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Zhu Pi Po Sha Lun 十住毘婆沙論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十四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分別二地業道品之餘
◎菩薩住此地 自然不行惡
深樂善法故 自然行善道
[0095a28] 問曰。十不善道自然不作。自然行十善道。 此二種道。幾是身行。幾是口行。幾是意行。答 曰。
身意二三種 口四善亦爾
略說則如是 此應當分別
[0095b04] 不善身行有三種。所謂奪他命劫盜邪婬。 不善口行四種妄語兩舌惡口散亂語。不善 意行三種。貪取瞋惱邪見。善身行亦有三種。
離奪命劫盜邪婬。善口行亦四種。離妄語兩 舌惡口散亂語。善意行有三種。不貪取不瞋 惱正見。身口意業道。是善不善應須論議
令人得解。初奪命不善道者。所謂有他眾 生知是眾生故行惱害。因是惱害則失 壽命。起此身業是名初奪命不善道。離此 事故。名為離奪命善行。劫盜者。所謂屬他
之物。知是物屬他生劫盜心。手捉此物舉 離此處。若劫若盜計是我物生我所心。是 名劫盜行。離此事者名為離劫盜善行。邪
婬者。所有女人。若為父母所護。親族所護。 為姓所護。世法所護。戒法所護。若他人婦 知有鞭杖惱害等障礙。於此事中生貪欲
心起於身業。或於自所有妻妾。若受戒若 懷妊若乳兒若非道。是名邪婬。遠離此事 名為善身行。妄語者。覆相覆心覆見覆忍覆
欲知如是相而更異說。是名妄語。遠離此 事名為遠離妄語善行。兩舌者。欲離別他。 以此事向彼說。以彼事向此說。為離別 他故。和合者令別離。別離者則隨順樂為
別離。憙別離好別離。是名兩舌。離如此 事名為遠離兩舌善行。惡口者。世間所有惡 語害語苦語麁語弊語令他瞋惱是名惡 口。遠離此事名為離惡口善行。散亂語者。
非時語無利益語非法語無本末語無因緣 語。是名散亂語。遠離此事名為離散亂善 行。貪取者。屬他之物他所欲。他田塢他財 物。心貪取願欲得。於此事中不貪不妬不
願欲得是名不貪善行。瞋惱者。於他眾生 瞋恨心礙心發瞋恚。作是念。何不打縛殺 害是名瞋惱離如此事名為無瞋惱善行。 邪見者。言無布施無有恩報。善惡業無果
報。無今世無後世。無父母無沙門無婆 羅門。能知此世後世。了了通達自身作證。 是名邪見。正見者。為有施者有恩報。有 善惡業報有今世後世。世間有沙門婆羅
門。知此世後世了了通達自身作證。是名 正見善行。是菩薩如是入正見道。
善道不善道 各二十分別
知何處起等 十二種分別
[0095c18] 菩薩於十不善道十善道等種種別相知二 十種分別。又於是二十種分別善知從何 處起等十二種分別。於此十不善道中有
二十種分別。所謂不離奪他命罪。一是不善。 二欲界繫。三有漏。四非心數法。五心不相應。 六不隨心行。七或共心生或不共心生。何等
共心生。實有眾生知是眾生。以身業故奪 其命。是名共心生。云何名不共心生。若人 欲殺眾生捉持牽挽撲著地已然後能死。 是名不共心生。又身不動口不言。但生心
我從今日當作殺眾生者。如是奪他命 罪。是名不共心生。又是不離奪他命者。若睡 若覺常積習增長。亦名不共心生。八或色或
非色。初共心生殺罪是色。第二殺罪第三第 四非是色。九或作或非作。有色是作。餘者 無作。十或有緣或無緣。色是有緣餘者是無
緣。問曰。是心為有緣為無緣。答曰。非有 緣。問曰。若心非有緣身不動口不言時但 心生念我從今日當作殺眾生者。如是 罪業云何名為非緣。答曰。若殺罪是心則
應有緣。今實殺罪非是心。若心是殺罪即 是身業。而心實非身業。是故殺生罪不名 有緣。但殺生罪共心在身中生。以是無作
故言非緣。十一是業。十二非業相應。十三不 隨業行。十四或共業生或不共業生。如共 心生無異。但除心與思共生為異。十五非
先世業報。十六不可修。十七應善知。十八應 以慧證不以身證。十九可斷。二十可知見。 不離劫盜罪。不離邪婬罪。不離妄語罪中。但
一共心生二不共心生。一有色二無色。一作 二無作。一有緣二無緣。餘如殺中說。不離 兩舌不離惡口亦如是。不離散亂語。或不善
或無記從不善心生。是不善從無記心生。 是無記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欲界繫者。以 欲界身心。散亂語是欲界繫。色界繫亦如是。
餘如妄語中說。貪取欲界繫。是有漏心數法。 非心相應。非隨心行。心共生。無色無作。有 緣。非業相應。非隨業行。非共業生。非先世業
報。除因報。非可修。應善知。應以慧證。身證。 可斷。可見知。瞋惱。或心相應。或心不相應。纏 所攝名心相應。使所攝名心不相應。隨心行
不隨心行亦如是。共心生不共心生。有覺眾 生與心共生。無覺眾生不與心共生。如心 相應。隨心行共心生業相應。隨業行共業生
亦如是。如心不相應不隨心行不共心生業 不相應不隨業行不與業共生亦如是。餘分 別如貪取中說。如瞋惱邪見亦如是。十善
道中離奪他命是善性。或欲界繫。或不繫三 界。欲界繫者以欲界身離奪他命。是欲界 繫。非三界繫者。學無學人八聖道所攝。離殺
生正業。是或有漏或無漏。欲界繫是有漏。非 三界繫是無漏。非心數法。非心相應。非隨心 行。或共心生或不共心生。何等是共心生。如
行人見虫而作是念。我當身業遠離不傷 害。是名離奪命善行共心生。何等是離殺生 善不共心生。有人身不動口不言但心 念從今日不殺生。是名不共心生。又有人
先遠離殺生。若睡若覺心緣餘事。於念念 中不殺生。福常得增長。亦不共心生。或是 色或非色。一是色二非色。一是作二非作。一
有緣二無緣。是業非業相應。不隨業行。或 共業生或不共業生。如共心生不共心生 除心與思為異。非先業報。除因報。可修 可善知可以身證。慧證或可斷或不可斷
有漏則可斷。無漏不可斷。可知見亦如是。 離劫盜。離邪婬。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亦如 是。離散亂語。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不繫
三界。欲界繫者。以欲界身心離散亂語。色 界繫亦如是。不繫三界者。如不殺中說。或 有漏或無漏。有漏者繫。無漏者不繫。餘如離
妄語中說。不貪取者是善性。或欲界繫。或非 繫三界。欲界繫者。欲界凡夫不貪取及賢聖 不貪取善行。是欲界繫。非三界繫者。諸賢聖
不貪取無漏善行。是或有漏或無漏。欲界繫 是有漏。不繫三界是無漏。是心數法。心相 應。隨心行。共心生。無色無作。有緣。非業。業
相應。隨業行。共業生。非先業報。除因報。可 修。可善知。可以身證。慧證。或可斷。或不可 斷。有漏可斷。無漏不可斷。知見亦如是。
離瞋惱是善性。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 界繫。或不繫三界。欲界繫者。欲界不瞋惱善 根。餘二界亦如是。不繫者。餘不繫是或有漏
或無漏繫三界者。是有漏。餘是無漏。心數法。 或心相應。或心不相應。與纏相違不瞋善根 與心相應。與使相違不瞋善根與心不相
應。隨心行共心生亦如是。無色無作。或有緣 或無緣。心相應是有緣。心不相應是無緣。非 業或與業相應。或不與業相應。或隨業行
或不隨業行。或共業生。或不共業生。亦如 心說非業。報除因報。可以身證慧證。或可斷 或不可斷。有漏可斷。無漏不可斷。可知見
亦如是。正見是善性。或欲界繫。或色界繫。 或無色界繫。或非三界繫。欲界繫者。若凡夫 若賢聖。欲界念相應正見。是色無色界亦如
是。不繫三界者。賢聖無漏正見。或有漏或 無漏。三界繫是有漏。不繫是無漏。心數法。心 相應。隨心行。共心生。無色無作。有緣。非業。
業相應。隨業行。共業生。非先業報。除因報。 可以身證。慧證。或可斷。或不可斷。有漏可 斷。無漏不可斷。可見可知亦如是。是名善
等二十種分別。從何起等十二論者。一從何 起。二起誰。三從何因起。四與誰作因。五何 緣。六與誰作緣。七何所緣。八與誰作緣。九
何增上。十與誰作增上。十一何失。十二何果 殺罪。從何起者。從三不善根起。又從邪念 起。又隨以何心奪眾生命。從是心起。起誰
者。從殺罪邊所有諸法。已生今生當生。是 因緣亦如是。何所緣者。緣眾生。又因何心 奪眾生命。亦緣此心。與誰作緣者。因殺罪
邊所有諸法。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法緣 於殺生罪。何失者。今世惡名人所不信等。 何果者。墮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等及餘惡
處。受苦惱報。增上與誰增上者。如從何處 起中說。劫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散亂語貪 取瞋惱邪見亦如是。但所緣有異。劫盜罪
緣所用物。邪婬緣眾生。妄語兩舌惡口散亂 語緣於名字。貪取緣所用物。瞋惱緣眾生。 邪見緣名字。餘殘亦如上。不殺生從三善
根起。又從正念起。又隨以何心離殺生。 從是心起。起誰者。從是法所有諸法。若已 生若今生若當生。是因緣亦如是。所緣者。緣
於眾生。與誰作緣者。因是不殺生邊所有諸 法。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緣於不殺生。增上 者。諸善根增上。正念亦增上。隨以何心不
殺生。是心亦增上。與誰作增上者。於是不 殺生邊所有諸法。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何 利益者。與殺罪相違是名為利。何果者。與
殺生相違名為果。不劫盜邪婬妄語兩舌惡 口散亂語不貪不恚正見亦如是。但所緣有 異。不劫盜緣所用物。不邪婬緣眾生。不妄
語不兩舌不惡口不散亂語緣名字。不貪取 緣所用物。不瞋惱緣眾生。正見或緣名字 或緣義。有漏緣於名字。無漏緣於義。是菩
薩於善等論及起等十二論。行十善道。應 如是分別知。又知。
七種不善處 以貪瞋癡生
及四門分別 業眾生各二
[0097b10] 是菩薩知七不善業道以貪瞋癡生。而分 別於世。又知七種不善業中四門分別。是殺 罪或從貪生。或從瞋生。或從癡生。從貪生
者。若人見眾生。生貪著心。從是因緣。受用 好色聲香味觸。或須齒角毛皮筋肉骨髓等。 是人生如是貪心故奪他命。是名從貪
生殺罪。若人瞋心不喜殺眾生。是名從瞋 生。若人邪見不知後世善惡業殺眾生。是 名從癡生殺罪。或以為福德故。或使欲度 苦故而殺。如西方安息國等。復有取福德
因緣故殺。以是殺業因緣故。欲得生天。 如東天竺人於天寺中殺生。以此事故 欲生天上。是名從癡生。復有人以貪心 故取他物。作是念。以我當隨意得好色
聲香味觸。是名從貪生。復有人以瞋心不 喜彼人故劫盜財物。欲令其惱。是名從 瞋生。復有人邪見不知果報。劫盜他物。是 名從癡生。如諸婆羅門說世間財寶皆是
我物。我力弱故諸小人等以非法取用。若我 取者。自取其物無有過罪。以如是心劫 盜他物者。是亦從癡生。若人貪著色因緣 故而邪婬。是名從貪生。若人瞋不喜作是
念。是人犯我母婦姊妹女等。我亦還以婬 事污彼母婦姊妹女等。是名從瞋生邪婬。 若人邪見不知果報而故犯者。是名從癡
生。如有人言。人中無有邪婬。何以故。女人 皆為男子故生。如餘所用物。如有所須。 若與從事無邪婬罪。以是心作婬欲者。是
名從癡生。如劫盜罪妄語亦如是。為貪 財故妄語。是名從貪生。為欲誑彼令得 苦惱。是名從瞋生。邪見不知業果報故妄 語。是名從癡生。兩舌惡口散亂語亦如是。
三不善道則是根本。從是分別生七種身口 業果。問曰。不離殺生皆是殺生罪不。若 殺生罪皆是不離殺生耶。答曰。有不離 殺生即是殺生罪。有不離殺生非殺生罪。
何等是不離殺生即是殺生罪。若有眾生 知是眾生故殺奪命起身業。是名不離殺 生亦是殺生罪。何等是不離殺生非殺生 罪。此人先雖作殺因緣而眾生不死又身不
動口不說。但心念我從今日當殺眾生。 是名不離殺生非殺生罪。是二門分別。 為四種分別。所謂善不善各二種。
不但善不善 身心二種業
亦復應當知 更有餘分別
[0097c26] 除身殺生劫盜邪婬。餘殘打縛閉繫鞭杖牽 挽等。但不死而已。如是不善身業非奪命 等所攝。善中迎送合掌禮拜恭敬問訊洗浴
按摩布施等善身業非不殺生等所攝。意業 中除貪取瞋惱邪見餘所有不守攝心諸結 使等不善法。又意業中除不貪取不瞋惱正 見餘善守攝心信戒聞定捨慧等善法。
七業亦業道 三業道非業
[0098a05] 殺生劫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散亂語七。是 業即業道。貪取瞋惱邪見。是業道非業。此三 事相應思是業。問曰。前七事何故亦是業亦
是業道。答曰。習行是七事轉增故。至地獄 畜生餓鬼。以是故名為業道。是七能作故名 業。三是業道非業者。是不善業根本。以是
故名三業道非業。善中亦如是。所謂離殺 生劫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散亂語亦業亦 業道。餘三不貪取不瞋惱正見是業道非 業。此三相應思是業。問曰。前七事何故是
業亦業道。答曰。常修習此事故。能至人天 好處名為道。是七能作故名為業。問曰。餘 三何故但業道非業耶。答曰。三是諸善業根
本。諸善業從中行故。名為業道非業。復次。
戒法即是業 業或戒非戒
業及於業道 有四種分別
[0098a21] 身口業是戒。意業是業非戒。業及於業道 四種分別者。有業非業道。有業道非業。有 業亦是業道。有非業非業道。業非業道者。
三種不善身業。業道所不攝。所謂手拳鞭 杖等。及三種善身業。業道所不攝。所謂迎 逆敬禮等。是二善不善業。非業道所攝。或
有人言。亦是業道。何以故。是二業或時至 善惡處故。名為業道。以不定故不說業 道。業道非業者。後三不善及三善是煩惱性
故非業。能起業故名為業道。三善是善根 性故非業。能起善業故名為業道。亦業亦 業道者。所謂殺生不殺生等七事。是非業非 業道者餘法是。復次。
菩薩初地邊 以三種清淨
安住十善道 則生決定心
[0098b07] 是菩薩於第二地中了了分別知如是十 善十不善道。知已以三種清淨住十善道。 所謂自不殺生不教他殺。於殺生罪心
不喜悅。乃至正見亦如是。問曰。菩薩初地 中已住十善道。此中何故重說。答曰。初地 中。非不住十善道。但此中轉勝增長。以三
種清淨故。先初住中雖作閻浮提王不能 行此三種清淨。是故此中說三種清淨。菩 薩住是二地。知如是分別諸業。生決定心。
世所有惡道 皆十不善生
世所有善道 因於十善生
[0098b18] 世間所有惡道者。所謂三種地獄道。熱地獄 冷地獄。黑地獄。三種畜生道。水行畜生。陸行 畜生。空行畜生。種種鬼道。有飢餓鬼者食不
淨鬼者火口者阿修羅夜叉等。皆由行十不 善道。有上中下因緣故。出世間所有善道若 天若人。皆由行十善道生。三界所攝。天有
二十八。人者四天下人是。如是決定知已。 作是念。我欲自生善處。亦令眾生生於善 處。
是故我自應 住於十善道
亦令餘眾生 即住此善道
[0098b29] 若生善處若生惡處。皆屬十善十不善道。 我知是世間諸業因緣有無有定主。是故我 應先自行十善道。然後令諸眾生亦住十
善道。問曰。何以故。要先自住十善道後乃 令他住耶。答曰。
行於惡業者 令他善不易
自不行善故 他則不信受
[0098c07] 若惡人自不行善。欲令他行善者則為甚 難。何以故。是人自不行善。他人不信受其 語。如偈說。
若人自不善 不能令他善
若自不寂滅 不能令他寂
以是故汝當 先自行善寂
然後教他人 令行善寂滅
[0098c14]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