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hāṣāśāstra (Bing Po Sha Lun) 鞞婆沙論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鞞婆沙論卷第十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禪處第三十三
[0483b18] 四禪者。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問曰。四禪有何 性。答曰。五陰是性。此是禪性已種相身所有 自然。說性已當說行。何以故說禪。禪有何義。
為棄結故禪耶。為正觀故禪耶。若棄結為禪 者。無色中亦有定謂能棄結。若正觀為禪者 欲界中亦有定謂能正觀。作此論已。有一說
者。棄結故名為禪。問曰。若棄結名為禪者。無 色中亦有定謂能棄結。何以故不名為禪耶。 答曰。謂棄二種結不善及無記。彼名為禪。無
色中定雖棄無記結非棄不善。是故彼不名為 禪。問曰。若爾者應依未來名為禪。彼棄二種 結。不善及無記。答曰。此說呵責棄故。此說二
種棄。斷棄呵責棄。彼依未來為欲界結故。二 種棄斷棄呵責棄。上地雖非斷棄。但是呵責 棄。是謂呵責棄故說。問曰。若爾者盡道法智
分。一切未知智分不應是禪。謂彼欲界結亦 非斷棄亦非呵責棄。答曰。莫具取界莫具取 地。可得彼一界一地。欲界結斷棄呵責棄。彼
無色中一時頃不得。謂此欲界結斷棄及訶 責棄。尊者瞿沙說曰。一切六地欲界結斷棄 亦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棄欲界結。彼餘
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結可棄除。如一 人有六怨家其謀議。若隨所得處當斷其命。 彼初怨家斷此人命。餘者當何所斷。彼亦能
斷。但無人當何所斷。如是一切六地欲界結 斷棄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棄欲界結。彼 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結可棄。如
人持六燈入冥室中。彼初明已棄至冥。餘燈 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冥可棄。如是一切 六地欲界結斷棄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
棄欲界結。彼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 結可棄。如一切日光壞諸闇冥。初日中日西 日。但初光出已棄夜闇冥。餘光當何所棄。
彼餘光亦能棄。但無冥可棄。如是彼一切六 地欲界結斷棄亦呵責棄。但依未來生已棄欲 界結。彼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但無結可棄。
或曰。禪者定可得。謂一切緣中定亦棄一切 結。欲界定雖一切緣中定。但不棄結。無色界 定亦不一切緣中定。亦不棄一切結。以是故
不名為禪。或曰。謂禪者普智可得道。亦能棄 結。欲界定雖普智可得。但無有道棄結。無色 界雖有道能棄結。但無普智可得。謂禪中普
智可得道亦棄結。或曰。謂三道可得此名為 禪。非欲界無色界三道可得。是故彼不名為 禪。或曰。謂三地可得此名為禪。非欲界無色
界三地可得。是故不名為禪。或曰。謂三根可得 此名為禪。非欲界無色界三根可得。是故不 名為禪。或曰。謂三學可得增戒增定增慧。此
名為禪。非欲界無色界三學可得。是故不名為 禪。或曰。謂攝四枝五枝五陰定可得。是故 不名為禪。或曰。謂三示現可得。神足示現。觀
察示現。教授示現。此名為禪。非欲界無色界 三示現可得。是故不名為禪。或曰。謂三神足 可得。意解神足。意捷疾神足。身踊神足。意
解神足者。如力士屈申臂頃。於中間至阿迦 尼吒。意捷疾神足者。如識旋轉諸界。於中 間至阿迦尼吒。身踊神足者。謂一切身踊
如鳥飛虛空如畫人飛。此名為禪。非欲界無 色界三神足可得。是故不名為禪。或曰。謂具 三十七道品可得彼名為禪。非欲界無色界具
三十七道品可得。是故不名為禪。更有說者。 正觀故名為禪。問曰。若正觀名為禪者。欲界 中亦有定謂能正觀。何以故不名為禪。答曰。
欲界定雖有定名但無定用。如泥梁雖有梁 名無有梁用。如是欲界定雖有定名而無定 用。色界定既有定名而有定用。如木梁既有
梁名而有梁用。如是色界定既有定名而有 定用。或曰。欲界定嬈亂不定。如四衢道然燈。 四面風吹隨風東西。如是欲界定嬈亂不定。
色界定不嬈亂。常定不動如室中燈。風所不 吹炎不東西。如是色界定亦不嬈亂常定不動。 或曰。欲界定不堅無力無士夫功。色界定堅
固有力有士夫功。以是故此名為禪。說曰。此 名禪十八枝。初禪有五枝。覺觀喜樂一心。二 禪有四枝。內淨喜樂一心。三禪有五枝。猗樂
念正智一心。四禪有四枝。不苦不樂護念一 心。問曰。禪枝名十八種有幾。答曰。禪枝名十 八。種有十一。謂初禪五枝此名亦五種亦五。
二禪增一枝信。三禪三枝增樂念正智。四禪 增二枝不苦不樂護。此禪枝名十八。種有十 一。更有說者。禪枝名十八種有十。問曰。何以
故。答曰。謂初禪二禪樂及三禪樂。此應同共 立一枝。此者不論問曰。何以故。答曰。謂初禪 二禪樂此是三禪樂者。應有禪枝名十八種
有十。但初禪一禪樂異。三禪樂亦異。初禪 二禪猗樂三禪痛樂。初禪二禪樂行陰所攝。 三禪樂痛陰所攝。是謂禪枝名十八種有十
一。如名如種。如是名數種數。名相種相。名異 種異。名別種別。名覺種覺如是盡當知。此 是禪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說性已當說行。
何以故說禪枝。禪枝有何義。答曰。順義是枝 義。助行義是枝義。攝義是枝義。順義是枝義 者。謂彼地定枝隨順即立彼地中。助行義是
枝義者。此枝斷結除結時助彼定行。攝義是 枝義者。此枝斷結除結時出入總攝。是謂順 義助行義攝義是枝義。此應作四句。問曰。謂
禪枝是道品耶。答曰。初禪有覺二禪信三禪 樂四禪不苦不樂。此禪枝非道品。云何道品 非禪枝。云何禪枝亦道品。答曰。餘枝此是
禪枝亦道品。云何非禪枝亦非道品耶。答曰。 除此行已。問曰。謂初禪枝亦是道品耶。答曰。 或初禪枝非道品。云何初禪枝非道品。答曰。
初禪有覺此是初禪枝非道品。云何道品非 初禪枝。答曰。信念精進護正見正語正業正 命此是道品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道品。
答曰。餘枝此是初禪枝亦道品。云何非初禪 枝亦非道品。除此行已。問曰。謂二禪枝是道 品耶。答曰。或二禪枝非道品。云何二禪枝非
道品。答曰。二禪信此是二禪枝非道品。云何 道品非二禪枝。答曰。信念精進護正見正志 正語正業正命此是道品非二禪枝。云何二
禪枝亦道品。答曰。餘枝此是二禪枝亦道品。 云何非二禪枝亦非道品。答曰。除此行已。問 曰。謂三禪枝是道品耶。答曰。或三禪枝非道
品。云何三禪枝非道品。答曰。三禪樂是三禪 枝非道品。云何道品非三禪枝。答曰。信精 進喜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此是道品非三
禪枝。云何是三禪枝亦道品。答曰。餘枝此是 三禪枝亦道品。云何非三禪枝亦非道品。答 曰。除此行已。問曰。謂四禪枝亦是道品耶。答
曰。或四禪枝非道品。云何四禪枝非道品。答 曰。四禪不苦不樂。此是四禪枝非道品。云何 道品非四禪枝。答曰。信精進喜猗正見正志
正語正業正命此是道品非四禪枝。云何是四 禪枝亦道品。答曰。禪枝此是四禪枝亦道品。 云何非四禪枝亦非道品。答曰。除此行已。問
曰。謂禪枝是意止耶。答曰。或禪枝非意止。云 何禪枝非意止。答曰。初禪有覺二禪信三禪 樂四禪不苦不樂。此是禪枝非意止。云何意
止非禪枝。答曰。信精進正語正業正命此是 意止非禪支。云何禪支亦意止。答曰。餘支此 是禪枝亦意止。云何非禪枝亦非意止。答曰。
除此行已。如四意止意斷神足根力覺道亦 如是。問曰。謂初禪枝是意止耶。答曰。或初禪 枝非意止。云何初禪枝非意止。答曰。有覺此
是初禪枝非意止。云何意止非初禪枝。答曰。 信念精進護正見正語正業正命。此是意止 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意止。答曰。餘枝此
是初禪枝亦意止。云何非初禪枝亦非意止。 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二禪枝是意止耶。答 曰。或二禪枝非意止。云何二禪枝非意止。答
曰。二禪信此是二禪枝非意止。云何意止非 二禪枝。答曰。信念精進護正見正志正語正 業正命。此是意止非二禪枝。云何二禪枝亦
意止。答曰。餘枝此是二禪枝亦意止。云何 非二禪枝亦非意止。答曰。除此行已。問曰。 謂三禪枝是意止耶。答曰。三禪樂是三禪枝
非意止。云何意止非三禪枝。答曰。信精進 喜護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此是意止非 三禪枝。云何是三禪枝亦意止。答曰。餘枝此
是三禪枝亦意止。云何非三禪枝非意止。答 曰。除此行已。問曰。謂四禪枝亦是意止耶。答 曰。或四禪枝非意止。云何四禪枝非意止。
答曰。四禪不苦不樂。此是四禪枝非意止。云 何意止非四禪枝。答曰。信精進喜猗正見正 志正語正業正命。此是意止非四禪枝。云
何是四禪枝亦是意止。答曰。餘枝此是四禪 枝亦是意止。云何非四禪枝亦非意止。答曰。 除此行已。如四意止四意斷神足根力覺道
亦如是。問曰。謂初禪枝亦是二禪枝耶。答曰。 或初禪枝非二禪枝。云何初禪枝非二禪枝。 答曰。初禪有覺有觀此是初禪枝非二禪枝。
云何二禪枝非初禪枝。答曰。二禪信此是二 禪枝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二禪枝。答曰。 餘枝此是初禪枝亦二禪枝。云何非初禪枝
亦非二禪枝。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初禪枝 是三禪枝耶。答曰。或初禪枝非三禪枝。云何 初禪枝非三禪枝。答曰。初禪三枝有覺有觀
喜。此是初禪枝非三禪枝。云何三禪枝非初 禪枝。答曰。三禪三枝樂念正智。此是三禪枝 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是三禪枝。答曰。餘
枝此是初禪枝亦三禪枝。云何非初禪枝亦 非三禪枝。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初禪枝是 四禪枝耶。答曰。或初禪枝非四禪枝。云何初
禪枝非四禪枝。答曰。初禪有四枝有覺有觀 喜樂。此是初禪枝非四禪枝。云何四禪枝非 初禪枝。答曰。四禪有三枝。不苦不樂護念。此
是四禪枝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四禪枝。 答曰。一心此是初禪枝亦是四禪枝。云何非 初禪枝亦非四禪枝。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
二禪枝亦三禪枝耶。答曰。或二禪枝非三禪 枝。云何二禪枝非三禪枝。答曰。二禪有二枝 信喜。此是二禪枝非三禪枝。云何三禪枝非
二禪枝。答曰。三禪有三枝樂念正智。此是三 禪枝非二禪枝。云何二禪枝亦是三禪枝。答 曰。餘枝此是二禪枝亦三禪枝。云何非二
禪枝亦非三禪枝。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 二禪枝是四禪枝耶。答曰。或二禪枝非四禪 枝。云何二禪枝非四禪枝。答曰。二禪三枝
信喜樂。此是二禪枝非是四禪枝。云何是四 禪枝非二禪枝。答曰。四禪有三枝。不苦不 樂護念。此是四禪枝非二禪枝。云何二禪枝
亦四禪枝。答曰。一心。此是二禪枝亦四禪枝。 云何非二禪枝亦非四禪枝。答曰。除此行已。 問曰。謂三禪枝是四禪枝耶。答曰。或三禪枝
非四禪枝。云何三禪枝非四禪枝。答曰。三禪 有三枝猗樂正智。此是三禪枝非四禪枝。云 何四禪枝。非三禪枝。答曰。四禪二枝不苦不
樂護。此是四禪枝非三禪枝。云何是三禪枝 亦四禪枝。答曰。餘枝此是三禪枝亦四禪枝。 云何非三禪枝亦非四禪枝。答曰。除此行已。
問曰。初禪有覺。何以故不立道品。答曰。觀壞 故。問曰。二禪信何以故不立道品。答曰。二 禪信者緣內心。道品者緣四諦。問曰。三禪樂
何以故不立道品。答曰。猗樂壞故。問曰。四禪 不苦不樂何以故不立道品。答曰。護壞故。問 曰。精進何以故不立禪枝。答曰。此前已說順
義是枝義。此精進防定隨順。問曰。何謂定隨 順。答曰。樂是如所說樂已心定。謂眾生慇懃 精進彼少受樂。問曰。正語正業正命何以故
不立禪枝。答曰。禪枝者相應依行己力共緣。 正語正業正命者。不相應不依無行無己力 不共緣。問曰。何以故初禪三禪五枝。二禪四
禪四枝。答曰。前已說順義是枝義。謂法諸地 隨順彼定此立枝。或曰。起隨順從五枝至五 枝。從四枝至四枝。問曰。謂三禪次第入空處。
彼從五枝起入無枝。何得隨順。答曰。一切內 外事要當初用隨順。說者月德王及遮勒大 臣。十二年學成就一金凡。然後師子吼。我等
能化令一切地為金。復次如彼行者。謂神足 智作證成神通時。始習初如胡麻。便一寸四 寸一尺二尺半尋一尋一丈丈五二丈。謂神足
智作證成神通已。一發意乃至阿迦貳吒。如 是彼行者入超越時。要當初用隨順。從五枝 至五枝。從四枝至四枝以故爾。或曰。此欲界
難可斷難可破難可度。因彼故初禪立五枝。 初禪非難可斷非難可破易可度。是故二禪 立四枝。二禪染污喜難可斷難可破難可度。
因彼故三禪立五枝。三禪非難可斷非難可破 非難可度。以是故四禪立四枝。或曰。此欲界 五欲可得。因彼故初禪立五枝。初禪無五
欲可得。為彼故二禪立四枝。二禪五種喜相 應愛可得。因彼故三禪立五枝。三禪無五種 喜相應愛可得。因彼故四禪立四枝。以是故
初禪三禪立五枝。二禪四禪立四枝。問曰。如 初禪信可得。何以故信立二禪枝。不立初禪。 答曰。前已說順義是枝義。謂法諸地隨順定
此立枝。或曰。謂處彼行者極信界棄欲。極信 地棄欲。謂彼行者此欲界多諸惡。除欲已便 作是念。我已度此不定界。此定界不知當云
何度。如初禪已除欲。彼意極定作是念。此一 切可離從欲界至第一有。謂處彼行者。極信 界棄欲極信地棄欲。以是故信立二禪枝不
立初禪枝。問曰。如猗一切地可得。何以故立 三禪枝。答曰。此前已說。謂法諸地隨順定此 立枝。或曰。二禪染污愛不定。如羅剎種可得。
謂彼行者三禪地退。世尊說應止彼以是故 猗立三禪枝餘地不立。問曰。如猗及護一切 地可得。何以故猗立三禪枝護立四禪枝。答
曰。相壞故猗壞護故不立三禪枝。護壞猗故 不立四禪枝。問曰。云何此法相壞。答曰。猗者 能止護者不求此極相違。如諸人去住眠覺
此極相違如是猗者能止護者不求此極相 違。是謂相壞。故猗立三禪枝護立四禪枝問 曰。如念及正智四禪可得。何以故念立四禪
枝正智不立四禪枝。答曰。三禪道嬈亂。自地 亦嬈亂。道嬈亂者。二禪地染污喜不定如羅 剎。謂令行者三禪退。世尊說當正念。莫令二
禪地喜於三禪地退。已地亂者。彼三禪地樂 一切生死中最妙。世尊說當知。莫著此樂令 不至上地。四禪雖有道嬈亂。但無己地嬈亂。
道嬈亂者。彼三禪中樂一切生死中最妙。世 尊說當正念。莫著此三禪地樂令於四禪地 退。謂己地無嬈亂。可說正智。莫著令不能至
上地。以具故念及正智立三禪枝。四禪立念 枝不立正智。問曰。此中云何說禪。云何禪 枝。答曰。禪者定也。枝者餘法也。問曰。如汝
說。應初禪三禪有四枝。二禪四禪有三枝。答 曰。定者亦是禪亦是禪枝。餘枝雖是禪枝非 是禪。如正見是道亦是道枝。餘者雖是道枝
非是道。擇法覺意是覺意亦覺枝。餘者雖是 覺枝非覺。定是神亦是神足。餘雖神足非神。 非時不食是齋亦是齋枝。餘雖是齋枝非是
齋。如是定是禪亦是禪枝。餘雖是禪枝非是 禪。如世尊契經說。四禪現法安樂遊處。問 曰。何以故世尊說四禪現法安樂遊處。答曰。
凡夫現法意計著樂。意不捨離欲界。欲令勸 離欲界結故。世尊說契經。謂彼著少所樂。不 欲棄欲界結。世尊說若欲極廣受無量樂者。
當棄欲界結。根本地現在前。彼中無量樂可 得。是謂凡夫現法意計著樂意不捨離欲界 欲令勸離欲界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