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n Po Xu Mi Pusa Suo Ji Lun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卷第三尊婆須蜜造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等譯
心揵度首
[0737c09] 又世尊言。彼心意執持不去乎手。非二心齊 等。云何心意執持不去乎手。摩訶僧耆作是 說。心自然持。問攝不善心非善攝不善。曇摩
啒作是說。心相應智慧攝。問不善心善智慧 攝。非善智慧攝不善心相應。尊彌沙塞作是 說。心不相應智慧而攝。問心不相應智慧非
心非意。如所說心意所攝。持跋次子作是說。 執持人心。問人無心意。如所說攝心意。或作 是說。修不善心時。善心因緣便斷。如是彼心
乃至不生。如是彼心則有所攝。問不善心修 不善心時。善心緣斷絕。欲使善心成不善心 耶。答曰。非不善心知善心因緣。或作是說。思
惟增益心不淨。猶如為欲所縛。思惟欲欲不 淨。彼欲漸少。問欲與不淨二事不異。或作是 說。思惟校計心有亂。思惟心不有亂。如是彼
心則攝。問非思惟不淨。及心有亂則等清淨。 或作是說。心意生時緣現在心。如是當言心 有攝持。問心已生未生不緣未生。或作是說。
不善心意作大方便。不順住不善心取其一 緣。如是攝持彼心。問如不善心不作方便。如 其方便無不善心。是故方便無有定處。或作
是說。過去不善心意有處所。穢惡厭不用心 常避如是彼心則有攝持。問此義不然。如二 人相倚人人執持。復次然二心俱等不有疑
錯。如燈燃見明。復次當親近善知識。眾生 類聞正法思惟校計。善心因緣轉增益。縛著 展轉相依漸漸多。如是等相應力有增益。彼
力利不善心不普廣修行。修行善心遂有增 益。如是彼心則有執持。如所說心廣有覺心 微有觀。云何心廣。或作是說。有覺心盛心盛
則廣。是故心廣有覺。或作是說。五識身廣。意 識身微。或作是說。不善心廣善有漏微。或作 是說。不修行心廣修行心微。或作是說。見諦
所斷心廣思惟所斷心微。或作是說。造彼造 廣便有微。欲界相應心大色界相應心微。色 界相應廣無色界相應微。或作是說。泥黎
心廣畜生心微。畜生心廣餓鬼心微。如是相 像。乃至有想無想天當是說。復次阿毘曇說。 選擇三界心展轉生造廣。照明有覺與梵天相
應。更不出梵天上。齊是說何。以等故。五識 身有欲愛。然非無欲。或作是說。如契經所 說。眼見色愛著好色。問眼見色意識地愛著。
當如所見。說彼契經。眼見色眼根成就見。不 淨思惟校計。欲使五識身無有欲耶。或作是 說。如所說此六愛身及眼更愛乃至意。問眼
更因緣起意地愛。彼有眼更愛。如所見說思 惟六識行。欲使五識身有歡喜耶。或作是說。 五識身無三昧。心無三昧。心中結則熾盛。三
昧心不解脫。是故五識身有欲。非不無故。 問不一切等有欲愛。設當一切有者。阿羅漢 亦當有愛生。彼阿羅漢於五識身中無有三
昧。修行心意便生欲愛。如色愛無色愛。如所 喜一切十大地相應。非五識身中有三昧耶。 或作是說。不方便求。五識身便有結使。不方
便求使欲不生。是故五識身有愛非為無愛。 問若我等不勤求者。是故有欲。一切盡相近 有方便求。是故一切盡成就欲。或作是說。無
有處所便有。五識身生。結使亦生。非不欲 有欲便有欲盡。是故五識身有欲非為無欲。 此亦如上所說。或作是說。觀色欲便縛眼識
迴轉。不於中間廣出義。方便修七覺意住求 無欲。是故五識身欲非為無欲。或作是說。五 識身中不越次。親近共住中間。中間生意識。
彼則有愛。彼一切是五識身全越次。彼五識 身休息。五識身觀不淨欲使無欲。是故五識 身有欲。非為無欲或作是說。身亦不有愛。 亦不無愛。何以故。世尊亦說。
典六增上王 於染甚染著
不染便無染 染者謂之愚
[0738b20] 問我受此語。思惟染便有染。思惟不染便無 染。以此契經五識身亦不有欲。亦不無欲。此 義云何。答曰。若無護喜五識身。思惟染便
有染。思惟無染便無染。是故以此契經五識 身亦不有欲亦不無欲。或作是說。五識身不 錯亂。設不錯亂。若有欲若無欲。是故五識身
亦不有欲亦不無欲。問彼相應法有錯亂。無 色界無有錯亂。欲使彼亦不有欲亦不無欲 耶。答曰。諸相應法或有亂或無亂。此義云何。
無色界計有吾我便有愛。復次自相所攝五 識身。不言自相欲無欲。是故五識身亦不有 欲亦不無欲。猶若此心所念法俱相應生。云
何相應義。故作是說乘載義是相應義。問眼 識招致意識。欲使眼識與意識相應耶。答曰。 此依餘不與同。問如所說乘載義是相應義。
此事不然。或作是說。不移動義是相應義。問 四大不移動。欲使彼各相應耶。答曰。此非因 緣。問如所說。不移動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
或作是說。有因緣是相應義。問眼識緣意識 有因緣。欲使彼相應耶。答曰。彼依餘。問如所 說。不移動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或作是說。
有因緣是相應義。問眼識緣意識有因緣。欲 使彼相應耶。答曰。彼依餘。問如所說。不移動 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或作是說。一因緣義
是相應義。問有眾多眾生。觀月初出。欲使同 一緣相應耶。答曰。彼依餘。問如所說。一因緣 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或作是說。所有希望
義是相應義。問壽命煖氣生。欲使彼相應耶。 答曰。此無因緣。問如所說。壽命煖氣是相應 義。是事不然。或作是說。俱生義是相應義。問
心不相應行等生。欲使彼相應耶。答曰。此非 因緣。問如所說。等生義是相應義。是事不然。 或作是說。一起一住一盡彼相應。此亦如上
所說。或作是說。一希望一因緣一時造。是謂 相應。問此義云何。答云。依一緣一時造。或 作是說。一事所須義是相應義。問忍智是一。
欲使彼相應耶。答曰。彼非一時造。問如所說。 一事義者是相應義。是事不然。或作是說。 千義是相應義。識所適處各相開避。心所念
法則有選數。或作是說。無有相應。何以故。 彼非一切不俱生。問如所說心所念法。與心 相應。與心縛著。依心迴轉彼有違。亦說俱生
痛想念。彼所說不與相應。亦不俱生。如是彼 無惟說無相應。亦說見諦信不壞智相應。問 若相相應聲。二比丘亦說。小有諍訟與共相
應。欲使彼共相應耶。若已念聞聲是念者。亦 說眼色以二因緣生。念法識更樂痛行及因 緣。欲使識是念耶。若與聲俱生者。亦說比丘
心俱生。毘摩質阿須倫頸有五縛。而自觀見。 欲使彼心俱生耶。誰依意識。或作是說。五識 身已生依盡。問無色界中不生意識。彼無五
識身。或作是說。依六識身。問色有增減則不 可知。或作是說。心左右四大依意識。問彼視 色無有增減。或作是說。一切身四大依意識。
問所造色無有增減。答曰。以彼四大便有 依名字。尊僧迦蜜作如是說。自根依身意識 見一一心一切自根。身心所作處處有勝。復
次心俱有四大。當言依識。識與彼四大各各 相依。如索繩綖。
[0739a21] 如菩薩夢見五事。如彼識為依何等。或作是 說。見聞念知是其緣。問彼初不作如是大夢。 夢見緹麗木在臍中生。問我聞阿須倫作如
是大臥具。我亦聞婆修提婆臍中生大蓮花。 或作是說。曩昔三耶三佛作如是大夢。彼聞 某甲授決時。彼是識因緣。或作是說。彼識見
聞念知本亦經歷。彼非不有緣。晝想夜夢。 是故彼夢彼識。當言顛倒當言非顛倒耶。或 作是說。當言顛倒。本無今造。復次當言非顛
倒等正覺果。如菩薩所說。安詳降母胎。安詳 止住。安詳出母胎。云何菩薩降母胎。云何止 住。云何出母胎。或作是說。彼降神時便自知
我處母胎。止住時便自知我止住母胎。後出 胎時便自知我出母胎。次降時亦自知是我 最後處。母胎住亦自知最後住更不復處。出
母胎亦自知更不復入母胎。彼安詳心。當言 相應當言不相應。或作是說。當言相應。如所 說。我安詳降神。問著所生心不著是安詳。云
何著與不著相應。或作是說。當言不相應。何 以故。生心染著不染著心是安詳。是故著不 與無著相應。問云何今安詳降神。答曰。自知
身意。如所說。先起安詳心。後生染著心。復次 本亦有安詳。與中陰心相應。觀身漸厚。
[0739b15] 生心。與何等著相應。或作是說與欲相應。問 若爾者無入地獄。或作是說。或與欲相應。或 與瞋恚相應。或作是說。生惡趣中者。彼與欲
瞋恚相應。生善趣中者。彼不與染著垢相應。 善心便生天上。復次不與諸垢著相應。生心 與本行相應。如瓦陶輪。當作是觀。以何等故。
身根言是身識緣非因。或作是說。有瞋恚身 根。無瞋恚身識。非瞋恚無瞋恚緣。問有瞋恚 是四大。無瞋恚無教戒緣俱。或作是說。集聚
是身根。不集聚是身識。非集聚無集聚緣。問 無集聚甚微。欲使微因心耶。或作是說。色是 身根。無色是身識。色非無色緣。問設當有色
便有因。善不善心無色。欲使善是不善因耶。 或作是說。處所是身根。無處所是身識。非處 所無處所緣。或作是說。無境界是身根。有境
界是身識。非無境界是境界緣。或作是說。若 身根是身識緣者。乃至身根彼便有身識。是 故有一根。或作是說。若身根是身識緣者。身
根生身識。是故身根有差違。或作是說。若 身根是身識緣者。則有因緣處所。不有因緣 有增上緣。或作是說。自然因無自然身根身
識。復次彼非自性亦非迴轉。及他眾生迴 轉。如一切心四因緣生。有阿羅漢最後緣心。 以何等故。阿羅漢最後心不還。或作是說。次
第中間希望因緣。彼非後心次第緣。或作是 說。有希望。或作是說。所生因希望。復次於 彼後心。有四因緣果於彼數。當作是說。不
於中間當有無明。有愛當來受此非緣。言阿 羅漢有如所見法。心意所迴如是身壞。以何 等故。阿羅漢善無記心終不還。或作是說。中
間緣有希望。或作是說。希望有違。或作是 說。因希望。復次以二事故。於現法中心性得 還。或以本行。或現在造。當來亦有。以三
事故得還。行垢得還。行垢自然。阿羅漢無有 行垢。是故阿羅漢不迴轉。
心定覺觀法 無欲相應意
睡眠諸義起 造生四因緣
[0739c22] 頗五識身有顛倒行耶。或作是說有。如旋杖 輪。眼識謂是輪。問非眼識謂是輪。色自相境 界眼識意識謂是輪。或作是說。五識身有欲。
顛倒性有欲。是故五識身顛倒。問當言非顛 倒。如樂痛言有樂。或作是說。非移動五識身 非以移動。當言有顛倒見。問不移動亦是顛
倒。如於色生邪見。復次自相攝五識身。不顛 倒攝自相。是故顛倒移動。
[0740a01] 如非一心。選擇有勝作是得是。云何不善心 心避不親近者。善威儀一心者 (一部僧名) 。作是說
曰。若心意空轉轉有實。虛空一心彼便有選 擇。問一心無有選擇。此事不異便有增益。以 選擇無增益。或作是說。非一心選擇有勝意
有選擇。問如一一心不選擇勝意不有選擇 耶。答曰。如一一心意有多。如是一一心無眾 多。有選擇眾多。或作是說。第一義無有心。選
擇行亦無不善。便生善心於中遊。復次善心 以生則無有不善心。問作是不得是。復次心 有選擇。不應作是說。吾我自性自累。教化眾
生便有和合。以作選擇見功德。彼避不善緣 妙行。善威儀與儀相應。頗有一心不在。此彼 自相不前不後作緣也。或作是說。有譬如五
欲發意相緣。欲使一時周遍耶。答曰。無有自 然五欲一時周遍。設當緣者便有三痛生。或 作是說。譬如青青謂青國。意一時作緣。問此
非譬喻。若當作緣。如青則等如覺則有耶。是 故彼有等是故彼有耶。復次作識想心當言 無也。非以本作。有餘識非一迴有二轉。惟有 一我。是故無也。
[0740a22] 如一切眾生。一一心迴轉一自相境界。過去 未來心不憶不知。云何得知種種二自相。或 作是說。由義說得知。問設復說義。云何得知。
或作是說。餘各各心空彼無所有。便得知一 心。憶本所更由是得知。問若一心憶彼便憶 青非黃一誓願。或作是說。一一取自相。和合
取二相。由是得知。復次我自性意所一一相 方便迴轉。如青發黃色。有種種二相非所。自 相方便無。色界沒生色界時。云何欲界相應
心。所念法得成就。或作是說。希望得不疑希 望。是吾我欲界心所念法。問無漏心所念法 有希望。欲使無漏心所念法得成就耶。或作
是說。得生便有彼生。解脫欲界心所念法。問 彼無漏心所念法亦復解脫。欲使得欲界成 就無漏耶。或作是說。得生有有是欲界心所
念法。亦生欲界。問生欲界中起無漏心所念 法。欲使彼得無漏成就耶。復次必化作欲界 形。欲界心所念法迴轉。無色界沒生色界時。
諸欲界心所念法得成就。當言彼心無威儀 耶。當言伎術。答曰。當言彼伎術當言威儀。諸 化化形彼是伎術。處化住處心非有移動。當
言威儀無色界欲沒時。來生色界諸得善根。 彼善根與誰相應。云何得彼善根。或作是說。 彼善根色界相應。便得希望已得生必得生。
不疑定生得。復次當言欲界相應當言色界 相應。得色有有本所觀觀。近生不得過去。 當觀亦還時。云何得知。一切心與十大地相
應。或作是說。若彼無痛者。則無痛界。亦無想 者則無心。若無念者便無心。無更樂者則無 此三法。無思惟者則不生識。若無欲者一切
心所念法不生。若無解脫者則無解脫。若無 念者則無境界。若無三昧者心則有亂。若無 智慧者境界不可分別。復次阿毘曇必有實
相。依因緣等生諸法相應。一一相應不一相 應。觀心果也。以何等故。生心不得報。或作是 說。設生心有報者。便迴轉非以報有報。餘者
有還是彼非報。問報有福報如所說不住。乃 至智知有福報有所照。或作是說。染著生 心。不染著是報。是故非報。問染著有報如所
說。修行無明思惟廣說等住。如是眾生婬意 偏多。復次行垢彼心有熾盛。云何彼報行。 頗一心亂一定。或作是說。或亂相應心心亂。
三昧相應心三昧思惟。一亂相應心。一三昧 相應。是故一心亂一心三昧。問若亂相應亂。 三昧相應思惟。彼亂相應。彼三昧相應。是故
彼有亂彼有三昧。或作是說。不善心亂善心 三昧。一善一不善。是故一亂一三昧。問不善 不得言三昧。或作是說。一心之中無有亂無
有三昧。意有亂有三昧。無所因緣。是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