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kṣudrakavastu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Pi Nai Ye Za Shi)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五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一門第六子攝頌之餘
[0224a23]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多得氈褥,便作是 念:「如世尊說:『應持割截衣。』」即持褥并刀,向一
樹下欲為割截。世尊因至其所問曰:「汝何所 作?」即白佛言:「如世尊說:『苾芻應著割截三衣。』 我既多有氈褥,今欲裁割將作三衣。」爾時世
尊讚歎持戒、毀破戒者,告諸苾芻:「有五種物 不應割截:一切被帔、及長毛緂、短毛緂、并 諸氈褥、破碎之物。若割截者得越法罪。」
[0224b02] 緣處同前。有客苾芻緣須暫出,不持坐具 來入寺中。日將欲暮,其知事人告言:「具壽!可
取臥具。」彼便答曰:「我無坐具,以何替褥?」「若 如是者可取單床。」遂取其床。時屬寒夜徹明 被凍,因斯病發。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
應無坐具輒出外行,違者得越法罪。」如佛所 言:「苾芻不應無尼師但那而出。」者,時諸苾芻 欲暫往同城村坊之所,或詣餘寺或出經行,
當日擬來亦持坐具。又諸苾芻老病身羸,去 時無力能持敷具,疲苦勞心,作如是語告 諸苾芻:「我有緣出即擬還來,不將敷具大師
不許,事欲如何?」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 若向晝日遊處, 或 暫向餘寺、或寺內經行,若 詣隨近村坊即擬還者,此皆不須將尼師但
那去。」又復苾芻有緣暫出尋擬還來,不將坐 具。既至彼已,遇有他緣遂便日暮,以無坐 具侵夜方歸,遂被蟲狼及盜賊等之所傷害。
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其本意即擬還來,遇 有他緣不及歸者,當於彼宿不應夜行,可於 同梵行者借替充事。若得者善;如其無者,取
七條衣疊為四重將替席褥,少睡多覺以至 天明。」又有苾芻從他借物,以襯臥具有不 淨污,便將此服還彼苾芻,彼不肯取。苾芻以
緣白佛,佛言:「淨洗方還。」苾芻洗還,彼仍不 受,白佛,佛言:「准價應還,或作謝言,勿令嫌恨。」
(應知文言坐具者,即是量長於身。元擬將為襯臥之具,不令敷地禮拜,敷地禮拜深乖本儀。) 如佛 所言:「苾芻不應離三衣而去。」者,時諸苾芻欲
暫往同城村坊之所,或詣餘寺內、或出經行, 當日擬至皆持三衣。又諸苾芻老病羸瘦,去 時無力能持三衣,困苦勞心作如是語:「有緣
暫出即擬還來,不將三衣大師不許。」苾芻以 緣白佛,佛言:「苾芻若向晝日遊處、或暫向餘 寺、或寺內經行、或詣隨近村坊,即擬還者,任
不將去。」復有苾芻暫出擬還不持衣去,至彼 日暮,恐離衣宿即侵夜歸,被蟲賊所害。苾芻 以緣白佛,佛言:「若其本意即擬還來,有緣不
及歸者,當於彼宿不應夜行,可於同梵行邊 借餘三衣,守持充事。」苾芻不解云何當持?佛 言:「先守持衣,應心念捨後守持新。然諸苾芻
應知有六心念之法:一者長淨、二者隨意、三 者持衣、四者捨三衣、五者分別長衣、六者捨 別請。」苾芻得衣無暇割截浣染,佛言:「若縫刺
浣染緣未具者,直爾白疊及生絹布,計財量 足持作三衣,乃至俗人衣物從彼借用,守持 無犯,勿致疑惑。」有諸苾芻不將尼師但那,向
餘處宿,謂犯離衣。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制 苾芻不應輒離三衣而宿,非尼師但那。然諸 苾芻不應故心而不持去,忘念者無犯。」
[0224c21] 第一門第七子攝頌曰:
水羅有五種、 器共一處食、
露形噉飲食、 洗浴事應知。
[0224c24] 緣在室羅伐城。于時南方有二苾芻,欲往室 羅伐城禮世尊足,俱無水羅,於其中路無水 可得。熱渴逼身到一池所,一人報言:「具壽!可
疾觀水,欲飲除渴。」即便鑒察,見水有蟲,如是 再三隨處皆有。二人議曰:「水既有蟲飲便害 命,今遭渴逼事欲如何?」時小苾芻即說頌曰:
「百千俱胝劫, 世尊難可遇;
我今宜飲水, 冀禮大師足。」
[0225a03] 時大苾芻亦說頌曰:
「如來大悲愍含識, 三有愛染皆除棄;
於此教中受禁戒, 我寧捨命不傷生。」
[0225a06] 爾時小者不能忍渴,即飲蟲水隨路而去。大 者護蟲要心不飲,即自策勵詣一樹陰端身 而坐,乃至氣力未衰以來計心善事,及其
力盡遂致命終。由此福力得生三十三天勝 妙之處。凡生天者,若男、若女即起三念:「我於 何處死?今於何處生?由作何業?」便憶前身於
人趣死,今生三十三天,由於佛教極生尊重。 時彼天子便作是念:「我若不往禮世尊者,是 不恭敬、是所非宜。」于時天子作是念已,即莊
嚴身著天瓔珞光明殊勝,便以衣襟盛諸妙 花:嗢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 迦花、曼陀羅花,過初夜分來詣佛所。便布
天花申供養已,禮佛雙足在一面坐,聽受妙 法。彼天光明甚大赫奕,周遍照耀逝多園林。 爾時世尊隨彼天子意樂根性,為其說法,令
彼得悟四聖諦理。是時天子以金剛智杵,破 二十種薩迦耶見山,得預流果。既見諦已三 白佛言:「大德!由佛世尊令我證得解脫之果,
此非父母、人王、天眾、沙門、婆羅門親友眷屬之 所能作。我遇世尊善知識故,於地獄、傍生、餓 鬼趣中,拔濟令出。安置人天勝妙之處,當盡
生死而得涅槃,超越骨山乾竭血海,無始積 集薩迦耶見,以金剛智杵而摧碎之,得預流 果。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受五學處,始從今日
乃至命終,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唯願世尊證 知我是鄔波索迦。」即於佛前合掌恭敬而說 頌曰:
「我由佛力故, 永閉三惡道;
得生勝妙天, 長歸涅槃界。
我依世尊故, 今得清淨眼;
證見真諦理, 當盡苦海際。
佛超於人天, 離生老死患;
有海中難遇, 我逢今得果。
我以莊嚴身, 淨心禮佛足;
右繞除怨者, 今往赴天宮。」
[0225b12] 時彼天子既稱所願,猶如商主多獲財利,亦 如農夫廣收田實,如勇健者降伏彼怨,如重 病人除去眾疾,時彼天子辭佛而去,便往天
宮。時小苾芻漸次行至室羅伐城,入逝多林 置衣鉢洗足已,詣世尊所禮佛雙足在一面 住。世尊常法,若見客苾芻來,即便安慰問言:
「善來苾芻從何處來?今夏安居在何城國?」爾 時世尊問彼苾芻曰:「汝從何處來?」白言:「世尊! 我從南方來。」又問:「今夏何處安居?」答言:「亦在
南方。」佛言:「汝尋遠路曾有伴不?」白言:「有。」佛言: 「彼何處去?」即具說其事。爾時世尊說伽他 曰:
「若輕慢我戒, 亦何勞見我?
假令見我者, 非見非供養。
彼苾芻見我, 由能持淨戒;
汝無智愚人, 不能真見我。」
[0225b28] 爾時世尊便開上衣露胸令見,復說伽他 曰:
「汝可觀我身, 父母所生體;
譬如真金色, 由先業力故。
若不敬法身, 彼不見諸佛;
若了法身者, 得見大牟尼。
第一我法身, 第二是色體;
智者能知見, 當善護尸羅。
迦攝波佛時, 苾芻犯學處;
由損伊羅葉, 現墮於龍中。」
[0225c09]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由諸苾芻不持水羅有 如是過。」告諸苾芻:「應畜水羅。」如世尊說令 畜水羅者,苾芻不知羅有幾種?佛言:「羅有五
種:一者方羅 (若是常用,須絹三尺或二尺、一尺。僧家用者,或以兩幅,隨時大小。其作羅者皆絹,
細密蟲不過者方得,若是疎薄元不堪用。有人用惡絹及疎紗紵布之流,本無護蟲意也) ;二者法 瓶 (陰陽瓶是) ;三者君持
(以絹繫口,細繩繫項,沈放水中擡口出半,若全沈口水則不入,待滿引出
仍須察蟲。非直君持,但是綽口瓶瓨,無問大小以絹縵口,將細繩急繫隨時取水,極是省事,更不須放生器, 深為要也) ;四酌水羅
(斯之樣式,東夏元無,述如餘處,即小團羅子,雖意況大同,然非本式) ; 五衣角羅
(取密絹方一搩許,或繫瓶口汲水充用,或置椀口濾濟時須。非是袈裟角也,此密而且膩, 寧堪濾用?但為迷方日久,誰當指南?然此等諸羅皆是西
方見用。大師悲愍為濟含生,食肉尚斷,大慈殺生豈當 成佛?假令暫出寺外,即可持羅并將細繩及放生器。若 不將者,非直見輕佛教,亦何以獎訓門徒?行者思之,特宜
存護為自他益) 。」
[0225c23] 緣在室羅伐城。有二苾芻先有嫌隙,共為伴 侶人間遊行:一有水羅,一無水羅。其有羅者 濾 水而飲,其無羅者便告彼言:「具壽!可借
我羅。」彼便不與,事有廢闕。苾芻以緣白佛,佛 言:「有嫌隙者,不應為伴人間遊行。設遇斯緣, 應相愧謝方可同行。」
[0225c29] 緣在室羅伐城。有二苾芻人間遊行,一有水 羅、一無水羅。無者問彼:「具壽!有水羅不?」彼答
言:「有。」更不問言:「相借用不?」彼有羅者 濾 水而 飲,其無羅者從彼借用,彼便不與,因此生嫌, 告言:「汝問有無,不言借用。今云借羅,不敬
之甚,故我不與。」彼便闕事。苾芻以緣白佛,佛 言:「若諸苾芻凡欲行時,自無水羅應問同伴: 『汝有羅不?』若言:『有。』者,應更問言:『共我用不?』
若言:『共用。』即可同行。云:『不與。』者即不應去。」
[0226a09] 緣在室羅伐城。有二苾芻人間遊行,一有水 羅、一無水羅。無者問言:「汝有羅不?」答言:「我有。」
「與我用不?」答曰:「共用。」遂即同行。於其路中 遇逢商旅,彼有羅者緣須覆歸。無者告曰:「汝 先許羅,今可相與。」報言:「許共濾水,不擬全
留。」住者無羅,遂便闕事。苾芻以緣白佛,佛 言:「苾芻無羅,問彼有者:『汝有羅不?』若言:『我有。』
應可覆問:『汝若迴還,與我羅不?』若言:『與。』者善, 若不與者即不應行。」
[0226a18]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若無水羅,得向 餘村及餘寺不?」佛言:「不合。若知彼處有羅可
求,事無闕者無犯。」「大德!二人一羅,得遊行 不?」「若事無闕者,得。」「大德!若多人一羅,及以僧 眾得遊行不?」「無闕者,得。」「大德!若無水羅,於河
岸邊得行去不?」「鄔波離!若水流急,無別河入 者,五里一觀。若有別水入者,隨用隨觀。若 河不急流,亦隨處觀察。」「大德!隨觀水時,齊幾
應用?」佛言:「圓齊一尋。」「大德!若水不觀不濾,頗 得用不?」佛言:「不得,用便獲罪。」「大德!若水濾
訖,不觀得用不?」佛言:「不得。」「大德!若水不濾,觀 得用不?」佛言:「觀察無蟲,隨意當用。」「大德!若
水濾觀,便得用不?」佛言:「無蟲任用。」佛告鄔 波離:「有五種淨水:一者僧伽淨;二者別人 淨;三者濾羅淨;四者涌泉淨;五者井水淨。
此中僧伽淨者,謂是大眾差一苾芻令觀濾 水,彼便如法觀察。若餘苾芻來,以眾淨故 飲用無犯。別人淨者,知彼苾芻戒見儀命皆
清淨者,彼所有水用之無犯。濾羅淨者,每用 此羅曾無蟲過,不觀無犯。涌泉淨者,初出 無蟲者是。井水淨者,旦取水觀清淨無蟲,
至明相出來皆隨意用。」苾芻觀水目察多時, 遂令眼光覩物昏亂,佛言:「不應久觀,應如六 牛竹車迴頃;又齊心淨已來觀察無犯。」
[0226b13]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淨信居士婆羅門等,以 諸食器奉施苾芻。時諸苾芻皆不為受,彼皆 白言:「聖者!若佛世尊未出於世,我以外道為
勝福田。佛出世間我以仁等為上,所有奉施 仁不為受,豈令我等不持資糧而往後世。」苾 芻以緣白佛,佛言:「為大眾故器物應受。」佛言:
「為眾受器物者,苾芻受已置於庫中,每至食 時用鉢而食。」時彼施主見而問曰:「我將器物 以奉聖者,因何不見?」答言:「賢首!置在庫中。」
報言:「聖者!豈我家內無庫藏耶?本意施時冀 令受用,欲令我等獲受用福。仁等得已置在 庫中,遂令我等但獲施福,無受用福。」苾芻以
緣白佛,佛言:「他所施物應為受用。」依佛教已 即便受用。後於異時有別施主,心愛廣博以 大銅盤施。有老苾芻分得此盤,躬自摩拭遂
生勞苦,佛言:「應差掌盤器人監知洗拭。」苾芻 即便不為簡擇差知器人,致令損壞,佛言:「不 具五法者,未差不應差、已差不令作。云何為
五?謂是有愛、有恚、有怖、有癡、行與未行不能 記憶。若具五法,未差應差、已差令作。云何 為五?謂是無愛、無恚、無怖、無癡、行與未行善
能記憶,如是應差。敷座席、鳴楗稚,言白復 周、眾皆同集,應先問言:『汝某甲能與僧伽 行槃器不?』自知能者,答言:『我能。』次一苾芻作
白羯磨:『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樂與僧伽 行其器物。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 今差苾芻某甲作行器物人,當為僧伽行其 器物。白如是。』」
(羯磨准白應作) 時諸苾芻受得器物, 既食噉已,持不淨器付行器人,佛言:「不淨之 器,應與弟子門人令其洗拭。」時有苾芻更無
弟子,便自洗拭,佛言:「此人以器付行器人,任 其洗拭。若弟子門人不解洗者,此亦應可付 行器人。」
[0226c17] 緣在室羅伐城。是時六眾於一鉢中六人共 食,同時內手舉手之時鉢便隨上,共相謂 曰:「觀此黑鉢能現神通。」六皆歛手鉢便墮
破,一時大笑。苾芻見已報言:「具壽!共作如是 醜惡之事,應合羞恥翻為大笑。」答曰:「我作何 事?為當飲酒?為噉葱蒜?」苾芻報曰:「此事不久,
亦當見作。」六眾曰:「我雖鉢破,豈陶師亦亡、泥 土皆盡?我當更作,有何過耶?」時諸苾芻恥而 無對,以緣白佛。佛便念曰:「由諸苾芻一處噉
食有如是過,作是事者得越法罪。」如世尊說 苾芻不應同一器食,時諸苾芻隨商旅行,于 時商人在一處食,苾芻亦食。然少器物不敢
同處,待竟方食致延時節,不及伴徒在後而 行,便被賊奪。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在道 路無器可求,雖復多人一器應食,一舉手時
次一應下,不得同時上下。」佛許同食,有諸求 寂不敢共苾芻同食,生過如上,佛言:「苾芻 應先受取,以手執器,共一處食。」共淨人行,事
同求寂,佛言:「把飯作團擲與而食。」時有苾芻 至生緣處,諸親命曰:「久別索居,今得聚會,可 來同處一盤而食。」答言:「汝是俗人,我出家者,
共盤而食是所不應。」彼遂懷憂泣淚而住。苾 芻以緣白佛,佛言:「知彼慇懃喚同食者,當於 屏處勿招譏議。先受其食以手執盤,同食無 過。」
[0227a13] 緣在室羅伐城。六眾苾芻但著一裙而食,俗 人見已共相謂曰:「食者何人?」一人答曰:「此是 沙門釋子。」彼皆嫌恥作如是語:「彼之教主極
懷愧恥,因何弟子作此無慚?」苾芻以緣白 佛,佛作是念:「一裙而食,有如是過。苾芻不得 一裙而食,作者得越法罪。」佛言:「不應一裙食。」
者,時有老病羸瘦無力,不能更披餘衣而食, 佛言:「應著軟滑僧脚崎衣,食時無犯。」復有病 者,此僧脚崎衣亦不能著,佛言:「若病重者,應
在屏處勿外人見,但著一裙隨意當食。」
[0227a23] 緣在室羅伐城。六眾苾芻在阿侍羅河露形 而浴,俗旅見時問言:「此是何人?」有人報曰:「是
露形外道,河中洗浴。」復有說言:「是釋迦子。」彼 皆嫌賤作如是說:「彼之教主極懷愧恥,因何 弟子若此無慚?」乃至佛生是念:「諸苾芻露形
洗浴有如是過。故諸苾芻不露形浴,作者得 越法罪。然諸苾芻應畜洗浴裙。」佛言聽畜 洗浴衣者,苾芻即便兩重而作,佛言:「恐有
蟲入此不應持,若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