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rmaguputakavinaya (Si Fen Lu) 四分律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四分律卷第四 (初分之四)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 共竺佛念等譯
十三僧殘法之三
[0588a12] ◎時尊者沓婆摩羅子去佛不遠,世尊知而 故問:「汝聞此比丘尼所說不?」答言:「聞!唯世 尊當知之。」世尊告言:「今不應作如是報
我,若實當言實,若不實當言不實。」時沓婆 摩羅子聞世尊教已,即從坐起偏露右 臂、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我從生已來未
曾憶夢中行不淨,況於覺悟而行不淨!」世 尊報曰:「善哉,善哉!沓婆摩羅子!汝應作是 說。」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應檢問此慈地
比丘,莫以無根非梵行謗,此沓婆摩羅子 比丘清淨人,若以無根非梵行謗者獲大 重罪。」諸比丘答言:「如是世尊!」諸比丘從佛
受教,尋至慈地比丘所檢問本末:「此事云 何?為實爾不?莫以無根非梵行謗,此沓 婆摩羅子清淨梵行人,若以無根非梵行謗
清淨梵行人得大重罪。」時慈地比丘得諸 比丘詰問已報言:「我知沓婆摩羅子清淨梵 行人,無是事。我來到羅閱城,彼為僧分房
臥具,與我等惡房、惡臥具。我即生不忍心 言:『沓婆摩羅子有愛,隨所喜者與好房好 臥具,不喜者與惡房惡臥具。以不愛我故,
與惡房惡臥具。』差次受請與我惡食處,由 此倍增 [真/心] 恚言:『眾僧云何差此有愛人, 為僧分房舍臥具、差次受請飯食也?』而此
沓婆摩羅子清淨梵行人,無如是事。」時諸比 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 愧者,嫌責慈地比丘:「汝云何以無根非梵
行謗沓婆摩羅子梵行人耶?」時諸比丘往 世尊所,頭面作禮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 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諸比丘,以
無數方便呵責慈地比丘:「汝所為非,非威 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 為。云何以無根非梵行謗清淨梵行人
耶?」世尊告諸比丘:「有二種人一向入地獄。 何謂二?若非梵行自稱梵行,若真梵行以 無根非梵行謗之,是謂二一向入地獄。」世
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慈地比丘已,告諸比 丘言:「此慈地比丘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 犯戒。自今已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
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 丘 [真/心] 恚所覆故,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波 羅夷法謗,欲壞彼清淨行。若於異時,若問、
若不問,知此事無根說,『我 [真/心] 恚故作是語。』 若比丘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
[0588b26] 比丘義如 上。
[0588b27] [真/心] 恚者,有十惡法因緣故 [真/心] ,十事中 以一一生 [真/心] 。
[0588b28] 根者,有三根:見根、聞根、疑根。 見根者,實見犯梵行、見偷五錢過五錢、見 斷人命。若他見者,從彼聞是謂見根。聞根
者,若聞犯梵行、聞偷五錢若過五錢、聞 斷人命、聞自歎譽得上人法,若彼說從彼 聞是謂聞根。疑根者,有二種生疑:從見生、
從聞生。從見生者,若見與婦女入林、出林、 無衣裸形、男根不淨污身手;捉刀血污,與惡 知識為伴,是謂從見生疑。從聞生疑者,
若在暗地、若聞床聲、若聞草蓐轉側聲、 若聞身動聲、若聞共語聲、若聞交會語聲、 若聞我犯梵行聲、若聞言偷五錢過五錢 聲、若聞言我殺人、若聞言我得上人法,
是謂從聞生疑。除此三根已,更以餘法謗 者是謂無根。
[0588c13] 若彼人不清淨,不見犯波羅 夷、不聞犯波羅夷、不疑犯波羅夷,便作 是言:「我見聞疑彼犯波羅夷。」以無根法謗,
僧伽婆尸沙。若彼人不清淨,不見犯波羅 夷、不聞犯波羅夷、不疑犯波羅夷,生見 聞疑想。後忘此想,便作是言:「我見聞疑
彼犯波羅夷。」以無根法謗,僧伽婆尸沙。若 彼人不清淨,不見聞疑彼犯波羅夷,彼有 疑後便言:「我是中無疑。我見聞疑。」以無根
法謗,僧伽婆尸沙。若彼人不清淨,不見聞 疑彼犯波羅夷,彼生疑後便忘疑,便言:「我 見聞疑。」以無根法謗,僧伽婆尸沙。若彼人
不清淨,不見聞疑彼犯波羅夷,是中無疑, 彼便言:「我是中有疑,見聞疑犯波羅夷。」以 無根法謗,僧伽婆尸沙。若彼人不清淨,不
見聞疑彼犯波羅夷,是中無疑後忘無疑, 彼便言:「我見聞疑彼犯波羅夷。」以無根法 謗,僧伽婆尸沙。若彼人不清淨,不見彼犯波
羅夷,便言:「我聞疑彼犯波羅夷。」以無根法 謗,僧伽婆尸沙。若彼人不清淨,不見彼犯 波羅夷,是中有見想,後忘此想,便言:「我聞
疑彼犯波羅夷。」以無根法謗,僧伽婆尸沙。 若彼人不清淨,不見彼犯波羅夷,是中有 疑,便言:「是中無疑。我聞疑彼犯波羅夷。」
以無根法謗,僧伽婆尸沙。若彼人不清淨,不 見彼犯波羅夷,是中有疑,後忘疑,便言: 「我聞疑彼犯波羅夷。」以無根法謗,僧伽婆尸
沙。若彼人不清淨,不見彼犯波羅夷,是中 無疑,便言:「我有疑。我聞疑彼犯波羅夷。」 以無根法謗,僧伽婆尸沙。若彼人不清淨,不
見彼犯波羅夷,是中無疑。後忘此無疑, 便言:「我聞疑彼犯波羅夷。」以無根法謗,僧 伽婆尸沙。聞疑亦如是 (此中更有諸句,文繁不出) 。
[0589a16] 若比 丘以無根四事謗比丘,說而了了,僧伽婆尸 沙;不了了,偷蘭遮。若指印書遣使、若作知
相,了了,僧伽婆尸沙;不了了,偷蘭遮。除四 波羅夷,更以餘非比丘法謗,言:「汝犯邊罪、 犯比丘尼、賊心受戒、破內外道、黃門、殺父、
殺母、殺阿羅漢、破僧、惡心出佛身血、非人、 畜生、二根。」說而了了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 者,偷蘭遮。若指印書使、若作知相,了了,僧伽
婆尸沙;不了了,偷蘭遮。除此非比丘法,更以 餘無根法謗比丘,隨前所犯,若以八無 根波羅夷法謗比丘尼,說而了了,僧伽婆尸
沙;不了了,偷蘭遮。若指印、若書使、若作知相, 了了,僧伽婆尸沙;不了了,偷蘭遮。除此八波 羅夷,更以餘無根非比丘尼法謗,了了,僧伽
婆尸沙;不了了者,偷蘭遮。若以指印書使、若 作知相,了了,僧伽婆尸沙;不了了,偷蘭遮。 除非比丘尼法,更以餘無根法謗比丘尼
者,隨前所犯,除比丘比丘尼,以無根罪謗 餘人者,突吉羅。
[0589b06] 比丘尼,僧伽婆尸沙;式叉摩 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0589b07] 不犯者,見 根、聞根、疑根說實,戲笑說、若疾疾說、若獨說、 靜處說、夢中說、若欲說此錯說彼,無犯。
[0589b09] 無 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八竟)
[0589b11]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慈地比丘從耆 闍崛山下,見大羝羊共母羊行婬,見已自 相謂言:「此羝羊即是沓婆摩羅子,母羊即是
慈比丘尼。」我今當語諸比丘言:「我先以聞 無根法謗沓婆摩羅子,我等今親自眼見沓 婆摩羅子實與慈比丘尼行不淨。」即便往
詣諸比丘所言:「我等前聞以無根波羅夷 謗沓婆摩羅子,今親自眼見沓婆摩羅子 與慈比丘尼行婬。」諸比丘言:「此事云何?汝
等莫以無根法謗沓婆摩羅子修梵行人, 以無根法謗梵行人得重罪。」爾時慈地比 丘得諸比丘詰問已,便作是言:「沓婆摩羅 子無有此事,是清淨人。我等向者從耆闍
崛山下,見諸羝羊與母羊行婬。我等即自 相謂言:『此羝羊是沓婆摩羅子,母羊是慈比 丘尼。』我等今日目自見之。當向諸比丘說
言:『我本以聞無根法謗沓婆摩羅子,今眼 自見共慈比丘尼行婬。』然此沓婆摩羅子 是清淨人,實無此事。」諸比丘聞已,中有少
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慈 地比丘:「汝等云何以異分無根波羅夷謗沓 婆摩羅子清淨人?」諸比丘即往世尊所,頭面
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 以此因緣集比丘僧,以無數方便呵責慈 地比丘:「汝等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
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沓婆摩羅子 修梵行,汝等云何以異分無根波羅夷謗 沓婆摩羅子清淨人?」呵責已告諸比丘:「慈
地比丘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 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 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以 [真/心] 恚
故,於異分事中取片,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 波羅夷法謗,欲壞彼清淨行。彼於異時若 問、若不問,知是異分事中取片,是比丘自言: 『我 [真/心]
恚故作是語。』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
[0589c17] 比丘義如上。
[0589c17] [真/心] 恚如上說。
[0589c17] 異分者,若比丘 不犯彼羅夷,言見犯波羅夷,以異分無 根法謗,僧伽婆尸沙。若比丘不犯波羅夷, 謂犯,僧伽婆尸沙。以異分無根波羅夷
法謗,僧伽婆尸沙。若比丘不犯波羅夷, 彼見犯波夜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突吉 羅、惡說,以異分事無根波羅夷法謗,僧伽婆
尸沙。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彼言犯波羅 夷,以異分無根波羅夷法謗,僧伽婆尸沙。若 比丘犯僧伽婆尸沙,彼謂犯波逸提、波羅提
提舍尼、偷蘭遮、突吉羅、惡說,以異分事無根 波羅夷法謗,僧伽婆尸沙。不清淨、不清淨 人相似,名同、姓同、相同,以此人事謗彼,以
異分無根波羅夷法謗,僧伽婆尸沙。若不清 淨人與清淨人相似,名同、姓同、相同,以此 人事謗,彼以異分無根波羅夷法謗,僧伽婆
尸沙。若清淨人與不清淨人相似,名同、姓同、 相同,以此人事謗彼,以異分無根波羅夷 法謗,僧伽婆尸沙。若清淨人清淨人相似,名
同、姓同、相同,以此人事謗彼,以異分無根 波羅夷法謗,僧伽婆尸沙。若見本在家時,犯 婬、盜五錢若過五錢、若殺人,便語人言:「我
見比丘犯婬、盜五錢若過五錢、若殺人。」以 異分無根波羅夷法謗,僧伽婆尸沙。若聞本 在家時,犯婬、聞盜五錢若過五錢、聞殺人、
聞自稱得上人法,彼便作是言:「我聞彼犯 婬、聞盜五錢若過五錢、聞斷人命、聞自稱 得上人法。」以異分無根波羅夷法謗,僧伽
婆尸沙。若比丘自語:「聞響聲,我犯婬、聞盜 五錢若過五錢、聞斷人命、聞自稱得上 人法。」以異分無根波羅夷法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以異分無根四事法謗比丘,說而了 了者,僧伽婆尸沙;說而不了了者,偷蘭遮。若 指印、若書、若使、若作知相,了了者,僧伽婆
尸沙;不了了者,偷蘭遮。除四波羅夷,以餘 異分無根非比丘法謗言:「汝犯邊罪,乃至二 形如上說。」說而了了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
者,偷蘭遮。若指印、若書、若使、若作知相,了了 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者,偷蘭遮。除上事更 以餘異分無根法謗比丘,隨前所犯。若比丘
以異分無根八波羅夷法謗比丘尼,說而了 了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者,偷蘭遮。若指印、 若書、若使、若作知相,了了者,僧伽婆尸沙;不
了了者,偷蘭遮。除八波羅夷,以餘異分非比 丘尼法謗,說而了了者,僧伽婆尸沙;不了 了者,偷蘭遮。若指印、若書、若使、若作知相,
了了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者,偷蘭遮。除非 比丘尼法,更以餘異分無根法謗比丘尼,隨 所犯。除謗比丘比丘尼,以異分無根法謗 餘人者,突吉羅。
[0590b08] 比丘尼,僧伽婆尸沙;式叉摩 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0590b09] 不犯者,見 根、聞根、疑根說實,戲笑說、疾疾說、若獨說、夢 中說、若欲說此錯說彼,不犯。
[0590b11] 不犯者,最 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九竟)
◎
[0590b13] ◎爾時佛在彌尼搜國阿奴夷界,時諸豪族 釋子執信牢固,從世尊求出家。時有釋種 子兄弟二人:一名阿那律,次名摩訶男。阿
那律者,其母愛念常不離目前,其母與設三 時殿,春夏冬使與諸婇女五欲自恣共相娛 樂。時摩訶男釋子語阿那律言:「今諸釋種豪
族子孫,盡以信堅固從世尊求出家,而我 一門都無出家者。兄可知家業,公私之事 一以相付,弟欲出家。若不能者,弟當持家
業,兄可出家。」阿那律言:「我今不能出家,卿 能可去。」摩訶男如是再三語,阿那律亦再三 報言:「我不能出家。」摩訶男語阿那律言:「若
不能出家者,我今當白兄持家業事,應典 領作人修治屋宅,奉望貴勝及諸知親,出 入王所威儀禮節其事如是,耕田種作務 及時節。」阿那律報言:「卿之所說極為繁
碎,我所不堪!何不說言於五欲中共相娛 樂耶?居業之事卿自為之,我欲以信從世 尊求出家。」摩訶男報言:「兄可往辭母。」時阿
那律即詣母所白言:「聽子所說,當知諸釋 種子皆共出家,而我居門獨無出家者,我今 欲往詣世尊所求出家。若母聽許便當出
家修清淨行。」其母報言:「吾正有汝等二人, 愛念情深初不欲離目前。今云何令汝出 家也?乃至於死猶不欲相離,況當生別。」時
阿那律如是再三白母欲求出家。其母亦再 三答:「終不放汝!」時阿那律再三從母求出 家,母即自思念:「當以何方便令子不出家。」
尋復念言:「釋種子跋提,其母甚愛念,必不 聽出家。當語阿那律言:『若跋提母放子出 家,我亦放汝出家。』」念已即語阿那律。時阿
那律聞母此言已,往跋提所語言:「卿今知 不?諸釋子盡出家,然我等未有出家者,我 等二人可共出家。」跋提報言:「我不堪出家,
卿欲出家任意。」阿那律如是再三勸之,跋 提亦再三報言:「我不出家。」阿那律報言:「我 今日出家之事一以由汝。」彼報言:「卿云何
以出家之事一以見由?」阿那律報言:「我辭 母出家,母報我言:『汝若能令跋提出家者, 當放汝出家。』是以相由耳。」跋提報言:「卿且
止!須我往白母。」時跋提釋子即往母所, 長跪白母言:「母今知不?諸釋種子盡出家,唯 我一門獨無,我今信樂欲從世尊求出家,
願母見聽。」其母報言:「我不聽汝出家。何以 故?我正有汝一子,心甚愛念,不欲須臾 離目前,乃至於死猶不欲相離,而況生別。」
跋提如是再三白母唯見聽許,其母亦再三 報子不聽出家。其母見兒心至,竊自念 言:「我當作何方便令子不出家?」時母思惟:
「阿那律母甚愛其子,彼終不聽令出家。若 彼聽出家者,我亦當放子出家。」念已即語 跋提言:「若阿那律母聽子出家,我當放汝。」
時跋提釋子往阿那律所語言:「我母已聽 我出家,我等今可且復自停,更在家七年,五 欲極意共相娛樂,然後出家。」阿那律報言:「七
年極遠,人命無常。」跋提復言:「若不能七年 者,寧可六年,若五四三二一年,在家五欲自 娛耶!」阿那律報言:「一年極遠,我不堪忍,人
命無常。」跋提言:「若不堪一年,可七月中五 欲自娛耶!」阿那律報言:「七月極遠,我不堪 忍,人命無常。」跋提言:「若不堪七月,可六五
四三二一月共相娛樂耶!」阿那律言:「一月極 遠,我不堪忍,人命無常。」跋提子言:「若不能 一月者,可七日之中共相娛樂耶!」阿那律
報言:「七日不遠,若七日竟能出家者善。若 不出家,我當出家。」時諸釋子七日之中,極 意五欲共相娛樂。滿七日已,時阿那律釋
子、跋提釋子、難提釋子、金毘羅釋子、難陀釋 子、跋難陀釋子、阿難陀釋子、提婆達釋子、 優波離剃髮師第九,各淨洗浴已,以香塗身
梳治鬚髮著珠瓔珞,乘大象馬出迦毘 羅衛城。時國人民見諸釋子,自相謂言:「此 諸釋子,先洗浴其身著瓔珞具,乘大象 馬入園遊觀亦如今日。」時諸釋子乘大象
馬齊其界內下象,脫衣服瓔珞具并象, 與優波離語言:「汝常依我等以自存活,我 等今者出家,以此寶衣并大象與汝用自 資生活。」時諸釋子即前進至阿
㝹 夷彌尼國。 優波離在後心自思念:「我本由此釋子得 自存活,今日以信樂捨我從世尊出家,我 今寧可隨逐出家,若彼有所得我亦當得。」
時優波離即以所得寶衣瓔珞,以白疊裹 之懸著高樹,念言:「其有來取者與之。」於是 便往詣諸釋子所,白諸釋子言:「汝等來後,
我即生念:『我常依諸釋子得自生活,今日 諸釋子以信樂從世尊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