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2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二十五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自業納息第五之二
[0650c08] 若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耶。答應作 四句。有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 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
異熟已至最後位。此最後言義有多種。謂有 最後千劫。有最後百劫。有最後劫。有最 後千歲。有最後百歲。有最後歲。有最後月。
有最後晝夜。有最後剎那。云何最後千劫。 謂如一業能引非想非非想處八十千劫壽 量。彼住最後千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
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 後百劫。謂如一業能引無煩天處十百劫壽 量。彼住最後百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
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 劫。謂如一業能引遍淨天處六十四劫壽量。 彼住最後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
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千 歲。謂如一業能引他化自在天處十六千歲 壽量。彼住最後千歲時。此業是自業。此業
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 最後百歲。謂如一業能引北俱盧洲十百歲 壽量。彼住最後百歲時。此業是自業。此業
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 最後歲。謂如一業能引南贍部洲百歲壽量。 彼住最後歲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
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月。 謂如一業能引十二月壽量。彼住最後月 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
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晝夜。謂如一業能 引三十晝夜壽量。彼住最後晝夜時。此業 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
熟位故。云何最後剎那。謂如一業能引百 剎那壽量。彼住最後剎那時。此業是自業。此 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有
業定當受異熟。此業非自業。謂業非已得 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異 熟未熟。如無間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果 未現前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
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繫善 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 無色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順決擇分等
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 法受。順次生受。順後次受。果未現前。有業 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業已得今有
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異熟未至最 後位。此最後言義有多種。謂有最後千劫。乃 至最後剎那。最後千劫者。謂如一業能引非
想非非想處八十千劫壽量。彼住最初千劫 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 受七十九千劫異熟。乃至彼住第七十九千
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 當受千劫異熟。最後百劫者。謂如一業能 引無煩天處十百劫壽量。彼住最初百劫
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 受九百劫異熟。乃至彼住第九百劫時。此 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百
劫異熟。最後劫者。謂有一業能引遍淨天 處六十四劫壽量。彼住最初劫時。此業是 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六十三
劫異熟。乃至彼住第六十三劫時。此業是自 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一劫異熟。 如是最後千歲。乃至最後剎那。隨其所應。
廣說亦爾。如是諸業果正現前故名為自業。 未至最後異熟位故。名定當受異熟。有業 非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非已得
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異熟 已熟。謂諸無間業餘眾同分中。已消已受。已 作所作。已與果已。無能異熟已熟。如律儀
業。若不律儀業。廣說乃至。若諸靜慮。無色 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順決擇分等業。 已消已受。已作所作。已與果已。無能異熟
已熟。非亦有四句。翻是應知。謂前第二句 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 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廣
說如前。若業成就此業定當受異熟耶。答 應作四句。有業成就此業定當不受異熟。 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不失。
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若業 無記無漏成就。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 異熟已熟。此業不失者。如律儀業。若不律
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 惡行。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二種。謂順 現法受。順不定受。果已現前此業不失。無
前所說諸失緣故。若欲界繫善不善思。若惡 作憂根俱生善思。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 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果已現前
此業不失。無前所說諸失緣故。若諸靜慮。 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已現在前 已牽異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
說。果已現前此業不失。無前所說諸失緣 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者。 謂欲界繫善不善思。未來已得而定不生定
不生故。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若惡作憂根 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 決擇分等業。未來已得而定不生定不生故。
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若業無記無漏成就 者。謂無記無漏業。雖成就而性不貞實。及 無愛潤故。此業定當不受異熟。有業定 當受異熟。此業不成就。謂業過去不善善
有漏異熟未熟。此業已失。若業未來不善善 有漏不得而定當生。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 有漏異熟未熟。此業已失者。如律儀業。已
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 順次生受。順後次受。果未現前此業已失。 由前所說諸失緣故。若不律儀業。若非律
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 繫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 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已現在
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 前說。果未現前此業已失。由前所說諸失 緣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而定當 生者。謂諸無間業未來未得。而定當生。定
當生故定當受異熟。若律儀業。若不律儀 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 行。若欲界繫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
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 業。未來未得而定當生。定當生故定當受 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有
業成就此業。定當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 善有漏異熟未熟此業不失。若業未來不善 善有漏已得亦定當生。若業現在不善善有 漏。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未熟此
業不失者。謂諸無間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 果未現前。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 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繫
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 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已現在前 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
說。果未現前此業不失。由無前所說諸失 緣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亦定當生 者。謂欲界繫善不善思。未來已得亦定當生。
定當生故定當受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 法受等如前說。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 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未
來已得亦定當生。定當生故定當受異熟。 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若業現 在不善善有漏者。謂諸無間業正現在前。若
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 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繫善不善思。若 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
乃至順決擇分等業。正現在前。此有三種。謂 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有業不成就此業定當 不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
此業已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 不生。若業無記無漏不成就。此中謂業過 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已失者。謂諸
無間業餘眾同分中。已消已受。廣說如前。 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 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繫善不善思。
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 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已在過去已消已 受。廣說如前。此業已失。由有前說諸失緣
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不生者。 謂諸無間業未來未得定當不生。定不生故 定當不受異熟。若律儀業。廣說乃至。若諸
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未 來未得定當不生。定不生故定當不受異 熟。若業無記無漏不成就者。謂由不貞實
及無愛潤故。或先未得。或得已失故非。亦 有四句。翻是應知。謂前第二句作此第一 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
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廣說如前 若預流者。有不善業能順苦受。乃至廣說。問 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說
二因令墮惡趣。謂見所斷修所斷業。諸預 流者。雖已永斷見所斷業。而未能斷修所 斷業。或有生疑。諸預流者應墮惡趣。或復
生疑。彼應已斷修所斷業。欲令彼疑得決 定故。顯預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業。而 彼決定不墮惡趣。故作斯論。若預流者。有
不善業能順苦受。異熟未熟彼既成就。應墮 惡趣何道障故而不墮耶。答由二部結縛諸 有情令墮惡趣。謂見所斷修所斷結。諸預 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結而已永斷見所
斷結。闕一資糧不墮惡趣。如車具二輪 有所運載。鳥有二翼能飛虛空闕一不 然。此亦如是。故預流者不墮惡趣。隨本論 文所釋如是。然有說者。愚墮惡趣智則不
然。一切預流是智者故。凡墮惡趣聖則不 然一切預流是聖者故。有惡意樂害意樂者 墮惡趣。有善意樂無害意樂者不然一切 預流有善意樂無害意樂故。犯戒者墮惡
趣。持戒者不然一切預流是持戒者。由彼 已得聖所愛戒堅牢船故。復有說者。一切 預流於諸惡趣得非擇滅。諸法若得非擇 滅者。彼法畢竟不現在前。是故預流不墮
惡趣。有餘師說。若有不見惡行過失妙行 功德。彼墮惡趣一切預流如實知見善惡 得失。由失念故。雖暫起惡業而不墮惡 趣。有作是說。薩迦耶見未斷未遍知。造惡
業者容墮惡趣。一切預流薩迦耶見已斷 已遍知。雖暫起惡業。而不墮惡趣。如世 尊說。若有身見已斷已遍知。具五功德。一者
障三惡趣。二者遮五無間業。三者解脫種 種諸惡見趣。四者無際生死已作分齊。五者 臨命終時心神明了。有說。預流智腹淨故。 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有二人食不應
食。一內火劣所食不消便致大苦。一內火 盛所食易消不增大苦。如是異生及預流 者。雖俱受境作不善業而諸異生智腹不 淨。無聖道火故便墮惡趣受諸劇苦。諸預
流者智腹淨故。於人天中但受微苦。有說。 預流從無量殑伽沙等。如來應正等覺聖種 中生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有二人 俱犯王法。一是凡庶便致重刑。一是王子
但遭訶責。如是異生及預流者俱作惡業 而諸異生非聖種故所造惡業招惡趣苦。一 切預流是聖種故。惡業但招人天輕苦。有說。 預流見境過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
有二魚俱貪鉤餌。一無善巧為食吞鉤 喪失身命。一有善巧以尾擊餌接取食之 不失身命如是異生及預流者。雖俱受境 作不善業。而諸異生無聖智故於所受用
不見過失。深生耽著便招重苦。諸預流者 有聖智故。於所受用見諸過失。不深耽 著但受輕苦。有說。預流具止觀故雖有惡 業不墮惡趣。如瞿陀與烏俱於水上共
食死屍。有人以箭射之。瞿陀無翼便沒水 中。烏有翼故即時飛去。如是異生及預流 者。雖俱受境作不善業。為無常箭所中射
時。異生無止觀翼故。即便沈沒惡趣水中。 預流有止觀翼故。便昇天人涅槃空界。有 說。預流及一來者。心調柔故。順涅槃故。信
種堅故。信根深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譬 如大海義勅眾流。汝今便可漂拔諸樹同 集我所。眾流對曰。餘悉能漂唯除楊柳。海
問其故。眾流復言。柳具二德不可漂至。一 盤根深固。二柔軟隨流。設鼓波濤不能漂 拔。如是惡趣義勅惑流汝今可漂。諸受欲
者同集我所。惑流對曰。餘悉能漂。唯除二 果。惡趣問其故。惑流復言。彼具二德不可 漂至。一信根深固二心行調柔。鼓業波濤不 能漂拔。故預流者不墮惡趣。
[0653b08] 如世尊說。我聖弟子應自審記。已盡地獄 傍生餓鬼嶮惡趣坑。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 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世尊說。若
有苾芻苾芻尼等。能隨觀察見自身中。有 四證淨現在前者。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 生餓鬼嶮惡趣坑。又世尊說。若有多聞諸聖
弟子。能隨觀察見自身中。有四證淨現在前 者。彼聖弟子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生餓鬼 嶮惡趣坑。有於此疑諸預流者。於自 已 盡
地獄傍生餓鬼等事。有現量智能正知耶。 為令彼知諸預流者。於前說事但由比量 非現量知故作此論。諸預流者。為有現 智能自審知。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
而自記耶。答不能。若爾彼云何知。答信佛 語故。謂世尊說。若有苾芻苾芻尼等。如前 廣說。又世尊說。若有多聞諸聖弟子。廣說乃
至。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問此中地 獄傍生餓鬼已攝惡趣。何故復說嶮惡趣坑。 答前廣後略。前別後總。前開後合。無重說
過。有作是說。地獄言顯地獄。傍生言顯傍 生。餓鬼言顯餓鬼。嶮惡趣坑言。顯扇搋半 擇迦無形二形。以彼是人中嶮惡趣坑故。復
有說者。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趣坑言 顯造無間業者。以彼於無間生必墮地 獄故。有餘師說。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 趣坑言顯斷善根者。以彼若不續必墮地
獄故。有餘師說。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 趣坑言顯不律儀者。以彼當墮諸惡趣故。 或有說者。地獄等言顯惡趣果。險惡趣坑 言顯往彼因。如世尊說汝等苾芻若見有
行三惡行者。當知已見地獄傍生餓鬼惡 趣。有餘復說。地獄等言顯三惡趣。嶮言重 顯地獄。以地獄中無善異熟不安隱故。 惡趣言顯餓鬼。以彼資具恒時匱乏所趣
皆惡故。坑言顯傍生。以彼劫成時生劫壞 時歿難可出故。有餘師言。險言總顯三 惡趣。以三惡趣極危險故。惡趣言亦總顯 三惡趣。以彼所趣皆穢惡故。坑言亦總顯
三惡趣。以彼身心皆極下劣。居鄙穢法 如糞坑故。問地獄等處有無量種苦具。現 在如何。可言已盡地獄傍生鬼等。答一切 聖者不生彼故。更不受彼蘊界處故說名
已盡。非全令彼苦具亦無。方名已盡。問亦 有異生不墮惡趣。何故但說聖者已盡。答 異生不定。或有不墮。亦有墮者。以不定故
不說已盡。一切聖者決定不墮是故偏說。問 諸預流者於人天趣亦少分盡。何故但說盡 地獄等。答諸預流者於人天趣有生不生。
於地獄等決定不生是故偏說。又預流者已 得四智。謂苦集滅道智。未得盡智無生智 故。問何故復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 故。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