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初品總說如是我聞釋論 第三 (卷第二)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奉 詔譯
[0066a27] 「如是我聞:一時」,今當總說。
[0066a27] 問曰:
[0066a27] 若諸佛一 切智人,自然無師,不隨他教,不受他法,不 用他道,不從他聞而說法,何以言「如是 我聞」?
[0066b01] 答曰:
[0066b01] 如汝所言,佛一切智人,自然無 師,不應從他聞法而說。
[0066b02] 佛法非但佛口說 者是,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 佛法中。
[0066b04] 如佛毘尼中說:「何者是佛法?佛法 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 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
[0066b06] 復 次,如《釋提桓因得道經》,佛告憍尸迦:「世間 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我法中。」
[0066b08] 如〈讚佛 偈〉中說:
「諸世善語, 皆出佛法; 善說無失,
無過佛語。 餘處雖有, 善無過語,
一切皆是, 佛法之餘。 諸外道中,
設有好語, 如虫食木, 偶得成字。
初中下法, 自共相破, 如鐵出金,
誰當信者? 如伊蘭中, 牛頭栴檀;
如苦種中, 甘善美果。 設能信者,
是人則信, 外經書中, 自出好語。
諸好實語, 皆從佛出; 如栴檀香,
出摩梨山。 除摩梨山, 無出栴檀;
如是除佛, 無出實語。」
[0066b21] 復次,「如是我聞」,是阿難等佛大弟子輩說, 入佛法相故,名為佛法。
[0066b22] 如佛般涅槃時,於 俱夷那竭國薩羅雙樹間,北首臥,將入涅 槃。爾時,阿難親屬愛未除,未離欲故,心沒
憂海,不能自出。爾時,長老阿泥盧豆語阿 難:「汝守佛法藏人,不應如凡人自沒憂 海!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相,汝莫愁憂!又佛
手付汝法,汝今愁悶,失所受事。汝當問佛: 『佛般涅槃後,我曹云何行道?誰當作師?惡 口車匿,云何共住?佛經初作何等語?』如是 種種未來事,應問佛。」
[0066c02] 阿難聞是事,悶心小 醒,得念道力助,於佛末後臥床邊,以此事 問佛。
[0066c04] 佛告阿難:「若今現前,若我過去後, 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云何比丘自依止、 法依止、不餘依止?於是比丘內觀身,
常當一心智慧,勤修精進,除世間貪憂; 外身、內外身觀,亦如是;受、心、法念處,亦復如 是。是名比丘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從
今日,解脫戒經即是大師;如解脫戒經說 身業、口業,應如是行。車匿比丘,我涅槃後,如 梵法治;若心濡伏者,應教《刪陀迦旃延
經》,即可得道。復次,我三阿僧祇劫所集 法寶藏,是藏初應作是說:『如是我聞:一 時,佛在某方、某國土、某處樹林中。』何以
故?過去諸佛經初皆稱是語,未來諸佛經 初亦稱是語,現在諸佛末後般涅槃時亦教 稱是語。今我般涅槃後,經初亦應稱『如是 我聞:一時』。」
[0067a03] 是故當知是佛所教,非佛自言「如 是我聞」。佛一切智人,自然無師故,不應言「我 聞」。若佛自說「如是我聞」,有所不知者,可有
此難。阿難問佛,佛教是語,是弟子所言「如 是我聞」,無有咎。
[0067a07] 復次,欲令佛法久住世間 故,長老摩訶迦葉等諸阿羅漢問阿難:「佛初 何處說法?說何等法?」阿難答:「如是我聞:一時,
佛在波羅捺國仙人鹿林中,為五比丘說 是苦聖諦。我本不從他聞,法中正憶念得眼、 智、明、覺。」是經,是中應廣說。
[0067a12] 如《集法經》中 廣說:
[0067a13] 佛入涅槃時,地六種動,諸河反流,疾 風暴發,黑雲四起,惡雷掣電,雹雨驟墮,處處 星流,師子惡獸哮吼喚呼,諸天、世人皆大號
咷。諸天、人等皆發是言:「佛取涅槃,一何疾 哉!世間眼滅!」當是時間,一切草木、藥樹,華 葉一時剖裂;諸須彌山王盡皆傾搖,海水波
揚,地大震動,山崖崩落;諸樹摧折,四面煙起, 甚大可畏。陂池江河盡皆嬈濁,彗星晝出。 諸人啼哭,諸天憂愁,諸天女等郁伊哽咽,涕
淚交流。諸學人等默然不樂,諸無學人念 有為諸法一切無常。如是天、人、夜叉、羅剎、犍 闥婆、甄陀羅、摩睺羅伽及諸龍等,皆大憂愁。
[0067a25] 諸阿羅漢度老病死海,心念言:
「已渡凡夫恩愛河, 老病死券已裂破;
見身篋中四大蛇, 今入無餘滅涅槃!」
[0067a28] 諸大阿羅漢各各隨意,於諸山林流泉谿谷, 處處捨身而般涅槃;更有諸阿羅漢於虛 空中飛騰而去,譬如鴈王現種種神力,令
眾人心信清淨,然後般涅槃。六欲天乃至遍 淨天等,見諸阿羅漢皆取滅度,各心念言: 「佛日既沒,種種禪定解脫智慧弟子光亦滅。
是諸眾生有種種婬怒癡病,是法藥師輩今 疾滅度,誰當治者?無量智慧大海中生弟子 蓮華,今已乾枯;法樹摧折,法雲散滅;大智象
王既逝,象子亦隨去;法商人過去,從誰求法 寶?」如偈說:
「佛已永寂入涅槃, 諸滅結眾亦過去;
世界如是空無智, 癡冥遂增智燈滅!」
[0067b12] 爾時,諸天禮摩訶迦葉足,說偈言:
「耆年欲恚慢已除, 其形譬如紫金柱,
上下端嚴妙無比, 目明清淨如蓮華!」
[0067b15] 如是讚已,白大迦葉言:「大德迦葉!仁者知 不?法船欲破,法城欲頹,法海欲竭,法幢 欲倒,法燈欲滅;說法人欲去,行道人漸少,
惡人力轉盛,當以大慈建立佛法!」
[0067b19] 爾時,大迦葉心如大海,澄靜不動,良久而答: 「汝等善說!實如所言,世間不久,無智盲冥。」 於是大迦葉默然受請。爾時,諸天禮大迦葉
足,忽然不現,各自還去。
[0067b22] 是時,大迦葉思惟: 「我今云何使是三阿僧祇劫難得佛法而得 久住?」如是思惟竟,「我知是法可使久住,應
當結集修妬路、阿毘曇、毘尼,作三法藏。如 是佛法可得久住,未來世人可得受行。所 以者何?佛世世勤苦慈愍眾生故,學得是
法,為人演說;我曹亦應承用佛教,宣揚開 化。」
[0067b29] 是時,大迦葉作是語竟,住須彌山頂, 撾銅揵稚,說此偈言:
「佛諸弟子! 若念於佛, 當報佛恩,
莫入涅槃!」
[0067c04] 是揵稚音、大迦葉語聲,遍至三千大千世界, 皆悉聞知;諸有弟子得神力者,皆來集會 大迦葉所。爾時,大迦葉告諸會者:「佛法欲滅,
佛從三阿僧祇劫種種勤苦,慈愍眾生,學 得是法。佛般涅槃已,諸弟子知法、持法、誦法 者,皆亦隨佛滅度;法今欲滅,未來眾生甚可
憐愍,失智慧眼,愚癡盲冥;佛大慈悲愍傷 眾生,我曹應當承用佛教,須待結集經藏 竟,隨意滅度。」
[0067c12] 諸來眾會,皆受教住。爾時,大 迦葉選得千人,除善阿難,盡皆阿羅漢,得 六神通,得共解脫,無礙解脫;悉得三明,禪
定自在,能逆順行諸三昧,皆悉無礙。誦讀三 藏,知內外經書,諸外道家十八種大經,盡亦 讀知,皆能論議,降伏異學。
[0067c17] 問曰:
[0067c17] 是時,有如 是等無數阿羅漢,何以故正選取千人, 不多取耶?
[0067c19] 答曰:
[0067c19] 頻婆娑羅王得道,八萬四 千官屬亦各得道。是時,王教勅宮中,常設 飯食,供養千人;阿闍貰王不斷是法。爾
時,大迦葉思惟言:「若我等常乞食者,當有外 道強來難問,廢闕法事;今王舍城常設飯 食供給千人,是中可住結集經藏。」以是故, 選取千人,不得多取。
[0067c25] 是時,大迦葉與千 人俱,到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告語阿闍世 王:「給我等食,日日送來,今我曹等結集 經藏,不得他行。」
[0068a03] 是中夏安居三月,初十五日 說戒時,集和合僧。大迦葉入禪定,以天眼 觀,今是眾中,誰有煩惱未盡應逐出者!唯
有阿難一人不盡,餘九百九十九人諸漏 已盡,清淨無垢。大迦葉從禪定起,眾中手 牽阿難出,言:「今清淨眾中結集經藏。汝結 未盡,不應住此!」
[0068a09] 是時,阿難慚恥悲泣,而自 念言:「我二十五年隨侍世尊,供給左右,未 曾得如是苦惱;佛實大德,慈悲含忍。」念已,白
大迦葉言:「我能有力,久可得道;但諸佛法, 阿羅漢者不得供給左右使令;以是故,我 留殘結不盡斷耳。」
[0068a14] 大迦葉言:「汝更有罪!佛 意不欲聽女人出家,汝慇懃勸請,佛聽 為道;以是故,佛之正法五百歲而衰微,是
汝突吉羅罪!」阿難言:「我憐愍瞿曇彌,又三 世諸佛法皆有四部眾,我釋迦文佛云何獨 無?」
[0068a19] 大迦葉復言:「佛欲涅槃時,近俱夷那 竭城,脊痛,四疊漚多羅僧敷臥,語汝言: 『我須水。』汝不供給,是汝突吉羅罪!」阿難答
言:「是時,五百乘車,截流而渡,令水渾濁,以 是故不取。」大迦葉復言:「正使水濁,佛有大 神力,能令大海濁水清淨。汝何以不與?
是汝之罪,汝去作突吉羅懺悔!」
[0068a25] 大迦葉 復言:「佛問汝:『若有人四神足好修,可住壽 一劫,若減一劫;佛四神足好修,欲住壽一劫,
若減一劫。』汝默然不答。問汝至三,汝故默 然。汝若答佛:『佛四神足好修,應住一劫,若 減一劫。』由汝故,令佛世尊早入涅槃,是汝
突吉羅罪!」阿難言:「魔蔽我心,是故無言;我 非惡心而不答佛。」
[0068b03] 大迦葉復言:「汝與佛疊 僧伽梨衣,以足蹈上,是汝突吉羅罪。」阿 難言:「爾時,有大風起,無人助我捉衣,時風
吹來墮我腳下,非不恭敬,故蹈佛衣。」
[0068b06] 大迦 葉復言:「佛陰藏相,般涅槃後以示女人,是 何可恥?是汝突吉羅罪!」阿難言:「爾時,我思
惟:『若諸女人見佛陰藏相者,便自羞恥女 人形,欲得男子身,修行佛相,種福德根。』 以是故,我示女人,不為無恥而故破戒。」
[0068b12] 大迦葉言:「汝有六種突吉羅罪,盡應僧中 悔過!」阿難言:「諾!隨長老大迦葉及僧所教!」 是時,阿難長跪合手,偏袒右肩,脫革屣,六
種突吉羅罪懺悔。大迦葉於僧中,手牽阿 難出,語阿難言:「斷汝漏盡,然後來入;殘結 未盡,汝勿來也!」如是語竟,便自閉門。
[0068b17] 爾時, 諸阿羅漢議言:「誰能結集毘尼法藏者?」 長老阿泥盧豆言:「舍利弗是第二佛,有好 弟子,字憍梵波提 (秦言牛呞)
,柔軟和雅,常處 閑居,住心寂燕,能知毘尼法藏;今在天 上尸利沙樹園中住,遣使請來。」
[0068b22] 大迦葉語 下坐比丘:「汝次應僧使。」下坐比丘言:「僧有 何使?」大迦葉言:「僧使汝至天上尸利沙樹
園中,憍梵波提阿羅漢住處。」是比丘歡喜 踊躍受僧勅命,白大迦葉言:「我到憍梵 波提阿羅漢所,陳說何事?」大迦葉言:「到已,
語憍梵鉢提:大迦葉等漏盡阿羅漢,皆會 閻浮提。僧有大法事,汝可疾來!」
[0068b29] 是下坐比 丘頭面禮僧,右繞三匝;如金翅鳥,飛騰虛 空,往到憍梵波提所,頭面作禮,語憍梵
波提言:「軟善大德!少欲知足,常在禪定!大 迦葉問訊有語:今僧有大法事,可疾下 來,觀眾寶聚。」是時,憍梵波提心覺生疑,
語是比丘言:「僧將無鬪諍事喚我來耶? 無有破僧者不?佛日滅度耶?」是比丘言:「實 如所言,大師佛已滅度。」憍梵波提言:「佛滅
度大疾,世間眼滅!能逐佛轉法輪將,我 和上舍利弗今在何所?」答曰:「先入涅槃。」憍 梵波提言:「大師法將,各自別離,當可奈何!
摩訶目伽連今在何所?」是比丘言:「是亦滅度。」 憍梵波提言:「佛法欲散,大人過去,眾生可 愍。」問:「長老阿難今何所作?」是比丘言:「長
老阿難,佛滅度後,憂愁、啼哭、迷悶,不能自 喻。」憍梵波提言:「阿難懊惱,由有愛結,別 離生苦。羅睺羅復云何?」答言:「羅睺羅得阿
羅漢故,無憂無愁,但觀諸法無常相。」憍梵 波提言:「難斷愛已斷,無憂愁。」憍梵波提言: 「我失離欲大師,於是尸利沙樹園中住,
亦何所為?我和上、大師皆已滅度,我今不 能復下閻浮提,住此般涅槃。」
[0068c22] 說是言已, 入禪定中,踊在虛空,身放光明;又出水火, 手摩日月,現種種神變,自心出火燒身,身
中出水,四道流下,至大迦葉所。水中有聲, 說此偈言:
「憍梵鉢提稽首禮, 妙眾第一大德僧,
聞佛滅度我隨去, 如大象去象子隨!」
[0069a07] 爾時,下坐比丘持衣鉢還僧。
[0069a07] 是時中間,阿 難思惟諸法,求盡殘漏;其夜坐禪經行,慇 懃求道。是阿難智慧多,定力少,是故不即
得道;定智等者,乃可速得。後夜欲過,疲極 偃息,却臥就枕,頭未至枕,廓然得悟;如電 光出,闇者見道。阿難如是入金剛定,破一
切諸煩惱山;得三明、六神通、共解脫,作大 力阿羅漢。
[0069a14] 即夜到僧堂門,敲門而喚。大迦 葉問言:「敲門者誰?」答言:「我是阿難。」大迦葉 言:「汝何以來?」阿難言:「我今夜得盡諸漏。」大
迦葉言:「不與汝開門,汝從門鑰孔中來!」 阿難答言:「可爾!」即以神力從門鑰孔中 入,禮拜僧足懺悔:「大迦葉!莫復見責!」
[0069a19] 大迦 葉手摩阿難頭言:「我故為汝,使汝得道;汝 無嫌恨,我亦如是,以汝自證。譬如手畫虛 空,無所染著;阿羅漢心亦如是,一切法中得
無所著。復汝本坐。」
[0069a23] 是時,僧復議言:「憍梵 波提已取滅度,更有誰能結集法藏?」長 老阿泥盧豆言:「是長老阿難,於佛弟子,常
侍近佛,聞經能持,佛常歎譽;是阿難能結 集經藏。」是時,長老大迦葉摩阿難頭言:「佛囑 累汝,令持法藏,汝應報佛恩!佛在何處
最初說法?佛諸大弟子能守護法藏者,皆以 滅度,唯汝一人在。汝今應隨佛心,憐愍眾 生故,集佛法藏。」是時,阿難禮僧已,坐師子 床。時大迦葉說此偈言:
「佛聖師子王, 阿難是佛子,
師子座處坐, 觀眾無有佛。
如是大德眾, 無佛失威神,
如空無月時, 有宿而不嚴。
汝大智人說, 汝佛子當演,
何處佛初說, 今汝當布現!」
[0069b10] 是時,長老阿難一心合手,向佛涅槃方如 是說言:
「佛初說法時, 爾時我不見,
如是展轉聞: 佛在波羅柰,
佛為五比丘, 初開甘露門,
說四真諦法: 苦集滅道諦。
阿若憍陳如, 最初得見道;
八萬諸天眾, 皆亦入道迹!」
[0069b18] 是千阿羅漢聞是語已,上昇虛空高七多 羅樹。皆言:「咄!無常力大,如我等眼見佛說 法,今乃言我聞!」便說偈言:
「我見佛身相, 猶如紫金山,
妙相眾德滅, 唯有名獨存。
是故當方便, 求出於三界,
勤集諸善根, 涅槃最為樂!」
[0069b25] 爾時,長老阿泥盧豆說偈言:
「咄世間無常! 如水月芭蕉,
功德滿三界, 無常風所壞!」
[0069b28] 爾時,大迦葉復說此偈:
「無常力甚大, 愚智貧富貴,
得道及未得, 一切無能免!
非巧言妙寶, 非欺誑力諍,
如火燒萬物, 無常相法爾。」
[0069c04] 大迦葉語阿難:「從《轉法輪經》至《大般涅槃》, 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長阿含》、《相應
阿含》。是名修妬路法藏。」
[0069c06] 諸阿羅漢更問:「誰 能明了集毘尼法藏?」皆言:「長老憂婆離,於 五百阿羅漢中持律第一,我等今請。」即請言:
「起,就師子座處坐!說佛在何處初說毘 尼結戒?」憂婆離受僧教,師子座處坐,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爾時,須提那
迦蘭陀長者子初作婬欲,以是因緣故,結 初大罪。二百五十戒義作三部,七法、八法、比 丘尼毘尼、增一、憂婆利問、雜部、善部;如是 等八十部,作毘尼藏。」
[0069c15] 諸阿羅漢復更思惟: 「誰能明了集阿毘曇藏?」念言:「長老阿難,於五 百阿羅漢中,解修妬路義第一,我等今
請。」即請言:「起,就師子座處坐!佛在何處 初說阿毘曇?」阿難受僧教,師子座處坐, 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爾時,佛
告諸比丘:『諸有五怖、五罪、五怨,不除不滅, 是因緣故,此生中身、心受無量苦,復後世墮 惡道中。諸有無此五怖、五罪、五怨,是因緣故,
於今生種種身、心受樂,後世生天上樂處。 何等五怖應遠?一者殺,二者盜,三者邪婬,四 者妄語,五者飲酒。』」如是等名阿毘曇藏。
[0069c26] 三 法藏集竟,諸天、鬼神、諸龍、天女,種種供養, 雨天華香、幡蓋、天衣,供養法故。於是說 偈:
「憐愍世界故, 集結三藏法;
十力一切智, 說智無明燈!」
[0070a06] 問曰:
[0070a06] 《八犍度阿毘曇》、六分阿毘曇等,從何處 出?
[0070a07] 答曰:
[0070a07] 佛在世時,法無違錯;佛滅度後,初 集法時,亦如佛在。後百年,阿輸迦王作 般闍于瑟大會,諸大法師論議異故,有別
部名字。從是以來,展轉至姓迦旃延婆 羅門道人,智慧利根,盡讀三藏內外經書,欲 解佛語故,作《發智經八犍度》,初品是世
間第一法。後諸弟子等,為後人不能盡解 《八犍度》故,作《鞞婆娑》。
[0070a14] 有人言:六分阿毘曇 中,第三分八品之名〈分別世處分〉 (此是《樓炭經》作 六分中第三分) ,是目犍連作;六分中,初分八品,四品
是婆須蜜菩薩作,四品是罽賓阿羅漢作;餘 五分諸論議師所作。
[0070a18] 有人言:佛在時,舍利弗 解佛語故作阿毘曇;後犢子道人等讀誦,乃 至今名為《舍利弗阿毘曇》。
[0070a20] 摩訶迦旃延,佛在 時,解佛語作蜫勒 (蜫勒秦言篋藏) ,乃至今行於 南天竺。
[0070a22] 皆是廣解佛語故。如說五戒:幾 有色,幾無色?幾可見,幾不可見?幾有對,幾無 對?幾有漏,幾無漏?幾有為,幾無為?幾有報,幾
無報?幾有善,幾不善?幾有記,幾無記?如 是等,是名阿毘曇。
[0070a26] 復次,七使:欲染使,瞋恚 使,有愛使,憍慢使,無明使,見使,疑使。是七使, 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幾見諦斷,
幾思惟斷?幾見苦斷,幾見集斷,幾見盡斷, 幾見道斷?幾遍使,幾不遍使?
[0070b01] 十智:法智,比智, 世智,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 智。是十智,幾有漏,幾無漏?幾有為,幾無為?
幾有漏緣,幾無漏緣?幾有為緣,幾無為緣?幾 欲界緣,幾色界緣,幾無色界緣?幾不繫緣?幾 無礙道中修,幾解脫道中修?四果得時,幾得、 幾失?
[0070b07] 如是等分別一切法,亦名阿毘曇。
[0070b07] 為 阿毘曇三種:一者、阿毘曇身及義,略說三 十二萬言;二者、六分,略說三十六萬言;三 者、蜫勒,略說三十二萬言。
[0070b10] 蜫勒廣比諸事 以類相從,非阿毘曇。
[0070b11] 略說「如是我聞:一 時」總義竟。
大智度初品中婆伽婆釋論第四
[0070b14] 【經】
[0070b14] 婆伽婆。
[0070b14] 【論】
[0070b14] 今當說。
[0070b14] 釋曰:
[0070b14] 云何名 婆伽婆?
[0070b15] 婆伽婆者,「婆伽」言「德」,「婆」言「有」, 是名有德。
[0070b16] 復次,「婆伽」名「分別」,「婆」名「巧」,巧 分別諸法總相別相,故名「婆伽婆」。
[0070b17] 復次, 「婆伽」名「名聲」,「婆」名「有」,是名「有名聲」,無 有得名聲如佛者。轉輪聖王、釋、梵、護世者,
無有及佛,何況諸餘凡庶!所以者何?轉輪 聖王與結相應,佛已離結;轉輪聖王沒在 生、老、病、死泥中,佛已得渡;轉輪聖王為恩
愛奴僕,佛已永離;轉輪聖王處在世間曠野 災患,佛已得離;轉輪聖王處在無明闇 中,佛處第一明中;轉輪聖王若極多領四天
下,佛領無量諸世界;轉輪聖王財自在,佛 心自在;轉輪聖王貪求天樂,佛乃至有頂 樂亦不貪著;轉輪聖王從他求樂,佛內心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