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dharmaskandhapādaśāstra (Apidamo Fa Yun Zu Lun)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二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預流支品第二
[0458b26]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苾芻眾:「有四種法,若正勤脩,是 人名為多有所作。何等為四?謂親近善士、聽
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汝等苾芻應如 是學:我當親近供養善士,恭敬一心聽聞正 法,如理觀察甚深妙義,精進脩行法隨法行。」
爾時世尊為攝前義而說頌曰:
「善哉見善士, 能斷疑增慧,
令愚成智人, 慧者應親近。
善士應親近, 以親近彼時,
令疑斷慧增, 使愚成智故。」
[0458c08] 云何為善士?謂佛及弟子。又諸所有補特伽 羅,具戒具德、離諸瑕穢、成調善法、堪紹師 位、成就勝德,知羞悔過、善守好學、具知具
見、樂思擇、愛稱量、憙觀察性,聰敏具覺慧、 息追求有慧類,離貪趣貪滅、離瞋趣瞋滅、離 癡趣癡滅、調順趣調順、寂靜趣寂靜、解脫趣
解脫、越度趣越度、妙覺趣妙覺、涅槃趣涅槃, 樂調順諦、離憍放逸、好慧忍辱柔和、升直 道如見,專自調伏、專自寂靜、專自涅槃,為
纔支身遊諸國邑王都聚落求衣食等,具質 直、具調順、具足質直及調順,具忍辱、具柔和, 具足忍辱及柔和,具供養、具恭敬、具足供養
及恭敬,具正行、具守根、具足正行及守根,具 軌範、具所行、具足軌範及所行,具信尸羅及 聞捨慧,自具淨信亦能勸勵安立有情同具
淨信,自具尸羅及聞捨慧亦能勸勵安立有 情同具尸羅及聞捨慧,是名善士。何故名善 士?以所說善士,離非善法、成就善法,具足成
就四念住、四正勝、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 支、八聖道支,故名善士。若能於此所說善士, 親近承事恭敬供養,如是名為親近善士。云
何名為聽聞正法?謂所親近供養善士,未顯 了處為正顯了、未開悟處為正開悟,以慧通 達深妙句義方便為其宣說施設安立開示,
以無量門正為開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 真是滅、道真是道。云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 開示苦真是苦?謂正開示生苦、老苦、病苦、死
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說一切 五取蘊苦。如有頌言:
「諸蘊起為苦, 生及出亦苦,
生已有老苦, 病苦與死苦,
煩惱生為苦, 生已住亦苦,
非聰敏悔苦, 不調伏死苦,
無智有情苦, 增羯吒私苦,
愚夫生死苦, 多劫馳流苦。」
[0459a14] 此等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苦真是苦。云 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集真是集?謂正 開示愛、後有愛、憙俱行愛、彼彼憙愛,為去
來今眾苦因本、道路由緒,能作生緣起集 等起,能起集等起現法中諸苦,身壞後苦由 是出生。如有頌言:
「因愛棄良醫, 癰本榛藤渴,
未調伏一切, 數數感眾苦。
如樹根未拔, 雖斫斫還生,
未拔愛隨眠, 數數感眾苦。
如毒箭在身, 損壞色力等,
眾生內有愛, 損壞諸善根。」
[0459a26] 此等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集真是集。云 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滅真是滅?謂正 開示,即上所說愛、後有愛、憙俱行愛、彼彼憙
愛,無餘永斷、棄捨變吐、盡離染滅、寂靜永沒, 名為舍宅、亦名洲渚、亦名救護、亦名歸依、亦 名所趣、亦名無憂、亦名無病、亦名無動、亦
名無沒、亦名無熾、亦名無熱、亦名安隱、亦 名惔怕、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涅槃。如 有頌言:
「究竟沙門果, 調伏所稱讚,
我慢滅無餘, 永證甘露迹。
所歸住趣宅, 勝宮佛所讚,
惔怕滅無邊, 彼岸常安隱。
所依盡苦滅, 脫無窟究竟,
勝義旨應供, 智所習聖欣。
都無老病死, 無愁歎苦憂,
微難見無邊, 滅諦無同類。」
[0459b14] 此等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滅真是滅。云 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道真是道?謂正 開示,此道此行於去來今眾苦,能斷能棄、能
吐能盡、能離染、能滅、能寂靜、能令永滅沒。此 復云何?謂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 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有頌言:
「此威猛一趣, 如鳥路清虛,
牟尼定所行, 為眾數宣說。
哀愍說一趣, 見道盡生邊,
此道於瀑流, 去來今能度。
能究竟調靜, 能盡生死流,
能通達多界, 能開明眼道。
如殑伽駛流, 速趣於大海,
開示廣慧道, 速證於涅槃。
哀愍一切眾, 轉未聞法輪,
教導諸天人, 稽首度有海。」
[0459c01] 此等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道真是道。若 於此等所說正法,樂聽、樂聞、樂受持、樂究竟、 樂解了、樂觀察、樂尋思、樂推究、樂通達、樂
觸、樂證、樂作證,為聞法故,履艱險徑、涉邊 表路、遊平坦道皆無忌難;為受持故,數以 耳根,對說法音,發勝耳識,如是名為聽聞正 法。
[0459c08] 云何名為如理作意?謂從善士聞正法已,內 自慶慰,歡喜踊躍:「奇哉世尊!能說如是深妙 正法。佛所說苦實為真苦,佛所說集實為真
集,佛所說滅實為真滅,佛所說道實為真 道。」彼由如是內自慶慰歡喜踊躍引攝其心, 隨攝等攝作意發意,審正觀察深妙句義,如 是名為如理作意。
[0459c15] 云何名為法隨法行?謂彼旋環如理作意審 正觀察深妙義已,便生出離遠離所生五勝 善法,謂信、精進及念、定、慧。彼於自內所生出
離遠離所生五勝善法,脩習堅住無間脩習 增上加行,如是名為法隨法行。精進修行法 隨法行,便得趣入正性離生。
[0459c21] 所以得入正性離生,由精進脩法隨法行。所 以能脩法隨法行,由如理觀甚深妙義。所以 能觀甚深妙義,由能恭敬聽聞正法。所以復
能聽聞正法,由能親近供養善士。若能親近 供養善士便聞正法,聞正法已便能如理觀 深妙義,如理觀察深妙義已便能進脩法隨
法行,既精進脩法隨法行便得趣入正性離 生。如山頂上天雨霖霪先溪 澗 滿,溪 澗 滿 已小溝瀆滿,小溝瀆滿已大溝瀆滿,大溝
瀆滿已小河滿,小河滿已大河滿,大河滿 已大海滿,大海如是漸次方滿。聖道大海亦 復如是,要先親近供養善士方聞正法,聞正
法已方能如理觀深妙義,如理觀察深妙義 已方能進脩法隨法行,精進脩行法隨法行 得圓滿已方得趣入正性離生。既得趣入正
性離生,便名已生八支聖道,謂正見等如前 已說。如是四種,名預流支。
[0460a09] 由此四種,於聖道流能獲能得、能至隨至、能 辦能滿、能觸能證、能作證故,名預流支。又此 四種,於所求義,由脩習多脩習,能獲能得、能
至隨至、能辦能滿、能觸能證。能作證故,名預 流支。又此四種,於聖道流能隨順、能增長、能 嚴飾、能磨瑩、能為常安助資糧故,名預流
支。又此四種,由語增語、由想等想施設言說 為預流支故,名預流支。
◎
◎證淨品第三之一
[0460a18]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苾芻眾:「若諸有情,於汝言 教信心聽受、能奉行者,汝當哀愍方便勸勵,
安立令住四證淨中。何等為四?謂佛證淨、法 證淨、僧證淨、聖所愛戒。所以者何?諸有地界 水火風界,是四大種容可改易。若有成就此
四證淨諸聖弟子,必無改易。由此多聞諸 聖弟子成就如是四證淨故,若墮地獄、傍生、 鬼界,無有是處。是故若有於汝言教信心聽
受能奉行者,汝當哀愍方便勸勵安立,令住 四證淨中。」
[0460a29] 云何佛證淨?如世尊言:此聖弟子,以如是相 隨念諸佛,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
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 師、佛、薄伽梵。所言此者,謂此欲界、或此世 界、此贍部洲。又言此者,謂即此身,持等持、軀
等軀、聚得自體。又言此者,謂此處生佛及弟 子、諸仙牟尼、諸聰叡者、善調伏者、善調順 者。又言此者,謂即於此教授教誡善說法中,
是故言此。言聖弟子者,聖謂佛法僧,歸依佛 法僧故名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佛者,謂以 此相、此門、此理,於諸佛所起念隨念、專念憶
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 性,是故名為以如是相隨念諸佛。所言謂者, 謂如是相、如是狀、如是種、如是類,是故言謂。
所言此者,謂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 通、如是解脫、如是多住,是故言此。言世尊 者,如後當釋。言如來者,如世尊言:從菩薩
證無上正等菩提夜,乃至佛無餘依般涅槃 界夜,於其中間諸有所說、宣暢敷演,一切皆 如,無有虛妄、無有變異、諦實如理無有顛
倒,皆以如是如實正慧見已而說,故名如來。 阿羅漢者,略有二種阿羅漢性:一者有為;二 者無為。云何有為阿羅漢性?謂彼果得及彼
得得,無學根力、無學尸羅、無學善根、十無 學法及彼種類諸無學法,是名有為阿羅漢 性。云何無為阿羅漢性?謂貪瞋癡一切煩惱
皆悉永斷,超一切趣、斷一切道,三火永靜、焦 渴永息、憍逸永離、窟宅永破,度四瀑流,無 上究竟、無上寂靜、無上愛盡、離滅涅槃,是名
無為阿羅漢性。如來具足圓滿成就如是所 說有為無為阿羅漢性,故名阿羅漢。又貪瞋 癡及餘煩惱皆悉應斷,如來於彼永斷遍
知,如多羅樹永斷根頂無復遺餘,皆得當來 永不生法,故名阿羅漢。又身語意三種惡行 皆應永斷,如來於彼永斷遍知乃至廣說,故
名阿羅漢。又過去佛皆已遠離惡不善法,所 有雜染、後有熾然、苦異熟果皆得當來永不 生法;今佛亦爾,故名阿羅漢。又佛世尊成就
最勝吉祥功德,應受上妙衣服飲食諸坐臥 具醫藥資緣種種供養,故名阿羅漢。如有頌 言:
「世所應受用, 種種上妙物,
如來皆應受, 故名阿羅漢。」
[0460c14] 正等覺者,如世尊言:諸所有法、一切正性, 如來一切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正等覺。又 等法者,謂四念住、四正勝、四神足、五根、五
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如來一切知見解了 正等覺,故名正等覺。又於一切苦集滅道,能 現觀道,能證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
果道,能證神境智作證通、天耳智作證通、他 心智作證通、宿住隨念智作證通、死生智作 證通、漏盡智作證通道,能盡貪瞋癡慢憍垢
道,如來一切皆正等覺,至誠堅住慇重作意, 以因、以門、以理、以相正等覺故,名正等覺。明 行圓滿者,何等為明?謂佛所有無學三明:一
者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明;二者無學死生 智作證明;三者無學漏盡智作證明,是謂為 明。何等為行?謂佛所有無學身律儀、語律儀、
命清淨,是謂為行。又佛所有上妙威儀,往來 顧視、屈伸俯仰、服僧伽胝、執持衣鉢,悉皆 嚴整,是謂為行。此行前明,總謂明行。如來具
足圓滿成就如是明行,一向鮮白、一向微妙、 一向無罪,是故名為明行圓滿。言善逝者,謂 佛成就極樂安隱無艱無難往趣妙法,故名
善逝。又貪瞋癡及餘煩惱所生種種難往趣 法,如來於彼永斷遍知,如多羅樹永斷根頂 無復遺餘,皆得當來永不生法,故名善逝。又
如過去諸佛世尊,皆乘如實無虛妄道,趣出 世間殊勝功德,一至永至無復退還;今佛亦 然,故名善逝。世間解者,謂五取蘊名為世
間,如來於彼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世間解。 又說五趣名為世間,如來於彼知見解了正 等覺,故名世間解。又說六處名為世間,如來
於彼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世間解。又說三 界所攝諸處名為世間,從彼而生、從彼而起、 從彼而出,因彼而生、因彼而起、因彼而出,如
來於彼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世間解。無上 丈夫者,如世尊言:所有有情,無足、二足、四足、 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想非非想,如
來於中最稱第一、最勝最尊、最上無上,由此 故說無上丈夫。調御士者,謂佛世尊略以三 種巧調御事,調御一切所化有情:一、於一類
一向柔軟;二、於一類一向麁獷;三、於一類 柔軟麁獷。云何如來於彼一類一向柔軟?謂 為彼說此身妙行、此身妙行所感異熟,此語
妙行、此語妙行所感異熟,此意妙行、此意妙 行所感異熟,此天、此人,此善趣、此樂世、此涅 槃,是名如來於彼一類一向柔軟。云何如來
於彼一類一向麁獷?謂為彼說此身惡行、 此身惡行所感異熟,此語惡行、此語惡行所 感異熟,此意惡行、此意惡行所感異熟,此地
獄、此傍生、此鬼界,此險難、此惡趣、此墮 落,是名如來於彼一類一向麁獷。云何如來 於彼一類柔軟麁獷?謂於時時為說身妙
行、語妙行、意妙行;或於時時為說身妙行、語 妙行、意妙行所感異熟;或於時時為說身惡 行、語惡行、意惡行;或於時時為說身惡行、
語惡行、意惡行所感異熟;或於時時為說天 人,善趣、樂世、涅槃;或於時時為說地獄、傍 生、鬼界,險難、惡趣、墮落。是名如來於彼一類
柔軟麁獷。如來於彼,以此三種巧調御事, 如是調伏、如是止息、如是寂靜、如是令其無 餘永捨貪瞋癡等一切煩惱,如是令其無餘
永盡貪瞋癡等一切煩惱,令永調伏、令永止 息、令永寂靜,得上調御、得勝調御、得勝清 涼,永除曲穢,善滅慢覆及諂垢濁,是故如來
名調御士。天人師者,如世尊告阿難陀言:我 非但與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四眾 為師,然我亦與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諸
天人眾為師、為勝師、為隨師,為範、為勝範、為 隨範,為將為導,是故如來名天人師。所言 佛者,謂於如來無學智見明鑒覺慧照現觀
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為佛。且如有一 大婆羅門來詣佛所,以妙伽他讚問佛曰:
「稽首世導師, 名最上覺者,
何緣父母等, 號尊名佛陀?」
[0461b29] 世尊哀愍彼婆羅門,亦以伽他而告彼曰:
「婆羅門當知, 我如去來佛,
成就覺者相, 故我名佛陀。
婆羅門當知, 我觀三世行,
皆有生滅法, 故我名佛陀。
婆羅門當知, 我於應知斷,
證脩事已辦, 故我名佛陀。
婆羅門當知, 我於一切境,
具一切智見, 故我名佛陀。
婆羅門當知, 我於無量劫,
脩諸純淨行, 經無量死生,
今於最後身, 離塵垢毒箭,
證得無上覺, 故我名佛陀。」
[0461c13] 薄伽梵者,謂有善法名薄伽梵,成就無上諸 善法故;或脩善法,名薄伽梵,已脩無上諸善 法故。又佛世尊圓滿脩習身戒心慧,成就大
悲我無限無量,成無量法,名薄伽梵。又佛 世尊具大威德,能往能至、能壞能成、能自在 轉,名薄伽梵。又佛世尊,永破一切貪瞋癡等
惡不善法、永破雜染後有熾然苦異熟果、永 破當來生老病死,名薄伽梵。如有頌言:
「永破貪瞋癡, 惡不善法等,
具勝無漏法, 故名薄伽梵。」
[0461c23] 又佛世尊,於未聞法能自通達得最上覺,成 現法智、無障礙智,善解當來脩梵行果,為諸 弟子分別解說,設大法會普施有情,名薄伽
梵。如有頌言:
「如來設法會, 普哀愍無依;
如是天人師, 稽首度有海。」
[0461c29] 又佛世尊,為諸弟子隨宜說法,皆令歡喜恭 敬信受、如教脩行,名稱普聞遍諸方域無不 讚禮,名薄伽梵。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
佛,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現前信性、 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證心淨,是名佛 證淨。若能於此勸勵安立,當知是名方便勸 勵安立令住佛證淨中。
[0462a07] 云何法證淨?如世尊言:此聖弟子,以如是相 隨念正法,謂佛正法善說、現見、無熱、應時、引
導、近觀、智者內證。所言此者,謂此欲界、或此 世界、此贍部洲。又言此者,謂即此身,持等持、 軀等軀、聚得自體。又言此者,謂此處生佛及
弟子、諸仙牟尼、諸聰叡者、善調伏者、善調順 者。又言此者,謂即於此教授教誡善說法中, 是故言此。言聖弟子者,聖謂佛法僧,歸依
佛法僧故名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法者,謂 以此相、此門、此理,於正法所起念隨念、專念 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
性,是故名為以如是相隨念正法。言善說者, 謂佛所說,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 道真是道,故名善說。若佛世尊非苦說苦、非
集說集、非滅說滅、非道說道,可非善說;以佛 世尊苦說為苦、集說為集、滅說為滅、道說為 道,故佛正法名為善說。言現見者,謂正脩習
世尊所說苦集滅道現觀道時,於現法中即 入苦集滅道現觀,故名現見。若正脩習世尊 所說苦集滅道現觀道時,非現法中即入苦
集滅道現觀,世尊正法可非現見;以正脩習 世尊所說苦集滅道現觀道時,於現法中即 入苦集滅道現觀,故佛正法名為現見。又正
脩習世尊所說能斷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 斷及脩所斷隨眠道時,於現法中即斷見苦 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一切隨眠,故 名現見。若正脩習世尊所說能斷見苦見集
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隨眠道時,非現法 中即斷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 一切隨眠,世尊正法可非現見;以正脩習世 尊所說能斷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
所斷隨眠道時,於現法中即斷見苦見集見 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一切隨眠,故佛正法名 為現見。又正脩習世尊所說能證見苦見集
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隨眠滅道時,於現法 中即證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 諸隨眠滅,故名現見。若正脩習世尊所說能
證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隨眠滅 道時,非現法中即證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 斷及脩所斷諸隨眠滅,世尊正法可非現見; 以正脩習世尊所說能證見苦見集見滅見
道所斷及脩所斷隨眠滅道時,即證見苦見 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諸隨眠滅,故佛 正法名為現見。言無熱者,謂八支聖道名為
無熱。所以者何?熱謂煩惱。八支聖道中,一切 煩惱無得無近得、無有無等有,故佛正法名 為無熱。言應時者,謂八支聖道名為應時。所
以者何?由正修習世尊所說苦集滅道現觀 道時,即入苦集滅道現觀,故名應時。若正脩 習世尊所說苦集滅道現觀道,後方入苦集
滅道現觀,世尊正法可非應時;以正脩習世 尊所說苦集滅道現觀道時,即入苦集滅道 現觀,故佛正法名為應時。又正脩習世尊所
說能斷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 隨眠道時,即斷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 脩所斷一切隨眠,故名應時。若正脩習世尊 所說能斷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
說隨眠道,後方斷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 及脩所斷一切隨眠,世尊正法可非應時;以 正脩習世尊所說能斷見苦見集見滅見道 所斷及脩所斷隨眠道時,即斷見苦見集見
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一切隨眠,故佛正法 名為應時。又正脩習世尊所說能證見苦見 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隨眠滅道時,即 證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諸隨眠
滅,故名應時。若正脩習世尊所說能證見苦 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隨眠滅道,後 方證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諸隨
眠滅,世尊正法可非應時;以正脩習世尊所 說能證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及脩所斷 隨眠滅道時,即證見苦見集見滅見道所斷
及脩所斷諸隨眠滅,故佛正法名為應時。言 引導者,謂八支聖道名為引導。所以者何?以 八支聖道習修多脩習,能於苦集滅道現觀
能引能導、能隨能逐,故佛正法名為引導。言 近觀者,謂八支聖道名為近觀。所以者何?以 八支聖道脩習多脩習,能於苦集滅道如實
知見苦集滅道,故佛正法名為近觀。智者內 證者,佛及佛弟子名為智者,世尊所說苦集 滅道,智者自內知見、解了、正等覺為苦集滅
道,故佛正法名智者內證。若聖弟子,以如是 相隨念正法,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現 前信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證心淨,是
名法證淨。若能於此勸勵安立,當知是名方 便勸勵安立令住法證淨中。
[0463a05] 云何僧證淨?如世尊言:此聖弟子,以如是相 隨念於僧,謂佛弟子,具足妙行、質直行、如理 行、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於此僧中,有預
流向、有預流果、有一來向、有一來果、有不還 向、有不還果、有阿羅漢向、有阿羅漢果,如 是總有四雙八隻補特伽羅。佛弟子眾,戒具
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智見具 足,應請、應屈、應恭敬、無上福田世所應供。所 言此者,謂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贍部洲。又
言此者,謂即此身,持等持、軀等軀、聚得自體。 又言此者,謂此處生佛及弟子、諸仙牟尼、 諸聰叡者、善調伏者、善調順者。又言此者,謂
即於此教授教誡善說法中、是故言此。言聖 弟子者、聖謂佛法僧、歸依佛法僧故名聖弟 子。以如是相隨念僧者、謂以此相、此門、此理,
於諸僧所起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 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是故名為以如 是相隨念於僧。言妙行者,謂世尊說有四種
行:一、苦遲通行;二、苦速通行;三、樂遲通行; 四、樂速通行。佛弟子眾於此中行,故名妙行。 又世尊說有四種行:一、不安隱行;二、安隱行;
三、調伏行;四、寂靜行。佛弟子眾唯行後三, 故名妙行。質直行者,謂八支聖道名為質直。 所以者何?以八支聖道不 迂 不曲不迴、質直
平坦一趣。佛弟子眾於此中行,名質直行。如 理行者,謂八支聖道名為如理。佛弟子眾於 此中行,名如理行。又世尊說四念住、四正勝、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及正定,并資并 具,名為如理。如世尊言:此一趣道,令諸有 情皆得清淨、超諸愁歎、滅諸憂苦、證如理
法,謂聖正定并資并具七聖道支,名聖正 定資之與具。何等為七?謂初正見乃至正念。 以聖正定?由七道支引導脩治方得成滿,故
說名聖正定資具。佛弟子眾於此中行,名如 理行。法隨法行者,謂涅槃名法,八支聖道名 隨法。佛弟子眾於此中行,名法隨法行。又別
解脫名法,別解脫律儀名隨法。佛弟子眾於 此中行,名法隨法行。又身律儀、語律儀、命清 淨名法,受持此法名隨法。佛弟子眾於此中
行,名法隨法行。和敬行者,謂佛弟子眾,一 戒、一學、一說、一別解脫,同戒、同學、同說、同 別解脫。受具百歲所應學處,初受具者亦於
中學;初受具者所應學處,受具百歲亦於中 學。如受具百歲所應學法,初受具者亦如是 學;如初受具者所應學法,受具百歲亦如是
學。佛弟子眾能於此中一戒性、一學性、一 說性、一別解脫性、同戒性、同學性、同說性、 同別解脫性,名和敬行。又佛弟子眾,互相恭
敬、互相推讓,於長宿者起迎合掌、慰問禮 拜、表相和敬。佛弟子眾如是而行,名和敬 行。隨法行者,謂八支聖道名為隨法。佛弟子
眾於中隨順遊歷涉行,名隨法行。
◎
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卷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7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