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śāstra (Jingang Bore Boluomi Jing Lu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中無著菩薩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師達摩岌多譯
[0771b20] 經曰:
[0771b20]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實無有法名須陀洹,不入色、聲、香、味、
觸、法,是名須陀洹。」
[0771b23]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 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斯陀
含,是名斯陀含。」
[0771b26]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 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 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那含,是名 阿那含。」
[0771b29]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 念『我得阿羅漢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
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即為著我、人、眾生、壽 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最為第一,世 尊說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 阿羅漢』,世尊則不記我無諍行第一;以須 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無諍、無諍行。」
[0771c09] 論曰:
[0771c09] 此下第五為修道得勝中無慢。如前 略為八種住處,已下十二總名離障礙住 處對治應知。何者十二障礙?一、慢,二、無慢
而少聞,三、多聞而小攀緣作念修道,四、不 小攀緣作念修道而捨眾生,五、不捨眾生 而樂隨外論散動,六、雖不散動而破影像
相中無巧便,七、雖有巧便而福資糧不具, 八、雖具福資糧而樂味懈怠及利養等,九、 雖離懈怠利養而不能忍苦,十、雖能忍苦
而智資糧不具,十一、雖具智資糧而不自 攝,十二、雖能自攝而無教授。
[0771c19] 此中,為離慢 故,經言「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 不」等,此為依義,顯示對治我得慢故。又復,
須陀洹能作是念者,即為說相,顯示無慢 故,亦即是欲願攝持。
[0771c23] 經言「世尊!實無有法, 不入色、聲、香、味、觸」者,此為安立第一義。若 須陀洹如是念:「我得須陀洹果。」即為有我
想。若有我想,則為有慢應知,如是乃至阿 羅漢亦爾。上座須菩提自顯無諍行第一 及離欲阿羅漢共有功德者,以己所證為 令信故,以無有法得阿羅漢及無所行故,
說無諍、無諍行。此中即為安立第一義。
[0772a02] 經曰:
[0772a02]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 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須 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
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772a06] 論曰:
[0772a06] 此下第六為不離佛出時。
[0772a06] 依離障礙 十二種中,為離少聞故,經言「如來昔在然 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等。 謂彼佛出世,承事供養時有法可取,離此
分別故,依義等及對治等隨義相應應知。
[0772a11] 經曰:
[0772a11]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 佛國土。』彼菩薩不實語。何以故?須菩提!如 來所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佛土。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 生清淨心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 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772a17] 論曰:
[0772a17] 此下第七為願淨佛土。
[0772a17] 依離障礙十 二種中,為離小攀緣作念修道故,經言「須 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等。若
念嚴淨土者,則於色等事分別、生味著,為 離此故,經言「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生清淨心而無所住,不住色、聲、香、 味、觸、法」等。
[0772a24] 經曰:
[0772a24]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 菩提!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0772a25] 須菩提言:「甚 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彼身 非身,是名大身。」
[0772a28] 論曰:
[0772a28] 此下第八為成熟眾生。
[0772a28] 依離障礙十 二種中,為離捨眾生故,經言「須菩提!譬如 有人,身如須彌山王」如是等。此何所顯示?
為成熟欲界眾生故。彼羅睺阿脩羅王等 一切大身,量如須彌,尚不應見其自體,何 況餘者。
[0772b04] 經言「如來說為非體」者,顯示法無 我故;「彼體非體」者,顯示法體無生、無作故。 此即顯示自性與相及差別故。
[0772b07] 經曰:
[0772b07] 佛言:「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 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 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
無數,何況其沙。」
[0772b10] 佛言:「須菩提!我今實言告 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數恒 沙數世界,以施諸佛如來。須菩提!於意云
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0772b14] 佛 言:「須菩提!以七寶滿爾數恒河沙世界,持用 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受 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
德無量阿僧祇。復次,須菩提!隨所有處,說 是法門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 天、人、阿脩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
人盡能受持、讀誦此經。須菩提!當知是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 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似佛。」
[0772b23] 爾時,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 持?」佛告須菩提:「是法門名為『金剛般若波
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何以故?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 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言:
「世尊!如來無所說法。」
[0772c01] 論曰:
[0772c01] 此下第九為遠離隨順外論散亂。
[0772c01] 依 離障礙十二種中,為離樂外 論 散亂故,經 說四種因緣,顯示此法勝異也:一、攝取福
德,二、天等供養,三、難作,四、起如來等念。經 言「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等者,是攝 取福德。經言「須菩提!隨所有處,說是法門」
等者,是天等供養。經言「須菩提!當知是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等者,是難作。經言「若 是經典所在之處」等者,是起如來等念。於
中,說者,為他直說故;授者,教授他故,顯示 此樂外論散亂對治法勝異已。
[0772c11] 於如是法 中,或起如言執義,為對治彼未來罪故,經 言「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故。 如般若波羅蜜非波羅蜜,如是亦無有餘
法如來說者。為顯此義故,經言「須菩提!於 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此顯示自相及 平等相法門第一義也。
[0772c18] 經曰:
[0772c18]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 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彼微塵甚多。 世尊!」
[0772c20] 「須菩提!是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 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0772c22] 論曰:
[0772c22] 此下第十明色及眾生身摶取中觀 破相應行。
[0772c23] 依離障礙十二種中,為離於影 像相自在中無巧便故,經言「須菩提!於意 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如是等。彼
不限量,攀緣作意菩薩恒於世界攀緣作 意修習,故說三千大千世界。
[0772c27] 於中,為破色 身影像相故,顯示二種方便:一、細作方便, 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寧為多不」等。
二、不念方便,如經「是諸微塵,如來說非微 塵,是名微塵」故。為破眾生身影像相故,經 言「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故。於中,
世界,顯眾生世也,但以名身,名為眾生世。 不念名身方便,即是顯示 破 彼影像相,不 復說細作方便也。
[0773a07] 經曰:
[0773a07]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 大人相見如來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如來說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
名三十二大人相。」
[0773a11] 論曰:
[0773a11] 此下第十一明供養給侍如來。
[0773a11] 依離 障礙十二種中,為離不具福資糧故,經言 「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見如來不」 者,顯示為福資糧故,親近、供養如來時,不
應以相成就見如來。云何見?應見第一義 法身故。
[0773a17] 經曰:
[0773a17] 佛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 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法門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無量阿僧祇。」
[0773a20]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 義趣,涕淚悲泣,捫淚而白佛言:「希有,婆伽 婆!希有,修伽陀!佛說如是甚深法門,我從
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法門。」
[0773a23] 「何以 故?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 羅蜜。」
[0773a25]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 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
實相、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法門,信解 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其有眾生得聞 是法門,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
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 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0773b05]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 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 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
波羅蜜,如來說第一波羅蜜者,彼無量諸 佛亦說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0773b10] 論曰:
[0773b10] 此下第十二遠離利養及疲乏、熱惱 故不起精進及退失等。
[0773b11] 依離障礙十二種 中,為離懈怠利養等樂味故,經言「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
施」如是等。於中,身有疲乏,心有熱惱,以此 二種,於彼精進若退若不發。
[0773b15] 此何所顯示 如此捨爾許身,自所有福不及此福?云何 以一身著懈怠等故而為障礙?何故此中 上座須菩提流淚而言「我未曾聞如是等法
門」也?以聞此勝福甚多,過於捨無量身,更 不說餘勝福故。若聞如是勝福故,發起精 進已,若於此法中生如義想,為離此過故,
經言「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 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等。即 於如是實相中,為離實相分別故,經言「是 實相者,即是非相」如是等。
[0773b25] 經言「世尊!我今 得聞如是法門,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 來世,其有眾生得聞是法門,信解受持,是
人則為第一希有」如是等,此何義?為令味 著利養、過懈怠諸菩薩生慚愧故:「於未來 正法滅時,尚有菩薩於此法門受持故,無
人等取及法取;云何汝等於正法興時,遠 離修行,不生慚愧也?」經言「此人無我相、人 相、眾生相、壽者相」者,顯示無人取也;「我相
即非相」等者,顯示無法取也。
[0773c05] 經言「何以故?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者,顯示諸菩薩順 學相:「諸佛世尊離一切相,是故我等亦應
如是學。」此等經文,為離退精進故說。於中, 言若分別、若信解者,後句釋前句也。受者, 受文字也。持者,持義也。
[0773c10] 為離不發起精進 故,經言「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 畏」等者,以驚等故不發起精進也。於聲聞
乘中,世尊說有法及有空,於聽聞此經時, 聞法無有故驚;聞空無有故怖;於思量時, 於二不有理中不能相應故畏。
[0773c15] 更有別釋, 為三種無自性故應知。謂相生第一義等 無自性故,經言「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
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者。此有何義?復 說第二生慚愧處故,言:「此法如是勝上,汝 等不應放逸。」於中,以於餘波羅蜜中勝故,
名第一波羅蜜。又,經言「如來說第一波羅 蜜者,彼無量諸佛亦說波羅蜜」者,此言顯 示一切諸佛同說第一,是故名第一。
[0773c24] 經曰:
[0773c24] 「須菩提!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即非忍 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 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眾生相、
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 須菩提!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 眾生相、人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
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 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者相。是故, 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則為非住。不 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 生無所住心。是故,佛說菩薩心不住色布
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 布施。」
[0774a08] 須菩提言:「世尊!一切眾生相,即非相。 何以故?如來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0774a09] 「須菩 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 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說法,無實無妄
語。須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 薩心住於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須菩提! 譬如人有目,夜分已盡,日光明照,見種種
色。若菩薩不住於事行於布施,亦復如 是。」
[0774a17] 論曰:
[0774a17] 此下第十三明忍苦。
[0774a17] 依離障礙十二 種中,為離不能忍苦故,經言「須菩提!如來 說忍辱波羅蜜」等。於中有二:一、能忍,二、離 不能忍。
[0774a20] 能忍有三:一、如所能忍,二、忍相,三、 種類忍。於中,如所能忍,以何相生忍處?如 忍差別顯示,對治彼因緣故。何者能忍?謂
達法無我故。云何得顯示?如經言「如來說 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故。云何應 知忍相?若他於己起惡等時,由無有我等
相故,不生瞋想,亦不於羼提波羅蜜中生 有想、於非波羅蜜中生無想。此云何顯示? 經言「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
時,無有我等相」及「無相亦非無相」等故。何 者種類忍?亦有二種:一、極苦忍,二、相續苦 忍。此云何顯示?經言「須菩提!我於往昔節
節支解時,若有我相,應生瞋恨」等。云何相 續苦忍?經言「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 作忍辱仙人」等。
[0774b05] 不忍因緣者,有三種苦:一、 流轉苦,二、眾生相違苦,三、乏受用苦。於中, 經言「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等,此為顯示流轉苦 忍因緣對治。發菩提心者,以三種苦相故, 則不欲發心,故說應離一切相等。此中,一
切相者,為顯如是等三苦相也。若著色等, 則於流轉苦中疲乏故,菩提心不生故,經 言「不住色生心」等如前說。不住非法者,謂
非法無我也,於非法及法無我中皆不住 故。為成就彼諸不住故,說遮餘事,經言:「應 生無所住心。」何以故?若有心住,即為非住 等。
[0774b17] 經言「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 如是布施」,乃至「一切眾生,即非眾生」等,此 顯示對治眾生相違苦忍,即為一切眾生
而行於捨。云何於彼「應生瞋」也?由不能無 眾生及眾生想,以此因緣故,眾生相違時, 即生疲乏,故顯示人無我、法無我等。
[0774b22] 經言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等,此何所顯示?欲 令信如來故能忍。於中,真語者,為顯世諦 相故。實語者,為顯世諦修行有煩惱及清
淨相故。於中,實者,此行煩惱、此行清淨故。 如語者,為第一義諦相故。不異語者,為第 一義諦修行有煩惱及清淨相故。說此真
語等,已於此中如言說性起執著,為遣此 故,經言「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說法,無實 無妄語」故。無實者,如言說性非有故。無妄 者,不如言說自性有故。
[0774c03] 經言「須菩提!譬如 有人入闇」如是等,顯示乏受用苦忍因緣 對治。若為果報布施,便著於事而行捨施。 於彼喜,於欲樂、 苦
受中不解出離,猶如入 闇,不知「我何所趣。」彼喜、欲樂亦爾。若不著 於事而行布施,如有眼丈夫,夜過日出,見 種種色,隨意所趣,應如是見。彼無明夜過,
慧日出已,種種爾焰,如實見之。彼不知解 出離欲樂、苦受故喜樂、欲樂。
[0774c12] 經曰:
[0774c12] 「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 於此法門受持、讀誦、修行,則為如來以佛 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悉覺是人,皆得
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聚。
[0774c15] 「須菩提!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 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復以
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捨恒河沙等無量 身,如是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 復有人,聞此法門信心不謗,其福勝彼無
量阿僧祇,何況書寫、受持、讀誦、修行、為人 廣說。
[0774c22]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 不可稱量、無邊功德。此法門,如來為發大乘 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
誦、修行此經,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 見是人皆成就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邊、 無量功德聚。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 小法者,則於此經不能受持、讀誦、修行、為 人解說。若有我見、眾生見、人見、壽者見,於
此法門能受持、讀誦、修行、為人解說者,無 有是處。
[0775a03]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 世間天、人、阿脩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 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 散其處。
[0775a06]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 持、讀誦此經,為人輕賤。何以故?是人先世 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
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775a10]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阿僧祇劫, 於然燈佛前,得值八千四億那由他百千 萬諸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須菩提!
如是無量諸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世末世能受持、讀誦、修行 此經,所得功德,我所供養諸佛功德,於彼
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 不能及。
[0775a17]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後 世末世有受持、讀誦、修行此經,所得功德, 若我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疑惑不
信。須菩提!當知是法門不可思議,果報 亦不可思議。」
[0775a22] 論曰:
[0775a22] 此下第十四離寂靜味。
[0775a22] 依離障礙十 二種中,為離闕少智資糧故,經言「復次,須 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法門受
持、讀誦、修行」等。此中,為離三摩提攀緣,顯 示與法相應有五種勝功德:一、如來憶念 親近,二、攝福德,三、讚歎法及修行,四、天等
供養,五、滅罪。何者如來憶念親近?經言「受 持讀誦」等,「如來以佛智知彼、如來以佛眼 見彼」等。於中,受者,習誦故。持者,不妄故。若
讀若誦者,此說受持因故,為欲受故讀,為 欲持故誦。又復,讀者,習誦故。持者,總覽義 故。何者攝福德?經言「皆得成就無量無邊
功德聚」等。何者讚歎法及修行?經言「須菩 提!以要言之,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