨戒,不壞梵行還受具足,應等與分。」佛言: 「有五事不應與。何等五?被舉、罷道、無常、破安
居、去不囑。」舉者,三見中若一一見:謗線經、 惡邪見、邊見,諫不捨作舉羯磨,是名舉。罷道 者,捨戒不應與,若依王力、若依大臣力、若依
賊黨力,作是說:「沙門若不與我分,我當作不 饒益事。」如是人雖不應得,應與,是名罷道。 無常者,死不應得分,安居衣已集雖未分,命
垂終時囑與某甲,死已應與,是名無常。破安 居者,比丘不前安居、不後安居,不應得;若依 王力、大臣力、賊力,若不與我者,當作不饒益
事,如是人雖不應得,應與。去不囑者,不囑取 衣分而去者,不應與。分物人應問:「誰取某甲 分?」若有取者應問:「去時囑取不?」答言:「不囑。」
應語言:「汝莫憂是事。」若言:「囑。」者,應相前人。若 是可信人者應與,若非是可信人者,應語 言:「汝莫憂是事。」若二人先是同意,常相為取
者應與。是名五事。
[0454b05]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有一比丘安居 竟,往至本生聚落,諸親里以此比丘來故,廣 設供養布施衣物。此聚落中先住安居僧,以
坐後施故,不與是比丘分。諸親里問言:「得衣 分不?」答言:「不得。」諸親里言:「我為汝故設此供 養,何故不得?」諸比丘以是因緣具白世尊。佛
言:「檀越為此比丘設供,應與分。」佛言:「有五聲 施:是衣施安居僧、是衣直施安居僧、是物施 安居僧、是物直施安居僧、是處安居者施,是
名五。」若施家欲通與餘比丘,隨檀越意,應與。 復有四種物隨語應屬現前僧。何等四?我施 衣、衣直、物、物直,是名四種物屬現前僧。復有
十種得應屬現前僧。何等十?時藥、夜分藥、 七日藥、盡壽藥、死比丘物、施住處、大會、非 時衣、雜物、請食。時藥者,前食、後食、哆波那食,
現前僧應得,是名時藥。夜分藥者,十四種漿 應廣說,是名夜分藥。七日藥者,酥、油、蜜、石蜜、 生酥、膏應廣說,是名七日藥。盡壽藥者,呵梨
勒、鞞醯勒、阿摩勒,如第二戒中廣說,是名盡 壽藥。死比丘物者,若比丘死時,所有衣鉢雜 物,現前僧應得,是名死比丘物。施住處者,若
檀越作僧房精舍已設大會,以此住處及餘 雜物施,現前僧應得,是名住處施。大會者, 佛生大會、菩提大會、轉法輪大會、阿難大
會、羅睺羅大會、五年大會,是中施物,現前 僧應得。非時衣者,無迦絺那衣十一月,有 迦絺那衣七月,於中施物,現前僧應得,是名 非時衣。雜物者,鉢、鉢支
鉹 、腰帶、刀子、鍼筒、革 屣、盛油革囊、軍持、澡瓶,如是比雜物施,現前 僧應得,是名雜物。請食者。檀越請現前僧
食次第往,是名請食。是名十事現前僧應 得。
[0454c07] 復次佛住王舍城,爾時諸比丘不截縷作 衣,廣說如上波夜提三種壞色中說。
[0454c09]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有一比丘, 往至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聽我著一 衣,少欲少事。」佛告比丘:「汝持三衣瓶鉢,即是
少欲少事。」復有比丘言:「聽我著三衣。」復有 比丘言:「聽我著 牂 羊毛欽婆羅。」復有比丘 言:「聽我著髮欽婆羅。」復有比丘言:「聽我著馬
尾欽婆羅。」復有比丘言:「聽我著草衣。」復有比 丘言:「聽我著樹皮衣。」復有比丘言:「聽我著韋 衣。」佛言:「如是諸衣盡不應著。」復有比丘言:
「聽我裸形,少欲少事。」佛言:「比丘!此是外道 法,應持三衣瓶鉢,即是少欲少事。」
[0454c20]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諸比丘著 上色衣,為世人所嫌:「云何沙門釋子著上色 衣,如俗人無異。」諸比丘以是因緣具白世尊。
佛言:「不聽著上色衣。」上色者,丘佉染、迦彌遮 染、俱鞞羅染、勒叉染、盧陀羅染、真緋欝金 染、紅藍染、青染、皂色華色,一切上色不聽。
應用根染、葉染、華染、樹皮染,下至巨磨汁染。
[0454c27] 復次佛住王舍城,天帝釋石窟前經行,見摩 竭提稻田畦畔分明差互得所。見已語諸比 丘:「過去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衣法,正應如
是。從今日後作衣當用是法。」復次爾時尊者 大迦葉作僧伽梨,世尊自手捉、尊者阿難為 截。復有比丘篸綴、有比丘刺短、有比丘刺長、
有比丘刺緣、有比丘安細怗。復次有比丘作 衣畫作葉,佛言:「不聽畫作葉。」有比丘疊作 葉,佛言:「不聽疊作葉,應割截。」有比丘對頭
縫,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