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Abhidharmanyāyānusāraśāstra (Apidamo Shun Zheng Lilun)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Scroll 2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二十
尊者眾賢

三藏法師玄奘 

緣起品第

[0496c11] 如是三際唯有緣起 十二支 云何

煩惱二業  七事
  可比

[0496c16] 無明後際如是 後際如是二種 後際老死如是
如是七事 煩惱自性緣中 因果後際
前後 便無用如何毘婆沙聲說即此相續
熾盛取名相續若爾 三支剎那何故剎那 一一一剎那合成
唯一剎那一身 剎那現在煩惱 煩惱過患煩惱
世尊過患云何當令勤求治道剎那相續 差別煩惱有餘師說一切煩惱
名為增廣名為 業因無明實業一切 一切煩惱無明故知
因此過患聲說煩惱煩惱招生愛體 現行由此分別剎那相續差別
緣起唯有十二 對治生死應有無明無明生死應有緣起
有餘無窮聖教 應許不然未了緣起緣起云何

  從業
從事  

[0497a19] 後生如是
無明 生事生生從事生事 識支名色乃至
老死從事受生 老死老死 無明無明即如
緣起如是 前後是故 無有老死無明終始
因果無窮 因果無遺聖教上座 中說非理作意無明無明
復生非理作意非理作意 眼色所生作意無明無明所生
緣生是故非理作意無明 由此無明不須緣起 緣起無窮非理作意
契經眼色所生 有如一切
便了義 經文所有不盡智者 了義便
而立六處緣觸上座 作意契經緣生 作意六處
六處緣觸如是非唯六處六處六處最為 主言老死有果無明
生死便終始非理經意 說理圓滿所以者何 三際
有情三世連續從前今世今世 後世如來十二 前後
違背毘婆沙劬勞 釋疑所謂 未免
三際緣起老死有果 不了前因後果相連 前後有情中間
諸位無明老死因果便斷常二見 豈知從前今世今世後世 老死無明有果連續不斷
中間因果無明 緣起便三際未能劬勞造頌
世尊緣起法 生法本論云何緣起 有為云何生法過去現在
生法必應有緣故知過現緣已生 緣起未來未來豈不本論亦作一切有為緣已生
無有緣已生過去現在一切 生法正理相違 未來得名有為相離
即由得名 未來未來 滅法中有
生法故世 教理云何 已滅無為未來
未來現在應名已滅滅法已滅未來 得名如是方名不違
理論不生生理 如何得名 事證聖教世俗賢聖
尊者滿諸法緣起緣已生應作四句第一句未來第二阿羅漢最後過現諸法第三
過現第四無為法未來 緣已生豈不契經云何 生法無明老死老死
緣已生一切有為一一三世 老死如何現在
生身展轉未來世生身現在 得無過去生身現在 老死過未皆可現在
尊者無明現在未來世無間第三 老死現在過去
無間已滅第三已滅如是十二 一切現在老死由此
尊者起名 緣起無為法緣起 以為因相圓滿因相
有無諸法不可說 不可不可說
無生常有無為法無障礙有為法 有為取與因相由此佛說
諸緣無常有餘師說無明 緣起緣已生如是展轉乃至 老死緣已生如是不順
中說無明緣起緣已生 緣起最後老死緣已生中間 二義老死是故
緣已生無明定能發起無明 緣起對法 緣起後際
緣已生八支二義如是 不順如是 決定

中意正說  

[0498b15] 因分緣起所以者何由此 因果中說緣起緣起成立契經
緣起 生緣老死如是說 中法乃至最後顛倒緣起何等
名為中法因果 法性要有因故因果無有如是唯有法性
法性顯示因果 緣起緣起故知 緣起
由是阿羅漢最後心心 等無間緣即由緣起 定於因果中立勝義空經
中法無明緣行廣說乃至生緣老死勝義假聲因果果分緣已生所以者何由此
諸法生法 涅槃 緣起涅槃
有為法決定沙門 過現決定緣已生
緣起過現諸法緣已生 因果因分緣起緣已生緣起
緣起法名緣已生過去現在不生如是一切二義 因果因果實體
建立極成差別 緣已生緣起譬如 因果父子契經密意
密意何等名為密意 生死無始緣起 生死無始
相生緣已生生死對治 有緣 由是邊際中說緣起
因果無自性緣已生阿毘達磨因果實有如是毘婆沙
契經緣起理趣 毘婆沙毘婆沙 毘婆沙邪執正理有餘
緣起無為契經乞士如是 非我如來出世不出 如是緣起法性常住乃至廣說由此
意言如是緣起 無為如來出世不出 無明無緣如是法性
常住無疑如是 必然名為緣起擇滅 凝然不然緣起而言
不成無為緣起 無明如是三執 不應理自性有無
取經四大種世尊四大種乍可乃至廣說 有為理趣無為
佛出世不出此地 不許故知 但是心所無明
名色所以者何 六處本事 無明云何
無明 如是二種不然上座 非有無明不可因而
非理障礙現行 不得無明一切煩惱無明隨一有時無明
無為契經因故 如何不可因而 無物有言現在
無明有時非有 無明有無 不然自體無明
正生無明無明 學道無明畢竟
無明未曾無故 無明無明有時 無明無明得勢不得
有時加行如是 無明無明有時無明 不得
非理太過非我 非有無明 無明無明豈不
無明多時 無明無明 無明無明無有差別不許
無明得勢不得對法宗 法令不得若爾 無明
所得法數過去無明若爾 不能所得對治由此
相續豈不無明 有為 無間乃至
得無與果無明不復無明得無無明與果 無明復生過去無明無體既得
無明故此差別 如是所得 名為豈不有法
不生如何可言得以所得 不生名為眼識 無明
無明不許恒生 非理對法宗無明得無無明 無明不生故此
如是證得 要有所得為生 極成界論
異生聖法加行聖法 差別 得法名為
為難無明現前便無明 無明聖道加行
不生即由阿羅漢 便如何 明體無明是故
非有無明虛言 無實對法 上座如是心所
若爾無明實有建立如此不成一切心心無明 無明自性
自性一切品類無明無明不用非理作意因而 契經染污心心所法
非理作意差別差別可是 差別差別心心 如何無明心心
無明如來教外上座 顛倒無明薄伽梵邪見 契經邪見
便猛利由是應有二種無明一者二者黑闇非理差別建立 不成邪見黑闇差別二種
差別二種邪見 修習便猛利黑闇 修習猛利契經無明
豈不二果差別應許差別 建立差別不得 行者行者甘露門差別
若爾云何 倒見邪見無明邪見 修習便猛利邪見即是
無明何故無明邪見俱起猛利邪見 中意數數現行貪瞋癡煩惱障先有云何
猛利答言貪欲 修習便猛利乃至廣說若爾所立 雜亂種差雜亂
顛倒增益 增益倒轉 二見現行
雜亂有無 便猛利由此二惑有事故此增上顯示生死煩惱
同異貪瞋癡莫不皆因無明 不正見邪見便 智者
智者乃至廣說勤求契經實義執見即是無明 如是說邪見即是無明
貪欲瞋恚邪見異種貪瞋癡 增長非理如何 瞋恚何故邪見不為
增長貪欲瞋恚何故邪見 意旨 是故無明非有若爾
無學果應有無明遍智 無明如是 差別性相如何可言
二智何為 無念無間何為二俱遮無明無明
於是無謂無明 世間無明 一切煩惱無明不應理
結縛隨眠離欲 隨逐若一煩惱 明體相應由此
無明 相應煩惱互相 無明染心貪欲無明
差別應許 有無染污無明 由是應許別有無明云何

無明  

[0500c08] 親友怨敵親友相違 親友一切中平親友諦語名實對治虛誑言論名為
一切 非法阿素洛 天等相違天等天等如是
無明別有云何 猶如有為緣故

  
見相  

[0500c19] 無明以為結縛隨眠瀑流 全無結縛 有別無明妻子
如是慧應無明無明染污名為中有無明 推尋決斷不可說名為愚癡若爾
無明是非染污非理 明見相應無明若是相應無二 共相不可說無明
見成無明契經貪欲染心不解無明不清 無明
慧能不可說無明 心所法自性相應染不可自體
相應是故無明假作 如何不許染污善慧不清 染心不解
相應 不解熏習便 如是無明染污不清
無明如是分別 善分相應品不能 相應貪心相應相應
阿羅漢無不 有染未見 現前應有相間
無漏無染 有染有染無染力強 善慧現行非有
現行非有 現有非有互相畢竟無得 熏習便解脫熏習何所
設有熏習無明 不滅無明 傾動有別
何為法性有別不了無明推究法名不了 無明自性薄伽梵一切法正知
正說何苦 如是有別慧能倒見 所知心心
無明如何有別 契經貪欲便 無明解脫
因故契經無明雜染 雜染邪見對治 邪見正見無明明慧
契經一法契經 一法所作已辦即是 有對伽他

  不惑
  日出

[0501b14] 實物 不應理有緣 不然各別
水生有水 差別如是 非有同類
俱生 非但無可 有無不應理無法
成品類別非有不同眼識實有 五識能緣
實有 眼識 非有不然遠處
眼識不見 有色無明攝益不然可疑理趣
非有不分攝益 因故無處 增益不應理其中
因故實有 色相不然豈不 明處有對皆然契經
黑闇無有出現日沒 便出現無法應有出現
既是不然 飢渴猶如 世尊云何豈不
根本不生乃至廣說無法契經密室 充滿無體有如充滿
光明黑闇若非 契經不斷 乃至廣說如是眾多故知
實有由此無明有對 極成是故無明有別無知非但 無知二種
染無知 非有二種無知由此 如是染無知由此
不及第二 二乘差別第一 二乘不行第二共相
第一染無知諸法 數量同異不能如實 不染無知習氣師說習氣
染污心差別染法 一切智相續現行心心不自在習氣非唯無法因故
有如心所習氣 無知無知自性 差別自性應有
不染無知差別差別可是無知 差別現見品類差別心心 差別一切
不善有無染污放逸 如是心心有別 故知有別差別
無知太過異生心心 不如不見 一一心心差別念念
有別別無知法無知 差別即此差別何須 是故勤求
同類 勤求如是展轉無始 因果相仍習以成性
堪能 無知即此俱生心所法習氣 有情煩惱所有無染相續
煩惱煩惱 無染眷屬行相差別 相繼離過習氣
智者不行斷見 染心相續有餘煩惱習 煩惱金剛
現行煩惱習 差別不行 染心相續有餘煩惱習
煩惱煩惱習有漏無學不行 得法自在煩惱畢竟不行
善淨相續即由無誤不共 念住由此密意 無學果大德如是說染法
習氣不善異熟世尊菩薩 三無數劫加行煩惱 煩惱習氣白法習氣增長
習氣不滅 長時加行證得無上 白法習氣習氣不滅如是
說理不能體性習氣非但虛言 我慢
契經我慢如是 如是所有所有所有 我我所我慢隨眠遍知
寂滅故知我慢 不然我慢我慢無遺
我我所諸見 二種隨眠煩惱無明


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二十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29 No. 1562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大德提供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