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saṅgītīparyāyapādaśāstra (Apidamo Ji Yi Men Zu Lun)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Scroll 1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八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八法品第九之一
[0440c28]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八法自 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我等 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
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 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0441a03] 八法云何?嗢 柁南曰:
道支數取施, 懈怠精進福,
眾世法解脫, 勝處各八種。
[0441a07] 有八道支、八補特伽羅、八種施、八懈怠事、八 精進事、八福生、八種眾、八世法、八解脫、八 勝處。
[0441a10] 八道支者,云何為八?答:一、正見;二、正思惟;三、 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八、正定。 此八道支如前廣說。
[0441a13] 八補特伽羅者,云何為八?答:一、證預流果向; 二、證預流果;三、證一來果向;四、證一來果;五、
證不還果向;六、證不還果;七、證阿羅漢果向; 八、證阿羅漢果。如是八種補特伽羅,如《法蘊 論》廣說其相。
[0441a18] 八種施者,云何為八?答:一、隨至施;二、怖畏施; 三、報恩施;四、求報施;五、習先施;六、要名施;七、
希天施;八、為莊嚴心、為資助心、為資瑜伽、為 得通慧菩提涅槃上義故施。云何隨至施?答: 如有一類施隣近者、施親近者、施現至者,謂
作是念:「云何乞者現來至此而不施耶?」是名 隨至施。云何怖畏施?答:如有一類有怖故施、 有畏故施,由怖畏纏而行惠施。彼作是念:「若
不行施,勿有如是如是衰損。」是名怖畏施。云 何報恩施?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彼既曾施 我如是如是物,我亦應施彼如是如是物。豈
得彼恩而不酬報?」是名報恩施。云何求報施?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今若施彼如是如 是物,彼亦當施我如是如是物。」期他反報而
行惠施,是名求報施。云何習先施?答:如有一 類作是念言:「我之父祖常行惠施,我家長夜 惠施無斷。我今生在信家施家,我家本來常
樂布施,我若不施便斷種族。」為護種族而行 惠施,是名習先施。云何要名施?答:如有一類 為得廣大妙善稱譽聲頌美名,遍諸方域而
行惠施,是名要名施。云何希天施?答如有一 類希求生天勝異熟果而行惠施,謂我命終 當生天上,由今布施受天妙樂,是名希天施。
云何為莊嚴心、為資助心、為資瑜伽、為得通慧 菩提涅槃上義故施?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 「我心長夜為貪瞋癡之所雜染,心雜染故有
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若行惠施便發 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 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
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脫,解脫故證涅 槃。如是布施漸次增長諸勝妙法,展轉證得 菩提涅槃微妙上義。」世尊於此說伽他言:
「於眾相圓滿, 所捨離慳貪,
施質直應時, 必獲於大果。
智者善淨心, 施可祠可愛,
以心清淨故, 遂證得於欣。
即從此欣心, 復發生勝喜,
由此心喜故, 又起身輕安;
從此身輕安, 智者心受樂,
由心受樂故, 定心一境轉;
依如是勝定, 心淨無染濁,
調順有堪能, 發如實知見;
由如實知見, 便厭患於身,
既厭患於身, 智者正能離;
以能遠離故, 解脫貪嗔癡,
智者自應知, 梵行立生盡。
如是大利益, 應知由布施,
若緣此修行, 必證得常樂。」
[0441c08] 八懈怠事者,云何為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 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鉢入 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
美妙眾多飲食。」若不遂心,便作是念:「我食既 少身力羸劣,不能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 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
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一懈怠事。復次具 壽,如有一類,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 著衣持鉢入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
如是念:「願得美妙眾多飲食。」若得遂心,便作 是念:「我食既多身飽悶重,不能進修所修勝 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二懈 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晝營事業,作如是 念:「我於晝時既營事業身力勞倦,今於夜分
不能進修行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 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 未證,是名第三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
期至明日作諸事業,便作是念:「我既明日當 作事業,不應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長養 身力。」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
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四懈怠事。復次具壽,如 有一類,晝行道路,作如是念:「我於晝時既行 道路身力勞倦,今於夜分不能進修所修勝
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五懈 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日當行道
路,便作是念:「我既明日當行道路,不應進修 所修勝行。且應偃臥長養身力。」作是念已遂 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
第六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正為病苦 之所嬰纏,作如是念:「我正病苦之所嬰纏身 力羸劣,不任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
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 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七懈怠事。復次具壽,如 有一類,病苦嬰纏雖愈未久,作如是念:「我遭
病苦之所嬰纏,雖愈未久身力羸劣,不任進 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 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
名第八懈怠事。如是八種名懈怠事。問:何緣 此八名懈怠事?答:懈怠者,謂懈惰。由斯八 事,未生而生、生已倍復增長廣大,由此因緣 名懈怠事。
[0442a22] 八精進事者,云何為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 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鉢入 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
美妙眾多飲食。」若不遂心,便作是念:「我食雖 小而身輕利,堪能進修所修勝行。」作是念已 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
名第一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依止城 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鉢入城邑等 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美妙眾
多飲食。」若得遂心便作是念:「我食既多身力 強盛,堪能進修所修勝行。」作是念已精進熾 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二
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晝營事業,作如 是念:「我於晝時既營事業,無暇修學大師聖 教,今於夜分應自策勤補先間缺。」作是念已
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 名第三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 日作諸事業,便作是念:「我既明日當作事業,
無暇修學大師聖教,今於夜分應預精勤補 當間缺。」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 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四精進事。復次具壽,
如有一類,晝行道路,作如是念:「我於晝時既 行道路,無暇修學大師聖教,今於夜分應自 策勤補先間缺。」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
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五精進事。 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日當行道路,便 作是念:「我既明日當行道路,無暇修學大師
聖教,今於夜分應預精勤補當間缺。」作是念 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六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正為
病苦之所嬰纏,便作是念:「我既病苦之所嬰 纏,或有是處因斯病苦之所嬰纏便捨身命, 於大師教空無所得。」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
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七精進 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病苦嬰纏雖愈未久, 作如是念:「我遭病苦之所嬰纏雖愈未久,或
有是處病苦還起,因斯病苦便捨身命,於大 師教空無所得。」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 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八精進事。如
是八種名精進事。問:何緣此八名精進事?答: 精進者,謂策勵。由此八事,未生而生、生已倍 復增長廣大,由此因緣名精進事。
[0442c06] 八福生者,云何為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施 諸沙門或婆羅門貧窮苦行道行乞者苦行, 衣服飲食及諸香華、房舍臥具并燈明等資
生什物。見富貴人便作是念:「由此布施所集 善根,願我來生當得如是富貴人類。」彼於此 心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由彼於心若習若修
若多所作,先雖愛樂下劣諠雜,後便欣求勝 妙寂靜。彼有是處,身壞命終還生人中得富 貴類,雖受富貴自在安樂,而具尸羅心願清
淨,先人身中尸羅淨故,是名第一福生。如願 生人得富貴類,如是願生四大王眾天、三十 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
天、梵眾天,應知亦爾。然梵眾天有差別者,應 說離欲。此中是名第一乃至第八者,漸次順 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乃至第八。言福生者,
問:何故說此名為福生?答:攝受福果,生於此 處,故名福生。
[0442c23] 八種眾者,云何為八?答:一、剎帝利眾;二、婆羅 門眾;三、長者眾;四、沙門眾;五、四大王眾天
眾;六、三十三天眾;七、魔天眾;八、梵天眾。云 何剎帝利眾?答:顯示彼色、顯示彼蘊、顯示彼 部,是名剎帝利眾。乃至梵眾,廣說亦爾。
[0442c28] 八世法者,云何為八?答:一、得;二、不得;三、毀;四、 譽;五、稱;六、譏;七、苦;八、樂。云何名得?答:若於可
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 生什物,諸得別得已得當得,是名為得。云何 不得?答:若於可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臥
具、病緣醫藥資生什物,諸不得不別得不已 得不當得,是名不得。云何名毀?答:諸有隱背 不現在前,不稱不讚不歎不美亦不揄揚,言
彼信戒聞捨慧等皆不具足,是名為毀。云何 名譽?答:諸有隱背不現在前,稱讚歎美亦復 揄揚,言彼信戒聞捨慧等悉皆具足,是名為
譽。云何名稱?答:諸不隱背正現在前,不訶不 毀不罵不辱,稱讚歎美亦復揄揚,言汝信戒 聞捨慧等悉皆具足,故名為稱。云何名譏?答:
諸不隱背正現在前,訶毀罵辱不稱不讚不 歎不美亦不揄揚,言汝信戒聞捨慧等皆不 具足,是名為譏。云何名苦?答:順苦受觸所觸
故生身及心苦,不平等受受類所攝,是名為 苦。云何名樂?答:順樂受觸所觸故生身及心 樂,是平等受受類所攝,是名為樂。世尊於此 說伽他言:
「得不得毀譽, 及稱譏苦樂,
無常意生欲, 變壞法難保。
智者如實知, 現見伏生死,
於愛非愛法, 心不生欣恚。
彼雖逢順違, 而能棄伏滅,
於一切解脫, 至世邊彼岸。」
[0443a26] 八解脫者,云何為八?答:若有色觀諸色,是第 一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諸色,是第二解脫。淨 解脫身作證具足住,是第三解脫。超一切色
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 邊處具足住,是第四解脫。超一切空無邊處, 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是第五解脫。超
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 是第六解脫。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 想處具足住,是第七解脫。超一切非想非非
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是第八解脫。 若有色觀諸色者,謂彼於內各別色想,未遠 離未別遠離、未調伏未別調伏、未滅沒未破
壞。彼由於內各別色想,未遠離未別遠離、未 調伏未別調伏、未滅沒未破壞故,由勝解力 觀外諸色,或作青瘀、或作膿爛、或作破壞、或
作離散、或作啄噉、或作異赤、或作骸骨、或作 骨鎖,是名若有色觀諸色。第一者,謂諸定中漸 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解脫者,謂此定中
所有善色受想行識,是名解脫。內無色想觀 外諸色者,謂彼於內各別色想,已遠離已別 遠離、已調伏已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彼由
於內各別色想,已遠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 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故,由勝解力觀外諸 色,或作青瘀、或作膿爛、或作破壞、或作離散、
或作啄噉、或作異赤、或作骸骨、或作骨鎖,是 名內無色想觀外諸色。第二者,謂諸定中漸 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解脫者,謂此定
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是名解脫。淨解脫身 作證具足住者,問:此淨解脫加行云何?修觀 行者由何方便入淨解脫定?答:初修業者創
修觀時取青樹相,所謂青莖青枝青葉青花 青菓,或取青衣青嚴具相,或取所餘種種青 相。既取如是諸青相已,由勝解力思惟想念
觀察安立信解此色是某青相。彼既如是由 勝解力思惟想念觀察安立信解此色是某 青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色是青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 能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色定是青故,未能住 心入淨解脫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於一青
相繫念思惟,謂此是青非非青相。思惟此相 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 淨解脫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
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 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 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此色定是青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 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青相無二無轉,便能 證入淨解脫定。如觀青相,觀黃赤白,隨其所
應亦復如是。第三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 續次第數為第三。解脫者,謂此定中所有善 色受想行識,是名解脫。超一切色想者,云何
色想?答:眼識身相應諸想等想性、現想性、已 想性、已現想性、當想性、當現想性,是名色想。 復次有說,五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說,
是名色想。今此義中眼識身相應諸想等想, 乃至廣說,是名色想。入此定時,於彼色想皆 能超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說超一切色
想滅。有對想者,云何有對想?答:四識身相應 諸想等想,乃至廣說,是名有對想。復次有說, 五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說,是名有對
想。復次有說,瞋恚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說, 是名有對想。今此義中四識身相應諸想等 想,乃至廣說,是名有對想。入此定時,彼有對
想已斷已遍知、已遠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 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是故說為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者,云何種種想?答:有覆纏者
所有染污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諸所有 想,若不善諸所有想、若非理所引諸所有想, 能障礙定,如是一切名種種想。入此定時,於種
種想不引發、不隨引發、不等引發、不思惟、不 已思惟、不當思惟,由斯故說不思惟種種想。 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者,問:此空無邊處
解脫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空無 邊處解脫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先應思 惟第四靜慮為麁苦障,後應思惟空無邊處
為靜妙離。彼既思惟第四靜慮為麁苦障,亦 復思惟空無邊處為靜妙離故,心便散動馳 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相續,思惟空無邊
處。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繫念一境相 續思惟空無邊處故,未能住心入空無邊處 解脫定。為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繫念思惟空
無邊處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 續久住,由斯加行入空無邊處解脫定。精勤 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
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 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 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思惟此是空無邊
處。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繫念一境, 思惟如是空無邊處,無二無轉便能證入空無 邊處解脫定。第四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
續次第數為第四。解脫者,謂此定中所有善 受想行識,皆名解脫。超一切空無邊處者,云 何超一切空無邊處?答:將欲趣入識無邊處
時,於一切空無邊處想皆能超越、平等超越、 最極超越,是故說為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 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者,問:此識無邊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