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kṣudrakavastu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Pi Nai Ye Za Shi)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Scroll 3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三十四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374b14] 第八門第六子攝頌曰:
不共女人浴, 亦不逆流洗,
鉢底應安替, 不畜琉璃盃。
[0374b17] 緣處同前。有一女人往河水中洗浴身體,洗 訖上岸梳髮而住。時吐羅難陀苾芻尼,遂持 澡豆往彼洗浴,見女梳髮情生瞋嫉,作如是
念:「愚癡女子!共我爭勝故梳頭髮,謂我先來 元無髮耶?宜可苦治懲其後過,設更見我不 敢爭勝。」遂即默持菴摩羅末,撲其頭上以手
挼之,女人問言:「聖者!我有何過?纔淨洗髮 以菴摩羅末撲我頭上。」尼曰:「汝作此解云:『吐 羅難陀先來無髮。』頭既不淨可來更洗。」女即
譏嫌。苾芻白佛,佛言:「尼為非法,理合譏嫌。從 今已去諸尼不應以雜末等撲他淨髮,作者 得越法罪。」
[0374b29]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與諸尼眾往河中浴, 是時吐羅於駛流處,逆水而立受其觸樂。 諸尼問言:「聖者!為作何事?」答言:「小妹!我受
觸樂。」諸尼報曰:「聖者!此非淨法,於駛流處 立受觸樂所不應為」。答言:「此是極淨有何乖 理?若不淨者誰有制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
佛言:「諸尼理合作此譏嫌。從今已去諸尼不 應駛流之處逆水而立受其觸樂。若受樂者, 得吐羅底也罪。」
[0374c09] 緣處同前。諸苾芻尼隨處安鉢鐵遂生垢,或 因打擲多有損壞。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 「諸尼不應隨處安鉢,應以薄錫替鉢而用。」如
世尊說錫替鉢者,諸尼以錫遍裹其鉢,俗旅 見問:「聖者!此是何物?」答言:「仁者,世尊制令以 錫替鉢。」報曰:「聖者!豈可佛令遍裹鉢耶?仁今
妄說,此非沙門釋女所作之事。」尼聞羞恥默 然不對。苾芻白佛,佛言:「俗旅理合譏嫌,是故 諸尼不應以錫遍裹其鉢,可為小替纔承鉢
底。」彼作種種奇異形勢,佛言:「不合。替有二種: 一、如菩提樹及多根樹葉;二、如手掌。」
[0374c20]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得琉璃盃,時有女 人為有客來便詣尼處,告言:「聖者!幸借琉璃
盃。」尼即問曰:「汝何所用?」答言:「聖者!為女夫來, 無盃可飲。」尼與將去,彼不存心手脫便破,告 言:「聖者!我酬價直。」尼曰:「小妹!不須價直,還我
舊盃。」答言:「聖者!別買盃替。」尼曰:「要須舊盃。」如 是諍競。苾芻白佛,佛作是念:「此由諸尼畜琉 璃盃有斯過失。」告諸苾芻:「諸尼不應畜琉璃
盃,若畜者得越法罪。」
[0374c29] 第八門第七子攝頌曰:
由婦制錫杖, 起舞時招罪;
濕餅受請食, 說法伴白知。
[0375a03]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婦生一子情 大歡喜,命諸親眷共為喜樂,其婦及夫別房 睡著天明不起。時有乞食苾芻,見彼多門遂
入家內迷其出處,遂便深入至長者房前,彼 即驚覺。苾芻遂向婦邊而過,長者見云:「此與 我婦共行非法。」即打苾芻頭破血出鉢盂亦
破。婦覺報云:「苾芻無過,可放令出。」時彼苾 芻持此容儀至逝多林,苾芻問曰:「何故如是?」 即便具說。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乞食
不應造次入多門家,應將餅 麨 門前為記然 後方入。」苾芻入時默然而入,見其婦女露形 走去,俗人嫌恥,佛言:「欲入舍時作聲警覺。」彼
即呵呵作聲喧鬧而入,家人報曰:「仁豈小兒 呵呵聲響而入我家?」答曰:「佛令作聲而入,為 此呵呵。」答曰:「更無方便可使作聲,唯此呵
呵能為警覺?」苾芻默爾。苾芻白佛,佛言:「苾芻 不應呵呵作聲入他人舍。」佛制不聽,遂拳打 門扇作聲而入,家人怪問:「何故打破我門?」默
爾無對,佛言:「不應打門,可作錫杖。」苾芻不 解,佛言:「杖頭安鐶圓如盞口,安小鐶子搖 動作聲而為警覺。」狗便出吠,用錫杖打,佛言:
「不應以杖打狗,應舉怖之。」時有惡狗怖時瞋 劇,佛言:「取一抄飯擲地令食。」至不信家久搖 錫時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無出問,佛言:「不
應多時搖動,可二三度搖,無人問時即須行 去。」
[0375a29]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家中設食,苾 芻僧伽皆去赴供,佛在寺中令人取食。為五 因緣佛令取食。云何為五?一者為欲閑寂;二
者為諸人天說法;三者為觀病人;四者為觀 臥具;五者為諸聲聞人制其學處。今此因緣 為制戒故住在寺中。時彼長者權為葉舍命
眾令坐,時屬寒雨。長者行粥次行乾餅,次授 爐餅并與蘿蔔。時有苾芻欱粥作呼呼聲,嚼 乾餅者作百百聲,喫餺爐者作獵獵聲;屋上
雨下作索索聲,瓶中飲水作骨骨聲,此等諸 聲殊響合。時有苾芻先能歌舞,聞其聲韻 憶舊管絃抑忍不禁,即從座起隨其音曲手
舞逐之,告大眾曰:「大德!此是呼呼聲,大德此 是百百聲,大德此是獵獵聲、此是索索聲、此 是骨骨聲。」彈指相和無不合節,於大眾中有
不住心者即便微笑,其用意者悉皆驚愕,行 食諸人無不大笑,或生譏恥施主深怪。請食 苾芻情大羞恥,將食至寺置在一邊,禮世尊
足。世尊法爾共取食人歡言致問:「大眾頗得 美食飽不?」白言:「大德!美食雖足,然施主致怪。」 問曰:「何故?」以緣具白。世尊食訖出外洗足,還
入房中宴坐而住,至於晡時方從定起,於苾 芻眾中就座而坐,便告作舞苾芻曰:「汝以何 心於施主家而作舞耶?」答言:「大德!有譏彼意,
及掉舉心而作於舞。」佛告諸苾芻:「若苾芻作 掉舉而為舞者得越法罪,若作譏彼心者無 犯。汝諸苾芻!此等皆由作聲噉食致斯過失,
是故苾芻不作聲食,作者得越法罪。」
[0375b27] 佛既遮 已,時有信心俗旅,將諸乾餅、蘿蔔、甘蔗來施 苾芻,皆不敢受。問言:「聖者!佛未出時,我等皆
以外道而為福田;世尊出世,即以仁等福田 中上。我等所有微薄施物,持來供養仁皆不 受,豈令我等往後世時無路糧耶?又如佛說
及時而施,但是新穀及以諸果創熟之時,先 持奉施具戒具德,後自食者得福無量。唯願 慈悲為我納受。」苾芻白佛,佛言:「此諸施物宜
當為受,所有乾餅與羹餅和食,蘿蔔甘蔗截 作小片食勿作聲。」
[0375c09]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就舍受食,時 諸苾芻不一時去各作伴行,既到彼家更待 餘者,人未盡集報長者曰:「宜可行食,我等前
飡。」食飽便去。更有人來復令行食,如是展轉 施主疲勞,報言:「聖者!待一時坐,我併行食。」 既生擾惱,苾芻白佛,佛言:「受他請時不應亂
去,在前去者至門相待,一時方入。若亂去者 得越法罪。」
[0375c17] 如世尊言不亂去者,有病苾芻侍者食訖,方 持食去,待食虛羸。苾芻白佛,佛言:「有五因緣 早請食來在房中食。云何為五?一者是客新
來;二者將欲行去;三者身嬰病苦;四者是看 病人;五者身充知事。」
[0375c22]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大富多財情懷信敬,請 佛僧眾就舍而食。世尊不去,有五因緣令人 取食,廣說如上,今為制戒。苾芻食訖即便歸
寺,施主本心欲求聞法,無一苾芻為其說法, 遂生嫌恥。苾芻白佛,佛言:「理合譏嫌,故諸苾 芻不應食了即皆歸寺。若即去者得越法罪,
當為說法。」佛令說法者,苾芻不知誰當說法? 佛言:「應令上座為其說法,若彼不能令第二 者,此亦不能令第三者,此若無堪應番次與, 或隨能者當預請之。」
[0376a03]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先有信心,於時時中往 逝多林聽聞正法,遂於一時請佛僧眾就家 受食。苾芻皆去,世尊同前,有五因緣廣如上
說,此為制戒,佛不親行令人取食。如世尊說 若其食了,施主樂法應為說者,眾差一人令 住說法,大眾咸去。時彼施主并諸眷屬皆來
一處,有大威嚴共聽法要,請言:「聖者!為我說 法。」苾芻見彼威力大故,生畏懼心不能說法, 長者念曰:「我多眷屬,苾芻情懼不為宣揚,我
宜為說。」報言:「聖者!如世尊說:
「『布施招大富, 持戒得生天,
專修斷煩惱, 此是法當去。』」
[0376a15] 時彼苾芻聞是語已,竟無言對復道而歸。既 至寺中諸苾芻問:「具壽!住彼為說法不?」答言: 「諸具壽!獨留於我更無伴助,施主親族有大威
嚴,皆來集會,我生畏懼不能說法。施主見我 情懷怯懼,返即為我宣揚妙法。」苾芻白佛,佛 言:「此之苾芻所言應理,是故不應獨令說法。
從今已去差四苾芻,與說法人為伴。」
[0376a22] 緣在王舍城。如世尊制:說法苾芻應與四人 伴者,有請喚處差說法人及與四伴。時伴苾 芻遂向生緣或出便轉,悉不白知臨時闕事。
以緣白佛,佛言:「與說法人為伴苾芻,向餘處 時應白而去。若不白者得越法罪。」
[0376a27] 第八門第八子攝頌曰:
瀉藥齒有毒, 刮舌篦應洗,
由其罪業盡, 證得阿羅漢。
[0376b01] 緣在室羅伐城。有一婆羅門娶妻未久遂生 一子,年既長大,於善法中而為出家。後於異 時身忽染患,往醫師處告言:「賢首!我身有疾,
幸為醫療。」報言:「聖者!仁今可服如是瀉藥,病 得除愈。」苾芻即服纔一行痢,冷水洗淨藥即 不下。醫來問言:「聖者!瀉藥好不?」報曰:「賢首!
藥無氣力唯一行痢。」醫言:「聖者!冷水洗淨耶?」 報言:「如是。」醫曰:「聖者!冷水洗淨云何轉瀉?仁 今更可服前瀉藥,勿為洗淨,瀉痢將畢方可
洗之。」報曰:「賢首!佛未聽許。」醫曰:「聖者!藥法應 爾,不可相違。」苾芻白佛,佛言:「若如是者我今 聽許,瀉痢未終宜當淨拭。」苾芻不知以何物
拭?佛言:「應用土塊或以樹葉,或將破帛故紙 而淨拭之,待瀉痢畢煖水淨洗。」
[0376b15] 緣處同前。於一林中有毒蛇住,諸牧羊人放 火燒林,四面火來蛇即驚怖宛轉腹行,衝火 而出僅得存命,投一樹下蟠身而住。于時具
壽舍利子,遊行人間因至樹下,見此毒蛇被 火燒處,身形破爛受諸苦惱,便為觀察宿世 因緣有善根不?尊者觀見知有善根,又復更
觀與誰相屬?見身與彼宿有因緣。即以水灑 說三句法,告曰:「賢首當知!諸行無常、諸法 無我、涅槃寂滅,宜於我所起殷淨心,捨傍生
身當生善趣。」于時尊者作是語已即便捨去。 時有鵄來銜去飡食,由此毒蛇於尊者處起 善心故,命終之後於室羅伐城善解六事
(一者自知設會、二者教人設會、三者善知讀誦、四者知捨施法、五者知受物法、六者善知淨觸也) 婆羅 門舍而為受生。時具壽舍利子知彼命過,即
便觀察何處受生?見此城中善解六事婆羅 門舍而為受生。為調伏故,尊者頻往婆羅門 家,授與夫妻三歸五戒。後於異時獨至其家,
婆羅門見白言:「聖者!無侍者耶?」尊者答曰:「我 之侍者,非茅草生,從仁處得。」婆羅門曰:「我無 小兒堪為侍者,我婦懷娠,若其生男奉為侍
者。」報曰:「願爾無病,我已受之。」即便捨去。彼 婦月滿便誕一男,飲母乳時爪齒損乳乳便 腫大。曾與童子一處戲時,或因瞋忿若爪若
齒,有傷損處悉皆瘡腫久而平復。時舍利子 知彼小童出家時至,往其家中為父母說法, 彼見出來尊者便念:「即是我侍者乎?」父告兒
曰:「汝未生時,我許將汝供奉聖者為給侍人, 今可隨行勿生顧戀。」此即是其最後生人,良 久佇立觀尊者面隨後而去。尊者至寺便與
出家,并受近圓依教令學。後嚼齒木,既刮舌 已不洗而棄,蠅來附上遂便命過,次有守宮 來食其蠅因此而死,次有黃 狖 來噉守宮還 同喪命,次有犬子食此黃
狖 亦復命終,餘有 殘者諸蟻來唼悉皆致死。是時有一苾芻在 傍而立,見如是等事。至明日旦,時諸苾芻來 於其處而嚼齒木,見狗眾蟻一處命終,怪其
所以,共相謂曰:「狗蟻何因一處而死?」或言:「不 知。」或言:「可共推尋誰作斯過?」時彼苾芻告諸 人曰:「昨日婆羅門兒是尊者舍利子弟子,我
見於此嚼其齒木,刮舌之篦不洗而棄,必應 為此令其命終。」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等苾 芻!當知人中亦有帶毒,與蛇無異。從今已去
嚼齒木時既刮舌了,應以水洗方可棄之,不 洗而棄得越法罪。」
[0377a01] 如世尊說:嚼齒木已洗方棄者,有諸苾芻為 水乏少不知如何?佛言:「於灰土上揩拭棄之。」 後於異時帶毒苾芻,自染衣裳曬曝迴轉,于
時具壽鄔波難陀來見染衣,告言:「具壽!我樂 相助。」報言:「善哉!隨大德意。」時鄔波難陀性懷 惡行,即取新衣陰乾、故衣日曝,又轉乾衣日
曝、濕者陰乾。彼言:「大德!勿作如此。」時鄔波難 陀還同前作,如是再三遮不肯止,其苾芻遂 生瞋怒欲相擒撮。鄔波難陀便即走去,彼隨
後逐。時舍利子來見相趁,告言:「具壽!欲作何 事?」彼瞋盛故仍趁不息。鄔波難陀既被逐急, 遂取樹枝遙打於彼,仍不止息。時舍利子即
以軟語安慰不令趁及,鄔波難陀便遠走去。 彼瞋心盛便咬其樹,齒咬樹時其葉皆落。苾 芻白佛,佛言:「如此之人,不應相惱令生瞋恚。」
如世尊說:不應相惱令生瞋者,後於異時鄔 波難陀次當知事,至毒苾芻所告言:「具壽!作 如是事。」彼見來告生大瞋恚。苾芻白佛,佛言:
「此懷毒人或先有惡心,不應自往令其作務, 可使傍人報所作事,彼聞應作勿令有闕。」彼 毒苾芻勤修忘倦,摧五趣輪斷諸煩惱,證阿
羅漢廣說如餘,乃至人天無不恭敬。諸苾芻 白具壽舍利子言:「尊者弟子極懷瞋毒,如此 之人尚能證得阿羅漢果,甚為希有。」于時尊
者舍利子,為諸苾芻廣說前緣。
[0377a25] 時諸苾芻咸 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彼苾芻先作何業,捨 毒蛇身生於人趣?」佛言:「汝等苾芻!彼自作業,
成熟之時還須自受。廣說如餘乃至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377b02] 「汝等苾芻!當一心聽。乃往過去此賢劫中人 壽二萬歲時,有迦攝波如來、應、正等覺,十號 具足,出現世間,住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
園中。此毒苾芻彼佛法中而為出家常,修慈 觀。諸苾芻見咸皆喚言:『慈觀!慈觀!』報言:『仁 等更莫喚我慈觀!慈觀!』如是再三喚仍不止,
於諸苾芻遂生瞋恨,口出惡言:『我是慈觀,汝 是人中毒蛇。』」佛言:「汝等苾芻於意云何?迦攝 波如來正法中出家修慈觀者豈異人乎?此
苾芻是。由彼往昔於佛聲聞弟子處起瞋恨 心作惡口故,於五百生中常作毒蛇,餘殘業 力於此人中受惡毒報。由彼往昔讀誦作業
修諸戒品,於蘊界處緣起處非處得善巧故, 由彼善根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斷諸煩惱證 阿羅漢。汝等苾芻!由是因緣我常宣說,黑業
得黑報、雜業得雜報、白業得白報。汝等應當 勤修白業,離黑雜業。」時諸苾芻聞佛說已,心 大歡喜,頂禮佛足奉辭而去。
[0377b20] 第八門第九子攝頌曰:
三衣隨事著, 蘭若法應知,
浴守門妙華, 不應住非處。
[0377b23]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每於寺內著僧伽胝,灑 掃為壇牛糞塗地,入廁便轉染衣浣胝。如僧 伽胝,七條五條亦皆同此作諸事業。諸苾芻
見一人報曰:「此等諸衣不作差別隨處著用, 理不應為。如世尊說:『僧伽胝者是其大衣。』豈 合不作差別而用。」咸言:「具壽!善說斯語,可共
白佛。」佛言:「汝等苾芻!理合如是共相止諫。僧 伽胝者是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