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 第十一 (第六卷)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奉 詔譯
[0101c08] 【經】
[0101c08] 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 響、如犍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
[0101c10] 【論】
[0101c10] 是十喻,為解空法故。
[0101c10] 問曰:
[0101c10] 若一切諸法 空如幻,何以故諸法有可見、可聞、可嗅、可 甞、可觸、可識者?
[0101c12] 若實無所有,不應有可 見乃至可識。
[0101c13] 復次,若無而妄見者,何以不 見聲、聞色?若皆一等空無所有,何以有可 見、不可見者?以諸法空故,如一指第一
甲無,第二甲亦無,何以不見第二甲,獨見 第一甲?以是故知:第一甲實有故可見,第 二甲實無故不可見。
[0101c18] 答曰:
[0101c18] 諸法相雖空,亦 有分別可見、不可見。
[0101c19] 譬如幻化象、馬及種種 諸物,雖知無實,然色可見,聲可聞,與 六情相對,不相錯亂。
[0101c21] 諸法亦如是,雖空而 可見、可聞,不相錯亂。
[0101c22] 如《德女經》說:
[0101c22] 「德女白 佛言:『世尊!如無明內有不?』
[0102a01] 「佛言:『不!』
[0102a01] 「『外有 不?』
[0102a02] 「佛言:『不!』
[0102a02] 「『內外有不?』
[0102a02] 「佛言:『不!』
[0102a02] 「『世尊!是無明 從先世來不?』
[0102a03] 「佛言:『不!』
[0102a03] 「『從此世至後世不?』
[0102a04] 「佛言:『不!』
[0102a04] 「『是無明有生者、滅者不?』
[0102a04] 「佛言:『不!』
[0102a05] 「『有一法定實性,是名無明不?』
[0102a05] 「佛言:『不!』
[0102a05] 「爾時德 女復白佛言:『若無明無內,無外,亦無內外, 不從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後世,亦無真實
性者,云何從無明緣行乃至眾苦集?世尊! 譬如有樹,若無根者,云何得生莖、節、枝、葉、 華、果?』
[0102a10] 「佛言:『諸法相雖空,凡夫無聞無智故,而 於中生種種煩惱,煩惱因緣作身、口、意業, 業因緣作後身,身因緣受苦受樂。是中
無有實作煩惱,亦無身、口、意業,亦無有 受苦樂者。譬如幻師,幻作種種事。於汝 意云何?是幻所作內有不?』
[0102a15] 「答言:『不!』
[0102a15] 「『外有不?』
[0102a16] 「答言:『不!』
[0102a16] 「『內外有不?』
[0102a16] 「答言:『不!』
[0102a16] 「『從先世至今世, 今世至後世不?』
[0102a17] 「答言:『不!』
[0102a17] 「『幻所作有生者滅 者不?』
[0102a18] 「答言:『不!』
[0102a18] 「『實有一法是幻所作不?』
[0102a18] 「答言: 『不!』
[0102a19] 「佛言:『汝頗見頗聞幻所作妓樂不?』
[0102a19] 「答言: 『我亦聞亦見。』
[0102a20] 「佛問德女:『若幻空,欺誑無實,云 何從幻能作伎樂?』
[0102a21] 「德女白佛:『世尊!是 幻相爾,雖無根本而可聞見。』
[0102a22] 「佛言:『無明 亦如是,雖不內有,不外有,不內外有;不 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後世,亦無實性,無有
生者、滅者,而無明因緣諸行生,乃至眾苦 陰集。如幻息,幻所作亦息;無明亦爾,無 明盡,行亦盡,乃至眾苦集皆盡。』」
[0102a27] 復次,是幻譬 喻,示眾生一切有為法空不堅固;如說:「一 切諸行如幻,欺誑小兒,屬因緣,不自在, 不久住。」
[0102b01] 是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幻」。
[0102b01] 「如炎」 者,炎以日光風動塵故,曠野中見如野 馬,無智人初見謂之為水。男相、女相亦如 是,結使煩惱日光熱諸行塵,邪憶念風,生
死曠野中轉,無智慧者謂為一相,為男、為 女。是名「如炎」。
[0102b06] 復次,若遠見炎,想為水,近 則無水想。無智人亦如是,若遠聖法,不 知無我,不知諸法空,於陰、界、入性空法
中,生人相、男相、女相;近聖法,則知諸法 實相,是時虛誑種種妄想盡除。
[0102b10] 以是故說「諸 菩薩知諸法如炎」。
[0102b11] 「如水中月」者,月實在 虛空中,影現於水;實法相月在如、法性、實 際虛空中,而凡天人心水中有我、我所相
現。以是故名「如水中月」。
[0102b14] 復次,如小兒見水 中月,歡喜欲取,大人見之則笑。無智人亦 如是,身見故見有吾我;無實智故,見種
種法;見已歡喜,欲取諸相:男相、女相等;諸得 道聖人笑之。如偈說:
「如水中月炎中水, 夢中得財死求生;
有人於此實欲得, 是人癡惑聖所笑!」
[0102b21] 復次,譬如靜水中見月影,攪水則不見。無 明心靜水中,見吾我、憍慢諸結使影;實智慧 杖攪心水,則不見吾我等諸結使影。
[0102b23] 以是 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水中月」。
[0102b24] 「如虛空」者, 但有名而無實法。
[0102b25] 虛空非可見法,遠視故, 眼光轉見縹色。諸法亦如是,空無所有,人 遠無漏實智慧故,棄實相,見彼我、男女、屋
舍、城郭等種種雜物心著。
[0102b28] 如小兒仰視青 天,謂有實色,有人飛上極遠而無所見, 以遠視故,謂為青色;諸法亦如是。以是故 說「如虛空」。
[0102c02] 復次,如虛空性常清淨,人謂陰 曀為不淨。諸法亦如是,性常清淨,婬欲、瞋恚 等曀故,人謂為不淨。如偈說:
「如夏月天雷電雨, 陰雲覆曀不清淨;
凡夫無智亦如是, 種種煩惱常覆心。
如冬天日時一出, 常為昏氣雲蔭曀;
雖得初果第二道, 猶為欲染之所蔽。
若如春天日欲出, 時為陰雲所覆曀;
雖離欲染第三果, 餘殘癡慢猶覆心。
若如秋日無雲曀, 亦如大海水清淨;
所作已辦無漏心, 羅漢如是得清淨。」
[0102c13] 復次,虛空無初、無中、無後,諸法亦如是。
[0102c13] 復 次,如摩訶衍中,佛語須菩提:「虛空無前世, 亦無中世,亦無後世,諸法亦如是。」彼經,此 中應廣說。
[0102c16] 是故說「諸法如虛空」。
[0102c16] 問曰:
[0102c16] 虛空 實有法。何以故?若虛空無實法者,若舉、若 下,若來、若往,若屈、若申,若出、若入等,有所作 應無有,以無動處故。
[0102c19] 答曰:
[0102c19] 若虛空法實有, 虛空應有住處。何以故?無住處則無法。若 虛空在孔穴中住,是為虛空在虛空中 住,以是故不應孔中住;若在實中住,是實
非空,則不得住,無所受故。
[0102c23] 復次,汝言「住 處是虛空」,如石壁實中,無有住處;若無 住處則無虛空,以虛空無住處,故無虛 空。
[0102c26] 復次,無相故無虛空;諸法各各有相,相 有故知有法。如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動 相,識識相,慧解相,世間生滅相,涅槃永滅相;
是虛空無相故無。
[0102c29] 問曰:
[0102c29] 虛空有相,汝不知 故言無,無色處是虛空相。
[0103a01] 答曰:
[0103a01] 不爾!無色 是名破色,更無異法,如燈滅,更無法。以 是故,無有虛空相。
[0103a03] 復次,是虛空法無。何以 故?汝因色故,以無色處是虛空相。若爾者, 色未生時,則無虛空相。
[0103a05] 復次,汝謂:「色是無常 法,虛空是有常法。」色未有時,應先有虛空法, 以有常故。若色未有,則無無色處;若無無
色處,則無虛空相;若無相則無法。以是故 虛空但有名而無實。
[0103a09] 如虛空,諸法亦如是, 但有假名而無實。
[0103a10] 以是故,「諸菩薩知諸法 如虛空」。
[0103a11] 「如響」者,若深山狹谷中,若深絕 澗 中,若空大舍中;若語聲,若打聲,從聲有聲, 名為「響」。無智人謂為有人語聲;智者心
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觸,故更有聲,名為 響。響事空,能誑耳根。」
[0103a15] 如人欲語時,口中風 名憂陀那,還入至臍,觸臍響出,響出時觸 七處退,是名語言。如偈說:
「風名憂檀那, 觸臍而上去;
是風七處觸, 項及齗齒脣,
舌咽及以胸, 是中語言生。
愚人不解此, 惑著起瞋癡;
中人有智慧, 不瞋亦不著,
亦復不愚癡, 但隨諸法相。
曲直及屈申, 去來現語言,
都無有作者。 是事是幻耶?
為機關木人? 為是夢中事?
我為熱氣悶, 有是為無是?
是事誰能知? 是骨人筋纏,
能作是語聲, 如融金投水。」
[0103b01] 以是故言「諸菩薩知諸法如響」。
[0103b01] 「如犍闥婆 城」者,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櫓、宮殿、行人出入, 日轉高轉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有 實,是名揵闥婆城。
[0103b04] 有人初不見揵闥婆城, 晨朝東向見之,意謂實樂;疾行趣之,轉近 轉失,日高轉滅;飢渴悶極,見熱氣如野馬,謂
之為水,疾走趣之,轉近轉滅;疲極困厄,至窮 山狹谷中,大喚啼哭,聞有響應,謂有居 民,求之疲極而無所見;思惟自悟,渴願心
息。無智人亦如是,空陰、界、入中見吾我及 諸法,婬瞋心著,四方狂走,求樂自滿,顛倒 欺誑,窮極懊惱;若以智慧知無我無實 法者,是時顛倒願息。
[0103b13] 復次,揵闥婆城非城, 人心想為城;凡夫亦如是,非身想為身,非 心想為心。
[0103b15] 問曰:
[0103b15] 一事可知,何以多喻?
[0103b15] 答 曰:
[0103b16] 我先已答,是摩訶衍如大海水,一切法盡 攝;摩訶衍多因緣故,多譬喻無咎。
[0103b17] 復次,是 菩薩甚深利智故,種種法門,種種因緣,種種 喻,壞諸法;為人解故,應多引喻。
[0103b19] 復次, 一切聲聞法中,無揵闥婆城喻,有種種餘無 常喻——「色如聚沫,受如泡,想如野馬,行如
芭蕉,識如幻」,及《幻網經》中空譬喻。以是揵 闥婆城喻異故,此中說。
[0103b23] 問曰:
[0103b23] 聲聞法中以 城喻身,此中何以說揵闥婆城喻?
[0103b24] 答曰:
[0103b24] 聲 聞法中城喻眾緣實有,但城是假名;揵闥婆 城眾緣亦無,如旋火輪,但惑人目。聲聞法 中為破吾我故,以城為喻;此中菩薩利根
深入諸法空中故,以揵闥婆城為喻。
[0103b28] 以是 故說「如揵闥婆城」。
[0103b29] 「如夢」者,如夢中無實 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人亦如 是,諸結使眠中,實無而著,得道覺時,乃知無
實,亦復自笑。以是故言「如夢」。
[0103c03] 復次,夢者眠 力故,無法而見;人亦如是,無明眠力故,種種 無而見有,所謂我、我所,男女等。
[0103c05] 復次,如夢中 無喜事而喜,無瞋事而瞋,無怖事而怖; 三界眾生亦如是,無明眠故,不應瞋而 瞋,不應喜而喜,不應怖而怖。
[0103c08] 復次,夢有五 種:若身中不調,若熱氣多,則多夢見火,見 黃、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
多,則多見飛、見黑;又復所聞見事多思惟 念故,則夢見;或天與夢,欲令知未來事故。 是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人亦如是,五
道中眾生,身見力因緣故,見四種我:色陰 是我,色是我所,我中色,色中我。如色,受、想、行、 識亦如是,四五二十。得道實智慧覺已,知 無實。
[0103c17] 問曰:
[0103c17] 不應言「夢無實」。何以故?識心 得因緣便生;夢中識有種種緣,若無此 緣,云何生識?
[0103c19] 答曰:
[0103c19] 無也!不應見而見,夢中 見人頭有角,或夢見身飛虛空,人實無角, 身亦不飛,是故無實。
[0103c21] 問曰:
[0103c21] 實有人頭,餘 處亦實有角;以心惑故,見人頭有角。實有 虛空,亦實有飛者;以心惑故,自見身飛,非 無實也。
[0103c24] 答曰:
[0103c24] 雖實有人頭,雖實有角,但 人頭生角者,是妄見。
[0103c25] 問曰:
[0103c25] 世界廣大,先世因 緣種種不同;或有餘國,人頭生角,或一手 一足,有一尺人,有九頭人,人有角何所怪?
[0103c28] 答曰:
[0103c28] 若餘國人有角可爾,但夢見此國所 識人有角,則不可得。
[0103c29] 復次,若人夢見虛空 邊、方邊、時邊,是事云何有實?何處無虛空、 無方、無時?以是故夢中無而見有。
[0104a02] 汝先言: 「無緣云何生識?」雖無五塵緣,自思惟念力 轉故,法緣生。若人言「有二頭」,因語生想;夢 中無而見有,亦復如是。
[0104a05] 諸法亦爾,諸法雖 無而可見、可聞、可知。如偈說:
「如夢、如幻、 如揵闥婆; 一切諸法,
亦復如是。」
[0104a09] 以是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夢」。
[0104a09] 「如影」者,影 但可見而不可捉;諸法亦如是,眼情等見、 聞、覺、知,實不可得。如偈說:
「是實知慧, 四邊叵捉; 如大火聚,
亦不可觸; 法不可受, 亦不應受。」
[0104a14] 復次,如影,映光則現,不映則無;諸結煩惱 遮正見光,則有我相、法相影。
[0104a15] 復次,如影, 人去則去,人動則動,人住則住。善惡業影亦 如是,後世去時亦去,今世住時亦住,報不 斷故,罪福熟時則出。如偈說:
「空中亦逐去, 山石中亦逐,
地底亦隨去, 海水中亦入!
處處常隨逐, 業影不相離。」
[0104a22] 以是故說「諸法如影」。
[0104a22] 復次,如影空無,求實 不可得;一切法亦如是,空無有實。
[0104a23] 問曰:
[0104a23] 影 空無有實,是事不然!何以故?《阿毘曇》說:「云 何名色入?青、黃、赤、白、黑、縹、紫、光、明、影等,及
身業三種作色,是名可見色入。」汝云何言無?
[0104a27] 復次,實有影,有因緣故——因為樹,緣為明,是 二事合有影生,云何言無?若無影,餘法因 緣有者,亦皆應無!
[0104a29] 復次,是影色,可見長短、大 小、麁細、曲直,形動影亦動,是事皆可見,以是 故應有。
[0104b02] 答曰:
[0104b02] 影實空無,汝言阿毘曇中說 者,是釋阿毘曇義人所作;說一種法門,人 不體其意,執以為實。如《鞞婆沙》中說:「微塵
至細,不可破,不可燒。」是則常有!
[0104b05] 「復有三世 中法,未來中出至現在,從現在入過去,無 所失。」是則為常!
[0104b07] 又言:「諸有為法,新新生滅 不住。」若爾者,是則為斷滅相!何以故?先有 今無故。
[0104b09] 如是等種種異說,違背佛語,不可 以此為證。
[0104b10] 影今異於色法,色法生必有香、 味、觸等,影則不爾,是為非有。
[0104b11] 如瓶二根知: 眼根、身根;影若有,亦應二根知,而無是事。 以是故,影非有實物,但是誑眼法;如捉 火 [火*曹]
,疾轉成輪,非實。
[0104b14] 影非有物!若影是 有物,應可破可滅;若形不滅,影終不壞,以 是故空。
[0104b16] 復次,影屬形,不自在故空,雖空而 心生眼見。
[0104b17] 以是故說「諸法如影」。
[0104b17] 「如鏡中像」 者,如鏡中像非鏡作,非面作,非執鏡者 作,亦非自然作,亦非無因緣。
[0104b19] 何以非鏡作? 若面未到,鏡則無像,以是故非鏡作。
[0104b20] 何以 非面作?無鏡則無像。
[0104b21] 何以非執鏡者作?無 鏡、無面則無像。
[0104b22] 何以非自然作?若未有 鏡、未有面則無像,像待鏡、待面然後有。 以是故非自然作。
[0104b24] 何以非無因緣?若無 因緣應常有;若常有,若除鏡、除面,亦應 自出,以是故非無因緣。
[0104b26] 諸法亦如是,非自 作,非彼作,非共作,非無因緣。
[0104b27] 云何非自 作?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生法不自在故,諸 法屬因緣故,是以非自作。
[0104b29] 亦非他作者,自 無故他亦無,若他作則失罪福力。他作有二 種:若善、若不善;若善應與一切樂,若不善
應與一切苦。若苦樂雜,以何因緣故與樂? 以何因緣故與苦?
[0104c04] 若共,有二過故:自過、 他過。
[0104c05] 若無因緣生苦樂,人應常樂,離一 切苦;若無因緣,人不應作樂因、除苦因; 一切諸法必有因緣,愚癡故不知。
[0104c07] 譬如人 從木求火,從地求水,從扇求風;如是等種 種各有因緣。是苦樂和合因緣,是苦樂和 合因緣生:先世業因,今世若好行、若邪行緣,
從是得苦樂;是苦樂種種因緣,以實求之, 無人作,無人受,空五眾作,空五眾受。無 智人得樂,婬心愛著,得苦生瞋恚;是樂滅
時,更求欲得。如小兒見鏡中像,心樂愛著, 愛著失已,破鏡求索,智人笑之;失樂更求, 亦復如是,亦為得道聖人所笑。
[0104c16] 以是故,說 諸法如鏡中像。
[0104c17] 復次,如鏡中像實空,不生 不滅,誑惑凡人眼;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空 無實,不生不滅,誑惑凡夫人眼。
[0104c19] 問曰:
[0104c19] 鏡 中像從因緣生,有面、有鏡、有持鏡人、有 明,是事和合故像生;因是像生憂喜,亦 作因,亦作果,云何言「實空,不生不滅」?
[0104c22] 答曰:
[0104c23] 從因緣生,不自在故空;若法實有,是亦不 應從因緣生。何以故?若因緣中先有,因緣 則無所用;若因緣中先無,因緣亦無所 用。
[0104c26] 譬如,乳中若先有酪,是乳非酪因,酪先 有故;若先無酪,如水中無酪,是乳亦非因; 若無因而有酪者,水中何以不生酪?若乳
是酪因緣,乳亦不自在,乳亦從因緣生; 乳從牛有,牛從水草生,如是無邊,皆有 因緣。以是故因緣中果,不得言有,不得 言無,不得言有無,不得言非有非無,諸
法從因緣生,無自性,如鏡中像。如偈說:
「若法因緣生, 是法性實空;
若此法不空, 不從因緣有。
譬如鏡中像, 非鏡亦非面,
亦非持鏡人, 非自非無因。
非有亦非無, 亦復非有無,
此語亦不受, 如是名中道。」
[0105a11] 以是故說「諸法如鏡中像」。
[0105a11] 「如化」者,十四變 化心:初禪二:欲界、初禪;二禪三:欲界、初禪、二 禪;三禪四: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五:欲界、
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0105a14] 是十四變化心,作八種 變化:一者、能作小乃至微塵;二者、能作大 乃至滿虛空;三者、能作輕乃至如鴻毛;四
者、能作自在:能以大為小,以長為短,如是 種種;五者、能有主力 (有大力人無所下故言「有主力」) ;六者、 能遠到;七者、能動地;八者、隨意所欲盡能
得:一身能作多身,多身能作一;石壁皆過, 履水蹈虛,手捫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