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8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八十一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不還納息第四之八
[0906c08] 如說我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喜足具杜多 行。薄矩羅少病節儉具淨戒行。此二何差別。 答尊者大迦葉波所得飲食。若麁若妙隨次
第食無所簡別。猶如良馬隨得而食。尊 者薄矩羅所得飲食或麁或妙。簡去妙者 而食麁者。問何故尊者大迦葉波麁妙等食。 尊者薄矩羅簡妙食麁。答尊者大迦葉波具
妙樂欲住沙門法。具妙樂欲。故不簡妙食。 住沙門法故不簡麁食。但隨所得次第而 食。尊者薄矩羅具麁樂欲住沙門法。具麁 樂欲故簡去妙者。住沙門法故而食麁者。
復次尊者大迦葉波。廣識大福易得衣服飲 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先不受。杜多功德而 能奉行。彼由二緣極為難事。謂易得利養不
受。杜多功德而能奉行。尊者薄矩羅。非廣 識大福難得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 先受。杜多功德亦能奉行。少識苾芻受杜多 功德。於中隨轉此不為難。彼由二緣非
為難事。謂難得利養先受。杜多功德隨而奉 行。有於此文作相違誦。謂尊者大迦葉波。 廣識大福易得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
先受。杜多功德隨而奉行。尊者薄矩羅非廣 識大福。難得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 先不受。此杜多功德隨而奉行。少識苾芻不
受。杜多功德於中隨轉。此不為難彼由 二緣非為難事。謂難得利養先不受。杜多 功德於中奉行。此顯迦葉波由三事故勝。 謂具妙樂欲易得利養受行杜多功德。問何
故尊者薄矩羅。簡去妙食而食麁者。答意 樂力故。有情意樂不同隨所意樂而食。不 可責其所以。有說。精妙飲食多用功成不 欲勞費是故不食。有說。精妙飲食增長貪
愛多由起諍是故不食。有說。好食乃是富 家所有為益貧家是以不食。有說。美食必 因害多生命斷百千頭在於地上。以多身 分血肉所成。愍彼有情是故不食。有說。美
食多生種種過患是以不食。問如所說。薄 矩羅簡去妙者為初。即不受為受已棄之。 設爾何失。若初即不受云何名受行。次第乞
食杜多行者。若受已棄之。云何不損壞施 主施物。答應言初即不受。問若爾云何名 受行次第乞食杜多行者。答彼尊者得天眼 願智將乞食時。先觀何方何村邑里巷唯
有麁食。知已便往次第行乞。如契經說有 四聖種。一依隨所得食喜足聖種。二依隨 所得衣喜足聖種。三依隨所得臥具喜足 聖種。四依有無有樂斷樂修聖種。問世尊何
故說此契經。答為諸弟子安立產業及所 作故。謂前三安立產業第四安立所作。前 三安立產業者。謂捨四種業行。一種業捨。
四種業者。一農務為業。二商估為業。三傭 作為業。四自在為業。於此皆捨行一種業 者唯以乞求為業。有說。為顯示無盡資業
及所應作故。復次為顯示無罪資業及所應 作故。復次為顯示無損害資業及所應作 故。復次為顯示不共外道資業及所應作 故。此中資業謂前三所應作謂第四。有說。為
顯示道及道資糧故。此中前三顯道資糧 後一顯道。如道及道資糧如是沙門沙門 資糧。婆羅門婆羅門資糧。梵行梵行資糧應 知亦爾。由此等義故。佛說此聖種契經。問
聖種自性云何。答皆以無貪善根為自性。 有說。前三是無貪善根後一是精進。如是說 者初說為善。皆對治貪故。問若爾依何別 義說四種耶。答為對治四種愛故。謂於
衣喜足對治衣服愛。於食喜足對治飲食 愛。於臥具喜足對治臥具愛。樂斷樂修對 治有無有愛由此故說皆無貪性。若兼相應
隨轉。則欲色界五蘊性。無色界四蘊性。此是 聖種自性是我是物是性是相是本性。已說 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聖種。有說。
亦聖亦種故名聖種。謂善故名聖。無漏故 名聖。即此能生諸功德法相續不斷故名 為種。有說。聖之種故名為聖種。聖謂一切
無倒善法。此四能生而相續故說名為種。有 說。此於聖者相續中行令彼不斷故名聖 種。有說。此於聖者相續中可得令彼不斷
故名聖種。有說。聖謂可愛可喜可樂可意之 果此能生彼相續不斷故名聖種。此依等 流果說。有說。聖名可愛可喜可樂可意異 熟。此能引彼相續不斷故名聖種。此依異
熟果說。有說。聖者即是佛獨覺聲聞。彼 從此生相續不斷故名聖種。有說。正法名 聖。此能任持令久相續故名聖種。是以正 法住世經於千載而不滅者皆是聖種之力。
如椽梁持舍使不散壞。由此等緣故名聖 種。界者皆墮三界及不墮界。問色界無飲 食。無色界無前三。云何三界皆具四種。答 彼雖無食等而有彼喜足功德。有說。由下
界具四種故展轉引生上界者亦具四種。尊 者世友作如是說。上界雖無食等而有彼 對治。然對治有四種。謂斷對治厭壞對治持 對治遠分對治。色界於食等具四對治。欲
界有三除斷對治。無色界有二。謂持及遠 分。尊者覺天說曰。如雖無有無漏衣食等 而有無漏聖種。如是雖無色無色界食等 而有彼界聖種。大德說曰。不顧戀身之資
具尚名住聖種者。況彼亦不顧戀身而 當無聖種耶。地者有漏在十一地。無漏在 九地。所依者皆依三界。行相者皆作十六行 相及餘行相。所緣者皆緣一切法。念住者皆
四念住。智者皆八智或十智。三摩地俱者皆 三三摩地俱及非俱。根者總說皆與三根相 應。謂樂喜捨。世者皆墮三世緣三世及離
世。善等者皆是善緣三種。欲界繫等者皆三 界繫及不繫緣亦爾。問若爾施設論說云何 通。如說四聖種皆不為煩惱所染所雜。答 彼遮煩惱相應不遮有漏故無過。學等者
皆通三種緣三種。見所斷等者皆修所斷及 不斷緣三種。緣名緣義者皆緣名義。緣自 相續他相續非相續者皆緣三種。加行得離
染得生得者是加行得離染得非生得。有說。 亦是生得。如是說者初說為善。若生得善亦 是聖種者蟻卵蚊蛾等亦成就聖種耶。是故
聖種不攝生得善。問聖種為聞為思為修 所成耶。答通三種攝。為意地為五識。答唯 意地非五識。有說。亦通五識。評曰。不應
作是說。所以者何。五識中善唯生得故。問 若是加行善者外道所得。靜慮無量無色解 脫勝處遍處等亦是聖種耶。答彼非聖種。所
以者何。若欣樂解脫厭背生死彼善根是 聖種。外道所樂皆是生死故彼善根不名聖 種。復次於有有具生喜足名聖種。外道善 根與此相違故非聖種。以五頂外道等亦
求生天受欲樂故。復次聖種皆是出家品善 根。外道善根皆是在家品攝故非聖種。
[0908a18] 問少欲喜足俱對治貪無貪為性。何故喜足 立聖種非少欲耶。答少欲之名有過失有 增益。喜足不爾。有過失者但言少欲不
言無欲故。有增益者於實無欲而名少 欲故。於喜足中無如是事故立聖種。有 說。少欲於未來處未得事轉。喜足於現在 處已得事轉。不取現在一迦履沙鉢拏為
難非於未來。轉輪王位以喜足難故立為 聖種。有說。為異外道故。不說少欲為聖 種。若說少欲為聖種者。諸外道輩當作是 言我等真是住聖種者。所以者何。汝等猶
著糞掃衣而我等露形無衣。汝等猶乞食自 活。而我等多自餓不食。汝等猶坐樹下而 我等或常舉手蹻足而住。是故我等真名住 聖種者。為遮彼故但說喜足為聖種。外道
於有有具不喜足故。
[0908b05] 問少欲喜足何差別。有說。少欲唯在意地。 喜足通六識身。有說。少欲唯欲界。喜足通 欲色界。有說。少欲唯欲色界。喜足通三界。
有說。少欲墮三界。喜足三界繫及不繫。 如是說者少欲喜足俱通三界繫及不繫。問 若爾何差別。答少欲於未來處未得事轉。喜 足於現在處已得事轉。是謂差別。
[0908b12] 問病緣醫藥所生喜足何故不說聖種耶。答 亦應說聖種而不說者當知有餘。有說。 已攝在前所說中。謂病緣醫藥有二種。一可
食二不可食。可食者攝食中。不可食者攝衣 服臥具中。有說。為欲饒益病苾芻故不說 於藥喜足為聖種。謂有苾芻身雖有病 以少務故不求醫藥。若佛立此為聖種
者。彼便守病不能勤修聖道加行。為饒益 彼令勤修道是故不說彼為聖種。有說。 若受用時能生放逸於彼喜足立為聖種。 病緣醫藥於受用時但能除病不增放逸
是故不說。有說。若一切處一切人一切時受 用者於彼喜足立為聖種。病緣醫藥非有 如是一切受用故彼喜足不立聖種。是以尊 者薄矩羅言。我於佛法中出家年過八十。
曾不憶身有疾疹乃至頭痛。亦不憶受用 病緣醫藥乃至訶梨怛雞。生欲界者尚然何 況生色無色界。問何故別解脫律儀唯無表 立聖種非表耶。答前說相續不斷名為聖
種。表非相續不斷是故不說。有說。無表可 與聖道俱故立聖種。表不與聖道俱是 故不說。出家者有四聖種。在家者亦有四 聖種。然出家者二因緣故名有聖種。一意樂
故。二受用故。諸在家者由一因緣名有聖 種。謂意樂故非受用故。如天帝釋處妙花 座有十二那庾多侍女圍遶六萬音樂而自 娛樂。於四聖種恒有意樂而無受用。頻毘
娑羅等諸國王蘇達多等諸長者亦爾。問為 有一一聖種即名住聖種者耶。答不爾。 要具四種方名住聖種者。然得一聖種時 必具得四。如無礙解得一必具四。
[0908c14] 過去諸佛皆稱讚糞掃衣而不許著。今釋 迦佛亦稱讚糞掃衣而便許著。問何故爾 耶。答過去時人貪心微薄雖得價直百千衣
服。染著之心不如今人染著凡衣故。有說。 彼時人眾豐饒財寶。諸苾芻等欲求價直百 千衣服。易於今時求糞掃衣故。尊者世友
說曰。過去時人意樂廣大。見諸苾芻畜上妙 資具。便生歡喜信敬之心。今時人意樂狹劣。 若見苾芻畜麁弊資具。乃至歡喜信敬之
心故。尊者覺天說曰。往昔時人身體細濡 若受用麁弊物者則不能自存。今世時人 身體麁 [革*卬] 雖受用麁弊則能自存故。大德
說曰。過去諸佛稱讚糞掃衣當知即是亦 許受用。若不爾者何故稱讚。諸佛不以無 事而有所說故。
[0908c29] 如世尊說糞掃衣少易得無罪。云何少云 何易得云何無罪。尊者世友說曰。少用功而 辦故。非多人受用故名少。隨彼彼時處皆
可得故名易得。佛所聽許故智者受用故 名無罪。大德說曰。少價量故名少。不從他 求故名易得。無攝受故名無罪。由二因 緣佛說於衣喜足為聖種。一為訶責於衣
不喜足如難陀等。二為讚美於衣喜足如 大迦葉波等。由二因緣佛說於食喜足為 聖種。一為訶責於食不喜足如婆拕梨等。 二為讚美於食喜足如薄矩羅等。由二因
緣佛說於臥具喜足為聖種。一為訶責於 臥具不喜足。如愚王苾芻等。如契經說愚 王苾芻白佛言。唯願世尊觀我床座麁弊如 是。二為讚美於臥具喜足如頡戾茷多
等。由二因緣佛說樂斷樂修為聖種。一為 訶責懈怠如闡陀等。二為讚美精進如室 路拏等。由四因緣則知彼是安住聖種補特 伽羅。一不樂聞他說得利養。二不樂親
近貪美食人。三所畜資具少而清淨不生 染著。四於諸利養得與不得不生愛憎。
[0909a21] 如世尊言此四聖種是最勝知。是種性知是 可樂知是無雜染。不可訶責一切世間。若 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餘世間。無
能如法說其過者。云何名最勝知。有說。此 四聖種能引最勝故得最勝果故趣向最勝 故隨順最勝故名為最勝。佛所施設佛所 知故說名為知。有說。佛說五百聲聞各有
最勝之法。此四墮在彼最勝法中故名最 勝。佛知此四是真喜足故名為知。有說。佛 及弟子名最勝者彼所讚述名最勝知。有 說。佛知此四是勝寶藏能令住者意望滿
足故名最勝知。謂諸有情多分意望不滿而 死。唯住聖種者無不意望滿足而死。有 說。佛知此四是無盡藏令諸智者受用無 盡故名最勝知。謂住此者不假多求及多
積聚。亦無防守門戶關鑰隨意受用終。無 有盡。如轉輪王王四洲界。所用財寶可速 窮盡。受用此四而無有盡。云何名種性知。 答過殑伽沙等諸佛及佛弟子皆從此生故
名種性。智者所了故名為知。有說。種性者 是能持義。謂能住持聖教令久不滅故名 種性。是佛所了故名為知。云何名可樂知。
答此四是智者所樂智者所知故名可樂知。 有說。佛知此四皆能資助樂斷樂修故名 可樂知。有說。佛知此四是於晝夜各三時 中。智者隨應愛樂安住而無懈倦故名可
樂知。有說。佛知此四是修行者所樂久住。 謂從此日後分結跏趺坐安住其中乃至明 日初分。餘緣所奪方從彼起。云何名無雜 染。答此四聖種不為煩惱惡業所倰雜故。
云何名不可訶責。答若住此四恒為住正 法者之所讚美未嘗訶責。即由此故一切 世間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等。無能如法說其 過者。尊者世友作如是言。佛知此四能入
聖胎故名最勝知。一切聖者皆從此生故 名種性知。是修行者晝夜所樂故名可樂 知。遠離四種世間事業故名無雜染。四事 業者謂農務商估傭作自在。一切功德由此
具故名不可訶責。於自於他俱無損害故。 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等無能如法 說其過者。
[0909c04] 如薄伽梵於契經中說伽他言。
諸有伏愛憎 常居邊臥具
恒住不放逸 拔有貪隨眠
[0909c07] 問此伽他中為辯何義答愛謂貪愛。憎謂憎 恚。佛聖弟子若伏此二。居邊臥具住不放 逸。便能永拔有貪隨眠。復次若於正法毘奈
耶中。隨有所得味著心轉說名為愛。於所 未得愁慼心轉說名為憎。佛聖弟子於已 得不味於未得不慼。故能俱伏。由俱伏故 居邊臥具。住不放逸則能永拔有貪隨眠。
復次若於上妙衣服飲食貪求名愛。若於麁 弊衣服飲食嫌逆名憎。佛聖弟子二俱能伏。 此句顯示於衣服飲食喜足聖種。第二句 顯示於臥具喜足聖種。後二句顯示樂斷
樂修聖種。
[0909c19] 問樂斷樂修有何差別。答樂斷煩惱。樂修 聖道。復次無間道名樂斷。解脫道名樂修。 復次見道名樂斷。修道名樂修。如見道修
道。如是見地修地未知當知根已知根應知 亦爾。復次樂斷者顯諸忍。樂修者顯諸智。 樂斷樂修是謂差別。
[0909c25] 如說大名學多住五蓋漸斷乃至廣說。問何 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故。如契經 說。佛告大名。學多住五蓋漸斷。契經雖作
是說而不分別。云何學云何學多住五蓋漸 斷。彼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未說者今應 說之故作斯論。如說大名學多住五蓋漸
斷。此中云何學。答預流或一來。云何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