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hmajālasūtra (Fan Wang Jing) 梵網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梵網經序[0997a04]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萬行起於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師鳩摩羅什,誦持此品以為心首。此經本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什少踐於大方,齊異學於迦夷。弘始三年淳風東扇,秦主姚興,道契百王、玄心大法,於草堂之中,三千學士與什參定大小二乘五十餘部,唯《梵網經》最後誦出。時融、影三百人等,一時受菩薩十戒。豈唯當時之益,乃有累劫之津!故與道融別書,出此心地一品,當時有三百餘人誦此一品。故即書是品八十一部,流通於後代持誦相授。囑諸後學好道君子,願來劫不絕共見龍華。
梵網經序
沙門僧肇作
[0997a21] 夫梵網經者,蓋是萬法之玄宗、眾經之要旨,大聖開物之真模、行者階道之正路。是以如來權教雖復無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為指南之說。是以秦主,識達圜中、神凝紛表,雖威綸四海而沾想虛玄,雖風偃八荒而靜慮塵外。故弘始三年淳風東扇,於是詔天竺法師鳩摩羅什,在長安草堂寺,及義學沙門三千餘僧,手執梵文、口翻解釋五十餘部。唯梵網經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薩心地品第十專明菩薩行地。是時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薩戒,人各誦此品以為心首。師徒義合,敬寫一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欲使仰希菩提者追蹤以悟理故,冀於後代同聞焉。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卷上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0997b12] 爾時釋迦牟尼佛,在第四禪地中摩醯首羅 天王宮,與無量大梵天王、不可說不可說菩 薩眾說蓮花臺藏世界盧舍那佛所說心地
法門品。是時釋迦身放慧光,所照從此天 王宮乃至蓮花臺藏世界。其中一切世界一 切眾生,各各相視歡喜快樂,而未能知此
光光何因何緣,皆生疑念;無量天人亦生疑 念。
[0997b20] 爾時眾中玄通華光王菩薩從大莊嚴花光 明三昧起,以佛神力放金剛白雲色光,光 照一切世界。是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與共,
同心異口問:「此光光為何等相?」是時釋迦即 擎接此世界大眾,還至蓮花臺藏世界百萬 億紫金剛光明宮中,見盧舍那佛坐百萬
蓮花赫赫光明座上。時釋迦佛及諸大眾, 一時禮敬盧舍那佛足下已。釋迦佛言:「此 世界中地及虛空一切眾生,為何因何緣
得成菩薩十地道?當成佛果為何等相?」如 如佛性本原品中廣問一切菩薩種子。
[0997c02] 爾時盧舍那佛即大歡喜,現虛空光體性本 原成佛常住法身三昧,示諸大眾:「是諸佛子! 諦聽,善思修行。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
以之為因,初捨凡夫成等正覺,號為盧舍 那,住蓮花臺藏世界海。其臺周遍有千葉, 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我化為千釋迦據
千世界。後就一葉世界,復有百億須彌山、百 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百億菩 薩釋迦坐百億菩提樹下,各說汝所問菩
提薩埵心地。其餘九百九十九釋迦,各各現 千百億釋迦亦復如是。千花上佛是吾化 身,千百億釋迦是千釋迦化身。吾已為本 原,名為盧舍那佛。」
[0997c15] 爾時蓮花臺藏座上盧舍那佛,廣答告千釋 迦千百億釋迦所問心地法品:「諸佛當知, 堅信忍中十發趣心向果:一捨心、二戒心、
三忍心、四進心、五定心、六慧心、七願心、八 護心、九喜心、十頂心。諸佛當知,從是十 發趣心入堅法忍中,十長養心向果:一慈
心、二悲心、三喜心、四捨心、五施心、六好語 心、七益心、八同心、九定心、十慧心。諸佛當 知,從是十長養心入堅修忍中,十金剛心
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迴向心、四達心、五 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 心、十不壞心。諸佛當知,從是十金剛心入
堅聖忍中,十地向果:一體性平等地、二體性 善慧地、三體性光明地、四體性爾焰地、五 體性慧照地、六體性華光地、七體性滿足地、
八體性佛吼地、九體性華嚴地、十體性入佛 界地。是四十法門品,我先為菩薩時修入 佛果之根原。如是一切眾生,入發趣、長養、
金剛、十地,證當成果,無為無相大滿常住,十 力、十八不共行,法身智身滿足。」
[0998a06] 爾時蓮花臺藏世界盧舍那佛赫赫大光明 座上,千花上佛千百億佛一切世界佛。是座 中有一菩薩,名華光王大智明菩薩,從坐
而立,白盧舍那佛言:「世尊佛!上略開十發 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名相,其一一義中未 可解了。唯願說之,唯願說之,妙極金剛寶
藏一切智門。」如來百觀品中已明問。
[0998a13] 爾時盧舍那佛言:「千佛諦聽!汝先言云何義 者?發趣中, 若佛子!捨心者,一切捨。國土城邑田宅、金銀
明珠、男女己身有為諸物,一切捨,無為無相。 我人知見假會合成,主者造作我見,十二因 緣無合無散無受者。十二入、十八界、五陰,
一切一合相,無我我所相。假成諸法,若內一 切法外一切法,不捨不受。菩薩爾時名如假, 會觀現前故,捨心入空三昧。
[0998a22] 「若佛子!戒心者,非非戒、無受者,十善戒無 師說法。欺盜乃至邪見無集者,慈良清直正 實正見捨喜等,是十戒體性。制止八倒,一切
性離,一道清淨。
[0998a26] 「若佛子!忍心者,有無相慧體性,一切空空 忍、一切處忍,名無生行忍,一切處得名如苦 忍。無量行一一名忍,無受無打、無刀杖瞋
心,皆如如。無一一諦一相、無無相,有無有 相,非非心相、緣無緣相,立住動止、我人縛 解,一切法如,忍相不可得。
[0998b03] 「若佛子!進心者,若四威儀,一切時行伏空 假會法性、登無生山,而見一切有無如有 如無。大地青黃赤白一切入,乃至三寶智
性、一切信進道,空、無生、無作、無慧。起空入 世諦法亦無二相,續空心通達進分善根。
[0998b08] 「若佛子!定心者,寂滅無相。無相人爾時入 內空,值道心眾生,不道緣不見無相,無量行 無量心三昧。凡夫聖人無不入三昧,體性
相應一切,以定力故。我人作者受者,一切 縛見性是障因緣,散風動心,不寂而滅空空, 八倒無緣。假靜慧觀,一切假會念念滅,
受一切三界果罪性,皆由定滅而生一切 善。
[0998b16] 「若佛子!慧心者,空慧非無緣,知體名心, 分別一切法。假名主者,與道通同,取果 行因、入聖捨凡、滅罪起福,縛解盡是體性
功用。一切見常樂我淨煩惱,慧性不明故。 以慧為首,修不可說觀慧,入中道一諦。其 無明障慧,非相非來、非緣非罪、非八倒。無
生滅慧,光明焰為照,樂虛方便轉變神通, 以智體性所為慧用故。
[0998b24] 「若佛子!願心者,願大求、一切求,以果行因 故。願心連願,心連相續,百劫得佛。滅罪求 求,至心無生,空一願觀,觀入定照,無量見縛
以求心故解脫,無量妙行以求心成,菩提 無量功德以求為本。初發求心、中間修道, 行滿願故佛果便成。觀一諦中道,非照非
界非沒。生見見,非解慧。是願體性,一切行 本原。
[0998c03] 「若佛子!護心者,護三寶、護一切行功德。 使外道八倒惡邪見不嬈正信,滅我縛、見 縛無生,照達二諦觀心現前。以護根本無
相護,護空無作無相,以心慧連入無生, 空道智道皆明光,明光護觀入空,假分分幻 化,幻化所起如無,如無法體集散不可護, 觀法亦爾。
[0998c10] 「若佛子!喜心者,見他人得樂常生喜悅。 及一切物假空照寂,而不入有為、不無寂 然。大樂無合,有受而化、有法而見。玄假法
性,平等一觀心心行。多聞一切佛行功德、無 相喜智,心心生念而靜照,樂心緣一切法。
[0998c15] 「若佛子!頂心者,是人最上智。滅無我輪見 疑身一切瞋等,如頂觀連、觀連如頂。法界 中因果,如如一道最勝上如頂。如人頂,非
非身見六十二見。五眾生滅,神我主人動轉 屈申,無作無受無行、不可捉縛者,是人 爾時入內空,值道心眾生,不見緣不見非
緣,住頂三昧寂滅定,發行趣道。性實、我人 常見、八倒生,緣不二法門,不受八難幻化 果,畢竟不受。唯一眾生,去來坐立、修行滅
罪,除十惡、生十善,入道正人正智正行菩 薩達觀現前,不受六道果,必不退佛種性 中,生生入佛家,不離正信。上十天光品廣 說。」
[0998c27] 盧舍那佛言:「千佛!汝先問長養十心者。 若佛子!慈心者,常行慈心生樂因已,於 無我智中樂相應觀入法,受想行識色等大
法中,無生無住無滅如幻化,如如無二, 故一切修行成法輪。化被一切,能生正信 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眾生得慈樂果,非 實非善惡果,解空體性三昧。
[0999a05] 「若佛子!悲心者,以悲空空無相。悲緣行道, 自滅一切苦,於一切眾生無量苦中生智。 不殺生緣、不殺法緣、不著我緣,故常行不殺、
不盜、不婬,而一眾生不惱。發菩提心者, 於空見一切法如實相,種性行中生道智 心,於六親六惡親惡三品中與上樂智, 上惡緣中九品得樂。果空現時,自身他一切
眾生平等,一樂起大悲。
[0999a13] 「若佛子!喜心者,悅喜無生心時。種性體相 道智空空,喜心不著我所。出沒三世因果 無集,一切有入空觀行成,等喜一切眾生,
起空入道捨惡知識,求善知識示我好道, 使諸眾生入佛法家。法中常起歡喜入法 位中,復令是諸眾生入正信,捨邪見、背六 道苦故喜。
[0999a20] 「若佛子!捨心者,常生捨心。無造無相空法 中如虛空,於善惡有見無見罪福二中,平等 一照。非人非我所心,而自他體性不可得,
為大捨。及自身肉手足男女國城,如幻化 水流燈焰一切捨,而無生心,常修其捨。
[0999a25] 「若佛子!施心者,能以施心被一切眾生,身 施、口施、意施、財施、法施。教導一切眾生,內身 外身國城男女田宅皆如如相,乃至無念
財物。受者、施者亦內亦外無合無散。無心行 化達理達施,一切相現在前行。
[0999b01] 「若佛子!好語心者,入體性愛語三昧,第一 義諦法語義語。一切實語者皆順一語,調 和一切眾生心無瞋無諍,一切法空智無緣,
常生愛心行順佛意,亦順一切他人。以聖 法語教諸眾生,常行如心發起善根。
[0999b06] 「若佛子!利益心者,利益心時以實智體性 廣行智道,集一切明焰法門,集觀行七財。 前人得利益故,受身命而入利益三昧,現
一切身、一切口、一切意而震動大世界。一切 所為所作,他人入法種、空種、道種中得益 得樂。現形六道,無量苦惱之事不以為患, 但益人為利。
[0999b13] 「若佛子!同心者,以道性智同空,無生法中 以無我智同生,無二空同原境。諸法如相, 常生常住常滅世法相續流轉無量,而能現
無量形身色心等業,入諸六道一切事同。空 同無生、我同無物,而分身散形,故入同法 三昧。
[0999b19] 「若佛子!空心者,復從定心觀慧證空,心心 靜緣,於我所法識界色界中而不動轉。逆 順出沒故,常入百三昧、十禪支,以一念智
作是見,一切我人若內若外眾住種子皆無 合散,集成起作而不可得。
[0999b24] 「若佛子!慧心者,作慧見心觀諸邪見結患 等縛,無決定體性,順忍空同故。非陰、非界、 非入、非眾生、非一我、非因果、非三世法。
慧性起光光一焰,明明見虛無受。其慧方 便生長養心,是心入起空空道,發無生心。 上千海明王品已說心百法明門。」
[0999c01] 盧舍那佛言:「千佛!汝先言金剛種子有十 心。若佛子!信心者,一切行以信為首、眾德 根本,不起外道邪見心。諸見名著,結有造
業,必不受入空無為法中。三相無,無無生, 無生無住,住無滅,滅無有,一切法空。世諦 第一義諦智,盡滅異空。色空、細心心空。細心
心心空,故信信寂滅,無體性和合亦無依。 然主者我人,名用。三界假我我,無得集相, 故名無相信。
[0999c10] 「若佛子!念心者,作念。六念常覺,乃至常施 第一義諦,空無著無解,生住滅相不動不 到去來,而於諸業受者,一合相迴向入法
界智。慧慧相乘,乘乘寂滅,焰焰無常,光光無 生,無生不起。轉易空道,變前轉後、變變 轉化、化化轉轉,變同時同住。焰焰一相,生滅
一時。已變未變、變變化亦得,一受亦如是。
[0999c17] 「若佛子!迴向心者,第一義空。於實法空智 照有實諦。業道相續因緣中道,名為實諦。 假名諸法我人主者,名為世諦。於此二有
諦,深深入空而無去來,幻化受果而無受, 故深深心解脫。
[0999c22] 「若佛子!達照心者,忍順一切實性。性性無 縛無解無礙,法達、義達、辭達、教化達。三世 因果、眾生根行,如如不合不散。無實用、無
用、無名用。用用一切空,空空照達空,名為 通達一切法空。空空如如,相不可得。
[0999c27] 「若佛子!直心者,直照。取緣神我,入無生 智。無明神我空空中空,空空理心在有在 無而不壞道種子。無漏中道一觀,而教化
一切十方眾生,轉一切眾生皆入薩婆若 空。真性真性真行於空,三界主者結縛而 不受。
[1000a04] 「若佛子!不退心者,不入一切凡夫地,不起 雜長養諸見,亦復不起習因相似我人, 入三界業亦行空而不住退。解脫於第一
中道,一合行故不行退,本際無二故而不念 退。空生觀智如如相續,乘乘心入不二,常 空生心一道一淨,為不退一道一照。
[1000a10] 「若佛子!獨大乘心者,解解一空故,一切行心 名一乘。乘一空智智乘,行乘乘智,心心任 運任用任載,任一切眾生,度三界河、結縛
河、生滅河。行者坐乘任用載用,智心趣入 佛海,故一切眾生未得空智任用,不名為 大乘,但名乘得度苦海。
[1000a16] 「若佛子!無相心者,忘想解脫。照般若波羅蜜 無二,一切結業三世法如如一諦,而行於無 生空,自知得成佛。一切佛是我等者,一切
賢聖是我同學,皆同無生空,故名無相心。
[1000a20] 「若佛子!如如慧心者,無量法界無集無受 生,生生煩惱而不縛。一切法門、一切賢所 行道、一切聖所觀法,所有亦如是。一切佛
教化方便法,我皆集在心中。外道一切論邪 定功用、幻化魔說佛說,皆分別入二諦處,非 一非二,非有陰界入。是慧光明,光明照性 入一切法。
[1000a27] 「若佛子!不壞心者,入聖地智近解脫位,得 道正門、明菩提心,伏忍順空、八魔不壞,眾 聖摩頂、諸佛勸發,入摩頂三昧,放身光光
照十方佛土。入佛儀神,出沒自在動大千 界,與平等地心無二無別,而非中觀知道。 以三昧力故,光中見佛無量國土,現為說
法。爾時即得頂三昧,登虛空平等地,總持 法門聖行滿足。心心行空,空空慧中道無相 照故。一切相滅,得金剛三昧門,入一切行
門,入虛空平等地。如佛華經中廣說。」
[1000b08] 盧舍那佛言:「千佛!汝先問十地者有何義? 若佛子!菩提薩埵入平等慧體性地,真實法 化一切行華光滿足,四天果乘用任化,無方
理化,神通、十力、十號、十八不共法,住佛淨土。 無量大願,辯才無畏,一切論、一切行我皆得 入。生出佛家,坐佛性地,一切障礙凡夫因果
畢竟不受,大樂歡喜。從一佛土入無量佛 土,從一劫入無量劫,不可說法為可說法, 及照見一切法、逆順見一切法,常入二諦
而在第一義中。以一智知十地次第,一一 事示眾生,而常心心中道。以一智知一切 佛土殊品及佛所說法,而身心不變。以一智
知十二因緣、十惡種性,而常住善道。以一 智見有無二相。以一智知入十禪支行三 十七道,而現一切色身六道。以一智知十
方色色,分分了起入受色報,而心心無縛, 光光照一切,是故無生信忍空慧常現在前。 從一地二地乃至佛界,其中間一切法門一
時而行故。略出平等地功德海藏行願,如海 一渧毛頭許事。
[1000b28] 「若佛子!菩提薩埵善慧體性地,清淨明達一 切善根,所謂慈悲喜捨慧。一切功德本從 初觀入大空慧方便道智中,見諸眾生無
非苦諦皆有識心,三惡道刀杖一切苦惱 緣中生識,名為苦諦。三苦相者,如身初覺, 從刀杖身色陰二緣中生覺,為行苦緣。次
意地覺,緣身覺所緣得刀杖及身創腫等法 故,覺苦苦緣,重故苦苦。次受行覺二心,緣 向身色陰壞創中生苦覺故,名為壞苦緣。
是以三覺次第生三心,故為苦苦。一切有 心眾生,見是三苦,起無量苦惱因緣故。我 於是中入教化道三昧,現一切色身於六
道中,十種辯才說諸法門,謂苦識、苦緣、刀 杖緣具。苦識行身創腫發壞,內外觸中或 具不具。具二緣中生識,識作、識受、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