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kośaśastra (Apidamo Jushe Lun) 阿毘達磨俱舍論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四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業品第四之二
[0072b07] 傍論已了。復應辯前表無表相。頌曰。
無表三律儀 不律儀非二
[0072b09] 論曰。此中無表略說有三。一者律儀。二不 律儀。三者非二謂非律儀非不律儀。能遮 能滅惡戒相續故名律儀。如是律儀差別 有幾。頌曰。
律儀別解脫 靜慮及道生
[0072b14] 論曰。律儀差別略有三種。一別解脫律儀。謂 欲纏戒。二靜慮生律儀。謂色纏戒。三道生律 儀。謂無漏戒。初律儀相差別云何。頌曰。
初律儀八種 實體唯有四
形轉名異故 各別不相違
[0072b19] 論曰。別解脫律儀相差別有八。一苾芻律儀。 二苾芻尼律儀。三正學律儀。四勤策律儀。五 勤策女律儀。六近事律儀。七近事女律儀。八
近住律儀。如是八種律儀相差別。總名第一 別解脫律儀。雖有八名實體唯四。一苾芻 律儀。二勤策律儀。三近事律儀。四近住律儀。
唯此四種別解律儀皆有體實。相各別故。 所以者何。離苾芻律儀。無別苾芻尼律 儀。離勤策律儀無別正學勤策女律 儀。離近事律儀無別近事女律儀。云何
知然。由形改轉。體雖無捨得而名有異 故。形謂形相。即男女根。由此二根男女形 別。但由形轉令諸律儀名為苾芻苾芻尼 等。謂轉根位令本苾芻律儀名苾芻尼律
儀。或苾芻尼律儀名苾芻律儀。令本勤策律 儀名勤策女律儀。或勤策女律儀及正學律 儀名勤策律儀。令本近事律儀名近事女律
儀。或近事女律儀名近事律儀。非轉根位 有捨先得得先未得律儀因緣。故四律儀 非異三體。若從近事律儀受勤策律儀。復 從勤策律儀受苾芻律儀。此三律儀為由
增足遠離方便立別別名。如隻雙金錢及 五十二十。為體各別具足頓生。三種律儀體 不相雜。其相各別具足頓生。三律儀中具
三離殺。乃至具足三離飲酒。餘數多少隨其 所應。既爾相望同類何別。由因緣別相望有 異。其事云何。如如求受多種學處。如是如
是。能離多種憍逸處時。即離眾多殺等緣 起。以諸遠離依因緣發故。因緣別遠離有 異。若無此事捨苾芻律儀。爾時則應三律
儀皆捨。前二攝在後一中故。既不許然。故 三各別。然此三種互不相違。於一身中俱時 而轉。非由受後捨前律儀。勿捨苾芻戒
便非近事等。近事近住勤策苾芻四種律儀 云何安立。頌曰。
受離五八十 一切所應離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芻
[0072c27] 論曰。應知此中如數次第。依四遠離立四 律儀。謂受離五所應遠離。安立第一近事 律儀。何等名為五所應離。一者殺生。二不與
取。三欲邪行。四虛誑語。五飲諸酒。若受離 八所應遠離。安立第二近住律儀。何等名 為八所應離。一者殺生。二不與取。三非梵行。
四虛誑語。五飲諸酒。六塗飾香鬘舞歌觀聽。 七眠坐高廣嚴麗床座。八食非時食。若受離 十所應遠離。安立第三勤策律儀。何等名
為十所應離。謂於前八塗飾香鬘舞歌觀聽 開為二種。復加受畜金銀等寶以為第十。 若受離一切應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 律儀。別解律儀名差別者。頌曰。
俱得名尸羅 妙行業律儀
唯初表無表 名別解業道
[0073a13] 論曰。能平險業故名尸羅。訓釋詞者。謂清 涼故。如伽他言。受持戒樂。身無熱惱故 名尸羅。智者稱揚故名妙行。所作自體故名
為業。豈不無表亦名不作。如何今說所作 自體。有慚恥者受無表力不造眾惡故名 不作。表思所造得所作名。有餘釋言。是作因
故。是作果故。名作無失。能防身語故名律 儀。如是應知。別解脫戒通初後位無差 別名。唯初剎那表及無表得別解脫及業道 名。謂受戒時初表無表。別別棄捨種種惡
故。依初別捨義立別解脫名。即於爾時所 作究竟。依業暢義立業道名。故初剎那名 別解脫。亦得名曰別解律儀。亦得名為根 本業道。從第二念乃至未捨不名別解脫
名別解律儀。不名業道名為後起。誰成就 何律儀。頌曰。
八成別解脫 得靜慮聖者
成靜慮道生 後二隨心轉
[0073b02] 論曰。八眾皆成就別解脫律儀。謂從苾芻 乃至近住。外道無有所受戒耶。雖有不名 別解脫戒。由彼所受無有功能永脫諸惡
依著有故。靜慮生者。謂此律儀從靜慮生。 或依靜慮。若得靜慮者定成此律儀。諸靜 慮邊亦名靜慮。如近村邑得村邑名故。有
說言於此村邑有稻田等。此亦應然。道生 律儀聖者成就。此復有二。謂學無學。於前 分別俱有因中說二律儀是隨心轉。於此
三內其二者何。謂靜慮生及道生二。非別解 脫。所以者何。異心無心亦恒轉故。靜慮無漏 二種律儀。亦名斷律儀。依何位建立。頌曰。
未至九無間 俱生二名斷
[0073b15] 論曰。未至定中九無間道。俱生靜慮無漏律 儀。以能永斷欲纏惡戒及能起惑名斷律 儀。由此或有靜慮律儀非斷律儀。應作四
句。第一句者。除未至定九無間道有漏律儀。 所餘有漏靜慮律儀。第二句者。依未至定九 無間道無漏律儀。第三句者。依未至定九無
間道有漏律儀。第四句者。除未至定九無間 道無漏律儀所餘一切無漏律儀。如是或有 無漏律儀非斷律儀。應作四句。准前四句 如應當知。若爾世尊所說略戒。
身律儀善哉 善哉語律儀
意律儀善哉 善哉遍律儀
[0073b27] 又契經說。應善守護應善安住眼根律儀。 此意根律儀以何為自性。此二自性非無表 色。若爾是何。頌曰。
正知正念合 名意根律儀
[0073c02] 論曰。為顯如是二種律儀俱以正知正念 為體故。列名已復說合言。謂意律儀慧念 為體。即合二種為根律儀。故離合言顯勿
如次。今應思擇。表及無表誰成就何。齊 何時分。且辯成無表律儀不律儀。頌曰。
住別解無表 未捨恒成現
剎那後成過 不律儀亦然
得靜慮律儀 恒成就過未
聖初除過去 住定道成中
[0073c11] 論曰。住別解脫補特伽羅。未捨以來恒成 現世。此別解脫律儀無表。初剎那後亦成過 去。前未捨言遍流至後。無散無表有成未
來。不隨心色勢微劣故。如說安住別解律 儀。住不律儀應知亦爾。謂至未捨惡戒 以來恒成現世。惡戒無表初剎那後亦成過 去。諸有獲得靜慮律儀。乃至未捨恒成過
未。餘生所失過去定律儀。今初剎那必還得 彼故。一切聖者無漏律儀。過去未來亦恒成 就。有差別者。謂初剎那必成未來非成過
去。此類聖道先未起故。若有現住靜慮彼 道。如次成現在靜慮道律儀。非出觀時有 成現在。已辯安住善惡律儀。住中云何。頌 曰。
住中有無表 初成中後二
[0073c26] 論曰。言住中者。謂非律儀非不律儀。彼所 起業未必一切皆有無表。若有無表即是 善戒或是惡戒種類所攝。彼初剎那但成現
在。然現在世處過未中。故以成中說成現 在。初剎那後未捨以來。恒成過現二世無 表。若有安住律不律儀。亦有成惡善無表 不。設有成就為經幾時。頌曰。
住律不律儀 起染淨無表
初成中後二 至染淨勢終
[0074a06] 論曰。若住律儀由勝煩惱作殺縛等諸不 善業。由此便發不善無表。住不律儀。由淳 淨信。作禮佛等諸勝善業。由此亦發諸善
無表。乃至此二心未斷來。所發無表恒時相 續。然其初念唯成現在。自茲以後通成過 現。已辯無表。成表云何。頌曰。
表正作成中 後成過非未
有覆及無覆 唯成就現在
[0074a14] 論曰。諸有安住律不律儀及住中者。乃至 正作諸表業來恒成現表。初剎那後至未 捨來恒成過去。必無成就未來表者。如
無表釋。有覆無覆二無記表。定無有能成 就過未。法力既劣得力亦微。是故無能逆追 成者。此法力劣誰之所為。是心所為。若爾有
覆無記心等勿成過未。此責非理。表昧鈍 故。依他起故。心等不然。無記表業從劣心 起。其力倍劣彼能起心。故表與心成有差
別。如前所說住不律儀。此不律儀名差別 者。頌曰。
惡行惡戒業 業道不律儀
[0074a26] 論曰。此惡行等五種異名。是不律儀名之差 別。是諸智者所訶厭故。果非愛故立惡行 名。障淨尸羅故名惡戒。身語所造故名為
業。根本所攝故名業道。不禁身語名不律 儀。然業道名唯目初念。通初後位立餘四 名。或成表業非無表等。應作四句。其事云 何。頌曰。
成表非無表 住中劣思作
捨未生表聖 成無表非表
[0074b06] 論曰。唯成就表非無表者。謂住非律儀 非不律儀。以微劣思造善造惡。唯發表業 尚無無表。況無記思所發表業。除有依福及
成業道。唯成無表非表業者。謂易生聖補 特伽羅。表業未生或生已捨。俱成非句如應 當知。說住律儀不律儀等成就表業無表 業已。此諸律儀由何而得。頌曰。
定生得定地 彼聖得道生
別解脫律儀 得由他教等
[0074b15] 論曰。靜慮律儀由得有漏根本近分靜慮地 心。爾時便得。與心俱故。無漏律儀由得無 漏根本近分靜慮地心。爾時便得。亦心俱故。
彼聲為顯前靜慮心。復說聖言簡取無漏。 六靜慮地有無漏心。謂未至中間及四根本 定。非三近分。如後當辯。別解脫律儀由他
教等得。能教他者說名為他。從如是他教 力發戒。故說此戒由他教得。此復二種。謂 從僧伽補特伽羅有差別故。從僧伽得者。 謂苾芻苾芻尼及正學戒。從補特伽羅得
者。謂餘五種戒。諸毘柰耶毘婆沙師說。有十 種得具戒法。為攝彼故復說等言。何者為 十。一由自然。謂佛獨覺。二由得入正性離
生。謂五苾芻。三由佛命善來苾芻。謂耶舍 等。四由信受佛為大師。謂大迦葉。五由 善巧酬答所問。謂蘇陀夷。六由敬受八
尊重法。謂大生主。七由遣使。謂法授尼。 八由持律為第五人。謂於邊國。九由十眾。 謂於中國。十由三說歸佛法僧。謂六十賢
部共集受具戒。如是所得別解律儀。非必 定依表業而發。又此所說別解律儀。應齊 幾時要期而受。頌曰。
別解脫律儀 盡壽或晝夜
[0074c09] 論曰。七眾所持別解脫戒。唯應盡壽要期而 受。近住所持別解脫戒。唯一晝夜要期而受。 此時定爾。所以者何。戒時邊際但有二種。
一壽命邊際。二晝夜邊際。重說晝夜為半 月等。時名是何法。謂諸行增語。於四洲中 光位闇位如其次第立晝夜名二邊際中盡 壽可爾。於命終後雖有要期而不能生
別解脫戒。依身別故。別依身中無加行故 無憶念故。一晝夜後或五戒十晝夜等中 受近住戒。何法為障令彼眾多近住律儀 非亦得起。必應有法能為障礙。以薄伽梵
於契經中說近住律儀唯一晝夜故於如 是義應共尋思。為佛正觀一晝夜後理無 容起近住律儀。故於經中說一晝夜。為 觀所化根難調者。旦應授與一晝夜戒。依
何理教作如是言。過此戒生不違理故。毘 婆沙者作如是言。曾無契經說過晝夜有 別受得近住律儀。是故我宗不許斯義。依 何邊際得不律儀。頌曰。
惡戒無晝夜 謂非如善受
[0074c29] 論曰。要期盡壽造諸惡業得不律儀。非 一晝夜如近住戒。所以者何。謂此非如善 戒受故。謂必無有立限對師受不律儀
如近住戒我一晝夜定受不律儀。此是智人 所訶厭業故。若爾亦無有立限對師我乃 至命終定受惡戒。勿盡形壽得不律儀。雖 無對師要期盡壽作諸惡業。由起畢竟
壞善意樂得不律儀。非起暫時壞善意樂。 無師令彼得不律儀。故不律儀無一晝夜。 然近住戒由現對師要期受力。雖無畢竟 壞惡意樂。而得律儀。設有對師要期暫受
不律儀者。亦必應得。然未曾見故不立有。 經部師說如善律儀無別實物名為無表。此 不律儀亦應非實。即欲造惡不善意樂相 續不捨名不律儀。由此後時善心雖起而
名成就不律儀者。以不捨此阿世耶故。 說一晝夜近住律儀。欲正受時當如何受。 頌曰。
近住於晨旦 下座從師受
隨教說具支 離嚴飾晝夜
[0075a20] 論曰。近住律儀於晨旦受。謂受此戒要日 出時。此戒要經一晝夜故。諸有先作如是 要期。謂我恒於月八日等必當受此近住
律儀。若旦有礙緣齋竟亦得受。言下座者。 謂在師前居卑劣座。或蹲或跪曲躬合掌。 唯除有病。若不恭敬不發律儀。此必從 師無容自受。以後若遇諸犯戒緣。由愧
戒師能不違犯。受此戒者應隨師教受 者後說。勿前勿俱。如是方成從師教受。 異此授受二俱不成。具受八支方成近住。 隨有所闕近住不成。受此律儀必離嚴飾。
憍逸處故。常嚴身具不必須捨。緣彼不能 生甚憍逸如新異故。受此律儀必須晝 夜。謂至明旦日初出時。若不如斯依法受 者。但生妙行不得律儀。又若如斯盡晝
夜受。具制屠獵姦盜有情。近住律儀深成 有用。言近住者。謂此律儀近阿羅漢住。以 隨學彼故。有說。此近盡壽戒住。如是律
儀或名長養。長養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 根漸增多故。如有頌言。
由此能長養 自他善淨心
是故薄伽梵 說此名長養
[0075b13] 何緣受此必具八支。頌曰。
戒不逸禁支 四一三如次
為防諸性罪 失念及憍逸
[0075b16] 論曰。八中前四是尸羅支。謂離殺生至虛誑 語。由此四種離性罪故。次有一種是不放 逸支。謂離飲諸酒。生放逸處。雖受尸羅若
飲諸酒則心放逸。犯尸羅故。後有三種是 禁約支。謂離塗飾香鬘乃至食非時食。以能 隨順厭離心故。何緣具受如是三支。若不 具支便不能離性罪失念憍逸過失。謂初
離殺至虛誑語。能防性罪。離貪瞋癡所起 殺等諸惡業故。次離飲酒能防失念。以飲 酒時能令忘失應不應作諸事業故。後離 三種能防憍逸。以若受用種種香鬘高廣
床座習近歌舞心便憍舉。尋即毀戒。由遠 彼故心便離憍。若有能持依時食者。以能 遮止恒食時故。便憶自受近住律儀。能於
世間深生厭離。若非時食二事俱無。數食能 令心縱逸故。有餘師說。離非時食名為齋 體。餘有八種說名齋支。塗飾香鬘舞歌觀
聽分為二故。若作此執便違契經。經中說 離非時食已。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