Śāriputrābhidharmaśāstra (Shelifu Apitan Lun) 舍利弗阿毘曇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舍利弗阿毘曇論序釋道摽撰
[0525a06] 阿毘曇。秦言無比法。出自八音。亞聖所述。作之雖簡。成命曲備。重微曠濟。神要莫比。真祇洹之微風。反眾流之宏趣。然佛後闇昧。競執異津。或有我有法。或無我有法。乖忤純風。虧曚聖道。有舍利弗。玄哲高悟。神貫翼從。德備左面。智參照來。其人以為是非之起。大猷將隱。既曰像法。任之益滯。是以敢於佛前所聞經法。親承即集。先巡堤防。遮抑邪流。助宣法化。故其為經也。先立章以崇本。後廣演以明義。之體四焉。問分也。非問分也。攝相應分也。序分也。問分者。寄言扣擊。明夫應會。非問分者。假韻默通。惟宣法相。攝相應分者。總括自他。釋非相無。序分者。遠述因緣。以彰性空。性空彰則反迷至矣。非相無則相興用矣。法相宣則邪觀息矣。應會明則極無遺矣。四體圓足。二諦義備。故稱無比法也。此經於先出阿毘曇。雖文言融通。而旨各異制。又載自空。以明宗極故。能取貴於當時。而垂軌於千載。明典振於遠維。四眾率爾同仰。是使殉有者袪妄見之惑。向化者起即隆之勳。迢迢焉。故冥宗之遺緒也。亹亹焉。故歸輪之所契也。此經標明曩代。靈液西畛。純教彌於閬風。玄門扇於東嶺。唯秦天王。冲資叡聖。冥根樹於既往。實相結於皇極。王德應符。闡揚三寶。聞茲典誥。夢想思攬。雖曰悠邈。感之愈勤。會天竺沙門。曇摩耶舍。曇摩掘多等義學。來遊秦土。既契宿心。相與辯明經理。起清言於名教之域。散眾微於自無之境。超超然。誠韻外之致。愔愔然。覆美稱之實。於是詔令傳譯。然承華天哲。道嗣聖躬。玄味遠流。妙度淵極。持體明旨。遂讚其事。經師本雖闇誦。誠宜謹備。以秦弘始九年。命書梵文。至十年尋應令出。但以經趣微遠。非徒開言所契。苟彼此不相領悟。直委之譯人者。恐津梁之要。未盡於善。停至十六年。經師漸閑秦語。令自宣譯。皇儲親管理味言意兼了。復所向盡。然後筆受。即復內呈。上討其煩重。領其指歸。故令文之者修飾。義之者綴潤。并校至十七年訖。若乃文外之功。勝契之妙。誠非所階。未之能詳。並求之眾經。考之諸論。新異之美。自宣之於文。惟法住之實。如有表裏。然原其大體。有無兼用。微文淵富。義旨顯灼。斯誠有部之永塗。大乘之靡趣。先達之所宗。後進之可仰。標以近質。綜不及遠。情未能已。猥參斯典。悕感之誠。脫復微序。庶望賢哲。以恕其鄙。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第一
姚秦罽賓三藏曇摩耶舍 共曇摩崛多等譯
問分入品第一
[0525c07] 問曰。幾入。答曰。十二。何等十二。內六入外 六入。何等內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 意入。是名內六入。何等外六入。色入聲入香
入味入觸入法入。是名外六入。如是內六入 外六入。是名十二入。云何眼入。眼根是名眼 入。云何眼入。眼界是名眼入。云何眼入。若眼
我分攝。去來現在。四大所造淨色。是名眼入。 云何眼入。若眼我分攝。過去未來現在淨色。 是名眼入。云何眼入。我分攝。已見色今見色
當見色不定。若眼我分攝色光。已來今來 當來不定。是名眼入。云何眼入。若眼我分攝 色已對眼今對當對不定。若眼無礙。是眼入
是眼根是眼界。是田是物。是門是藏。是世是 淨。是泉是海。是沃燋是洄澓是瘡是繫。是 目是入我分。是此岸。是內入。眼見色。是名
眼入。耳鼻舌身入亦如是。云何意入。意根是 名意入。云何意入。識陰是名意入。云何意入。 心意識六識身七識界。是名意入。云何意入。
若識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麁細。卑勝遠近。是 名意入。云何六識身。眼識身耳鼻舌身意識 身。云何眼識身。緣眼緣色緣明緣思惟。以此
四緣生識。已生今生當生不定。是名眼識身。 云何耳鼻舌身意識身。緣意緣法緣思惟。以 此三緣識已生今生當生不定。是名意識身。
是名六識身。云何七識界。眼識界耳鼻舌身 識界意界意識界。云何眼識界。若識眼根 生 色境界。已生今生當生不定。是名眼識界。云
何耳鼻舌身識界。若識身根主觸境界。已生 今生當生不定。是名身識界。云何意界。意知 法念法。若初心已生今生當生不定。是名意
界。云何意識界。若識相似。不離彼境界。及餘 相似心。已生今生當生不定。是名意識界。是 名七識界。云何過去識。若識已滅。是名過去
識。云何未來識。若識未生未出。是名未來識。 云何現在識。若心生未滅。是名現在識。云何 內識。若識受是名內識。云何外識。若識不受。
是名外識。云何麁識。若識欲界繫。是名麁識。 云何細識。若識色界繫無色界繫不繫。是名 細識。云何卑識。若識不善不善法報。若識非
報非報法不適意。是名卑識。云何勝識。若識 善善法報。若識非報非報法適意。是名勝 識。云何遠識。若諸識根遠極相遠不近不近
邊。是名遠識。云何近識。若諸識相近極相近 近邊。是名近識。云何色入。色界是名色入。 云何色入。隨行色相。是名色入。云何色入。
若色可見有對眼識所知。是名色入。云何 色入。若色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身好 色非好色。姝妙非姝妙。妍膚非妍膚。嚴淨
非嚴淨若善心若不善心若無記心。所起去 來屈申迴轉身教。若外色眼識所知。青黃赤 白黑紫。麁細長短方圓。水陸光影煙雲塵霧
氣明闇等。及餘外色眼識所知。是名色入。云 何聲入。聲界是名聲入。云何聲入。若色不可 見有對。耳識所知。是名聲入。云何聲入。若聲
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身好聲非好聲。 眾妙聲非眾妙聲。軟聲非軟聲。若善心不 善心無記心所起集。聲音句言語口教。若外
聲耳識所知。貝聲大鼓聲小鼓聲。箏聲箜篌 聲銅鈸聲。舞聲歌聲伎樂聲悲聲。男聲女聲。 人聲非人聲。眾生聲非眾生聲。去聲來聲。相
觸聲。風聲雨聲水聲。諸大相觸聲。及餘外聲。 耳識所知。是名聲入。云何香入。香界是名香 入。云何香入。若色不可見有對。鼻識所知。是
名香入。云何香入。若香入業法煩惱所生報 我分攝。身好香非好香。軟香非軟香。適意 香非適意香。若外香鼻識所知。樹根香。樹心
香。樹膠香。樹皮香。華香葉香果香。好香 非好香。及餘外香鼻識所知。是名香入。云何 味入。味界是名味入。云何味入。若色不可見
有對。舌識所知。是名味入。云何味入。若味 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身甜酢苦辛 醎淡涎癊。若外味舌識所知。若甜酢。若苦
辛醎淡水汁。及餘外味舌識所知。是名味入。 云何觸入。觸界是名觸入。云何觸入。若色不 可見有對。身識所知。是名觸入。云何觸入。若
觸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身冷熱輕重 麁細澁滑堅軟。若外觸身識所知。若冷熱 輕重麁細澁滑堅軟。及餘外觸身識所知。
是名觸入。云何法入。法界是名法入。云何法 入。受想行陰。若色不可見無對。若無為。是 名法入。云何法入。受想思觸思惟覺觀。見慧
解脫無貪無恚無癡。順信悔不悔悅喜心進 心除。信欲不放逸。念定心捨疑怖使。生老 死命結。無想定得果滅盡定。身口非戒無教。
有漏身口戒無教。有漏身進有漏身除。正語 正業正命正身進正身除智緣盡非智緣盡決 定法住緣。空處智識處智不用處智。非想非
非想處智。是名法入十二入幾色幾非色。十 色一非色。一二分或色或非色。云何十色。眼 入耳鼻舌身入。色入聲香味觸入。是名十色。
云何一非色。意入是名一非色。云何一二分 或色或非色。法入是名一二分或色或非色。 云何法入色。身口非戒無教。有漏身口戒無
教。有漏身進有漏身除。正語正業正命正身 進正身除。是名法入色。云何法入非色。受想 乃至滅盡定智緣盡。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智。 是名法入非色。
[0526c21] 十二入幾可見。幾不可見。一可見十一不可 見。云何一可見。色入是名一可見。云何十一 不可見。九色入意入法入。是名十一不可見。
十二入幾有對。幾無對。十有對二無對。云何 十有對。十色入是名十有對。云何二無對。意 入法入。是名二無對。
[0526c27] 十二入幾聖幾非聖。十非聖二二分。或聖或 非聖。云何十非聖。十色入是名十非聖。云何 二二分或聖或非聖。意入法入。是名二二分
或聖或非聖。云何意入非聖。若意入有漏。是 名意入非聖。云何意入非聖。若意識受陰。是 名意入非聖。云何意入非聖。若意入非學非
無學眼識乃至意識。是名意入非聖。云何意 入聖。若意入無漏。是名意入聖。云何意入聖。 若意入信根相應意界意識界。是名意入聖。
云何意入聖。若意入學無學。學人離結使。聖 心入聖道若堅信堅法。及餘趣人見行過患。 觀涅槃寂滅。如實觀苦集盡道。未得欲得。未
解欲解。未證欲證。離煩惱修道。見學人若須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觀智具足。若智地若觀 解脫心。即證沙門果。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無學人。欲得阿羅漢果。未得聖法 欲得。觀智具足。若智地若觀解脫心。即證阿 羅漢果。若實人若趣若意界若意識界。是名
意入聖。云何法入非聖。若法入有漏。是名法 入非聖。云何法入非聖。受受陰想受陰行受 陰。若色不可見無對有漏。若非聖無為。是名
法入非聖。云何法入非聖。法入非學非無學 受想乃至無想定。初四色非聖七無為。是名 法入非聖。云何法入聖。若法入無漏是名法
入聖。云何法入聖。若信根信根相應心數法。 若法無緣無漏。是名法入聖。云何法入聖。若 法入學無學。學人離結使聖心入聖道。若堅
信堅法。及餘趣人見行過患。觀涅槃寂滅道。 如實觀苦集滅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證 欲證。離煩惱修道。見學人若須陀洹斯陀含
阿那含。觀智具足。若智地若觀解脫心。即證 沙門果。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若阿那含果 無學人。欲得阿羅漢。未得聖法欲得。觀智具
足若智地若觀解脫心。即證阿羅漢果。若實 人若趣若受想思觸思惟覺觀。見慧解脫無 癡順信悅喜心進心除。信欲不放逸。念定心
捨得果滅盡定。正語正業正命正身進正身 除智緣盡決定。是名法入聖。
[0527b07] 十二入幾有漏幾無漏。十有漏。二二分。或有 漏或無漏。云何十有漏。十色入是名十有漏。 云何二二分或有漏或無漏。意入法入。是名
二二分或有漏或無漏。云何意入有漏。若意 入有愛。是名意入有漏。云何意入有漏。識 受陰是名意入有漏。云何意入有漏。意入非
學非無學。眼識乃至意識。是名意入有漏。云 何意入無漏。若意入無愛。是名意入無漏。 云何意入無漏。若意入信根相應意界意識
界。是名意入無漏。云何意入無漏。若意入 學若無學。學人離結使乃至即證阿羅漢果。 若實人若趣若意界意識界。是名意入無漏。
云何法入有漏。若法入有愛。是名法入有漏。 云何法入有漏。受受陰想受陰行受陰。若色 不可見無對有愛。是名法入有漏。云何法入
有漏。若法入非學非無學受想。乃至無想定 初四色。是名法入有漏。云何法入無漏。若法 入無愛。是名法入無漏。云何法入無漏。若信
根信根相應心數法。若法無緣無愛。是名法 入無漏。云何法入無漏。若法入學若無學若 無為。學人離結使。乃至即證阿羅漢果。若實
人若趣若受想思觸思惟覺觀。見慧解脫無 癡順信悅喜心進心除。信欲不放逸念定心 捨得果滅盡定。正語正業正命正身進正身
除。智緣盡非智緣盡。決定法住緣。空處智 識處智不用處智非想非非想處智。是名法 入無漏。有愛無愛。有求無求。當取非當取。有 取無取。有勝無勝亦如是。
[0527c06] 十二入幾受幾非受。五受。七二分或受或非 受。云何五受。眼入耳鼻舌身入。是名五受。云 何七二分或受或非受。色入聲香味觸入意
入法入。是名七二分。或受或非受。云何色入 受。若色入若內。是名色入受。云何色入受。若 色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身好色非好
色。姝妙非姝妙。妍膚非妍膚。嚴淨非嚴淨。若 受心所起去來屈申迴轉身教。是名色入受 云何色入非受。若色入外。是名色入非受。云
何色入非受。色入若善不善無記非我分攝。 若善心不善心。非報非報法。心所起去來屈 申迴轉。若外色眼識所知。是名色入非受。云
何聲入受。若聲入內聲入。是名聲入受。云何 聲入受。若聲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身 好聲非好聲。眾妙聲非眾妙聲。軟聲非軟聲
受心所起集聲音句語言口教。是名聲入受 云何聲入非受。若聲入外。是名聲入非受。云 何聲入非受。若聲入若善不善無記非我分
攝。若善心不善心非報非報法。心所起集聲 音句言語口教。若外聲耳識所知。是名聲入 非受。云何香入受。若香入內香入。是名香入
受。云何香入受。若香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 分攝。身好香非好香。軟香非軟香。適意香非 適意香。是名香入受。云何香入非受。若香入
外若外香。鼻識所知。樹根香樹心香樹膠香 樹皮香。葉香花香果香。好香非好香。及餘外 香。鼻識所知。是名香入非受。云何味入受。若
味入內味入。是名味入受。云何味入受。若味 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身甜酢苦辛 醎淡涎癊。是名味入受。云何味入非受。若味
入外若外味。舌識所知。若甜酢若苦辛若 醎淡。若水若汁及餘外味。舌識所知。是名味 入非受。云何觸入受。若觸入內。是名觸入受。
云何觸入受。若觸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 攝。身冷熱輕重麁細澁滑堅軟。是名觸入受。 云何觸入非受。若外觸入身識所知。若冷若
熱。若輕若重。若麁若細。若澁若滑。若堅若軟。 及餘外觸身識所知。是名觸入非受。云何意 入受。若意入內。是名意入受。云何意入受。若
意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眼識乃至意 識。是名意入受。云何意入非受。若意入外。是 名意入非受。云何意入非受。若意入善不善
無記非我分攝。眼識乃至意識。是名意入非 受。云何法入受。若法入內。是名法入受。云何 法入受。若法入業法煩惱所生報我分攝。受
想思觸思惟覺觀。見慧解脫悔不悔悅喜心 進。信欲念怖生命有漏身進。是名法入受。云 何法入非受。若法入外。是名法入非受。云何
法入非受。若法入善不善無記非我分攝。除 命餘法入非受。是名法入非受。內外亦如是。
[0528a27] 十二入幾有報幾無報。八無報。四二分或有 報或無報。云何八無報。眼入耳鼻舌身入香 入 味 入觸入。是名八無報。云何四二分或有
報或無報。色入聲入意入法入。是名四二分 或有報或無報。云何色入有報。若色入報法。 是名色入有報。云何色入有報。若色入善不
善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