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2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論十想釋論 第三十 (二十三)
聖者龍樹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

[0229a07] 【

[0229a07] 「十想無常想無我不淨一切 世間不可不淨斷想離欲。」

[0229a09] 【

[0229a09] 問曰

[0229a09] 一切行法何以名為」? 名為」?名為」?

[0229a10] 答曰

[0229a10] 善法」;名為」; 決定名為」。

[0229a12] 一切有為法 無常智慧相應無常想」。一切有為法 無常新生因緣

[0229a15] 復次去處是故

[0229a16] 復次二種世間無常無常一者眾生 無常二者世界無常

[0229a17]

大地草木磨滅,  須彌
諸天住處,  爾時世界
十力世尊身光,  智慧無量
度脫一切諸眾生,  名聞普遍滿十方
今日安在?  智者感傷!」

[0229a23] 如是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聖人轉輪 聖王國王常樂天王諸天尊貴 大火忽然世間
不久如是 眾生眾生住處無常名為無常

[0229a28] 問曰

[0229a28] 菩薩何以無常想

[0229a28] 答曰

[0229a28] 常顛倒受眾不得生死行者 無常想教化眾生:「諸法無常 常顛倒行道!」諸佛妙法所謂
四真諦四諦苦諦四行無常 以是菩薩行無常想

[0229b04] 問曰

[0229b04] 有人 無常國王夫人寶女 羅剎大海憂愁
諫言:「智力具足夫人不久何以 ?」答言:「我所 。」便
如是無常更生結使云何 無常結使」?

[0229b11] 答曰

[0229b11] 如是 無常無常具足禽獸 無常無異以是舍利弗:「具足 無常想。」

[0229b14] 問曰

[0229b14] 何等具足無常想」?

[0229b14] 答曰

[0229b15] 有為法念念生滅山上 如火一切有為法不可不可幻化凡夫
無常入空空中一切法不可得 無常不可得所以者何一念 不可得不得不得
不得性相 無故無常

[0229b22] 問曰

[0229b22] 無常 何以苦諦中說無常

[0229b23] 答曰

[0229b23] 凡夫人生邪見 世間滅除常見無常不為無常

[0229b25] 復次出世凡夫 用世煩惱煩惱 根本無常

[0229b27] 復次外道 五欲解脫佛說因緣 無常解脫

[0229b29] 二種無常一者有餘二者無餘佛說:「一切滅盡唯有 有餘滅盡 無餘。」

[0229c03] 二種無常一者 新生

[0229c04] 復次持戒為重所以者何因緣次第

[0229c05] 多聞為重所以者何智慧有所

[0229c06] 禪定 為重定能得道

[0229c07] 十二 為重所以者何淨戒

[0229c08] 如是各各 所行不復涅槃佛言:「 功德皆是涅槃分諸法無常
涅槃。」如是種種因緣諸法 無常想

[0229c12] 復次無常想即是聖道別名佛種異名」:四念處」,四諦」, 無常想」。中說:「無常想
一切欲愛無色無明 三界結使。」以是名為」。

[0229c16] 無常想 無漏——得無無漏無常 有漏摩訶衍諸菩薩廣大種種教化
眾生無常想有漏無漏—— 九地有漏十一三界五受 相應苦根凡夫聖人如是
種種因緣無常想功德

[0229c22] 「行者 :「一切有為法無常。」

[0229c23] 問曰

[0229c23] 有為法 無常賢聖有為無漏法應當

[0229c25] 答曰

[0229c25] 諸法無常愛著生苦

[0229c26] 問曰

[0229c26] 聖人 舍利弗熱病畢陵伽婆蹉 痛苦羅婆跋提 (音聲第一) 病苦云何」?

[0229c29] 答曰

[0229c29] 二種一者二者聖人智慧力憂愁嫉妬瞋恚 等心先世業因四大老病
飢渴寒熱等身亦復 了了不以 負債債主生苦

[0230a05] 問曰

[0230a05] 苦受 心心數法如草離心云何 聖人」?

[0230a07] 答曰

[0230a07] 凡夫受苦 愁惱使使五欲 :「凡夫五欲不知
樂受貪欲使使不苦不樂受無明使 使凡夫受苦三毒受寒 。」
凡夫受苦 賢聖無憂愁苦有身無餘 。」

[0230a15] 復次五識相應因緣寒熱 名身

[0230a16] 復次:「有為 無漏法不著。」聖人有漏有漏 法則末後受苦

[0230a19] 問曰

[0230a19] 無常即是云何 離苦

[0230a20] 答曰

[0230a20] 無常即是五受作法無常名為所以者何 不生無我和合
但是無常阿羅漢得道 偈言

我等不貪,  亦復不樂
一心智慧,  !」

[0230a27] 涅槃阿難未離欲 八聖道涕泣憂愁離欲阿那含 阿羅漢不變:「世間眼
!」得道大利 無量功德不生以是故知 無常苦因緣故名為五受
何以愛著無常敗壞受念處 廣說

[0230b05] 復次有身 不覺

騎乘,  求索
,  求索
,  求索
,  
出入,  屈伸
去來,  無不!」

[0230b13] 問曰

[0230b13] 五受一切 若一云何苦受 不苦不樂受云何
」?

[0230b16] 答曰

[0230b16] 五受一切凡夫 四顛倒因緣五欲 以為佛說
世間實法 五受實有何以佛說五受 名為」?

[0230b21] 復次其所 不待如火 名為

[0230b23] 復次世間顛倒今世後世無量苦果 名為譬如大河不能 世間顛倒毒藥一切苦水


天下生地,  天上歡樂
宮觀婇女滿目,  浴池
,  大火竹林
見天,  !」

[0230c03] 無常想

[0230c03] 如是種種分別 名為」。

[0230c04] 「無我則是無我所以 五受盡皆無有自在自在無我自在

有無智人,  身心
漸近,  不知無常
作者,  無有受者
身為無生,  種種
六情因緣,  識得
三事和合,  因緣
因緣,  
,  和合
和合,  事業
相續相,  !」

[0230c18] 復次我相不可得無我一切法 故知五塵 各各別異故知有情種種思惟籌量諸法
有心心數法無相故知無我

[0230c21] 問曰

[0230c22] 出入則是我相壽命苦樂愛憎我相無我出入息
壽命苦樂愛憎在內

[0230c25] 壽命我法無我不為放逸無我

[0230c27] 受苦無我 樹木苦樂愛憎如是微細不可以

[0231a01] 答曰

[0231a01] 諸相皆是識相 出息壽命汝等 死人應有出息壽命

[0231a04] 復次出入息色法隨心風力 識相非我

[0231a05] 壽命相應

[0231a06] 問曰

[0231a06] 無心 出入壽命何以皆是識相」?

[0231a07] 答曰

[0231a07] 不久不捨 無識是故識相 出行不得

[0231a10] 苦樂憎愛相應隨心便無故 便以是識相非我

[0231a12] 復次 我有二種無常

,  無後
不生,  解脫

無妄,  以是
罪福,  無有受者
我所,  然後涅槃
實有,  
無常,  隨身
,  無有罪福。」

[0231a22] 如是知者不知作者作者 中說不得我相一切法 一切法無我

[0231a25] 無我我所心我所無有 則是涅槃是故行者

[0231a27] 問曰

[0231a27] 無常無我 若是若是三事 無常即是即是無我」?

[0231a29] 答曰

[0231a29] 所謂有漏觀門分別 無常相應無常想」;苦行相應
」;無我相應無我」。無常 三界罪過無我世間

[0231b04] 無常生厭生畏無我 解脫

[0231b06] 無常佛說五受無常」; 無常則是」;無我佛說即是無我」。

[0231b08] 無常五受 入心無我捨離

[0231b09] 無常 無我邪見

[0231b10] 常見今世涅槃無我著處

[0231b12] 無常世間常法世間無我世間

[0231b14] 三相分別

[0231b14] 無我 中說

[0231b15] 「從不 因緣生血水道生 住處乳酪無異
污垢種種不淨 二道和合然後
譬如釀酒尿 和合變為
生身 五根五識五識次第生意 籌量然後我所心
煩惱罪業如是本末因緣種種 四大四大無異我見我有

[0231b29] 復次思惟收穫 用功 流汗集合
辛苦如是入口不淨一直宿昔之間變為尿美味變成不淨

[0231c05] 行者: 「如此貪著地獄地獄當作畜生駱駝宿債
猪狗糞除。」如是觀生厭五欲

[0231c09] 譬如婆羅門 淨潔有事緣故不淨:「 云何不淨
。」老母:「我有 因緣常作!」 老母日日婆羅門貪著飽食歡喜
老母白淨無色無味 老母:「?」:「。」婆羅門: 「何謂?」:「大家夫人
甘草和合 如是以此是以夫人 何處?」婆羅門拳打
:「云何淨法 為了!」棄捨緣事還本

[0231c22] 行者如是飲食歡喜好色 可口不淨受苦
本末如是食欲 欲界悉皆捨離五欲五下分結

[0231c27] 如是種種因緣不復」。

[0231c28] 問曰

[0231c28] 無常無我 無漏智相應有漏 智慧相應次第法應在前何以後說

[0232a01]

[0232a02] 佛法二種見道修道見道 邪見聖果未離欲 離欲次第
婬欲煩惱初三見諦 修道無學道

[0232a06] 身念處 功用 須陀洹斯陀含無我次第

[0232a09] 「一切世間不可世間 滋味服飾 種種樂事 世間生厭
惡事惡事二種一者眾生二者土地

[0232a13] 眾生八苦恩愛別離怨憎 不得而言五受眾苦

[0232a14] 眾生 婬欲父母師長 教誨無有慚愧禽獸無異瞋恚 輕重瞋毒乃至不受佛語
聞法不畏惡道橫加不知 所見愚癡不以 無明蒙日
所見慳貪 憍慢不敬賢聖不孝父母憍逸 邪見不信今世後世
罪福不可共處如是煩惱

[0232a25] 惡業無間 父母傷害賢聖 殘害親戚

[0232a27] 復次世間眾生 善行貧賤鄙陋 所行不善布施貧乏
富有財寶貪著不肯 見人有所便 不下接物接物恩惠便
欺誑便 以為憍慢質直好人便欺誑調 見善便
不以持戒清淨便 輕賤

[0232b08] 如是眾生弊惡 可樂

[0232b09] 土地一切土地寒熱 飢渴疾病毒氣侵害老病無處 去處眾苦隨之無處
樂安煩惱 一切二種

國土,  
救護,  
飢餓,  
修福,  如是。」

[0232b19] 眾生土地有如思惟世間可樂

[0232b20] 欲界惡事如是

[0232b20] 上二界退大生 下界譬如高處

[0232b21]

[0232b22] 無常想無我一切世間不可何等

[0232b23] 答曰

[0232b23] 二種 二種眾生一切法中觀眾生罪惡 不同

[0232b26] 復次前者無漏道中有見諦 思惟

[0232b27] 如是種種差別

[0232b27] 一切地中三界一切世間不可」。

[0232b28] 「中說

[0232b29] 「不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