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5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論釋無生品第二十六 (卷五十三)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0435c25] 【經】
[0435c25] 爾時,慧命舍利弗語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觀諸法,何等是菩薩?何 等是般若波羅蜜?何等是觀?」
[0435c27] 須菩提語舍 利弗:「如汝所問:『何等是菩薩?』為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是人發大心,以是故名為菩薩。
亦知一切法、一切種相,是中亦不著;知色相 不著,乃至知十八不共法亦不著。」
[0436a02] 舍利弗問 須菩提:「何等為一切法相?」
[0436a03] 須菩提言:「若以名 字因緣和合等,知諸法是色,是聲、香、味、觸、法, 是內、是外,是有為法、是無為法,以是名字相
語言知諸法,是名知諸法相。
[0436a06] 「如舍利弗所 問:『何等是般若波羅蜜?』遠離故名般若波羅 蜜。何等法遠離?遠離眾、界、入,遠離檀波羅蜜
乃至禪波羅蜜,遠離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 以是故,遠離名般若波羅蜜。復次,遠離四念 處,乃至遠離十八不共法,遠離一切智。以是 因緣故,遠離名般若波羅蜜。
[0436a12] 「如舍利弗所問: 『何等是觀?』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觀色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
我、非空非不空、非相非無相、非作非無作、非 寂滅非不寂滅、非離非不離;受、想、行、識亦如 是。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內空乃至無
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 昧門、一切陀羅尼門,乃至一切種智,觀非常 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空非不空、非
相非無相、非作非無作、非寂滅非不寂滅、非離 非不離。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時觀諸法。」
[0436a24] 【論】
[0436a24] 問曰:
[0436a24] 所謂「菩薩義,般若波羅蜜義,諸觀 義」,上已問,今何以更問?
[0436a25] 答曰:
[0436a25] 先已答大樹 喻,非一斫可斷;是事難,故更問。
[0436a26] 復次,是般 若波羅蜜有無量義,如〈曇無竭品〉中說:「般若 波羅蜜,如大海水無量,如須彌山種種嚴飾。」 是故問。
[0436a29] 又此問雖同,答義種種異。
[0436a29] 復次,諸佛 斷法愛,不立經書,亦不莊嚴言語,但為 拯濟眾生,隨應度者說。如大清涼美池,無
量眾生前後來飲,各飽而去;聽者亦如是,佛 先說菩薩、般若及觀,前來者有得解悟而 去,後來者未聞,是故重問。
[0436b05] 「菩薩」者。
[0436b05] 「菩提」有 三種:有阿羅漢菩提,有辟支佛菩提,有佛 菩提。無學智慧清淨無垢故,名為菩提。菩薩
雖有大智慧,諸煩惱習未盡故,不名菩提。 此中但說一種,所謂佛菩提也。「薩埵」,秦言 眾生。是眾生為無上道故,發心修行。
[0436b10] 復次,「薩 埵」名大心。是人發大心求無上菩提而未 得,以是故名為「菩提薩埵」。佛已得是菩提, 不名為菩提薩埵,大心滿足故。
[0436b13] 「菩薩」餘義, 如先廣說。
[0436b14] 復次,佛此中自說因緣:「是人為 佛道故修行,知一切諸法相亦不著。」「諸法 相」者,可以知諸法門是色、是聲等。略說菩
薩義:先知諸法各各相,如地堅相,然後 知畢竟空相;於是二種智慧中亦不著,但 欲度眾生故。
[0436b19] 菩薩得如是智慧,一切別相 法中皆得遠離。如色中離色,離色即是自 相空;「遠離」者,是「空」之別名。菩薩得般若波羅
蜜,於一切法心皆遠離。所以者何?見一切 諸法罪過故。
[0436b23] 「阿羅蜜」,秦言遠離。「波羅蜜」,秦 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義相會,故以「阿羅 蜜」釋「波羅蜜」。
[0436b25] 遠離何等法?所謂眾、界、入, 乃至一切智。以遠離是諸法故,名般若波 羅蜜;如禪波羅蜜能調伏人心,般若波羅 蜜能令人遠離諸法。
[0436b28] 「觀」者,不觀諸法常、無 常等,如先說。
[0436c01] 【經】
[0436c01]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因緣故,色不生是 非色?受、想、行,識不生是非識,乃至一切種智 不生,是非一切種智?」
[0436c03] 須菩提言:「色、色相空,色 空中無色、無生,以是因緣故,色不生是非 色;受、想、行,識、識相空,識空中無識、無生,以是
因緣故,受、想、行、識不生是非受、想、行、識。舍利 弗!檀波羅蜜、檀波羅蜜相空,檀波羅蜜空中 無檀波羅蜜、無生;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
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般 若波羅蜜相空,般若波羅蜜空中無般若波 羅蜜、無生,以是因緣故,舍利弗!般若波羅蜜
不生,是非般若波羅蜜。內空乃至無法有法 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亦如 是,以是因緣故,內空不生是非內空,乃至一 切種智不生是非一切種智。」
[0436c15] 舍利弗問須菩 提:「汝何因緣故言『色不二是非色,受、想、行,識 不二是非識,乃至一切種智不二是非一切 種智』?」
[0436c18] 須菩提答言:「所有色,所有不二;所有受、 想、行、識,所有不二。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無
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眼乃至一切種 智亦如是。以是因緣故,舍利弗!色不二是非 色,受、想、行,識不二是非識,乃至一切種智不
二是非一切種智。」
[0436c23]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因緣 故言『是色入無二法數,受、想、行、識入無二法 數,乃至一切種智入無二法數』?」
[0436c25] 須菩提答言: 「色不異無生,無生不異色,色即是無生,無生 即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無生,無生不異識,識
即是無生,無生即是識。以是因緣故,舍利弗! 色入無二法數,受、想、行、識入無二法數,乃至 一切種智亦如是。」
[0437a02] 【論】
[0437a02] 問曰:
[0437a02] 上品竟,便應問「不生」,何以此中 方問?
[0437a03] 答曰:
[0437a03] 三種大法易解,利益多眾生故 先問。
[0437a04] 「何因緣故,色不生為非色,乃至一切種 智不生為非一切種智?」
[0437a05] 須菩提答:「色是空,色 中無色相。」
[0437a06] 行者以是無生智慧令色無生; 若能得是無生,心作是念「今即得色實相」, 是故言:「色無生為非色。」色性常自無生,非
今智慧力故使無生。如有人破色令空,猶 存本色想;譬如除廁作舍,今雖無廁,猶 有不淨想。若能知廁本無,幻化所作,則無
廁想;行者如是,若能知色從本已來初自 無生者,則不復存色想。是故言:「色無生為 非色。」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
[0437a14] 問曰:
[0437a14] 汝先自說 「無生即是無二」,今何以更問?
[0437a15] 答曰:
[0437a15] 義雖 一,所入觀門異。
[0437a16] 上言破因中先有果若無 果,是生法一異等,是生若初生、若後生——破如 是等生名「無生」。今破眼色、有無等諸二故, 是名「不二」。
[0437a19] 行者或先入無生觀門,後入不 二;或先入不二,後入無生觀。義雖一,行者 分別。
[0437a21] 破色二故言「不二」,破色生故言「無 生」。
[0437a22] 上說無生因緣,謂「自相空」;今說不二因 緣,所謂「不合、不散,一相,所謂無相」等。義雖同 一空,上自相空,此是散空。
[0437a24] 「色入無二法數」者, 行者觀色不生不滅相,是時分別色,今變為 無生,是故說色無生即是不二。何以故?色破
散即是無生。如先分別諸法時,離色不得 更有生;今色破散即是無生,不得更有無 生。以是故,色即是入無二法數。
[0437a29] 是二阿羅 漢於佛前共論竟,須菩提白佛而更說是 義,欲使佛證知故。
[0437b03] 【經】
[0437b03]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觀諸法,是時見色 無生,畢竟淨故;見受、想、行、識無生,畢竟淨故。
見我無生,乃至知者、見者無生,畢竟淨故。見 檀波羅蜜無生乃至般若波羅蜜無生,畢竟 淨故。見內空無生乃至無法有法空無生,畢
竟淨故。見四念處無生乃至十八不共法無 生,畢竟淨故。見一切三昧、一切陀羅尼無生, 畢竟淨故;乃至見一切種智無生,畢竟淨故。
見凡夫、凡夫法無生,畢竟淨故。見須陀洹、 須陀洹法,斯陀含、斯陀含法,阿那含、阿那含 法,阿羅漢、阿羅漢法,辟支佛、辟支佛法,菩薩、
菩薩法,佛、佛法無生,畢竟淨故。」
[0437b15] 舍利弗語須 菩提:「如我聞須菩提所說義,色是不生,受、想、 行、識是不生,乃至佛、佛法是不生。若爾者,不
應得須陀洹、須陀洹果、斯陀含、斯陀含果、阿那 含、阿那含果、阿羅漢、阿羅漢果、辟支佛、辟支佛 道;不應得菩薩摩訶薩、一切種智;亦無六道
別異;亦不得菩薩摩訶薩五種菩提。須菩提! 若一切法不生相,何以故須陀洹為斷三結 故修道,斯陀含為薄婬恚癡故修道,阿那含
為斷五下分結故修道,阿羅漢為斷五上分 結故修道?辟支佛為辟支佛法故修道?何以 故菩薩摩訶薩作難行,為眾生受種種苦?何
以故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佛 轉法輪?」
[0437b28] 須菩提語舍利弗:「我不欲令無生法 有所得。我亦不欲令無生法中得須陀洹、須 陀洹果,乃至不欲令無生法中得阿羅漢、阿
羅漢果,辟支佛、辟支佛道。我亦不欲令無生 法中菩薩作難行、為眾生受種種苦。菩薩亦 不以難行心行道。何以故?舍利弗!生難心、
苦心,不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舍利弗!今 菩薩憐愍眾生,於眾生如父母兄弟想、如兒 子及己身想,如是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
是用無所得故。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應 生如是心:『如我一切處、一切種不可得,內外 法亦如是。』若生如是想,則無難心、苦心。何以
故?是菩薩於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法不受故。 舍利弗!我亦不欲令無生法中佛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亦不欲令無生法中轉法輪, 亦不欲令以無生法得道。」
[0437c15] 【論】
[0437c15] 者言:無生觀有二種:一者、柔順忍觀, 二者、無生忍觀。前說無生是柔順忍觀,不畢 竟淨;漸習柔順觀,得無生忍,則畢竟淨。
[0437c17] 問 曰:
[0437c18] 菩薩未盡結,未得佛道,智慧未淳淨, 云何言「畢竟清淨」?
[0437c19] 答曰:
[0437c19] 是菩薩得無生忍 時,滅諸煩惱,得菩薩道,入菩薩位,雖有 煩惱氣,坐道場時乃盡,無所妨故畢竟淨。
[0437c22] 復次,「畢竟清淨」者,於柔順道畢竟清淨,非 為佛道。
[0437c23] 以眾生空、法空故,從見色無生畢 竟淨,乃至佛及佛法無生畢竟清淨。
[0437c24] 須菩提 種種因緣說諸法相決定無生;因此事,舍 利弗作是難:賢聖中最小者須陀洹、須陀洹 法,最大者佛、佛法。若爾者,聖人無大無小,
聖法亦無優劣,亦無六道別異,此略難;後 問斷三結修道者,為廣難。
[0437c29] 問曰:
[0437c29] 云何是五 種菩提?
[0438a01] 答曰:
[0438a01] 一者、柔順忍,二者、無生忍,及三 種菩提。於三菩提中,過二而住第三菩提。
[0438a03] 復有五種菩提:一者、名「發心菩提」,於無量 生死中發心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 為菩提——此因中說果。二者、名「伏心菩提」,折
諸煩惱,降伏其心,行諸波羅蜜。三者、名「明 菩提」,觀三世諸法本末總相、別相,分別籌 量,得諸法實相,畢竟清淨,所謂般若波羅蜜
相。四者、名「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羅蜜中得 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羅蜜,滅一切煩 惱,見一切十方諸佛,得無生法忍,出三界,
到薩婆若。五者、名「無上菩提」,坐道場,斷煩 惱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438a13] 如是等五菩 提義。
[0438a14] 餘諸賢聖斷結義,如先說。
[0438a14] 問曰:
[0438a14] 聲聞道 廣說斷結義,何以不說辟支佛行、菩薩有 種種行?
[0438a16] 答曰:
[0438a16] 辟支佛於聲聞無復異道,但 福德、利根、小深入諸法實相為異。菩薩道雖 有種種眾行,但難行、苦行為希有事,眾生
見已,歡喜言:「菩薩為我等作此行!」餘行雖 深妙,人所不知,不能感物,故不說。
[0438a20] 復次, 如舍利弗難意:若諸法都是無生空寂者, 一切眾生皆著樂,菩薩何以故獨受苦行?
[0438a23] 復次,諸佛常樂遠離寂滅,斷法愛,決定知 諸法不轉不還,何以故與眾生轉法輪?
[0438a25] 須菩提於佛前說無生法,佛不呵折,得 快心樂說無難力故,答舍利弗:我亦都不欲 令無生法中有六種聖人——除菩薩故言「六」——
及六道別異。何以故?以得無生法證故。謂 為聖法、聖人有差別,於無生法中都無所 有。
[0438b01] 復次,於無生法中有二種失:「麁失」者,殺 盜等罪故,有三惡道;「細失」者,用著心布施、 持戒等福故,有三善道。
[0438b03] 若菩薩生難心、苦 心,則不能度一切眾生。如世間小事,心難 以為苦,猶尚不成,何況成佛道!
[0438b05] 成因緣者, 所謂大慈大悲心,於眾生如父母、兒子、己身 想。何以故?父母、兒子、己身,自然生愛,非推
而愛也。菩薩善修大悲心故,於一切眾生 乃至怨讎,同意愛念。是大悲果報利益之 具,都無所惜,於內外所有,盡與眾生。此
中說不惜因緣,所謂「一切處、一切種、一切法 不可得故」。若行者初入佛法,用眾生空,知 諸法無我;今用法空,知諸法亦空。以此大
悲心及諸法空二因緣故,能不惜內外所 有,利益眾生,不起難行想、苦行想,一心 精進歡喜。如人為自身及為父母、妻子,
勤身修業,不以為苦;若為他作,則無歡心。
[0438b18] 苦行、難行,如後品「本生因緣變化現受畜生 形」中說。
[0438b19] 一切諸法畢竟空、不可思議相故,一 切法還而不轉故,不名為轉;但為破虛妄 顛倒故,名為「轉法輪」。
[0438b22] 【經】
[0438b22] 舍利弗語須菩提:「今欲令以生法得道? 以無生法得道?」
[0438b23] 須菩提語舍利弗:「我不欲令 以生法得道。」
[0438b24] 舍利弗言:「今須菩提欲令以 無生法得道?」
[0438b25] 須菩提言:「我亦不欲令以無生 法得道。」
[0438b26] 舍利弗言:「如須菩提所說,無知無得。」
[0438b27] 須菩提言:「有知有得,不以二法。今以世間名 字故有知有得,世間名字故有須陀洹乃至 阿羅漢、辟支佛、諸佛;第一實義中,無知無得,
無須陀洹乃至無諸佛。」
[0438c01] 「須菩提!若世間名字 故有知有得,六道別異亦世間名字故有,非 以第一實義耶?」
[0438c03]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 如世間名字故有知有得,六道別異亦世間 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實義。何以故?舍利弗!第
一實義中無業無報、無生無滅、無淨無垢。」
[0438c06] 舍 利弗語須菩提:「不生法生?生法生?」
[0438c07] 須菩提言: 「我不欲令不生法生,亦不欲令生法生。」
[0438c08] 舍利 弗言:「何等不生法不欲令生?」
[0438c09] 須菩提言:「色是 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受、想、行、識不生法, 自性空,不欲令生;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
[0438c12] 舍利弗語須菩 提:「生生?不生生?」
[0438c13] 須菩提言:「非生生,亦非不生 生。何以故?舍利弗!生、不生,是二法不合、不 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舍利弗!以
是因緣故,非生生,亦非不生生。」
[0438c16] 爾時,舍利弗 語須菩提:「須菩提樂說無生法及無生相?」
[0438c17] 須 菩提語舍利弗:「我樂說無生法,亦樂說無生 相。何以故?諸無生法及無生相,樂說及語
言,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 相,所謂無相。」
[0438c21] 舍利弗語須菩提:「汝樂說不生 法,亦樂說不生相;是樂說、語言亦不生?」
[0438c22] 須 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何以故?舍利弗! 色不生,受、想、行、識不生;眼不生乃至意不生;
地種不生,乃至識種不生;身行不生,口行不 生,意行不生;檀波羅蜜不生,乃至一切種智 不生。以是因緣故,舍利弗!我樂說不生法,
亦樂說不生相,是樂說、語言亦不生。」
[0438c29] 【論】
[0438c29] 者言:爾時,舍利弗知須菩提樂說無 難而問言:「若一切法無生相,此無生相云何 證?用是生法得證?為用不生法得證?若
用生法得證,生法虛誑,汝已種種因緣破; 又不可以生法得脫生法。若以無生法 得證,無生未有法相,不可以證,云何得 證?」
[0439a06] 須菩提二法皆不受,俱有過故,如先 說。
[0439a07] 舍利弗作是念:「佛經說二法攝一切法: 若有為、若無為。生者有為,無生者無為。今須 菩提離此二法,云何當說得道事?」作是念
已,問須菩提:「無有得道事耶?」
[0439a10] 須菩提是大 阿羅漢,行無諍三昧第一,但為菩薩故說 是無生,「汝云何當作邪見,說無得道者?」
是故言「有知有得」。「知」、「得」者即是得道果之 別名。
[0439a14] 須菩提恐違前語,故言:不以二法 故。但為世俗故說有須陀洹乃至佛。何以 故?一切諸法實無我相,今用我分別須陀 洹乃至佛,是世俗法。
[0439a17] 復次,未得法空故言 「是善、是不善,是有為、是無為」等;第一義中,無 眾生故,無須陀洹乃至佛;法空故,無須陀
洹果乃至佛道。聖人、聖法猶尚虛誑無定實, 何況凡人六道業及果報!
[0439a21] 問曰:
[0439a21] 須菩提已種 種因緣定說不生法,今舍利弗何以更問 「不生法生,生法生」?
[0439a23] 答曰:
[0439a23] 須菩提上說得道因 緣故,舍利弗得須菩提意,雖說不生法破 一切法,為因緣故說,而心不著無生法,是
故更問。又以此法甚深,欲令聽者了了得 解,故更問。上問得道行法,今總問一切 法云何生。用慧眼,知一切法皆不生;今現 見諸法生,是故問「云何生」。
[0439a29] 須菩提答:二事皆 非。若「生」生,生法已生,不應更生!若「不生」生, 生法未有故,不應生。若謂生時「半生半不
生」,是亦不生。若生分,則已生竟;若未生分,則 無生。是故須菩提不用是肉眼見,以不 通達故;二法皆不受,但說:是生如幻、如夢,
從虛誑法生,應離、應不取相。
[0439b06] 舍利弗問: 「何等法二俱不受?」
[0439b07] 須菩提以世諦故說色 乃至一切種智畢竟不生,自然空相,不欲 令實中有生;若世諦虛誑可有生,生如幻 化。
[0439b10] 此中說不生因緣,所謂「不合、不散」。
[0439b10] 有人言: 生與法異,謂「生是常,所可生法無常」。是故 更問。答者以生、法不異,若說生法,已說生 相。
[0439b13] 生、不生,如上說。
[0439b13] 舍利弗聞須菩提所說, 知須菩提心愛樂無生法故,語須菩提:「汝 實愛樂說無生法!」
[0439b15] 須菩提即受其問,心亦無 愧。何以故?是論議不可破,無有過罪。何以 知之?須菩提自說:「無法可合,無法可散,
無色、無形、空,一相,所謂無相。」空相尚不受, 何況餘相?
[0439b19] 舍利弗重讚:汝樂說無生法及語 言皆無生,是實清淨!若當樂說及語言非無 生,但說外物無生者,則非清淨。
[0439b21] 須菩提即 復受其讚,答舍利弗:「非但樂說、語言是 無生,色乃至一切種智亦無所生。」
[0439b24] 【經】
[0439b24] 爾時,舍利弗語須菩提:「須菩提於說 法人中,應最在上!何以故?須菩提隨所問皆 能答。」
[0439b26] 須菩提言:「諸法無所依故。」
[0439b26] 舍利弗語須 菩提:「云何諸法無所依?」
[0439b27] 須菩提言:「色性常空, 不依內、不依外、不依兩中間;受、想、行、識性常 空,不依內、不依外、不依兩中間。眼、耳、鼻、舌、身、
意性常空,不依內、不依外、不依兩中間。色性 常空,乃至法性常空,不依內、不依外、不依兩 中間。檀波羅蜜性常空,乃至般若波羅蜜性
常空,不依內、不依外、不依兩中間。內空性常 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性常空,不依內、不依外、 不依兩中間。
[0439c06] 「舍利弗!四念處性常空,乃至一 切種智性常空,不依內、不依外、不依兩中 間。
[0439c08] 「以是因緣故,舍利弗!一切諸法無所依,性 常空故。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
蜜時,應淨色、受、想、行、識,乃至應淨一切種智。」
[0439c11] 舍利弗問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云何行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