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yasangraha (Genben Sapoduo Bu Lu She)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五尊者勝友集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二不定法
[0550b07] 攝頌曰:
若在屏障中, 堪行婬欲處,
及在非障處, 無有第三人。
[0550b10]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鄔陀夷苾芻,在屏障處,與女人笈多壓膝 而坐為說法要。時毘舍佉鄔波斯迦,見是事
已,心不忍可,往白世尊。此因鄔波斯迦事由 婬煩惱,制初不定。
[0550b15] 「若復苾芻,獨與一女人,在於屏障堪行婬處 坐。有正信鄔波斯迦,於三法中隨一而說:若 波羅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
坐苾芻自言其事者,於三法中,應隨一一法 治:若波羅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 迦;或以鄔波斯迦所說事,治彼苾芻。是名不 定法。」
[0550b22] 此中不定法者,謂以事、處、情、證而為其體: 若復苾芻,獨與一女人者,是事;在屏障者,是 處;堪行婬者,是情;若有正信鄔波斯迦隨一
而說者,是證。言苾芻者,欲染現前近圓人也。 言獨者,謂無餘苾芻及餘男子。言一者, 無苾芻尼及餘女人。女人者,謂是人女堪行
婬事。屏障者,謂隱覆處,堪障其形得為婬事。 此有五種:牆、籬,及衣、叢林、闇夜。於如是處, 或男行就女、或女來就男。言堪行婬處者,
於一尋內同居一席,身相逼觸得為坐臥,然 彼女人或許不許。正信鄔波斯迦者,謂見諦 人。有說設是異生有忠信者,言行無濫,亦
信其語。隨一而說者,或女人見事不忍而說。 或護彼苾芻不肯自言,為證之時方隨事說。 或波羅市迦者,於四重中隨一而說。或僧伽
伐尸沙者,於十三中隨一而說。或波逸底迦 者,於九十中隨一而說。自言者,隨所為事依 實而說。若者,或是窣吐羅罪,或對說惡作。此
中若聲是不定義,若本意行婬同一座時, 得窣吐羅罪。或以鄔波斯迦所說事治彼苾 芻者,欲顯鄔波斯迦於罪自性及罪因起不
善曉知,然見苾芻與女同座,共一器食、同觴 飲酒,如斯等事並應治罰。是名不定法者,言 此罪體無定相故,容有多罪不可定言。
[0550c16] 此中 犯相,謂行處、住處同坐,隨自言事應可治之。 於此三中不自言者,應與作求罪自性白四 羯磨。得羯磨已,所有行法,不得度人出家受
十戒等,如上所說。若不依行,咸得惡作。復應 問彼舉事女人,顏色形容進止處所;若有第 二人,亦應問彼事,相當者如說而治。若不相
當,應隨苾芻語,或時漫說餘罪,或復非罪云 罪,或此罪作餘罪想,斯皆取彼苾芻語治。
[0550c25] 於第二不定中有差別者,緣在王舍城,因室 利迦苾芻共蘇杜多女同處而坐。由鄔褒灑 陀鄔波斯迦見而言告,在非屏障處,不堪行
婬,波羅市迦無容作故。
[0550c29] 「若復苾芻,獨與一女人,在非屏障不堪行婬 處坐。有正信鄔波斯迦,於二法中隨一而說: 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坐苾芻自言
其事者,於二法中應隨一一法治:若僧伽伐 尸沙、若波逸底迦;或以鄔波斯迦所說事,治 彼苾芻。是名不定法。」
第三部三十泥薩祇波逸底迦法
[0551a07] 初攝頌曰:
持離畜浣衣, 取衣乞過受,
同價及別主, 遣使送衣直。
有長衣不分別學處第一
[0551a11]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諸苾芻多畜衣 服廢諸善品,此由長衣事及過限,廢闕煩 惱,制斯學處。
[0551a14] 「若復苾芻,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得長衣, 齊十日不分別應畜。若過畜者,泥薩祇波逸 底迦。」
[0551a17] 言作衣已竟者,由侍縛迦大醫長者布施衣 服,世尊因此聽畜衣也。爾時世尊,作如是念: 「我今身形極為柔軟,但畜三衣尚得支持,況
諸苾芻身非柔軟,畜三種衣而不充濟。」因制 苾芻各畜三衣,內得資身無盈長過。於三衣 外又聽受畜十種衣物,此之衣外不應法者
皆不應畜,謂野麻衣、駝毛緂、樹葉衣、豹皮、鹿 皮及小浴衣、或染青色、或復露形及以拔 髮、或角鵄毛、或人髮緂、或受瘂法。此等皆是
外道形儀,非出家法,作者得窣吐羅罪。若更 有餘外道衣服,著時咸得惡作。若著留 繢 衣、 或結 繢 衣、或著襦袴等、或時繫髮為烏率膩
沙、或復裹頭、或著俗人上下衣、或為彫彩及 諸瓔珞婆羅門線、或臂繫線鬘。諸如是等非 法衣服,是俗形儀。若著用者,咸得惡作。醫人
為病令臂安呪線者無犯。應繫肘後,若差解 除不應輕棄,應安牆木孔內。
[0551b05] 應知三衣受用各別,若作務時或道行時及 在寺內,常用五條。若行禮敬及食噉時,應披 七條。為遮寒、入聚落乞食噉食、禮制底,應著
大衣。後二衣應割截作。若是貧人後必須截, 為入聚落故。何故不割截衣不入聚落?然苾 芻衣有其二種,與俗不同,謂彩色、形狀。俗
人純白不截,苾芻壞色而截。若得新衣作僧 伽胝及尼師但那,兩重應作。嗢呾羅僧伽及 安呾婆娑,一重應作。若前二,三重;後二,兩重
者,亦聽。若以未分別物重帖之時,得惡作 罪,至十一日便犯捨墮。或作是念:「更覓餘衣 以充其複。」遂便摘去第二重者,得惡作罪,至
十一日便得捨墮。若作是念:「為浣染已,還持 此物重帖斯衣。」者無犯。至十一日若不帖 者,得捨墮罪。若得故衣造僧伽胝及尼師但
那,應四重作七條,五條應兩重作,或摘去還 安,准前應識。若糞掃衣及故破衣,隨意重數。 其條數壇隔法者,若安呾婆娑壇隔法式,一
長一短;嗢呾羅僧伽,兩長一短。若無容割截, 或是少欲貧人衣財不足,雖不割截帖葉聽 畜;或現無暇當擬縫刺等,設是縵條等守持,
無罪。其僧伽胝條數九種不同:謂九條、十一 條、十三條、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二十一條、 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壇隔者初三,兩長一短;
次三,三長一短;後三,四長一短,過此已上便 成破納,不堪持故。總有三品僧伽胝衣:謂上、 中、下。上者自肘量竪三、橫五,下者各減半肘,
二內名中。嗢呾羅僧伽亦有三品:上者三、五, 小者各減半肘,二內名中。五條同此。復有二 種五條衣:竪二、橫五,竪二、橫四。但蓋三輪,是
謂守持衣極小之量。若身長大而肘短者,依 身為量,不依肘量,若翻此者亦依身量。若身 絕大者,裙應縫作厥蘇洛迦而受用之。如前
衣量,若過、若減,不依量作者,咸得惡作。
[0551c09] 其 浣衣法,苾芻不應令客浣衣人浣洗衣服,恐 壞衣故。浣衣之家亦不應往,可自為之。灰 水安洗器中,若手、若足徐徐浣濯,若於衣上
被香泥污或餘膩物,應用湯水及灰屑等洗 之。其染衣法,先取木皮,洗去塵土打椎使 碎,日曝令乾,三遍煮汁別安三處。先用初
汁,次用第二,後用第三。欲染之時應取少汁 安於器中,方可捉衣斟酌少多,令衣遍濕。不 應以衣置多汁內,亦不急捩令衣壞損。既
捩去汁更柔數遍,方曬曝之。曬衣法者,橫 繫細繩衣邊搭上,劈竹夾衣,其夾隨意多 少,汁流下邊還翻向上,勿令垂渧,應可數
看。若衣重大,應於柴木上曬之,數數翻轉。 新衣應用新樹皮汁、日中曝之,故衣應用舊 樹皮汁、陰處而曬。待其乾後以少水濕柔,色
益鮮好令色不脫。若於寺內為染作時,染汁 污地牛糞塗拭,若石灰地應須水洗。
[0551c27] 其縫刺法,依稻田畦勢而為割截,葉向兩邊 不應一靡,葉有三別:謂上、中、下。上闊四指 或如烏張足,狹齊兩指,二內名中。凡為小壇,
當大壇半,應用竹籤或用針等而記其處。然 小壇望大壇,裁割之時更須增其半葉,一縫 作了之後,方始明闇正得相應,異此非也。四
邊安緣稍狹於葉,去緣四指肩隅置帖,於此 帖中穿為小孔,安細絛 [巾*句] 可長兩指。反自相 繫便成二 [巾*句] ,胸前緣邊應安其紐。疊為三襵
是安 [巾*句] 紐處,或隨身大小。紐有三種:一、似蘡 薁 子;二、似葵子;三、似棠梨子。上邊既爾,下緣 亦然,顛倒任披並成非犯。若行出外,內紐雙
[巾*句] ,繞頸通披,角塔肩上。有五種物不應割 截:一、謂被帔;二、高襵婆;三、謂氈褥;四、是厚緂; 五、破碎截。凡欲裁衣下須安席,若無席者可
牛糞塗地、或布諸葉、或灑掃淨地方為割截。 若縫刺時應用竹木,隨衣大小作楨布衣,於 上四邊繚定,然後縫刺如前所制。若不依者,
咸得惡作。或依餘法而縫刺者,此亦無犯。
[0552a17] 有五種衣:一、有施主衣,謂定知有彼施衣人。 二、無施主衣,謂不定知施主之處。三、往還衣, 謂將往深摩舍那處而返持還。四、深摩舍那
衣,謂棄在屍林。五、糞掃衣,此有五別:一、途中 糞掃衣;二、河邊糞掃衣;三、空處糞掃衣;四、糞 聚處糞掃衣;五、破碎糞掃衣。復有五種,謂牛
嚼、鼠齧、蟻穿、火燒、乳母棄衣。此之衣體,由事 差別及出處不同,總有七種。何謂為七?一者 毛衣;二、芻摩衣;三、奢搦迦衣;四、羯播死迦衣;
五、獨孤洛迦衣;六、高詀薄迦衣;七、阿般闌得 加衣。
[0552a27] 言羯恥那衣復出者,因此須明羯恥那 事,其舒張法及以衣財同受之人,并所獲利 養出衣法式。先明羯恥耶衣舒張之事。眾
須和合,於八月十四日總白僧伽言:「諸大德! 可於明日眾應同聚張羯恥那衣。」至時眾集, 秉白二法,差具五德者作張羯恥那衣人。次
為白二持衣付之。彼受衣已,應共諸苾芻作 浣染等事,乃至能行二三針者皆共助作。其 作衣人或二、或三生如是念:「此衣我與僧伽,
當張作羯恥那、現張作羯恥那、已張作羯恥 那。」於此三心但為後二亦成作法。若不作者 得惡作罪。餘處坐夏來此請作,張衣之人亦
成張衣。其張衣人當於八月十五日,白僧伽 云:「明日我當為大德僧伽張羯恥那衣。仁等 皆可於自三衣,並須捨已持至眾中。」既至明
日,張衣之人應以塗香燒香,及諸花彩嚴飾 供養羯恥那衣已,置淨盤上。擎向眾首,在 上座前捧衣而住,作如是白:「大德僧伽聽!
此衣僧伽許張作羯恥那。我苾芻某甲,僧伽 今差作張羯恥那人。我某甲是張羯恥那 人,我以此衣當為僧伽張羯恥那。」第二、第三
亦如是說。即於上座前舒張其衣。上座告曰: 「善哉!張衣,極善張衣。此有利養及以饒益,我 當獲之。」如是乃至眾末。其張衣人不應持此
羯恥那衣,往大小行處及煙火舍,不住露地 不向界外,設有緣行不處經宿,若至隨意日 王增閏月者,苾芻但可依自安居受羯恥那
衣,不隨王法。僧伽若破,法黨應為;若兩眾共 作張衣,所得利養法黨應受。
[0552b27] 何者衣財合張作羯恥那?於安居中多獲 衣者,應取其一為羯恥那,餘隨意分。要是 新衣已浣染者,未曾披著及非急施衣,若僧
伽胝、或嗢呾羅僧伽、或安呾婆娑,此中隨一 咸須作了。若未了者不合舒張,五肘及過斯 成應法。若體疎薄往返蓋屍帖葉縵條,先曾
披著、犯捨墮物、破碎被柔及以補替,並不應 張。若十五日得已成者,亦得作羯恥那衣。
[0552c06] 何人共張羯恥那衣?謂同一界,是善苾芻同 共受衣,及與欲者。有十種人不合同受羯恥 那衣:一、未有夏人;二、破夏人;三、後安居人;
四、餘處安居人;五、張衣之時不現前人;六、行 遍住人;七、遍住竟人;八、行意喜人;九、意喜竟 人;十、授學人。復有十人但得利物不獲饒益,
謂以求寂替前第四便成十人。有五種人利 及饒益悉皆不得,謂三種捨置人、餘處安居 人、僧伽破時非法之黨。云何饒益?謂有十種:
一、畜長衣得過十日;二、畜長衣得過一月;三、 得離衣宿;四、得上下二衣隨處遊行;五、得多 畜三衣;六、得別眾食;七、得展轉食;八、不受請
得自往食;九、得非時入村不囑授;十、得法學 家隨意受食。從八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 是衣出時,但由張衣獲其饒益,非廢學處。
[0552c21] 此羯恥那衣如何當出?張衣之人於正月十 五日,應白眾言:「諸大德!明日我當出羯恥那 衣,仁等各各守持自衣。」既至明日,僧伽盡集,
秉白二羯磨而出。聞有賊來恐被劫奪,限雖 未至亦得出衣。若有利物亦即應分。有八種 本事出羯恥那衣。何謂為八?
[0552c27] 攝頌曰:
初決去不定, 決定失去衣,
聞出出界疑, 望斷同心出。
[0553a01] 此中言決去失衣者,謂若苾芻於此無戀心, 欲往餘方不擬重來,決意出界者。是不定失 衣者,謂若苾芻出界求衣,或未作衣、或已作
半,於此利物及以住處,或有顧戀、或無顧戀、 或有望心、或無望心,更擬還來作衣,或起疑 念者。是決定失衣者,同前所說,於中別者,而
我今去更不重來,亦復不能造支伐羅者,是 失去失衣者,謂出界外造支伐羅,起手作時 遂便失去者。是聞出失衣者,出界求衣,遙聞
大眾出羯恥那衣,情生隨喜者。是出界疑失 者,苾芻自念:「若衣不了,或還、不還?」生如是心 出界便失。望斷失衣者,本心出界擬還作衣,
既至彼方求衣不獲,望心決斷便是失衣。同 心出衣者,謂若苾芻出界求衣,後還寺內同 心共出,此中略說,餘如羯恥那衣事中廣明。
若眾破者,此部張衣還須此部和合共出。凡 苾芻眾張羯恥那衣者,於五月中獲其饒益; 不張衣者,一月饒益。
[0553a18] 有何緣故此衣名作羯 恥那耶?謂是堅實精妙之義,然由大眾捨持 衣等,此能荷負令無違犯,有斯力用故名堅 實,或由此衣體精妙故。
[0553a22] 言長衣者,謂守持衣外得所餘衣,體應淨物, 是合分別。言齊十日者,限至十日。守持衣者,
謂十三資具衣:一、僧伽胝;二、嗢呾羅僧伽;三、 安呾婆娑;四、尼師但那;五、裙;六、副裙;七、僧脚 崎衣;八、僧副脚崎衣;九、拭身巾;十、拭面巾;
十一、剃髮衣;十二、覆瘡衣;十三、藥直衣。此等 諸衣各別牒名而守持之,應對一苾芻作如 是說:「具壽存念!我苾芻某甲,此僧伽胝衣我
今守持,已作成衣是所受用。」如是再三,乃至 藥直衣亦如是。若得未浣染、未割截物權充 衣數者,應如是守持:「具壽存念!我苾芻某甲,
此衣我今守持,當作九條僧伽胝衣,兩長一 短。若無障難,我當浣染割截縫刺,是所受用。」 如是再三,餘二同此。若無苾芻,對餘四眾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